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74036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674036U CN201674036U CN2010201913531U CN201020191353U CN201674036U CN 201674036 U CN201674036 U CN 201674036U CN 2010201913531 U CN2010201913531 U CN 2010201913531U CN 201020191353 U CN201020191353 U CN 201020191353U CN 201674036 U CN201674036 U CN 20167403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 connector
- circuit board
- substrate
- weld part
- r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供一电路板进行插接,包括一绝缘本体具有一基板,所述基板内贯穿设有多数通孔,多数所述通孔成上下排列,自所述基板两侧还分别延伸设有一夹持部,自所述基板远离所述夹持部的一侧凹设形成的一收容空间,多数端子分别对应固设于成上下排列的多数所述通孔内,每一所述端子具有一接触部和一焊接部,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基板远离所述夹持部的一侧,所述焊接部位于所述基板的另一侧,所述电路板被夹持于上排所述焊接部和下排所述焊接部之间,至少部分卡于所述夹持部内以定位,所述电连接器同所述电路板横向插接,这样不会占用较多所述电路板上的高度空间,也便于装配,符合电子产品朝小型化发展的趋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内接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般业界内接USB3.0都是穿孔式的,请参照附图1,一种电连接器1,包括一绝缘本体11,所述绝缘本体11的底面边缘处延伸设有多数站脚111,中间处设有多数穿孔(未图示),多数端子12分别对应固设于多数所述穿孔内,并部分向下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11的底面,此外,所述绝缘本体11的顶面向下凹设有一容纳空间(未图示),所述端子12部分进入所述容纳空间。
所述电连接器1组装完成后,再插接于一电路板2上,所述电路板2上对应多数所述端子12设有多数焊接孔(未图示),所述端子12向下部分进入所述焊接孔,所述站脚111抵顶于所述电路板2的上表面,然后将所述端子12焊接于所述焊接孔中,所述电连接器1同所述电路板2之间焊接完成后,所述电连接器1还可供一公头连接器(未图示)进行插接,所述公头电连接器插接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与所述端子12进行接触,进而实现所述公头电连接器同所述电路板2之间的电性导通。
虽然上述电连接器1能达到组装于所述电路板2上并使得所述公头电连接器同所述电路板2电性导通的目的,但却存在以下诸多的缺失:
1.所述电连接器全部竖直插接于所述电路板上,这样增加了所述电路板上的高度,占用了较多的空间,不符合电子产品朝小型化发展的趋势。
2.由于所述绝缘本体竖直的位于所述电路板上,使得所述公头电连接器也要在竖直方向向下装入所述容纳空间内,这样所述电路板上则需预留更多的空间来便于所述公头电连接器组装,然而,现在电子产品都在朝小型化发展,所述电路板上的空间有限,如此,使得所述公头电连接器装配于所述电连接器内的难度增大,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在装配的过程中由于不好操作而损坏相关的组件。
此外,由于所述电连接器是内接的,即其组装至所述电路板后,再一起位于一主机箱内,一般所述电路板都是竖直的放置于所述主机箱内,当所述电连接器相对于所述电路板竖直的位于所述主机箱内下方的一拐角处时,所述容纳空间的开口朝与所述电路板的垂直侧方向开设,操作者需要让手进入至所述主机板的最底端,再水平的将所述公头电连接器插入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容纳空间内,然而,由于所述电连接器摆放位置的原因,所述电连接器下方必须预留足够的空间才能使操作者的手水平放置,然后才能进一步将所述公头电连接器顺利的插入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容纳空间内,但由于所述主机箱的空间有限,所述电连接器位置的摆放也需要考虑较多的因素,这样就势必给设计者带来很多的困扰,从而增加了生产的成本,降低了工作的效率。
3.所述电连接器是穿孔式焊接于所述电路板的,当所述端子要插接于所述电路板中之前,需先于所述电路板上对应所述端子的位置设置所述穿孔,再将所述端子插接至所述穿孔内,接着才能进行焊接,如此工序较复杂,提高了生产的成本,且由于所述穿孔在制作上会出现公差的问题,如果制作不精准,容易出现所述端子无法顺利进入所述穿孔内的现象,进而无法进行焊接。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少且易于装配的电连接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供一电路板进行插接,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具有一基板,所述基板内贯穿设有多数通孔,且多数所述通孔成上下排列,自所述基板的两侧还分别延伸设有一夹持部,自所述基板远离所述夹持部的一侧凹设形成的一收容空间;多数端子,分别对应固设于成上下排列的多数所述通孔内,每一所述端子具有一接触部和一焊接部,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基板远离所述夹持部的一侧,所述焊接部位于所述基板的另一侧;所述电路板被夹持于上排所述焊接部和下排所述焊接部之间,且至少部分卡于所述夹持部内以定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中所述电路板被夹持于上排所述焊接部和下排所述焊接部之间,且至少部分卡于所述夹持部内以定位,所述电连接器同所述电路板横向插接,这样不会占用较多所述电路板上的高度空间,也便于装配,符合电子产品朝小型化发展的趋势。
此外,所述电连接器是直接被夹持于上排所述焊接部和下排所述焊接部之间的,且至少部分卡于所述夹持部内以定位,如此即可进行焊接,这样工序较简便,从而节约了生产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电连接器组装至电路板上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前视图;
图5为图4中沿A-A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电路板的组合示意图;
图7为图6的正视图;
图8为图7中沿B-B的剖视图。
背景技术的附图标号说明:
电连接器1 绝缘本体11 站脚111 端子12
电路板2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电连接器1 绝缘本体11 上表面111 下表面112
前表面113 后表面114 左侧面115 右侧面116
基板117 通孔1171 夹持部118 固定槽1181
收容空间119导 引面1191 端子12 接触部121
焊接部122 电路板2 缺口2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其包括一绝缘本体11以及容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1内的多数端子12。
请参照图2至图5,所述绝缘本体11具有相对设置的一上表面111和一下表面112,一前表面113和一后表面114,一左侧面115和一右侧面116,所述绝缘本体11进一步包括一基板117,所述基板117位于所述前表面113,其内贯穿设有多数通孔1171,且多数所述通孔1171成上下排列,自所述基板117的两侧朝前分别延伸设置有一夹持部118,所述二夹持部118分别连接所述左侧面115和所述右侧面116,所述夹持部118远离所述左侧面115和所述右侧面116的内侧凹设形成有一固定槽1181,所述固定槽1181为半封闭式结构,其具有一开口,所述开口面向所述通孔1171,此外,所述绝缘本体11还包括由所述前表面113朝所述后表面114凹设形成的一收容空间119,所述收容空间119靠近所述前表面113的内侧边缘处设有多数导引面1191。
请参照图2至图5,多数所述端子12分别对应固设于成上下排列的多数所述通孔1171内,每一所述端子12具有一接触部121和一焊接部122,所述接触部121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19内,所述焊接部122位于所述基板117靠近所述夹持部118的一侧。同时,上排所述焊接部122和下排所述焊接部122的自由末端相互远离。
请参照图5至图8,所述电连接器1是用于供一公头电连接器(未图示)插接,再通过所述电连接器1焊接至一电路板2上,以实现所述公头电连接器同所述电路板2之间电性导通的目的,所述电路板2的边缘处对应所述二夹持部118分别设有一缺口21。
首先,将多数所述端子12装入所述绝缘本体11内,所述接触部121由所述前表面113朝所述后表面114通过所述通孔1171进入所述收容空间119,所述焊接部122位于所述基板117远离所述收容空间119的一侧,接着,将组装好的所述电连接器1对应安置于所述电路板2的合适处,所述绝缘本体11相对于所述电路板2为横向放置,所述夹持部118进入位于所述缺口21内,所述缺口21的一内边缘位于所述固定槽1181内,所述固定槽1181对所述电路板2进行上下的限位,以实现所述电连接器1同所述电路板2的部分定位,所述电路板2被夹持于上排所述焊接部122和下排所述焊接部122之间,上排所述焊接部122位于所述电路板2上方,下排所述焊接部122位于所述电路板2下方,且所述电路板2的边缘抵靠所述基板117,以实现所述电路板2朝后方向的位移,使得所述电路板2同所述基板117成相垂直状设置,同所述上表面111平行,然后,将所述焊接部122同所述电路板2进行良好的焊接,最后,焊接完成后,将所述公头电连接器1由所述后表面114朝所述前表面113的方向装入所述收容空间119内,所述导引面1191引导所述公头电连接器顺利进入,使得所述公头电连接器同所述接触部121进行接触,进而实现所述公头电连接器同所述电路板2之间电性导通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如下优点:
1.所述电路板被夹持于上排所述焊接部和下排所述焊接部之间,所述夹持部进入位于所述缺口内,所述缺口的一内边缘位于所述固定槽内,所述固定槽对所述电路板进行上下的限位,所述电路板的边缘抵靠所述基板,以实现所述电路板朝后方向的位移,使得所述电路板同所述基板成相垂直状设置,同所述上表面平行,以达到所述电连接器同所述电路板横向插接的目的,相对于所述电连接器竖直插接于所述电路板上的结构而言,这样不会占用较多所述电路板上的高度空间,符合电子产品朝小型化发展的趋势。
2.由于所述绝缘本体横向的位于所述电路板上,使得所述公头电连接器由所述后表面朝所述前表面的方向横向装入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导引面引导所述公头电连接器顺利进入,使得所述公头电连接器同所述接触部进行接触,这样所述电路板上方则不需预留更多的空间来便于所述公头电连接器组装,如此,使得所述公头电连接器装配于所述电连接器内的难度降低。
3.所述电连接器是直接被夹持于上排所述焊接部和下排所述焊接部之间的,所述夹持部进入位于所述缺口内,所述缺口的一内边缘位于所述固定槽内,所述固定槽对所述电路板进行上下的限位,所述电路板的边缘抵靠所述基板,以实现所述电路板朝后方向的位移,如此即可进行焊接,这样工序较简便,从而节约了生产的成本,也不会出现所述焊接部无法同所述电路板焊接的问题。
4.上排所述焊接部和下排所述焊接部的自由末端相互远离,这样方便所述电路板进入所述上排所述焊接部和下排所述焊接部之间,避免了跪针或损坏所述端子现象的发生。
5.由于所述电连接器是内接的,即其组装至所述电路板后,再一起位于一主机箱内,一般所述电路板都是竖直的放置于所述主机箱内,当所述电连接器相对于所述电路板水平横向的位于所述主机箱内下方的一拐角处时,所述收容空间的开口朝上,操作者不需要让手进入至所述主机板的最底端,再水平的将所述公头电连接器插入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容纳空间内,只需要直接将所述公头电连接器竖直的插入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收容空间内即可,如此,节约了设计和生产的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供一电路板进行插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其具有一基板,所述基板内贯穿设有多数通孔,且多数所述通孔成上下排列,自所述基板的两侧还分别延伸设有一夹持部,自所述基板远离所述夹持部的一侧凹设形成的一收容空间;
多数端子,分别对应固设于成上下排列的多数所述通孔内,每一所述端子具有一接触部和一焊接部,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基板远离所述夹持部的一侧,所述焊接部位于所述基板的另一侧;
所述电路板被夹持于上排所述焊接部和下排所述焊接部之间,且至少部分卡于所述夹持部内以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进一步包括凹设形成的一固定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为半封闭式结构,其具有一开口,所述开口面向所述焊接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排所述焊接部和下排所述焊接部的自由末端相互远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的边缘抵靠所述基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对应所述二夹持部分别设有一缺口,所述夹持部部分位于所述缺口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同所述基板成相垂直状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同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平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相对于所述电路板为横向放置,上排所述焊接部位于所述电路板上方,下排所述焊接部位于所述电路板下方。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内侧边缘设有至少一导引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913531U CN201674036U (zh) | 2010-05-10 | 2010-05-10 | 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913531U CN201674036U (zh) | 2010-05-10 | 2010-05-10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674036U true CN201674036U (zh) | 2010-12-15 |
Family
ID=43331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191353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74036U (zh) | 2010-05-10 | 2010-05-10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674036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82761A (zh) * | 2012-09-18 | 2014-03-26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连接器 |
CN109167195A (zh) * | 2018-08-28 | 2019-01-08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车用连接器组合 |
CN111711012A (zh) * | 2020-06-30 | 2020-09-25 | 深圳市锦凌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大电流欧式连接器插头及连接器 |
-
2010
- 2010-05-10 CN CN2010201913531U patent/CN20167403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82761A (zh) * | 2012-09-18 | 2014-03-26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连接器 |
CN109167195A (zh) * | 2018-08-28 | 2019-01-08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车用连接器组合 |
CN111711012A (zh) * | 2020-06-30 | 2020-09-25 | 深圳市锦凌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大电流欧式连接器插头及连接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708305U (zh) | 移动存储装置及其电连接器 | |
CN201638995U (zh) | 连接器 | |
CN201252259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285934Y (zh) | 电连接器 | |
CN2917027Y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103730745B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 |
CN201741832U (zh) | 电连接器 | |
CN2687885Y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CN2365776Y (zh) | 电连接器组合 | |
CN104716492B (zh) | 电连接器 | |
CN2840371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707463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674036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142388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119112U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02917697U (zh) | 卡缘连接器 | |
CN201498632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829689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440490U (zh) | 卡缘连接器 | |
CN202855964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639020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440510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576779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638993U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CN204361316U (zh) | 卡缘连接器及其组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15 Termination date: 20140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