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24908U - 乘客座椅及乘客车辆 - Google Patents
乘客座椅及乘客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824908U CN201824908U CN2010205479876U CN201020547987U CN201824908U CN 201824908 U CN201824908 U CN 201824908U CN 2010205479876 U CN2010205479876 U CN 2010205479876U CN 201020547987 U CN201020547987 U CN 201020547987U CN 201824908 U CN201824908 U CN 2018249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ssenger
- passenger seat
- grab rail
- backrest
- mai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乘客座椅,该乘客座椅包括座位部(1)和靠背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部(2)包括靠背主体(3)和扶手杆支座(4),所述扶手杆支座(4)连接于所述靠背主体(3)。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乘客车辆,该乘客车辆包括地板、乘客座椅、车顶和扶手杆(5),所述乘客座椅安装在地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客座椅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乘客座椅,所述扶手杆(5)安装在所述车顶与所述扶手杆支座(4)之间。该乘客座椅和乘客车辆使得车内过道变得宽敞,便于乘客通过,增大了乘客活动的空间,提高了乘客乘坐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乘客座椅和车辆,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客车乘客座椅和乘客车辆。
背景技术
乘客座椅的作用是支承人体,使乘客乘坐舒适、安全。座椅由座位部、靠背部、扶手、内衬和调节机构等部分组成。在客车上,座椅是将乘客与车身联系在一起的重要内饰部件,它直接影响到整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座椅作为安全部件,是在被动保护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组成部分。
扶手杆的作用是给站立的乘客提供抓握的支撑点,使其在乘车过程中保持身体平衡,不会在急刹车、急转弯等突发情况下,身体失去平衡,与其它乘客或车内部件发生碰撞,而造成身体伤害。扶手杆作为乘客车辆内饰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了站立乘客的乘车安全,在乘客车辆行驶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有乘客车辆供乘客抓握的扶手杆安装在车顶和车内地板之间,大多数设置在车内过道中。乘客车辆常采用每排左右两边均布置座椅的方式,扶手杆设置在车内过道中座椅旁边的位置,占用了乘客站立和通过的空间。如图1所示,传统的乘客车辆为了增加车内的座椅数量,常采用每排座椅左右两边均横向并排布置两个座椅的方式,这样使得过道变得尤其狭窄,降低了过道的通过性,使得乘客活动的范围变小,降低了乘客乘坐的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乘客座椅和乘客车辆,该乘客座椅和乘客车辆使得车内过道变得宽敞,便于乘客通过,增大了乘客活动的空间,提高了乘客乘坐的舒适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乘客座椅,该乘客座椅包括座位部和靠背部,其中,靠背部包括靠背主体和扶手杆支座,扶手杆支座连接于靠背主体。
优选地,所述扶手杆支座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靠背主体的侧面。
优选地,所述靠背主体包括靠背内衬,所述靠背内衬内置于所述靠背主体内。
优选地,所述扶手杆支座的上端具有容纳部,下端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向下延伸而与所述靠背主体相配合,并连接到所述靠背内衬。
优选地,所述容纳部为金属管,所述连接部为金属板。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靠背内衬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地,所述靠背内衬位于所述靠背主体的两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乘客车辆,该乘客车辆包括地板、乘客座椅、车顶和扶手杆,乘客座椅安装在地板上,其中,所述乘客座椅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乘客座椅,扶手杆安装在车顶与扶手杆支座之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乘客座椅和乘客车辆的靠背主体上安装有扶手杆支座,使得扶手杆可以安装在扶手杆支座中,而不用安装在车内过道上,从而车内过道变得宽敞,便于乘客通过。扶手杆还可以不占用乘客站立和通过的空间,使得乘客车辆内部的空间变得宽敞,不影响乘客的活动,提高了乘客乘坐的舒适性。扶手杆支座结构简单,既不影响座椅本身的结构和功能,又能够方便地连接,使得整个乘客座椅和乘客车辆结构简单,且容易制造和加工。另外,乘客车辆的扶手杆只从车顶延伸到乘客座椅靠背部上端,其长度变短,节约了扶手杆的材料,使其材料得到充分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传统的乘客车辆的局部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乘客座椅的示意图,a为主视图,b为侧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乘客座椅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乘客车辆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座位部 2靠背部 3靠背主体
4扶手杆支座 5扶手杆 31靠背内衬
41容纳部 42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乘客座椅,该乘客座椅包括座位部1和靠背部2,其中,靠背部2包括靠背主体3和扶手杆支座4,扶手杆支座4连接于靠背主体3。
该乘客座椅的靠背主体3上安装有扶手杆支座4,扶手杆5可以安装在扶手杆支座4中,使得整个座椅便于扶手杆5的安装和拆卸,形成一种方便与扶手杆5配合的乘客座椅。同时,扶手杆5设置在扶手杆支座4中,而不用单独设置在车内过道中,从而过道变得宽敞,便于乘客通过。另外,还可以不占用乘客站立和通过的空间,使得车内空间变得宽敞,不影响乘客的活动,提高了乘客乘坐的舒适性。扶手杆5仅从车顶延伸到靠背部上端,其长度变短,节约了扶手杆5的材料,使其材料得到充分利用。
优选地,扶手杆支座4可拆卸地连接于靠背主体3的侧面。既不影响座椅本身的结构和功能,又能够方便地拆卸和安装,使得整个乘客座椅结构简单,且容易制造和加工。并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安装或者拆卸扶手杆支座4,以满足乘客座椅的不同功能和用途。
如图3所示,优选地,靠背主体3包括靠背内衬31,靠背内衬31内置于靠背主体3内。通过内置的靠背内衬31,增强了靠背主体3的结构稳定性和牢固性,易于靠背主体3的成形,使得座椅的强度增大,承受力更大。
如图3所示,优选地,扶手杆支座4的上端具有容纳部41,下端具有连接部42,连接部42向下延伸而与靠背主体3相配合,并连接到靠背内衬31。位于扶手杆支座4上端的容纳部41用于容纳扶手杆5,使得扶手杆支座4与扶手杆5的连接简单易行,并且结构稳固。位于扶手杆支座4下端的连接部42用于将扶手杆支座4可拆卸地连接到乘客座椅的侧面,连接部42与靠背主体3卡紧并连接到靠背内衬31,使得扶手杆支座4与靠背主体3的连接稳固,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优选地,容纳部41为金属管,连接部42为金属板。金属管和金属板易于制造、加工,重量较轻,强度相对较大,适合于扶手杆支座4的制造和连接。金属管形状的容纳部41具有中空部,扶手杆5可以直接插入其中空部,使得连接和拆卸简单方便。金属板形状的连接部42能够与乘客座椅的靠背主体3的侧面更加连接紧密、稳固。
如图3所示,优选地,连接部42与靠背内衬31通过螺栓连接。连接方式简单、易行,且安装、拆卸方便。
如图3所示,优选地,靠背内衬31位于靠背主体3的两侧。使得靠背主体3结构对称,易于成形和强度可靠,保证了连接的稳固性。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乘客车辆,该乘客车辆包括地板、乘客座椅、车顶和扶手杆5,乘客座椅安装在地板上,其中,所述乘客座椅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乘客座椅,扶手杆5安装在车顶与扶手杆支座4之间。
该乘客车辆相比于传统的乘客车辆,扶手杆5不占用车内空间,从而车内提供给乘客活动和通过的空间较大。特别是在乘客车辆左右两边分别并排布置两个座椅时,它们中间的过道相对来说比较宽敞,便于乘客通过和站立。同时,车内地板上不再设置较多的扶手杆5,使得乘客在移动或者通过时,避免绕行扶手杆5或者碰撞到扶手杆5,使乘客的活动不方便,并且容易伤害乘客。使得车内部件简单,节省空间,乘客乘坐舒适。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8)
1.一种乘客座椅,该乘客座椅包括座位部(1)和靠背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部(2)包括靠背主体(3)和扶手杆支座(4),所述扶手杆支座(4)连接于所述靠背主体(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杆支座(4)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靠背主体(3)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主体(3)包括靠背内衬(31),所述靠背内衬(31)内置于所述靠背主体(3)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乘客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杆支座(4)的上端具有容纳部(41),下端具有连接部(42),所述连接部(42)向下延伸而与所述靠背主体(3)相配合,并连接到所述靠背内衬(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客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41)为金属管,所述连接部(42)为金属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客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42)与所述靠背内衬(31)通过螺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乘客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内衬(31)位于所述靠背主体(3)的两侧。
8.一种乘客车辆,该乘客车辆包括地板、乘客座椅、车顶和扶手杆(5),所述乘客座椅安装在地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客座椅为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乘客座椅,所述扶手杆(5)安装在所述车顶与所述扶手杆支座(4)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5479876U CN201824908U (zh) | 2010-09-28 | 2010-09-28 | 乘客座椅及乘客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5479876U CN201824908U (zh) | 2010-09-28 | 2010-09-28 | 乘客座椅及乘客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824908U true CN201824908U (zh) | 2011-05-11 |
Family
ID=43963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547987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24908U (zh) | 2010-09-28 | 2010-09-28 | 乘客座椅及乘客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82490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38604A (zh) * | 2018-10-15 | 2020-04-21 | 阿尔法Ec工业2018公司 | 用于乘客的带有竖直把手的公交车结构 |
-
2010
- 2010-09-28 CN CN2010205479876U patent/CN20182490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38604A (zh) * | 2018-10-15 | 2020-04-21 | 阿尔法Ec工业2018公司 | 用于乘客的带有竖直把手的公交车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18480B (zh) | 一种长途卧铺客车结构 | |
CN201824908U (zh) | 乘客座椅及乘客车辆 | |
CN104071229A (zh) | 一种全承载式纯电动客车的车架结构 | |
CN203888813U (zh) | 一种座椅骨架及具有该座椅骨架的车辆座椅 | |
CN102514638A (zh) | 小汽车的活动长车厢 | |
CN201694070U (zh) | 交通工具坐卧两用承坐椅 | |
CN103661007A (zh) | 车座间隔装置 | |
CN201736996U (zh) | 一种座椅骨架及设有该座椅骨架的高速列车座椅 | |
CN202911495U (zh) | 适用于低地板驾驶室的汽车前悬架前板簧支架结构 | |
CN202200834U (zh) | 客车天然气瓶布置结构 | |
CN203344764U (zh) | 一种汽车前排座椅用防下潜支架 | |
CN201405695Y (zh) | 低地板、低入口城市客车的驱动桥全空气后悬架 | |
CN203063740U (zh) | 新型乘客扶手 | |
CN218258138U (zh) | 轨道车辆用挡风屏及轨道车辆 | |
CN108909836B (zh) | 薄层电动汽车及其车架系统 | |
CN201405694Y (zh) | 低地板、低入口客车转向桥纵摆臂式两气囊全空气前悬架 | |
CN102555841A (zh) | 前置发动机公交车前区右侧座椅的布置方法 | |
CN202508170U (zh) | 一种新型座椅横梁结构及应用其的车辆 | |
CN213442781U (zh) | 一种含横置卧铺仓的车辆骨架及客车 | |
RU127018U1 (ru) | Пассажирский вагон электропоезда | |
CN200974557Y (zh) | 车身骨架结构 | |
CN201342962Y (zh) | 一种城市客车 | |
CN103448742A (zh) | 用于城铁车辆的带灭火器安装机构的四人座椅 | |
CN203126968U (zh) | 一种阶梯式商用车车架总成 | |
CN204687886U (zh) | 客车坐卧两用功能座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