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89368U - 装置固定机构 - Google Patents
装置固定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689368U CN201689368U CN2009201798992U CN200920179899U CN201689368U CN 201689368 U CN201689368 U CN 201689368U CN 2009201798992 U CN2009201798992 U CN 2009201798992U CN 200920179899 U CN200920179899 U CN 200920179899U CN 201689368 U CN201689368 U CN 20168936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using
- base plate
- fixed mechanism
- plate
- device fix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置固定机构,其包括有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一定位部以及一拉柄部。该第一壳体的底板两侧上分别具有一抵挡部。该第二壳体,其滑设于该底板上。该定位部,其滑设于该第二壳体上,该定位部具有至少一定位组件。该拉柄部,其枢设于该第二壳体上,该拉柄部与该对抵挡部相对应的位置上具有分别具有一推动部,该推动部凭借该拉柄部的第一转动方向与第二转动方向的转动而推抵该抵挡部使该第二壳体分别移动至一第一位置以及与该第一位置反向的一第二位置。本实用新型可以让用户轻易的控制该装置的移动方向,节省装设装置所需的时间;免除了现有技术需要利用螺丝等固定组件来固锁所产生的不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锁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将装置固定,以轻易的让装置在此水平方向移动的装置固定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计算机主机均设置有硬盘容置空间,提供用户可安装活动式硬盘,而为了提高安装及抽取硬盘的便利性,因此有许多针对抽取硬盘的机构设计。
针对公知专利而言,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M303460「抽取式硬盘的承载装置」,其连动机构的第一连杆的一端枢接于拉门上,而该第二连杆一端枢接于外壳座上,另一端则连接于一滑动板上,该滑动板末端向上延伸一推动部,该推动部介于连接器座体与硬盘之间,且其用以将硬盘从连接器座体上推开退出,其目的在于快速、简易及大位移量的将硬盘取出。
此外,又如美国专利US.Pat.No.5,319,519也揭露出一种利用滑动方式将硬盘插入电性连接端以及退出硬盘的机制,其利用两个作用于硬盘底端的杆体,通过一拉柄的制动,使得两杆体抵靠于硬盘底板,当要固定硬盘时,将硬盘推入槽内推动两杆体的端部,使得两杆体转动而扣住硬盘的两侧。当退出硬盘时,压动拉柄推动其中的一杆体的一侧使其转动,由于被推动的杆体借助于一杆件以及弹性组件相联接,因此转动的杆体可以同时带动另一杆体转动而同时释放硬盘,而在转动的同时该对杆体的端部同时作用于硬盘底板上,使得硬盘向外移动。
综观上述公知专利,其结构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其连动机构驱动硬盘移动的方式,仍维持传统单一方向安装及退出模式,亦即其硬盘的安装方向必须直接朝向连接器,当实际空间或机壳设计受限,例如:在一高密度、水平放置的硬盘容置装置,硬盘必须垂直方向置放至安装位置,然后再凭借水平移动与计算机系统或服务器电性连接,在前述的情况下,就无法利用现有技术的技艺来实施。再加上前述的高密度水平放置的硬盘容置装置由于硬盘的螺孔,是位于 侧边及下方,而现有技术中对于垂直方向置放,与高密度硬盘容置装置等,都会限制了硬盘的固定方式。
综合上述,因此亟需一种装置固定机构来解决现有技术所产生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置固定机构,其于装置由第一方向置入后,凭借可以提供转动的机构的驱动以让装置进行第二方向的移动。当该装置为电子装置时,可以凭借第二方向的移动而顺利的与电性连接端电性连接。借由该馆动机构的设置可以让用户轻易的控制该装置的移动方向,节省装设装置所需的时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置固定机构,其在装置设置的过程中,借助于一定位部嵌入该装置内以顺利将装置固定,免除了现有技术需要利用螺丝等固定组件来固锁所产生的不便。
在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置固定机构,其包括有:
一第一壳体,其具有一第一底板以及与该第一底板两侧相连接的第一侧板,该第一底板上的两侧更分别具有一抵挡部;
一第二壳体,其具有一第二底板以及与该第二底板两侧相连接的第二侧板,该第二底板滑设于该第一底板上,该对第二侧板分别与该对第一侧板相对应;
一定位部,其滑设于该第二壳体上,该定位部具有至少一定位组件,该定位部于该第二壳体滑设于该第一壳体内时,滑动一距离;以及
一拉柄部,其枢设于该第二侧板上,该拉柄部与该对抵挡部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具有一推动部,该推动部凭借该拉柄部的第一转动方向与第二转动方向的转动而推抵该抵挡部使该第二壳体分别于一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滑动。
所述的装置固定机构,其中,该第一壳体更具有:
至少一凸座,其设置于该第一底板上;以及
一对凸柱,其分别设置于该对第一侧板上。
所述的装置固定机构,其中,该第二壳体上更具有:
至少一开槽,其开设于该第二底板上且分别与该至少一凸座相对应,每一开槽内连接有一凸板,每一凸板于该第二壳体于该第一方向滑动时分别嵌入对应的凸座内以及于该第二壳体于该第二方向滑动时脱离对应的凸座;以及
一对导引槽,其分别设置于该对第二侧板的一侧上且分别提供容置该对凸 柱。
所述的装置固定机构,其中,每一导引槽具有一槽孔以及与该槽孔连接的一滑槽,而每一容置于该导引槽内的凸柱具有一杆体,该杆体于该第二壳体于一位置时容置于该滑槽内,而于该第二位置时容置于该槽孔内。
所述的装置固定机构,其中,该对第二侧板上分别具有一滑座,该第二底板与该滑座相对应的位置分别具有一开口。
所述的装置固定机构,其中,该定位部更具有一连杆,以及分别与该连杆两端相连接的一对滑臂,该对滑臂分别滑设于该滑座内,该连杆其设置于该第一底板与该第二底板之间,该连杆对应该开口的位置上设置有该定位组件。
所述的装置固定机构,其中,该抵挡部更具有第一槽口与第二槽口,第一槽口与第二槽口之间连接有一挡板。
所述的装置固定机构,其中,该拉柄部更具有:
一把手;以及
一对柄体,其分别连接于该把手的两端,每一柄体的端部分别具有该推动部,其包括有一第一凸部以及一第二凸部,其分别容置于该第一槽口与第二槽口内。
所述的装置固定机构,其中,该第二壳体内更容置有一装置,当该第二壳体容置于该第一壳体内时,该至少一定位组件嵌入该装置内对应的通孔。
所述的装置固定机构,其中,该装置为一电子装置,其在该第一方向滑动时与一运算处理单元电性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机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壳体立体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的凸柱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壳体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部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部与该第二壳体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组合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定位部被夹设在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二板体侧视示意图;
图8A至图8C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壳体于该第一壳体内滑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2-装置固定机构;20-第一壳体;200-第一板体;201-第一侧板;203-底板;204-开口;205-凸座;206-抵挡部;2060-第一槽口;2061-第二槽口;207-凸柱;2070-挡体;2071-杆体;2072、2073-平面;21-第二壳体;210-第二底板;211-第二侧板;212-顶板;213-容置空间;214-开槽;215-凸板;216-导引槽;2160-槽孔;2161-滑槽;217-滑座;218-开口;219-挡板;22-定位部;220-连杆;221-滑臂;222-挡板;223-定位组件;23-拉柄部;230-把手;231-柄体;232-推动部;2320-第一凸柱;2321-第二凸柱;3-运算处理单元;30-电性连接端;90-装置;900-通孔;901-电性连接端;91-第一方向;92-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查员能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目的及功能有更进一步的认知与了解,下文特将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相关细部结构以及设计的理念原由进行说明,以使得审查员可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详细说明陈述如下:
请参阅图1所示,该图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固定机构立体组合示意图。该装置固锁装置2包括有一第一壳体20、一第二壳体21、一定位部22以及一拉柄部23。请参阅图2A所示,该第一壳体20具有一第一底板200以及与该第一底板200两侧相连接的第一侧板201,在该对第一侧板201的一侧具有一前板202,而该对第一侧板201的另一侧具有一后板203。该后板203与该底板200的间具有一开口204。在一实施例中,该开口204更可提供容置一电性连接端30,其与运算处理单元3电性连接。该运算处理单元3为计算机或服务器等装置所具有的中央处理单元(CPU)与芯片组(南北桥芯片)等的组合。该运算处理单元3以及该电性接端30并非必要的组件,其设置的有无主要是要根据图1中第二壳体21内所容置的装置90而定。
在该第一底板200上更设置有一对凸座205,其与底板200间具有空间。在该第一底板200上的两侧更分别具有一抵挡部206,在本实施例中,该对抵挡部206分别设置于该第一侧板201以及该第一底板200交界的位置上。该抵挡部206设置的位置可根据需要而定,并不以图中的实施例为限。每一抵挡部206更具有第一槽口2060与第二槽口2061,第一槽口2060与第二槽口2061的间连接有一挡板2062。此外,在每一第一侧板201靠近该前板202的位置上更具有一凸柱207,本实施例中,该凸柱207更具有一挡体2070以及一杆体2071。请同时参阅图2A与图2B所示,该杆体2071的上下表面为一平面2072与2073。
请参阅图3所示,该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壳体立体示意图。该第二壳体21具有一第二底板210以及与该第二底板210两侧相连接的一第二侧板211。每一第二侧板211上更具有一顶板212,使该第二底板210、第二侧板211以及该顶板212间形成一容置空间213,以提供容置一装置90。容置于该容置空间213内的装置90可以被该顶板212以及第二底板210一侧的挡板219抵挡,而避免该装置90脱离该第二壳体21。本实施例中,该装置90为一电子装置,但不以此为限,在电子装置的实施例中,该电子装置可以为储存媒体,例如:硬盘等。该第二底板210上开设有一对开槽214,其分别与图2A中的该对凸座205相对应,每一开槽214内连接有一凸板215。在每一第二侧板211的端部各设置有一导引槽216,本实施例中,该导引槽216更具有一槽孔2160以及与该槽孔2160相连接的一滑槽2161。在该对第二侧板211的另一端则分别设置有一滑座217,该第二底板210与该滑座217相对应的位置分别具有一开口218。请参阅图4所示,该图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部立体示意图,该定位部22更具有一连杆220,以及分别与该连杆220两端相连接的一对滑臂221。每一滑臂的上方连接有一挡板222。
接着说明定位部22与该第二壳体21的连接关系。请参阅图5所示,该图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部与该第二壳体连接示意图。该定位部22的两滑臂221分别滑设于该滑座217内,该挡板222则于该滑臂221因重力作用而下滑时,抵靠于该滑座217上,以避免该定位部22脱离该滑座217,以确保该定位部22可以在该第二壳体21的滑座217上滑动。该连杆220其设置于该第一底板210的下方。该连杆220对应该开口218的位置上设置有一定位组件223,本实施例中,该定位组件223为一销体。本实施例中,该定位组件223与设置在该第二壳体21内的装置90所具有的通孔900相对应。图5中,该拉柄部23枢设于该第二壳体21的第二侧板211上,该拉柄部23更具有一把手230以及一对柄体231。该对柄体231,其分别连接于该把手230的两端,每一柄体231的端部分别具有该推动部232,本实施例中,该推动部232包括有一第一凸部2320以及一第二凸部2321。
请参阅图6所示,该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组合示意图。在该第二壳体21中容置的装置90为电子装置90(本实施例为硬盘,但不以此为限),其一端具有一电性连接端901。当该第二壳体21要滑设于该第一壳体20内时,该第二壳体21以一斜角使该第一壳体20上的凸柱207的杆体2071经由 滑槽2161而容置于该槽孔2160内。此时即可顺势将该第二壳体21以该柱体207为轴心顺时针转动而将该第二壳体21容置于该第一壳体20的第一板体200上,以形成如图一的状态。在图1的状态下,第二底板210滑靠于该第一底板200上,而第二侧板211则与第一侧板201相对应。在第二底板210上的开槽214容置有对应的凸座205,使凸板215位于该凸座205的一侧。
另外,由于该第二壳体21已经接触到第一底板200,因此设置在该第二底板210下方的该定位部22的连杆会被夹设在该第二底板210与该第一板体211的间以形成如图7的状态。如图7所示,该图为该定位部被夹设在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二板体侧视示意图。由于该第二板体210完全滑设于该第一板体200上,因此该连杆220会被该第一板体200挤压而向上移动,使得该滑臂221沿着滑座217内缘向上滑动。由于该定位组件223设置于该连杆220上,因此该定位组件223会随着该连杆220的向上移动而嵌入到该装置90底面的通孔900内而将该装置90固定于该第二壳体21内。如此一来,即可免除现有技术中,需要通过螺丝固锁装置的不便。
再回到图1所示,在第二壳体21装设于该第一壳体20内时,该拉柄部23上的推动部232的第一凸部2320以及该第二凸部2321会分别容置于对应的抵挡部206的第一槽口2060与第二槽口2061内。请参阅图8A至图8C所示,该图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壳体于该第一壳体内滑动示意图。在图8A中,当拉柄部23以第一转动方向(本实施例为顺时针方向转动)时,拉柄部23的推动部232中第一凸部2320会抵靠于挡板2062的一侧,由于该第一壳体20为固定不动的状态,因此该挡板2062产生一反作用力于该拉柄部23上,进而带动整个第二壳体21向第一方向91移动。在移动的同时,在该第二壳体21的第二板体210上的凸板215也会随着第一方向的移动而逐渐嵌入对应的凸座205内。
请参阅图8B所示,当该拉柄部23旋转至所示的定位时,第二壳体内的装置90所具有的电性连接端901会插入电性连接端30内,同时,在该第二板体210上的凸板215也嵌入于对应的凸座205内,使得整个第二壳体21可以被定位在第一壳体20内。要说明的是,根据图1所示,虽然本实施例中的凸板215与凸座205的数量为一对,但是实际上的数量并不以两个为限制,因为凸板215与凸座205主要是要将该第二壳体21固设于该第一壳体20内,因此即使是一个凸板215与凸座205亦可达到固定的目的。此外,在图8B中,该第二壳体21上有一固锁机制亦即,在该第二壳体21滑动至定位时,该凸柱207的杆体 2071因为该第二壳体21滑动之故,而与该导引槽216的滑槽2161相对应。如图2B中所示的杆体2071两侧为平面2072与2073,因此可以与滑槽2161的槽壁相抵靠,以提供了一个拘束使得该第二壳体21不易脱离该第一壳体20。
如图8C所示,当要取出该第二壳体21时,同样地,将该拉柄部23以一第二转动方向(本实施例为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该拉柄部23的推动部232上的第二凸部2321会随着拉柄部23的逆时针转动而抵靠在挡板2062上。由于该第一壳体20为固定不动的状态,因此该挡板2062产生一反作用力于该拉柄部23上,进而带动整个第二壳体21向第二方向92移动。在移动的同时,在该第二壳体21的第二板体210上的凸板215也会随着第二方向的移动而逐渐脱离对应的凸座205内。当该拉柄部23持续的转动,则该装置90的电性连接端901会随着该拉柄部23的转动而完全脱离电性连接端30,亦即回到如图8A的状态。此时,使用者即可利用如图6所示的角度将该第二壳体21取出,一但将第二壳体21取出时该定位部22的连杆220又会因为重力而下滑,使得定位组件223脱离装置90的通孔900,此时即可顺利将装置90抽离该第二壳体21。
唯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举凡数值的变更或等效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都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畴。
Claims (10)
1.一种装置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第一壳体,其具有一第一底板以及与该第一底板两侧相连接的第一侧板,该第一底板上的两侧更分别具有一抵挡部;
一第二壳体,其具有一第二底板以及与该第二底板两侧相连接的第二侧板,该第二底板滑设于该第一底板上,该对第二侧板分别与该对第一侧板相对应;
一定位部,其滑设于该第二壳体上,该定位部具有至少一定位组件,该定位部于该第二壳体滑设于该第一壳体内时,滑动一距离;以及
一拉柄部,其枢设于该第二侧板上,该拉柄部与该对抵挡部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具有一推动部,该推动部凭借该拉柄部的第一转动方向与第二转动方向的转动而推抵该抵挡部使该第二壳体分别于一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滑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体更具有:
至少一凸座,其设置于该第一底板上;以及
一对凸柱,其分别设置于该对第一侧板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壳体上更具有:
至少一开槽,其开设于该第二底板上且分别与该至少一凸座相对应,每一开槽内连接有一凸板,每一凸板于该第二壳体于该第一方向滑动时分别嵌入对应的凸座内以及于该第二壳体于该第二方向滑动时脱离对应的凸座;以及
一对导引槽,其分别设置于该对第二侧板的一侧上且分别提供容置该对凸柱。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一导引槽具有一槽孔以及与该槽孔连接的一滑槽,而每一容置于该导引槽内的凸柱具有一杆体,该杆体于该第二壳体于一位置时容置于该滑槽内,而于另一位置时容置于该槽孔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对第二侧板上分别具有一滑座,该第二底板与该滑座相对应的位置分别具有一开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部更具有一连杆,以及分别与该连杆两端相连接的一对滑臂,该对滑臂分别滑设于该滑座内,该连杆设置于该第一底板与该第二底板之间,该连杆对应该开口的位置上设置有该定位组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抵挡部更具有第一槽口与第二槽口,第一槽口与第二槽口之间连接有一挡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拉柄部更具有:
一把手;以及
一对柄体,其分别连接于该把手的两端,每一柄体的端部分别具有该推动部,其包括有一第一凸部以及一第二凸部,其分别容置于该第一槽口与第二槽口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壳体内更容置有一装置,当该第二壳体容置于该第一壳体内时,该至少一定位组件嵌入该装置内对应的通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为一电子装置,其在该第一方向滑动时与一运算处理单元电性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1798992U CN201689368U (zh) | 2009-11-24 | 2009-11-24 | 装置固定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1798992U CN201689368U (zh) | 2009-11-24 | 2009-11-24 | 装置固定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689368U true CN201689368U (zh) | 2010-12-29 |
Family
ID=43377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20179899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89368U (zh) | 2009-11-24 | 2009-11-24 | 装置固定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689368U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55017A (zh) * | 2011-03-01 | 2012-09-05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固定机构及具有固定机构的电子装置 |
CN103118517A (zh) * | 2013-01-10 | 2013-05-22 | 惠州柯林电器有限公司 | 夹持装置及使用该夹持装置的布线箱 |
CN103838311A (zh) * | 2012-11-20 | 2014-06-04 |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 固定架及运用此固定架的电子装置 |
CN104460877A (zh) * | 2013-09-23 | 2015-03-25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可卸式托架及电子装置 |
CN104793698A (zh) * | 2014-01-16 | 2015-07-22 |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伺服器 |
CN106249817A (zh) * | 2016-07-29 | 2016-12-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It设备支架、机箱及服务器 |
CN108733170A (zh) * | 2018-08-07 | 2018-11-02 |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硬盘锁附和固定机构 |
-
2009
- 2009-11-24 CN CN2009201798992U patent/CN20168936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55017A (zh) * | 2011-03-01 | 2012-09-05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固定机构及具有固定机构的电子装置 |
CN102655017B (zh) * | 2011-03-01 | 2014-11-05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固定机构及具有固定机构的电子装置 |
CN103838311A (zh) * | 2012-11-20 | 2014-06-04 |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 固定架及运用此固定架的电子装置 |
CN103118517A (zh) * | 2013-01-10 | 2013-05-22 | 惠州柯林电器有限公司 | 夹持装置及使用该夹持装置的布线箱 |
CN103118517B (zh) * | 2013-01-10 | 2015-10-28 | 惠州柯林电器有限公司 | 夹持装置及使用该夹持装置的布线箱 |
CN104460877A (zh) * | 2013-09-23 | 2015-03-25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可卸式托架及电子装置 |
CN104460877B (zh) * | 2013-09-23 | 2017-08-11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可卸式托架及电子装置 |
CN104793698A (zh) * | 2014-01-16 | 2015-07-22 |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伺服器 |
CN104793698B (zh) * | 2014-01-16 | 2019-01-11 |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伺服器 |
CN106249817A (zh) * | 2016-07-29 | 2016-12-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It设备支架、机箱及服务器 |
CN106249817B (zh) * | 2016-07-29 | 2019-11-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It设备支架、机箱及服务器 |
CN108733170A (zh) * | 2018-08-07 | 2018-11-02 |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硬盘锁附和固定机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689368U (zh) | 装置固定机构 | |
US7441744B2 (en) | Mounting apparatus for disk drive | |
CN104615211B (zh) | 硬盘固定装置 | |
CN103811919B (zh) | 连接器机构及电子装置 | |
CN204679917U (zh) | 具固定机构的机壳 | |
CN100487628C (zh) | 电子装置和外壳 | |
TWM246948U (en) | Mounting assembly for storage device | |
CN203085824U (zh) | 连接器机构及电子装置 | |
CN204883516U (zh) | 计算机扩展卡组件的抽取结构 | |
CN102905487B (zh) | 电子装置的机壳 | |
TW201014501A (en) | Latch mechanism | |
CN201340581Y (zh) | 用于电子设备的抽取模块 | |
TWM378607U (en) | Mechanism for latching device | |
CN101553767A (zh) | 用于计算机的系统单元 | |
CN203025621U (zh) | 免用工具的旋转式计算机周边组件省力装置 | |
CN204571613U (zh) | 闩锁装置 | |
TWM254880U (en) | Computer enclosure | |
CN100426186C (zh) | 承载基架 | |
TWI804340B (zh) | 可抽換裝置及包含該可抽換裝置之資料處理系統 | |
CN201170954Y (zh) | 具有退出机构的储存装置 | |
CN2478150Y (zh) | 资料存取装置的固定装置 | |
CN218886531U (zh) | 一种m.2硬盘安装结构 | |
CN200950350Y (zh) | 硬盘外接盒 | |
TWI232078B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storage module removable from side | |
CN201051399Y (zh) | 用于电子设备的简易型抽取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9 Termination date: 2016112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