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82444U - 一种对嘴唇和拇指定位同时用作筷架的卫生饭碗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嘴唇和拇指定位同时用作筷架的卫生饭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782444U CN201782444U CN2010200393277U CN201020039327U CN201782444U CN 201782444 U CN201782444 U CN 201782444U CN 2010200393277 U CN2010200393277 U CN 2010200393277U CN 201020039327 U CN201020039327 U CN 201020039327U CN 201782444 U CN201782444 U CN 20178244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wl
- thumb
- lip
- chopsticks
- ed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able Devices Or Equipment (AREA)
- Table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在吃饭时对嘴唇和拇指定位,同时用作筷架的饭碗。它是在绘制和印刷饭碗图案时,在碗口边沿表面相应位置印上嘴唇和拇指图案。在设计饭碗口边沿形状时,在相应位置做出凹陷。两个图案标记可使人在就餐时嘴唇和拇指紧贴饭碗边沿的固定位置,以避免拇指上的细菌通过碗边沿与嘴唇接触。筷子前端稳当地搁在碗口凹陷处,避免筷子沾染餐桌上的脏物和细菌带进口中。所述的图案形状是拇指头和嘴唇形状;所述的碗是陶、瓷、金属或纸质的。
Description
1.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碗,它改变了传统饭碗存在的就餐时细菌容易进入口腔的缺点,有利于饮食卫生。
2.背景技术
中国人一日三餐要用饭碗。吃饭的姿势为:左手拇指内侧压在碗边,另外四指握在碗底,端起饭碗使碗边挨近嘴唇。嘴下唇紧贴碗边的外沿,口张开,右手握住筷子伸进碗里往口腔扒饭(左弊子两手作用相反)。这种姿势存在卫生隐患。因为人吃饭时,往往多次放下又端起饭碗。饭碗边沿没有可识别的标记,放下再端起饭碗时,拇指与嘴唇贴碗边的位置随意而不固定,不可避免发生交叉,拇指压过的碗边位置嘴唇又去紧贴。经仪器检测,人即使洗过手,手指上也有成千上万细菌,拇指压在碗的边沿时,这些细菌沾在碗边沿。嘴唇紧贴拇指压过的地方,细菌进入口中,其作用与婴儿吸吮手指相似,极不卫生。不仅吃饭,用碗和杯盘盛饮料喝时,都存在这个问题。
吃饭时用筷子的姿势是右手(左弊子相反)握筷子较粗的后半部,通过手指动作支配筷子较细的前半部夹菜或者扒饭入口,筷子前端直接与饭菜和嘴唇接触。每餐饭开始,习惯于把筷子平放在桌面上。吃饭过程中,多数人都会一次或者多次放下筷子。看似干净的桌面存在大量肉眼看不见的细菌。筷子平放于餐桌上会沾上细菌,再夹菜或者扒饭时细菌就带进口中。吃饭开始后,筷子头上沾有唾沫和菜汁,更容易被污染,每放下一次筷子,筷子前端就污染一次。为解决此问题,前人发明筷架,但是只在宴席上用。因为清洗麻烦,平民百姓家庭基本不用。有人把筷子搁在饭碗边,可是因为碗边光滑容易掉落。多数人就餐都是直接把筷子平放在餐桌上,极不卫生。
3.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吃饭时拇指与嘴唇位置在饭碗口边沿交叉紧贴造成污染,以及筷子前端接触桌面带来的细菌进入口腔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碗口边沿图案和形状设计,使嘴唇和拇指接触碗边的位置便于识别从而能固定,使筷子稳当地搁在饭碗边上。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对嘴唇和拇指定位同时用作筷架的卫生饭碗,其特征是在碗口边沿有两种图案和搁筷子的凹陷,所述的图案形状是拇指头和嘴唇形状;所述的碗是陶、瓷、金属或纸质的。 一种对嘴唇和拇指定位的卫生饭碗,其特征是在碗口边沿有两种图案,所述的图案形状是拇指头和嘴唇形状,所述的碗是陶、瓷、金属或纸质的。一种同时用作筷架的卫生饭碗,其特征是在碗口边沿有搁筷子的凹陷;所述的碗是陶、瓷、金属或纸质的。一种对拇指定位同时用作筷架的卫生饭碗,其特征是在碗边沿有一种图案和搁筷子的凹陷,所述的图案形状是拇指头形状;所述的碗是陶、瓷、金属或纸质的。一种对嘴唇定位同时用作筷架的卫生饭碗,其特征是在碗口边沿有一种图案和搁筷子的凹陷,所述的图案形状是嘴唇形状;所述的碗是陶、瓷、金属或纸质的。一种对拇指定位的卫生饭碗,其特征是在碗口边沿有一种图案,所述的图案形状是拇指头形状,所述的碗是陶、瓷、金属或纸质的。一种对嘴唇定位的卫生饭碗,其特征是在碗口边沿有一种图案,所述的图案形状是嘴唇形状,所述的碗是陶、瓷、金属或纸质的。
以上方案属于一个总体实用新型构思的三项实用新型,既可同时实施也可部分实施。三项实用新型同时实施的做法是:碗口的边沿相应位置绘制拇指和嘴唇图案并做出搁放筷子的凹陷。部分实施的做法是:碗口的边沿绘制拇指和嘴唇图案或者只绘其中一种图案,不做搁筷子的凹陷;碗口的边沿做出搁筷子的凹陷而不绘制拇指和嘴唇图案或者只绘其中一种图案。绘制拇指和嘴唇图案时,可绘在碗口边沿相应位置的内外两侧,也可绘在碗口边沿相应位置的一侧。图案颜色用目前碗具上流行的色彩,一般为蓝色,也可用其它色彩,确保无毒即可。用其它颜色时,首选为:嘴唇图案用鲜红色,拇指图案用淡红色,以达到更显眼的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碗边沿上显著标识嘴唇和拇指的位置,不论饭碗放下多少次,只要嘴唇对着嘴唇图案,拇指压住拇指图案,就可避免嘴唇与拇指通过饭碗口边沿间接接触带来的污染。吃饭之前摆放筷子或者吃饭过程中放下筷子时,将筷子前端搁在碗口边沿的凹陷处。凹陷产生阻力,筷子不会滑落,从而避免筷子前端接触桌面的污染。不须另备筷架却起到筷架的作用。因为凹陷是逐渐降低再逐渐上升,深度只有3毫米,外观看去不会使人觉得碗口有似乎残破的缺陷,同时又不担心使用时看不清楚。因为摆放碗筷时嘴唇图案朝人面一边,筷子在碗的右侧,搁在碗上自然就放在凹陷位置。
4.附图说明
附图是所述饭碗的示意图。图中1是拇指头图案,2是嘴唇图案,3是搁筷子的凹陷。
5.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设计饭碗图案时,在饭碗口边沿表面相应位置绘制两个图案。所述图案的内容是拇指头和嘴唇形状。设计饭碗口形状时,在碗口边沿相应位置留下凹陷。所述的凹陷,长度2.5厘米,最低处3毫米。所述的碗是陶、瓷、金属或纸质的。把饭碗口边沿分为四段,以某二段之间连接处作为起点。在起点的内外两侧表面印上拇指状图案。然后逆时钟转到第一段与第二段连接处,在内外两侧表面印上嘴唇状图案。再继续逆时钟转到第二段四分之三长度处,在碗口边做出一个凹陷。凹陷的长度2.5厘米,最低处3毫米。考虑到左弊子的需要,应设计一定比例的与上述形状不同的碗,碗口边沿的拇指图案和凹陷与上述设计处于相反位置,嘴唇图案位置不变。人就餐时,拇指压在拇指图案位置,嘴唇贴在嘴唇图案位置。吃饭之前摆放碗筷和吃饭过程中放下筷子时,筷子前端搁放在饭碗口边沿的凹陷处。
本实用新型只需要对现有的碗、盘、杯、盒的制作工艺流程进行微小的修改,技术难度小,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廉。
Claims (7)
1.一种对嘴唇和拇指定位同时用作筷架的卫生饭碗,其特征是在碗口边沿有两种图案和搁筷子的凹陷,所述的图案形状是拇指头和嘴唇形状;所述的碗是陶、瓷、金属或纸质的。
2.一种对嘴唇和拇指定位的卫生饭碗,其特征是在碗口边沿有两种图案,所述的图案形状是拇指头和嘴唇形状,所述的碗是陶、瓷、金属或纸质的。
3.一种同时用作筷架的卫生饭碗,其特征是在碗口边沿有搁筷子的凹陷;所述的碗是陶、瓷、金属或纸质的。
4.一种对拇指定位同时用作筷架的卫生饭碗,其特征是在碗边沿有一种图案和搁筷子的凹陷,所述的图案形状是拇指头形状;所述的碗是陶、瓷、金属或纸质的。
5.一种对嘴唇定位同时用作筷架的卫生饭碗,其特征是在碗口边沿有一种图案和搁筷子的凹陷,所述的图案形状是嘴唇形状;所述的碗是陶、瓷、金属或纸质的。
6.一种对拇指定位的卫生饭碗,其特征是在碗口边沿有一种图案,所述的图案形状是拇指头形状,所述的碗是陶、瓷、金属或纸质的。
7.一种对嘴唇定位的卫生饭碗,其特征是在碗口边沿有一种图案,所述的图案形状是嘴唇形状,所述的碗是陶、瓷、金属或纸质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0393277U CN201782444U (zh) | 2010-01-07 | 2010-01-07 | 一种对嘴唇和拇指定位同时用作筷架的卫生饭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0393277U CN201782444U (zh) | 2010-01-07 | 2010-01-07 | 一种对嘴唇和拇指定位同时用作筷架的卫生饭碗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782444U true CN201782444U (zh) | 2011-04-06 |
Family
ID=43814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039327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82444U (zh) | 2010-01-07 | 2010-01-07 | 一种对嘴唇和拇指定位同时用作筷架的卫生饭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78244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97390A (zh) * | 2016-05-19 | 2017-11-28 | 陈赞 | 带有识别标志的餐具 |
-
2010
- 2010-01-07 CN CN2010200393277U patent/CN20178244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97390A (zh) * | 2016-05-19 | 2017-11-28 | 陈赞 | 带有识别标志的餐具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782444U (zh) | 一种对嘴唇和拇指定位同时用作筷架的卫生饭碗 | |
CN203841450U (zh) | 一种便于喝汤的汤碗 | |
CN201370394Y (zh) | 多功能筷子 | |
CN209950932U (zh) | 一种富硒复合层及含硒餐饮器具 | |
CN201299381Y (zh) | 一种弯柄汤勺 | |
CN104983249A (zh) | 一种带搁架的碗 | |
CN206119910U (zh) | 一体化横握式筷子 | |
CN211748546U (zh) | 一种新型的儿童吸管用碗 | |
CN216256529U (zh) | 一种新型陶瓷调料碟 | |
CN215583794U (zh) | 一种汤匙挂放工具 | |
CN201814271U (zh) | 餐具结构 | |
CN218419274U (zh) | 助食碗 | |
JP3221428U (ja) | ステム付茶碗 | |
CN2620512Y (zh) | 餐具 | |
CN201032984Y (zh) | 一种波浪型热敏传感器汤匙 | |
CN201234807Y (zh) | 组合茶壶 | |
CN206119911U (zh) | 一体化筷子 | |
KR200181207Y1 (ko) | 위생수저 | |
CN209058640U (zh) | 一种釉下带装饰图案的日用陶瓷器皿 | |
CN201167785Y (zh) | 带孔碗 | |
CN201320052Y (zh) | 新式就餐用具 | |
JP2015020000A (ja) | 円錐型補助食器 | |
CN201127472Y (zh) | 简易实用卫生碗套 | |
CN208658590U (zh) | 一种餐具套件 | |
CN2422896Y (zh) | 分餐式中餐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06 Termination date: 2013010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