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1805579U - 适用于led的前沿和/或后沿调光器的调光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适用于led的前沿和/或后沿调光器的调光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05579U
CN201805579U CN2010201333358U CN201020133335U CN201805579U CN 201805579 U CN201805579 U CN 201805579U CN 2010201333358 U CN2010201333358 U CN 2010201333358U CN 201020133335 U CN201020133335 U CN 201020133335U CN 201805579 U CN201805579 U CN 2018055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diode
triode
capacitor
negativ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3333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华桂潮
吴新科
姚晓莉
葛良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INKLUX (Zhejiang) Lighting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ronics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ronics 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ventronics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13333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055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055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0557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LED的前沿和/或后沿调光器的调光控制电路,包括低电平检测电路,充放电电路,峰值保持与信号转换电路,调光控制电路的输入信号是调光器对交流电压的相角斩波后的输出电压。前级调光器只要产生调光信号,调光控制电路就可以将该信号检测出,并将检测的信号转换为电平信号或PWM信号输出。且调光器中的低电平信号在很小的范围内变化时就能获得宽范围的调光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极低,并且配合LED驱动电路可以达到良好的调光效果,无须复杂的调制解调电路或者无线传输和接收器。

Description

适用于LED的前沿和/或后沿调光器的调光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适用于LED的前沿和/或后沿调光器的调光控制电路。具体的说应该是适用于前沿和/或后沿调光器,检测相角并控制电流的LED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大,节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照明用电是人们能源消耗的一个重要部分。新型LED照明作为一种节能、绿色的照明方式将取代传统的气体放电灯和白炽灯。LED的寿命长,光效高,能够节约大量的电能,而且LED的驱动和控制方式简单,便于灵活调节发光亮度,特别适合一些发光亮度需要按照不同的情况进行调整的应用,比如路灯,广场等公共场合及室内照明系统,在不需要100%的照明亮度时,降低亮度能够节省很多电能。由于LED电源采用高效、宽范围输入电压的AC/DC高频开关电源,传统的输入电压线性调节或相控调压已经无法调节输出电压或者电流,无法实现LED灯的亮度调节。目前采用可调光的驱动电路有多种:有的在LED驱动器中采用自动定时调光,即当灯点亮一定时间后,将亮度调低,这种调光电路受LED灯内置的环境亮度检测和定时调光电路的控制,而不能够灵活控制。也有在LED驱动器中加入一个控制电路,用以接收控制器发出的无线信号或者电力载波信号,并用该信号控制LED的照明亮度,但是这样的方式成本较高,线路复杂,可靠性低(参照图1)。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适用于LED的前沿和/或后沿调光器的调光控制电路,配合LED驱动电路获得良好的调光效果。
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适用于LED的前沿和/或后沿调光器的调光控制电路,包括低电平检测电路,充放电电路,峰值保持与信号转换电路,调光控制电路的输入信号是调光器对交流电压的相角斩波后的输出电压,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低电平检测电路将输入信号转换成方波信号,方波信号有第一和第二两个状态,方波信号的占空比和调光器的输出电压斩波角的大小相对应;方波信号控制充放电电路使其输出充放电信号:在方波信号的第一状态,充放电电路工作在充电状态,在方波信号的第二状态,充放电电路工作在放电状态,该充放电信号的峰值与方波信号的占空比成比例,从而和调光器的输出电压的斩波角大小相对应;通过峰值保持与峰值保持与信号转换电路进而将充放电信号的峰值转换为电平信号或PWM信号,该电平信号的幅值或PWM信号的占空比与充放电信号峰值成比例,并作为调光控制电路的输出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LED的前沿和/或后沿调光器的调光控制电路目的在于检测调光器输出电压的低电平,通过充放电电路和峰值保持与信号转换电路将低电平持续时间的变化转变为电平信号幅值的变化或PWM信号占空比的变化,并将其作为输出信号给LED驱动电路,通过电平信号的幅值变化或PWM信号占空比变化控制LED灯的亮度。例如当调光器为晶闸管调光器时,晶闸管的触发角最小时LED灯最亮,随着晶闸管触发角的增大,调光器输出的电压信号中低电平持续时间变长,方波信号占空比也随之增大,充放电信号的峰值也增大,调光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平信号升高或PWM信号的占空比变大(假设PWM信号高电平时,输出电流为零),LED驱动主电路接受调光控制信号的控制,将其输出电流降低,LED灯开始变暗,当晶闸管触发角增大到某一值时,输出电流为零,LED变灭,反之亦然。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LED的前沿和/或后沿调光器的调光控制电路,适用于任何前沿和/或后沿调光器的调光电路。前级调光器只要产生调光信号,调光控制电路就可以将该信号检测出,并将检测的信号转换为电平信号或PWM信号输出。且调光器中的低电平信号在很小的范围内变化时就能获得宽范围的调光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极低,并且配合LED驱动电路可以达到良好的调光效果,无须复杂的调制解调电路或者无线传输和接收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的一种调光LED驱动电路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隔离型调光控制电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
图4是本实用新型基于隔离型调光控制电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要电压波形。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隔离型调光控制电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隔离型调光控制电路的第三种实施方式。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隔离型调光控制电路的第四种实施方式。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隔离型调光控制电路的第五种实施方式。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隔离型调光控制电路的第六种实施方式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非隔离型调光控制电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非隔离型调光控制电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非隔离型调光控制电路的第三种实施方式。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非隔离型调光控制电路的第四种实施方式。
图14是基于隔离型调光控制电路第五种实施方式配合LED驱动电路的一个具体电路图。
具体实施例
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可控硅调光的LED驱动电路,包括外部控制器和LED驱动器,所述的LED驱动器包括整流桥、主电路、相角检测电路和电流控制电路。
参照图3,所述的调光控制电路可采用隔离型,包括低电平检测电路,充放电电路和峰值保持与信号转换电路,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3:所述的低电平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R4,二极管D1、D2、D4、D5,三极管Q2,光耦U1,所述的低电平检测电路的输入端的一端接二极管D1的阳极和二极管D4的阴极,输入端的另一端接二极管D2的阳极和二极管D5的阴极,二极管D4的阳极和二极管D5的阳极相连接作为原边地,二极管D1的阴极和二极管D2的阴极相连并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原边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光耦U1的发光二极管阴极,光耦U1的发光二极管阳极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接电源Vcc,光耦U1的光敏三极管发射极接输出地,所述的充放电电路包括电阻R2和电容C1,所述的光耦U1的光敏三极管集电极接电阻R2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和二极管D3的阳极,电阻R2的另一端接基准电源Vref,电容C1的另一端接输出地,所述的峰值保持与信号转换电路包括二极管D3,电容C2,电阻R3、R5和三极管Q1,所述的二极管D3的阴极接电容C2的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1的基极,C2的另一端接输出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基准电源Vref,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输出地,电阻R3上的电压信号为输出信号。
参照图4,本实用新型基于隔离型调光控制电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要电压波形,其中,V1为输入信号,图中实线波形所示,即斩波之后的电压波形(虚线为斩波前的电压波形);V2为低电平检测电路的方波信号;V3为充放电电路的输出信号;V4为输出信号。
参照图5,所述的调光控制电路可采用隔离型,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与图3所述的实现方式中的低电平检测电路和峰值保持与信号转换电路相同,不同的是充放电电路的实现方式为电流源I1和电容C1并联,实现充放电功能。
参照图6,所述的调光控制电路采用隔离型,包括低电平检测电路,充放电电路和峰值保持与信号转换电路,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6:所述的低电平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光耦U1和U2,所述的光耦U1和光耦U2的发光二极管反并联之后与电阻R1串联,该串并联支路的两端分别接两个输入端,光耦U1和光耦U2的光敏三极管集电极相连接,光耦U1和光耦U2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均接输出地,所述的充放电电路包括电阻R2和电容C1,所述的光耦U1和光耦U2的光敏三极管集电极均接电阻R2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和二极管D3的阳极,电阻R2的另一端接基准电源Vref,电容C1的另一端接输出地,所述的峰值保持与信号转换电路包括二极管D3,电容C2,电阻R3、R5和三极管Q1,所述的二极管D3的阴极接电容C2的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1的基极,C2的另一端接输出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基准电源Vref,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输出地,电阻R3上的电压信号为输出信号。
参照图7,所述的调光控制电路可采用隔离型,第四种具体实施方式,与图6所述的实现方式中的低电平检测电路和峰值保持与信号转换电路相同,不同的是充放电电路的实现方式为电流源I1和电容C1并联,实现充放电功能。
参照图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相角检测和电流控制电路可采用隔离型,包括低电平检测电路,充放电电路和峰值保持与信号转换电路,第五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8:所述的低电平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二极管D1、D2、D4、D5,光耦U1,所述的低电平检测电路的输入端的一端接二极管D1的阳极和二极管D4的阴极,输入端的另一端接二极管D2的阳极和二极管D5的阴极,二极管D4的阳极和二极管D5的阳极相连接作为原边地,二极管D1的阴极和二极管D2的阴极相连接并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光耦U1的发光二极管阳极,光耦U1的发光二极管阴极接原边地,光耦U1的光敏三极管发射极接输出地,所述的充放电电路包电阻R2和电容C1,所述的光耦U1的光敏三极管集电极接电阻R2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和二极管D3的阳极,电阻R2的另一端接基准电源Vref,电容C1的另一端接输出地,所述的峰值保持与信号转换电路包括二极管D3,电容C2,电阻R3、R5和三极管Q1,所述的二极管D3的阴极接电容C2的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1的基极,C2的另一端接输出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基准电源Vref,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输出地,电阻R3上的电压信号为输出信号。
参照图9,所述的调光控制电路可采用隔离型,第六种具体实施方式,与图8所述的实现方式中的低电平检测电路和峰值保持与信号转换电路相同,不同的是充放电电路的实现方式为电流源I1和电容C1并联,实现充放电功能。
参照图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相角检测和电流控制电路可采用非隔离型,包括低电平检测电路,充放电电路和峰值保持与信号转换电路,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0:所述的低电平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二极管D1、D2、D4、D5,三极管Q2,所述的低电平检测电路的输入端的一端接二极管D1的阳极和二极管D4的阴极,输入端的另一端接二极管D2的阳极和二极管D5的阴极,二极管D4的阴极和二极管D5的阴极相连接作为地,二极管D1的阴极和二极管D2的阴极相连接并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的充放电电路包括电阻R2和电容C1,所述的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电阻R2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和二极管D3的阳极,电阻R2的另一端接基准电源Vref,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峰值保持与信号转换电路包括二极管D3,电容C2,电阻R3、R5和三极管Q1,所述的二极管D3的阴极接电容C2的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1的基极,C2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基准电源Vref,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上的电压信号为输出信号。
参照图11,所述的调光控制电路可采用非隔离型,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与图10所述的实现方式中的低电平检测电路和峰值保持与信号转换电路相同,不同的是充放电电路的实现方式为电流源I1和电容C1并联,实现充放电功能。
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相角检测和电流控制电路采用非隔离型,包括低电平检测电路,充放电电路和峰值保持与信号转换电路,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2,所述的低电平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R4、R5、R6,二极管D4、D5,三极管Q2、Q3,所述的低电平检测电路的输入端的一端接电阻R5的一端和二极管D4的阴极,输入端的另一端接电阻R1的一端和二极管D5的阴极,二极管D4的阴极和二极管D5的阴极相连接作为地,电阻R1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2的基极和电阻R4的一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5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3的基极和电阻R6的一端,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6和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2和Q3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的充放电电路包括电阻R2和电容C1,所述的三极管Q2和Q3的集电极接电阻R2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和二极管D3的阳极,电阻R2的另一端接基准电源Vref,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峰值保持与信号转换电路包括二极管D3,电容C2,电阻R3、R7和三极管Q1,所述的二极管D3的阴极接电容C2的一端和电阻R7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1的基极,C2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基准电源Vref,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上的电压信号为输出信号。
参照图13,所述的调光控制电路可采用非隔离型,第四种具体实施方式,与图12所述的实现方式中的低电平检测电路和峰值保持与信号转换电路相同,不同的是充放电电路的实现方式为电流源I1和电容C1并联,实现充放电功能。
参照图14,基于隔离型调光LED驱动电路第五种实施方式的一个具体电路图,具体来说:
电网电压为调光制器的输入,所述的调光器包括单向晶闸管SCR,整流桥BD1,电阻R8,可调电阻R9,电容C5、C6,所述的整流桥BD1的交流输入端串联在零线上,整流桥BD1的正向输出端接晶闸管SCR的阳极和可调电阻R9的一端,整流桥BD1的负向输出端接晶闸管SCR的阴极和电容C5、C6的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接电阻R9的另一端和电阻R8的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接电阻R8的另一端和晶闸管SCR的控制极,外部控制器的输出为整流桥和相角检测电路的输入;
所述的调光控制电路与图8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稍有区别的是图8中的二极管D4和D5省略,这是由于图14中主功率整流桥可以代替二极管D4、D5;
所述的调光控制电路的输出R3与三极管Q1相连接的一端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接电阻R10的一端,电流环运放IC1的反向输入端,电容C3的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接电容C4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接电容C3的另一端和运放IC1的输出端,运放IC1的正向输入端接基准电源Vref,电阻R10的另一端接电阻R7的一端和负载LED的负端,运放IC1的输出端接驱动控制电路的输入端。
所述的LED驱动主电路拓扑为FLYBACK,包括变压器T1,MOS管Q2及其驱动控制电路,二极管D4,输出电解电容C7和电阻R7,所述的变压器T1一次侧非同名端接整流桥输出正端,整流桥输出负端接地,变压器T1一次侧同名端接MOS管Q2的漏极,Q2的源极接整流桥输出地,Q2的栅极接MOS管的驱动控制电路,变压器T1二次侧同名端接二极管D4的阳极,二极管D4的阴极接电解电容C7的正端和主电路输出正端,电解电容C7的负端接电阻R7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接主电路输出负端。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适用于LED的前沿和/或后沿调光器的调光控制电路,包括低电平检测电路,充放电电路,峰值保持与信号转换电路,调光控制电路的输入信号是调光器对交流电压的相角斩波后的输出电压。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低电平检测电路将输入信号转换成方波信号,方波信号有第一和第二两个状态,方波信号的占空比和调光器的输出电压斩波角的大小相对应;方波信号控制充放电电路使其输出充放电信号:在方波信号的第一状态,充放电电路工作在充电状态,在方波信号的第二状态,充放电电路工作在放电状态,该充放电信号的峰值与方波信号的占空比成比例,从而和调光器的输出电压的斩波角大小相对应;通过峰值保持与信号转换电路进而将充放电信号的峰值转换为电平信号或PWM信号,该电平信号的幅值或PWM信号的占空比与充放电信号峰值成比例,并作为调光控制电路的输出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的前沿和/或后沿调光器的调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光控制电路采用隔离型,包括低电平检测电路,充放电电路和峰值保持与信号转换电路,所述的低电平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4,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4、二极管D5,三极管Q2,光耦U1,所述的低电平检测电路的输入端的一端接二极管D1的阳极和二极管D4的阴极,输入端的另一端接二极管D2的阳极和二极管D5的阴极,二极管D4的阳极和二极管D5的阳极相连接作为原边地,二极管D1的阴极和二极管D2的阴极相连并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原边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光耦U1的发光二极管阴极,光耦U1的发光二极管阳极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接电源Vcc,光耦U1的光敏三极管发射极接输出地,所述的充放电电路包括电阻R2和电容C1,所述的光耦U1的光敏三极管集电极接电阻R2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和二极管D3的阳极,电阻R2的另一端接基准电源Vref,电容C1的另一端接输出地,所述的峰值保持与信号转换电路包括二极管D3,电容C2,电阻R3、R5和三极管Q1,所述的二极管D3的阴极接电容C2的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1的基极,C2的另一端接输出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基准电源Vref,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输出地,电阻R3上的电压信号为输出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的前沿和/或后沿调光器的调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光控制电路采用隔离型,包括低电平检测电路,充放电电路和峰值保持与信号转换电路,所述的低电平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4,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4、二极管D5,三极管Q2,光耦U1,所述的低电平检测电路的输入端的一端接二极管D1的阳极和二极管D4的阴极,输入端的另一端接二极管D2的阳极和二极管D5的阴极,二极管D4的阳极和二极管D5的阳极相连接作为原边地,二极管D1的阴极和二极管D2的阴极相连并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原边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光耦U1的发光二极管阴极,光耦U1的发光二极管阳极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接电源Vcc,光耦U1的光敏三极管发射极接输出地,所述的充放电电路包括电流源I1和电容C1,所述的光耦U1的光敏三极管集电极接电流源I1的正端、电容C1的一端和二极管D3的阳极,电容C1的另一端和电流源I1的负端接输出地,所述的峰值保持与信号转换电路包括二极管D3,电容C2,电阻R3、电阻R5和三极管Q1,所述的二极管D3的阴极接电容C2的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1的基极,电容C2的另一端接输出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基准电源Vref,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输出地,电阻R3上的电压信号为输出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的前沿和/或后沿调光器的调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光控制电路采用隔离型,包括低电平检测电路,充放电电路和峰值保持与信号转换电路,所述的低电平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光耦U1和光耦U2,所述的光耦U1和光耦U2的发光二极管反并联之后与电阻R1串联,该串并联支路的两端分别接两个输入端,光耦U1和光耦U2的光敏三极管集电极相连接,光耦U1和光耦U2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均接输出地,所述的充放电电路包括电阻R2和电容C1,所述的光耦U1和光耦U2的光敏三极管集电极均接电阻R2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和二极管D3的阳极,电阻R2的另一端接基准电源Vref,电容C1的另一端接输出地,所述的峰值保持与信号转换电路包括二极管D3,电容C2,电阻R3、电阻R5和三极管Q1,所述的二极管D3的阴极接电容C2的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1的基极,电容C2的另一端接输出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基准电源Vref,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输出地,电阻R3上的电压信号为输出信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的前沿和/或后沿调光器的调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光控制电路采用隔离型,包括低电平检测电路,充放电电路和峰值保持与信号转换电路,所述的低电平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光耦U1和U2,所述的光耦U1和光耦U2的发光二极管反并联之后与电阻R1串联,该串并联支路的两端分别接两个输入端,光耦U1和光耦U2的光敏三极管集电极相连接,光耦U1和光耦U2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均接输出地,所述的充放电电路包括电流源I1和电容C1,所述的光耦U1和光耦U2的光敏三极管集电极均接电流源I1的正端、电容C1的一端和二极管D3的阳极,电容C1的另一端和电流源I1的负端接输出地,所述的峰值保持与信号转换电路包括二极管D3,电容C2,电阻R3、电阻R5和三极管Q1,所述的二极管D3的阴极接电容C2的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1的基极,电容C2的另一端接输出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基准电源Vref,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输出地,电阻R3上的电压信号为输出信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的前沿和/或后沿调光器的调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光控制电路采用隔离型,包括低电平检测电路,充放电电路和峰值保持与信号转换电路,所述的低电平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4、二极管D5,光耦U1,所述的低电平检测电路的输入端的一端接二极管D1的阳极和二极管D4的阴极,输入端的另一端接二极管D2的阳极和二极管D5的阴极,二极管D4的阳极和二极管D5的阳极相连接作为原边地,二极管D1的阴极和二极管D2的阴极相连接并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光耦U1的发光二极管阳极,光耦U1的发光二极管阴极接原边地,光耦U1的光敏三极管发射极接输出地,所述的充放电电路包电阻R2和电容C1,所述的光耦U1的光敏三极管集电极接电阻R2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和二极管D3的阳极,电阻R2的另一端接基准电源Vref,电容C1的另一端接输出地,所述的峰值保持与信号转换电路包括二极管D3,电容C2,电阻R3、电阻R5和三极管Q1,所述的二极管D3的阴极接电容C2的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1的基极,电容C2的另一端接输出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基准电源Vref,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输出地,电阻R3上的电压信号为输出信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的前沿和/或后沿调光器的调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光控制电路采用隔离型,包括低电平检测电路,充放电电路和峰值保持与信号转换电路,所述的低电平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4、二极管D5,光耦U1,所述的低电平检测电路的输入端的一端接二极管D1的阳极和二极管D4的阴极,输入端的另一端接二极管D2的阳极和二极管D5的阴极,二极管D4的阳极和二极管D5的阳极相连接作为原边地,二极管D1的阴极和二极管D2的阴极相连接并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光耦U1的发光二极管阳极,光耦U1的发光二极管阴极接原边地,光耦U1的光敏三极管发射极接输出地,所述的充放电电路包电流源I1和电容C1,所述的光耦U1的光敏三极管集电极接电流源I1的正端、电容C1的一端和二极管D3的阳极,电容C1的另一端和电流源I1的负端接输出地,所述的峰值保持与信号转换电路包括二极管D3,电容C2,电阻R3、电阻R5和三极管Q1,所述的二极管D3的阴极接电容C2的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1的基极,电容C2的另一端接输出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基准电源Vref,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输出地,电阻R3上的电压信号为输出信号。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的前沿和/或后沿调光器的调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光控制电路采用非隔离型,包括低电平检测电路,充放电电路和峰值保持与信号转换电路,所述的低电平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4、二极管D5,三极管Q2,所述的低电平检测电路的输入端的一端接二极管D1的阳极和二极管D4的阴极,输入端的另一端接二极管D2的阳极和二极管D5的阴极,二极管D4的阴极和二极管D5的阴极相连接作为地,二极管D1的阴极和二极管D2的阴极相连接并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的充放电电路包括电阻R2和电容C1,所述的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电阻R2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和二极管D3的阳极,电阻R2的另一端接基准电源Vref,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峰值保持与信号转换电路包括二极管D3,电容C2,电阻R3、电阻R5和三极管Q1,所述的二极管D3的阴极接电容C2的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1的基极,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基准电源Vref,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上的电压信号为输出信号。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的前沿和/或后沿调光器的调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光控制电路采用非隔离型,包括低电平检测电路,充放电电路和峰值保持与信号转换电路,所述的低电平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4、二极管D5,三极管Q2,所述的低电平检测电路的输入端的一端接二极管D1的阳极和二极管D4的阴极,输入端的另一端接二极管D2的阳极和二极管D5的阴极,二极管D4的阴极和二极管D5的阴极相连接作为地,二极管D1的阴极和二极管D2的阴极相连接并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的充放电电路包括电流源I1和电容C1,所述的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电流源I1的正端、电容C1的一端和二极管D3的阳极,电容C1的另一端和电流源I1的负端接地,所述的峰值保持与信号转换电路包括二极管D3,电容C2,电阻R3、电阻R5和三极管Q1,所述的二极管D3的阴极接电容C2的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1的基极,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基准电源Vref,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上的电压信号为输出信号。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的前沿和/或后沿调光器的调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光控制电路采用非隔离型,包括低电平检测电路,充放电电路和峰值保持与信号转换电路,所述的低电平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4、电阻R5、电阻R6,二极管D4、二极管D5,三极管Q2、三极管Q3,所述的低电平检测电路的输入端的一端接电阻R5的一端和二极管D4的阴极,输入端的另一端接电阻R1的一端和二极管D5的阴极,二极管D4的阴极和二极管D5的阴极相连接作为地,电阻R1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2的基极和电阻R4的一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5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3的基极和电阻R6的一端,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6和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的充放电电路包括电阻R2和电容C1,所述的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电阻R2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和二极管D3的阳极,电阻R2的另一端接基准电源Vref,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峰值保持与信号转换电路包括二极管D3,电容C2,电阻R3、电阻R7和三极管Q1,所述的二极管D3的阴极接电容C2的一端和电阻R7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1的基极,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基准电源Vref,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上的电压信号为输出信号。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的前沿和/或后沿调光器的调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光控制电路采用非隔离型,包括低电平检测电路,充放电电路和峰值保持与信号转换电路,所述的低电平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4、电阻R5、电阻R6,二极管D4、二极管D5,三极管Q2、三极管Q3,所述的低电平检测电路的输入端的一端接电阻R5的一端和二极管D4的阴极,输入端的另一端接电阻R1的一端和二极管D5的阴极,二极管D4的阴极和二极管D5的阴极相连接作为地,电阻R1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2的基极和电阻R4的一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5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3的基极和电阻R6的一端,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6和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2和Q3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的充放电电路包括电流源I1和电容C1,所述的三极管Q2和Q3的集电极接电流源I1的正端、电容C1的一端和二极管D3的阳极,电容C1的另一端和电流源I1的负端接地,所述的峰值保持与信号转换电路包括二极管D3,电容C2,电阻R3、电阻R7和三极管Q1,所述的二极管D3的阴极接电容C2的一端和电阻R7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1的基极,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基准电源Vref,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上的电压信号为输出信号。
CN2010201333358U 2010-02-11 2010-02-11 适用于led的前沿和/或后沿调光器的调光控制电路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055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333358U CN201805579U (zh) 2010-02-11 2010-02-11 适用于led的前沿和/或后沿调光器的调光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333358U CN201805579U (zh) 2010-02-11 2010-02-11 适用于led的前沿和/或后沿调光器的调光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05579U true CN201805579U (zh) 2011-04-20

Family

ID=43875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33335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05579U (zh) 2010-02-11 2010-02-11 适用于led的前沿和/或后沿调光器的调光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05579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0571A (zh) * 2012-07-18 2012-10-17 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光的led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
CN103874300A (zh) * 2014-03-31 2014-06-18 太仓电威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led驱动输出端参数的方法及系统
CN105101571A (zh) * 2015-09-06 2015-11-25 东莞市擎洲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开关调光控制电路
CN106900117A (zh) * 2017-03-29 2017-06-27 广东南能汇智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灯光亮度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8990221A (zh) * 2018-09-19 2018-12-11 深圳益明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Led调光电路、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688661A (zh) * 2018-12-26 2019-04-26 珠海美彤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脉冲可控硅后切相调光方法和调光器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0571A (zh) * 2012-07-18 2012-10-17 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光的led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
CN102740571B (zh) * 2012-07-18 2014-10-15 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光的led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
CN103874300A (zh) * 2014-03-31 2014-06-18 太仓电威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led驱动输出端参数的方法及系统
CN105101571A (zh) * 2015-09-06 2015-11-25 东莞市擎洲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开关调光控制电路
CN106900117A (zh) * 2017-03-29 2017-06-27 广东南能汇智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灯光亮度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6900117B (zh) * 2017-03-29 2019-08-13 广东南能汇智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灯光亮度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8990221A (zh) * 2018-09-19 2018-12-11 深圳益明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Led调光电路、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990221B (zh) * 2018-09-19 2024-01-09 深圳益明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Led调光电路、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688661A (zh) * 2018-12-26 2019-04-26 珠海美彤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脉冲可控硅后切相调光方法和调光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05413B (zh) 适用于可控硅调光的led驱动电路
CN101494938B (zh) 一种led照明系统的集中式调光电路
CN202353859U (zh) 一种可控硅调光装置及发光系统
CN103298221B (zh) 一种led照明灯调光电路和方法
CN101795517B (zh) 用于前沿和/或后沿调光的pwm斩波led驱动电路
CN101657057B (zh) Led电源电路
CN103139992B (zh) 带可控硅旁路调光电路的led调光驱动系统
CN201805579U (zh) 适用于led的前沿和/或后沿调光器的调光控制电路
CN202177974U (zh) 一种led交通信号灯及其驱动电路
CN101795519A (zh) 适用于led的前沿和/或后沿调光器的调光控制电路
CN104981060B (zh) 一种可降低灯芯数量的线性恒流led驱动装置
CN201813599U (zh) Led调光电源
CN202050563U (zh) 反激式可调光led驱动电路
CN102014557A (zh) Led调光电源
CN105142260A (zh) 适用于可控硅调光器的led驱动电路及其控制电路
CN101843169A (zh) Led驱动器
CN105611672A (zh) 一种与可控硅调光器兼容的led驱动电路
CN201467538U (zh) 适用于可控硅调光的led驱动电路
CN209964330U (zh) 用于可控硅调光器的泄放模块、led驱动电路
CN202085346U (zh) 一种两线调光器的辅助电源电路
CN201995174U (zh) 一种后沿小相角调光电路
CN104010405A (zh) 一种led调光电路
CN102271441B (zh) 一种恒流控制led驱动电路
CN102123541B (zh) 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与使用其的照明装置
CN203896539U (zh) 用于led照明的无需调光器的调光恒流驱动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53 Binjiang District Dongxin Road No. 66 east city B, 309-311 communication

Patentee after: LED One (Hang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53 Binjiang District Dongxin Road No. 66 east city B, 309-311 communication

Patentee before: Inventronics (Hangzhou)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01

Address after: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5002 Binjiang District West Street Chutian Road No. 266 Building No. 5 layer 1-3

Patentee after: Thinklux (Zhejiang) 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53 Binjiang District Dongxin Road No. 66 east city B, 309-311 communication

Patentee before: LED One (Hangzhou)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