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65626U - 可滑动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滑动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065626U CN202065626U CN2011201604250U CN201120160425U CN202065626U CN 202065626 U CN202065626 U CN 202065626U CN 2011201604250 U CN2011201604250 U CN 2011201604250U CN 201120160425 U CN201120160425 U CN 201120160425U CN 202065626 U CN202065626 U CN 20206562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 angle
- seat
- positioning
- support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滑动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包括一底座、一承载座及一定位机构;承载座可选择地以不同的倾斜角度设置于该底座上,以承托一薄型电子装置,该承载座包括一本体、以及一由该本体的底端向上突出的承托部;定位机构位于该本体的下方,穿过该承载座,并且可选择地固定于该底座的不同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滑动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支撑装置,可供承托一薄型的电子装置,并且可供使用者以滑动支撑装置的方式调整电子装置于不同的倾斜角度。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的发达,电子装置已愈来愈朝向薄型化发展,例如平板式电脑。这些薄型的电子装置在使用时,通常是需要一手持握,另一手触控操作。
虽然有些装置被设计出来以供放置电子装置,以方便使用者操作。但是无法由使用者自由地微幅调整薄型电子装置的倾斜角度,以致于在使用上仍有不便之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人有感上述缺失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应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可滑动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使承托于支撑装置上的薄型电子装置可以呈现不同的倾斜角度;本实用新型还在于使用者可便利地以滑动的方式调整支撑装置的承托角度。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滑动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包括一底座、一承载座及一定位机构;底座具有一顶板,顶板形成一承托弧面;承载座可选择的或可摆动地以不同的倾斜角度设置于该底座上,以承托一薄型电子装置,该承载座包括一本体、以及一由该本体的底端向上突出的承托部,其中该本体具有一形成于其底面的外部弧面,该外部弧面的形状对应于该承托弧面;定位机构位于该本体的下方,穿过该承载座,并且可选择地固定于该底座的不同位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滑动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其中,该本体为一呈C形的壳体,该外部弧面的中间向外凸出,并且该承托弧面的中间呈凹陷状,该本体的底端进一步形成一开口;该承托部包括一对挡板、及一由该本体的内侧面突起的背靠部,该对挡板由该承载座的底端的两侧边朝该承载座的顶端突起;该背靠部与该挡板之间形成一收容该薄型电子装置的容置空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滑动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其中,该底座具有:
多个定位槽,凹陷地形成于该承托弧面上;及
一滑道,由该底座的侧面向内凹设且连通于该多个定位槽;
该本体的一侧连接一枢接部;
该定位机构包括一滑杆,该滑杆可移动地穿设于该枢接部及该滑道,并且该滑杆的内端可选择地穿入一该定位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滑动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其中,该定位机构的该滑杆包括一挡环、及一设置于该滑杆的外端的拉环,该挡环位于所述定位槽与该滑道之间;该定位机构进一步包括一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设于该挡环的外侧并向内顶推该挡环;该底座内部设有一位于该滑道内侧的移动区,该移动区的空间大于该滑道的直径,该挡环可移动地位于该移动区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滑动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其中,该定位机构包括:
一按钮单元,可往返地设于该底座内且局部外露于该底座;
一剎车单元,可升降地设于该底座内;及
一连动杆件,连接该按钮单元于该剎车单元,该连动杆件具有一贯穿的长形导槽,该连动杆件通过一对螺杆可滑动地设置于该底座的底壁上;
该剎车单元的顶面上升,抵接于该承载座的底端,固定该承载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滑动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其中,该底座的该顶板形成一沿着纵向贯穿的滑槽,该承载座具有一固定于其底部的滑橇,该滑橇具有一穿过该滑槽且固定于该承载座底部的组装部、及一对由该组装部的底端向两侧延伸的翼部,该对翼部位于该底座内且位于该滑槽旁;该底座的该顶板设有一对位于其顶面且位于该滑槽两侧的上垫片、以及一对位于其底面且位于该滑槽两侧的下垫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滑动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其中,该按钮单元包括一L形基座固定于该底座的底壁上、一按钮可弹性往返地连接于该L形基座、及一往返定位机构位于该L形基座与该剎车单元之间,该往返定位机构与该按钮相对地位于该L形基座的另一侧且连接于该按钮,该按钮延伸一连接臂连接于该连动杆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滑动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其中,该往返定位机构包括一挡座、一定位座位于该L形基座与该挡座之间、一圆杆、及一转盘固定于该圆杆的一端,该定位座及该挡座固定于该底座的该底壁上,该圆杆通过一穿过该L形基座的螺杆连接于该按钮,该转盘可转动地且可选择地被定位于该定位座或离开该定位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滑动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其中,该挡座具有一中央通孔及四个挡块延伸至该中央通孔内,该定位座具有一中央通孔、一对第一通槽相对地由该中央通孔的边缘向外凹陷、及一对第二通槽相对地由该中央通孔的边缘向外凹陷,该转盘具有两对齿部朝该挡座延伸及一对由其边缘向外突出的定位部,每一齿部具有一斜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滑动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其中,该剎车单元具有一连接于该连动杆件的底盘、一中盘、及一顶盘,该底盘可旋转地设置于该底座的底壁上,该中盘不可旋转地设于该底盘上,该底盘与该中盘设置对称的推抵结构,该顶盘固定于该中盘的顶面。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下列的优点:通过滑动承载座,承载座可摆动地以不同的倾斜角度设置于该底座上,以承托薄型电子装置,操作便利。
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的另一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的立体组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滑动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侧视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滑动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定位状态)前视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滑动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可调整状态)前视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滑动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可调整状态)立体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滑动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承托薄型电子装置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滑动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承托薄型电子装置的侧视图;
图11至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滑动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3至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滑动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第二实施例针对按钮单元的立体分解图;
图13A为本实用新型的往返定位机构的放大立体图;
图15至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滑动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第二实施例针对剎车单元的立体分解图;
图17至18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滑动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第二实施的按钮单元(未按压状态)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滑动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第二实施的按钮单元(未按压状态)的局部剖视前视图;
图20及图22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滑动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第二实施的按钮单元(按压状态)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滑动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第二实施的按钮单元(按压状态)的局部剖视前视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滑动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第二实施的剎车单元(剎止状态)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滑动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第二实施的剎车单元(剎止状态)的局部剖视前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支撑装置1
底座 10
顶板 12
滑槽 120
承托弧面 122
定位槽 124
按钮通孔 126
侧面 14
滑道 140
位移区 142
上垫片 15
下垫片 16
底壁 18
承载座 20
本体 22
顶端 221
顶抵面 2210
底端 222
开口 2220
外部弧面 223
导引框 224
组装凹槽 226
狭长凹槽 228
承托部 24
挡板 241
容置空间 242
背靠部 243
定位机构 26
枢接部 262
滑杆 264
内端 2641
外端 2642
挡环 266
弹性元件 267
拉环 268
滑橇 28
组装部 282
翼部 284
螺丝 286
薄型电子装置9
定位机构 30
按钮单元 32
往返定位机构32A
定位座 322
中央通孔 3222
第一通槽 3224
第二通槽 3226
挡座 324
中央通孔 3242
挡块 3244、3246
圆杆 326
转盘 328
齿部 3282
定位部 3284
L型基座 321
按钮 325
连动杆件 34
垫筒 344
端部 342
剎车单元 36
底盘 362
突出平台 3622
中盘 364
突出平台 3644
凹状浅槽 3642
顶盘 366
凹状浅槽 3664
螺杆 S1、S2、S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及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1,其包括一底座10、一承载座20、及一定位机构26。承载座20可摆动地以不同的倾斜角度设置于底座10上,以承托一薄型电子装置(如图9所示)。承载座20包括一本体22、以及一由本体22的底端向上突出的承托部24。定位机构26位于本体20的下方,其包括一滑杆264,可移动地穿过承载座20以及底座10,而使承载座20固定于底座10。下面接着细部描述各部位。
上述底座10具有一顶板12,或者是底座10的顶部。顶板12形成有一承托弧面122。顶板12具有多个由承托弧面122陷形成的定位槽124,该底座10的侧面14向内凹设一滑道140。滑道140连通于上述多个定位槽124。本实施例的滑道140呈弧形,而具有与承托弧面122相同的曲率。
上述承载座20的本体22为一大体呈C形的壳体,而具有一顶端221及一底端222;上述承接部24由本体22的底端222向上突起,用以承托薄型电子装置9的底端(参图9),本体22的顶端221抵接于薄型电子装置9的背面(参图10)。本体22具有一形成于其外围的外部弧面223,外部弧面223的形状对应于承托弧面122。由此承载座20平稳地被限制沿着其纵向方向滑动于底座10上,请参阅图3及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的立体组合图及侧视图。
请继续参考图1及图2,承托部24是由本体22的底端222向上突出,其至少包括一对挡板241。该对挡板241是由承载座20的底端222的两侧边朝承载座20的顶端221突起。此外,承托部24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一由本体22的内侧面突起的背靠部243,背靠部243与挡板241相对的设置,两者之间形成一收容薄型电子装置4(参图4)的容置空间242。背靠部243在本实施例略呈U形而朝向底端222形成两倾斜状的板体,使电子装置9的背面得以稳固地的倚靠。然而背靠部243的结构并不限制于此,例如背靠部可以是单一的板体,或者是一突出的实心块体。
上述定位机构26包括一枢接部262连接于本体22的一侧、及一滑杆264可移动地穿过上述枢接部262及滑道140。滑杆264具有一内端2641延伸至本体22的下方且可选择地穿入其中之一的该定位槽124、及一外端2642外露于承载座20的一侧。滑杆264设有一挡环266,位于所述定位槽124与该滑道140之间,以使滑杆264定位之用。滑杆264的外端2642设有一拉环268以方便使用者拉拔。
请参阅图5及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滑动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的侧视剖面图、及定位状态的主视剖面图。上述滑杆264的内端2641插入定位槽124时,承载座20固定地位于底座10上。本实施例中,底座10内部设有一移动区142,位于滑道140的内侧及定位槽124之间。移动区142的形状呈弧状而对应于滑道140,其内部空间略大于滑道140的直径,可供挡环266在其内部移动。移动区142的长度略大于挡环266至内端2641的长度,使得滑杆264的内端2641得以完全离开定位槽124。由于滑杆264可选择地是否插入定位槽124内,而使承载座20相对于底座10固定或可滑动。上述定位机构26也可以进一步包括一弹性元件267,例如弹簧,以向内推动滑杆264。此实施例中弹性元件267设于该移动区142内且位于该挡环266的外侧,向内顶推该挡环266。由此滑杆264拉出后,可通过弹性元件267自动向内复位。
请参考图7及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滑动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可调整状态)的主视剖面图及立体剖面图。当滑杆264向外拉出后,使得滑杆264的内端2641得以完全离开底座10的定位槽124。此时,承载座20即可沿着纵向在底座10上滑动,而允许使用者调整不同的角度,如图8所示的。承载座20滑动一小角度后,将滑杆264向内移动以卡入其中的一该定位槽124,即可使承载座20再次固定地位于底座10上。由此本实用新型可支撑薄型电子装置9于不同的倾斜角度。
请参考图9及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承托薄型电子装置的立体图及侧视图。上述本体22的顶端221形成一顶抵面2210,用以顶接于薄型电子装置9。上述顶抵面2210还可进一步设置一具弹性的止滑垫(未图示),一面可缓冲震动,另一面可避免电子装置9滑动。值得一提的,本体22的底端222进一步形成一开口2220,如图9所示,由此可方便使用者由开口2220握住电子装置9的底端,而取下薄型电子装置9。
[第二实施例]
请参考图11及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差异点在于提供另一定位机构30是利用手指按压的,而使承载座20可选择地呈不同倾角固定于该底座10的不同位置。定位机构30包括一按钮单元32、一连动杆件34、及一剎车单元36。
本实施例通过按钮单元32局部外露于该底座10供使用者按压,按钮单元32可在该底座10内往返地移动,即向内推压或向外回复到原位。通过连接按钮单元32与剎车单元36的连动杆件34,进而驱动剎车单元36于底座10内上升或下降。当该剎车单元36未被推动且位于原位时,承载座20可自由地在该底座10滑动以调整角度;当该剎车单元36被推动而上升时,该承载座20的底端被剎车单元36顶住而被制止,承载座20呈固定状态,剎车单元36提供如同剎车的作用。由此而达到本实施例的功能。以下分别描述各细部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该承载座20具有一滑橇28,滑橇28穿过该底座10而固定于承载座20的底部,使承载座20贴合于底座10的顶面滑动。配合滑橇28,底座10的顶板12形成一沿着纵向贯穿的滑槽120;滑橇28具有一穿过该滑槽120且固定于该承载座20底部的组装部282、及一对由组装部282的底端向两侧延伸的翼部284。
请参阅图12,承载座20凹陷地形成一组装凹槽226以容纳上述组装部282,组装部282是通过螺丝286由下方向上锁附于该承载座20的组装凹槽226内。其中承载座20的底部可以进一步沿着组装凹槽226的周围突出一略呈长方形的导引框224,导引框224置于底座10的滑槽120内,以导引承载座20的滑动方向呈线性移动,不致左右偏移。
当滑橇28锁固于承载座20的底部后,滑橇28的翼部284位于底座10内且位于滑槽120的旁边两侧。换言之,翼部284是位于底座10的顶板12的底面。由此承载座20被翼部284限制只能在底座10的顶板12上滑动,不会向上分离。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一对上垫片15设置于该底座10的顶板12顶面,以及一对下垫片16设置于该底座10的顶板12底面。上述垫片15、16是为着减少底座10与承载座20之间的摩擦力,较佳是由光滑材质制成,以使承载座20更顺畅地在底座10上滑动。然而并不受限于此种方式,也可以是以设置一对上垫片15;或者,上垫片15也可以设于承载座20的本体22底面;或者,本体22的底面也可进一步设置一对狭长凹槽228,如图12所示,对应于上垫片15,减少本体22与上垫片15的接触面积以减少摩擦力。
请参考图13至图14,接着描述本实施例的按钮单元32。按钮单元32包括L形基座321、按钮325、及一位于L形基座321与剎车单元36之间的往返定位机构32A。本实施例进一步包括一键帽327,键帽327套于按钮325并且外露于底座10前端面的按钮通孔126。L形基座321固定于底座10的底壁18上;按钮325可弹性往返地连接于L形基座321,本实施例是通过螺杆S1穿过按钮325并穿过L形基座321直立部分的通孔;按钮325与L形基座321之间设有弹簧323以提供按钮325回复原位的力量。往返定位机构32A与按钮325相对地位于L形基座321的另一侧,且通过穿过L形基座321的螺杆S1连接于该按钮325。往返定位机构32A的功用及细部结构容后再述。按钮325延伸一连接臂3252连接于该连动杆件34。
连动杆件34具有一靠近按钮325的端部342连接于按钮325的连接臂3252。其中连动杆件34具有一贯穿的长形导槽340,该连动杆件34是通过一对螺杆S3可滑动地设置于底座10的底壁18上,进一步可以设置垫筒344于连动杆件34下方,以齐平地连接于剎车单元36。
请配合参考图13及图14,特别可参考图13A的放大图。往返定位机构32A的作用在于通过按钮325(或键帽327)被按压后,定位于一被推入的位置;当按钮325再次被按压后,回复于原位,即靠近底座10外侧的位置,如此循环地配合按钮325(或键帽327)定位在被推入的位置或原来位置。往返定位机构32A包括一挡座324、一位于L形基座321与挡座324之间的定位座322、一圆杆326、及一固定于圆杆326一端的转盘328。定位座322及挡座324固定于底座10的底壁18上;圆杆326的一端通过穿过L形基座321的螺杆S1连接于按钮325,圆杆326的另一端抵接于转盘328。此外,转盘328通过一螺杆S2可转动地套于圆杆326的另一端,转盘328可转动地且可选择地被定位于定位座322或离开定位座322。
请参阅图13A,往返定位机构32A的结构更细部描述如下,定位座322的底部通过螺丝固定于底座10的底壁18上(参图13)。定位座322具有一中央通孔3222、一对较宽的第一通槽3224相对地由中央通孔3222的边缘向外凹陷、及一对较窄的第二通槽3226相对地由中央通孔3222的边缘向外凹陷。本实施例中第二通槽3226较第一通槽3224窄。挡座324的底部通过螺丝固定于底座10的底壁18上(参图13),挡座324具有一中央通孔3242及两对挡块3244及3246延伸至该中央通孔3222内。其中转盘328具有两对略呈三角形的齿部3282,朝向挡座324延伸、及一对由其边缘向外突出的定位部3284,每一齿部3282具有一略呈弧状的斜面。定位部3284可通过较宽的第一通槽3224,或被卡于较窄的第二通槽3226。本实施例中定位部3284还各包括一小圆柱,可协助转盘328定位于第二通槽3226内。
请参阅图15及16,接着描述剎车单元36。剎车单元36具有一连接于连动杆件34的底盘362、中盘364及顶盘366。底盘362可旋转地设置于底座10的底壁18上,中盘364不可旋转地设于该底盘362上,顶盘366固定于该中盘364的顶面。中盘364是套设于一非圆柱型螺杆361,螺杆361由底座10底面向上穿过底壁18,中盘364受限于螺杆361仅能上下移动。底盘362与中盘364设置对称的推抵结构,更具体的说,底盘362的顶面具有一对突出平台3622,中盘364的底面形成一对凹状浅槽3642,突出平台3622与凹状浅槽3642相配合。突出平台3622较佳是形成一朝向转动方向的斜面3623,以顺利推顶中盘364。中盘364的顶面与顶盘366的底面形成配合的凹凸结构,如突出平台3644、凹状浅槽3664,或者进一步顶盘366还可以向下突出多颗凸柱(未标号)以卡如中盘364。
当本实施例中,按钮单元32被按压后,推动连动杆件34,连动杆件34再推动底盘362旋转,底盘362的突出平台3622也向前转动而离开凹状浅槽3642,并通过斜面3623将中盘364向上顶起,如图20所示。突出平台3622移到中盘364较低的底面,底盘362顶推中盘364以及顶盘366向上。最后,顶盘366抵接于承载座20的底端而由此制止承载座20于固定状态。
请参阅图17至图19,为按钮单元32未按压的状态,剎车单元32未上升而没有顶抵滑橇28,承载座20可自由调整倾斜角度。请参阅图18,此时转盘328未被定位座322挡住,位于定位座322的中央通孔3222内,即定位部3284位于较宽的第一通槽3224内。连动杆件34位于原来的位置。
请参阅图20及图21,当键帽327(即按钮325)被按压后,圆杆326被推动往前,圆杆326推动转盘328往前。当转盘328被推往前时会碰到挡座324,齿部3282的斜面受到挡座324的挡块3244顶抵而使该转盘旋转90度(可同时参考图13A)。此时,如图20所示,转盘328的定位部3284由原本对应于第一通槽3224的位置,转到对应较窄第二通槽3226的位置,如图22及23所示。由于连动杆件34连接于按钮325,而被推到位于一前进的位置。连动杆件34的另一端推动底盘362的边缘,使底盘362转动,促使突出平台3622离开凹状浅槽3642,突出平台3622置于中盘364的较低底面,如图20所示,顶盘366向上移动而顶住滑橇28,如图21所示。换言之,承载座20被剎住不再滑动而位于固定状态。
请参阅图22至图24,当按钮325被释放后因弹力而稍微复位,此时该转盘328朝定位座322稍为复位,然而转盘328的定位部3284受挡于该对较窄第二通槽3226而卡于定位座322的前端面,并不会回到原位,即被定位于一前进的位置,如图23及图24所示。剎车单元36不会下降而仍顶住滑橇28,承载座20仍然位于固定状态而不可调整角度。
当使用者要再调整承载座20的倾斜角度时,只要再按压键帽327,转盘328再往前移动,并被挡座324顶抵而再次旋转90度,定位部3284由对应于第二通槽3226的位置(如图22所示)再转动回到对应于第一通槽3224的位置(如图20所示)。等到键帽327(连同按钮325)被释放后因弹力而向外复位,定位部3284再次回到第一通槽3224内(如图18及图19所示)。连动杆件34得以向后退回,并将剎车单元36的底盘362拉回,使底盘362的突出平台3622再回到凹状浅槽3642,顶盘366连同中盘364因重力而下降,不再剎住承载座20的滑橇28。承载座20又回复到可调整角度的状态。如此本实施例操作较上一实施例更为简单,仅需要通过按压键帽327,使得承载座20循环地位于固定状态或可调整状态。
本实用新型相较现有技术至少具有下列的优点:使用者通过滑动承载座,承载座可摆动地以不同的倾斜角度设置于该底座上,以承托薄型电子装置,操作便利。本实用新型的承载座与底座之间可以多段式(如第一实施例)调整倾斜角度,甚至可以无段式(如第二实施例)调整倾斜角度,由此调整薄型电子装置的倾斜视角,方便使用者操作与观看;薄型电子装置可稳固地置于本体的承托部,并且取置非常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所作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可滑动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底座,具有一顶板,该顶板形成一承托弧面;
一承载座,可选择地以不同的倾斜角度设置于该底座上,以承托一薄型电子装置,该承载座包括一本体、以及一由该本体的底端向上突出的承托部,该本体具有一形成于其底面的外部弧面,该外部弧面的形状对应于该承托弧面;及
一定位机构,位于该本体的下方,可选择地呈不同倾角固定该承载座于该底座的不同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滑动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为一呈C形的壳体,该外部弧面的中间向外凸出,并且该承托弧面的中间呈凹陷状,该本体的底端进一步形成一开口;该承托部包括一对挡板、及一由该本体的内侧面突起的背靠部,该对挡板由该承载座的底端的两侧边朝该承载座的顶端突起;该背靠部与该挡板之间形成一收容该薄型电子装置的容置空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滑动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具有:
多个定位槽,凹陷地形成于该承托弧面上;及
一滑道,由该底座的侧面向内凹设且连通于该多个定位槽;
该本体的一侧连接一枢接部;
该定位机构包括一滑杆,该滑杆可移动地穿设于该枢接部及该滑道,并且该滑杆的内端可选择地穿入一该定位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滑动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机构的该滑杆包括一挡环、及一设置于该滑杆的外端的拉环,该挡环位于所述定位槽与该滑道之间;该定位机构进一步包括一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设于该挡环的外侧并向内顶推该挡环;该底座内部设有一位于该滑道内侧的移动区,该移动区的空间大于该滑道的直径,该挡环可移动地位于该移动区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滑动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机构包括:
一按钮单元,可往返地设于该底座内且局部外露于该底座;
一剎车单元,可升降地设于该底座内;及
一连动杆件,连接该按钮单元于该剎车单元,该连动杆件具有一贯穿的长形导槽,该连动杆件通过一对螺杆可滑动地设置于该底座的底壁上;
该剎车单元的顶面上升,抵接于该承载座的底端,固定该承载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滑动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座的该顶板形成一沿着纵向贯穿的滑槽,该承载座具有一固定于其底部的滑橇,该滑橇具有一穿过该滑槽且固定于该承载座底部的组装部、及一对由该组装部的底端向两侧延伸的翼部,该对翼部位于该底座内且位于该滑槽旁;该底座的该顶板设有一对位于其顶面且位于该滑槽两侧的上垫片、以及一对位于其底面且位于该滑槽两侧的下垫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滑动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按钮单元包括一L形基座固定于该底座的底壁上、一按钮可弹性往返地连接于该L形基座、及一往返定位机构位于该L形基座与该剎车单元之间,该往返定位机构与该按钮相对地位于该L形基座的另一侧且连接于该按钮,该按钮延伸一连接臂连接于该连动杆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滑动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往返定位机构包括一挡座、一定位座位于该L形基座与该挡座之间、一圆杆、及一转盘固定于该圆杆的一端,该定位座及该挡座固定于该底座的该底壁上,该圆杆通过一穿过该L形基座的螺杆连接于该按钮,该转盘可转动地且可选择地被定位于该定位座或离开该定位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滑动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挡座具有一中央通孔及四个挡块延伸至该中央通孔内,该定位座具有一中央通孔、一对第一通槽相对地由该中央通孔的边缘向外凹陷、及一对第二通槽相对地由该中央通孔的边缘向外凹陷,该转盘具有两对齿部朝该挡座延伸及一对由其边缘向外突出的定位部,每一齿部具有一斜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滑动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剎车单元具有一连接于该连动杆件的底盘、一中盘、及一顶盘,该底盘可旋转地设置于该底座的底壁上,该中盘不可旋转地设于该底盘上,该底盘与该中盘设置对称的推抵结构,该顶盘固定于该中盘的顶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1604250U CN202065626U (zh) | 2011-05-16 | 2011-05-16 | 可滑动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1604250U CN202065626U (zh) | 2011-05-16 | 2011-05-16 | 可滑动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065626U true CN202065626U (zh) | 2011-12-07 |
Family
ID=45059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160425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65626U (zh) | 2011-05-16 | 2011-05-16 | 可滑动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06562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26506A (zh) * | 2010-12-10 | 2011-04-20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带多角度定位支架的电子装置 |
-
2011
- 2011-05-16 CN CN2011201604250U patent/CN20206562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26506A (zh) * | 2010-12-10 | 2011-04-20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带多角度定位支架的电子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77226B (zh) | 電子產品多段式角度調整裝置及其電子產品顯示裝置 | |
US8446715B2 (en)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pop-up keyboard cross-reference to related application | |
CN104808744B (zh) | 电子装置的支撑座 | |
US7652874B2 (en) | Keyboard height adjustment system | |
TWM419009U (en) | Support apparatus | |
JP2012089226A (ja) | ハー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ホルダー | |
JP2012089226A5 (zh) | ||
CN102478755A (zh) | 用于投影装置的升降机构 | |
CN104915026A (zh) | 滑鼠 | |
US11740708B2 (en) | Input device | |
CN108021186B (zh) | 枢轴模块及组装方法 | |
CN103377589A (zh) | 可限制枢转功能的显示器 | |
TWM250204U (en) | Adjustable pedestal assembly | |
CN104421585A (zh) | 支撑座 | |
CN102809993B (zh) | 电子装置及其与电池的组合件 | |
TWI636384B (zh) | 輸入單元及具有該輸入單元的筆記型電腦 | |
CN202065626U (zh) | 可滑动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 | |
JP2011050476A (ja) | 肘掛け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椅子 | |
CN209192020U (zh) | 一种可调节物料推车 | |
CN202252660U (zh) | 支撑装置 | |
CN103513712B (zh) | 应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支撑机构及其旋转式电子设备 | |
CN206221500U (zh) | 铰链装置 | |
CN201475151U (zh) | 杠杆式枢纽器及可携式电子装置 | |
EP2131368A1 (en) | Hard disk drive docking station | |
CN202673990U (zh) | 滑动掀盖枢纽器及具有该枢纽器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07 Termination date: 20150516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