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58760U - 改良的高楼消防逃生器 - Google Patents
改良的高楼消防逃生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658760U CN201658760U CN2010201220472U CN201020122047U CN201658760U CN 201658760 U CN201658760 U CN 201658760U CN 2010201220472 U CN2010201220472 U CN 2010201220472U CN 201020122047 U CN201020122047 U CN 201020122047U CN 201658760 U CN201658760 U CN 2016587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wire drum
- accommodation hole
- drum
- improved hig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改良的高楼消防逃生器,是指在本体内枢设有一供悬吊索卷绕的线鼓,在线鼓内设有一油压式齿轮泵,及在本体另安装有一安全带;通过悬吊索一端与安全带分别固定在支撑物和逃生者身体,并令逃生者连同本体一并垂降时,该悬吊索将逐一往外释出,而线鼓及油压式齿轮泵将被带动转动,并致齿轮泵内的油液产生反冲压力,同时,以该齿轮泵内的排油道系被预先设定,使排油量保持一定状态,则逃生者将可以自身重量平稳且顺畅的垂降至地面行安全逃生动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的高楼消防逃生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设置简洁,安装、使用简易、方便,可使高楼悬吊逃生的动作更为顺畅、平稳,及可使悬吊索的摩擦耗损有效减少,达到提高使用安全性,而极符实际适用性、理想性与进步性,且前所未有的改良的高楼消防逃生器。
背景技术
高楼消防逃生器几乎是一般大楼甚而透天房舍必备的消防安全器材,使发生火灾或其他意外状况致电梯、楼梯、走道等无法使用时,室内人员可在救灾人员尚未抵达前,先自行利用高楼消防逃生器沿着外墙悬吊垂降行逃生动作。
又,高楼消防逃生器的种类繁多,但大抵均是由一卷绕有悬吊索的本体、一支撑架及一安全束带共同构成。其中,该支撑架是安设在房舍的阳台,该卷绕着悬吊索的本体是悬挂安置在支撑架上,而该安全束带则是束于逃生者的身体,使用时,该本体的悬吊索是将头端牢固的定位在安全束带上,而使用者往下垂降时,通常是以双脚接触墙面并使力往外蹬弹的方式逐一下降,而该悬吊索则是逐一由固定不动的本体往外拉出配合。
不可否认,此种高楼消防逃生器的设置确实具有应时使用的效能提供,且是目前运用最为普遍的方式,但,该在历经长时的使用后,本发明人却发觉仍有些许美中不足之处,而可予再行改善。即;
1、由于使用者往下垂降时,通常必需将双脚不断的蹬踢墙面,方具有较为快速的下降效果,然,该双脚蹬踢墙面的操作方式,通常又必需施予训练方可达到熟练与有效情形下,显然的,对于普遍未受过训练的老百姓而言,便明显会发生操作不顺和垂降效率无法提升的缺失。
2、如前项所述,由于使用者必需以双脚不断蹬踢墙面做往下垂降动作,故在实施上除有较为费力情形,尤其,双脚每蹬踢墙面一次即会产生一次较快的下降速度情形下,对于垂降的平稳性亦有大打折扣之虞。
3、由于使用者往下垂降时,该卷绕着悬吊索的本体是以不位移状定位在支撑架上,故该悬吊索乃是随着使用者的逐一下降,而自本体逐一拉出情形下,显然的,当墙面有障碍物(如防盗窗)时,该逐一外伸的悬吊索便会在逐一下降中不断的摩擦该障碍物,进而易发生磨损、破坏甚而断裂的不安全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高楼消防逃生器,其可致高楼消防逃生器的操作更为简单、方便,及可致垂降运作更为顺畅、平稳且具效率,以及可有效减少悬吊索的摩擦、耗损率,达到提高使用安全性的效果和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改良的高楼消防逃生器,其包含有:一本体;一安全带,安设在本体;一线鼓,位于本体内,周面设有线槽,中心设有第一容纳孔,在第一容纳孔侧设有相连通的第二容纳孔,在邻近第一容纳孔周缘环设有集油槽,该集油槽在第一容纳孔和第二容纳孔相接处分别设有进油道和排油道连通;一悬吊索,卷绕在线鼓的线槽并将一端穿置外露于本体;一油压式齿轮泵,是设有太阳齿轮与行星齿轮,其中,该太阳齿轮是容纳在线鼓的第一容纳孔,并将两端枢轴贯穿线鼓后枢设在本体,该行星齿轮是容纳在线鼓的第二容纳孔并与太阳齿轮相啮合,两端枢轴是枢设在线鼓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改良的高楼消防逃生器,于其中所述的线鼓的排油道位置安设有一流量调整阀。
前述的改良的高楼消防逃生器,其中所述的线鼓一侧安设有一加压器对应着集油槽。
前述的改良的高楼消防逃生器,其中所述的加压器设有一套体固设于线鼓,在套体内端设有穿孔连通于线鼓的集油槽,其内设有活塞、油封和复位元件,在外端设有调节螺丝。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经由以上可知,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良的高楼消防逃生器,在一本体内枢设有一供悬吊索卷绕的线鼓,在线鼓内设有一油压式齿轮泵,及在本体另安装有一安全带;通过悬吊索与安全带分别固定在支撑物和逃生者身体,并令逃生者连同本体一并垂降时,该悬吊索将逐一往外释出,而线鼓及油压式齿轮泵将被带动转动,并致齿轮泵内的油液产生反冲压力,同时,以该齿轮泵内排油道是被预先设定,使排油量保持一定状态,则逃生者便可以自身重量平稳且顺畅的垂降至地面行安全逃生动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改良的高楼消防逃生器操作更为简单、方便,及可致垂降运作更为顺畅、平稳且具效率,以及可有效减少悬吊索的摩擦、耗损率,达到提高使用安全性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改良的高楼消防逃生器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前视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侧视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1的侧视另一角度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改良的高楼消防逃生器较佳垂降运作的示意图。
10:本体 20:安全带
30:线鼓 301:线槽
302:第一容纳孔 303:第二容纳孔
304:集油槽 305:进油道
306:排油道 307:流量调整阀
40:悬吊索 41:固定体
50:油压式齿轮泵 501:太阳齿轮
5011:枢轴 502:行星齿轮
5021:枢轴 60:加压器
601:套体 6011:穿孔
602:活塞 603:油封
604:复位元件 605:调整螺丝
A:障碍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改良的高楼消防逃生器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所示,分别是本实用新型改良的高楼消防逃生器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前视示意图、侧视剖视示意图、侧视另一角度剖视示意图。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改良的高楼消防逃生器,包含有一本体10;一安全带20,是安设在本体10,供使用者束紧身体用;一线鼓30,是位于本体10内,周面设有线槽301,中心设有第一容纳孔302,在第一容纳孔302侧身设有相连通的第二容纳孔303,在邻近第一容纳孔302周缘环设有集油槽304,该集油槽304且在第一容纳孔302和第二容纳孔303相接处分别设有进油道305和排油道306连通,该排油道306位置并设有流量调整阀307;一悬吊索40,是卷绕在线鼓30的线槽301并将一端穿置外露于本体10;一油压式齿轮泵50,是设有太阳齿轮501和行星齿轮502,其中,该太阳齿轮501是恰容纳在线鼓30的第一容纳孔302,并将两端枢轴5011贯穿线鼓30后枢设在本体10,该行星齿轮502是恰容纳在线鼓30的第二容纳孔303并与太阳齿轮501相啮合,两端枢轴5021是枢设在线鼓30两侧;一加压器60,是安设在线鼓30一侧并对应着集油槽304,可对集油槽304内的油液施予压力。
上述,该流量调整阀307可以惯用的流量调整螺丝为之。
上述,该加压器60可通过一套体601固设于线鼓30,在套体601内端设有穿孔6011连通于线鼓30的集油槽304,其内设有活塞602、油封603、复位元件604,外端设有一调节螺丝605,通过转动调整螺丝605,该复位元件603将对活塞60及集油槽304内的油液施加压力,达到加压目的。
利用上述所构成的本实用新型改良的高楼消防逃生器,请再配合图5所示,呈使用状态时,悬吊索40是将外露于本体10的一端固定体41固设在室内、外任何支撑物位置,使用者是将安全带20绑固在身体并由建筑物外墙往下垂降,由于线鼓30是藉油压式齿轮泵50的太阳齿轮501两端枢轴5011枢设在本体10,故该卷绕在线鼓30的悬吊索40将会受到使用者重量作用而被逐一往外抽出,并在逐一抽出中直接带动线鼓30转动;同时,由于该油压式齿轮泵50的行星齿轮502是将两端枢轴5021分别枢设在线鼓30两侧,并直接与太阳齿轮501相啮合着,故当线鼓30被悬吊索40逐一拉动而转动时,该行星齿轮502将会随着线鼓30的转动而绕着太阳齿轮501逐一转动。又,由于该线鼓30的集油槽304及第一容纳孔302、第二容纳孔303内是布满油液,故当前述行星齿轮502绕着太阳齿轮501逐一转动时,该位于第一、第二容纳孔302、303内的油液将会被行星齿轮502的诸齿强制挤压,并经排油道306进入集油槽304,同时,该集油槽304内的油液亦会受挤压而经进油道305进入第一、第二容纳孔302、303,使做循环流动动作。
上述,其中该位于线鼓30的第一、第二容纳孔302、303的油液被转动的行星齿轮502挤压,并经由排油道306逐一挤入集油槽304时,由于该排油道306处是安设有一流量调整阀307,并可藉以将排出油量控制呈较小的设定流量,故该挤入排油道306的油液将无法全数排送至集油槽304,而会产生设定流量反冲回第一、第二容纳孔302、303,并对转动的行星齿轮502施予反冲压力情形下,自然的,该转动的行星齿轮502乃会产生设定阻力,且致一并转动释出悬吊索40的线鼓30亦会产生相同阻力,而不会受到使用者重量影响发生快速自由转动现象。换言之,呈使用状态时,使用者虽是将整个身体的重量悬吊于本体10,致悬吊索40及线鼓30同时承受着身体重量,但以该油压式齿轮泵50产生的反冲压力会直接反应于线鼓30,则该线鼓30将不会因为使用者的重量,而发生任意快速转动和释放悬吊索40情形,如此,使用者的垂降运作,便可确实达到实际所需速度均一、平稳、顺畅和安全之效。
上述,本实用新型改良的高楼消防逃生器,在生产出厂前即已预先设定好流量调整阀307的位置,使该排油道306的排油量及使用者使用的垂降速度预先被制定,则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不需实施额外的启、闭或调整措施,而具操作简易性;当然,应实际使用之需,使用者亦可依操作说明调整该流量调整阀307,俾适时达到调整垂降速度之目的。
又,由于使用者垂降的操作系完全藉助自己的重量自动达成,故使用本实用新型改良的高楼消防逃生器,除了具有极佳的垂降效率与顺畅性、平稳性外,尤其,该习知必需藉由使用者以双脚蹬踢墙面方可垂降的实施麻烦性、费力性,甚而使用者不会操作的不顺畅等缺失,更可达到直接改善效果。
上述,由于该安设在线鼓30的加压器60是可对集油槽304内的油液实施加压,故本实用新型改良的高楼消防逃生器完成组装和填充油液后,虽在油液中可能会存在些许空气(气泡),但通过该加压器60的加压运作,该空气却可加速且均匀、完全的与油液相融合,使油液具有更佳流动性,进而致,该线鼓30可以均一、稳定的转动动作释放悬吊索40,达到垂降确具稳定、安定效果。
再者,本实用新型改良的高楼消防逃生器实施垂降动作时,由于该本体10及线鼓30是与使用者一同垂降,故该逐一自线鼓30释出的悬吊索40触及到障碍物A时(请见图5),其将不会如习知发生全长磨耗、损坏情形,甚而,该悬吊索40每触及到一个障碍物A反而可形成一个支点,达到增加悬吊索40垂降支撑力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改良的高楼消防逃生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本体;
一安全带,安设在本体;
一线鼓,位于本体内,周面设有线槽,中心设有第一容纳孔,在第一容纳孔侧设有相连通的第二容纳孔,在邻近第一容纳孔周缘环设有集油槽,该集油槽在第一容纳孔和第二容纳孔相接处分别设有进油道和排油道连通;
一悬吊索,卷绕在线鼓的线槽并将一端穿置外露于本体;
一油压式齿轮泵,是设有太阳齿轮与行星齿轮,其中,该太阳齿轮是容纳在线鼓的第一容纳孔,并将两端枢轴贯穿线鼓后枢设在本体,该行星齿轮是容纳在线鼓的第二容纳孔并与太阳齿轮相啮合,两端枢轴是枢设在线鼓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高楼消防逃生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线鼓的排油道位置安设有一流量调整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高楼消防逃生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线鼓一侧安设有一加压器对应着集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良的高楼消防逃生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加压器设有一套体固设于线鼓,在套体内端设有穿孔连通于线鼓的集油槽,其内设有活塞、油封和复位元件,在外端设有调节螺丝。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220472U CN201658760U (zh) | 2010-02-26 | 2010-02-26 | 改良的高楼消防逃生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220472U CN201658760U (zh) | 2010-02-26 | 2010-02-26 | 改良的高楼消防逃生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658760U true CN201658760U (zh) | 2010-12-01 |
Family
ID=43229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122047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58760U (zh) | 2010-02-26 | 2010-02-26 | 改良的高楼消防逃生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65876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166177A1 (zh) * | 2013-04-08 | 2014-10-16 | He Shaodun | 一种悬吊式绳端固定装置 |
-
2010
- 2010-02-26 CN CN2010201220472U patent/CN20165876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166177A1 (zh) * | 2013-04-08 | 2014-10-16 | He Shaodun | 一种悬吊式绳端固定装置 |
LT6144B (lt) | 2013-04-08 | 2015-04-27 | He Shaodun | Kabančio lyno galo fiksatorius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829496U (zh) | 一种纯机械自助高楼逃生装置 | |
CN201658760U (zh) | 改良的高楼消防逃生器 | |
CN108147299A (zh) | 一种缓降器 | |
CN102526902B (zh) | 高空逃生自救装置 | |
CN102974047B (zh) | 一种液压缓降器 | |
CN102008790B (zh) | 液压阻尼式高层建筑逃生缓降器 | |
CN208842582U (zh) | 一种海洋平台应急逃生装置 | |
CN207928580U (zh) | 一种可调节下降速度的高楼逃生装置 | |
CN106606826A (zh) | 一种高楼逃生器 | |
CN103127626B (zh) | 调速滑降器 | |
CN102743827B (zh) | 一种液压缓降器 | |
KR101334778B1 (ko) | 재난용 인명 대피 및 구조장비 | |
CN102743824A (zh) | 一种液压缓降器 | |
CN214679683U (zh) | 一种液压与摩擦阻尼缓降器 | |
CN207986556U (zh) | 一种缓降器 | |
CN203017598U (zh) | 简易离心机构式逃生调速缓降系统 | |
CN209679334U (zh) | 一种高楼逃生缓降装置 | |
CN206391390U (zh) | 一种高层逃生缓降装置 | |
CN113521574A (zh) | 一种高楼应急逃生器 | |
CN101780313A (zh) | 高楼火灾自救逃生装置 | |
CN201596262U (zh) | 活塞空气阻尼式高楼安全逃生装置 | |
CN2875494Y (zh) | 一种高楼逃生器 | |
CN2464360Y (zh) | 高层建筑逃生索 | |
CN215248992U (zh) | 一种安全程度高的幕墙吊装装置 | |
CN109011234B (zh) | 一种高层火灾自救救援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1 Termination date: 2016022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