[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2234772U - 电热器具 - Google Patents

电热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234772U
CN202234772U CN2011202083725U CN201120208372U CN202234772U CN 202234772 U CN202234772 U CN 202234772U CN 2011202083725 U CN2011202083725 U CN 2011202083725U CN 201120208372 U CN201120208372 U CN 201120208372U CN 202234772 U CN202234772 U CN 2022347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ttle body
heating
base
electric heating
cir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20837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智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2020837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2347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2347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23477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热器具,包括底座、壶体和防干烧开关,所述底座与壶体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壶体为玻璃、陶瓷或紫砂壶体;所述壶体下端侧面设有发热圈,所述发热圈设有缺口并且具有弹性,所述发热圈箍在所述壶体侧壁。壶体使用玻璃、陶瓷或紫砂,长期高温加热壶体对壶体中的水也不会存在危害,且更美观;由于热源分布在壶体的侧面,加热时,壶体侧面的温度相对于底面的温度较高,该种热源的分布不仅适合平常的烧水,对于煲粥、煲汤、煮饭等烹调方法同样适合,并且不会出现粘底的情况。<u/>

Description

电热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尤其是电热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家用电器中由电能转化为热能的方式主要有电阻加热、微波加热、电磁感应加热等,而热能的传递方式有三种:传导、辐射和对流。现有的电热器具中,加热的方式主要采用电热管、电热盘等为电热元件,而壶体一般为金属或塑料的,金属材质的壶体经长期加热使用,壶体会出现生锈和重金属析出等问题;而塑料材质的壶体在长期加热使用,会出现双酚A等致癌物质,长期饮食此类器具加热的水、食物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另外加热元件一般设置在壶体底部,壶体加热时,底部热量相对比较集中,温度较高,壶体容易粘底,大大降低壶体的寿命。为了解决上述缺点,本申请人在先申请的专利公开号为CN201529001的一种多功能电热壶,包括壶体、底座、防干烧开关;所述底座内设有一根以上的远红外线发热管,所述远红外线发热管分布在壶体侧面,所述远红外线发热管外设有反射罩,所述壶体为玻璃壶体或陶瓷壶体的任一种。远红外线发热管分布在壶体侧面,壶体需要加热时,远红外线发热管发出远红外线,该远红外线穿透玻璃或陶瓷制的壶体侧面并射向壶体内,直接对壶体内的物体进行加热。虽然该种加热方式可以解决现有金属壶体加热方式所存在的问题,但是,该种加热方式成本高,而且壶体在加热时会发出红光,人眼看了会感到不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热器具,在加热均匀、无粘底、无毒害的前提下,生产成本低,且无令人感到不适的红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热器具,包括底座、壶体和防干烧开关,所述底座与壶体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壶体为玻璃、陶瓷或紫砂壶体;所述壶体下端侧面设有发热圈,所述发热圈设有缺口并且具有弹性,所述发热圈箍在所述壶体侧壁。壶体使用玻璃、陶瓷或紫砂,长期高温加热壶体对壶体中的水、食物也不会存在危害,且更美观;由于热源分布在壶体的侧面,加热时,壶体侧面的温度相对于底面的温度较高,该种热源的分布不仅适合平常的烧水,对于煲粥、煲汤、煮饭等烹调方法同样适合,并且不会出现粘底的情况。
作为改进,所述发热圈包括若干电阻发热丝和金属套,所述电阻发热丝设于所述金属套内,电阻发热丝与金属套之间设有绝缘层。金属套具有弹性形变能力,可以在适度范围内改变其直径大小,以配合不同大小的电热壶的需求;电阻发热丝设于金属套内,一方面能起到保护发热丝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将多根发热丝集中起来,使热源更集中,有助提高加热效率。
作为改进,所述发热圈包括若干电阻发热丝和硅胶套,所述电阻发热丝设于所述硅胶套内。
作为改进,所述发热圈外设有紧箍套,用于进一步巩固发热圈,使其能够牢固的套在壶体的侧壁。
作为改进,所述紧箍套包括柔性带,所述柔性带两端设有螺母,所述两个螺母的螺纹相反,设有螺钉穿过所述的两个螺母。紧箍套的松紧可以调节,方便紧箍套的拆装。
作为改进,所述壶体下端为直径小于上端直径,所述壶体下端设于所述底座内,所述底座与壶体侧面之间设有绝热罩。绝热罩能够防止发热圈的热量向外散失。
作为改进,所述器具包括电源盘座,所述电源盘座与所述底座分离,所述电源盘座上设有能与底座上连接发热圈的电源线相接触的接触部。
作为改进,所述防干烧开关设于所述电源盘座侧面。
作为改进,所述壶体上端设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热源分布在壶体的侧面,加热时,壶体侧面的温度相对于底面的温度较高,该种热源的分布不仅适合平常的烧水,对于煲粥、煲汤、煮饭等烹调方法同样适合,并且不会出现粘底的情况;发热圈的金属套或硅胶套具有弹性形变能力,可以在适度范围内改变其直径大小,以配合不同大小的电热壶的需求;电阻发热丝设于金属套或硅胶套内,一方面能起到保护电阻发热丝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将多根发热丝集中起来,使热源更集中,有助提高加热效率;发热圈外设有紧箍套,紧箍套的松紧可以调节,方便紧箍套的拆装和发热圈的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壶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4所示,一种电热器具,包括底座2、壶体1、防干烧开关10和电源盘座9,所述底座2与壶体1为一体化结构,电源盘座9与底座2为可分离结构,所述防干烧开关10设于所述电源盘座9侧面。所述电源盘座9上设有能与底座2上连接发热圈6的电源线相接触的接触部(未标识),底座2放置在电源盘座9上后,发热圈6与接触部接通,通过电源盘座9给发热圈6供电。为防止壶体1内的水烧干,防干烧开关10可以自动切断电源盘座9的供电。所述壶体1为玻璃壶体,所述壶体1上端设有把手3,把手3为塑料件,耐高温;所述壶体下端12为直径小于上端11直径,大致呈倒“凸”形,所述壶体下端12设于所述底座2内,底座2直径与壶体1上端直径相同,底座2与壶体1结合后,壶体1与底座2的过渡更平滑,外形更好看。所述壶体下端12侧面设有发热圈6,所述发热圈6设有缺口61并且具有弹性,所述发热圈6箍在所述壶体1侧壁。所述发热圈6包括若干电阻发热丝和金属套,所述电阻发热丝设于所述金属套内,发热丝与金属套之间设有绝缘层。金属套具有弹性形变能力,可以在适度范围内改变其直径大小,以配合不同大小的电热壶的需求;电阻发热丝设于金属套内,一方面能起到保护发热丝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将多根发热丝集中起来,使热源更集中,有助提高加热效率。所述发热圈6外设有紧箍套4,所述紧箍套4包括柔性带,所述柔性带两端设有螺母7,所述两个螺母7的螺纹相反,设有螺钉8穿过所述的两个螺母7,通过旋转螺钉8使螺母7在螺钉8上移动,达到调整紧箍套4松紧的目的,进一步的加固发热圈6的安装可靠度。所述底座2与壶体1侧面之间设有绝热罩5,绝热罩5与发热圈6处在同一高度,绝热罩5能够防止发热圈6的热量向外散失,并且防止发热圈6的热量使底座2变形或烧毁。
壶体1使用玻璃,长期高温加热壶体1对壶体1中的水也不会存在危害,且更美观;由于热源分布在壶体1的侧面,加热时,壶体1侧面的温度相对于底面的温度较高,该种热源的分布不仅适合平常的烧水,对于煲粥、煲汤、等烹调方法同样适合,并且不会出现粘底的情况。
实施例2
如图1至4所,一种电热器具,包括底座2、壶体1、防干烧开关10和电源盘座9,所述底座2与壶体1为一体化结构,电源盘座9与底座2为可分离结构,所述防干烧开关10设于所述电源盘座9侧面。所述电源盘座9上设有能与底座2上连接发热圈6的电源线相接触的接触部,底座2放置在电源盘座9上后,发热圈6与接触部接通,通过电源盘座9给发热圈6供电,为防止壶体1内的水烧干,防干烧开关10可以自动切断电源盘座9的供电。所述壶体1为紫砂壶体,所述壶体1上端设有把手,把手为塑料件,耐高温;所述壶体1下端为直径小于上端直径,大致呈倒“凸”形,所述壶体1下端设于所述底座2内,底座2直径与壶体1上端直径相同,底座2与壶体1结合后,壶体1与底座2的过渡更平滑,外形更好看。所述壶体1下端侧面设有发热圈6,所述发热圈6设有缺口并且具有弹性,所述发热圈6箍在所述壶体1侧壁。所述发热圈6包括若干电阻发热丝和硅胶套,所述电阻发热丝设于所述硅胶套内,硅胶套具有弹性形变能力,可以在适度范围内改变其直径大小,以配合不同大小的电热壶的需求;电阻发热丝设于硅胶套内,一方面能起到保护发热丝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将多根发热丝集中起来,使热源更集中,有助提高加热效率。所述发热圈6外设有紧箍套4,所述紧箍套4包括柔性带,所述柔性带两端设有螺母7,所述两个螺母7的螺纹相反,设有螺钉8穿过所述的两个螺母7,通过旋转螺钉8使螺母7在螺钉8上移动,达到调整紧箍套4松紧的目的,进一步的加固发热圈6的安装可靠度。所述底座2与壶体1侧面之间设有绝热罩5,绝热罩5与发热圈6处在同一高度,绝热罩5能够防止发热圈6的热量向外散失,并且防止发热圈6的热量使底座2变形或烧毁。
壶体1使用玻璃,长期高温加热壶体1对壶体1中的水也不会存在危害,且更美观;由于热源分布在壶体1的侧面,加热时,壶体1侧面的温度相对于底面的温度较高,该种热源的分布不仅适合平常的烧水,对于煲粥、煲汤、煮饭等烹调方法同样适合,并且不会出现粘底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热器具,在加热均匀、无粘底、无毒害的前提下,生产成本低,且无令人感到不适的红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热器具,包括底座、壶体和防干烧开关,所述底座与壶体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壶体为玻璃、陶瓷或紫砂壶体;所述壶体下端侧面设有发热圈,所述发热圈设有缺口并且具有弹性,所述发热圈箍在所述壶体侧壁。壶体使用玻璃、陶瓷或紫砂,长期高温加热壶体对壶体中的水、食物也不会存在危害,且更美观;由于热源分布在壶体的侧面,加热时,壶体侧面的温度相对于底面的温度较高,该种热源的分布不仅适合平常的烧水,对于煲粥、煲汤、煮饭等烹调方法同样适合,并且不会出现粘底的情况。
作为改进,所述发热圈包括若干电阻发热丝和金属套,所述电阻发热丝设于所述金属套内,电阻发热丝与金属套之间设有绝缘层。金属套具有弹性形变能力,可以在适度范围内改变其直径大小,以配合不同大小的电热壶的需求;电阻发热丝设于金属套内,一方面能起到保护发热丝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将多根发热丝集中起来,使热源更集中,有助提高加热效率。
作为改进,所述发热圈包括若干电阻发热丝和硅胶套,所述电阻发热丝设于所述硅胶套内。
作为改进,所述发热圈外设有紧箍套,用于进一步巩固发热圈,使其能够牢固的套在壶体的侧壁。
作为改进,所述紧箍套包括柔性带,所述柔性带两端设有螺母,所述两个螺母的螺纹相反,设有螺钉穿过所述的两个螺母。紧箍套的松紧可以调节,方便紧箍套的拆装。
作为改进,所述壶体下端为直径小于上端直径,所述壶体下端设于所述底座内,所述底座与壶体侧面之间设有绝热罩。绝热罩能够防止发热圈的热量向外散失。
作为改进,所述器具包括电源盘座,所述电源盘座与所述底座分离,所述电源盘座上设有能与底座上连接发热圈的电源线相接触的接触部。
作为改进,所述防干烧开关设于所述电源盘座侧面。
作为改进,所述壶体上端设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热源分布在壶体的侧面,加热时,壶体侧面的温度相对于底面的温度较高,该种热源的分布不仅适合平常的烧水,对于煲粥、煲汤、煮饭等烹调方法同样适合,并且不会出现粘底的情况;发热圈的金属套或硅胶套具有弹性形变能力,可以在适度范围内改变其直径大小,以配合不同大小的电热壶的需求;电阻发热丝设于金属套或硅胶套内,一方面能起到保护电阻发热丝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将多根发热丝集中起来,使热源更集中,有助提高加热效率;发热圈外设有紧箍套,紧箍套的松紧可以调节,方便紧箍套的拆装和发热圈的固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4所示,一种电热器具,包括底座2、壶体1、防干烧开关10和电源盘座9,所述底座2与壶体1为一体化结构,电源盘座9与底座2为可分离结构,所述防干烧开关10设于所述电源盘座9侧面。所述电源盘座9上设有能与底座2上连接发热圈6的电源线相接触的接触部(未标识),底座2放置在电源盘座9上后,发热圈6与接触部接通,通过电源盘座9给发热圈6供电。为防止壶体1内的水烧干,防干烧开关10可以自动切断电源盘座9的供电。所述壶体1为玻璃壶体,所述壶体1上端设有把手3,把手3为塑料件,耐高温;所述壶体下端12为直径小于上端11直径,大致呈倒“凸”形,所述壶体下端12设于所述底座2内,底座2直径与壶体1上端直径相同,底座2与壶体1结合后,壶体1与底座2的过渡更平滑,外形更好看。所述壶体下端12侧面设有发热圈6,所述发热圈6设有缺口61并且具有弹性,所述发热圈6箍在所述壶体1侧壁。所述发热圈6包括若干电阻发热丝和金属套,所述电阻发热丝设于所述金属套内,发热丝与金属套之间设有绝缘层。金属套具有弹性形变能力,可以在适度范围内改变其直径大小,以配合不同大小的电热壶的需求;电阻发热丝设于金属套内,一方面能起到保护发热丝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将多根发热丝集中起来,使热源更集中,有助提高加热效率。所述发热圈6外设有紧箍套4,所述紧箍套4包括柔性带,所述柔性带两端设有螺母7,所述两个螺母7的螺纹相反,设有螺钉8穿过所述的两个螺母7,通过旋转螺钉8使螺母7在螺钉8上移动,达到调整紧箍套4松紧的目的,进一步的加固发热圈6的安装可靠度。所述底座2与壶体1侧面之间设有绝热罩5,绝热罩5与发热圈6处在同一高度,绝热罩5能够防止发热圈6的热量向外散失,并且防止发热圈6的热量使底座2变形或烧毁。
壶体1使用玻璃,长期高温加热壶体1对壶体1中的水也不会存在危害,且更美观;由于热源分布在壶体1的侧面,加热时,壶体1侧面的温度相对于底面的温度较高,该种热源的分布不仅适合平常的烧水,对于煲粥、煲汤、等烹调方法同样适合,并且不会出现粘底的情况。
实施例2
如图1至4所,一种电热器具,包括底座2、壶体1、防干烧开关10和电源盘座9,所述底座2与壶体1为一体化结构,电源盘座9与底座2为可分离结构,所述防干烧开关10设于所述电源盘座9侧面。所述电源盘座9上设有能与底座2上连接发热圈6的电源线相接触的接触部,底座2放置在电源盘座9上后,发热圈6与接触部接通,通过电源盘座9给发热圈6供电,为防止壶体1内的水烧干,防干烧开关10可以自动切断电源盘座9的供电。所述壶体1为紫砂壶体,所述壶体1上端设有把手,把手为塑料件,耐高温;所述壶体1下端为直径小于上端直径,大致呈倒“凸”形,所述壶体1下端设于所述底座2内,底座2直径与壶体1上端直径相同,底座2与壶体1结合后,壶体1与底座2的过渡更平滑,外形更好看。所述壶体1下端侧面设有发热圈6,所述发热圈6设有缺口并且具有弹性,所述发热圈6箍在所述壶体1侧壁。所述发热圈6包括若干电阻发热丝和硅胶套,所述电阻发热丝设于所述硅胶套内,硅胶套具有弹性形变能力,可以在适度范围内改变其直径大小,以配合不同大小的电热壶的需求;电阻发热丝设于硅胶套内,一方面能起到保护发热丝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将多根发热丝集中起来,使热源更集中,有助提高加热效率。所述发热圈6外设有紧箍套4,所述紧箍套4包括柔性带,所述柔性带两端设有螺母7,所述两个螺母7的螺纹相反,设有螺钉8穿过所述的两个螺母7,通过旋转螺钉8使螺母7在螺钉8上移动,达到调整紧箍套4松紧的目的,进一步的加固发热圈6的安装可靠度。所述底座2与壶体1侧面之间设有绝热罩5,绝热罩5与发热圈6处在同一高度,绝热罩5能够防止发热圈6的热量向外散失,并且防止发热圈6的热量使底座2变形或烧毁。
壶体1使用玻璃,长期高温加热壶体1对壶体1中的水也不会存在危害,且更美观;由于热源分布在壶体1的侧面,加热时,壶体1侧面的温度相对于底面的温度较高,该种热源的分布不仅适合平常的烧水,对于煲粥、煲汤、煮饭等烹调方法同样适合,并且不会出现粘底的情况。

Claims (9)

1.一种电热器具,包括底座、壶体和防干烧开关,所述底座与壶体为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为玻璃、陶瓷或紫砂壶体;所述壶体下端侧面设有发热圈,所述发热圈设有缺口并且具有弹性,所述发热圈箍在所述壶体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圈包括若干电阻发热丝和金属套,所述电阻发热丝设于所述金属套内,发热丝与金属套之间设有绝缘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圈包括若干电阻发热丝和硅胶套,所述电阻发热丝设于所述硅胶套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圈外设有紧箍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紧箍套包括柔性带,所述柔性带两端设有螺母,所述两个螺母的螺纹相反,设有螺钉穿过所述的两个螺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下端为直径小于上端直径,所述壶体下端设于所述底座内,所述底座与壶体侧面之间设有绝热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器具包括电源盘座,所述电源盘座与所述底座分离,所述电源盘座上设有能与底座上连接发热圈的电源线相接触的接触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干烧开关设于所述电源盘座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上端设有把手。
CN2011202083725U 2011-06-20 2011-06-20 电热器具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347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083725U CN202234772U (zh) 2011-06-20 2011-06-20 电热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083725U CN202234772U (zh) 2011-06-20 2011-06-20 电热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234772U true CN202234772U (zh) 2012-05-30

Family

ID=46096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208372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34772U (zh) 2011-06-20 2011-06-20 电热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2347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88576A (zh) * 2016-09-09 2017-02-15 孙健 全玻璃电水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88576A (zh) * 2016-09-09 2017-02-15 孙健 全玻璃电水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95429B (zh) 多锅位慢炖锅
CN102090838B (zh) 复合烹饪锅具
CN204207577U (zh) 一种电水壶
CN203468382U (zh) 一种加热均匀的煎烤机
CN205041190U (zh) 陶锅和烹饪器具
CN204889584U (zh) 火锅
CN201452139U (zh) 一种上下三热源电暖桌
CN202234772U (zh) 电热器具
CN106073461A (zh) 一种量子功能的无水电加热锅
CN203177244U (zh) 一种电陶炉
CN201076161Y (zh) 多功能烹调电取暖桌
CN204611862U (zh) 一种带空载保护功能的电陶炉
CN207831442U (zh) 一种可精准控温的电陶炉
CN201243931Y (zh) 一种电加热保温节能锅
CN202069430U (zh) 电热明火两用炒锅
CN205031006U (zh) 一种具有加热环套结构的电饭煲
CN205284868U (zh) 一种手工搓茶的灶具
CN201939149U (zh) 一种锅体加热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烹饪器具
CN103705134A (zh) 一种智能化恒温餐台
CN103654361A (zh) 一种慢炖锅
CN203138044U (zh) 电热燃气两用炒锅
CN2764272Y (zh) 无座带把壁挂式电炒锅
CN219396909U (zh) 一种石锅具电热锅
CN214791295U (zh) 电热管和圆孔台面板组成的电炉灶
CN202801159U (zh) 一种工艺电热水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