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03076U - 二次送风燃烧炉具 - Google Patents
二次送风燃烧炉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903076U CN201903076U CN2010206866912U CN201020686691U CN201903076U CN 201903076 U CN201903076 U CN 201903076U CN 2010206866912 U CN2010206866912 U CN 2010206866912U CN 201020686691 U CN201020686691 U CN 201020686691U CN 201903076 U CN201903076 U CN 2019030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combustion
- burner hearth
- combustion stove
- secondary bla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1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0567 combustion gas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Carbon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3546 flue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956 ash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12 waste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2918 Fraxinus excelsio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91 carbon mon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00 flue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Incineration Of Wast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二次送风燃烧炉具,包括:燃烧室,该燃烧室的底面上设置有进气孔,且该燃烧室的下方设置有与进气孔相通的进气夹层;与所述燃烧室相连,且顶部的内壁上设置有补风孔的炉膛,炉膛的顶部的外壁上设置有与补风孔相通的补风室;分风室,分风室的空气进口设置有送风机,分风室的出风口设置有补风管和送风箱,补风管与所述补风室相通,送风箱与进气夹层相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二次送风燃烧炉具中,通过采用二次送风的进风方式,使得燃烧更为充分,提高了燃料的燃烧效率,同时减小了不完全燃烧气体的含量,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炉具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二次送风燃烧炉具。
背景技术
炉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具。燃烧系统作为炉具的核心,是炉具中燃料燃烧的部分和对被加热物体进行加热的热源,通过燃烧室中燃料的燃烧实现炉具的正常工作。
现有的炉具在工作的过程中,燃料在燃烧以后产生的高温烟气或者火焰顺着炉膛排出,从而实现对放置在炉台上的被加热物进行加热(例如锅)。然而在燃烧的过程中,向外排放的烟气中具有大量的未燃尽气体,例如一氧化碳等,这些气体没有完全燃烧,这使得燃料的燃烧效率不高,燃料的热量没有得到充分地利用,同时大量的未燃尽气体排出后还造成了环境的污染。
因此,如何开发一种燃烧效率较高的燃烧炉具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研发的重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次送风燃烧炉具,以提高现有的炉具的燃烧效率,降低炉具排放的烟气对环境的污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二次送风燃烧炉具,包括:
燃烧室,该燃烧室的底面上设置有进气孔,且该燃烧室的下方设置有与所述进气孔相通的进气夹层;
与所述燃烧室相连,且顶部的内壁上设置有补风孔的炉膛,该炉膛的顶部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补风孔相通的补风室;
分风室,该分风室的空气进口设置有送风机,该分风室的出风口设置有补风管和送风箱,所述补风管与所述补风室相通,所述送风箱与所述进气夹层相通。
优选的,上述二次送风燃烧炉具中,所述炉膛为锥形炉膛,且其横截面积较小的一端与该燃烧炉具的炉台相连,横截面积较大的一端与所述燃烧室相连。
优选的,上述二次送风燃烧炉具中,所述补风室为环形补风室,且所述补风孔均匀地设置在所述炉膛顶部的内壁上。
优选的,上述二次送风燃烧炉具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补风室进口的导流板。
优选的,上述二次送风燃烧炉具中,所述炉膛的外壁上设置有箱体,且该箱体与所述炉膛的外壁形成蓄热水箱。
优选的,上述二次送风燃烧炉具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外壁上的保温层。
优选的,上述二次送风燃烧炉具中,还包括与所述炉台的排烟口相连的排烟管,该排烟管穿过所述蓄热水箱。
优选的,上述二次送风燃烧炉具中,所述排烟管位于所述蓄热水箱中的部位绕所述炉膛呈螺旋状分布。
优选的,上述二次送风燃烧炉具中,所述排烟管上还设置有热交换片。
优选的,上述二次送风燃烧炉具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排烟管排出口的集尘箱,该集尘箱内设置有多片滤尘网。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二次送风燃烧炉具,该炉具中设置有分风室,该分风室的出风口设置有补风管和送风箱,通过补风管向补风室中送风,通过送风箱向燃烧室中送风,燃料进入到燃烧室中以后由进气夹层向燃烧室内送风以支持燃料的燃烧,燃料燃烧后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炉膛上升到炉台对被加热物体进行加热,而在高温烟气通过炉膛时,补气孔中向炉膛中补入空气,使得高温烟气中的未完全燃烧的气体进行二次燃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二次送风燃烧炉具中,采用二次送风的进风方式,使得燃烧更为充分,提高了燃料的燃烧效率,同时减小了未完全燃烧气体的含量,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二次送风燃烧炉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炉膛的顶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二次送风燃烧炉具,提高了现有的炉具的燃烧效率,同时降低了炉具排放的烟气对环境的污染。
请参考附图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二次送风燃烧炉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炉膛的顶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二次送风燃烧炉具,包括燃烧室1、炉膛3和分风室2,其中:
燃烧室1的底面设置有进气孔,该燃烧室1的下方设置有与进气孔相通的进气夹层14,进气夹层14通过进气孔向燃烧室1内提供空气,支持燃料的燃烧,该燃烧室1内设置有点火棒12,燃料通过进料管11进入到燃烧室1中,在点火棒12点燃后燃烧,燃烧后灰烬从燃烧室的排渣口排出并落入到设置在燃烧室1下方的灰斗7中;
炉膛3设置在燃烧室1的上方,其内部空间与燃烧室的燃烧空间是相通的,燃料在燃烧室内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和火焰通过炉膛3到达炉台6上,并对设置在炉台6上的被加热物件8进行加热;炉膛3的顶部的外壁上设置有补风室32,该炉膛3的顶部与补风室32相对应的内壁上设置有与补风室32相通的补风孔31,通过补风室32向补风孔31中补入空气;
分风室2的空气进口设置有送风机(图中未示出),该分风室2的出风口设置有补风管21和送风箱13,补风管21与补风室32相通,送风箱13与进气夹层14相通,送风机向分风室2内送入空气,分风室2将空气送入到送风箱13和补风管2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二次送风燃烧炉具的工作过程如下:
燃料从进料管11中输送到燃烧室1内后,在点火棒12的点燃下燃烧,而空气通过燃烧室1底部的进气夹层14源源不断地通过进风孔向燃烧室1内提供空气,而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和火焰会向着炉膛3的方向排走,在这些高温烟气通过炉膛3的上部时,补风室32通过补风孔31向炉膛3中加入空气,由于炉膛3内的温度非常高,所以加入到炉膛3内部的空气与高温烟气中的未完全燃烧的气体混合进行燃烧,使得高温烟气中的未完全燃尽的气体完全燃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二次送风燃烧炉具,采用向燃烧室1中通风和向炉膛3中补风的二次送风形式,使得燃料的燃烧更加充分,提高了燃料的燃烧效率,同时,由于燃烧的比较充分,高温烟气中的未完全燃烧的气体含量降低,降低了高温烟气排出后对环境的污染。
上述炉膛3可以为一般炉具所用的炉膛,优选的,上述炉膛3为锥形炉膛,且其横截面积较小的一端与燃烧炉具的炉台6相连,横截面积较大的一端与燃烧室1相连,方便了对火焰或者高温烟气进行汇聚,这样出来的高温烟气或者火焰不易分散,具有较高的温度,提高了对被加热物体的加热效率。
上述补风室32可以为任意形状的补风室,只要能够通过补风孔31向炉膛3中补入空气即可,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上述补风室32为环形补风室,即该补风室32绕着炉膛3的顶部设置,且补风孔31均匀地设置在炉膛3的顶部的环形内壁上,实现了对炉膛3中更为充分地补气。
上述补风室32的进口还设置有导风板33,该导风板33的作用使得进入到补风室32内的气流沿着一个方向流动,进而形成螺旋状气流,使得这些气流可以均匀地通过设置在炉膛3外壁的补气孔31,这样使得进入炉膛3中的空气具有一定的漩涡,加快了补入的空气与高温烟气的混合,提高了补气助燃的效果。
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二次送风燃烧炉具中,还包括环绕炉膛3的外壁设置的箱体4,该箱体4与炉膛3的外壁形成蓄热水箱41,通过在蓄热水箱41中装入水,实现对炉膛3外壁散发出来的热量进行吸收再利用,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上述补风管21可以从蓄热水箱41中穿过,通过蓄热水箱41对补风管21进行加热,提高了补风管21内空气的温度,使得补风管21中的空气更高效地助燃。
上述蓄热水箱41可以对炉膛3的外壁散发的热量进行吸收再利用,这些被加热的水可以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洗澡、供热取暖等。优选的方案,上述箱体4的外部还设置有保温层(图中未示出),降低了蓄热水箱41中热水热量的散失。
上述方案中只是对炉膛3外壁散失的热量进行再利用,在实际的炉具使用过程中,虽然高温烟气用于对被加热物件8进行加热,但是用于加热后的废气,即从排烟口中排出的烟气仍具有很高的温度,这些烟气被排出后,仍然会造成大量的热量未被利用,基于此,上述排烟口连接有排烟管61,该排烟管61穿过所述蓄热水箱41,在排烟的过程中,通过排烟管61与蓄热水箱41中的水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对烟气中的热能再利用。上述排烟管61可以以各种分布方式穿过蓄热水箱,为了增加排烟管与水热交换面积,上述排烟管61绕着炉膛3螺旋分布在蓄热水箱41内,提高了换热效率。更优选的方案为,上述排烟管61上设置有热交换片(图中未示出),进一步增加了排烟管61与热水的热交换面积,提高了对废气中热量的再利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二次送风燃烧炉具中,在排烟管61的排出口设置有集尘箱5,该集尘箱5中设置有多个滤尘网(滤尘网51、滤尘网52等),这些滤尘网对排烟管61中的烟气进行过滤,将烟气中的一些灰尘拦截下来,并落入到集尘箱5中,降低了烟气排出后对空气的污染,定时可以对集尘箱5中的烟尘进行集中处理。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二次送风燃烧炉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燃烧室,该燃烧室的底面上设置有进气孔,且该燃烧室的下方设置有与所述进气孔相通的进气夹层;
与所述燃烧室相连,且顶部的内壁上设置有补风孔的炉膛,该炉膛的顶部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补风孔相通的补风室;
分风室,该分风室的空气进口设置有送风机,该分风室的出风口设置有补风管和送风箱,所述补风管与所述补风室相通,所述送风箱与所述进气夹层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送风燃烧炉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为锥形炉膛,且其横截面积较小的一端与该燃烧炉具的炉台相连,横截面积较大的一端与所述燃烧室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送风燃烧炉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补风室为环形补风室,且所述补风孔均匀地设置在所述炉膛顶部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送风燃烧炉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补风室进口的导流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送风燃烧炉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的外壁上设置有箱体,且该箱体与所述炉膛的外壁形成蓄热水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次送风燃烧炉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外壁上的保温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次送风燃烧炉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炉台的排烟口相连的排烟管,该排烟管穿过所述蓄热水箱。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次送风燃烧炉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管位于所述蓄热水箱中的部位绕所述炉膛呈螺旋状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次送风燃烧炉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管上还设置有热交换片。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次送风燃烧炉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排烟管排出口的集尘箱,该集尘箱内设置有多片滤尘网。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6866912U CN201903076U (zh) | 2010-12-28 | 2010-12-28 | 二次送风燃烧炉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6866912U CN201903076U (zh) | 2010-12-28 | 2010-12-28 | 二次送风燃烧炉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903076U true CN201903076U (zh) | 2011-07-20 |
Family
ID=44273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686691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03076U (zh) | 2010-12-28 | 2010-12-28 | 二次送风燃烧炉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90307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16490A (zh) * | 2010-12-28 | 2011-07-06 | 朱宏锋 | 二次送风燃烧炉具 |
CN110332565A (zh) * | 2019-08-06 | 2019-10-15 | 青海民族大学 | 一种高原居民用分户式燃烧设备 |
-
2010
- 2010-12-28 CN CN2010206866912U patent/CN20190307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16490A (zh) * | 2010-12-28 | 2011-07-06 | 朱宏锋 | 二次送风燃烧炉具 |
CN102116490B (zh) * | 2010-12-28 | 2012-05-23 | 朱宏锋 | 二次送风燃烧炉具 |
CN110332565A (zh) * | 2019-08-06 | 2019-10-15 | 青海民族大学 | 一种高原居民用分户式燃烧设备 |
CN110332565B (zh) * | 2019-08-06 | 2024-04-30 | 青海民族大学 | 一种高原居民用分户式燃烧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501210A (zh) | 一种生物质炊事烤火炉具 | |
CN107726367A (zh) | 一种生物质颗粒燃料采暖炊事两用炉 | |
CN104075437A (zh) | 秸秆-煤协同燃烧常压热水锅炉 | |
CN103353108A (zh) | 家用生物质气化助燃多用炉 | |
CN2906375Y (zh) | 一种生物质颗粒燃料炊事取暖两用炉 | |
CN103423775A (zh) | 一种生物质半气化炉 | |
CN102116490B (zh) | 二次送风燃烧炉具 | |
CN204006639U (zh) | 秸秆-煤协同燃烧常压热水锅炉 | |
CN207527634U (zh) | 一种生物质颗粒燃料采暖炊事两用炉 | |
CN201903076U (zh) | 二次送风燃烧炉具 | |
CN202281217U (zh) | 微排放节能煤转气锅炉 | |
CN106196176B (zh) | 秸秆打捆半气化燃烧锅炉 | |
CN101398189B (zh) | 高效节能回风汽化炉 | |
CN214426200U (zh) | 热风炉 | |
CN205579647U (zh) | 多燃料清洁燃烧无烟型采暖炉 | |
CN201563591U (zh) | 负压反向气化侧出式燃煤烘烤炉 | |
CN204829889U (zh) | 一种家用节能环保锅炉 | |
CN105333416B (zh) | 一种兰炭颗粒清洁燃烧炉具 | |
CN209147148U (zh) | 反烧燃煤炉及其降低焦油生成的装置 | |
CN209147149U (zh) | 反烧燃煤炉及其二次配风装置 | |
CN209147151U (zh) | 多回程反烧炉具 | |
CN201764524U (zh) | 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配风系统 | |
CN102121710A (zh) | 防结渣炉具 | |
CN106382623A (zh) | 新能源智能化双旋锅炉 | |
CN201903070U (zh) | 防结渣炉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20 Termination date: 2012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