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05953U - 电连接器金属壳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金属壳体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205953U CN202205953U CN2011203477565U CN201120347756U CN202205953U CN 202205953 U CN202205953 U CN 202205953U CN 2011203477565 U CN2011203477565 U CN 2011203477565U CN 201120347756 U CN201120347756 U CN 201120347756U CN 202205953 U CN202205953 U CN 2022059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al connector
- upper cover
- connector according
- lower cover
- c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699670 Mus sp.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金属壳体结构,包含有开口端及线端,该开口端由顶壁、底壁及连接顶壁、底壁的两侧壁所形成,使其形成一容置空间,上述的开口端为抽引成型所制成,使得顶壁、底壁及侧壁间无任何接缝;开口端顶壁及底壁后端则分别延伸有线端上盖及下盖,上盖及下盖上则分别设有卡扣块及卡扣孔,使得上盖及下盖得以相互扣合固定;上述的开口端的容置空间内可容置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及导电端子,使其可与对接连接器相互对接,线端则可将与导电端子构成连接的线体夹持固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电连接器金属壳体结构,特别是指开口端为抽引成型所制成,使得开口端并无任何连接缝隙,大幅提高开口端结构强度。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已经成为目前各式电子产品装置中不可或缺的元件,其中,常见的电连接器如用于连接主机与键盘及滑鼠的USB连接器以及近年新推出的HDMI连接器等等。
这些电连接器通常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其外露的插接口均由制成中空框口状的金属壳体所形成,以容纳对接插头并提供良好的遮蔽与接地效果以保证二者之间信号传输可靠。
目前这类电连接器所使用的金属壳体大多以平面板材连续弯折数次后将其两侧自由状态的边缘扣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一多边形开口状的金属壳体。多数USB型连接器的金属壳体即采用这种方式制成。但这种方式仅靠金属板材本身的厚度相互扣接,当两侧边缘之间稍有翘曲变形或位置移动,就可能造成二者松脱而使金属壳体失去开口造型。
此外,由于现有结构接合后会在开口产生一接缝,因此其整体结构强度较弱,造成使用上的不便,甚为可惜。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电连接器金属壳体仍有诸多缺点,实非一良善的设计,而亟待加以改良。
本发明人鉴于上述现有电连接器金属壳体所衍生的各项缺点,乃亟思加以改良创新,并经多年苦心孤诣潜心研究后,终于成功研发完成本件电连接器金属壳体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电连接器金属壳体结构接合后会在开口产生一接缝,因此其整体结构强度较弱,造成使用上的不便等缺陷,而创新出一种新型的电连接器金属壳体。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金属壳体的开口端结构为抽引成型所制成,使得开口端并无任何连接缝隙,大幅提高开口端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开口端后方则延伸有线端结构,该线端结构包含有线端上盖及下盖,且上盖及下盖透过卡扣块及卡扣孔相互卡扣固定,使得开口端得以容置电连接器,线端则容置与电连接器相互连接的线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壳体结构包含有开口端,该开口端由顶壁、底壁及连接顶壁、底壁的两侧壁所形成,使其形成一容置空间,上述的开口端为抽引成型所制成,顶壁、底壁及侧壁间无任何接缝;线端,连接于该开口端后方,该线端包含有上盖及下盖,上盖及下盖后方分别延伸有夹持部,该两夹持部能够相互扣合而将线体夹持固定。于一实施例中,该开口端造型为矩形窗口,供USB连接器所使用。
于一实施例中,该开口端的一壁面上则设有孔洞,使其可供对接连接器对接使用。
于一实施例中,该线端为一体成型并延伸于开口端后方。
于一实施例中,该线端与开口端可为分离式,该线端与开口端是通过连接块及连接孔结构相互连接固定。
于一实施例中,该上盖形成有与顶壁共面的盖面,该下盖形成有与底壁共面的盖面,所述盖面两侧均弯折有侧面,使其呈U字形结构。
于一实施例中,夹持部略呈圆弧状,使得两夹持部得以将线体夹持固定。
于一实施例中,该侧面上分别设有卡扣块及卡扣孔,该上盖及下盖闭合后借助卡扣块及卡扣孔相互卡扣固定。
于一实施例中,该开口端的两侧壁各形成一个内收的弯折形连接壁。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结构差异及其有益技术效果在于,现有电连接器壳体先一体成型后再通过折弯方式所制成,因此前端开口自然产生一些连接缝隙,使其整体强度较低,此外,现有电连接器壳体开口端及线端间并非完全一体成型所制成,因此制造后需在将线端加加以组装,大幅增加制造及组装成本;反观本实用新型开口端是通过抽引成型所制成,使得开口端间并无任何接缝,增加开口端的强度;又线端与开口端为一体成型所制成,降低制造及组装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金属壳体结构的线端上盖及下盖开启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金属壳体结构的另一角度线端上盖及下盖开启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金属壳体结构的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金属壳体结构的另一实施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金属壳体结构的分离式线端上盖及下盖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开口端 11顶壁 12底壁 13侧壁
14容置空间 15孔洞 2线端 21上盖
22下盖 23盖面 24侧面 25卡扣块
26卡扣孔 27夹持部 31顶壁 32底壁
33侧壁 34连接壁 41连接块 42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金属壳体结构的线端上盖及下盖开启立体结构示意图、另一角度线端上盖及下盖开启立体结构示意图及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其包含有:
开口端1,该开口端1由顶壁11、底壁12及连接顶壁11、底壁12的两侧壁13所形成,使其形成一容置空间14,上述的开口端1为抽引成型所制成,使得顶壁11、底壁12及侧壁13间无任何接缝,于本实施例中,该开口端1造型为矩形窗口,供USB连接器所使用,开口端1的一壁面上则设有孔洞15,使其可供对接连接器对接使用;
线端2,一体成型并延伸于开口端1后方,该线端2包含有上盖21及下盖22,该上盖21及下盖22结构呈U字型,使其分别形成有与顶壁11或底壁12共面的盖面23,盖面23两侧则弯折有侧面24,上盖21与下盖22的侧面24上则分别设有卡扣块25及卡扣孔26,使得上盖21及下盖22闭合后,得以透过卡扣块25及卡扣孔26相互卡扣固定;上盖21及下盖22后方则又延伸有夹持部27,夹持部27略呈圆弧状,使得两夹持部27得以将线体夹持固定;
上述的开口端1的容置空间14内可容置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及导电端子,使其可与对接连接器相互对接,线端2则可将与导电端子形成连接的线体通过夹持部27来夹持固定。
请参阅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金属壳体结构的另一实施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开口端1的造型结构可针对HDMI传输介面的电连接器而设计,使其包含有顶壁31、底壁32、自顶壁31朝下弯折的侧壁33,所述侧壁33形成有一个内收的弯折形连接壁34,如图4所示,可供HDMI传输介面连接器所使用,其结构较为复杂,但可通过抽引成型所制成,使得各壁面间无任何接合缝隙,有效提高结构强度。
请参阅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金属壳体结构的分离式线端上盖及下盖分立体结构示意图;于此实施例中,该开口端1与线端2可为分离式,并通过连接块41及连接孔42将开口端1及线端2相互连接,其余结构与图1的实施结构相同,该开口端1是通过抽引成型所制成,使得各壁面间无任何接合缝隙,有效提高结构强度。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但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创作技艺精神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中。
Claims (9)
1.一种电连接器金属壳体结构,其特征包含有:
开口端,该开口端由顶壁、底壁及连接顶壁、底壁的两侧壁所形成,使开口端形成一容置空间,上述的开口端为一体抽引成型所制成,所述顶壁、底壁及侧壁间无任何接缝;
线端,连接于该开口端后方,该线端包含有上盖及下盖,上盖及下盖后方延伸有夹持部,该两夹持部能够相互扣合而将线体夹持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金属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夹持部略呈圆弧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金属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盖形成有与顶壁共面的盖面,该下盖形成有与底壁共面的盖面,所述盖面两侧则弯折形成有侧面,该上盖及下盖呈U字形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金属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侧面上分别设有卡扣块及卡扣孔,该上盖及下盖闭合后借助卡扣块及卡扣孔相互卡扣固定。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金属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线端为一体成型并延伸于开口端后方。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金属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开口端的一壁面上设有能供对接连接器对接使用的孔洞。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金属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线端与开口端为分离式,且该线端与开口端是通过连接块及连接孔结构相互连接固定。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金属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开口端造型为供USB传输介面连接器所使用的矩形窗口。
9.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金属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开口端的两侧壁各形成一个内收的弯折形连接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3477565U CN202205953U (zh) | 2011-09-16 | 2011-09-16 | 电连接器金属壳体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3477565U CN202205953U (zh) | 2011-09-16 | 2011-09-16 | 电连接器金属壳体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205953U true CN202205953U (zh) | 2012-04-25 |
Family
ID=45970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347756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205953U (zh) | 2011-09-16 | 2011-09-16 | 电连接器金属壳体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20595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46890A (zh) * | 2012-04-27 | 2012-08-22 | 太仓普瑞霖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 Usb连接件及其加工工艺 |
-
2011
- 2011-09-16 CN CN2011203477565U patent/CN20220595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46890A (zh) * | 2012-04-27 | 2012-08-22 | 太仓普瑞霖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 Usb连接件及其加工工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M458691U (zh) | 連接器插座(四) | |
CN201515054U (zh) | 板端电连接器 | |
TWM475061U (zh) | 電連接器 | |
CN204271349U (zh) | 插座连接器 | |
CN202205953U (zh) | 电连接器金属壳体结构 | |
CN202268510U (zh) |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其电连接器总成 | |
CN204497439U (zh) | 一种接线端子 | |
CN105470676A (zh) | 电子连接器 | |
CN204885639U (zh) | 软性扁平电缆电连接器固定结构 | |
CN210806217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674520U (zh) | Usb电连接器的改进结构 | |
CN105789973B (zh) | 加强型连接器 | |
CN205657240U (zh) | 加强型连接器 | |
CN102280750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167642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983657U (zh) | 电连接器及具有电连接器的电子装置 | |
CN204088712U (zh) | 连接器及具有连接器的电子装置 | |
TWM493187U (zh) | 連接器結構 | |
CN204243251U (zh) | 一种通信终端设备 | |
TWI640132B (zh)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its tongue structure | |
TWM459573U (zh) | 具有加強結構的連接器 | |
CN202749617U (zh) | 堆叠型电连接装置 | |
CN202651466U (zh) | 线缆连接器结构 | |
CN110137721A (zh) | 电连接器结构 | |
CN202749541U (zh) | 插头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25 Termination date: 2016091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