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1990551U - 组合储水桶及其构成的纯水机 - Google Patents

组合储水桶及其构成的纯水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90551U
CN201990551U CN2011201139456U CN201120113945U CN201990551U CN 201990551 U CN201990551 U CN 201990551U CN 2011201139456 U CN2011201139456 U CN 2011201139456U CN 201120113945 U CN201120113945 U CN 201120113945U CN 201990551 U CN201990551 U CN 2019905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valve
pressure
mouth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11394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瑞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2011394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905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905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9055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储水桶,包括桶体(301)、与桶体(301)密封连接的桶盖(302)、以及设置在桶体(301)内的薄膜袋(306)和滤组组件,薄膜袋(306)内构成净水腔(307),桶体(301)和桶盖(302)与薄膜袋(306)之间构成压水腔(303),桶体(301)设有接通压水腔(303)的压水口(312),滤组组件通过设有净水口(311)的连接构件与桶体(301)密封连接,且净水口(311)与净水腔(307)接通。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上述组合储水桶构成的纯水机,本实用新型在从净水腔(307)内输出净水时会通过滤组组件对净水进行再次的过滤,保证了输出净水的质量。

Description

组合储水桶及其构成的纯水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储存设备及其构成的制水系统,具体是组合储水桶及其构成的纯水机。
背景技术
在纯水机的制水过程中常常将生产的净水存储在净水储水桶内,并在需要使用净水时将存储在净水储水桶内的净水排出,这就使得净水在使用时能及时的满足需求。然而,净水存储在储水桶中,若长期没有使用,其水质不能得到保证,储水桶的内部不便于清洗,净水经过储水桶后没经过处理而直接投入使用,这可能会影响水质的口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在使用净水时能对净水进行再次过滤的组合储水桶及其构成的纯水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组合储水桶,包括桶体、与桶体密封连接的桶盖、以及设置在桶体内的薄膜袋和滤组组件,薄膜袋内构成净水腔,桶体和桶盖与薄膜袋之间构成压水腔,所述桶体设有接通压水腔的压水口;所述滤组组件通过设有净水口的连接构件与桶体密封连接,且净水口通过滤组组件与净水腔接通。
本实用新型组合储水桶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构件为连接件,所述滤组组件和薄膜袋两者的上端均与连接件密封连接,且滤组组件位于净水腔内;所述滤组组件包括下端开口的滤壳、设置在滤壳内的滤层一、以及连接在滤壳下端开口处的封板,封板设有接通滤层一与净水腔之间水路的下流道口一,滤壳的上端设有接通净水口与滤层一之间水路的上流道一。
所述连接件与滤组组件之间设有单向挡板,薄膜袋密封连接在连接件与单向挡板之间;所述单向挡板设有接通上流道一与净水口的出水流道,以及接通净水口与净水腔的进水流道一,所述出水流道设有控制水流从上流道一至净水口单向流通的出水单向阀一,所述进水流道一设有控制水流从净水口至净水腔单向接通的进水单向阀一。
本实用新型组合储水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滤组组件包括外滤壳、密封连接在外滤壳上端的上壳盖、密封连接在外滤壳下端的下壳盖、设置在外滤壳内的内滤壳、以及设置在内滤壳内的滤层二,所述上壳盖构成连接构件,外滤壳与内滤壳之间形成接通净水口和净水腔的进水流道二,进水流道二设有控制水流从进水口至净水腔单向流通的进水单向阀二,内滤壳的上端设有接通净水口与滤层二之间水路的上流道二,上流道二设有控制水流从滤层二至净水口单向流通的出水单向阀二,内滤壳的下端设有接通滤层二与净水腔之间水路的下流道口二。
上述组合储水桶构成的纯水机,包括顺次连接的原水管路、减压阀、一级滤组、断水电磁阀、二级滤组、三级滤组、增压泵、反渗透滤组、单向阀一、单向阀二、压力开关及净水龙头,所述组合储水桶的净水口与单向阀一和单向阀二之间的水路接通。
本实用新型组合储水桶构成的纯水机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反渗透滤组设有浓水口,浓水口连接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包括浓水进口、控制水出口、回水口及排浓口,所述浓水进口与浓水口连接,且浓水进口与控制水出口之间的水路上设有限压组件,限压组件和控制水出口之间的水路与回水口接通的通道上设有泄压组件;所述回水口与三级滤组和增压泵之间的水路接通,所述控制水出口与组合储水桶的压水口连接,排浓口通过阻流孔与浓水进口和限压组件之间的水路接通。
所述控制阀包括阀座,以及与阀座连接的阀盖,所述浓水进口和控制水出口接通的通道上设有浓水压腔和限压腔,所述控制阀在浓水压腔和限压腔接通的通道上构成封水口,所述限压组件包括感压膜片、膜片压板、密封头组件、感压弹簧及控制杆,感压膜片周边密封固定于阀座与阀盖之间,感压膜片与阀盖之间形成容置空腔,膜片压板和感压弹簧位于该容置空腔内,且感压弹簧两端分别作用于膜片压板上端面和阀盖内表面,密封头组件设置在浓水压腔内且与封水口匹配,控制杆的上端与感压膜片连接,其下端穿过封水口并与密封头组件固定连接。
所述控制水出口与回水口的接通通道上设有泄压封口,所述泄压组件包括泄压密封组件、压板及泄压弹簧,泄压密封组件周边密封固定于阀座与阀盖之间,且密封泄压封口,压板连接在泄压密封组件的上端面,泄压弹簧两端分别顶接在压板上端面和阀盖内表面。
本实用新型组合储水桶构成的纯水机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反渗透滤组设有浓水口,浓水口连接有排冲电磁阀;所述压水口的数量为两个,且与减压阀出水口连接的管路与一个压水口连接,与一级滤组进水口连接的管路与另一个压水口连接,减压阀和一级滤组通过与组合储水桶的压水腔的接通来达到彼此的接通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净水龙头放水时,流经压力开关的水流作用于压力开关的水压降低到压力开关设定的启动压力值时压力开关开启并控制纯水机启动制水,在净水龙头放水的过程中,储存在净水腔内的净水经过滤组组件排出,并在排出净水的过程中通过滤组组件完成对净水的再次过滤;净水龙头停止放水时,纯水机继续制水直至压力开关的水压达到压力开关设定的停止压力值。本实用新型使净水腔内的净水通过净水龙头排放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种方式是净水腔内的净水减少时通过从反渗透滤组的浓水口排出的水流至压水腔内,从而挤压薄膜袋使净水腔内的净水排出,因净水龙头在排水的过程中流经压力开关的净水水压降低时,压力开关会启动并控制纯水机制水,本实用新型反渗透滤组的浓水口与组合储水桶的压水口之间连接一个控制阀,控制阀的回水口与三级滤组和增压泵之间的水路接通,随着净水腔内的净水减少,压水腔和限压腔内的水压降低,作用于控制阀限压组件的水压降低,限压组件不再密封封水口,从反渗透滤组的浓水口排出的水流进入压水腔内,而随着净水腔内净水增加,压水腔和限压腔内的水压增加,作用于限压组件和泄压组件的水压增加,限压组件密封封水口、泄压组件不再密封泄压封口,故在薄膜袋的挤压作用下,压水腔和限压腔内的水流进入增压泵和三级滤组之间的水路,从而可循环制水;另一种方式是将组合储水桶的压水口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一个连接在减压阀的出水口,另一个连接在一级滤组的进水口,从而使净水腔内净水减少时压水腔水流增加挤压薄膜袋使净水排出,而净水腔内净水增加时挤压薄膜袋使压水腔内的水流进入制水管路进行制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储水桶设有滤组组件,当净水龙头放水时,净水通过滤组组件过滤后排放,从而提高了排放的净水的质量。
(2)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储水桶连接在纯水机上时,其净水口连接在单向阀一和单向阀二之间,而压力开关位于单向阀二与净水龙头之间,因此只有在净水龙头放水时作用于压力开关的水压才发生变化,从而根据水压来控制纯水机是否制水,而不会因为纯水机的其它组件漏水导致作用压力开关的水压发生变化使纯水机制水。
(3)本实用新型的纯水机设有控制阀,控制阀的浓水进口与控制水出口之间的水路上设有限压组件,限压组件和控制水出口之间的水路与回水口接通的通道上设有泄压组件,可通过作用于限压组件和泄压组件的水压控制从反渗透滤组浓水口排出的冲洗水及组合储水桶的压水腔回流的水进行循环利用,节约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储水桶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储水桶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纯水机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纯水机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附图名称为:101—原水龙头,102—进水三通,103—一级滤组,104—断水电磁阀,105—二级滤组,106—三级滤组,107—泵进水口,108—增压泵,109—回水口,110—控制阀,111—浓水口,112—反渗透滤组,113—浓水进口,114—单向阀一,115—控制水出口,116—压力开关,117—排浓口, 119—净水龙头,121—组合储水桶,122—减压阀,123—单向阀二,201—排冲电磁阀,301—桶体,302—桶盖,303—压水腔,304—封板,305—下流道口一,306—薄膜袋,307—净水腔,308—滤层一,309—滤壳,310—连接口,311—净水口,312—压水口,401—上流道一,402—出水流道,403—单向挡板,404—紧固螺钉,405—出水单向阀一,406—连接件,407—流道,408—密封圈,409—密封垫,410—进水流道一,411—进水单向阀一,501—压环,502—外滤壳,503—内滤壳,504—上壳盖,505—出水单向阀二,506—进水流道二,507—进水单向阀二,508—下壳盖,509—滤层二,510—下流道口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一: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储水桶主要由桶体301、桶盖302、薄膜袋306及滤组组件组成,桶体301与桶盖302密封连接,薄膜袋306和滤组组件设置在桶体301的内。薄膜袋306内构成净水腔307,桶体301和桶盖302与薄膜袋306之间构成压水腔303,桶体301设有接通压水腔303的压水口312,滤组组件通过设有净水口311的连接构件与桶体301密封连接,且净水口311通过滤组组件与净水腔307接通。
本实施例的连接构件为连接件406,桶体301设有连接口310,连接件406通过密封圈408与桶体301在桶体301的连接口310处密封连接,连接构件406设有接通净水口311的流道407,滤组组件和薄膜袋306两者的上端均与连接件406密封连接,且滤组组件位于净水腔307内。滤组组件包括滤壳309、设置在滤壳309内的滤层一308、以及连接在滤壳309下端的封板304,滤壳309的下端设有一开口,封板304则封闭滤壳309下端的开口,且封板304设有接通滤层一308与净水腔307之间水路的下流道口一305,滤壳309的上端设有接通净水口311与滤层一308之间水路的上流道一401。
本实施例的连接件406与滤组组件之间设有单向挡板403,单向挡板403与连接件406之间设有密封垫409,连接件406、密封垫409及单向挡板403三者通过紧固螺钉404紧固连接,薄膜袋306则密封连接在连接件406与单向挡板403之间。单向挡板403设有接通上流道一401与净水口311的出水流道402,以及接通净水口311与净水腔307的进水流道一410,出水流道402设有控制水流从上流道一401至净水口311单向流通的出水单向阀一405,从而使净水腔(307)内的净水经过滤层一308过滤后才能流出,进水流道一410设有控制水流从净水口311至净水腔307单向接通的进水单向阀一411。
如图4及图5所示,上述组合储水桶构成的纯水机,包括顺次连接的原水管路、进水三通102、减压阀122、一级滤组103、断水电磁阀104、二级滤组105、三级滤组106、增压泵108、反渗透滤组112、单向阀一114、单向阀二123、压力开关116及净水龙头119,还包括组合储水桶121,且组合储水桶121的净水口311与单向阀一114和单向阀二123之间的水路接通,进水三通102还连接有原水龙头101,这便于从原水管路输入的原水直接投入使用。
反渗透滤组112设有浓水口111,浓水口111连接有控制阀110,其中,控制阀110包括浓水进口113、控制水出口115、回水口109及排浓口117,浓水进口113与浓水口111连接,且浓水进口113与控制水出口115之间的水路上设有限压组件,限压组件和控制水出口115之间的水路与回水口109接通的通道上设有泄压组件;回水口109与三级滤组106和增压泵108的泵进水口107之间的水路接通,控制水出口115与组合储水桶131的压水口312连接,排浓口117通过阻流孔与浓水进口113和限压组件之间的水路接通。
控制阀110包括阀座,以及与阀座连接的阀盖,浓水进口113和控制水出口115接通的通道上设有浓水压腔和限压腔,控制阀110在浓水压腔和限压腔接通的通道上构成封水口。限压组件包括感压膜片、膜片压板、密封头组件、感压弹簧及控制杆,感压膜片周边密封固定于阀座与阀盖之间,感压膜片与阀盖之间形成容置空腔,膜片压板和感压弹簧位于该容置空腔内,且感压弹簧两端分别作用于膜片压板上端面和阀盖内表面,密封头组件设置在浓水压腔内且与封水口匹配,控制杆的上端与感压膜片连接,其下端穿过封水口并与密封头组件固定连接。控制水出口115与回水口109的接通通道上设有泄压封口,所述泄压组件包括泄压密封组件、压板及泄压弹簧,泄压密封组件周边密封固定于阀座与阀盖之间,且密封泄压封口,压板连接在泄压密封组件的上端面,泄压弹簧两端分别顶接在压板上端面和阀盖内表面。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储水桶121连接在纯水机上时还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反渗透滤组112设有浓水口111,浓水口111连接有排冲电磁阀201,通过启停排冲电磁阀201完成对反渗透滤组112的冲洗;压水口312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压水口312分别通过管路与减压阀122的出水口和一组滤组103的进水口连接,以此来构成减压阀122与一组滤组103之间的连接通道,即从原水管路进入减压阀122的原水经过组合储水桶121的压水腔303后流向一组滤组103,如此在净水龙头119的放水过程中,可通过流向压水腔303内的原水挤压薄膜袋306使净水腔307内的净水排出。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实施例一中滤组组件位于净水腔307内,而本实施例中的滤组组件位于压水腔303内。本实施例的滤组组件包括外滤壳502、密封连接在外滤壳502上端的上壳盖504、密封连接在外滤壳502下端的下壳盖508、设置在外滤壳502内的内滤壳503、以及设置在内滤壳503内的滤层二509,上壳盖504构成连接构件,外滤壳502与内滤壳503之间形成接通净水口311和净水腔307的进水流道二506,进水流道二506设有控制水流从进水口311至净水腔307单向流通的进水单向阀二507,内滤壳503的上端设有接通净水口311与滤层二509之间水路的上流道二,上流道二设有控制水流从滤层二509至净水口311单向流通的出水单向阀二505,内滤壳503的下端设有接通滤层二509与净水腔307之间水路的下流道口二510。
如上所述,则能很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Claims (9)

1.组合储水桶,其特征在于:包括桶体(301)、与桶体(301)密封连接的桶盖(302)、以及设置在桶体(301)内的薄膜袋(306)和滤组组件,薄膜袋(306)内构成净水腔(307),桶体(301)和桶盖(302)与薄膜袋(306)之间构成压水腔(303),所述桶体(301)设有接通压水腔(303)的压水口(312);所述滤组组件通过设有净水口(311)的连接构件与桶体(301)密封连接,且净水口(311)通过滤组组件与净水腔(307)接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储水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为连接件(406),所述滤组组件和薄膜袋(306)两者的上端均与连接件(406)密封连接,且滤组组件位于净水腔(307)内;所述滤组组件包括下端开口的滤壳(309)、设置在滤壳(309)内的滤层一(308)、以及连接在滤壳(309)下端开口处的封板(304),封板(304)设有接通滤层一(308)与净水腔(307)之间水路的下流道口一(305),滤壳(309)的上端设有接通净水口(311)与滤层一(308)之间水路的上流道一(4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储水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06)与滤组组件之间设有单向挡板(403),薄膜袋(306)密封连接在连接件(406)与单向挡板(403)之间;所述单向挡板(403)设有接通上流道一(401)与净水口(311)的出水流道(402),以及接通净水口(311)与净水腔(307)的进水流道一(410),所述出水流道(402)设有控制水流从上流道一(401)至净水口(311)单向流通的出水单向阀一(405),所述进水流道一(410)设有控制水流从净水口(311)至净水腔(307)单向接通的进水单向阀一(4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储水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组组件包括外滤壳(502)、密封连接在外滤壳(502)上端的上壳盖(504)、密封连接在外滤壳(502)下端的下壳盖(508)、设置在外滤壳(502)内的内滤壳(503)、以及设置在内滤壳(503)内的滤层二(509),所述上壳盖(504)构成连接构件,外滤壳(502)与内滤壳(503)之间形成接通净水口(311)和净水腔(307)的进水流道二(506),进水流道二(506)设有控制水流从进水口(311)至净水腔(307)单向流通的进水单向阀二(507),内滤壳(503)的上端设有接通净水口(311)与滤层二(509)之间水路的上流道二,上流道二设有控制水流从滤层二(509)至净水口(311)单向流通的出水单向阀二(505),内滤壳(503)的下端设有接通滤层二(509)与净水腔(307)之间水路的下流道口二(510)。
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储水桶构成的纯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原水管路、减压阀(122)、一级滤组(103)、断水电磁阀(104)、二级滤组(105)、三级滤组(106)、增压泵(108)、反渗透滤组(112)、单向阀一(114)、单向阀二(123)、压力开关(116)及净水龙头(119),所述组合储水桶(121)的净水口(311)与单向阀一(114)和单向阀二(123)之间的水路接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纯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滤组(112)设有浓水口(111),浓水口(111)连接有控制阀(110),所述控制阀(110)包括浓水进口(113)、控制水出口(115)、回水口(109)及排浓口(117),所述浓水进口(113)与浓水口(111)连接,且浓水进口(113)与控制水出口(115)之间的水路上设有限压组件,限压组件和控制水出口(115)之间的水路与回水口(109)接通的通道上设有泄压组件;所述回水口(109)与三级滤组(106)和增压泵(108)之间的水路接通,所述控制水出口(115)与组合储水桶(131)的压水口(312)连接,排浓口(117)通过阻流孔与浓水进口(113)和限压组件之间的水路接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纯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110)包括阀座,以及与阀座连接的阀盖,所述浓水进口(113)和控制水出口(115)接通的通道上设有浓水压腔和限压腔,所述控制阀(110)在浓水压腔和限压腔接通的通道上构成封水口,所述限压组件包括感压膜片、膜片压板、密封头组件、感压弹簧及控制杆,感压膜片周边密封固定于阀座与阀盖之间,感压膜片与阀盖之间形成容置空腔,膜片压板和感压弹簧位于该容置空腔内,且感压弹簧两端分别作用于膜片压板上端面和阀盖内表面,密封头组件设置在浓水压腔内且与封水口匹配,控制杆的上端与感压膜片连接,其下端穿过封水口并与密封头组件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纯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水出口(115)与回水口(109)的接通通道上设有泄压封口,所述泄压组件包括泄压密封组件、压板及泄压弹簧,泄压密封组件周边密封固定于阀座与阀盖之间,且密封泄压封口,压板连接在泄压密封组件的上端面,泄压弹簧两端分别顶接在压板上端面和阀盖内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纯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滤组(112)设有浓水口(111),浓水口(111)连接有排冲电磁阀(201);所述压水口(312)的数量为两个,且与减压阀(122)出水口连接的管路与一个压水口(312)连接,与一级滤组(103)进水口连接的管路与另一个压水口(312)连接。
CN2011201139456U 2011-04-18 2011-04-18 组合储水桶及其构成的纯水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905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139456U CN201990551U (zh) 2011-04-18 2011-04-18 组合储水桶及其构成的纯水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139456U CN201990551U (zh) 2011-04-18 2011-04-18 组合储水桶及其构成的纯水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90551U true CN201990551U (zh) 2011-09-28

Family

ID=44667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13945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90551U (zh) 2011-04-18 2011-04-18 组合储水桶及其构成的纯水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9055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9269A (zh) * 2011-04-18 2011-10-19 吴瑞昌 组合储水桶及其构成的纯水机
CN105060370A (zh) * 2015-08-13 2015-11-18 宁波普尔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净水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9269A (zh) * 2011-04-18 2011-10-19 吴瑞昌 组合储水桶及其构成的纯水机
CN102219269B (zh) * 2011-04-18 2013-01-30 吴瑞昌 组合储水桶及其构成的纯水机
CN105060370A (zh) * 2015-08-13 2015-11-18 宁波普尔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净水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80550B (zh) 一种家用纯水机
CN201743495U (zh) 具有保护结构的储水单元
CN201121139Y (zh) 多功能储蓄桶及其构成的纯水机水路系统
CN205258161U (zh) 一种纯水机
CN101638275B (zh) 一种纯水机
CN201990551U (zh) 组合储水桶及其构成的纯水机
CN205164508U (zh) 一种反渗透纯水机
CN101624239B (zh) 一种家用纯水机
CN219376295U (zh) 一种污水净化装置
CN205313218U (zh) 自动进排水反渗透净水系统
CN102219269B (zh) 组合储水桶及其构成的纯水机
CN202032128U (zh) 单向三通阀及其构成的纯水机系统
CN203082263U (zh) 一种三通阀及其构成的纯水机系统
CN102135193A (zh) 一种三通阀
CN102705537B (zh) 多用电磁阀及其构成的纯水机系统
CN202032154U (zh) 多用电磁阀及其构成的纯水机系统
CN102219268B (zh) 一种组合桶及其构成的家用纯水机系统
CN201461970U (zh) 泄压电磁阀及其所构成的纯水机系统
CN202988859U (zh) 一种无电的纳滤或ro膜净水机
CN201087146Y (zh) 纯水机水控系统
CN201999812U (zh) 一种家用纯水机
CN202007145U (zh) 一种组合桶及其构成的家用纯水机系统
CN201944333U (zh) 一种三通阀
CN210419366U (zh) 防漏变频节能双水反渗透净水机
CN205187941U (zh) 一种节水型反渗透净水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0306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