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43649U - 套环与骨骼固定系统 - Google Patents
套环与骨骼固定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143649U CN202143649U CN201120194003U CN201120194003U CN202143649U CN 202143649 U CN202143649 U CN 202143649U CN 201120194003 U CN201120194003 U CN 201120194003U CN 201120194003 U CN201120194003 U CN 201120194003U CN 202143649 U CN202143649 U CN 20214364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lar
- bone
- hone lamella
- fixation system
- side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41000446313 Lamella Speci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08000001132 Osteoporosis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06010017076 Fractur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5
- 208000010392 Bone Fractur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19901 Anxiety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049 Carbon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4779 Comminuted Fractur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1164 Osteoporotic Fractur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06 anxie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17 carbon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76 he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696 partur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0 reinforced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套环与骨骼固定系统,该套环嵌接于一骨板,用以固定一骨钉与骨板的相对位置,套环具有一侧壁,侧壁具有多个空隙。套环进一步包含有一下抵持部以及一上抵持部。上抵持部以及下抵持部是分别抵持于骨板的一表面以及相对应的另一表面。本实用新型使得骨板的单一枢孔内能提供多方向及多角度的锁入,使骨钉能以最佳角度锁入,避免贯穿关节及避开粉碎区域或严重骨质疏松区,且容易操作并能避免装置破损,进而减少对医务人员的困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套环以及一种骨骼固定系统,尤其是关于一种用于固定骨钉与骨板的相对位置的套环以及一种应用上述套环的骨骼固定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治疗骨折的方法,是在两断骨的截断面通过手术进行骨接合,并将骨板贴附于骨折部位,再以骨钉通过骨板事先打好的螺孔,锁固于两断骨间的接合处,进而使骨钉在两断骨的接合处产生压迫作用,从而加速两断骨的愈合速度。一般医界针对骨折时所使用的骨板及骨钉的固定结构,大多利用骨钉与骨板的螺孔相互锁固的设计,然而若是患者为骨质疏松骨折或是粉碎性骨折,此传统式互锁结构在手术中却存有困难度。因骨钉仅能依螺孔内固定槽纹的角度锁入,以致骨钉贯穿关节面的风险高,而且一旦螺孔下方恰位于骨头的粉碎区域或严重骨质疏松区,则须刻意扳动骨钉的倾斜角度以避开粉碎区域或严重骨质疏松区,此举将造成钻孔及锁入的过程提高相当大的困难度,同时虽骨钉在固定螺孔环境下偏折10度以内仍可提供可接受的稳定度,然而强行锁入的结果所造成螺孔与螺头的破坏,将使骨钉无法旋回再度使用。
以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第M282644号为例,其揭露一种骨折的固定器结构,该固定器可于骨板的单一枢孔内提供多方向及多角度锁入以形成一可调方向式的设计,可容许骨钉依患者密致骨的所在,以最佳角度锁入,且可以较大范围调整骨钉锁入位置,令手术者于手术过程中更为顺利,并利用角度套具有各角度的导螺孔,以供骨钉可顺导螺孔的角度穿过骨板以固定两断骨,使手术者无骨钉贯穿关节之虞及骨钉可避开粉碎区域或严重骨质疏松区。然而,由于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第M282644号是利用骨板的枢孔底侧呈十字相对应的调整槽道与角度套呈倒勾状的卡榫相互嵌卡固定的设计,故于使用上使用者必须由上方预判卡榫与调整槽道对正的位置及方向后,再以特殊工具施以极大压力,使角度套干涉卡榫的倒勾部位强迫置入骨板的枢孔内,因此必须设计开发强迫压入装置的手工具与治具,同时角度套在安装过程中,若发现角度套螺旋角度不当而欲取出角度套时,亦需使用特殊强力手工具由骨板下方将角度套的卡榫倒勾部分内缩同时取出,此操作方式容易造成角度套的卡榫倒勾部分破损,从而对手术中的医务人员造成困扰。
因此,目前该技术领域需要发展一种可应用于骨折的固定器结构,能够于骨板的单一枢孔内提供多方向及多角度的锁入,使骨钉能以最佳角度锁入,并避免贯穿关节及避开粉碎区域或严重骨质疏松区,且在容易操作的前提下,避免装置破损,进而减少对医务人员的困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环及骨骼固定系统,该套环能以简易的工具施加一压力即可嵌接固定于骨板上,操作方式更容易,并且在嵌接的过程中能避免套环破损,进而减少对医务人员造成困扰。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环及骨骼固定系统,通过置换不同指定角度的穿孔的套环,使得骨钉锁入的角度改变,进而于骨板的单一枢孔内提供多方向及多角度的锁入,让医师得以依照患者受损部位的不同情形,选用适合的角度与骨钉的搭配,使骨钉能以最佳角度锁入,并避免贯穿关节及避开粉碎区域或严重骨质疏松区,以此提供最佳的医疗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套环,嵌接于一骨板,用以固定一骨钉与骨板的相对位置,套环具有一侧壁,侧壁具有多个空隙。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套环进一步包含有一下抵持部以及一上抵持部,下抵持部位于套环的底表面与侧壁的交界处,自侧壁往外延伸形成,用以抵持于骨板的一下表面,上抵持部位于套环的顶表面与侧壁的交界处,用以抵持于骨板的一上表面,其中,下表面与骨骼连结,上表面是相对于下表面。此外,该些空隙从套环的底表面沿着底表面的法向量方向向套环的顶表面延伸,并以矩阵的方式形成于套环的侧壁。套环进一步具有一穿孔,穿孔的延伸方向与骨板的水平方向呈一指定角度。指定角度是大于100度或小于80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骼固定系统,其包含有一骨板、一骨钉以及一套环,该套环嵌接于该骨板,用以固定骨钉与骨板的相对位置,套环具有一侧壁,侧壁具有多个空隙。。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骨板具有一上表面以及一下表面,下表面与骨骼连结,上表面是相对于下表面,下表面包含有一下凹陷结构,用以供上述的套环的下抵持部抵持,上表面包含有一上凹陷结构,用以供上述的套环的上抵持部抵持,下凹陷结构与上凹陷结构相互连接贯通,使得上述的套环得以嵌接固定于骨板上。于本具体实施例中,下凹陷结构与上凹陷结构透过一枢孔相互连接贯通。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骨骼固定系统通过套环的侧壁进行弹性变形,使得下抵持部穿越骨板的枢孔并抵持于骨板的下凹陷结构,另通过上抵持部抵持于骨板的上凹陷结构,进而使得套环嵌接固定于骨板上。并通过设立多个空隙在侧壁上,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套环能以简易的工具施加一压力即可嵌接固定于骨板上,操作方式更容易,并且在嵌接的过程中能避免套环破损,进而减少对医务人员造成困扰。同时本实用新型的骨骼固定系统通过套环的穿孔与骨钉产生紧密的配合,加上套环嵌接固定于骨板上,进而使得骨板能在骨钉锁入骨骼时固定于骨骼上。并且通过置换不同指定角度的穿孔的套环,使得骨钉锁入的角度改变,进而于骨板的单一枢孔内提供多方向及多角度的锁入,让医师得以依照患者受损部位的不同情形,选用适合的角度与骨钉的搭配,使骨钉能以最佳角度锁入,并避免贯穿关节及避开粉碎区域或严重骨质疏松区,以此提供最佳的医疗质量。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实用新型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骨骼固定系统的侧面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1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骨骼固定系统的正面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套环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套环的仰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套环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A,图1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骨骼固定系统的侧面的部分剖面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骨骼固定系统1,用以对骨骼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的骨骼固定系统1包含一骨板30、一骨钉40以及一套环10。套环10嵌接于骨板30,用以固定骨钉40与骨板30的相对位置。于实际应用中,骨钉40可为一螺钉,螺钉可由生医材料制造,生医材料包含碳纤维、金属、强化塑料以及其它可与人体兼容的材料。骨钉40穿透套环10并锁固于骨骼内,同时套环10则将骨钉40与骨板30的相对位置固定,进而使得骨骼、骨钉、套环以及骨板的相对位置得以固定。
请参阅图1B,图1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骨骼固定系统的正面的部分剖面示意图。于本具体实施例中,骨板30具有一上表面32以及一下表面34,下表面34与骨骼连结,上表面32是相对于下表面34,下表面34包含有一下凹陷结构38,上表面32包含有一上凹陷结构36,下凹陷结构38与上凹陷结构36相互连接贯通。于本具体实施例中,下凹陷结构38与上凹陷结构36透过一枢孔39相互连接贯通,并通过枢孔39使得套环10得以嵌接于骨板30。然而其不以上述的设计为限,骨板30亦可通过下凹陷结构38与上凹陷结构36直接相互连接贯通形成具有枢孔的功能的结构,以供套环10嵌接。
于本具体实施例中,下凹陷结构38形成于骨板30的下表面34,下凹陷结构38的凹陷面积大于枢孔39的孔洞大小,其中,下凹陷结构38为一椭圆形槽孔,然而其不以上述的设计为限,其亦可为一长条状槽或一相对应于枢孔39形状的凹陷状结构,再者,其亦可为其它符合上述功能以及特征的凹陷状结构。上凹陷结构36形成于骨板30的上表面32,上凹陷结构36的凹陷面积亦大于枢孔39的孔洞大小,并且上凹陷结构36的凹陷面积随着向下表面34延伸而减少,形成抛物面,其中,上凹陷结构36于上表面32处的凹陷形状为椭圆形,然而其亦不以上述的设计为限,其亦可为一相对应于枢孔39形状或一相对应于下凹陷结构38形状的凹陷状结构,再者,其亦可为其它符合上述功能以及特征的凹陷状结构。
请参阅图2,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套环的立体示意图。套环10具有一侧壁12,侧壁12为一环状结构,侧壁12具有多个空隙14。于本具体实施例中,该些空隙14使得侧壁12在套环10嵌接于骨板30时,能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弹性变形。
请再参阅图1B以及图2。于本具体实施例中,套环10进一步包含有一下抵持部18以及一上抵持部19,下抵持部18位于套环10的底表面与侧壁12的交界处,用以抵持于骨板30的下表面34,上抵持部19位于套环10的顶表面与侧壁12的交界处,用以抵持于骨板30的上表面32,其中,底表面与骨骼连结,顶表面是相对于底表面。于本具体实施例中,下抵持部18自侧壁12往外延伸形成,并被多个空隙14分割成多个区段,使得下抵持部18呈现为一相似于侧壁12的环状结构,其中下抵持部18围设的面积大于枢孔39的孔洞大小,使得下抵部18在正常情况下能抵持于下表面34而避免穿透枢孔39滑脱。上抵持部19亦自侧壁12往外延伸形成,并且其延伸的量越接近套环10的顶表面越多,使得上抵持部19呈现为一部分近似抛物面的结构,其中上抵持部19围设的面积亦大于枢孔39的孔洞大小,使得上抵持部19在正常情况下能抵持于上表面32而避免穿透枢孔39滑脱。
此外,于本具体实施例中,下抵持部18穿越枢孔39并进一步抵持于骨板30的下凹陷结构38,上抵持部19则进一步抵持于骨板30的上凹陷结构36。
请再参阅图1B,于本具体实施例中,套环10从骨板30的上表面32穿越枢孔39,并通过侧壁12的弹性变形使得下抵持部18向内缩,以让下抵持部18围设的面积小于枢孔39的孔洞大小,进而让下抵持部18从骨板30的上表面32穿越枢孔39而到达位于下表面34的下凹陷结构38,由于下凹陷结构38的凹陷面积大于枢孔39的孔洞大小,因此能提供足够的空间让下抵持部18得以通过侧壁12的弹性变形向外扩张,而恢复在穿越枢孔39前的形状,并由于下抵持部18在穿越枢孔39前围设的面积是大于枢孔39的孔洞大小,因此当下抵持部18在下凹陷结构38处恢复在穿越枢孔39前的形状时,能进一步抵持于下凹陷结构38,避免下抵持部18从骨板30的下表面34再次穿透枢孔39,造成套环10从骨板30上滑脱。另外,在下抵持部18穿越枢孔39时,由于套环10的上抵持部19围设的面积亦大于枢孔39的孔洞大小,因此能抵持于位于上表面32的上凹陷结构36,避免套环10整个穿透枢孔39,造成从骨板30上滑脱,进而使得套环10固定于骨板30上。
请参阅图2以及图3,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套环的仰视图。于本具体实施例中,该些空隙14从套环10的底表面沿着底表面的法向量方向向套环10的顶表面延伸,亦即该些空隙14与套环10的底表面相互垂直。该些空隙14是以矩阵的方式形成于该侧壁,其中矩阵的方式是指平均分布在侧壁12上,也就是说,该些空隙14将下抵持部18与侧壁12靠近下抵持部18的部分均匀分割成多个区段,以利侧壁12进行弹性变形。
于实际应用中,由于有该些空隙14的存在,使得侧壁12在进行弹性变形时能有充足的空间,减少侧壁12的材料彼此挤压从而减少阻力的产生。更由于多个空隙14将侧壁12分成数个区段个别进行弹性变形,使得侧壁12在进行弹性变形时,能减少材料彼此间由于弹性变形方向不同所产生的剪应力,同时减少材料的应力集中,进而减少弹性变形的阻力以及避免材料遭受破坏。因此,相较于现有的骨板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套环以简易的工具施加一压力即可嵌接固定于骨板上,并且在嵌接的过程中能避免破损,进而减少对医务人员造成困扰。
请再参阅图1A以及图4,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套环的俯视图。于本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套环10另具有一穿孔16,穿孔16贯穿套环10的顶表面与底表面。此外,套环10进一步具有一开口13,开口13形成于套环10的顶表面。于实际应用中,穿孔16具有螺纹,用以提供骨钉40咬合。穿孔16与开口13相连接,骨钉40从位于顶表面的开口13透过穿孔16穿透套环10锁入骨骼内,通过螺纹与骨钉40的相互咬合,使得骨钉40能与套环10产生紧密的配合,并由于套环10嵌接固定于骨板上,进而使得骨板30能固定于骨骼上。此外,穿孔16的延伸方向与骨板30的水平方向呈一指定角度17。于实际应用中,指定角度17可大于100度或小于80度,亦即可为60度、70度、110度、120度等各种角度,因此,骨钉40能以多角度进行锁入而不限于直角。
于实际应用中,本实用新型的骨骼固定系统能够通过置换不同指定角度的穿孔的套环,使得骨钉锁入的角度改变,进而于骨板的单一枢孔内提供多方向及多角度的锁入,让医师得以依照患者受损部位的不同情形,选用适合的角度与骨钉的搭配,使得骨钉能以最佳角度锁入,避免贯穿关节及避开粉碎区域或严重骨质疏松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骨骼固定系统通过套环的侧壁进行弹性变形,使得下抵持部穿越骨板的枢孔并抵持于骨板的下凹陷结构,另通过上抵持部抵持于骨板的上凹陷结构,进而使得套环嵌接固定于骨板上。并通过设立多个空隙在侧壁上,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套环能以简易的工具施加一压力即可嵌接固定于骨板上,操作方式更容易,并且在嵌接的过程中能避免套环破损,进而减少对医务人员造成困扰。同时本实用新型的骨骼固定系统通过套环的穿孔与骨钉产生紧密的配合,加上套环嵌接固定于骨板上,进而使得骨板能在骨钉锁入骨骼时固定于骨骼上。并且通过置换不同指定角度的穿孔的套环,使得骨钉锁入的角度改变,进而于骨板的单一枢孔内提供多方向及多角度的锁入,让医师得以依照患者受损部位的不同情形,选用适合的角度与骨钉的搭配,使骨钉能以最佳角度锁入,并避免贯穿关节及避开粉碎区域或严重骨质疏松区,以此提供最佳的医疗质量。
通过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是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实用新型所欲申请的专利范围的范畴内。
Claims (19)
1.一套环,嵌接于一骨板,用以固定一骨钉与该骨板的相对位置,其特征在于:该套环具有一侧壁,该侧壁具有多个空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环,其特征在于:该套环包含有一下抵持部,位于该套环的底表面与该侧壁的交界处,用以抵持于该骨板的一下表面,该下表面与骨骼连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环,其特征在于:该下抵持部自该侧壁往外延伸形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环,其特征在于:该套环包含有一上抵持部,位于该套环的顶表面与该侧壁的交界处,用以抵持于该骨板的一上表面,该上表面是相对于该下表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环,其特征在于:该些空隙是从该套环的底表面沿着底表面的法向量方向向该套环的顶表面延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环,其特征在于:该些空隙是以矩阵的方式形成于该侧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环,其特征在于:该套环具有一穿孔,该穿孔的延伸方向与该骨板的水平方向呈一指定角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套环,其特征在于:该指定角度是大于100度或小于80度。
9.一骨骼固定系统,用以对骨骼进行固定,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骨板;
一骨钉;以及
一套环,嵌接于该骨板,用以固定该骨钉与该骨板的相对位置,该套环具有一侧壁,该侧壁具有多个空隙。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骨骼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骨板具有一上表面以及一下表面,该下表面与骨骼连结,该上表面是相对于该下表面,该下表面包含有一下凹陷结构,该上表面包含有一上凹陷结构,该下凹陷结构与该上凹陷结构相互连接贯通。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骨骼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套环包含有一下抵持部,位于该套环的底表面与该侧壁的交界处,用以抵持于该骨板的该下表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骨骼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下抵持部自该侧壁往外延伸形成。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骨骼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下抵持部进一步抵持于该下凹陷结构。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骨骼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套环包含有一上抵持部,位于该套环的顶表面与该侧壁的交界处,用以抵持于该骨板的该上表面。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骨骼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上抵持部进一步抵持于该上凹陷结构。
16.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骨骼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些空隙从该套环的底表面沿着底表面的法向量方向向该套环的顶表面延伸。
17.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骨骼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些空隙以矩阵的方式形成于该侧壁。
18.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骨骼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套环具有一穿孔,该穿孔的延伸方向与该骨板的水平方向呈一指定角度。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骨骼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指定角度大于100度或小于80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194003U CN202143649U (zh) | 2011-06-03 | 2011-06-03 | 套环与骨骼固定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194003U CN202143649U (zh) | 2011-06-03 | 2011-06-03 | 套环与骨骼固定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143649U true CN202143649U (zh) | 2012-02-15 |
Family
ID=45579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19400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43649U (zh) | 2011-06-03 | 2011-06-03 | 套环与骨骼固定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14364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TTO20120168A1 (it) * | 2012-02-24 | 2013-08-25 | Medicomp S R L | Sistema di fissaggio multi-assiale per osteosintesi |
CN104814783A (zh) * | 2015-04-23 | 2015-08-05 | 济南大学 | 锁定加压接骨板 |
-
2011
- 2011-06-03 CN CN201120194003U patent/CN20214364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TTO20120168A1 (it) * | 2012-02-24 | 2013-08-25 | Medicomp S R L | Sistema di fissaggio multi-assiale per osteosintesi |
CN104814783A (zh) * | 2015-04-23 | 2015-08-05 | 济南大学 | 锁定加压接骨板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821574U (zh) | 一种全锁式肩部骨折内固定装置及定位导向装置 | |
CN202143649U (zh) | 套环与骨骼固定系统 | |
CN107924709A (zh) | 患者特异性骨移植系统和方法 | |
US20120303069A1 (en) | Ring and bone fixation system | |
CN205514869U (zh) | 一种点对点螺钉导向骨折复位装置 | |
CN103830024A (zh) | 角度可调高度可伸缩人工椎体 | |
CN105726108B (zh) | 一种用于骨科微创手术的持骨器 | |
CN104188717A (zh) | 带侧翼爪形大粗隆锁定接骨板 | |
CN104983455B (zh) | 万向调整结构及牵引成骨固定装置 | |
CN203710189U (zh) | 角度可调高度可伸缩人工椎体 | |
CN201263715Y (zh) | 多轴向锁定固定器 | |
CN202342173U (zh) | 脊椎矫形棒放置装置 | |
CN101972163B (zh) | 一种组合加压锁定型颈椎前路复位固定装置 | |
CN203483496U (zh) | 组合式复合孔万向锁定接骨板 | |
CN106937883B (zh) | 基于ct数据三维经皮微通道下颈椎椎弓根钉引导定位装置 | |
CN201631361U (zh) | 桡骨远端的y形骨板 | |
CN205041518U (zh) | 一种方便掌握力度的骨科用取钉装置 | |
CN204033544U (zh) | 一种高度可调节的组合型钛笼 | |
CN2879998Y (zh) | 一种骨科植入物产品的钉孔锁定结构 | |
CN107638205A (zh) | 一种用于固定管状骨骨折的微型骨折外固定架 | |
CN109549696B (zh) | 一种可调节双槽脊柱内固定装置以及骨螺钉 | |
CN204683750U (zh) | 尺骨冠状突前内侧柱角状钢板 | |
CN104814783A (zh) | 锁定加压接骨板 | |
CN214966509U (zh) | 一种骨块固定装置 | |
CN207341801U (zh) | 一种髋臼前柱置钉导板及髋臼前柱定位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15 Termination date: 201406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