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33579U - 汽车后排座椅乘员头部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汽车后排座椅乘员头部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633579U CN201633579U CN2009203095493U CN200920309549U CN201633579U CN 201633579 U CN201633579 U CN 201633579U CN 2009203095493 U CN2009203095493 U CN 2009203095493U CN 200920309549 U CN200920309549 U CN 200920309549U CN 201633579 U CN201633579 U CN 20163357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d
- backrest
- rear seat
- automobile rear
- air ba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后排座椅乘员头部保护装置。其解决了现有汽车后排座椅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处没有设置乘员头部保护装置,而使该位置处乘员在汽车发生被追尾时易对头颈部造成较大伤害的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一种汽车后排座椅乘员头部保护装置,设于后排座椅上,包括气囊结构,所述的后排座椅包括坐垫和靠背,其特征在于,在靠背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处设有固着块,所述气囊结构设于固着块的顶部位置的内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保护汽车内部乘员头部的保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保护乘座在汽车后排座椅上乘员头部的保护装置。
技术背景
汽车后排座椅就其长度而言,可以乘坐三名乘员,但绝大多数汽车的后排座椅只在其靠背上设置了两个分隔开的头枕,驾驶员可以通过车内后视镜从两个头枕之间的间隔处观察到车身后的路面情况。如果在后排座椅上乘坐三名乘员,位于中间位置处的乘员头部基本上处于悬空状态,若汽车被后面疾驰的车子追尾,车内的乘员在惯性作用下会向着身后反冲,后排座椅上两侧的乘员由于有头枕的保护,该反冲对这两个乘员头颈部造成的损害相对较小,而中间位置处的乘员由于头部后面没有保护装置,则该反冲力的破坏作用会直接体现在其头颈部,极易给该中间乘员头颈部带来较大的损害,从而给汽车的行车安全带来了隐患。而在后排座椅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处设置突出的头枕,却会阻挡驾驶员通过车内后视镜了解车身后路面情况的视线。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汽车后排座椅上中间位置处乘员的乘车安全性差的缺陷,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后排座椅乘员头部保护装置,在汽车行车过程中发生被追尾现象时,该保护装置可以有效地保护汽车后排座椅上中间乘员头颈部的安全,避免对该乘员头颈部造成较大的损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后排座椅乘员头部保护装置,设于后排座椅上,包括气囊结构,所述的后排座椅包括坐垫和靠背,其特征在于,在靠背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处设有固着块,所述气囊结构设于固着块的顶部位置的内部。汽车在被疾驰的其他车辆追尾时,所述气囊结构中的引爆机构会促使气囊被引爆开而冲出到固着块的外侧,气囊用于承接住后排座椅上中间乘员的头部,以减缓该追尾动作所产生的冲击力对该乘员头部造成的影响,避免该乘员在汽车被追尾时,其头部过度后仰而造成头颈部较大的损害。
作为优选,所述固着块与所述靠背连为一体,固着块的厚度和高度与靠背的厚度和高度一致。该固着块与靠背连为一体,实际上是指该固着块为后排座椅靠背的一部分,所述的气囊结构被设置在靠背的中间位置内部,该气囊结构的设置不会对汽车后排座椅的整体外观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
作为优选,所述气囊结构的气囊冲出口朝向靠背的前方倾斜。该倾斜是指气囊冲出冲出口后,除了向着座椅靠背的高度方向突出,更会向着靠背的前方突出,这样会提高气囊对乘员头部的承接力,提高了气囊结构对乘员头颈部的保护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气囊冲出口的位置处覆盖有可拆卸的、易冲破的覆盖件。该覆盖件可以拆卸,在气囊结构起作用后,可以及时更换覆盖件,以免气囊结构起作用后对汽车后排座椅的外观带来影响。
作为优选,所述后排座椅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处设有用于感知人体的感应结构,该感应结构与所述的气囊结构相联接,用于控制气囊结构的工作与否。设有感应结构可以感知汽车后排座椅的中间位置处是否坐有人,从而在座椅上该位置处没有坐人而发生汽车被追尾时,气囊结构不会起爆,提高了本保护装置的实用性。
作为优选,所述感应结构为红外感应器,该红外感应器设于固着块或坐垫的内部。红外感应器可直接感知乘员是否乘坐在后排座椅的中间位置处,以便确定气囊结构在紧急情况下的工作与否,红外感应器结构简单、设置方便,便于和气囊结构中的启爆机构相联接。
作为优选,所述感应结构为设于坐垫长度方向中间位置内部的气囊,该气囊与所述气囊结构之间设有导气管。乘员乘坐在后排座椅的相应位置处时,乘员会压迫该位置处的气囊而使气囊发生形变,发生形变的气囊会排出空气,空气通过导气管而作用在气囊结构中的启爆机构上,在汽车发生被追尾的紧急情况时,气囊结构会顺利启爆而为相应乘员的头部提供保护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感应结构为设于坐垫内部的受力板,受力板通过设于固着块内部的传动机构与所述的气囊结构相联接。乘员坐在座椅上的相应位置时,乘员会对受力板施加一定的压力,受力板受力后会发生位置的变化,受力板在位置发生变化时,会通过传动机构而把一定的作用力施加在气囊结构上,以使气囊结构在汽车发生被追尾的紧急情况下而顺利地启爆。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由于在汽车后排座椅靠背的长度方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气囊结构,该气囊结构在汽车发生被追尾的紧急情况下,其上的气囊会被启爆冲出到靠背的外侧而用于承接住坐在后排座椅中部位置处乘员的头部,以免该乘员头部在所述紧急情况时发生过度后仰,有效地保护了该乘员的乘车安全性。
2、由于所述的气囊结构被设置在所述固着块的内部,通过对固着块位置的设置,使得气囊结构在正常情况下不会高出后排座椅靠背的顶部,气囊结构的设置不会影响到驾驶员的正常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后排座椅乘员头部保护装置在气囊启爆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汽车后排座椅乘员头部保护装置,设于后排座椅上,包括气囊结构。所述的后排座椅结构包括坐垫1和靠背2,在靠背2的顶部间隔地设有两个头枕3。
在靠背2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固着块5,在固着块5的顶部内部设有气囊结构。在汽车发生被追尾时,该气囊结构会被引爆,其上的气囊4会冲出到固着块5的外侧,用于承接坐在后排座椅长度方向中间位置处乘员的头部。固着块5实际上是靠背2的一部分,它的高度和厚度均与靠背2的高度和厚度一致,固着块5与靠背2连为一体。所述的气囊结构中具有气囊冲出口,该气囊冲出口位于靠背2的顶部位置处。为了让气囊4更好地承接住人体头部,所述的气囊冲出口朝向靠背2的前侧倾斜,以便气囊4冲出时具有一定的朝向人体头部方向的冲击力。气囊冲出口处覆盖有易被气囊4冲破的覆盖件,覆盖件一般是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被固定连接在固着块5上的,它一般是通过紧固螺栓被固定连接在固着块5上,在气囊结构起作用后,可以及时方便对覆盖件的更换。
为了提高本汽车后排座椅乘员头部保护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实用性,在后排座椅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处设有用于感知人体的感应结构,该感应结构用于和所述的气囊结构相联接,用于控制气囊结构的工作与否。当后排座椅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有人坐时,所述的感应结构会把感应到的情况传递给气囊结构,汽车在发生被追尾时,气囊会启爆。反之,如果后排座椅上所述的位置没有坐人时,气囊在所述的紧急情况下则不启爆。
所述的感应结构可以选用红外感应器,红外感应器设于固着块5或坐垫1的相应位置内部,红外感应器同时与所述的气囊结构相联接。所述的感应结构也可以是包括气囊,气囊可平铺在坐垫1的相应位置内部,气囊上具有通向所述气囊结构处的导气管,人体坐在坐垫1的相应位置处时,会压迫气囊内的气体,而使气体通过导气管而作用在气囊结构上。所述的感应结构也可以是包括受力板,该受力板设置在坐垫1的相应位置的内部,受力板通过设于固着块5内部传动机构与所述的气囊结构相联接,人体坐在坐垫1的相应位置处时,受力板会把受到的压力通过传动机构而作用在所述的气囊结构上。
Claims (8)
1.一种汽车后排座椅乘员头部保护装置,设于后排座椅上,包括气囊结构,所述的后排座椅包括坐垫和靠背,其特征在于,在靠背(2)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处设有固着块(5),所述气囊结构设于固着块(5)的顶部位置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排座椅乘员头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着块(5)与所述靠背(2)连为一体,固着块的厚度和高度与靠背(2)的厚度和高度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后排座椅乘员头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结构的气囊冲出口朝向靠背(2)的前方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后排座椅乘员头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冲出口的位置处覆盖有可拆卸的、易冲破的覆盖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后排座乘员椅头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座椅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处设有用于感知人体的感应结构,该感应结构与所述的气囊结构相联接,用于控制气囊结构的工作与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后排座椅乘员头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结构为红外感应器,该红外感应器设于固着块(5)或坐垫(1)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后排座椅头部乘员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结构为设于坐垫(1)长度方向中间位置内部的气囊,该气囊与所述气囊结构之间设有导气管。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后排座椅乘员头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结构为设于坐垫(1)内部的受力板,受力板通过设于固着块(5)内部的传动机构与所述的气囊结构相联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3095493U CN201633579U (zh) | 2009-09-03 | 2009-09-03 | 汽车后排座椅乘员头部保护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3095493U CN201633579U (zh) | 2009-09-03 | 2009-09-03 | 汽车后排座椅乘员头部保护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633579U true CN201633579U (zh) | 2010-11-17 |
Family
ID=43078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20309549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33579U (zh) | 2009-09-03 | 2009-09-03 | 汽车后排座椅乘员头部保护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63357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40094A (zh) * | 2013-07-25 | 2015-02-11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后排座椅解锁装置及具有其的汽车 |
-
2009
- 2009-09-03 CN CN2009203095493U patent/CN20163357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40094A (zh) * | 2013-07-25 | 2015-02-11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后排座椅解锁装置及具有其的汽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809189B2 (en) | Vehicle side curtain airbag device having front protection function | |
WO2006135821A3 (en) | Vehicular head and neck safety system and method | |
US7445284B2 (en) | In-expensive head and upper torso restraint with u-shaped air bag | |
CN103395401B (zh) | 汽车尾部安全气囊系统 | |
CN203211245U (zh) | 一种车用保护后排中间乘客安全的控制装置 | |
CN201824996U (zh) | 一种汽车座椅头枕 | |
TWD106107S1 (zh) | 汽車用前保險桿 | |
CN110497872A (zh) | 汽车乘员颈部保护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5131175U (zh) | 一种汽车后排安全气囊保护设备 | |
CN109318843A (zh) | 后碰保护安全气囊装置及方法 | |
CN203996079U (zh) | 一种用于汽车后排安全保护的安全气囊装置 | |
CN201633579U (zh) | 汽车后排座椅乘员头部保护装置 | |
US7523957B2 (en) | Headrest airbag | |
Severy et al. | Collision performance, LM safety car | |
CN201761464U (zh) | 一种侧面安全气囊的安装方式 | |
CN200981533Y (zh) | 汽车外置安全气囊 | |
CN209667022U (zh) | 一种车辆被追尾主动保护系统 | |
CN205801023U (zh) | 有安全气囊的汽车座椅 | |
CN205440130U (zh) | 一种车身立柱结构及汽车 | |
CN209409979U (zh) | 一种后碰保护安全气囊装置 | |
CN203237198U (zh) | 汽车安全气囊装置 | |
CN202080236U (zh) | 汽车前排座位安全带扣紧语音提醒装置 | |
CN206797190U (zh) | 一种公共汽车、客车驾驶员安全座椅 | |
CN203093973U (zh) | 一种汽车侧碰保护装置 | |
CN204432596U (zh) | 一种用于减轻撞击事故危害的汽车车外安全气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17 Termination date: 201709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