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77453U - 双色注塑模具及注塑机 - Google Patents
双色注塑模具及注塑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677453U CN201677453U CN2010201544289U CN201020154428U CN201677453U CN 201677453 U CN201677453 U CN 201677453U CN 2010201544289 U CN2010201544289 U CN 2010201544289U CN 201020154428 U CN201020154428 U CN 201020154428U CN 201677453 U CN201677453 U CN 2016774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uld
- injection
- finished product
- back mould
- front mou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9000011265 semifinished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7105 trans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6—Making multilayered or multicoloured articles
- B29C45/1615—The materials being injected at different moulding stations
- B29C45/1628—The materials being injected at different moulding stations using a mould carrier rotatable about a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axis of the mould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色注塑模具和注塑机,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用以实现大型塑料制品的双色注塑。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双色注塑模具,包括依次相对设置的第一前模、后模和第二前模,所述后模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且所述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背对背地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后模与所述第一前模合模后,用于注塑形成半成品;所述后模水平旋转180°使所述第一后模与所述第二前模合模后,用于在所述半成品的基础上注塑形成成品,且同时所述第二后模与所述第一前模合模后用于注塑形成下一个半成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适用于双色注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制造大型塑料制品的双色注塑模具及注塑机。
背景技术
双色注塑技术主要应用于家电、日用塑料制品以及汽车零部件制造等领域,是能够简化装配工艺、提高制品外观档次的一种新型注塑技术。目前模具行业采用的双色模具结构主要有转盘式、转轴式或其改进方式。
其中,转盘式旋转机构是在注塑机的动模板上增设一个能旋转180°的转盘,而模具就安装在所述转盘上,通过转盘的旋转来实现模具的换位注塑。转轴式旋转机构则是在注塑机的动模板上增设一个能旋转180°的转轴,该转轴和模具的型芯相连,通过专有的传动装置旋转后回拉合模,从而进行模具型芯的转动以实现模具的换位注塑。
在利用上述注塑装置进行双色注塑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不管是转盘式结构,还是转轴式结构,其都是在竖直平面上进行180°旋转以实现模具的换位;由于是在竖直平面的旋转,很容易出现旋转结构的稳定性差的问题,因而必须要求竖直旋转后的重复定位精度高,且所需的锁模力大;同时,由于两次注射成型都在注塑机的定模板侧,每次注射都需要单独的流道,而空间的限制使得在注塑机的同一侧开设流道较为困难,致使无法成型较大的双色塑料制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双色注塑模具及注塑机,用以实现大型塑料制品的双色注塑。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色注塑模具,包括依次相对设置的第一前模、后模和第二前模,所述后模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且所述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背对背地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后模与所述第一前模合模后,用于注塑形成半成品;
所述后模水平旋转180°使所述第一后模与所述第二前模合模后,用于在所述半成品的基础上注塑形成成品,且同时所述第二后模与所述第一前模合模用于注塑形成下一个半成品。
一种注塑机,包括机架,在所述机架上设有相对的定模板和动模板;其中,在所述定模板和动模板之间还设有水平旋转台,所述水平旋转台的转轴与所述注塑机的开模方向垂直;
所述定模板上安装有第一前模,所述动模板上安装有第二前模,所述水平旋转台上安装有后模,所述后模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且所述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背对背地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后模与所述第一前模合模后用于注塑形成半成品;所述水平旋转台带动所述后模水平旋转180°使所述第一后模与所述第二前模合模后,用于在所述半成品的基础上注塑形成成品,且同时所述第二后模与所述第一前模合模用于注塑形成下一个半成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色注塑模具及注塑机,通过将双色注塑模具的第一前模、后模和第二前模之间的位置关系设为依次相对,使得第一前模和第二前模分别从所述后模的两侧同时与其进行合模操作,已完成一个制品的半成品注塑和另一个制品的最终成品注塑;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案,可以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模具的旋转以实现双色注塑。与传统的转盘式或转轴式的双色注塑模具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色注塑模具及注塑机可以使注塑所需的锁模力减少一半,并可成型大型的双色塑料制品,且简化了流道及模具结构的设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色注塑模具在注塑机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合模状态下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注塑过程中的动作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注塑过程中的动作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注塑过程中的动作示意图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注塑过程中的动作示意图四;
附图标记:1-注塑机定模板;2-注塑机动模板;3-水平旋转台;4-第一前模;5-后模;6-第二前模;31-连接板;41-第一前模镶块;42-第一型腔板;43-第一热流道垫板;44-第一热流道;45-第一热流道固定板;46-第一前模座板;51-第二前模镶块;52-第二型腔板;53-第二热流道垫板;54-第二热流道;55-第二热流道固定板;56-第二前模座板;61-后模镶块;62-型芯板;63-方铁;64-面针板;65-底针板;66-后模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色注塑模具及注塑机进行详细描述。
结合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双色注塑模具,包括依次相对设置的第一前模4、后模5和第二前模6,所述后模5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且所述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背对背地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后模与所述第一前模4合模后,用于注塑形成半成品;
所述后模5水平旋转使所述第一后模与所述第二前模6合模后,用于在所述半成品的基础上注塑形成成品,且同时所述第二后模与所述第一前模4合模用于注塑形成下一个半成品。
其中,所述后模的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可以通过紧固件(螺钉等)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双色注塑模具包含两个独立的浇注系统,其中一个浇注系统位于所述第一前模内,另一个浇注系统位于所述第二前模内;所述浇注系统包括:热流道垫板、热流道、热流道固定板等部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注塑机,可以利用上述双色注塑模具来完成双色注塑;其中,所述注塑机,包括机架,在所述机架上设有相对的定模板1和动模板2;此外,在所述定模板1和动模板2之间还设有水平旋转台3,所述水平旋转台3的转轴与所述注塑机的开模方向垂直;
所述定模板1上安装有第一前模4,所述动模板2上安装有第二前模6,所述水平旋转台3上安装有后模5,所述后模5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且所述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背对背地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后模与所述第一前模4合模后用于注塑形成半成品;所述水平旋转台3带动所述后模水平旋转180°使所述第一后模与所述第二前模6合模后,用于在所述半成品的基础上注塑形成一个制品的最终成品,且同时所述第二后模与所述第一前模4合模用于注塑形成下一个制品的半成品。
此外,分别为所述半成品注塑和所述最终制品注塑提供原料的第一注射单元和第二注射单元(图中未示出)分别设置在所述定模板1和动模板2的外侧。具体地,所述第一注射单元位于所述定模板1的外侧,所述第二注射单元位于所述动模板2的外侧。
结合图2所示,为合模状态下所述双色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由图1和图2,可以看到:
第一前模4固定于注塑机的定模板1上,其主要由第一前模镶块41、第一型腔板42、第一热流道垫板43、第一热流道44、第一热流道固定板45及第一前模座板46所组成;
第二前模6固定于注塑机的动模板2上,其主要由第二前模镶块51、第二型腔板52、第二热流道垫板53、第二热流道54、第二热流道固定板55及第二前模座板56所组成;
后模5通过连接板31用螺钉固定在注塑机的水平旋转台3上,为结构完全对称的两部分,由后模镶块61、型芯板62、方铁63、面针板64、底针板65及后模座板66所组成。
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双色注塑模具及注塑机,通过将双色注塑模具的第一前模、后模和第二前模之间的位置关系设为依次相对,使得第一前模和第二前模与所述后模同时进行合模操作,以完成一个制品的半成品注塑和另一个制品的最终成品注塑;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案,可以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模具的旋转以实现双色注塑。与传统的转盘式或转轴式的双色注塑模具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色注塑模具及注塑机可以使注塑所需的锁模力减少一半,因而可成型大型的双色塑料制品,同时塑料制品的成型周期短,注塑设备运行平稳。
在实际的双色注塑过程中,可以同时将第一前模4、第二前模6与后模5进行合模,这样就可以在所述第一前模4的一侧制作半成品,而在所述第二前模6的一侧将上一个半成品进一步加工得到最终的制品。具体地,
结合图3至图6中的模具动作示意图,每个成型周期中模具的运动过程大致如下:
第一组动作:合模,注射(见图3)。
在所述第一前模4与第一后模进行合模后,通过所述第一注射单元向合模后的型腔中注射第一种塑料熔体;同时,在第二后模与所述第二前模6进行合模后,通过所述第二注射单元向其中注射第二种塑料熔体。两次注射同时进行。
由于上一次注射的半成品随着水平旋转台3在水平面上旋转了180°而进入第二前模镶块型腔内,可以在第一前模侧成型一个新的半成品,而第二前模侧对上一周期中得到的半成品进一步注塑成型得到最终的制品;或者说,在第一注射单元成型半成品的同时,第二注射单元在半成品的基础上注射第二种塑料熔体与半成品融合在一起,形成最终的双色注塑制品。
第二组动作:保压冷却后开模(见图4)。
进行开模操作时,注塑机的定模板1不动,注塑机的动模板2与第二前模6一起移动(移动方向如图4中箭头所示),水平旋转台3的移动与动模板2的移动方向相同但稍滞后;水平旋转台3带动后模5沿开模方向先移动一段距离后停止,然后再在水平方向上旋转180°;旋转后,半成品朝向注塑机动模板一侧,最终制品朝向注塑机定模板一侧。
第三组动作:顶出制品(见图5)。
双色注塑模具中的动力结构(比如,油缸)带动面针板64和底针板65向定模板侧移动(移动方向如图5中箭头所示)。面针板64上装有顶杆,所述顶杆随面针板64移动,将最终制品顶出所述双色注塑模具;在最终制品顶出后,面针板64靠弹簧复位。
第四组动作:合模,进入下一个注塑周期(见图6)。
水平旋转台3和动模板2在注塑机控制下先后合模,移动方向如图6中箭头所示;合模后,进入下一循环周期。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利用水平旋转台的旋转来实现模具的换位注塑进而达到成型双色塑料制品的目的;由于两组相对安装的注射单元与注塑机的轴线同心让锁模力与注塑压力相互作用在同一中心线上而相抵消,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双色注塑模具所需的锁模力与普通双色注塑模具相比可减少一半,且运行速度快,运行平稳。而且,两次注塑所需的浇注系统分别位于注塑机的定模板侧和动模板侧,这样,简化了流道的设计,因而能够成型较大的双色塑料制品或者多模腔的双色制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
1.一种双色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对设置的第一前模、后模和第二前模,所述后模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且所述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背对背地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后模与所述第一前模合模后,用于注塑形成半成品;
所述后模水平旋转180°使所述第一后模与所述第二前模合模后,用于在所述半成品的基础上注塑形成成品,且同时所述第二后模与所述第一前模合模用于注塑形成下一个半成品。
2.根据所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色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模和所述第二后模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
3.根据所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色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色注塑模具包含两个独立的浇注系统,其中一个浇注系统位于所述第一前模内,另一个浇注系统位于所述第二前模内。
4.一种注塑机,包括机架,在所述机架上设有相对的定模板和动模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模板和动模板之间还设有水平旋转台,所述水平旋转台的转轴与所述注塑机的开模方向垂直;
所述定模板上安装有第一前模,所述动模板上安装有第二前模,所述水平旋转台上安装有后模,所述后模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且所述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背对背地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后模与所述第一前模合模后用于注塑形成半成品;所述水平旋转台带动所述后模水平旋转180°使所述第一后模与所述第二前模合模后,用于在所述半成品的基础上注塑形成成品,且同时所述第二后模与所述第一前模合模用于注塑形成下一个半成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机还包括第一注射单元和第二注射单元;
所述第一注射单元位于所述定模板的外侧,所述第二注射单元位于所述动模板的外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544289U CN201677453U (zh) | 2010-04-09 | 2010-04-09 | 双色注塑模具及注塑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544289U CN201677453U (zh) | 2010-04-09 | 2010-04-09 | 双色注塑模具及注塑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677453U true CN201677453U (zh) | 2010-12-22 |
Family
ID=43342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154428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77453U (zh) | 2010-04-09 | 2010-04-09 | 双色注塑模具及注塑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677453U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11379A (zh) * | 2010-04-09 | 2011-10-12 | 海尔集团公司 | 双色注塑模具、注塑机及双色注塑工艺 |
CN103317661A (zh) * | 2013-05-31 | 2013-09-25 | 宁波京阪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带双注射装置的注塑机 |
CN103568200A (zh) * | 2012-07-20 | 2014-02-12 | 希姆通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双色注塑成型的方法 |
CN106142457A (zh) * | 2015-05-13 | 2016-11-23 | 中原精密株式会社 | 双重注塑模具和方法 |
CN108081548A (zh) * | 2017-12-22 | 2018-05-29 | 骏伟塑胶制品(太仓)有限公司 | 一种前模顶出的双色注塑模具 |
CN109177031A (zh) * | 2018-07-26 | 2019-01-11 | 深圳市安盛模具有限公司 | 一种双色叠层模具 |
CN110757728A (zh) * | 2018-07-28 | 2020-02-07 | 泰瑞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水平旋转的多色注塑装置 |
CN110757720A (zh) * | 2018-07-28 | 2020-02-07 | 泰瑞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多色产品注塑机 |
-
2010
- 2010-04-09 CN CN2010201544289U patent/CN20167745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11379A (zh) * | 2010-04-09 | 2011-10-12 | 海尔集团公司 | 双色注塑模具、注塑机及双色注塑工艺 |
CN103568200A (zh) * | 2012-07-20 | 2014-02-12 | 希姆通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双色注塑成型的方法 |
CN103317661A (zh) * | 2013-05-31 | 2013-09-25 | 宁波京阪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带双注射装置的注塑机 |
CN106142457A (zh) * | 2015-05-13 | 2016-11-23 | 中原精密株式会社 | 双重注塑模具和方法 |
CN106142457B (zh) * | 2015-05-13 | 2018-11-06 | 中原精密株式会社 | 双重注塑模具和方法 |
CN108081548A (zh) * | 2017-12-22 | 2018-05-29 | 骏伟塑胶制品(太仓)有限公司 | 一种前模顶出的双色注塑模具 |
CN108081548B (zh) * | 2017-12-22 | 2024-05-03 | 江苏骏伟精密部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前模顶出的双色注塑模具 |
CN109177031A (zh) * | 2018-07-26 | 2019-01-11 | 深圳市安盛模具有限公司 | 一种双色叠层模具 |
CN110757728A (zh) * | 2018-07-28 | 2020-02-07 | 泰瑞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水平旋转的多色注塑装置 |
CN110757720A (zh) * | 2018-07-28 | 2020-02-07 | 泰瑞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多色产品注塑机 |
CN110757720B (zh) * | 2018-07-28 | 2024-08-20 | 泰瑞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多色产品注塑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11379A (zh) | 双色注塑模具、注塑机及双色注塑工艺 | |
CN201677453U (zh) | 双色注塑模具及注塑机 | |
CN102120355B (zh) | 一种吸尘器轮子的双色注塑模具 | |
CN203331330U (zh) | 一种卧立式多模注塑机 | |
CN104924523B (zh) | 一种注塑模具模内自动旋转装配结构 | |
CN102922663A (zh) | 一种带膜片层面板的双色注塑生产工艺 | |
CN202239629U (zh) | 多轴式粉末冶金注射成型机 | |
CN104552795A (zh) | 一种汽车后视镜垫片的注塑模具 | |
US9079348B2 (en) | Electrical all-dimensional numerical control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 |
CN102001151B (zh) | 一种多工位注塑成型产品生产方法及其注塑模具 | |
CN203637087U (zh) | 一种双色饰条注塑模具 | |
CN202239632U (zh) | 电动多方位金属粉末压射成型机 | |
CN205021935U (zh) | 一种注塑机转盘式合模机构 | |
CN210880585U (zh) | 一种用于一模多色产品或多位包胶产品的注塑机 | |
CN216732694U (zh) | 多模共注塑设备 | |
CN214266485U (zh) | 一种模内装配注塑模具 | |
CN213830029U (zh) | 一种多色注塑成型机 | |
CN201761017U (zh) | 一种双组份注射前模板转盘装置 | |
CN202213120U (zh) | 电动全方位数控注塑机 | |
CN102357982A (zh) | 一种双色塑件产品的注塑工艺方法及其设备 | |
CN202219566U (zh) | 四色注塑成型机 | |
CN202922888U (zh) | 一种双色注塑模具 | |
CN201761014U (zh) | 双色注塑机 | |
CN103358458A (zh) | 双色注塑机 | |
CN202572786U (zh) | 双色注塑机的转塔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E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
Assignee: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Assignor: Haier Group Company|Qingdao Haier mould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4370000060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Double-color injection mould and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2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140418 |
|
LICC |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2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