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63414U - 间隔防振锤 - Google Patents
间隔防振锤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663414U CN201663414U CN2010201530483U CN201020153048U CN201663414U CN 201663414 U CN201663414 U CN 201663414U CN 2010201530483 U CN2010201530483 U CN 2010201530483U CN 201020153048 U CN201020153048 U CN 201020153048U CN 201663414 U CN201663414 U CN 2016634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mping
- damping arm
- connecting rod
- cover plate
-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title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7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10000000629 knee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876 top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6 parie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2 pos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间隔防振锤,包括连接杆、至少两个具有接线部的阻尼臂、与各阻尼臂相配合的绝缘阻尼垫、与各阻尼臂的接线部相配合的盖板、用于紧固连接所述盖板与阻尼臂接线部的螺栓组件;所述各阻尼臂设置在连接杆的端部;所述各阻尼臂的接线部设有一个接线槽,所述各盖板的邻接接线部的一面设有凸出的凸台,所述凸台位于所述阻尼臂接线槽中,并将所述阻尼臂接线槽分隔成两个独立的接线槽。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适用线缆直径和线缆间距范围较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金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固定在架空输电线路之间的间隔防振锤。
背景技术
架空输电线路在雨凇、大风、暴雪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容易引发路导、地线覆冰舞动、风偏、脱冰跳跃、弧垂增大等现象,导致导线相间、相对地距离改变,造成相-相间、相-地之间放电跳闸,并且在长时间舞动后使得线路金具、绝缘子、导线、杆塔等损坏,引起更为严重的送电事故。架空输电线路分裂导线间加装间隔防振锤是为了支撑各子导线并保持子导线之间的距离,其防舞原理是它能使各导线机械的连接起来,使其在运动时互相牵制,以达到抑制舞动的目的。
专利文献CN2702500Y公开了一种间隔棒,包括至少有两个端部的框架及端部经螺栓连固的线夹,框架端部设置呈圆柱状对合的帽盖,帽盖的周端呈圆弧状,端面呈凹弧面,线夹的阻尼臂置于帽盖内的两侧设置有两侧端面均有凹凸齿、其凹凸齿面均向中心倾斜的阻尼垫,凹凸齿分别与相邻的帽盖内壁齿、阻尼臂齿吻合,线夹的阻尼臂和盖板穿有螺栓的外侧面均设置有凹槽,阻尼臂凹槽处还设置有与螺栓的螺母对应的内六角。该种间隔棒具有较好地防止电晕现象产生和避雷作用。但是该种间隔棒的结构仍存在适用线缆直径范围和适用线缆间距范围较为狭窄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线缆直径和线缆间距范围较宽的间隔防振锤。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间隔防振锤,包括连接杆、至少两个具有接线部的阻尼臂、与各阻尼臂相配合的绝缘阻尼垫、与各阻尼臂的接线部相配合的盖板、用于紧固连接所述盖板与阻尼臂接线部的螺栓组件;所述各阻尼臂设置在连接杆的端部;所述各阻尼臂的接线部设有一个接线槽,所述各盖板的邻接接线部的一面设有凸出的凸台,所述凸台位于所述阻尼臂接线槽中,并将所述阻尼臂接线槽分隔成两个独立的接线槽。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接线部位于各阻尼臂的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所述各阻尼臂的接近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处设有连接槽和连接孔;所述连接杆端部的两侧各设有一个卡槽和位于卡槽中的连接孔,每个卡槽中设有一个阻尼垫;所述连接杆的端部位于该阻尼臂的连接槽中,并通过穿过阻尼臂和连接杆连接孔的紧固件紧固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各阻尼臂连接部设有两个连接孔,所述各连接杆端部连接槽中设有两个相配合的连接孔,所述各阻尼垫也设有两个相配合的连接孔;所述各阻尼臂与相应的一个连接杆端部通过两个穿过所述连接孔的紧固件紧固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紧固件与所述阻尼臂的连接孔为紧密配合,所述紧固件与所述阻尼垫的连接孔为紧密配合,所述紧固件的外表面与所述连接杆的连接孔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各阻尼臂的接线槽中设有阻挡部和夹线槽;所述各盖板的邻接接线部的一面抵在所述阻挡部上,所述各盖板的凸台位于所述夹线槽中,并将所述夹线槽分隔成两个独立的夹线槽。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各阻尼臂接线槽的接近连接杆的一侧边壁是一斜面边壁,所述各盖板的接近连接杆的一侧端抵在该斜面边壁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各盖板的接近连接杆的一侧端,在邻接阻尼臂阻挡部的一面上设有一个凹槽,该凹槽与阻尼臂阻挡部、斜面边壁之间围成一个接线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各阻尼臂的接线部设有一个圆形紧固孔,所述各盖板上设有一个腰形孔,所述盖板通过穿过腰形孔与圆形紧固孔的螺栓组件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杆的基本形状是一字型、或正多边形。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各阻尼臂的接线部设有一个接线槽,所述各盖板的邻接接线部的一面设有凸出的凸台,所述凸台位于所述阻尼臂接线槽中,并将所述阻尼臂接线槽分隔成两个独立的接线槽。这种结构可以把个阻尼臂接线槽分隔成大小不同的两个接线槽,既可适用小直径线缆,也可适用大直径线缆;另外由于具有至少两个接线槽,所以也就至少适用于两种不同间距的线缆。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紧固件与所述阻尼臂的连接孔为紧密配合,所述紧固件与所述阻尼垫的连接孔为紧密配合,所述紧固件的外表面与所述连接杆的连接孔内壁之间留有间隙。这种结构既可保证阻尼臂与连接杆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又可利用阻尼垫的弹性使得阻尼臂与连接杆之间具有一个较小的转动角度,从而更好的起到阻尼防舞的技术效果。另外,该阻尼垫不仅起到缓冲阻尼作用,还作为绝缘物,使得阻尼臂与连接杆之间断路。
(3)本实用新型中,各阻尼臂连接部设有两个连接孔,所述各连接杆端部连接槽中设有两个相配合的连接孔,所述各阻尼垫也设有两个相配合的连接孔;所述各阻尼臂与相应的一个连接杆端部通过两个穿过所述连接孔的紧固件紧固连接;利用两个分隔开的紧固件连接阻尼臂、阻尼垫和连接杆,与传统的使用单个紧固件连接的技术方案相比,除了可以更加精确控制阻尼臂与连接杆之间的转动角度,还可在长期使用中有效防止因磨损而导致的打滑现象以及转动角度超标现象。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各阻尼臂接线槽的接近连接杆的一侧边壁是一斜面边壁,所述各盖板的接近连接杆的一侧端抵在该斜面边壁上。另外,所述各阻尼臂的接线部设有一个圆形紧固孔,所述各盖板上设有一个腰形孔,所述盖板通过穿过腰形孔与圆形紧固孔的螺栓组件固定连接。在紧固线缆时,各盖板的接近连接杆的一侧端抵在该斜面边壁上,在斜面边壁的导向作用下,可以使得盖板顺着腰形孔的设置方向组件平移滑动,从而调整盖板位置,获得最佳紧固效果;另外由于各盖板的接近连接杆的一侧端抵在该斜面边壁上,从而在长期使用中有效防止因振动而导致盖板发生平移现象。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各盖板的接近连接杆的一侧端,在邻接阻尼臂阻挡部的一面上设有一个凹槽,该凹槽与阻尼臂阻挡部、斜面边壁之间围成一个接线孔。这种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具备至少三个夹线孔,也就至少适用于三个不同间距的线缆,从而有效提高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间隔防振锤的一种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间隔防振锤的正面视图;
图4为图3沿A-A线的局部解剖示意图。
附图所示标记为:连接杆1,卡槽11,连接孔12,阻尼臂2,接线部21,接线槽22,阻挡部221,夹线槽222,连接部23,连接槽231,连接孔232,斜面边壁24,圆形紧固孔25,阻尼垫3,连接孔31,盖板4,凸台41,侧端42,凹槽43,腰形孔44,螺栓组件5,紧固件6。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至图4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间隔防振锤的一种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间隔防振锤的正面视图;图4为图3沿A-A线的局部解剖示意图。
本实施例是一种用于架空输电线路上的间隔防振锤,见图1至图4,包括连接杆1、两个具有接线部21的阻尼臂2、与各阻尼臂2相配合的绝缘阻尼垫3、与各阻尼臂2的接线部21相配合的盖板4、用于紧固连接所述盖板4与阻尼臂2接线部21的螺栓组件5;所述各阻尼臂2设置在连接杆1的端部;所述各阻尼臂2的接线部21设有一个接线槽22,所述各阻尼臂2的接线槽22中设有阻挡部221和夹线槽222;所述各盖板4的邻接接线部21的一面设有凸出的凸台41;所述各盖板4的邻接接线部21的一面抵在所述阻挡部221上,所述各盖板4的凸台41位于所述夹线槽222中,并将所述夹线槽222分隔成两个独立的夹线槽。
所述各阻尼臂2接线槽22的接近连接杆1的一侧边壁是一斜面边壁24,所述各盖板4的接近连接杆1的一侧端42抵在该斜面边壁24上。
所述各盖板4的接近连接杆1的一侧端,在邻接阻尼臂2阻挡部221的一面上设有一个凹槽43,该凹槽43与阻尼臂2阻挡部221、斜面边壁24之间围成一个接线孔。
所述各阻尼臂2的接线部21设有一个圆形紧固孔25,所述各盖板4上设有一个腰形孔44,所述盖板4通过穿过腰形孔44与圆形紧固孔25的螺栓组件5固定连接。
所述接线部21位于各阻尼臂2的远离所述连接杆1的一端,所述各阻尼臂2的接近所述连接杆1的一端设有连接部23;所述连接部23处设有连接槽231和连接孔232;所述连接杆1端部的两侧各设有一个卡槽11和位于卡槽11中的连接孔12,每个卡槽11中设有一个阻尼垫3;所述连接杆1的端部位于该阻尼臂2的连接槽231中,并通过穿过阻尼臂2和连接杆1连接孔的紧固件6紧固连接。
所述各阻尼臂2连接部23设有两个连接孔232,所述各连接杆1端部连接槽231中设有两个相配合的连接孔12,所述各阻尼垫3也设有两个相配合的连接孔31;所述各阻尼臂2与相应的一个连接杆1端部通过两个穿过所述连接孔的紧固件6紧固连接。
所述紧固件6与所述阻尼臂2的连接孔232为紧密配合,所述紧固件6与所述阻尼垫3的连接孔31为紧密配合,所述紧固件的外表面与所述连接杆1的连接孔12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本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施例中,所述各阻尼臂2的接线部21设有一个接线槽22,所述各盖板4的邻接接线部21的一面设有凸出的凸台41,所述凸台41位于所述阻尼臂2接线槽22中,并将所述阻尼臂2接线槽22分隔成两个独立的接线槽。这种结构可以把个阻尼臂接线槽分隔成大小不同的两个接线槽,既可适用小直径线缆,也可适用大直径线缆;另外由于具有至少两个接线槽,所以也就至少适用于两种不同间距的线缆。
(2)本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6与所述阻尼臂2的连接孔232为紧密配合,所述紧固件6与所述阻尼垫3的连接孔31为紧密配合,所述紧固件的外表面与所述连接杆1的连接孔12内壁之间留有间隙。这种结构既可保证阻尼臂与连接杆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又可利用阻尼垫的弹性使得阻尼臂与连接杆之间具有一个较小的转动角度,从而更好的起到阻尼防舞的技术效果。另外,该阻尼垫不仅起到缓冲阻尼作用,还作为绝缘物,使得阻尼臂与连接杆之间断路。
(3)本实施例中,各阻尼臂2连接部23设有两个连接孔232,所述各连接杆1端部连接槽231中设有两个相配合的连接孔12,所述各阻尼垫3也设有两个相配合的连接孔31;所述各阻尼臂2与相应的一个连接杆1端部通过两个穿过所述连接孔的紧固件6紧固连接;利用两个分隔开的紧固件连接阻尼臂、阻尼垫和连接杆,与传统的使用单个紧固件连接的技术方案相比,除了可以更加精确控制阻尼臂与连接杆之间的转动角度,还可在长期使用中有效防止因磨损而导致的打滑现象以及转动角度超标现象。
(4)本实施例中,所述各阻尼臂2接线槽22的接近连接杆1的一侧边壁是一斜面边壁24,所述各盖板4的接近连接杆1的一侧端42抵在该斜面边壁24上。另外,所述各阻尼臂2的接线部21设有一个圆形紧固孔25,所述各盖板4上设有一个腰形孔44,所述盖板4通过穿过腰形孔44与圆形紧固孔25的螺栓组件5固定连接。在紧固线缆时,各盖板4的接近连接杆1的一侧端42抵在该斜面边壁24上,在斜面边壁的导向作用下,可以使得盖板顺着腰形孔的设置方向组件平移滑动,从而调整盖板位置,获得最佳紧固效果;另外由于各盖板4的接近连接杆1的一侧端42抵在该斜面边壁24上,从而在长期使用中有效防止因振动而导致盖板发生平移现象。
(5)本实施例中,所述各盖板4的接近连接杆1的一侧端,在邻接阻尼臂2阻挡部221的一面上设有一个凹槽43,该凹槽43与阻尼臂2阻挡部221、斜面边壁24之间围成一个接线孔。这种结构使得本实施例具备至少三个夹线孔,也就至少适用于三个不同间距的线缆,从而有效提高适用范围。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连接杆1的基本形状不再是一字型,而是正三角形,每个尖角处也即连接杆的三个端部各与一个阻尼臂2通过阻尼垫3连接。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连接杆1的基本形状不再是一字型,而是正方形,每个尖角处也即连接杆的四个端部各与一个阻尼臂2通过阻尼垫3连接。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间隔防振锤,包括连接杆(1)、至少两个具有接线部(21)的阻尼臂(2)、与各阻尼臂(2)相配合的绝缘阻尼垫(3)、与各阻尼臂(2)的接线部(21)相配合的盖板(4)、用于紧固连接所述盖板(4)与阻尼臂(2)接线部(21)的螺栓组件(5);所述各阻尼臂(2)设置在连接杆(1)的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阻尼臂(2)的接线部(21)设有一个接线槽(22),所述各盖板(4)的邻接接线部(21)的一面设有凸出的凸台(41),所述凸台(41)位于所述阻尼臂(2)接线槽(22)中,并将所述阻尼臂(2)接线槽(22)分隔成两个独立的接线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防振锤,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部(21)位于各阻尼臂(2)的远离所述连接杆(1)的一端,所述各阻尼臂(2)的接近所述连接杆(1)的一端设有连接部(23);所述连接部(23)处设有连接槽(231)和连接孔(232);
所述连接杆(1)端部的两侧各设有一个卡槽(11)和位于卡槽(11)中的连接孔(12),每个卡槽(11)中设有一个阻尼垫(3);所述连接杆(1)的端部位于该阻尼臂(2)的连接槽(231)中,并通过穿过阻尼臂(2)和连接杆(1)连接孔的紧固件(6)紧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隔防振锤,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阻尼臂(2)连接部(23)设有两个连接孔(232),所述各连接杆(1)端部连接槽(231)中设有两个相配合的连接孔(12),所述各阻尼垫(3)也设有两个相配合的连接孔(31);所述各阻尼臂(2)与相应的一个连接杆(1)端部通过两个穿过所述连接孔的紧固件(6)紧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间隔防振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6)与所述阻尼臂(2)的连接孔(232)为紧密配合,所述紧固件(6)与所述阻尼垫(3)的连接孔(31)为紧密配合,所述紧固件的外表面与所述连接杆(1)的连接孔(12)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防振锤,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阻尼臂(2)的接线槽(22)中设有阻挡部(221)和夹线槽(222);所述各盖板(4)的邻接接线部(21)的一面抵在所述阻挡部(221)上,所述各盖板(4)的凸台(41)位于所述夹线槽(222)中,并将所述夹线槽(222)分隔成两个独立的夹线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间隔防振锤,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阻尼臂(2)接线槽(22)的接近连接杆(1)的一侧边壁是一斜面边壁(24),所述各盖板(4)的接近连接杆(1)的一侧端(42)抵在该斜面边壁(24)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间隔防振锤,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盖板(4)的接近连接杆(1)的一侧端,在邻接阻尼臂(2)阻挡部(221)的一面上设有一个凹槽(43),该凹槽(43)与阻尼臂(2)阻挡部(221)、斜面边壁(24)之间围成一个接线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防振锤,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阻尼臂(2)的接线部(21)设有一个圆形紧固孔(25),所述各盖板(4)上设有一个腰形孔(44),所述盖板(4)通过穿过腰形孔(44)与圆形紧固孔(25)的螺栓组件(5)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防振锤,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的基本形状是一字型、或正多边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530483U CN201663414U (zh) | 2010-04-06 | 2010-04-06 | 间隔防振锤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530483U CN201663414U (zh) | 2010-04-06 | 2010-04-06 | 间隔防振锤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663414U true CN201663414U (zh) | 2010-12-01 |
Family
ID=43233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153048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63414U (zh) | 2010-04-06 | 2010-04-06 | 间隔防振锤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66341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07155A (zh) * | 2015-10-16 | 2015-12-30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无刚性碰撞的输电线路间隔棒线夹连接结构 |
-
2010
- 2010-04-06 CN CN2010201530483U patent/CN20166341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07155A (zh) * | 2015-10-16 | 2015-12-30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无刚性碰撞的输电线路间隔棒线夹连接结构 |
CN105207155B (zh) * | 2015-10-16 | 2017-06-20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无刚性碰撞的输电线路间隔棒线夹连接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753957B1 (ko) | 변전소 피뢰기 브라켓 방향조정장치 | |
KR101024895B1 (ko) | 송전선로의 점퍼지지대용 아킹 혼 장치 | |
CN201663414U (zh) | 间隔防振锤 | |
CN201663415U (zh) | 一种间隔防振锤 | |
CN103606872A (zh) | 一种防晕型六分裂导线间隔棒 | |
CN108962514A (zh) | 一种具有防风功能的复合绝缘子 | |
CN205423084U (zh) | 风力发电机叶片叶尖防雷装置 | |
KR200462373Y1 (ko) | 단일형 내장완철 피뢰기 취부용 금구 | |
KR100988893B1 (ko) | 345㎸ 2도체용 폴리머 상간스페이서 | |
CN103174321A (zh) | 电网输电线用复合杆塔及其复合横担结构 | |
CN109244878B (zh) | 一种具有防雷击功能的变电箱及配电箱的防雷方法 | |
CN201853997U (zh) | 多频防振锤 | |
CN202978163U (zh) | 一种输电线路防鸟害闪络装置 | |
CN207895922U (zh) | 一种地线融冰绝缘悬垂串 | |
CN205212395U (zh) | 一种耐张杆引流综合防雷防护装置 | |
CN103352808B (zh) | 一种风机轮毂引雷导线的连接方法及引雷导线系统 | |
CN204632472U (zh) | 一种电气安装件 | |
KR200460855Y1 (ko) | 폴리머 현수애자 | |
JP2013126304A (ja) | 避雷防止装置、及び避雷防止送電線システム | |
CN204070278U (zh) | 一种安装在电线杆横担上的驱鸟防护罩 | |
CN209183342U (zh) | 盘线式绝缘子 | |
CN105633895B (zh) | 一种阻尼连接型多分裂导线扰流防舞器 | |
KR20100001822U (ko) | 송전선로용 폴리머 피뢰기의 설치대 | |
CN114725878A (zh) | 一种高压架空绝缘线路防雷击装置 | |
CN208656411U (zh) | 一种有利于防雷箱安装的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