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54436U - 电连接器插座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插座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754436U CN201754436U CN2010202637806U CN201020263780U CN201754436U CN 201754436 U CN201754436 U CN 201754436U CN 2010202637806 U CN2010202637806 U CN 2010202637806U CN 201020263780 U CN201020263780 U CN 201020263780U CN 201754436 U CN201754436 U CN 20175443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edestal
- screening
- terminal
- terminals
- sid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插座,主要是在一屏蔽外壳内设有一端子座;其中,该端子座内设有两端子组,该屏蔽外壳后端的两转角处分别形成有一定位凹口,又屏蔽外壳后端的两侧壁内面上分别形成一突缘,再屏蔽外壳后端的顶部内面上形成有一个以上的止回挡片;该端子座后端的两侧壁上下端分别形成一定位凸块及一凹部,其分别对应于屏蔽外壳上的定位凹口及突缘;又端子座后端顶面形成有一个以上的止回槽,其对应于屏蔽外壳上的止回挡片;当端子座装入屏蔽外壳后,利用前述的匹配构造得以在多个方向上构成定位,确保二者稳固结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插座,特别是涉及一种方便组装且具备稳固定位效果的USB 3.0电连接器插座。
背景技术
与USB 2.0相较,USB 3.0支援全双工且大幅提高传输速度,以端子组而言,USB 3.0保留了USB 2.0的四支端子,并进一步增加5支端子,其中2支端子数据输出,2支端子则为数据输入,另一支为接地端,前述新增的5支端子是排列在原来4支端子的后方。借此,USB 3.0提供更快的传输速度且向下相容USB2.0的介面。由于USB是目前个人电脑上最普遍的通信协议,USB 3.0规格一出,势必引起相关技术的开发热潮。
就结构而言,USB 3.0通信介面连接器仍是在一金属制的屏蔽外壳内设有一端子座,该端子座上设有两个端子组,其中一组有4支端子,是原始的USB 2.0端子,另一组有5支端子,为新增的USB 3.0端子,两组端子的后端朝下弯折以构成接脚,并露出在屏蔽外壳以外;又屏蔽外壳具有一前开口及一后开口,其前开口是供匹配的USB 3.0接头插入构成连结;后开口上设有一金属后盖,以便对端子构成屏蔽。
前述USB 3.0电连接器插座在构造上尚称单纯,然而就已公开的USB3.0电连接器插座,其端子座与屏蔽外壳之间仅为单纯的套合关系,意即二者间的结合状态并非十分稳固,因而容易出现松动歪斜的状况;又如前揭所述,屏蔽外壳在装入端子座后须进一步在后开口上结合一金属后盖,以构成屏蔽;而提供的屏蔽作用确有必要,但以独立元件形式与屏蔽外壳结合,在装配作业上较嫌不便。
由上述可知,既有USB 3.0电连接器插座就屏蔽外壳与端子座的结合构造上仍有未尽周延之处,有待进一步检讨,并谋求可行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具有稳固定位效果的电连接器插座,其在屏蔽外壳及端子座上分别形成相匹配定位构造,当端子座装入屏蔽外壳随即构成定位,借此确保二者结合后的稳定性。
为达成前述目的采取的主要技术手段是令前述电连接器插座包括有:
一屏蔽外壳,主要是由一顶部、一底部及两侧部所组成的中空壳体,其具有一前开口及一后开口,又该顶部与两侧部在邻近后开口的交接处分别形成有一定位凹口,又两侧部在邻近后开口的内面上分别形成一突缘,再其顶部内面上形成有一个以上的止回挡片,该等止回挡片是相对于后开口呈内斜角度延伸;
一端子座,具有一前座体及一后座体,该前座体是呈扁平状,其底面形成有多个端子槽;后座体具有一顶面及两侧面,其顶面上形成一个以上的止回槽,该止回槽是对应于屏蔽外壳上的止回挡片;又后座体的两侧面上下端分别形成一定位凸块及一凹部,其分别对应于屏蔽外壳上的定位凹口及突缘;
多数端子,分别由端子座的后座体插入,并分别位于前座体底面的各端子槽内;
当端子座与屏蔽外壳进行组装时,该端子座是以前座体由屏蔽外壳的后开口插入,俟端子座的后座体进入后开口,后座体两侧面上的定位凸块,即分别对应卡入屏蔽外壳上的定位凹口;在此同时,屏蔽外壳两侧部内面上的突缘及顶部内面上的止回挡片亦将分别进入后座体两侧面上的凹部及顶面上的止回槽;借此令端子座与屏蔽外壳得以稳固地相互结合。
本实用新型次一目的在提供一种方便装配的电连接器插座,主要是在屏蔽外壳的顶部上向外延伸形成一屏蔽背板,经弯折后可直接盖合在屏蔽外壳的后开口处,借此令电连接器插座更方便于组装。
承接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屏蔽外壳,主要是由一顶部、一底部及两侧部所组成的中空壳体,其具有一前开口及一后开口,又该顶部与两侧部在邻近后开口的交接处分别形成有一定位凹口,又两侧部在邻近后开口的内面上分别形成一突缘,再其顶部内面上形成有一个以上的止回挡片,这些止回挡片是相对于后开口呈内斜角度延伸;
一端子座,具有一前座体及一后座体,该前座体是呈扁平状,其位在屏蔽外壳的前开口内侧;后座体具有一顶面及两侧面,其顶面上形成一个以上的止回槽,该止回槽是对应于屏蔽外壳上的止回挡片;又后座体的两侧面上下端分别形成一定位凸块及一凹部,其分别对应于屏蔽外壳上的定位凹口及突缘;
多个端子,分别由端子座的后座体插入,并分别位于前座体底面的各端子槽内。
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该屏蔽外壳的顶部由后开口处向外延伸而形成一屏蔽背板,该屏蔽背板两端分别作90度弯折而形成翼部,两翼部上分别形成有一卡槽;
又屏蔽外壳两侧部在邻近后开口的外侧面上分别形成一卡块,这些卡块是对应于屏蔽背板两端的卡槽。
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该端子座的后座体背侧形成有一内凹部,该内凹部的两侧壁上分别形成一扣块;
该后固定座是呈块状,其前端形成有数个垂直向贯穿的穿孔,这些穿孔是分别对应于端子座上各端子的垂直端穿置;又后固定座远离穿孔的外侧边两侧分别形成一扣块,这些扣块是分别对应于后座体内凹部两侧壁上的扣块。
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该端子座的前座体底面形成有多个端子槽;
这些端子概呈一倒L形状,其水平端是由端子座的后座体插入,并伸入至前座体底面的各端子槽内;又这些端子的垂直端是朝下构成一接脚,并分别穿过后固定座上的穿孔。
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这些端子分为两组,一组为5支端子,另组为4支端子,符合USB 3.0协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角度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角度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请参考图1、图2所示,主要是由一屏蔽外壳10、一端子座20、多个端子31,32及一后固定座40所组成;其中:
该屏蔽外壳10主要是由金属板材所构成的中空壳体,又屏蔽外壳10具有一顶部11、一底部(图中未示)及两侧部12,并形成有一前开口及一后开口;其中,该顶部11与两侧部12在邻近后开口的交接处分别形成有一定位凹口13,该定位凹口13是呈开放状;又两侧部12在邻近后开口的内面上分别形成一突缘14,其顶部11内面上形成有一个以上的止回挡片15,本实施例中,该顶部11内面上计形成两个止回挡片15,该等止回挡片15是相对于后开口呈内斜角度延伸;
该端子座20具有一前座体21及一后座体22,该前座体21是呈扁平状,并对应位在屏蔽外壳10的前开口内侧,又前座体21底面形成有多个端子槽(图中未示),供容置前述端子31,32之用;后座体22具有一顶面及两侧面,其顶面上形成一个以上的止回槽25,本实施例中,该止回槽23为两个,其分别对应于屏蔽外壳10的顶部11上的止回挡片15;又后座体22的两侧面上下端分别形成一定位凸块23及一凹部24,进一步而言,该定位凸块23是位在后座体22的后端,凹部24则位于后座体22上接近前座体21的前端,该定位凸块23及凹部24是分别对应于屏蔽外壳10上的定位凹口13及突缘14。另,后座体22的背侧形成有一内凹部,该内凹部的两侧壁上分别形成一扣块26;
该等端子31,32共分为两组,一组为5支端子31,另组为4支端子32,以USB 3.0为例,端子32是原始的USB 2.0端子,端子31则为新加入USB3.0端子;又该等端子31,32概呈一倒L形状,其水平端是由端子座20的后座体22插入,并伸入至前座体21底面的各端子槽内,作为电接触之用; 又该等端子31,32的垂直端是朝下构成一接脚形式。
该后固定座40是呈块状,其前端形成有数个垂直向贯穿的穿孔41,该等穿孔41是分别对应于端子座20上各端子31,32的接脚,并供该等接脚分别穿置其间;又后固定座40远离穿孔41的外侧边两侧分别形成一扣块42,该等扣块42是分别对应于后座体22内凹部两侧壁上的扣块26;借此,该后固定座40可由下而上嵌入后座体22的内凹部,各端子31,32下端的接脚将分别对应穿过后固定座40上的穿孔41以资定位,该后固定座40上的扣块42并与后座体22上的扣块26相互扣合。
而对前述端子座20与屏蔽外壳10进行装配时,是令端子座20以其前座体21由屏蔽外壳10的后开口插入,当端子座20的后座体22进入后开口,后座体22两侧面上的定位凸块23即分别对应卡入屏蔽外壳10上的定位凹口13;在此同时,屏蔽外壳10两侧部12内面上的突缘14进入后座体22两侧面上的凹部24内(请参考图3所示),又屏蔽外壳10顶部11内面上的止回挡片15也进入后座体22顶面上的止回槽25(请参考图4所示),在此状况下,可使端子座20与屏蔽外壳10稳固地相互结合。
仍请参考图2所示,为使后座体22上的端子31,32获得良好的屏蔽效果,且在装配上也须符合简便的要求,因此,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令屏蔽外壳10的顶部11由后开口处向外延伸而形成一屏蔽背板16,该屏蔽背板16两端分别作90度弯折而形成翼部,两翼部上分别形成有一卡槽160,再者,屏蔽外壳10两侧部12在邻近后开口的外侧面上分别形成一卡块17,该等卡块17是对应于屏蔽背板16两端的卡槽160,如图5所示,当端子座20装入屏蔽外壳10内,并将屏蔽背板16向下弯折,其两端的卡槽160适可卡合在屏蔽外壳10两侧部12的卡块17上,而使后座体22上的端子31,32获致良好的屏蔽效果,且装配上也十分简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电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屏蔽外壳,主要是由一顶部、一底部及两侧部所组成的中空壳体,其具有一前开口及一后开口,又该顶部与两侧部在邻近后开口的交接处分别形成有一定位凹口,又两侧部在邻近后开口的内面上分别形成一突缘,再其顶部内面上形成有一个以上的止回挡片,这些止回挡片是相对于后开口呈内斜角度延伸;
一端子座,具有一前座体及一后座体,该前座体是呈扁平状,其位在屏蔽外壳的前开口内侧;后座体具有一顶面及两侧面,其顶面上形成一个以上的止回槽,该止回槽是对应于屏蔽外壳上的止回挡片;又后座体的两侧面上下端分别形成一定位凸块及一凹部,其分别对应于屏蔽外壳上的定位凹口及突缘;
多个端子,分别由端子座的后座体插入,并分别位于前座体底面的各端子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该屏蔽外壳的顶部由后开口处向外延伸而形成一屏蔽背板,该屏蔽背板两端分别作90度弯折而形成翼部,两翼部上分别形成有一卡槽;
又屏蔽外壳两侧部在邻近后开口的外侧面上分别形成一卡块,这些卡块是对应于屏蔽背板两端的卡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该端子座的后座体背侧形成有一内凹部,该内凹部的两侧壁上分别形成一扣块;
该后固定座是呈块状,其前端形成有数个垂直向贯穿的穿孔,这些穿孔是分别对应于端子座上各端子的垂直端穿置;又后固定座远离穿孔的外侧边两侧分别形成一扣块,这些扣块是分别对应于后座体内凹部两侧壁上的扣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该端子座的前座体底面形成有多个端子槽;
这些端子概呈一倒L形状,其水平端是由端子座的后座体插入,并伸入至前座体底面的各端子槽内;又这些端子的垂直端是朝下构成一接脚,并分别穿过后固定座上的穿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这些端子分为两组,一组为5支端子,另组为4支端子,符合USB 3.0协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2637806U CN201754436U (zh) | 2010-07-09 | 2010-07-09 | 电连接器插座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2637806U CN201754436U (zh) | 2010-07-09 | 2010-07-09 | 电连接器插座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754436U true CN201754436U (zh) | 2011-03-02 |
Family
ID=43622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263780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54436U (zh) | 2010-07-09 | 2010-07-09 | 电连接器插座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754436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25949A (zh) * | 2013-08-20 | 2015-03-18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CN107768927A (zh) * | 2017-10-24 | 2018-03-06 | 浩亭(珠海)制造有限公司 | 以太网短型带屏蔽连接器及连接器与线缆的连接方法 |
CN109638494A (zh) * | 2018-12-31 | 2019-04-16 | 深圳北芯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 插件式连接器用的固定装置 |
-
2010
- 2010-07-09 CN CN2010202637806U patent/CN20175443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25949A (zh) * | 2013-08-20 | 2015-03-18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CN104425949B (zh) * | 2013-08-20 | 2017-10-31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CN107768927A (zh) * | 2017-10-24 | 2018-03-06 | 浩亭(珠海)制造有限公司 | 以太网短型带屏蔽连接器及连接器与线缆的连接方法 |
CN107768927B (zh) * | 2017-10-24 | 2024-06-11 | 浩亭(珠海)制造有限公司 | 以太网短型带屏蔽连接器及连接器与线缆的连接方法 |
CN109638494A (zh) * | 2018-12-31 | 2019-04-16 | 深圳北芯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 插件式连接器用的固定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390839B (zh)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3690546U (zh) | 连接器 | |
CN104347972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4118388U (zh) | 具有中间屏蔽片的usb3.1插头连接器 | |
CN203967306U (zh) | 可正反插的usb连接器 | |
CN205609815U (zh) | 插座连接器、插座连接器组合 | |
CN201754436U (zh) | 电连接器插座 | |
CN102684021A (zh) | 连接器转接装置 | |
CN204103154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549706U (zh) | 电连接器的防呆结构 | |
CN203466343U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204720690U (zh) | 网络插座 | |
CN105244676A (zh) | 电连接器组合 | |
CN204067693U (zh) | 防水且多功能抽屉式卡座 | |
CN204045878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4333366U (zh) | 连接器组件 | |
CN104505624B (zh) | 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4885556U (zh) | Usb 3.1插座结构 | |
CN205944493U (zh) | 一种卧式公母同体结构的高速连接器 | |
CN105375177A (zh) | Usb3.1插头连接器 | |
CN103208696A (zh) | 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 | |
CN201781483U (zh) | 无线转接装置 | |
CN208782185U (zh) | 一种具有poe供电功能的rj45连接器 | |
CN107302379B (zh) | 智能卡座固定装置及移动终端 | |
CN204257903U (zh) | Usb3.1插头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02 Termination date: 201307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