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72930U - 一种涡壳式多级离心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涡壳式多级离心泵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972930U CN201972930U CN2011200785047U CN201120078504U CN201972930U CN 201972930 U CN201972930 U CN 201972930U CN 2011200785047 U CN2011200785047 U CN 2011200785047U CN 201120078504 U CN201120078504 U CN 201120078504U CN 201972930 U CN201972930 U CN 2019729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olute chamber
- impeller
- centrifugal pump
- chamber group
- multistage centrifug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涡壳式多级离心泵包括壳体、第一叶轮组和第二叶轮组,其中,壳体内部形成第一涡室组和第二涡室组,第一叶轮组设置在第一涡室组中,第二叶轮组设置在第二涡室组中,壳体上设置有进液口、出液口、放气阀和放液阀;壳体包括:紧密配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的接触面与壳体的主轴线平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涡壳式多级离心泵的壳体设置成上壳体和下壳体,当将叶轮和旋转轴组装完成后,将上壳体和下壳体安装在旋转轴上即可,在安装过程中,只需保证上壳体和下壳体气密性即可,即使在安装过程中未安装好,由于在重新组装时只需保证上壳体和下壳体的气密性,所以该多级离心泵组装过程快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部件,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涡壳式多级离心泵。
背景技术
多级离心泵是将具有同样功能的两个以上的泵集合在一起,流体通道结构上,表现在第一级的介质出口与第二级的进口相通,第二级的介质出口与第三级的进口相通,如此串联的机构形成了多级离心泵。多级离心泵的意义在于提高设定压力。
目前,大部分多级离心泵为节段式,其壳体部分通常包括前段、中段和后段,其前段设置有进口,后段设置有出口,通过改变中段的数量来实现多级离心泵级数的改变,每个中段内对应有一个叶轮,相邻的叶轮之间设置有导叶,通过导叶的设置可以将经上一级叶轮作用后的介质送入至下一级叶轮上。通过多级叶轮的叠加作用可以提高介质的压力和动能。
但是在上述形式的多级离心泵采用节段式设计,因此,在组装离心泵的壳体时需要保证所有的相邻的壳体之间的气密性,由于安装过程中无法检测多级离心泵的气密性,只有在组装完成后才能检测出,当检测出气密性问题时,需要重新组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涡壳式多级离心泵,以实现快速组装多级离心泵的壳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涡壳式多级离心泵,包括:壳体、第一叶轮组和第二叶轮组,其中,所述壳体内部形成第一涡室组和第二涡室组,所述第一叶轮组设置在所述第一涡室组中,所述第二叶轮组设置在所述第二涡室组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液口、出液口、放气阀和放液阀;所述壳体包括:紧密配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的接触面与所述壳体的主轴线平行。
优选的,在上述涡壳式多级离心泵中,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涡室组中的末级涡室与所述第二涡室组中的初级涡室的换向通道。
优选的,在上述涡壳式多级离心泵中,所述第一叶轮组中叶轮的级数与所述第二叶轮组中叶轮的级数相同,且所述第一叶轮组与所述第二叶轮组通过对称设置,并通过支撑毂相抵定位。
优选的,在上述涡壳式多级离心泵中,所述第一涡室组中相邻的涡室之间还设置有轴向连通的第一U型通道;所述第二涡室组中相邻的涡室之间还设置有轴向连通的第二U型通道。
优选的,在上述涡壳式多级离心泵中,所述第一叶轮组中每级叶轮进口处的流道以及所述第二叶轮组中每级叶轮的进口处的流道上均设置有阻涡板。
优选的,在上述涡壳式多级离心泵中,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涡室组中的二级涡室相连通的管道出口。
优选的,在上述涡壳式多级离心泵中,所述第一叶轮组中的初级叶轮为双吸叶轮。
优选的,在上述涡壳式多级离心泵中,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出液口均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上,且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一涡室组中的初级涡室相连通,所述出液口与所述第二涡室组中的末级涡室相连通。
优选的,在上述涡壳式多级离心泵中,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出液口均设置有隔舌。
优选的,在上述涡壳式多级离心泵中,所述放液阀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上,所述放气阀设置在上壳体上;所述放液阀和所述放气阀均与所述第一涡室组和所述第二涡室组相连通。
优选的,在上述涡壳式多级离心泵中,所述放液阀上设置有放液管,所述放气阀上设置有放气管。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涡壳式多级离心泵的壳体设置成上壳体和下壳体,当将叶轮和旋转轴组装完成后,安装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即可,在安装过程中,除了注意叶轮和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间隙外,只需保证上壳体和下壳体气密性即可,即使在安装过程中未安装好,由于在重新组装时只吊起上壳体,因此只需调整上壳体和下壳体间两端的密封结构,所以该多级离心泵组装过程快捷、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涡轮式多级离心泵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涡轮式多级离心泵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涡轮式多级离心泵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涡轮式多级离心泵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涡轮式多级离心泵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涡壳式多级离心泵,以实现快速组装多级离心泵的壳体。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其中,101为上壳体;102为下壳体;103为旋转轴;104为第一叶轮组;105为第二叶轮组;106为第一涡室组;107为第一U型通道;108为第二涡室组;109为第二U型通道;110为出液口;111为进液口;112为放气口;113为放气阀;114为放气口;115为放气阀;116为放液口;117为放液阀;118为放液口;119为放液阀;120为管道出口;121为支撑毂。
上述涡壳式多级离心泵包括壳体、旋转轴103、第一叶轮组104、第二叶轮组105、进液口111、出液口110、放液阀和放气阀,其中,第一叶轮组104、第二叶轮组105和壳体均设置在旋转轴103上;进液口111、出液口110、放液阀和放气阀设置在壳体上;壳体的内部形成第一涡室组106和第二涡室组108,第一涡室组106容纳第一叶轮组104,第二涡室组108容纳第二叶轮组10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用新型点在于将涡壳式多级离心泵的壳体设置为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紧密配合,且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的接触面与壳体的主轴线平行。
上述涡壳式多级离心泵在组装时,首先将旋转轴103、第一叶轮组104和第二叶轮组105组装完成之后,将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按照设计需要再进行组装,由于,在组装壳体时,仅仅需要保证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密封性和固定性,因此,组装过程较现有技术中节段式多级离心泵耗时短。即使在组装过程中未保证其气密性,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涡壳式多级离心泵的拆卸时间较之之前的节段式多级离心泵的耗时短。
工作时,包括电动机、柴油机、汽油机等在内的动力源带动旋转轴103旋转,旋转轴103上的各组叶轮组随之旋转。介质由进液口111进入第一涡室组106中的初级涡室,并由位于初级涡室中的初级叶轮将介质送入至下一级涡室中直至第一涡室组106中的末级涡室,介质在第一涡室组106中涡室中逐级增加压力和动能后,通过管道或通道进入第二涡室组108中的初级涡室,并由处于第二涡室组108中的初级叶轮继续对介质做功,最后,介质通过第二涡室组108中的末级涡室从出液口110排出。介质在通过第一叶轮组104和第二叶轮组105中各级叶轮的逐级做功,其压力和动能均有所增加。
在上述涡壳式多级离心泵中,具有涡壳式离心泵的所有特点。第一涡室组106与第二涡室组108可以设置成轴向连通,还可设置成不连通,通过密封件或自身结构将第一涡室组106和第二涡室组108分割开来。当将二者设置成不连通状态时,为了保证第一涡室组106中介质顺利进入第二涡室组108中,可以在壳体上设置有连通第一涡室组106和第二涡室组108的管道或通道。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叶轮组104和第二叶轮组105两组叶轮组中的所有叶轮每相邻的叶轮之间可以通过定位套进行轴向定位,所有叶轮的排布方式相同;还可将第一叶轮组104和第二叶轮组105设置成对称结构,第一叶轮组104和第二叶轮组105之间通过支撑毂121进行轴向定位,采用对称的布置形式,可以抵消介质作用于多级离心泵的轴向力。
当第一叶轮组104和第二叶轮组105对称设置时,第一涡室组106和第二涡室组108通过设置在支撑毂121上的密封件分割成两个腔体,此时,换向通道或换向管道连通第一涡室组106中的末级涡室与第二涡室组108中的初级涡室,为了简化安装部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上述换向通道设置在壳体内部。
此外,为了进一步抵消轴向力,第一叶轮组104的叶轮级数与第二叶轮组105中的叶轮级数相同。同时,为了提高该多级离心泵的汽蚀性能,第一叶轮组104的初级叶轮采用双吸叶轮。
为了保证上一级叶轮中的介质可以顺利通过本级叶轮的流道进口,相邻的叶轮之间可以设置导叶;或者在壳体上设置通道,该通道起到顺流作用,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涡室组106中,第一涡室组106中每相邻的涡室之间设置第一U型通道107,第二涡室组108中每相邻的涡室之间设置第二U型通道109。更为优选的,第一U型通道107和第二U型通道109设置为双U型通道,采用该结构的通道,上一级涡室中的介质可以通过双U型通道同时进入本级涡室中,因此,可以消除介质作用于多级离心泵的径向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进液口111和出液口110均设置在下壳体102上,且所述进液口111与第一涡室组106中的初级涡室相连通,出液口110与所述第二涡室组108中的末级涡室相连通。为了抵消进液和出液时的轴向力,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将出液口110设置在下壳体101的中部。另外,且有效地防止介质在离心泵产生漩涡降低工作效率,并产生均匀的速度场,进液口111和出液口110处设置了隔舌(图中未示出);第一叶轮组104中每级叶轮进口处的流道以及所述第二叶轮组105中每级叶轮的进口处的流道上均设置有阻涡板(图中未示出)。
放液阀设置在下壳体102上,放气阀设置在上壳体101上;如图1中所示,放气阀113通过放气口112设置在上壳体101上,放气阀115通过放气口114设置在上壳体101上;放液阀117通过放液口116设置在下壳体102上,放液阀119通过放液口118设置在下壳体102上。其中,放气阀113、放气阀115、放液阀117和放液阀119均与第一涡室组106和第二涡室组108相连通。通过放液阀的设置可以将多级离心泵中的废液放出,通过放气阀可以将多级离心泵中的气体放净。
另外,为了防止该多级离心泵排出的液体和/或气体污染环境,所采用的放气阀113和放气阀115上可以安装放气管,放液阀117和放液阀119上可以安装放液管,其安装过程可以通过快速接头实现,还可以通过连接螺母实现。在需要放气或者放液时,通过放气管和/或放液管将废气和/或废液引入回收装置或下水道。
壳体上还设置有与第一涡室组106中的二涡室相连通的管道出口120,通过设置管道出口该多级离心泵可以当两个泵使用。在工作时,出液口110和该管道出口120分别接不同的管路,介质从进液口111进入后,一部分介质从出液口110流出,另一部分介质从管道出120口流出。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涡壳式多级离心泵的叶轮的级数可以为2级、4级、6级、8级等。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介绍的为8级离心泵,每组叶轮组中设置有4级叶轮。
如图1和图2所示,泵壳采用中开设置,分为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旋转轴103上安装有1~8级叶轮、支撑毂121、每级叶轮之间用级间套隔开,第4级叶轮与第8级叶轮的轮毂中插入支撑毂121的止口中;1~4级叶轮与5~8级叶轮以支撑毂为中心,对称安装。1~4级叶轮安装在驱动端,5~8级叶轮安装在非驱动端。
实施例二
请参照图3所示,其中,201为上壳体;202为下壳体;203为旋转轴;204为第一叶轮组;205为第二叶轮组;206为第一涡室组;207为第一U型通道;208为第二涡室组;209为第二U型通道;210为出液口;211为进液口;212为放气口;213为放气阀;214为放气口;215为放气阀;216为放液口;217为放液阀;218为放液口;219为放液阀;221为支撑毂。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涡壳式多级离心泵的级数为6级,每组叶轮组中设置有3级叶轮,即第一叶轮组204中叶轮的级数为3,第二叶轮组205中叶轮的级数为3,且对称设置在第一涡室组206和第二涡室组208中。
泵壳采用中开设置,分为上壳体201和下壳体202,旋转轴203上安装有1~6级叶轮、支撑毂221、每级叶轮之间用级间套隔开,第3级叶轮与第6级叶轮的轮毂中插入支撑毂221的止口中;1~3级叶轮与4~6级叶轮以支撑毂为中心,对称安装。1~3级叶轮安装在驱动端,4~6级叶轮安装在非驱动端。
实施例三
请参照图4所示,其中,301为上壳体;302为下壳体;303为旋转轴;304为第一叶轮组;305为第二叶轮组;306为第一涡室组;307为第一U型通道;308为第二涡室组;309为第二U型通道;310为出液口;311为进液口;312为放气口;313为放气阀;314为放气口;315为放气阀;316为放液口;317为放液阀;318为放液口;319为放液阀;321为支撑毂。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涡壳式多级离心泵的级数为4级,每组叶轮组中设置有2级叶轮,即第一叶轮组304中叶轮的级数为2,第二叶轮组305中叶轮的级数为2,且对称设置在第一涡室组306和第二涡室组308,其中,第一叶轮组304中初级叶轮为双吸叶轮。
泵壳采用中开设置,分为上壳体301和下壳体302,旋转轴303上安装有1~4级叶轮、支撑毂321、每级叶轮之间用级间套隔开,第2级叶轮与第4级叶轮的轮毂中插入支撑毂321的止口中;1~2级叶轮与3~4级叶轮以支撑毂为中心,对称安装。1~2级叶轮安装在驱动端,3~4级叶轮安装在非驱动端。
实施例四
请参照图5所示,其中,401为上壳体;402为下壳体;403为旋转轴;404为第一叶轮组;405为第二叶轮组;406为第一涡室组;408为第二涡室组;410为出液口;411为进液口;412为放气口;413为放气阀;414为放气口;415为放气阀;416为放液口;417为放液阀;418为放液口;419为放液阀;421为支撑毂。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涡壳式多级离心泵的级数为2级,每组叶轮组中设置有1级叶轮,即第一叶轮组404中叶轮的级数为1,第二叶轮组405中叶轮的级数为1,且对称设置在第一涡室组406和第二涡室组408,其中,第一叶轮组404中初级叶轮为双吸叶轮。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涡壳式多级离心泵,包括壳体、第一叶轮组(104)和第二叶轮组(105),其中,所述壳体内部形成第一涡室组(106)和第二涡室组(108),所述第一叶轮组(104)设置在所述第一涡室组(106)中,所述第二叶轮组(105)设置在所述第二涡室组(108)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液口(111)、出液口(110)、放气阀和放液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紧密配合的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所述上壳体(101)与所述下壳体(102)的接触面与所述壳体的主轴线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壳式多级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涡室组(106)中的末级涡室与所述第二涡室组(108)中的初级涡室的换向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壳式多级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轮组(104)中叶轮的级数与所述第二叶轮组(105)中叶轮的级数相同,且所述第一叶轮组(104)与所述第二叶轮组(105)通过对称设置,并通过支撑毂相抵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涡壳式多级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涡室组(106)中相邻的涡室之间还设置有轴向连通的第一U型通道(107);所述第二涡室组(108)中相邻的涡室之间还设置有轴向连通的第二U型通道(109)。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涡壳式多级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轮组(104)中每级叶轮进口处的流道以及所述第二叶轮组(105)中每级叶轮的进口处的流道上均设置有阻涡板。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涡壳式多级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涡室组(106)中的二级涡室相连通的管道出口。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涡壳式多级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轮组(104)中的初级叶轮为双吸叶轮。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涡壳式多级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111)与所述出液口(110)均设置在所述下壳体(102)上,且所述进液口(111)与所述第一涡室组(106)中的初级涡室相连通,所述出液口(110)与所述第二涡室组(108)中的末级涡室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涡壳式多级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111)与所述出液口(110)均设置有隔舌。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涡壳式多级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液阀设置在所述下壳体(102)上,所述放气阀设置在上壳体(101)上;所述放液阀和所述放气阀均与所述第一涡室组(106)和所述第二涡室组(108)相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涡壳式多级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液阀上设置有放液管,所述放气阀上设置有放气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0785047U CN201972930U (zh) | 2011-03-23 | 2011-03-23 | 一种涡壳式多级离心泵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0785047U CN201972930U (zh) | 2011-03-23 | 2011-03-23 | 一种涡壳式多级离心泵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972930U true CN201972930U (zh) | 2011-09-14 |
Family
ID=44578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078504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72930U (zh) | 2011-03-23 | 2011-03-23 | 一种涡壳式多级离心泵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972930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02672A (zh) * | 2011-03-23 | 2011-06-22 |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涡壳式多级离心泵 |
CN102828960A (zh) * | 2012-09-18 | 2012-12-19 | 南方泵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吸多级卧式水平中开泵 |
CN107829949A (zh) * | 2017-10-20 | 2018-03-23 | 项达章 | 一种蜗壳式船用自吸离心泵 |
-
2011
- 2011-03-23 CN CN2011200785047U patent/CN20197293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02672A (zh) * | 2011-03-23 | 2011-06-22 |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涡壳式多级离心泵 |
CN102828960A (zh) * | 2012-09-18 | 2012-12-19 | 南方泵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吸多级卧式水平中开泵 |
CN107829949A (zh) * | 2017-10-20 | 2018-03-23 | 项达章 | 一种蜗壳式船用自吸离心泵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17240B (zh) | 分子拖曳泵送机构 | |
CN105485022B (zh) | 节段式多级离心泵 | |
CN106151063B (zh) | 一种co循环气压缩机 | |
RU2009143350A (ru) | Фильтру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 |
CN201265547Y (zh) | 平衡型单吸卧式多级离心泵 | |
CN101949393A (zh) | 多级离心鼓风机或多级离心压缩机的叶轮进口导流结构 | |
CN104420899A (zh) | 转子轴支承结构以及增压器 | |
CN201972930U (zh) | 一种涡壳式多级离心泵 | |
CN105351206A (zh) | 节段式多级离心泵 | |
WO2007070596A3 (en) | Fuel cell compressor system | |
CN203098398U (zh) | 一种叶片式气液混输泵 | |
CN105283674A (zh) | 离心压缩机以及增压器 | |
CN204553260U (zh) | 一种双向进气多级离心压缩机 | |
CN201155463Y (zh) | 新型轴向力平衡装置离心泵 | |
CN202926661U (zh) | 离心压缩机 | |
CN102852801A (zh) | 节段式多级泵 | |
CN202500816U (zh) | 开式旋转喷射泵 | |
CN102102672A (zh) | 一种涡壳式多级离心泵 | |
CN215566829U (zh) | 一种自平衡多级泵出水段阶梯式螺旋槽环形动密封结构 | |
CN201944012U (zh) | 管道式轴流离心风机 | |
CN102162470A (zh) | 管道式轴流离心风机及离心导流方法 | |
CN110080999B (zh) | 一种离心鼓风机 | |
CN106762785A (zh) | 一种泵的轴向力平衡装置 | |
CN202545289U (zh) | 高速悬臂多级透平真空泵 | |
CN207660831U (zh) | 一种筒形多级离心泵首级叶轮双吸泵体流道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14 Termination date: 2018032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