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2082738U - 可调整薄厚的背光模块 - Google Patents

可调整薄厚的背光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82738U
CN202082738U CN2011201401862U CN201120140186U CN202082738U CN 202082738 U CN202082738 U CN 202082738U CN 2011201401862 U CN2011201401862 U CN 2011201401862U CN 201120140186 U CN201120140186 U CN 201120140186U CN 202082738 U CN202082738 U CN 2020827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light module
light
hole
thickness
adjus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14018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志桂
李全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p Victory Investments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p Victory Investment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p Victory Investments Ltd filed Critical Top Victory Investments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14018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827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827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8273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可调整薄厚的背光模块(20),该背光模块包括有一扩散板(25)、一背板单元(28)、多个灯源(26)及一增亮膜(24);其中,该背板单元设置于该扩散板的一侧面,该背板单元包括有一底板部(281)、一侧边部(282)及至少一螺钉(283),该底板部上包括有至少一第一孔洞(2811),该侧边部上包括有至少一第二孔洞(2821),该第一孔洞与该第二孔洞互相对应而相邻,该螺钉可穿越第一孔洞与第二孔洞而锁合。由此,背光模块可透过第一孔洞、第二孔洞而调整薄厚,可以适用于任何厚度的显示器结构。

Description

可调整薄厚的背光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显示器结构,特别关于一种可调整薄厚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即俗称的CRT显示器)已渐渐被液晶显示器取代,主要原因在于液晶显示器释放的辐射量远远小于CRT显示器,另外,液晶显示器在这几年的制造成本已有显著地降低,这也是液晶显示器逐渐成为电视或计算机屏幕市场主流的原因。
请同时参阅图1与图2,图1为一种现有显示器结构与背光模块的立体图,图2为一种现有显示器结构与背光模块的侧面示意图。如图1与图2所示,显示器结构1包括前框11、液晶面板12及背光模块10。背光模块10为直下式背光模块,其包括一个增亮膜14、一个扩散板15、多个灯源16、一个反射片17及一个背板单元18,且增亮膜14、扩散板15、多个灯源16、反射片17及背板单元18自上到下依序排列。显示器结构1可透过背光模块10提供发光源,将光能量投射至液晶面板12,即可使人们看见液晶面板12上的影像变化。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显示器结构1与背光模块10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且同时希望显示器结构1与背光模块10的厚度越来越薄。如图所示,前框11、液晶面板12、背光模块10具有固定的厚度,其组成的显示器结构1的厚度也因此而固定,不易有所变化。所以,为了使产品薄型化,背光模块10或平面显示器的制造工厂只好不断的重新开模,重新制造背光模板的结构以降低其厚度,浪费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开发一种可适用于各种厚度的背光模块,使得显示器结构在逐渐变薄的前提下,其背光模块可以适用于任何厚度的显示器结构。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整薄厚的背光模块,该背光模块包括有一扩散板、一背板单元、多个灯源及一增亮膜;其中,该扩散板包括有一出光面及一入光面,该出光面及该入光面分别位于该扩散板的相对两面;该背板单元设置于该扩散板的入光面侧,该背板单元包括有一底板部、一侧边部及至少一螺钉,该底板部上包括有至少一第一孔洞,该侧边部上包括有至少一第二孔洞,该第一孔洞与该第二孔洞互相对应而相邻,该螺钉可穿越第一孔洞与第二孔洞而锁合;这些灯源排列于该扩散板与该背板单元之间,使该背板单元容置这些灯源;该增亮膜平行该出光面而排列于该出光面侧;藉此,该背光模块可透过该第一孔洞、第二孔洞而调整薄厚。
在可调整薄厚的背光模块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每一灯源均平行该入光面。
在可调整薄厚的背光模块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多个灯源等间距排列。
在可调整薄厚的背光模块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多个灯源间两两互相平行。
在可调整薄厚的背光模块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该背光模块还包括有一反射片,该反射设置于灯源与该背板单元之间。
在可调整薄厚的背光模块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反射片平行该底板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另一种可调整薄厚的背光模块,该背光模块包括有一导光板、一背板单元、至少一灯源、一增亮膜及一扩散膜;其中,该导光板包括有一出光面、一反射面及至少一入光面,该出光面与反射面分别位于该导光板的相对应两面,该入光面位于该导光板的侧边;该背板单元设置于该导光板的反射面外侧,该背板单元包括有一底板部、一侧边部及至少一螺钉,该底板部上包括有至少一第一孔洞,该侧边部上包括有至少一第二孔洞,该第一孔洞与该第二孔洞互相对应而相邻,该螺钉可穿越第一孔洞与第二孔洞而锁合;该灯源设置于该导光板的入光面侧;该增亮膜设置于该导光板的出光面侧;该扩散膜设置于该增亮膜与该导光板之间;藉此,该背光模块可透过该第一孔洞、第二孔洞而调整薄厚。
在可调整薄厚的背光模块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每一灯源均平行该入光面。
在可调整薄厚的背光模块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该背光模块更包括有一反射片,该反射片设置于该导光板与该背板单元之间。
在可调整薄厚的背光模块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该反射片平行该底板部。
藉此,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整薄厚的背光模块,其具有可改变结合位置的底板部与侧边部,因此可视需求改变结合的位置,藉以改变该背光模块及其使用的显示器结构之厚度;因此,可适应薄型化的趋势,可节省成本,非常方便。
为使熟悉该项技艺人士了解本实用新型之目的、特征及功效,兹藉由下述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之图式,对本实用新型详加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显示器结构与背光模块的立体图。
图2为现有显示器结构与背光模块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与显示器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背光模块与显示器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背光模块与显示器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背光模块与显示器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标号说明:
1、2、3、4、5:显示器结构
10、20、30、40、50:背光模块
11、21、31、41、51:前框
12、22、32、42、52:液晶面板
14、24、34、44、54:增亮膜
15、25、35、45:扩散板
55:导光板
25A、55A:入光面
25B、55B:出光面
55C:反射面
16、26、36、46、56:灯源
17、27、37、47、57:反射片
18、28、38、48、58:背板单元
281、381、481、581:底板部
2811、3811、4811、5811:第一孔洞
282、382、482、582:侧边部
2821、3821、4821、5821:第二孔洞
283、383、483、583:螺钉
53:扩散膜
59:灯罩。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与显示器结构的侧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一可调整厚薄之背光模块20,该背光模块20与液晶面板22及前框21组装成显示器结构2。背光模块20包括有一个扩散板25、一个背板单元28、多个灯源26、一个增亮膜24及一个反射片27。扩散板25包括有出光面25B及入光面25A,出光面25B位于扩散板25的上面,入光面25A位于扩散板25的下面,因此,出光面25B及入光面25A分别位于扩散板25的相对两面。背板单元28设置于扩散板25的入光面25A侧,也就是扩散板25的下方;背板单元28包括一个底板部281、一个侧边部282及二个螺钉283,如图3的放大图所示,底板部281上包括有三个第一孔洞2811,侧边部282上包括有一个第二孔洞2821,第二孔洞2821与任一个第一孔洞2811均可互相对应而相邻;螺钉283穿过相对应的第一孔洞2811与第二孔洞2821,即可将侧边部282与底板部281锁合固定,使背板单元28成为牢固的结构体。
多个灯源26排列于扩散板25与背板单元28之间,因此背板单元28可用以容置这些灯源26。此外,每一灯源26均平行入光面25A,多个灯源26之间系以等间距的方式排列,且多个灯源26间两两互相平行设置。增亮膜24平行出光面25B而排列于出光面25B侧。反射片27设置于这些灯源26与背板单元28之间,且反射片27平行底板部281。也就是说,背光模块20由上至下的组件依序分别为增亮膜24、扩散板25、多个灯源26、反射片27及背板单元28。在本实施例中,灯源26为冷阴极荧光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s,CCFL),但在其它实施例中,灯源26也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的灯条。
此外,在背板单元28中,侧边部282与底板部281可适当地调整其结合的位置,使第二孔洞2821分别与不同的第一孔洞2811相对应而锁合。因为三个第一孔洞2811位于垂直方向上的不同位置,第二孔洞2821与不同的第一孔洞2811对应时,背板单元28的厚度均不相同,背板单元28的整体厚度即可产生变化,可适用于任何时期、任何厚度的显示器结构2。即背光模块20可透过第一孔洞2811、第二孔洞2821的搭配对应,调整其薄厚状况,而无需重新开模来生产更薄型化的结构,可通用于任何构型,方便实用。
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实施例。请参阅图4,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背光模块与显示器结构的侧面示意图。如图4所示,显示器结构3包括前框31、液晶面板32及背光模块30,背光模块30包括有一个扩散板35、一个背板单元38、多个灯源36、一个增亮膜34及一个反射片37。背板单元38包括有一个底板部381、一个侧边部382及二个螺钉383,如图4的放大图所示,底板部381上包括有一个第一孔洞3811,侧边部382上包括有三个第二孔洞3821,第一孔洞3811与任一个第二孔洞3821均可互相对应而相邻。第一孔洞3811可分别与不同的第二孔洞3821相对应而锁合。因为三个第二孔洞3821位于垂直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因此,第一孔洞3811与不同的第二孔洞3821对应时,背板单元38的厚度均不相同。
请参阅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背光模块与显示器结构的侧面示意图。如图5的放大图所示,显示器结构4包括前框41、液晶面板42及背光模块40,该背光模块40包括有一个扩散板45、一个背板单元48、多个灯源46、一个增亮膜44及一个反射片47。背板单元48包括有一个底板部481、一个侧边部482及六个螺钉483,如图8所示,底板部481上包括有三个第一孔洞4811,侧边部482上也包括有三个第二孔洞4821,任一个第一孔洞4811均可与任一个第二孔洞4821互相对应而相邻。在此,若三个第一孔洞4811分别与三个第二孔洞4821相对应,且六个螺钉483同时锁合固定时,背板单元48的机械强度较佳。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适用于侧边式的背光模块。请参阅图6,图6为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背光模块与显示器结构的侧面示意图。如图6所示,显示器结构5包括前框51、液晶面板52及背光模块50,背光模块50包括有一个增亮膜54、一个扩散膜53、一个导光板55、一个反射片57、一个背板单元58、二个灯源56及二个灯罩59。导光板55包括有一个出光面55B、一个反射面55C及二个入光面55A,出光面55B位于导光板55的上面,反射面55C位于导光板55的下面,因此出光面55B与反射面55C分别位于导光板55的相对应两面;两个入光面55A分别位于导光板55的左右两侧边。背板单元58设置于导光板55的反射面55C外侧,背板单元58包括有一个底板部581、一个侧边部582及六个螺钉583。如图10所示,底板部581上包括有三个第一孔洞5811,侧边部582上包括有三个第二孔洞5821,三个第一孔洞5811分别与三个第二孔洞5821互相对应而相邻,所以,透过螺钉583穿越第一孔洞5811与第二孔洞5821即可将底板部581与侧边部582固定锁合。两个灯源56分别设置于导光板55的两个入光面55A侧,且每一个灯源56均平行入光面55A。两个灯罩59分别罩设于两个灯源56的周边,用以将灯源56射出的光线反射导引,使其光线投射至导光板55内。增亮膜54设置于导光板55的出光面55B侧,扩散膜53设置于增亮膜54与导光板55之间。反射片57设置于导光板55与背板单元58之间,且平行底板部581。由此,侧边式背光模块50也可调整薄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整薄厚的背光模块,其具有可改变结合位置的底板部与侧边部,因此可视需求改变结合的位置,用以改变背光模块及其使用的显示器结构的厚度。因此,当科技发展带来的薄型化结构广为流行时,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块均可以适用,无需重新开模,或者废弃旧有款式的结构,非常方便,还可节省成本。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具体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所揭露的具体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之更动与润饰,其所作之更动与润饰皆属于本实用新型之范畴。

Claims (10)

1.  可调整薄厚的背光模块(20,30,40),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包括:
一扩散板(25,35,45),该扩散板(25,35,45)包括有一出光面(25B)及一入光面(25A),该出光面(25B)及该入光面(25A)分别位于该扩散板(25,35,45)的相对两面;
一背板单元(28,38,48),该背板单元(28,38,48)设置于该扩散板(25,35,45)的入光面侧(25A),该背板单元(28,38,48)包括有一底板部(281,381,481)、一侧边部(282,382,482)及至少一螺钉(283,383,483),该底板部(281,381,481)上包括有至少一第一孔洞(2811,3811,4811),该侧边部上包括有至少一第二孔洞(2821,3821,4821),该第一孔洞与该第二孔洞互相对应而相邻,该螺钉可穿越第一孔洞与第二孔洞而锁合;
多个灯源(26,36,46),所述灯源(26,36,46)排列于该扩散板(25,35,45)与该背板单元(28,38,48)之间,使该背板单元(28,38,48)容置这些灯源(26,36,46);
一增亮膜(24,34,44),该增亮膜(24,34,44)平行该出光面(25B)而排列于该出光面(25B)侧。
2.  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可调整薄厚的背光模块(20,30,40),其中,每一灯源(26,36,46)均平行该入光面(25A)。
3.  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可调整薄厚的背光模块(20,30,40),其中,多个灯源(26,36,46)等间距排列。
4.  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可调整薄厚的背光模块(20,30,40),其中,多个灯源(26,36,46)间两两互相平行。
5.  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可调整薄厚的背光模块(20,30,40),其中,该背光模块(20,30,40)还包括有一反射片(27,37,47),该反射片(27,37,47)设置于所述灯源(26,36,46)与该背板单元(28,38,48)之间。
6.  如权利要求5项所述可调整薄厚的背光模块(20,30,40),其中,该反射片(27,37,47)平行该底板部(281,381,481)。
7.  可调整薄厚的背光模块(50),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50)包括有:
一导光板(55),该导光板(55)包括有一出光面(55B)、一反射面(55C)及至少一入光面(55A),该出光面(55B)与反射面(55C)分别位于该导光板(55)的相对应两面,该入光面(55A)位于该导光板(55)的侧边;
一背板单元(58),该背板单元(58)设置于该导光板(55)的反射面(55C)外侧,该背板单元(58)包括有一底板部(581)、一侧边部(582)及至少一螺钉(583),该底板部(581)上包括有至少一第一孔洞(5811),该侧边部上包括有至少一第二孔洞(5821),该第一孔洞(5811)与该第二孔洞(5821)互相对应而相邻,该螺钉(583)可穿越第一孔洞(5811)与第二孔洞(5821)而锁合;
至少一灯源(56),该灯源(56)设置于该导光板(55)的入光面(55A)侧;
一增亮膜(54),该增亮膜(54)设置于该导光板(55)的出光面(55B)侧;
一扩散膜(53),该扩散膜(53)设置于该增亮膜(54)与该导光板(55)之间。
8.  如权利要求7项所述可调整薄厚的背光模块(50),其中,每一灯源(56)均平行该入光面(55A)。
9.如权利要求7项所述可调整薄厚的背光模块(50),其中,该背光模块(50)更包括有一反射片(57),该反射片(57)设置于该导光板(55)与该背板单元(58)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项所述可调整薄厚的背光模块(50),其中,该反射片(57)平行该底板部(581)。
CN2011201401862U 2011-05-05 2011-05-05 可调整薄厚的背光模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827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401862U CN202082738U (zh) 2011-05-05 2011-05-05 可调整薄厚的背光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401862U CN202082738U (zh) 2011-05-05 2011-05-05 可调整薄厚的背光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82738U true CN202082738U (zh) 2011-12-21

Family

ID=45343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40186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82738U (zh) 2011-05-05 2011-05-05 可调整薄厚的背光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827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79465A (zh) * 2014-10-28 2015-01-14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79465A (zh) * 2014-10-28 2015-01-14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13110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9459393B2 (en) Backlight module structure
WO2015161532A1 (zh) 曲面双面液晶显示器
WO2017161759A1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US8545048B2 (en) LED illumination structure without light guide plate
WO2013152521A1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
CN104315418A (zh) 一种光源组件、背光模组和曲面显示装置
WO2014063391A1 (zh) 液晶显示模组
TW200428061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O2012012988A1 (zh) 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CN103133945A (zh) 用来提供光源至显示面板的背光模块与其显示装置
WO2013149412A1 (zh) 窄边框背光模组
TW201300894A (zh) 側光式背光模組
CN100443995C (zh) 多光源背光模块
WO2013177805A1 (zh) 背光模组
WO2013149410A1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9360706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correspond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201297576Y (zh) 嵌入式导光装置
CN201310821Y (zh) 一种导光板与背光模块
WO2018145325A1 (zh) 背光组件及液晶显示模组
CN205028004U (zh) 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
CN202082738U (zh) 可调整薄厚的背光模块
CN109358451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WO2013143225A1 (zh) 侧光式背光模组及其液晶显示器
WO2019184412A1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1

Termination date: 201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