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82030U - 一种驾驶员乘员安全气囊的可撕裂拉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驾驶员乘员安全气囊的可撕裂拉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882030U CN201882030U CN2010205938400U CN201020593840U CN201882030U CN 201882030 U CN201882030 U CN 201882030U CN 2010205938400 U CN2010205938400 U CN 2010205938400U CN 201020593840 U CN201020593840 U CN 201020593840U CN 201882030 U CN201882030 U CN 2018820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awstring
- lacerable
- chaufeur
- passenger
- airba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8000009958 se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驾驶员乘员安全气囊的可撕裂拉带,该可撕裂拉带的一端与气囊缝制连接,另一端与车顶板前部的横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撕裂拉带中间部分折叠,折叠后采用可撕裂缝纫线缝制在一起。所述可撕裂缝纫线采用20-60线规格,26-32/100的缝纫密度进行缝制。本实用新型的可撕裂拉带在受到一定的拉力时,拉带上的撕裂缝纫线发生断裂,拉带由此获得额外的长度,因此能够让DPAB从车顶前横梁处垂直往下展开并处于合适的位置,之后由于撕裂缝纫线的断裂特点,拉带能够进一步伸长,以保证驾驶员和乘员有一个合适的缓冲距离,并且能让气囊保持在驾驶员与方向盘之间以及乘员与仪表板之间的合适位置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安全气囊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驾驶员乘员安全气囊的可撕裂拉带。
背景技术
在车辆正面碰撞时,DPAB(驾驶员乘员安全气囊)1能够从车顶板前部的横梁2中弹出并展开以保护驾驶员和乘员。DPAB 1从车顶板前部的横梁2中弹出展开,类似于普通的车顶横梁气囊,DPAB 1被拉带拴了在驾驶员侧3和乘员侧4的车顶前部横梁2的两侧(参见图1)。由于在正面碰撞中乘员和驾驶员具有幅度较大的缓冲距离,拉带必须保证DPAB1能够由初始位置运动到最终位置,以在乘员和驾驶员5出现适度的缓冲距离时,以保证乘员和驾驶员5受到最小的伤害(参见图2)。为了让DPAB 1在整个碰撞过程中都保持在合适的位置,拉带6首先必须要引导DPAB 1展开在驾驶员5与方向盘7之间以及乘员与仪表板之间,然后在气囊展开之后,拉带6还必须能够让气囊相对车体有一个运动,以提供合适的缓冲距离。因此需要在碰撞时让拉带6的长度产生变化,以引导气囊保持在驾驶员5与方向盘7之间以及乘员与仪表板之间,而且不能阻碍驾驶员和乘员在气囊上的缓冲运动(参见图3)。但是现有的气囊拉带无法实现这一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这对现有的气囊拉带无法让气囊相对车体由一个运动而提供一种驾驶员乘员安全气囊的可撕裂拉带,该可撕裂拉带能够在让DPAB从车顶前横梁处垂直往下展开并能够让气囊相对车体有一个运动,以提供合适的缓冲距离。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驾驶员乘员安全气囊的可撕裂拉带,该可撕裂拉带的一端与气囊缝制连接,另一端与车顶板前部的横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撕裂拉带中间部分采用Z字形折叠,折叠后采用可撕裂缝纫线缝制在一起。
所述可撕裂缝纫线采用20-60线规格,26-32/100的缝纫密度进行缝制。这能够让拉带在气囊初始展开时拥有足够的强度保证气囊在合适的位置,并且拉带能够在受到合适的载荷(大约500N-2500N)时,撕裂缝纫线断裂,拉带能够进一步伸长,以保证驾驶员和乘员有一个合适的缓冲距离,并且能让气囊保持在驾驶员与方向盘之间以及乘员与仪表板之间的合适位置上。
所述可撕裂拉带为由四层气袋材料制成的尺寸为50mm×200mm的拉带。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可撕裂拉带在受到一定的拉力时,拉带上的撕裂缝纫线发生断裂,拉带由此获得额外的长度,因此能够让DPAB从车顶前横梁处垂直往下展开并处于合适的位置,之后由于撕裂缝纫线的断裂特点,拉带能够进一步伸长,以保证驾驶员和乘员有一个合适的缓冲距离,并且能让气囊保持在驾驶员与方向盘之间以及乘员与仪表板之间的合适位置上。
附图说明
图1为目前DPAB(驾驶员乘员安全气囊)从车顶板前部的横梁中弹出并展开的示意图。
图2为车辆发生碰撞时,驾驶员或乘员惯性运动状态示意图。
图3为车辆发生碰撞时,驾驶员或乘员的惯性运动推动气囊运动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撕裂拉带位于初始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撕裂拉带在可撕裂缝纫线断裂后展开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撕裂拉带初始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的比较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撕裂拉带采用Z字形方式折叠并采用可撕裂缝纫线缝制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8为图7的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如图4和图7所示的驾驶员乘员安全气囊的可撕裂拉带,该可撕裂拉带100的一端与气囊200缝制连接,另一端与车顶板前部的横梁连接。可撕裂拉带100为由四层气袋材料制成的尺寸为50mm×200mm的拉带,可撕裂拉带100的中间部分采用Z字形进行折叠,折叠后的长度大约是35~65mm,折叠后采用采用20-60线规格的可撕裂缝纫线110缝制在一起,可撕裂缝纫线110的缝纫密度为26-32/100,这能够让可撕裂拉带100在气囊200初始展开时拥有足够的强度保证气囊200在合适的位置,并且可撕裂拉带100能够在受到合适的载荷(大约500N-2500N)时,撕裂缝纫线110断裂,可撕裂拉带100能够进一步伸长(参见图5),展开后的可撕裂拉带100长度为150~250mm,以保证驾驶员和乘员有一个合适的缓冲距离,并且能让气囊200保持在驾驶员与方向盘之间以及乘员与仪表板之间的合适位置上。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4)
1.一种驾驶员乘员安全气囊的可撕裂拉带,该可撕裂拉带的一端与气囊缝制连接,另一端与车顶板前部的横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撕裂拉带中间部分折叠,折叠后采用可撕裂缝纫线缝制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驾驶员乘员安全气囊的可撕裂拉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为采用Z字形方式折叠。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驾驶员乘员安全气囊的可撕裂拉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撕裂缝纫线采用20-60线规格,26-32/100的缝纫密度进行缝制。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驾驶员乘员安全气囊的可撕裂拉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撕裂拉带为由四层气袋材料制成的尺寸为50mm×200mm的拉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5938400U CN201882030U (zh) | 2010-11-05 | 2010-11-05 | 一种驾驶员乘员安全气囊的可撕裂拉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5938400U CN201882030U (zh) | 2010-11-05 | 2010-11-05 | 一种驾驶员乘员安全气囊的可撕裂拉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882030U true CN201882030U (zh) | 2011-06-29 |
Family
ID=44179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593840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82030U (zh) | 2010-11-05 | 2010-11-05 | 一种驾驶员乘员安全气囊的可撕裂拉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88203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88607A (zh) * | 2017-04-07 | 2018-10-23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2010
- 2010-11-05 CN CN2010205938400U patent/CN20188203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88607A (zh) * | 2017-04-07 | 2018-10-23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8688607B (zh) * | 2017-04-07 | 2021-03-30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781089B1 (ko) | 차량용 루프 에어백 장치 | |
JP6738416B2 (ja) |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 |
KR102171930B1 (ko) | 에어백 모듈 | |
KR102596089B1 (ko) | 루프 에어백 장치 | |
CN103448660B (zh) | 一种具有正面保护功能的车辆侧气帘装置 | |
CN105035016A (zh) | 翼形驾驶员安全气囊 | |
CN207000393U (zh) | 一种顶置式安全气囊 | |
CN114194138B (zh) | 用于车辆的组合系统 | |
CN212500257U (zh) | 安全气囊和用于车辆的组合系统 | |
CN106926810A (zh) | 车辆用帘式气囊 | |
CN107199983B (zh) | 一种安装在顶棚上的正面乘员气囊 | |
CN105946780B (zh) | U型安全气囊袋 | |
CN201882030U (zh) | 一种驾驶员乘员安全气囊的可撕裂拉带 | |
US8931802B2 (en) | Variable volume airbag | |
CN109774646B (zh) | 一种顶置式气囊 | |
JP5651711B2 (ja) |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 |
KR20230011759A (ko) | 차량용 커튼 에어백장치 | |
KR20120041505A (ko) | 후석 승객 보호를 위한 차량의 커튼에어백 장치 | |
EP1256491A3 (en) | Head-protecting bag device for occupants in an automobile | |
US8505970B2 (en) | Airbag cushion for vehicles | |
CN206749732U (zh) | 安全气囊组件和车辆 | |
CN205498873U (zh) | 气囊饰盖以及安全气囊总成 | |
CN209757037U (zh) | 一种顶置式安全气囊 | |
CN211969374U (zh) | 一种乘员侧安全气囊结构 | |
CN102745166A (zh) | 一种车用侧面安全气囊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