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09651U - 双向燃烧热风炉 - Google Patents
双向燃烧热风炉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109651U CN202109651U CN2011201860789U CN201120186078U CN202109651U CN 202109651 U CN202109651 U CN 202109651U CN 2011201860789 U CN2011201860789 U CN 2011201860789U CN 201120186078 U CN201120186078 U CN 201120186078U CN 202109651 U CN202109651 U CN 2021096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uck
- hot blast
- fan housing
- jacket
- furn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rtical, Hearth, Or Arc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向燃烧热风炉,解决了现有热风炉风量周期性不协调、冒黑烟,锅炉效率低下等问题。该热风炉包括炉体,炉体从外到内依次为第一夹套、第二夹套、第三夹套、第四夹套、第五夹套和热风室,第二夹套与第五夹套相通,第三夹套与第四夹套相通,热风室内设有上炉膛,上炉膛通过横向烟管与第五夹套相通,上炉膛下部的炉体内有由钢板与炉壁相交形成的下炉膛和二次风室,上、下炉膛之间设有环形风罩,二次风室与环形风罩相通,第三夹套外壁开有冷风进口,第二夹套外壁开有烟气出口,炉体外壁开有热风出口。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热风炉因风量不协调而引起的诸多问题,从而降低煤耗,提高了热效率,值得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的供热设备,具体为一种可以同时进行正向和反向燃烧的手烧固定炉条热风炉。
背景技术
在我国,手烧固定炉条热风炉的使用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因其着火条件优越,煤种适用性广,直到现在仍被广泛使用。但是因为采用人工上煤、固定炉条、燃料从下向上单向燃烧等原因,使手烧固定炉条热风炉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风量周期性不足或过剩等问题:如在加煤初期,煤层厚,通风阻力大,进入炉膛的空气量小,而这时燃料燃烧需要较多空气,空气供不应求,直接导致煤中挥发份高温缺氧分解,锅炉冒黑烟,气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增加,同时炉温降低,燃烧缓慢,燃料还原层加厚,固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增加;加煤后期,煤层减薄,进入炉膛的空气量增加,空气又出现过剩,致使锅炉排烟损失增加,炉温降低,而锅炉燃烧的不稳定又直接导致介质出口温度的变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手烧固定炉条热风炉风量周期性不协调、冒黑烟,锅炉效率低下等问题,而提供一种双向燃烧热风炉,该热风炉将原来炉条下的单向进风分成两部分,同时从炉条上下向炉膛内进风,使锅炉同时进行正向和反向燃烧,风量适中,燃料燃烧完全,无黑烟,介质出口温度稳定。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双向燃烧热风炉,包括炉体,炉体顶部通过法兰安装有封头、下部炉壁上开设有火门、底部设有炉条,炉体从外到内依次设有第一夹套、第二夹套、第三夹套、第四夹套、第五夹套以及热风室,其中第一夹套上部与热风室相通,第二夹套与第五夹套上部相通且顶端设有第一顶罩,第三夹套与第四夹套上部相通且顶端设有第二顶罩,第四夹套底部与热风室相通,其中炉体的冷风进口开口于第三夹套外壁,烟气出口开口于第二夹套外壁,热风出口开口于第一夹套外壁(即炉体外壁),热风室内设有上炉膛,上炉膛顶部由炉膛顶罩封闭,其外壁上均匀布置有呈辐射状的横向烟管,横向烟管一端与上炉膛相通,另一端与第五夹套相通,其中,所述的上炉膛底部设有环形风罩,环形风罩下部的炉体内等间隔设置至少三块等面积且垂直于炉体底面的钢板,钢板间包围形成下炉膛,而钢板与第三夹套内壁相交形成二次风室,二次风室与环形风罩相通,且环形风罩下表面及风罩内筒筒壁上都开设有二次风孔,上、下炉膛通过设置在环形风罩中心的风罩内筒相通。
该热风炉在工作时,将燃料通过开设在炉膛正面的火门放入炉膛内燃烧升温,外界冷空气从冷风进口进入,依次流经第三夹套、第四夹套,然后进入热风室,与热风室内的上炉膛和横向烟管换热后,又折向流入第一夹套中,最后从热风出口排出;下炉膛内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环形风罩中心的风罩内筒进入到上炉膛,然后穿过横向烟管进入到第五夹套中,之后经折返流入到第二夹套中,最后由出烟口排出;而炉膛内的风一部分从炉条直接进入,另一部分则从下炉膛内由钢板和第三夹套内壁相交形成的二次风室进入,二次风通过二次风室进入到环形风罩内,最后二次风在炉膛内负压和热辐射的作用下,通过开设在环形风罩下表面和风罩内筒上的二次风孔高速、高温的喷入到炉膛内,与此同时环形风罩下表面把火焰、高温烟气放出的热量反射向炉膛内燃料表面。在高温二次风,风罩反射热、高温烟气的共同作用下,炉膛内燃料表面温度达到了着火温度,从而使燃料在从下向上正向燃烧的同时,开始从上向下反向燃烧。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五夹套底部与环形风罩之间还设有支撑管,支撑管可以对夹套起支撑作用,以减小夹套和横向烟管承受的压力。
所述的炉条为方形炉条,方形的炉条可以更好的配合由钢板组成的炉膛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炉膛内的双向燃烧使炉温大幅提高,空气阻力明显减小,炉膛内空气始终充足,所以煤中挥发分迅速而完全燃烧,消除了锅炉冒黑烟现象;整个燃料层燃烧旺盛,正向燃烧的燃料还原层甚至完全消失,最终煤耗大大降低;炉温提高同时使介质间传热加快,在相同的燃料消耗下显著提高出风温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的B-B剖视图;
图中:1-炉条、2-底座、3-热风室、4-炉体外壁、5-第一夹套、6-第二夹套、7-第三夹套、8-第四夹套、9-第五夹套、10-上炉膛、11-下炉膛、12-环形风罩、13-支撑管、14-环形风罩内筒、15-横向烟管、16-炉膛顶罩、17-第一夹套顶罩、18-第二夹套顶罩、19-炉体封头、20-法兰、21-二次风孔、22-二次风室、23-钢板、24-冷风进口、25-热风出口、26-烟气出口、27-火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2、3所示,一种双向燃烧热风炉,包括炉体,炉体顶部通过法兰20安装有封头19、下部炉体外壁4上开设有火门27、底部设有炉条1,炉体从外到内依次设有第一夹套5、第二夹套6、第三夹套7、第四夹套8、第五夹套9以及热风室3,其中第一夹套5上部与热风室3相通,第二夹套6与第五夹套9上部相通且顶端设有第一顶罩17,第三夹套7与第四夹套8上部相通且顶端设有第二顶罩18,第四夹套8底部与热风室3相通,其中炉体的冷风进口24开口于第三夹套7外壁,烟气出口26开口于第二夹套6外壁,热风出口25开口于第一夹套5外壁(即炉体外壁4),热风室3内设有上炉膛10,上炉膛10顶部由炉膛顶罩16封闭,其外壁上均匀布置有呈辐射状的横向烟管15,横向烟管15一端与上炉膛10相通,另一端与第五夹套9相通,其中:所述的上炉膛10底部设有环形风罩12,环形风罩12下部的炉体内等间隔设置至少三块等面积且垂直于炉体底面的钢板23,钢板23间包围形成下炉膛11,而钢板23与第三夹套7内壁相交形成二次风室22,二次风室22与环形风罩12相通,且环形风罩12下表面及风罩内筒14筒壁上都开设有二次风孔21,上、下炉膛10、11通过设置在环形风罩12中心的风罩内筒14相通;所述的第五夹套9的底部与环形风罩12之间还设有支撑管13,所述炉条1为方形的炉条。
在具体实施时,炉体底部还设有底座2,底座2上部设置有炉条1,下炉膛11内设置的钢板23采用4-6块,且超出炉条面约1.3-1.5m为宜,由钢板23所围成的下炉膛11内表面都铺贴有耐火层予以保护;所述的环形风罩12高度设计为150-200mm为宜;所述的冷风进口24、热风出口25、烟气出口26和火门27均垂直于炉体底面,且它们的对角线交点或圆心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Claims (3)
1.一种双向燃烧热风炉,包括炉体,炉体顶部通过法兰(20)安装有封头(19)、下部炉体外壁(4)上开设有火门(27)、底部设有炉条(1),炉体从外到内依次设有第一夹套(5)、第二夹套(6)、第三夹套(7)、第四夹套(8)、第五夹套(9)以及热风室(3),其中第一夹套(5)上部与热风室(3)相通,第二夹套(6)与第五夹套(9)上部相通且顶端设有第一顶罩(17),第三夹套(7)与第四夹套(8)上部相通且顶端设有第二顶罩(18),第四夹套(8)底部与热风室(3)相通,其中炉体的冷风进口(24)开口于第三夹套(7)外壁,烟气出口(26)开口于第二夹套(6)外壁,热风出口(25)开口于第一夹套(5)外壁,热风室(3)内设有上炉膛(10),上炉膛(10)顶部由炉膛顶罩(16)封闭,其外壁上均匀布置有呈辐射状的横向烟管(15),横向烟管(15)一端与上炉膛(10)相通,另一端与第五夹套(9)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炉膛(10)底部设有环形风罩(12),环形风罩(12)下部的炉体内等间隔设置至少三块等面积且垂直于炉体底面的钢板(23),钢板(23)间包围形成下炉膛(11),而钢板(23)与第三夹套(7)内壁相交形成二次风室(22),二次风室(22)与环形风罩(12)相通,且环形风罩(12)下表面及风罩内筒(14)筒壁上都开设有二次风孔(21),上、下炉膛(10、11)通过设置在环形风罩(12)中心的风罩内筒(14)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燃烧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五夹套(9)底部与环形风罩(12)之间设有支撑管(1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向燃烧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底部的炉条(1)为方形炉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1860789U CN202109651U (zh) | 2011-06-03 | 2011-06-03 | 双向燃烧热风炉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1860789U CN202109651U (zh) | 2011-06-03 | 2011-06-03 | 双向燃烧热风炉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109651U true CN202109651U (zh) | 2012-01-11 |
Family
ID=45435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186078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09651U (zh) | 2011-06-03 | 2011-06-03 | 双向燃烧热风炉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10965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28795A (zh) * | 2019-06-25 | 2020-12-25 | 江门市银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燃烧式炉膛隔热结构 |
-
2011
- 2011-06-03 CN CN2011201860789U patent/CN20210965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28795A (zh) * | 2019-06-25 | 2020-12-25 | 江门市银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燃烧式炉膛隔热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08793B (zh) | 空气和煤气双蓄热的蓄热式燃烧器 | |
CN102620274A (zh) | 卧式燃油燃气高效节能锅炉 | |
CN100595495C (zh) | 敞口反水往复烟道式常压锅炉 | |
CN201636873U (zh) | 一种管式加热炉用预燃烧器 | |
CN202109651U (zh) | 双向燃烧热风炉 | |
CN215571275U (zh) | 一种间接式热风炉 | |
CN204787216U (zh) | 一种带有烟气二次燃烧功能的卧式气化返烧热水锅炉 | |
CN205481729U (zh) | 立式水火管高效节能锅炉 | |
CN203533872U (zh) | 生物质双烟道反烧水暖供热装置 | |
CN2451905Y (zh) | 一种加热炉用蜂窝状蓄热体煤气、空气双预热蓄热燃烧装置 | |
CN201028775Y (zh) | 一种可分体的集中供暖用民用炉 | |
CN114777119A (zh) | 双行程换热烟气回流高能效w型辐射管燃烧器 | |
CN206113338U (zh) | 一种新型热水热风锅炉 | |
CN106594729A (zh) | 一种节能型燃气灶的燃烧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1066193Y (zh) | 一种地暖专用常压锅炉 | |
CN2700772Y (zh) | 间接换热高温高效热风炉 | |
CN100470162C (zh) | 燃气热水锅炉 | |
CN101311641A (zh) | 一种地暖专用常压锅炉 | |
CN201443879U (zh) | 导热油载体炉炉底 | |
CN2534519Y (zh) | 常压热水型煤锅炉 | |
CN213873188U (zh) | 一种真空三回程加热炉 | |
CN201866921U (zh) | 燃气茶浴炉 | |
CN205560689U (zh) | 一种高效煤粉锅炉 | |
CN201568970U (zh) | 一种重整方箱炉侧烧自预热自然通风燃烧器 | |
CN2881436Y (zh) | 燃气热水锅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11 Termination date: 20150603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