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1677433U - 开、合模机构 - Google Patents

开、合模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77433U
CN201677433U CN2010201576491U CN201020157649U CN201677433U CN 201677433 U CN201677433 U CN 201677433U CN 2010201576491 U CN2010201576491 U CN 2010201576491U CN 201020157649 U CN201020157649 U CN 201020157649U CN 201677433 U CN201677433 U CN 2016774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ld bases
opening
line slideway
sliding shoe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5764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建成
何建领
王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Tongda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Tongd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Tongda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Tongd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15764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774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774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7743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开、合模机构,属于塑料制品成型机械。包括一对模架导轨座,在一对模架导轨座的一端的上表面固设有左模架直线导轨、另一端的上表面固设有一右模架直线导轨;一左模架,配设在左模架直线导轨上;一右模架,配设在右模架直线导轨上;一对同步运动装置,包括动力机、动力机座、传动轮和第一、第二牵引杆,动力机座设在模架导轨座的长度方向的居中部位的外侧,动力机配设在动力机座上,传动轮固定在动力机上,且位于动力机座的传动轮腔内,第一牵引杆的一端伸展到传动轮腔内与传动轮配合,另一端与右模架的下部连接,第二牵引杆的一端伸展到传动轮腔内与传动轮相配合,另一端与左模架的下部连接。省去开合模油缸,确保开、合模的精度,节约能源。

Description

开、合模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塑料制品成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合模机构。
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481511Y公开了一种开合模机构以及授权公告号CN2481510Y推荐了一种结构改进的开、合模机构,前一专利克服了实用新型专利号ZL95246435.7(吹塑机中小型合模机构)存在的两处欠缺(具体可参见CN2481511Y的说明书第1页第4至17行的说明),具体的方案是由锁模油缸的中部卧置在牵引板上,也就是说,使锁模油缸的一端位于牵引板的一侧,而另一端则位于牵引板的另一侧,以骑跨方式设置锁模油缸的积极意义可缩短导杆和连接杆的长度,使吹塑成型机的体积实现小型化,并且降低制造成本和节约原材料。后一专利克服了实用新型专利号ZL95246446.2(吹塑机大中型合模机构)所存在的弊端,具体可参见CN2181510Y的说明书第1页第4至22行,积极意义在于既有利于缩小吹塑机整体体积、避免导杆变形,又有助于避免在开、合模时左、右模架携左、右半模晃动的现象,使开、合模效果得以保证(见CN2481510Y的说明书第2页第1至第7行)。
上述两项专利方案在结构上具有共同之处,即除了配备用于牵引左、右模架彼此合拢或斥开的同步运动装置(齿轮齿条同步装置)外,还需配备开、合模油缸,由开、合模油缸作为动力源,而同步运动装置作为随动件。因此存在共同的欠缺:其一,由于同步运动装置自身不具有动力,同步运动装置的运动与否依赖于开、合模油缸的工作与否,然而,由于开、合模油缸的运动行程即缸柱向缸体外伸展或回缩的距离与同步运动装置的运动程度两者之间存在不可消除的误差,因此会影响开、合模的精度,尤其是在合模时,因合模效果欠缺而会在塑料制品上出现翅边,影响产品的质量甚至造成产品报废;其二,开、合模油缸所需油量大,不利于节能,并且因开、合模油缸自身体积大,不利于实现塑料制品成型机的整机小型化。
鉴上,申请人认为,已有技术中的开、合机构仍有改进的必要,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确保左、右模架开合精度、有利于节能和有益于缩小体积的开、合模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开、合模机构,包括彼此平行设置的一对模架导轨座,在一对模架导轨座的一端的上表面各固设有左模架直线导轨,而一对模架导轨座的另一端的上表面各固设有一右模架直线导轨;一左模架,滑动配设在所述的左模架直线导轨上;一右模架,滑动配设在所述的右模架直线导轨上;一对彼此的结构相同的同步运动装置,其中一个同步运动装置配设在所述一对模架导轨座中的其中一个模架导轨座的长度方向的居中部位的外侧,并且与所述左、右模架的一侧下部连接,而另一个同步运动装置则配设在一对模架导轨座中的另一个模架导轨座的长度方向的居中部位的外侧,并且与左、右模架的另一侧下部连接,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同步运动装置各包括动力机、动力机座、传动轮和第一、第二牵引杆,动力机座设在所述模架导轨座的长度方向的居中部位的外侧,动力机以卧置状态配设在动力机座上,传动轮固定在动力机上,并且位于动力机座的传动轮腔内,第一牵引杆的一端伸展到所述传动轮腔内与所述传动轮配合,而另一端则与所述右模架的下部连接,第二牵引杆的一端同样伸展到所述传动轮腔内与所述传动轮相配合,而另一端则与所述左模架的下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动力机为油马达或电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机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伺服电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传动轮为齿轮,所述的第一、第二牵引杆均为齿条,并且均与所述的齿轮相啮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左模架的底部固设有一左模架滑动座,左模架滑动座的两端各固设有第一直线导轨滑动块,各第一直线导轨滑动块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滑动块槽,第一滑动块槽与所述的左模架直线导轨滑动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右模架的底部固设有右模架滑动座,右模架滑动座的两端各固设有第二直线导轨滑动块,各第二直线导轨滑动块的底部开设有第二滑动块槽,第二滑动块槽与所述的右模架直线导轨滑动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滑动块槽为燕尾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滑动块槽为燕尾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动力机座配有一支承座,支承座与地坪或模架导轨座固定,而动力机座则固定在支承座的顶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左模架的下部的两侧各固定有一左模架连接座,所述的第二牵引杆与左模架连接座连接;所述的右模架的下部的两侧各固定有一右模架连接座,所述的第一牵引杆与右模架连接座连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将动力机作为同步运动装置的自身动力,从而不仅可省去开合模油缸,而且能确保开、合模的精度,由于无需使用开、合模油缸作为同步运动装置的动力支撑,因而既可节约能源,也有助于实现塑料制品成型机的整机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请见图1和图2,一对模架导轨座1彼此平行,两端各由导轨座连接板13连接,在使用状态下,将一对导轨座连接板13与使用现场地坪上的预埋件固定。在一对模架导轨座1的一端的上表面即图示的左端的上表面以螺钉固定方式各固定一左模架直线导轨11,而在一对模架导轨座1的另一端的上表面即图示的右端的上表面同样以螺钉连接的固定方式各固定一右模架直线导轨12。一左模架2的底部与前述的一对左模架直线导轨11滑动配合,即构成直线运动副,具体是:在左模架2的底部固设一左模架滑动座21,并且在左模架滑动座21的两端的底部各固设一第一直线导轨滑动块211,各第一直线导轨滑动块211的底部开设标准直线导轨槽型的第一滑动块槽2111,第一滑动块槽2111优选为燕尾形槽,藉由第一滑动块槽2111使第一滑动块211与前述的左模架直线导轨11构成直线运动副;一右模架3的底部与前述的一对右模架直线导轨12滑动配合,即构成直线运动副,具体是:在右模架3的底部固设一右模架滑动座31,并且在右模架滑动座31的两端的底部各固设一第二直线导轨滑动块311,各第二直线导轨滑动块311的底部开设标准直线导轨槽型的第二滑动块槽3111,第二滑动块槽3111优选为燕尾形槽,藉由第二滑动块槽3111使第二滑动块311与前述的右模架直线导轨12构成直线运动副。
继续见图1和图2,在左模架2的底部的对应两侧各固定有一左模架连接座22,由左模架连接座22实现将左模架2与同步运动装置4连接;在右模架3的底部的对应两侧同样各固定有一右模架连接座32,由右模架连接座32实现将右模架3与同步运动装置4连接。
前述的同步运动装置4的数量有一对,其中一个同步运动装置4位于一对模架导轨座1的其中一个模架导轨座1的外侧的近中部,而另一个同步运动装置4侧位于另一个模架导轨座1的外侧的近中部,由于一对同步运动装置4的结构及连接方式均相同,因此申请人择其一在下面详细说明,优选而非限于的同步运动装置4的结构如下:包括动力机41、动力机座42、传动轮43和第一、第二牵引杆44、45,动力机41既可以使用油马达,也可以使用电机,本实施例使用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并且为伺服电机,动力机41由动力机固定板411通过螺钉4111以水平悬臂状态固定在动力机座42上,并且动力机41的动力机轴412伸展到传动轮43的轮腔中,传动轮43采用齿轮,用键固定在动力机轴412上,并且位于传动轮腔421内。前述的动力机座42配备有一支承座422,支承座422既可以与模架导轨座1的外壁固定,也可以与使用现场的预埋件固定(本实施例即是),动力机座42座落在支承座422的顶部。第一、第二牵引杆44、45各为齿条,其中:第一牵引杆44的一端即图示的左端伸展到动力机座42的传动轮腔421内,并且与前述的由齿轮充任的传动轮43啮合,第一牵引杆44的另一端即图示的右端通过第一螺母441与前述的右模架连接座32连接;第二牵引杆45的一端即图示的右端伸展到传动轮腔421内,并且与传动轮43啮合,而第二牵引杆45的另一端即图示的左端通过第二螺母451与前述的左模架连接座22连接。
当同步运动装置的动力机41工作,由传动轮43的转动而带动第一、第二牵引杆44、45朝向彼此斥开的方向作直线运动,即第一牵引杆44向右移动,而第二牵引杆45向左移动,从而由第一牵引杆44推动右模架3向右位移,同时由第二牵引杆45推动左模架2向左移动,实现开模,而当动力机41反向旋转时,那么按前述的相反过程,左、右模架2、3表现为合模(彼此合拢)。
综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使已有技术中的无动力的凭借另行配备的油缸的动作而被动运动的同步运动装置变为主动运动,即,由于采用了积极式的同步运动装置4,从而消除了已有技术中的消极式的同步运动装置所存在的合模精度差的问题。如果将动力机41采用油马达,那么还可通过控制油马达的转速来控制精度。

Claims (10)

1.一种开、合模机构,包括彼此平行设置的一对模架导轨座(1),在一对模架导轨座(1)的一端的上表面各固设有左模架直线导轨(11),而一对模架导轨座(1)的另一端的上表面各固设有一右模架直线导轨(12);一左模架(2),滑动配设在所述的左模架直线导轨(11)上;一右模架(3),滑动配设在所述的右模架直线导轨(12)上;一对彼此的结构相同的同步运动装置(4),其中一个同步运动装置(4)配设在所述一对模架导轨座(1)中的其中一个模架导轨座(1)的长度方向的居中部位的外侧,并且与所述左、右模架(2、3)的一侧下部连接,而另一个同步运动装置(4)则配设在一对模架导轨座(1)中的另一个模架导轨座(1)的长度方向的居中部位的外侧,并且与左、右模架(2、3)的另一侧下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同步运动装置(4)各包括动力机(41)、动力机座(42)、传动轮(43)和第一、第二牵引杆(44、45),动力机座(42)设在所述模架导轨座(1)的长度方向的居中部位的外侧,动力机(41)以卧置状态配设在动力机座(42)上,传动轮(43)固定在动力机(41)上,并且位于动力机座(42)的传动轮腔(421)内,第一牵引杆(44)的一端伸展到所述传动轮腔(421)内与所述传动轮(43)配合,而另一端则与所述右模架(3)的下部连接,第二牵引杆(45)的一端同样伸展到所述传动轮腔(421)内与所述传动轮(43)相配合,而另一端则与所述左模架(2)的下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机(41)为油马达或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伺服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轮(43)为齿轮,所述的第一、第二牵引杆(44、45)均为齿条,并且均与所述的齿轮相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模架(2)的底部固设有一左模架滑动座(21),左模架滑动座(21)的两端各固设有第一直线导轨滑动块(211),各第一直线导轨滑动块(211)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滑动块槽(2111),第一滑动块槽(2111)与所述的左模架直线导轨(11)滑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模架(3)的底部固设有右模架滑动座(31),右模架滑动座(31)的两端各固设有第二直线导轨滑动块(311),各第二直线导轨滑动块(311)的底部开设有第二滑动块槽(3111),第二滑动块槽(3111)与所述的右模架直线导轨(12)滑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滑动块槽(2111)为燕尾槽。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滑动块槽(3111)为燕尾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机座(42)配有一支承座(422),支承座(422)与地坪或模架导轨座(1)固定,而动力机座(42)则固定在支承座(422)的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模架(2)的下部的两侧各固定有一左模架连接座(22),所述的第二牵引杆(45)与左模架连接座(22)连接;所述的右模架(3)的下部的两侧各固定有一右模架连接座(32),所述的第一牵引杆(44)与右模架连接座(32)连接。
CN2010201576491U 2010-04-13 2010-04-13 开、合模机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774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576491U CN201677433U (zh) 2010-04-13 2010-04-13 开、合模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576491U CN201677433U (zh) 2010-04-13 2010-04-13 开、合模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77433U true CN201677433U (zh) 2010-12-22

Family

ID=43342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57649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77433U (zh) 2010-04-13 2010-04-13 开、合模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7743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0772A (zh) * 2010-04-13 2010-11-24 苏州同大机械有限公司 开、合模机构
CN103934930A (zh) * 2014-04-29 2014-07-23 杭州中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伺服驱动竖直合模装置
CN110385866A (zh) * 2019-07-10 2019-10-29 江龙船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整宽度的玻璃钢上盖模具
CN110587892A (zh) * 2019-08-21 2019-12-20 宜兴市宜轻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内藏式牵引机构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0772A (zh) * 2010-04-13 2010-11-24 苏州同大机械有限公司 开、合模机构
CN101890772B (zh) * 2010-04-13 2012-10-10 苏州同大机械有限公司 开、合模机构
CN103934930A (zh) * 2014-04-29 2014-07-23 杭州中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伺服驱动竖直合模装置
CN110385866A (zh) * 2019-07-10 2019-10-29 江龙船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整宽度的玻璃钢上盖模具
CN110587892A (zh) * 2019-08-21 2019-12-20 宜兴市宜轻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内藏式牵引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90772B (zh) 开、合模机构
CN103317726A (zh) 3d打印机的喷头传动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3d打印机
CN203344320U (zh) 3d打印机的喷头传动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3d打印机
CN204354466U (zh) 合模装置
CN201677433U (zh) 开、合模机构
CN204249339U (zh) 多工位旋转成型机
CN105711060A (zh) 多工位旋转成型机
CN203381070U (zh) 一种新型瓶坯输送装置
CN203219914U (zh) 包馅压合成型模具
CN201721014U (zh) 一种实现同时抽芯的注塑模具
CN208514893U (zh) 一种具有顶出机构的注塑模具
CN202151908U (zh) 一种新型吹塑成型机的开合模装置
CN216658655U (zh) 一种便于合模的模具
CN207874771U (zh) 衣架生产模具
CN102248669A (zh) 一种用于吹塑机的开合模机构
CN203282682U (zh) 一种带连杆的抽芯行位机构及注塑模具
CN216139277U (zh) 一种塑料制品成型设备的合模装置
CN216540267U (zh) 铝合金新型舌型挤压模具
CN201175990Y (zh) 一种吹塑成型机的开合模装置
CN213675130U (zh) 一种塑胶件用立式注塑机
CN202097954U (zh) 热成型机开合模机构
CN205148820U (zh) 一模四腔的内螺纹产品脱模结构
CN210453524U (zh) 一种塑料注塑模具用定位结构
CN210759071U (zh) 一种注塑生产用调模距装置
CN109822968B (zh) 一种稳定性高的成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2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