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25956U - 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725956U CN201725956U CN2010201157163U CN201020115716U CN201725956U CN 201725956 U CN201725956 U CN 201725956U CN 2010201157163 U CN2010201157163 U CN 2010201157163U CN 201020115716 U CN201020115716 U CN 201020115716U CN 201725956 U CN201725956 U CN 20172595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sitive
- insulator
- terminal
- negative terminals
- stop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84 colloidal syste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是于绝缘体插设有正、负极端子及中央端子,绝缘体的后端设有止挡板,正、负极端子的焊接部及中央端子的焊接部伸出止挡板,且止挡板的外侧面具有复数肋部及复数线槽,且该等线槽可设有复数芯线,以利于正、负极端子及中央端子的焊接部与复数芯线进行焊接。
Description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尤指一种可插入外部插头的连接器者,且该连接器的绝缘体设有复数端子。
背景技术:
习知技术如2009年6月1日公告的中国台湾第M358426号高功率连接器结构专利案,包括壳体、基座及端子组;其中,该壳体界定有容置槽,前述基座容设所述端子组,该容置槽卡合所述基座,上述基座包含第一基座及第二基座,前述端子组包含第一、二端子,该第一基座的容置空间设有肋条及固定槽,前述固定槽的凹槽供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端来容置,该第二基座嵌设于第一基座内,且第二端子固定于第二基座的卡合槽内,第二端子并具有复数个第二接触端,藉此,第一接触端与第二接触端中间可插入外部电源插头。
惟,第一、二端子若欲设有复数芯线时,因芯线具有可挠性而不易于焊接,且当芯线受到外力拉扯或晃动时,焊接点恐将损坏。
发明内容:
所以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是于绝缘体插设有正、负极端子及中央端子,绝缘体的后端设有止挡板,正、负极端子的焊接部及中央端子的焊接部伸出止挡板,且止挡板的外侧面具有复数肋部及复数线槽。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是于止挡板的内侧面具有复数凸块,该等凸块穿设于绝缘体上所对应的端子孔。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是于绝缘体与止挡板的外部设有金属壳体,且止挡板的外侧面高于金属壳体后端的边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包括:
一绝缘体,具有中央圆柱;
一中央端子,插设于该中央圆柱;
插设于绝缘体的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负极端子的接触部呈向内弯折状,正极端子的接触部呈向外弯折状;
一止挡板,固定于绝缘体的后端;一金属壳体,设置于绝缘体与止挡板的外部;其中,正、负极端子的基部分别插设于绝缘体上所对应的固定孔,正、负极端子的基部弯折成复数平面;止挡板的内侧面抵住正、负极端子的基部及中央端子的基部,且正、负极端子的焊接部及中央端子的焊接部伸出止挡板,止挡板的外侧面具有复数肋部及复数线槽。
该金属壳体以复数定位部及复数夹持部分别扣固于该绝缘体的复数凹部及该止挡板的复数凹部,该金属壳体至少有一夹持部焊接于负极端子的焊接部。
一种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包括:
一具有中央圆柱的绝缘体,该中央圆柱具有穿孔;
一插设于该中央圆柱的中央端子;
插设于绝缘体的复数正极端子与复数负极端子,该等负极端子与该等正极端子的接触部呈弯折状;
一止挡板,固定于绝缘体的后端;其中,止挡板的内侧面抵住该等正、负极端子的基部及中央端子的基部,且该等正、负极端子的焊接部及中央端子的焊接部伸出止挡板,止挡板的内侧面具有复数凸块,该等凸块穿设于绝缘体上所对应的端子孔。
一种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包括:
一绝缘体,具有中央圆柱;
一中央端子,插设于该中央圆柱;
插设于绝缘体的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正、负极端子的接触部呈弯折状;一止挡板,固定于绝缘体的后端;一金属壳体,设置于绝缘体与止挡板的外部;其中,正、负极端子的基部分别插设于绝缘体上所对应的固定孔;止挡板的内侧面抵住正、负极端子的基部及中央端子的基部,正、负极端子的焊接部及中央端子的焊接部伸出止挡板,正、负极端子及中央端子的焊接部设有芯线,且止挡板的外侧面高于金属壳体后端的边缘。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止挡板的复数线槽可将复数芯线定位至正确的焊接位置,以利于将复数芯线焊接于正、负极端子及中央端子的焊接部,另当止挡板的外侧面涂布胶体时,止挡板的复数线槽与复数芯线可获得良好的固定效果,且复数芯线的焊接点不易受到损坏。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次一有益效果是:止挡板的复数凸块可穿设于所对应的复数端子孔,当后续有施作灌胶作业时,可防止发生溢胶的情形,另当绝缘体的中央圆柱受到外力拉扯或晃动时,止挡板的复数凸块可降低中央圆柱断裂的情形。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另一有益效果是:止挡板的外侧面高于金属壳体的后端边缘,可避免金属壳体的后端边缘割伤复数芯线的绝缘外层。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具体功能进一步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部份立体分解图(1);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部份立体分解图(2);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负极端子的相对位置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负极端子的固定方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平面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成的具体功能、目的,兹列举较具体的实施例,继以图式、图号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在较佳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包括负极端子10,20、正极端子30,40、中央端子50、绝缘体60及止挡板70等构成;中央端子50可插设于绝缘体60的中央圆柱61,中央圆柱61具有穿孔610,当外部的金属针(图未出示)由穿孔610插入时,金属针可接触于中央端子50的前端51,中央端子50的前端51呈分叉状,中央端子50的基部55具有定位部57;负极端子10,20及正极端子30,40可插设于绝缘体60,负极端子10,20的基部15,25延伸有复数接触部11,21,且复数接触部11,21呈向内弯折状;正极端子30,40的基部35,45延伸有复数接触部31,41,且复数接触部31,41呈向外弯折状;止挡板70固定于绝缘体60的后端而抵住基部15,25,35,45及基部55的定位部57,止挡板70的内侧面75具有复数凸块71,且止挡板70的外侧面76具有复数肋部761及复数线槽762;绝缘体60的透光孔63内部设有发光组件80,并由透光孔63的外框631与止挡板70的定位块78固定发光组件80;其中,复数接触部11,21与复数接触部31,41可交错排列于绝缘体60的环形槽孔62,组装时,复数接触部11,21与复数接触部31,41可穿过绝缘体60上所对应的复数端子孔66,且复数凸块71可穿设于所对应的复数端子孔66,以填补复数端子孔66;当后续有施作灌胶作业时,复数凸块71可防止复数端子孔66发生溢胶的情形;当外部的环形插头(图未出示)插入后,若环形插头受到外力拉扯或晃动,复数凸块71可补强绝缘体60的强度,而降低中央圆柱61断裂的情形。
再者,负极端子10,20、正极端子30,40及中央端子50的焊接部19,29,39,49,59可由穿孔72伸出止挡板70,且发光组件80的两焊接脚86,87可由穿孔73伸出止挡板70,复数线槽762可固定有第一至七芯线1,2,3,4,5,6,7,使得第一至七芯线1,2,3,4,5,6,7被定位至正确的焊接位置,以利于后续焊接芯线的作业,例如:第一芯线1焊接于负极端子10的焊接部19,第二芯线2焊接于负极端子20的焊接部29,第三芯线3焊接于正极端子30的焊接部39,第四芯线4焊接于正极端子40的焊接部49,第五芯线5焊接于中央端子50的焊接部59,第六、七芯线6,7分别焊接于发光组件80的两焊接脚86,87。
此外,止挡板70的外侧面76可进一步涂布胶体(图未出示),第一至七芯线1,2,3,4,5,6,7与复数线槽762可获得良好的固定效果,且第一至七芯线1,2,3,4,5,6,7与焊接部19,29,39,49,59亦可获得良好的固定效果,当第一至七芯线1,2,3,4,5,6,7受到外力拉扯或晃动时,可防止焊接点受到损坏。
如图2及图5所示,在较佳实施例中,复数接触部11以复数弹性部11a连接于基部15,基部15可弯折成三个平面15a,15b,15c,复数接触部21以复数弹性部21a连接于基部25,基部25可弯折成三个平面25a,25b,25c,复数接触部31以复数弹性部31a连接于基部35,基部35可弯折成二个平面35a,35b,复数接触部41以复数弹性部41a连接于基部45,基部45可弯折成二个平面45a,45b;其中,基部15,25,35,45对应插设于绝缘体60的复数固定孔64,以达成良好的固定性。
如图2、图3、图6及图7所示,为加强绝缘体60与止挡板70的固定性及遮蔽功效,止挡板70可先由复数卡钩74扣固于绝缘体60的凹部67,再于绝缘体60与止挡板70的外部设置金属壳体90,例如:金属壳体90以一对定位部91扣固于绝缘体60的凹部69,且金属壳体90以复数夹持部97扣固于止挡板70的凹部77。组装后,止挡板70的外侧面76高于金属壳体90的后端边缘96,以避免金属壳体90的后端边缘96割伤第一至七芯线1,2,3,4,5,6,7的绝缘外层,金属壳体90可将至少一夹持部97焊接于负极端子10的焊接部19或负极端子20的焊接部29,而达成接地。
在第二实施例中,负极端子10,20可具有单一接触部11,21,且正极端子30,40可具有单一接触部31,41,以简化端子的结构,而亦为可实施的方式。
在第三实施例中,可省略负极端子20与正极端子40,以简化端子的结构,而亦为可实施的方式。
Claims (10)
1.一种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源连接器包括:
一绝缘体,具有中央圆柱;
一中央端子,插设于该中央圆柱;
插设于绝缘体的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负极端子的接触部呈向内弯折状,正极端子的接触部呈向外弯折状;
一止挡板,固定于绝缘体的后端;一金属壳体,设置于绝缘体与止挡板的外部;其中,正、负极端子的基部分别插设于绝缘体上所对应的固定孔,正、负极端子的基部弯折成复数平面;止挡板的内侧面抵住正、负极端子的基部及中央端子的基部,且正、负极端子的焊接部及中央端子的焊接部伸出止挡板,止挡板的外侧面具有复数肋部及复数线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止挡板以复数卡钩扣固于绝缘体,该止挡板的内侧面具有复数凸块,且该等凸块穿设于绝缘体上所对应的端子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止挡板的复数线槽设有复数芯线,该等芯线电性连接于正、负极端子的焊接部及中央端子的焊接部,且该止挡板的外侧面高于该金属壳体后端的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体设有发光组件,该发光组件的两焊接脚伸出该止挡板,该止挡板的复数线槽设有复数芯线,该等芯线电性连接于该正、负极端子的焊接部、中央端子的焊接部及该发光组件的两焊接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壳体以复数定位部及复数夹持部分别扣固于该绝缘体的复数凹部及该止挡板的复数凹部,该金属壳体至少有一夹持部焊接于负极端子的焊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正、负极端子皆具有复数接触部,且该负极端子的复数接触部与该正极端子的复数接触部交错排列于绝缘体的环形槽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体插设有复数正极端子与复数负极端子,该等正、负极端子皆具有复数接触部,且该等负极端子的复数接触部与该等正极端子的复数接触部交错排列于绝缘体的环形槽孔。
8.一种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源连接器包括:
一具有中央圆柱的绝缘体,该中央圆柱具有穿孔;
一插设于该中央圆柱的中央端子;
插设于绝缘体的复数正极端子与复数负极端子,该等负极端子与该等正极端子的接触部呈弯折状;
一止挡板,固定于绝缘体的后端;其中,止挡板的内侧面抵住该等正、负极端子的基部及中央端子的基部,且该等正、负极端子的焊接部及中央端子的焊接部伸出止挡板,止挡板的内侧面具有复数凸块,该等凸块穿设于绝缘体上所对应的端子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止挡板的外侧面具有复数线槽,该等线槽设有复数芯线,且该等芯线电性连接于正、负极端子的焊接部及中央端子的焊接部,该中央端子的前端呈分叉状。
10.一种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源连接器包括:
一绝缘体,具有中央圆柱;
一中央端子,插设于该中央圆柱;
插设于绝缘体的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正、负极端子的接触部呈弯折状;一止挡板,固定于绝缘体的后端;一金属壳体,设置于绝缘体与止挡板的外部;其中,正、负极端子的基部分别插设于绝缘体上所对应的固定孔;止挡板的内侧面抵住正、负极端子的基部及中央端子的基部,正、负极端子的焊接部及中央端子的焊接部伸出止挡板,正、负极端子及中央端子的焊接部设有芯线,且止挡板的外侧面高于金属壳体后端的边缘。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157163U CN201725956U (zh) | 2010-02-11 | 2010-02-11 | 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157163U CN201725956U (zh) | 2010-02-11 | 2010-02-11 | 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725956U true CN201725956U (zh) | 2011-01-26 |
Family
ID=43494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115716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25956U (zh) | 2010-02-11 | 2010-02-11 | 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72595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14940A (zh) * | 2016-12-20 | 2019-08-09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
2010
- 2010-02-11 CN CN2010201157163U patent/CN20172595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14940A (zh) * | 2016-12-20 | 2019-08-09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10114940B (zh) * | 2016-12-20 | 2021-09-17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30114B (zh) |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 |
JP4943404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US9172194B2 (en) | Coaxial connector plug | |
TWM582251U (zh) | Connector set with built-in locking mechanism and socket connector thereof | |
TWM497362U (zh) | 電連接器 | |
JP2011023350A (ja) |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組立体 | |
TWM469655U (zh) | 插座連接器 | |
CN108461964B (zh) | 电连接器 | |
JP3164060U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CN105351777B (zh) | Led灯一体式电连接结构 | |
TWI578649B (zh) | 插頭連接器 | |
KR20110044813A (ko) | 마이크로 usb 소켓 | |
TWM564848U (zh) | 電連接器 | |
CN201725956U (zh) | 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 | |
US8212460B1 (en) | LED lamp | |
JP2005209812A (ja) | 発光素子ユニット | |
CN205992603U (zh) | 卡座连接器、及具有其的卡座组件和终端设备 | |
CN201590556U (zh) | 电源连接器 | |
CN204477953U (zh) | 一种led灯驱动板与光源板平行对接连接器及led灯 | |
CN204668603U (zh) | 插拔力增强的稳固型插座连接器 | |
CN201590537U (zh) | 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 | |
CN204289767U (zh) | Io连接器插座及其应用的连接安装结构 | |
CN201623279U (zh) | 一种板接usb连接器 | |
CN205178118U (zh) | 具双层式壳体的信号连接器 | |
US20130035002A1 (en) | Power connector assembl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26 Termination date: 20150211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