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1898067U - 多向式轻触开关 - Google Patents

多向式轻触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98067U
CN201898067U CN2010206744633U CN201020674463U CN201898067U CN 201898067 U CN201898067 U CN 201898067U CN 2010206744633 U CN2010206744633 U CN 2010206744633U CN 201020674463 U CN201020674463 U CN 201020674463U CN 201898067 U CN201898067 U CN 2018980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elastic contact
terminal
elastic
terminal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67446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福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Kaihua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Kaihua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Kaihua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Kaihua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67446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980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980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9806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多向式轻触开关,包括有壳体、弹性触片、第一端子组、操作钮、第二端子组和弹性复位装置,该壳体内具有容置腔;该弹性触片设于容置腔内,弹性触片的周缘上辐射出复数个弹性触脚;该第一端子组之第一固定触点对应布置于弹性触脚的正下方;该操作钮抵于弹性触片上;该第二端子组与弹性触片常接触;该弹性复位装置作用于操作钮上提供操作钮向中心复位的作用力;藉此,利用操作钮侧向移动而使对应的弹性触脚下压与对应的第一固定触点接触,从而使对应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组导通,并利用弹性复位装置使操作钮复位而断开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组之间的连接,操作简便,稳定性和可靠性高,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零部件少,组装方便。

Description

多向式轻触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装置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拨动或者按压过程中可控制多个电路而产生多级开关信号的多向式轻触开关。
背景技术
轻触开关也叫微动开关,为一种电子开关,使用时轻轻点按开关按钮就可使开关接通,当松开手时开关既断开,其内部结构是靠金属弹片受力弹动来实现通断的。微动开关由于体积小重量轻,在家用电器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如:彩电按键,影碟机按键,电脑鼠标等等。还可用于控制照明灯和排风扇等小功率家用电器。该电子开关在市电停电后自动断开,再次来电时不会自行接通(需按动控制按钮才能接通),可避免因电器长期通电而耗费电能或引发意外事故。
轻触开关的种类有多种,通常的轻触开关是单向的,即一个开关对应只能够控制一个电路或者只产生一级信号,若多个电路集中由一个开关来控制时,必须使用多向输入装置,该多向输入装置的原理和普通的轻触开关一样,也是通过轻轻的按压或者波动按钮实现电路的导通,该多向输入装置虽然能提供使用者由一个开关控制多个电路的功效,确实有了进步性,但在实际使用时却发现其自身结构和使用性能仍然存在诸多不足,现有的多向输入装置普遍存在着内部结构较为复杂、零部件较多、组装不便等缺陷,这些都使得现有的多向输入装置未能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和工作效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向式轻触开关,其具有结构简单、零部件少、组装方便之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多向式轻触开关,包括有
一壳体,该壳体内具有一容置腔;
一弹性触片,该弹性触片设置于前述容置腔中,弹性触片的周缘上向外辐射出有复数个弹性触脚;
一第一端子组,该第一端子组设置于前述弹性触片的下方,第一端子组具有复数个第一端子,对应每一第一端子设置有第一固定触点和第一焊脚部,该复数个第一固定触点分别对应位于前述弹性触脚的正下方,该复数个焊脚部伸出壳体外;
一第二端子组,该第二端子组设置于弹性触片的下方,第二端子组具有复数个第二端子,对应每一第二端子设置有第二固定触点和第二焊脚部,该复数个第二固定触点与弹性触片保持常接触,该第二焊脚部伸出壳体外;
一可侧向移动促使对应弹性触脚下压而使得对应的弹性触脚与对应的第一固定触点接触导通的操作钮,该操作钮位于弹性触片的上方;
一弹性复位装置,该弹性复位装置作用于操作钮上提供操作钮反向移动复位的作用力。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进一步包括有一固定触片,该固定触片呈一拱形状,固定触片与前述弹性触片彼此分离并固设于前述操作钮的下方,该操作钮作用于固定触片的拱形面上提供固定触片发生形变的作用力;
一第三端子,该第三端子固装于前述固定触片下方,第三端子设置有两第三固定触点和一第三焊脚部,该两个第三固定触点分布于固定触片的拱形周缘下方并与前述固定触片底面保持常接触,该第三焊脚部延伸出壳体外;
一第四端子,该第四端子固装于前述固定触片的下方,第四端子设置有第四固定触点和第四焊脚部,该第四固定触点位于固定触片拱形正中心的下方并与固定触片保持有上下距离的间隙,当固定触片发生形变时,固定触片与第四固定触点抵触导通,该第四焊脚部延伸出壳体外。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包括有底座和上盖,该容置腔由底座和上盖围合而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触片之复数个弹性触脚的尾端抵于底座的侧缘上,针对该弹性触片设置有定位件,该定位件固定于底座上并与弹性触片之间形成有空腔;该操作钮包括有顶推部和操作部,该顶推部位于该空腔中,且顶推部抵推于弹性触片和定位件之间,当顶推部侧向移动靠近对应的第一固定触点时,该对应的弹性触脚下压与第一固定触点接触导通,当顶推部向中移动远离对应的第一固定触点时,该对应的弹性触脚弹起与第一固定触点断开连接;该操作部的下端与顶推部连接,该操作部的上端伸出空腔外。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复位装置位于弹性触片的上方,弹性复位装置包括有一自由端和复数个固定端,该复数个固定端围绕自由端分布,每一固定端通过一呈“S”形的弹性臂与自由端连接,自由端套装于操作钮上随操作钮移动,该固定端固装于壳体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复数个固定端通过一框架夹紧固定于底座和上盖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端子组与第三端子彼此导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触片的周缘上向外均匀辐射出有八个前述弹性触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一、通过于容置腔内设置有弹性触片,该弹性触片与第二端子组保持常接触,于弹性触片上辐射出有复数个弹性触脚,对应每一弹性触脚的正下方布置有第一固定触点,利用操作钮侧向移动而使得对应的弹性触脚下压与对应的第一固定触点接触,从而使对应的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组之间的连接导通,并利用弹性复位装置使操作钮离开对应的第一固定触点向中心复位,使得弹性触脚弹起恢复原形而断开对应的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组之间的连接,操作简便,稳定性和可靠性较高,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简单,零部件更少,组装也方便,有利于批量生产。
二、通过增设有固定触片,该固定触片与第三端子保持常接触,利用操作钮可作用于固定触片上使固定触片发生形变而与第四端子接触,从而导通第四端子和第三端子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一个控制电路,更能实现多向式控制。
三、通过将弹性复位装置的弹性臂设计成“S”形,使得弹性复位装置更具弹性,复位更加容易,不容易产生疲劳,有利于延长轻触开关的使用寿命。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结构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视图;
图4是图3的一种状态视图;
图5是图3的另一种状态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各个端子组的正面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弹性触片、固定触片与各端子组之间的正面结构视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壳体                                 11、上盖
12、底座                                 13、容置腔
101、定位件                              102、空腔
103、绝缘片                              20、弹性触片
21、弹性触脚                             30、第一端子组
31、第一端子                             311、第一固定触点
312、第一焊脚部                          40、操作钮
41、顶推部                               42、操作部
50、第二端子组                           51、第二端子
511、第二固定触点                        512、第二焊脚部
60、弹性复位装置                         61、自由端
62、固定端                               63、弹性臂
64、框架                                 70、固定触片
80、第三端子                             81、第三固定触点
82、第三焊脚部                           90、第四端子
91、第四固定触点                         92、第四焊脚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以一九向式开关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包括有壳体10、弹性触片20、第一端子组30、操作钮40、第二端子组50、弹性复位装置60、固定触片70、第三端子80和第四端子90。
其中,该壳体10包括有上盖11和底座12,该上盖11和底座12围合形成一容置腔13。
如图1所示,该弹性触片20设置于前述容置腔13内,弹性触片20为一环形片状体,本实施例于弹性触片20的周缘上向外均匀辐射出有八个弹性触脚21,当然弹性触脚21的数量不局限于八个,其还可以依需要设置更多或者更少,不以为限。该八个弹性触脚21的尾端抵于前述底座12的侧缘上。针对该弹性触片20设置有定位件101,该定位件101固定于底座12上,定位件101用于固定弹性触片20,且该定位件101与弹性触片20之间形成有空腔102。
如图7所示,该第一端子组30设置于前述弹性触片20的下方,本实施例之第一端子组30对应于前述弹性触脚21而设置有八个第一端子31,该八个第一端子31固装于前述壳体10的底座12上,对应于每一个第一端子31设置有第一固定触点311和第一焊脚部312,该八个第一固定触点311分别露出前述容置腔13中,八个第一固定触点311对应布置于前述八个弹性触脚21的正下方,并与弹性触脚21保持有一活动距离。该第一焊脚部312分别延伸出壳体10外。
如图1所示,该操作钮40位于弹性触片20上,该操作钮40包括有顶推部41和操作部42,该顶推部41为环状体,该顶推部41位于前述空腔102中,且该顶推部41抵推于弹性触片20和定位件101之间,当顶推部41侧向移动靠近对应的第一固定触点311时,该顶推部41作用使对应弹性触脚21下压与第一固定触点311接触导通,当顶推部41向中远离对应第一固定触点311时,该对应的弹性触脚21弹起与第一固定触点311断开连接。该操作部42穿过该顶推部41,操作部42的下端与顶推部41连接,该操作部42的上端伸出空腔102中,该操作部42可相对顶推部41垂直活动,且由该操作部42促使顶推部41侧向移动。
如图7所示,该第二端子组50设置于前述弹性触片20的下方,第二端子组50具有两个第二端子51,该两个第二端子51固装于前述壳体10的底座12上,对应于每一个第二端子51设置有第二固定触点511和第二焊脚部512,该两个第二固定触点511分别露出前述容置腔13中,两个第二固定触点511与前述弹性触片20之其中两弹性触脚21保持常接触导通。该第二焊脚部512分别延伸出底座12外。若前述弹性触片20与其中一第一固定触点311接触导通,则对应的第一端子31与第二端子组50处于导通状态。
如图1所示,该弹性复位装置60包括有自由端61和多个固定端62,该多个固定端62围绕自由端61分布,每一固定端62通过一呈“S”形的弹性臂63与自由端61连接。该自由端61套装于前述操作钮40上随操作钮40移动。该固定端62通过一框架64夹紧固定于底座12和上盖11之间。该弹性复位装置60作用于操作钮40上提供操作钮40水平方向复位的作用力。
该固定触片70呈一拱形状,固定触片70通过一圆形的绝缘片103与前述弹性触片20彼此分离并固设于前述操作钮40的下方。该操作钮40作用于固定触片70的拱形面上提供固定触片70向下发生形变的作用力。
如图7所示,该第三端子80固装于前述固定触片70的下方,第三端子80设置有两第三固定触点81和一第三焊脚部82,该两第三固定触点81分布于前述固定触片70的拱形周缘下方并与固定触片70的底面保持常接触,该第三焊脚部82延伸出壳体10外,且该第三焊脚部82与前述第二端子组50彼此导通(图中未示),即该第三端子80和第二端子组50连接外部同一根导线上。
如图7所示,该第四端子90固装于前述固定触片70拱形正中心的下方,第四端子90设置有第四固定触点91和第四焊脚部92。该第四固定触点91位于前述固定触片70的正中心下方并与固定触片70保持有上下距离的间隙,当由操作钮40作用于固定触片70上使得固定触片70向下发生形变时,固定触片70抵触于第四固定触点91上,此时第四端子90与前述第三端子80处于导通状态。该第四焊脚部92延伸出壳体10外。
详述本实施例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如图1所示,将上述各元件按顺序组装于一起,组装后的多向式轻触开关如图2所示。如图3所示,原始状态下,弹性触片20位于容置腔13的中心,弹性触片20与第二固定触点511保持常接触,而弹性触片20之弹性触脚21与各个第一固定触点311不接触,此时,各第一端子31与第二端子组50处于非导通状态。
如图4,当用手拨打操作钮40使操作钮40侧向平移时,该操作钮40的顶推部41作用于对应的弹性触脚21上,使对应的弹性触脚21下压与对应的一第一固定触点311接触,此时,对应该第一固定触点311的第一端子31与第二端子组50处于导通状态。当松开操作钮40时,由弹性复位装置60促使操作钮40向中心复位,该操作钮40远离对应的第一固定触点311,该对应的弹性触脚21向上弹起复位而与第一固定触点311而断开连接,第一端子31与第二端子组50再次恢复到非导通的原始状态(如图1)。如此侧向拨动操作钮40可实现八个方向对应八种电路的通断电控制。
第九个方向电路则通过控制操作钮40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来实现,原始状态下,如图3所示,拱形状的固定触片70与两第三固定触点81保持常接触,而第四固定触点91与固定触片70不接触,此时,第四端子90与第三端子80处于非导通状态。
当向下按压操作钮40时,如图5所示,固定触片70在操作钮40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固定触片70向下凹陷而与第四固定触点91接触,第四固定触点91和第三固定触点81同时与固定触片70接触,此时,第四端子90与第三端子80处于导通状态。当松开操作钮40时,如图3所示,固定触片70恢复原形,固定触片70离开第四固定触点91而使得第四端子90与第三端子80断开连接,第四端子90与第三端子80再次恢复到非导通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首先,通过于容置腔内设置有弹性触片,该弹性触片与第二端子组保持常接触,于弹性触片上辐射出有复数个弹性触脚,对应每一弹性触脚的正下方布置有第一固定触点,利用操作钮侧向移动而使得对应的弹性触脚下压与对应的第一固定触点接触,从而使对应的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组之间的连接导通,并利用弹性复位装置使操作钮离开对应的第一固定触点向中心复位,使得弹性触脚弹起恢复原形而断开对应的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组之间的连接,操作简便,稳定性和可靠性较高,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简单,零部件更少,组装也方便,有利于批量生产。其次,通过增设有固定触片,该固定触片与第三端子保持常接触,利用操作钮可作用于固定触片上使固定触片发生形变而与第四端子接触,从而导通第四端子和第三端子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一个控制电路,更能实现多向式控制。再者,通过将弹性复位装置的弹性臂设计成“S”形,使得弹性复位装置更具弹性,复位更加容易,不容易产生疲劳,有利于延长轻触开关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多向式轻触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壳体,该壳体内具有一容置腔;
一弹性触片,该弹性触片设置于前述容置腔中,弹性触片的周缘上向外辐射出有复数个弹性触脚;
一第一端子组,该第一端子组设置于前述弹性触片的下方,第一端子组具有复数个第一端子,对应每一第一端子设置有第一固定触点和第一焊脚部,该复数个第一固定触点分别对应位于前述弹性触脚的正下方,该复数个焊脚部伸出壳体外;
一第二端子组,该第二端子组设置于弹性触片的下方,第二端子组具有复数个第二端子,对应每一第二端子设置有第二固定触点和第二焊脚部,该复数个第二固定触点与弹性触片保持常接触,该第二焊脚部伸出壳体外;
一可侧向移动促使对应弹性触脚下压而使得对应的弹性触脚与对应的第一固定触点接触导通的操作钮,该操作钮位于弹性触片的上方;
一弹性复位装置,该弹性复位装置作用于操作钮上提供操作钮反向移动复位的作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式轻触开关,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有一固定触片,该固定触片呈一拱形状,固定触片与前述弹性触片彼此分离并固设于前述操作钮的下方,该操作钮作用于固定触片的拱形面上提供固定触片发生形变的作用力;
一第三端子,该第三端子固装于前述固定触片下方,第三端子设置有两第三固定触点和一第三焊脚部,该两个第三固定触点分布于固定触片的拱形周缘下方并与前述固定触片底面保持常接触,该第三焊脚部延伸出壳体外;
一第四端子,该第四端子固装于前述固定触片的下方,第四端子设置有第四固定触点和第四焊脚部,该第四固定触点位于固定触片拱形正中心的下方并与固定触片保持有上下距离的间隙,当固定触片发生形变时,固定触片与第四固定触点抵触导通,该第四焊脚部延伸出壳体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式轻触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有底座和上盖,该容置腔由底座和上盖围合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向式轻触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触片之复数个弹性触脚的尾端抵于底座的侧缘上,针对该弹性触片设置有定位件,该定位件固定于底座上并与弹性触片之间形成有空腔;该操作钮包括有顶推部和操作部,该顶推部位于该空腔中,且顶推部抵推于弹性触片和定位件之间,当顶推部侧向移动靠近对应的第一固定触点时,该对应的弹性触脚下压与第一固定触点接触导通,当顶推部向中移动远离对应的第一固定触点时,该对应的弹性触脚弹起与第一固定触点断开连接;该操作部的下端与顶推部连接,该操作部的上端伸出空腔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向式轻触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装置位于弹性触片的上方,弹性复位装置包括有一自由端和复数个固定端,该复数个固定端围绕自由端分布,每一固定端通过一呈“S”形的弹性臂与自由端连接,自由端套装于操作钮上随操作钮移动,该固定端固装于壳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向式轻触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数个固定端通过一框架夹紧固定于底座和上盖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式轻触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组与第三端子彼此导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式轻触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触片的周缘上向外均匀辐射出有八个前述弹性触脚。
CN2010206744633U 2010-12-22 2010-12-22 多向式轻触开关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980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744633U CN201898067U (zh) 2010-12-22 2010-12-22 多向式轻触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744633U CN201898067U (zh) 2010-12-22 2010-12-22 多向式轻触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98067U true CN201898067U (zh) 2011-07-13

Family

ID=44255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674463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98067U (zh) 2010-12-22 2010-12-22 多向式轻触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9806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4373A (zh) * 2010-12-22 2011-05-04 东莞市凯华电子有限公司 多向式轻触开关
WO2019041258A1 (zh) * 2017-08-31 2019-03-07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拨动按键开关器件及其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4373A (zh) * 2010-12-22 2011-05-04 东莞市凯华电子有限公司 多向式轻触开关
WO2019041258A1 (zh) * 2017-08-31 2019-03-07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拨动按键开关器件及其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107547A1 (zh) 一种具有良好手感的开关
CN202454472U (zh) 小型键盘开关
CN108598797B (zh) 一种易插拔防触电插座
CN201294173Y (zh) 按键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CN104851727A (zh) 小型机械开关的超薄复位机构及小型机械开关
TWM629440U (zh) 一種反復插拔按鍵開關
CN201898067U (zh) 多向式轻触开关
CN204680577U (zh) 一种按键及使用该按键的终端
CN216671444U (zh) 一种按键开关的侧向导通组件
CN203415449U (zh) 一种机械式互锁开关
US7667152B2 (en) Luminous micro-switch
CN201478166U (zh) 一种具有塑胶塞的按钮开关
CN201667310U (zh) 多向式轻触开关
CN204204703U (zh) 一种使用扭簧为端子的开关
CN103311031A (zh) 按键及包括其的移动终端
CN201859781U (zh) 家用电器的转换装置
CN201725714U (zh) 二段式轻触开关
CN102044373B (zh) 多向式轻触开关
CN104851724A (zh) 鼠标开关装置
CN201667302U (zh) 可带灯式轻触开关
CN201556553U (zh) 一种按键
CN204424126U (zh) 一种防潮轻触开关
CN210535553U (zh) 一种按压行程可调的微动开关
CN203552980U (zh) 带灯按键开关
CN202230921U (zh) 开关脚座加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1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050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1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0501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