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1621986U - 微通道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微通道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21986U
CN201621986U CN2010201222054U CN201020122205U CN201621986U CN 201621986 U CN201621986 U CN 201621986U CN 2010201222054 U CN2010201222054 U CN 2010201222054U CN 201020122205 U CN201020122205 U CN 201020122205U CN 201621986 U CN201621986 U CN 2016219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er
micro
isocon
chamber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2220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邢淑敏
梁祥飞
尹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02012220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219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219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2198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及微通道扁管,微通道扁管设于第一集流管及第二集流管之间,且微通道扁管分别与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相通,在第一集流管及第二集流管内均设有挡件,该挡件将第一集流管及第二集流管内的空间分别隔开为第一腔、第二腔,在第一集流管或第二集流管上设有进口及出口;在第二集流管上设有分流管,第二集流管上的第一腔、第二腔通过该分流管相通。本实用新型所述换热器的分流更均匀,换热性能得到提高,可以作为蒸发器使用,也可作为冷凝器使用。

Description

微通道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背景技术
微通道换热器作为室外机冷凝器使用时,具有较高的换热性能,整机能效比高,并且材料成本低,制冷剂灌注量少,非常符合当今社会环保节能的要求。
尽管它具备上述众多优势和潜力,但是目前它只能用作单冷机的冷凝器使用,还无法在空调行业全面推广应用。主要是因为它作为蒸发器使用时,管内制冷剂一般以气液两相为主,若集流管为水平放置,扁管竖直放置,气液两相制冷剂从下部集流管进入位于上侧的扁管,由于气液两相制冷剂表观速度不同,并且气态密度小于液态密度,在一定的运动速度范围内,集流管内制冷剂气液分层现象严重,所以气态制冷剂率先进入附近的扁管;由于制冷剂存在一定的流速,在惯性的作用下,制冷剂进入进口附近的扁管流量分较多,距离进口远的流量则较小,由此导致进入每个微通道扁管内的制冷流量严重不均,并且干度差别大;制冷剂从下端集流管流动到上端集流管后,沿着上端集流管流向另一束集流管,同样由于气液分层以及流动惯性的影响,使得液态制冷剂进入前部扁管的流量多,进入后部扁管的流量下,使得微通道换热器有的扁管内制冷剂出现过热,有的扁管内制冷剂又蒸发不完全。若集流管竖直放置,扁管水平放置,气液两相制冷剂在集流管内部从下向上流动,受重力影响,液态制冷剂向下流动,气态制冷剂向下流动;同时受沿程阻力影响以及气液两相制冷剂表观速度不同的原因,所以液态制冷剂进入距离进口近以及进口下方的微通道扁管较多,而气态制冷剂进入距离进口近以及进口上方的微通道扁管较多,同样导致各扁管通道内制冷剂分配严重不均,使得换热器的整体换热性能发挥不充分,换热效率低。
因此,微通道换热器作为室内机蒸发器使用时,空调的制冷能力和能效比均较低;应用在热泵室外机上时,由制冷转换为制热运行,室外机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同样存在制冷剂分流严重不均的难题,制热性能较差,并且结霜严重。因此,除了翅片的排水和结霜的问题之外,微通道蒸发器的分流问题也急需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本实用新型所述换热器的分流更均匀,换热性能得到提高,可以作为蒸发器使用,也可作为冷凝器使用。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及微通道扁管,微通道扁管设于第一集流管及第二集流管之间,且微通道扁管分别与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相通,在第一集流管及第二集流管内均设有挡件,该挡件将第一集流管及第二集流管内的空间分别隔开为第一腔、第二腔,在第一集流管或第二集流管上设有进口及出口;在第二集流管上设有分流管,第二集流管上的第一腔、第二腔通过该分流管相通。
由于第二集流管中的第一腔、第二腔通过分流管相通,制冷剂进入第一腔后,再通过分流管进入第二腔,由于分流管的作用,制冷剂进入第二腔时减弱了气液分层以及制冷剂流动中惯性的影响,使得本实用新型所述换热器不但适用于冷凝器,也适用于蒸发器。具体而言,本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时,每个微通道扁管内分流均匀,避免换热器局部过热以及局部蒸发不完全的现象,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当换热器作为冷凝器使用时,进口有利于分气,分流管有利于分配气液两相制冷剂,提高换热性能。简言之,本实用新型所述微通道换热器既可作为冷凝器使用,也可作为蒸发器使用,且换热性能良好。
前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细化的技术方案可以是:
所述进口及出口均为至少两个,进口及出口分别位于所述挡件的两侧。
所述分流管为至少两个,即至少包括第一分流管及第二分流管。进一步,两个分流管的端口位置依次为:第一分流管第一端、第二分流管第一端、第一分流管第二端,第二分流管第二端。
设于所述第一集流管上的所述挡件也为三个,所述第一集流管内的空间还被所述挡件隔开为第三腔、第四腔;所述进口、出口分别与第一集流管的第一腔、第四腔相通,在所述第一集流管上也设有分流管,该分流管将第一集流管的第二腔、第三腔相通。
所述分流管的至少其中一端包括有至少两个分流支管。具体而言,可采用如下两种结构:所述分流管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均包括有至少两个分流支管。或者,所述分流管的第一端为分流总管,第二端为至少两个分流支管,在分流总管与分流支管之间设有分流器。
所述进口及出口均为至少两个,各进口通过进口支管与进口总管连通,各出口通过出口支管与出口总管连通。
所述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及微通道扁管均包括第一分段及第二分段,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及微通道扁管的第一分段组成第一分体,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及微通道扁管的第二分段组成第二分体;所述挡件为设于第一集流管及第二集流管两个分段之间的堵塞,所述第二集流管上的第一分段、第二分段之间通过所述分流管相通。即该换热器可包括两个或多个传统的微通道换热器(各个传统的微通道换热器成为一个分体),各分体之间通过分流管相通。
所述进口为至少两个,设于所述第一分体上,所述出口也为至少两个,设于所述第二分体上。还包括有进口支管、进口总管、出口支管及出口总管,各所述进口通过进口支管与进口总管连通,各所述出口通过出口支管与出口总管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换热器可作为蒸发器使用,也可作为冷凝器使用,也就是说,所述进口、出口是相对的,当制冷剂的流向改变时,原出口作为进口使用,原进口作为出口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采用分流管进行分流,制冷剂从集流管进入微通道扁管时,有效的克服重力的影响及制冷剂状态的影响,使制冷剂更均匀的进入到微通道扁管内,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得到提高,使该微通道换热器既可作冷凝器使用,也可作蒸发器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的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集流管,2、第二集流管,3、微通道扁管,4、挡件,5、第一腔、6、第二腔、7、第三腔,8、第四腔,9、进口,10、出口,11、分流管,12、分流支管,13、分流总管,14、分流器,15、进口支管,16、进口总管,17、出口支管,18、出口总管,19、第一分体,20、第二分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2及微通道扁管3,微通道扁管3设于第一集流管1及第二集流管2之间,且微通道扁管3分别与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2相通,在第一集流管1及第二集流管2内均设有挡件,该挡件将第一集流管1及第二集流管2内的空间分别隔开为第一腔5、第二腔6,在第一集流管1或第二集流管2上设有进口9及出口10;在第二集流管2上设有分流管11,第二集流管2上的第一腔5、第二腔6通过该分流管11相通。
具体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2水平放置,微通道扁管3竖立放置。所述进口9及出口10均为两个,进口9及出口10分别位于挡件4的两侧;所述分流管11也为两个,即包括第一分流管及第二分流管,两个分流管11的端口位置依次为:第一分流管第一端、第二分流管第一端、第一分流管第二端、第二分流管第二端。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2水平放置,微通道扁管3竖立放置。设于第二集流管2上的挡件4为三个,第二集流管2内的空间还被挡件4隔开为第三腔7、第四腔8;设于第一集流管1上的挡件4也为三个,第一集流管1内的空间还被挡件4隔开为第三腔7、第四腔8;所述进口9、出口10分别与第一集流管1的第一腔5、第四腔8相通,在第一集流管1上也设有两个分流管11,第一集流管1的第二腔6与第三腔7之间、第二集流管2的第一腔5与第二腔6之间、第二集流管2的第三腔7与第四腔8之间均通过两个分流管11相通。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2水平放置,微通道扁管3竖立放置。分流总管13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均包括有两个分流支管12。
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2水平放置,微通道扁管3竖立放置。分流管11的第一端为分流总管13,第二端为三个分流支管12,在分流总管13与分流支管12之间设有分流器。
实施例五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2水平放置,微通道扁管3竖立放置。设于进口9及出口10上的连接管、分流管11均位于微通道扁管3的侧面。
实施例六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2竖立放置,微通道扁管3水平放置。所述分流管11为两个,即包括第一分流管及第二分流管,两个分流管11的端口位置依次为:第一分流管第一端、第二分流管第一端、第一分流管第二端,第二分流管第二端。
实施例七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2水平放置,微通道扁管3竖立放置。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2及微通道扁管3均包括第一分段及第二分段,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2及微通道扁管3的第一分段组成第一分体19,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2及微通道扁管3的第二分段组成第二分体20;所述挡件4为设于第一集流管1及第二集流管2两个分段之间的堵帽,第二集流管2上的第一分段、第二分段之间通过分流管11相通。即该换热器可包括两个或多个传统的微通道换热器(各个传统的微通道换热器成为一个分体),各分体之间通过分流管11相通。所述进口9为两个,设于第一分体19上,所述出口10也为两个,设于第二分体20上。还包括有进口支管15、进口总管16、出口支管17及出口总管18,各进口9通过进口支管15与进口总管16连通,各出口10通过出口支管17与出口总管18连通。
实施例八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2水平放置,微通道扁管3竖立放置。第一集流管1及第二集流管2内均设有三个挡件4,而分别将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2内的空间分隔为第一腔5、第二腔6、第三腔7、第四腔8;进口9及出口10均为两个,分别与第一集流管1的四个腔相通,第二集流管2的第一腔5、第三腔7之间通过一个分流管11相通,第二集流管2的第二腔6、第四腔8之间通过另一个分流管11相通。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及微通道扁管,微通道扁管设于第一集流管及第二集流管之间,且微通道扁管分别与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相通,在第一集流管及第二集流管内均设有挡件,该挡件将第一集流管及第二集流管内的空间分别隔开为第一腔、第二腔,在第一集流管或第二集流管上设有进口及出口;其特征在于,在第二集流管上设有分流管,第二集流管上的第一腔、第二腔通过该分流管相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及出口均为至少两个,进口及出口分别位于所述挡件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为至少两个,即至少包括第一分流管及第二分流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两个分流管的端口位置依次为:第一分流管第一端、第二分流管第一端、第一分流管第二端,第二分流管第二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第二集流管上的所述挡件为三个,所述第二集流管内的空间还被所述挡件隔开为第三腔、第四腔;第三腔、第四腔通过另一所述分流管相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第一集流管上的所述挡件也为三个,所述第一集流管内的空间还被所述挡件隔开为第三腔、第四腔;所述进口、出口分别与第一集流管的第一腔、第四腔相通,在所述第一集流管上也设有分流管,该分流管将第一集流管的第二腔、第三腔相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的至少其中一端包括有至少两个分流支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均包括有至少两个分流支管。
9.如权利要求7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的第一端为总管,第二端为至少两个分流支管,在分流总管与分流支管之间设有分流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及微通道扁管均包括第一分段及第二分段,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及微通道扁管的第一分段组成第一分体,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及微通道扁管的第二分段组成第二分体;所述挡件为设于第一集流管及第二集流管两个分段之间的堵塞,所述第二集流管上的第一分段、第二分段之间通过所述分流管相通。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为至少两个,设于所述第一分体上,所述出口也为至少两个,设于所述第二分体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进口支管、进口总管、出口支管及出口总管,各所述进口通过进口支管与进口总管连通,各所述出口通过出口支管与出口总管连通。
CN2010201222054U 2010-02-23 2010-02-23 微通道换热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219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222054U CN201621986U (zh) 2010-02-23 2010-02-23 微通道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222054U CN201621986U (zh) 2010-02-23 2010-02-23 微通道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21986U true CN201621986U (zh) 2010-11-03

Family

ID=43025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22205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21986U (zh) 2010-02-23 2010-02-23 微通道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21986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67390A (zh) * 2013-05-06 2013-08-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平行流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03807936A (zh) * 2012-11-08 2014-05-21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空调系统
CN104006576A (zh) * 2013-02-25 2014-08-27 浙江盾安热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器
CN106196735A (zh) * 2015-05-07 2016-12-07 杭州三花家电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器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
CN107328144A (zh) * 2017-08-21 2017-11-07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蒸发器的管内干度控制方法及蒸发器
US10767937B2 (en) 2011-10-19 2020-09-08 Carrier Corporation Flattened tube finned heat exchanger and fabrication method
CN112484555A (zh) * 2020-11-30 2021-03-12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暖风芯体、汽车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67937B2 (en) 2011-10-19 2020-09-08 Carrier Corporation Flattened tube finned heat exchanger and fabrication method
US11815318B2 (en) 2011-10-19 2023-11-14 Carrier Corporation Flattened tube finned heat exchanger and fabrication method
CN103807936A (zh) * 2012-11-08 2014-05-21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空调系统
CN103807936B (zh) * 2012-11-08 2018-06-26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空调系统
CN104006576A (zh) * 2013-02-25 2014-08-27 浙江盾安热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器
CN103267390A (zh) * 2013-05-06 2013-08-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平行流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03267390B (zh) * 2013-05-06 2016-03-0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平行流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06196735A (zh) * 2015-05-07 2016-12-07 杭州三花家电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器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
CN107328144A (zh) * 2017-08-21 2017-11-07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蒸发器的管内干度控制方法及蒸发器
CN107328144B (zh) * 2017-08-21 2023-01-10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蒸发器的管内干度控制方法及蒸发器
CN112484555A (zh) * 2020-11-30 2021-03-12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暖风芯体、汽车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21986U (zh) 微通道换热器
CN106168389B (zh) 一种带中间换热器半导体深度除湿机
CN102121760B (zh) 一种平行流冷暖空调器及其处理方法
CN204438360U (zh) 一种减少制冷剂充灌量的空调室外机
CN203758089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应用该微通道换热器的空调器
CN203605514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风冷压缩冷凝机组
CN105352345B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其空调器
CN204943956U (zh) 一种高效冷暖型空调系统
CN201368619Y (zh) 一种热泵型平行流换热器
CN201779925U (zh) 一种平行流蒸发器及热泵空调器
CN201876019U (zh) 用于窗式空调的平行流蒸发器
CN205300044U (zh) 换热器和空调系统
CN105299966B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CN202057109U (zh) 一种平行流冷暖空调器
CN105180307B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其冷凝器
CN202813902U (zh) 一种高效蒸发器及空调器室内机
CN207763549U (zh) 一种重力式热交换器
CN203053291U (zh) 一种平行流蒸发器用微通道扁管
CN201476415U (zh) 一种风冷热泵空调器室外机换热器
CN202126026U (zh) 空调器室外机冷凝器
CN202041106U (zh) 一种平行流换热器
CN206145838U (zh)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06568187B (zh) 换热器和空调器
CN103900164A (zh) 一种减少制冷剂充灌量的空调室外机及其方法
CN205279532U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