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51095U - 自旋转喷射钻孔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旋转喷射钻孔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851095U CN201851095U CN2010206204279U CN201020620427U CN201851095U CN 201851095 U CN201851095 U CN 201851095U CN 2010206204279 U CN2010206204279 U CN 2010206204279U CN 201020620427 U CN201020620427 U CN 201020620427U CN 201851095 U CN201851095 U CN 2018510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lf
- shell
- jet drilling
- rotator
- rot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245 co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004 Quartz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227 gr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65 m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88 sandbl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自旋转喷射钻孔装置,该装置包括一圆筒状壳体,该壳体后端设有一管状连接部;该壳体内能转动地设置一旋转体,该旋转体的外径与壳体的内径相应,该旋转体的前端沿其轴向设有一圆柱状延伸段,该延伸段伸出壳体前端并轴向固接一喷头;所述旋转体的外周面设有多条螺旋状的沟槽,旋转体上设有轴向贯通的通孔;所述喷头内设有由后向前设置的盲孔,所述盲孔与旋转体的通孔导通;所述喷头的前端表面设有多个与所述盲孔连通的喷射孔;喷头的前端表面上还固定设有割刀。该装置可提高钻孔效率和孔径质量,通过切割钻孔和喷射射孔双重作用,在煤层上形成一定直径和深度的射孔孔眼卸压条带,有效增加煤层气井产能,提高煤层气采收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煤层气开采的钻孔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自旋转喷射钻孔装置。
背景技术
煤层气的开发是以煤层气井的方式进行采掘,产气量的多少与产气面积有直接关系。现有采掘方式是钻井后采掘煤层气,产气面积仅仅是钻井孔圆周面积。为增加产气面积,需要在煤层气井套管上开孔(又称开窗),然后以高压水或混砂液(可以是粉砂、石英砂、陶粒或其他种类的磨料)通过与连续油管连接的喷头对地层进行喷射,形成一定直径和深度的射孔孔径,实现煤层应力释放,提高煤层透气性及气体采收率。
目前,喷射钻孔主要有以下方式:(1)水力射孔:把通过连续油管与井上泵车相连接的喷头固定在套管的已开窗窗口处,泵车泵送高压液体经喷头的喷嘴喷出,利用高压射流的水力破岩作用,在套管外侧破碎岩石或在煤层中形成一定的孔径;但是,该水力射孔方式中喷嘴在井下不能径向移动延伸,喷射出的孔眼径向距离短,孔道尺寸形状不规则,喷射钻孔后达不到预期的增产增效的目的。(2)水力深穿透射孔:首先由冲孔控制阀控制冲孔机构以液力驱动的机械方式刺穿套管形成喷管进出的通道,然后再由喷射控制阀控制喷射送进系统沿此通道将带喷嘴的挠性喷管径向送入地层,由喷嘴喷出的高速射流钻透地层,该挠性喷管边送进边喷射,形成一定孔径、一定深度的径向水平孔;该方式喷射射孔成功率高,射孔深度和孔径都有所提高,但是,该方式目前主要应用于低孔、低渗、低丰度油气储层的射孔。除此之外,上述两种喷射钻孔方式都是利用高压水射流的破岩作用和准静压作用通过喷头或喷管喷射高压液体来钻孔的,因此,钻孔效率较低,孔径质量较差。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的相关设计和制造经验,提出一种自旋转喷射钻孔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旋转喷射钻孔装置,该装置能够提高钻孔效率和孔径质量,通过切割钻孔和喷射射孔双重作用,在煤层上形成一定直径和深度的射孔孔眼卸压条带,实现煤层应力释放,增加井筒与煤层接触面积,有效增加煤层气井产能,提高煤层气采收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旋转喷射钻孔装置,所述自旋转喷射钻孔装置包括一圆筒状壳体,该壳体后端设有一管状连接部;该壳体内能转动地设置一旋转体,该旋转体的外径与壳体的内径相应,该旋转体的前端沿其轴向设有一圆柱状延伸段,该延伸段伸出壳体前端并轴向固接一喷头;所述旋转体的外周面设有多条螺旋状的沟槽,旋转体上设有轴向贯通的通孔;所述喷头内设有由后向前设置的盲孔,所述盲孔与旋转体的通孔导通;所述喷头的前端表面设有多个与所述盲孔连通的喷射孔;喷头的前端表面上还固定设有割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体的后端与壳体后端内侧形成一容置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体的延伸段外周面与壳体内壁之间设有轴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轴承的外圈由一轴承座固定于壳体内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轴承座的后端设有位于延伸段外周面与壳体内壁之间的密封挡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位于所述密封挡环和旋转体前端之间的壳体侧壁上周向设有多个透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轴承为带有密封圈的轴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前端设有壳体端盖。
由上所述,当高压液体由上述高压软管输送到所述容置空间后,一部分高压液体由所述通孔进入到喷头的盲孔中,再由与盲孔连通的多个喷射孔射出;另一部分高压液体进入到所述多条螺旋状的沟槽中,该部分高压液体的能量转换成转矩输出,驱动旋转体转动,进而带动与旋转体相接的带割刀的喷头进行旋转。如此,当利用上述自旋转喷射钻孔装置对煤层进行钻孔时,该装置能够提高钻孔效率和孔径质量,通过切割钻孔和喷射射孔双重作用,在煤层上形成一定直径和深度的射孔孔眼卸压条带,实现煤层应力释放,增加井筒与煤层接触面积,有效增加煤层气井产能,提高煤层气采收率。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旋转喷射钻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旋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带割刀喷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利用本实用新型自旋转喷射钻孔装置进行水平井喷射钻孔的示意图。
图5:为利用本实用新型自旋转喷射钻孔装置进行竖直井喷射钻孔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旋转喷射钻孔装置100,所述自旋转喷射钻孔装置100包括一圆筒状壳体1,该壳体1后端设有一管状连接部11,用以连接于喷射钻孔工具串中的高压软管;该壳体1内能转动地设置一旋转体2,该旋转体2的外径与壳体1的内径相同(形成动配合,可使旋转体2在壳体1内自由转动),该旋转体2的前端沿其轴向设有一圆柱状延伸段21,该延伸段21伸出壳体1前端并轴向固接一喷头3;所述旋转体2的外周面设有多条螺旋状的沟槽22,旋转体2上设有轴向贯通的通孔23;所述喷头3内设有由后向前设置的盲孔31,所述盲孔31与旋转体2的通孔23导通;所述喷头3的前端表面设有多个与所述盲孔31连通的喷射孔32;喷头3的前端表面上还固定设有割刀33,所述割刀33可镶嵌在喷头上,也可焊接在喷头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体2的后端与壳体1后端内侧形成一容置空间12。
当高压液体由上述高压软管输送到所述容置空间12后,一部分高压液体由所述通孔23进入到喷头3的盲孔31中,再由与盲孔31连通的多个喷射孔32射出;另一部分高压液体进入到所述多条螺旋状的沟槽22中,该部分高压液体的能量转换成转矩输出,驱动旋转体转动,进而带动与旋转体相接的带割刀的喷头进行旋转。如此,当利用上述自旋转喷射钻孔装置对煤层进行钻孔时,该装置能够提高钻孔效率和孔径质量,通过切割钻孔和喷射射孔双重作用,在煤层上形成一定直径和深度的射孔孔眼卸压条带,实现煤层应力释放,增加井筒与煤层接触面积,有效增加煤层气井产能,提高煤层气采收率。
进一步,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旋转体与壳体内壁可能产生的摩擦,从而提高旋转体的寿命,在所述旋转体2的延伸段21外周面与壳体1内壁之间设有轴承4,所述轴承4为带有密封圈的轴承。
所述轴承4的外圈由一轴承座41固定于壳体1内壁上;所述轴承座41的后端设有位于延伸段21外周面与壳体1内壁之间的密封挡环411,可防止流过多条螺旋状沟槽22的液体进入到轴承4内,从而影响轴承的正常使用;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所述密封挡环411和旋转体2前端之间的壳体1侧壁上周向设有多个透孔13,流过多条螺旋状沟槽22的液体可以由所述多个透孔13排出壳体。
为了防止其它异物进入到壳体内,从而影响轴承和旋转体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1前端设有壳体端盖14。
如图4、图5所示,为利用本实用新型自旋转喷射钻孔装置进行水平井喷射钻孔和进行竖直井喷射钻孔的示意图。钻孔前先使用开窗工具在套管5上开设多个窗口51,根据套管5上的窗口距地面的深度和倾角,确定喷射钻孔的位置,做好地面的喷射射孔准备;然后把喷射钻孔工具串送入套管5中,所述喷射钻孔工具串由连续油管6、高压软管7和自旋转喷射钻孔装置100组成,将自旋转喷射钻孔装置100送至指定位置,在携向器的引导下伸出到窗口51处,调整好工作角度,即进入侧钻喷射位置;再通过控制地面泵车的压力将高压液体(高压水)泵送至井下的自旋转喷射钻孔装置100,带割刀的喷头进行旋转切割和水力喷射射孔,通过切割钻孔和喷射射孔双重作用,在煤层上形成一定直径和深度的射孔孔眼卸压条带8,直至完成喷射钻孔;最后回收连续油管6、高压软管7和自旋转喷射钻孔装置100至套管5内,进行下一步工序。
下面提供一个应用本实用新型自旋转喷射钻孔装置喷射钻孔卸压开采煤层气的具体实例,以对该装置的效果作出进一步说明。
套管开窗后,使用英寸的连续油管、外径28mm的高压软管和外径40mm的自旋转喷射钻孔装置进行喷射钻孔卸压,总共施工八个水力喷射卸压孔眼,累计喷射钻孔进尺1450m;使用该自旋转喷射钻孔装置,提高了采气效率,QN01井连续排采18个月,煤层气采收率达到40%,将单井控制范围内的吨煤含气量由初始的13.0m3/t降至7.8m3/t,达到了实现煤炭安全开采的含气量要求(即吨煤含气量低于8.0m3/t)。
本设备已应用于五口煤层气水平井侧向水力喷射钻孔,自应用该设备以来,提高了喷砂射孔的效率和孔径质量,促进了煤层气井产能有效释放,单井平均产气量提高2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自旋转喷射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旋转喷射钻孔装置包括一圆筒状壳体,该壳体后端设有一管状连接部;该壳体内能转动地设置一旋转体,该旋转体的外径与壳体的内径相应,该旋转体的前端沿其轴向设有一圆柱状延伸段,该延伸段伸出壳体前端并轴向固接一喷头;所述旋转体的外周面设有多条螺旋状的沟槽,旋转体上设有轴向贯通的通孔;所述喷头内设有由后向前设置的盲孔,所述盲孔与旋转体的通孔导通;所述喷头的前端表面设有多个与所述盲孔连通的喷射孔;喷头的前端表面上还固定设有割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旋转喷射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的后端与壳体后端内侧形成一容置空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旋转喷射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的延伸段外周面与壳体内壁之间设有轴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旋转喷射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的外圈由一轴承座固定于壳体内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旋转喷射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的后端设有位于延伸段外周面与壳体内壁之间的密封挡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旋转喷射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密封挡环和旋转体前端之间的壳体侧壁上周向设有多个透孔。
7.如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自旋转喷射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为带有密封圈的轴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旋转喷射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前端设有壳体端盖。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6204279U CN201851095U (zh) | 2010-11-23 | 2010-11-23 | 自旋转喷射钻孔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6204279U CN201851095U (zh) | 2010-11-23 | 2010-11-23 | 自旋转喷射钻孔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851095U true CN201851095U (zh) | 2011-06-01 |
Family
ID=44093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620427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51095U (zh) | 2010-11-23 | 2010-11-23 | 自旋转喷射钻孔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851095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31931A (zh) * | 2010-11-23 | 2011-04-27 | 中矿瑞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自旋转喷射钻孔装置 |
CN102242604A (zh) * | 2011-07-11 | 2011-11-16 | 安东石油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 脉冲喷头 |
CN102536302A (zh) * | 2012-01-17 | 2012-07-04 | 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 | 一种地面对接井卸压消突方法 |
-
2010
- 2010-11-23 CN CN2010206204279U patent/CN20185109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31931A (zh) * | 2010-11-23 | 2011-04-27 | 中矿瑞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自旋转喷射钻孔装置 |
CN102031931B (zh) * | 2010-11-23 | 2012-10-10 | 中矿瑞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自旋转喷射钻孔装置 |
CN102242604A (zh) * | 2011-07-11 | 2011-11-16 | 安东石油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 脉冲喷头 |
CN102242604B (zh) * | 2011-07-11 | 2014-04-16 | 安东石油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 脉冲喷头 |
CN102536302A (zh) * | 2012-01-17 | 2012-07-04 | 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 | 一种地面对接井卸压消突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31931B (zh) | 自旋转喷射钻孔装置 | |
CN101586441B (zh) | 高压水射流煤层钻扩孔系统和方法 | |
CN102094668B (zh) | 上抽巷高压水力掏穴卸压消突方法 | |
CN104763343B (zh) | 一种嵌固仿生喷嘴的多级扩孔钻具及其扩孔方法 | |
CN110617044A (zh) | 一种超高压水射流割缝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
CN110439464B (zh) | 井下旋转粒子射流喷射钻进装置 | |
CN107288540B (zh) | 一种油气钻井增产联作装置及方法 | |
CN201420541Y (zh) | 水平井定位喷砂射孔器 | |
CN106837172B (zh) | 一种径向井解决薄互层的钻井方法 | |
CN104864177A (zh) | 一种非开挖钻顶结合管道穿越方法 | |
CN113338802B (zh) | 一种地面定向钻井流态化水力采煤系统 | |
CN102080525A (zh) | 一种高压气体喷射掏穴卸压防突方法 | |
CN105156107B (zh) | 一种超高压旋转脉冲水射流破岩机构 | |
CN102418549B (zh) | 构造煤发育区抽采煤层气工艺方法 | |
CN202325239U (zh) | 水力喷射径向钻孔装置 | |
CN113494243B (zh) | 一种直井周向扫略流态化采煤方法 | |
CN105507867B (zh) | 一种用于生成井眼裂缝的装置和方法 | |
CN202000941U (zh) | 油井的井下套管壁开孔装置 | |
CN201851095U (zh) | 自旋转喷射钻孔装置 | |
CN106837171B (zh) | 一种致密储层径向钻进工具套件 | |
CN104265357B (zh) | 一种强突煤层预抽防突方法 | |
CN112855022A (zh) | 一种定向长钻孔钻、冲一体化装置及其方法 | |
CN102086760A (zh) | 区域井下高压水力掏穴卸压开采煤层气方法 | |
CN102926797B (zh) | 煤矿三高区钻孔、排粉、增透一体化装置 | |
CN108086912A (zh) | 一种自进式高压水射流钻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2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