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17406U - 电源插座构造 - Google Patents
电源插座构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717406U CN201717406U CN2010201753725U CN201020175372U CN201717406U CN 201717406 U CN201717406 U CN 201717406U CN 2010201753725 U CN2010201753725 U CN 2010201753725U CN 201020175372 U CN201020175372 U CN 201020175372U CN 201717406 U CN201717406 U CN 2017174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groove
- link slot
- supply socket
- elastic a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9
- 241001669679 Eleotris Species 0.000 claims 6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插座构造,包括有:一塑胶座,其内设有一连接槽,该连接槽至少一侧只设有一端子活动槽,该端子活动槽与该连接槽相通,该塑胶座前端设有该连接槽的插入口,该连接槽可连接一公接头,该公接头外表设有一凹槽;至少一负极端子,设有一固定部、一弹臂及一接脚,该固定部与该塑胶座固定,该弹臂可于该端子活动槽弹动,该弹臂设有一接触部,该接触部凸出至该连接槽;及一正极端子,设有一固定部、一接触部及一接脚,该固定部与该塑胶座固定,该接触部呈一柱体位于该连接槽中间并向连接槽的插入口延伸;其中还设有至少一弹性扣件位于该负极端子的接触部后方,该弹性扣件设有至少一凸出至该连接槽的凸部,该凸部可弹性卡扣该公接头的凹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关于一种电源插座构造。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及图2,为一种现有的直流电源插座,其是用以电连接一公接头25,其设有一塑胶座10、一正极端子15、二负极端子20,其中:
该塑胶座10内设有一连接槽11且接近该连接槽11的插入口设有抵靠部12。
该正极端子15设有一固定部16及接触部17,该固定部16与该塑胶座10固定,该接触部17呈一柱体位于该连接槽11中间并延伸至接近连接槽11的插入口。
该二负极端子20是设于该连接槽11的二侧,其设有一固定部21及一弹臂22,该固定部21与该塑胶座10固定,该弹臂22弯曲设有一凸出的接触部23,该接触部23凸出至该连接槽11,该弹臂22尾端抵靠于该抵靠部12。
该公接头25设有一塑胶体26、一负极导接部27及一正极导接部28,该塑胶体26设有圆柱状的连接槽29,该负极导接部27呈一圆柱套壳并套设于该塑胶体26外,该正极导接部28固定于该塑胶体26且设有呈鱼叉状的弹片位于该连接槽29内,另外,接近插入端的外表设有一凹槽210。
在使用上,该公接头25插入该连接槽11时,当公接头25前端抵压到负极端子20的接触部23时需有足够的插入力顶开该弹臂22,借由该插入力而可快速插至定位,此时公接头25的负极导接部27与二负极端子20的接触部23电连接,而正极导接部28则弹性夹持于该正极端子15的接触部17。由于直流电源插座在使用上最好是公接头快速插拔,如此较能增长直流电源插座的使用寿命。
现有的构造有以下缺点,即:公接头25插入定位后,负极端子20的接触部23与凹槽210仍有一段距离,故负极端子20的接触部23并无弹性卡扣凹槽210的效果,故当公接头拔出时的第一时间并无卡扣力量,无法强迫令使用者在拔出时瞬间用力而快速拔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插座构造,其设有一弹性扣件可弹性卡扣于该公接头外表的凹槽,达到公接头拔出时需有较大拔出力且公接头插入后有较稳固的定位。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插座构造包括有:一塑胶座,其内设有一连接槽,该连接槽至少一侧只设有一端子活动槽,该端子活动槽与该连接槽相通,该塑胶座前端设有该连接槽的插入口,该连接槽可连接一公接头,该公接头外表设有一凹槽;至少一负极端子,其设有一固定部、一弹臂及一接脚,该固定部与该塑胶座固定,该弹臂可于该端子活动槽弹动,该弹臂设有一接触部,该接触部凸出至该连接槽;及一正极端子,其设有一固定部、一接触部及一接脚,该固定部与该塑胶座固定,该接触部呈一柱体位于该连接槽中间并向连接槽的插入口延伸;其特征在于更设有至少一弹性扣件位于该负极端子的接触部后方,该弹性扣件设有至少一凸出至该连接槽的凸部,该凸部可弹性卡扣该公接头的凹槽。
所述的电源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塑胶座的连接槽相对二侧各只设有一端子活动槽,该至少一负极端子为二个。
所述的电源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扣件与该负极端子一体相连,该弹性扣件自该负极端子的弹臂刺破冲压凸出。
所述的电源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扣件设有一固定部固定于塑胶座后端。
所述的电源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扣件设有一固定部及至少一弹片,该固定部固定于塑胶座的连接槽的周壁,该弹片设有该凸部。
所述的电源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负极端子的接触部设有一小平面与公接头的负极导接部接触。
所述的电源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负极端子的接触部是自该弹臂的板面中间刺破凸出。
所述的电源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正极端子的接触部前端设有导入斜面,该导入斜面之后设有一凹沟。
所述的电源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当该公接头拔出时该凸部即弹性卡扣于该公接头的凹槽且公接头的正极导接部卡扣该正极端子的凹沟。
所述的电源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一金属外壳包覆于该塑胶座外。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色由以下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并参考图式当可更加明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直流电源插座与公接头的剖面分解图。
图2是现有直流电源插座与公接头的剖面组合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端子与塑胶座组合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端子与塑胶座组合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公接头插入定位状态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公接头拔出状态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公接头拔出状态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公接头拔出状态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端子与塑胶座组合剖面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公接头插入定位状态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端子与塑胶座组合剖面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公接头插入定位状态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端子与塑胶座组合剖面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端子与塑胶座组合剖面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端子与塑胶座组合剖面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端子与塑胶座组合剖面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端子与塑胶座组合剖面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端子与塑胶座组合剖面立体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的端子与塑胶座组合剖面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的端子与塑胶座组合剖面立体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第十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第十实施例的端子与塑胶座组合剖面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一实施例的端子与塑胶座组合剖面图。
图27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二实施例的端子与塑胶座组合剖面图。
公接头25 塑胶体26 负极导接部27
正极导接部28 连接槽29 凹槽210
塑胶座40 连接槽41 端子活动槽42 端子活动槽43
开口44 抵靠面45 插入口46 抵靠部47 卡片48
负极端子50 固定部51 弹臂52 接脚53
弹性卡片55 接触部54 负极端子56 固定部57
弹臂58 接触部59 尾段510
弹性扣件60 凸部61 固定部62 弹臂63
弹片64 正极端子70 固定部71 接触部72
接脚73 卡槽74 导入斜面75 凹沟76
金属外壳80 主套壳81 前套壳82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图4、图5及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其为一直流电源插座,其包括一塑胶座40、二负极端子50、一正极端子70及一金属外壳80,其中:
该塑胶座40内设有一呈圆柱状的连接槽41,该连接槽41的两对应侧分别各设有一端子活动槽42,该端子活动槽42设有一开口44与该连接槽41相通,该端子活动槽的开口44的宽度较端子活动槽42的宽度为小,该开口44二侧形成抵靠面45,该塑胶座40前端设有该连接槽41的插入口46,且接近该插入口46设有抵靠部12。
该二负极端子50是设于该连接槽41的两对应侧,该负极端子50设有一固定部51、一弹臂52及一接脚53,该固定部51与该塑胶座40固定且对应于该第一端子活动槽42的内侧,该固定部51刺破设有一弹性卡片55与塑胶座40卡定,借以防止第一端子退出,该弹臂52可于该第一端子活动槽42弹动,该弹臂52的前段板面中间刺破凸出一接触部54且后段板面中间刺破凸出一弹性扣件60,该弹性扣件60仅一端连接于该弹臂且弯曲设有一凸部61凸出至该连接槽41,该弹臂52尾端抵靠于塑胶座的抵靠部47,该接触部54的板宽较弹臂52的板宽为小,该弹臂52二侧抵靠于该抵靠面45而限位于该第一端子活动槽42内,而该负极端子50的接触部54可由该开口44凸出至该连接槽41,该弹臂52无法进入该连接槽41。
该正极端子70设有一固定部71、一接触部72及一接脚73,该固定部71与该塑胶座固定且设有一卡槽74,借由一卡片48卡定,该接触部72呈一柱体,其位于该连接槽41中间并向该连接槽41的插入口延伸,该接触部72前端设有导入斜面75,该导入斜面75之后设有一凹沟76。
该金属外壳80设有一主套壳81及一前套壳82,该前套壳82套设于该塑胶座40前端,该主套壳81套设于该塑胶座40上端及左、右侧。
在使用上,请参阅图7,该公接头25插入该连接槽41定位时,当公接头25前端抵压到负极端子50的接触部54时需有足够的插入力顶开该弹臂22,借由该插入力而可快速插至定位,此时正极导接部28弹性夹持于该正极端子70的接触部72且稍位于该凹沟76后方,该弹性扣件60的凸部61弹性抵于该公接头25的凹槽210稍前方;请参阅图8,当该公接头25拔出第一时间,该公接头25的正极导接部28弹性卡扣于正极端子70的凹沟76且该弹性扣件60的凸部61弹性卡扣于该公接头25的凹槽210,此时需有最大的拔出力量,如此强迫令使用者在拔出时瞬间用力而快速拔出;请参阅图9,此时正极端子70已与正极导接部28分离,两者形成断电了,请参阅图10,此时为拔出状态。由上述的动作说明可知,本实施例操作上在拔出第一时间所需拔出力量最大,如此强迫令使用者在拔出时瞬间用力而快速拔出,且由于正极会先分离,故可在最短时间断电,避免接触时间长而发热,而有于此种产品的使用。
请参阅图11及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其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正极端子70的接触部72不设有凹沟,如此公接头25的正极导接部28夹持正极端子70的接触部72会较佳,而卡扣的功能可完全由弹性扣件60与凹槽210卡扣来达成。
请参阅图13及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其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正极端子70的接触部72较长,如此公接头25的正极导接部28夹持正极端子70的接触部72较深入,更能确保接触。
请参阅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其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端子活动槽42仅于上端设有抵靠部47,而整个宽度皆开放与连接槽41相通,该二负极端子50的接触部54是直接由弹臂52前段弯曲形成,而该弹性扣件60则仍然由弹臂52后段板面刺破凸出。
请参阅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其大致与第四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连接槽41的相对二侧是设有侧向空间大小不同的端子活动槽42、43,该端子活动槽42、43分别设有一负极端子50、56,该负极端子50与第四实施例构造相同,该负极端子56设有一固定部57及一弹臂58,该固定部57与该塑胶座40固定,该弹臂58可于该端子活动槽43弹动且反折向座体后端延伸,该弹臂58设有一接触部59凸出至该连接槽41且于该接触部59后方的板面刺破凸出一弹性扣件60,该弹性扣件60设有一凸部61凸出至该连接槽41,该负极端子56为顺向弹动类型,其弹臂58不会因承受插入力产生向连接槽41弯曲跪倒的状况。
请参阅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其大致与第三实施例及第五实施例相同,该负极端子50与第三实施例构造相同,该负极端子56大致与第五实施例的负极端子55类似,其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负极端子55的弹臂58的尾段510再折向插入口46并抵于固定部57。
请参阅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其大致与第六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正极端子70的接触部72前端的口径较大。
请参阅图19及图20,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其大致与第三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弹性扣件60与负极端子50并非一体冲压形成,本实施例设有二独立的弹性扣件60分别设于二负极端子50的内侧且位于接触部54后方,该弹性扣件60设有一固定部62及一弹臂63,该固定部62固定于塑胶座40后端,该弹臂63的板面刺破形成一凸出至该连接槽41的凸部61,该凸部61可弹性卡扣该公接头的凹槽。
请参阅图21及图22,为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其大致与第八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弹性扣件60的弹臂63抵靠于负极端子50的弹臂52,该弹臂63的板面刺破凸出一弹片64,该弹片64弯曲设有一凸出至该连接槽41的凸部61,该凸部61可弹性卡扣该公接头的凹槽。
请参阅图23及图24,为本实用新型第十实施例,其大致与第八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本实施例设有二弹性扣件60,该弹性扣件60设有一固定部62及二弹片64,该二弹性扣件60的固定部62对称固定于塑胶座40的连接槽41的周壁,该二弹片64各设有一凸出至该连接槽的凸部61,该凸部61可弹性卡扣该公接头的凹槽。
请参阅图25及图26,为本实用新型第十一实施例,其大致与第十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本实施例仅设有一弹性扣件60,该弹性扣件60设有一固定部62及四弹片64,该固定部62呈一方形状且中间设有一圆形孔,该四弹片64对称设于该固定部62并凸向该圆形孔,该弹性扣件60的固定部62是固定于塑胶座40的连接槽41的周壁,该四弹片64各设有一凸出至该连接槽的凸部61,该凸部61可弹性卡扣于该公接头的凹槽,另外该二负极端子50的接触部54呈一小平面,如此,当公接头拔出时,在拔出的第一时间仍可借由弹性扣件60的凸部61弹性卡扣该公接头的凹槽而有最大出力,而再拔出时由于该负极端子50的接触部54呈一小平面可避免卡扣公接头外表的凹槽210而可减少拔出力量。
请参阅图27,为本实用新型第十二实施例,其大致与第八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弹性扣件60是下料方式制成,该弹性扣件60设有一固定部62及一弹臂63,该固定部62固定于塑胶座40后端,该弹臂63前端形成一凸出至该连接槽41的凸部61,该凸部61可弹性卡扣于该公接头的凹槽。
由以上说明,本实用新型可归纳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在操作上具有快速插入及快速拔出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增设有弹性扣件60可弹性卡扣于该公接头25外表的凹槽210,达到公接头拔出时需有较大拔出力且公接头插入后有较稳固的定位。
3、当该公接头25拔出第一时间,该公接头25的正极导接部28弹性卡扣于正极端子70的凹沟76且该弹性扣件60的凸部61弹性卡扣于该公接头25的凹槽210,此时需有最大的拔出力量,如此强迫令使用者在拔出时瞬间用力而快速拔出,且接着拔出时正极端子70可提早与公接头25的正极导接部28分离而形成断电。
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端子的固定部刺破设有一弹性卡片与塑胶座卡定,借以防止第一端子退出。
5、本实用新型卡扣的功能可完全由弹性扣件60与凹槽210卡扣来达成,如此正极端子70可不设凹沟76,公接头25的正极导接部28夹持正极端子70的接触部72会较佳。
6、本实用新型在拔出的第一时间可借由弹性扣件60的凸部61弹性卡扣该公接头的凹槽而有最大出力,而再拔出时由于该负极端子50的接触部54呈一小平面可避免卡扣公接头外表的凹槽210而可减少拔出力量。
在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所提出的具体的实施例仅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而并非将本实用新型狭义地限制于该实施例,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申请专利范围的情况,可作种种变化实施。
Claims (10)
1.一种电源插座构造,包括有:
一塑胶座,所述塑胶座内设有一连接槽,该连接槽至少一侧只设有一端子活动槽,该端子活动槽与该连接槽相通,该塑胶座前端设有该连接槽的插入口,该连接槽能够连接一公接头,该公接头外表设有一凹槽;
至少一负极端子,其设有一固定部、一弹臂及一接脚,该固定部与该塑胶座固定,该弹臂能够于该端子活动槽弹动,该弹臂设有一接触部,该接触部凸出至该连接槽;及
一正极端子,设有一固定部、一接触部及一接脚,该固定部与该塑胶座固定,该接触部呈一柱体位于该连接槽中间并向连接槽的插入口延伸;
其特征在于:还设有至少一弹性扣件位于该负极端子的接触部后方,该弹性扣件设有至少一凸出至该连接槽的凸部,该凸部能够弹性卡扣该公接头的凹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塑胶座的连接槽相对二侧各只设有一端子活动槽,该至少一负极端子为二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扣件与该负极端子一体相连,该弹性扣件自该负极端子的弹臂刺破冲压凸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扣件设有一固定部固定于塑胶座后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扣件设有一固定部及至少一弹片,该固定部固定于塑胶座的连接槽的周壁,该弹片设有该凸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负极端子的接触部设有一小平面与公接头的负极导接部接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负极端子的接触部是自该弹臂的板面中间刺破凸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正极端子的接触部前端设有导入斜面,该导入斜面之后设有一凹沟。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当该公接头拔出时该凸部即弹性卡扣于该公接头的凹槽且公接头的正极导接部卡扣该正极端子的凹沟。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插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一金属外壳包覆于该塑胶座外。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753725U CN201717406U (zh) | 2010-04-16 | 2010-04-16 | 电源插座构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753725U CN201717406U (zh) | 2010-04-16 | 2010-04-16 | 电源插座构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717406U true CN201717406U (zh) | 2011-01-19 |
Family
ID=43463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175372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17406U (zh) | 2010-04-16 | 2010-04-16 | 电源插座构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717406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01050A (zh) * | 2011-05-23 | 2012-11-28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线缆连接器 |
CN103378477A (zh) * | 2012-04-17 | 2013-10-30 | 上海航天测控通信研究所 | 一种宇航单机在轨易插拔机构 |
CN111200204A (zh) * | 2018-11-20 | 2020-05-26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11355077A (zh) * | 2018-12-21 | 2020-06-30 | 罗森伯格高频技术有限及两合公司 | 电插接连接件、组件连接件和电路板布置 |
-
2010
- 2010-04-16 CN CN2010201753725U patent/CN20171740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01050A (zh) * | 2011-05-23 | 2012-11-28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线缆连接器 |
CN103378477A (zh) * | 2012-04-17 | 2013-10-30 | 上海航天测控通信研究所 | 一种宇航单机在轨易插拔机构 |
CN103378477B (zh) * | 2012-04-17 | 2016-03-30 | 上海航天测控通信研究所 | 一种宇航单机在轨易插拔机构 |
CN111200204A (zh) * | 2018-11-20 | 2020-05-26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11200204B (zh) * | 2018-11-20 | 2021-05-14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11355077A (zh) * | 2018-12-21 | 2020-06-30 | 罗森伯格高频技术有限及两合公司 | 电插接连接件、组件连接件和电路板布置 |
CN111355077B (zh) * | 2018-12-21 | 2021-12-28 | 罗森伯格高频技术有限及两合公司 | 电插接连接件、组件连接件和电路板布置 |
US11296465B2 (en) | 2018-12-21 | 2022-04-05 | Rosenberger Hochfrequenztechnik Gmbh & Co. Kg | Electrical plug-in connection, assembly connection and circuit board arrangement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347708B1 (en) | Firm-structured plug | |
CN204333399U (zh) | 可正反插的电源插头连接器 | |
US8231417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s with multiple soldering portions | |
WO2022135541A1 (zh) | Usb插座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1717406U (zh) | 电源插座构造 | |
US20150044899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dditional exterior shell | |
KR20150035450A (ko) | 접속 단자 | |
CN202474337U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JP2004152594A (ja) | 電気端子 | |
CN211858964U (zh) | 一种防松脱连接器 | |
CN107645079B (zh) | 一种防松脱灯具连接器 | |
CN201725937U (zh) | 电池连接器结构 | |
US8657607B2 (en) | Socket connector | |
CN201549671U (zh) | D-sub电连接器 | |
CN214542605U (zh) | 简易型usb插座 | |
CN204304061U (zh) | 可正反插的连接器插头 | |
CN212011451U (zh) | 高可靠连接器 | |
CN202308612U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CN207368273U (zh) | 一种防松脱灯具连接器 | |
CN201051582Y (zh) | 改进的微型串列埠电连接器的构造 | |
KR200294601Y1 (ko) | 기판실장용 전원커넥터 | |
CN104538773A (zh) | 可正反插的电源插头连接器 | |
CN205212079U (zh) | 可正反插的电连接器 | |
CN219436258U (zh) | 三位一体连接器 | |
CN216120892U (zh) | 防松脱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9 Termination date: 20110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