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1608313U - 插槽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插槽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08313U
CN201608313U CN2009202631116U CN200920263111U CN201608313U CN 201608313 U CN201608313 U CN 201608313U CN 2009202631116 U CN2009202631116 U CN 2009202631116U CN 200920263111 U CN200920263111 U CN 200920263111U CN 201608313 U CN201608313 U CN 2016083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body
connector
pylon
storage tank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26311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志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26311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083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083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0831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槽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自所述绝缘本体顶面开设一电连接插槽,所述电连接插槽一侧定义有至少一容置槽;一扣卡装置,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一侧;以及至少一感应装置,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一侧,其具有一弹性感应端子设于所述容置槽内,及一指示灯定位于所述绝缘本体上,所述指示灯具有二传导端,其中一所述传导端位于所述弹性感应端子的弹性变形路径上。本实用新型插槽连接器通过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至少一所述感应装置,以使操作者确认对接件已完全插接到位,保证了所述对接件与所述插槽连接器的正常电性连接。

Description

插槽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槽连接器,尤指一种用于插接电子卡的插槽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业界所用以电性连接直插式记忆模块与电路板的电连接器即DDR通常设有一塑胶座体及一耳扣装置,所述塑胶座体上设有若干导电端子,其两侧设有塔形部,所述塔形部中设有收容所述耳扣装置的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两延伸壁设有枢接孔,所述耳扣装置枢接于所述枢接孔内,所述耳扣装置可将所述记忆模块稳定的扣持在所述电连接器内,然而,所述电连接器装设在所述电路板上时,所述耳扣装置的周边位置需留一定空间才利于退出所述记忆模块,因而占用了所述电路板一定的空间,不利于小型化发展。
基于上述情况,业界推出了设单边耳扣装置的电连接器。但是,当将所述记忆模块插入所述单边耳扣装置的电连接器时,由于所述记忆模块的长度比较长,所以,如果操作者将所述记忆模块插于所述单边耳扣装置的电连接器的力度不均的话,就会使得所述记忆模块不能在同一高度接触到所述塑胶座体中的每一所述导电端子,而只能听声响确认靠近所述耳扣装置一侧的所述记忆模块是否插接到位,而另一侧是否有插接到位并实现电性连接,操作者则无法判断,从而影响了所述记忆模块与所述单边耳扣装置的电连接器的正常电性连接;此外,也有可能给操作者一个错误的信息,误以为听到声响所述记忆模块就已插接到位,即完全接触到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实现电性连接,从而停止操作,影响了所述记忆模块与所述单边耳扣装置的电连接器的正常电性连接。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插槽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所述面临的种种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确认对接物已完全插接到位的插槽连接器,以保证电性连接。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实用新型插槽连接器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核心技术,主要于一绝缘本体设有至少一感应装置,所述绝缘本体顶面开设一电连接插槽,所述电连接插槽一侧定义有至少一容置槽,一扣卡装置设于远离所述容置槽的所述绝缘本体一侧,所述感应装置则设于靠近所述容置槽的所述绝缘本体一侧,所述感应端子具有一弹性感应端子设于所述容置槽内,及一指示灯定位于所述绝缘本体上,所述指示灯具有二传导端,其中一传导端位于所述弹性感应端子的弹性变形路径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插槽连接器通过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至少一所述感应装置,以使操作者确认对接件已完全插接到位,保证了所述对接件与所述插槽连接器的正常电性连接。
为便于贵审查委员能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形状、构造、特征及其功效能皆能有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并结合实施例与附图作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插槽连接器与一电子卡组装关系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所示绝缘本体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插槽连接器未装入电子卡前的感应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插槽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图5为图1所示插槽连接器装入电子卡时与感应装置组装关系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插槽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电子卡    1    第一端    11    第二端    12    绝缘本体    2
上表面        21     下表面     22      电连接插槽  23     侧壁          231
端子收容室    2311   让位槽     2312    容置槽      232    固定槽        2321
第一塔架      24     沟槽       241     第一开口    242    枢接孔        243
卡持槽        244    第二塔架   25      第一侧板    251    第二侧板      252
第三侧板      253    第四侧板   254     第一收容槽  255    第二开口      2551
挡止块        2552   第二收容槽 256     凸块        2561   第三收容槽    257
灯座          258    凹槽       2581    小孔        2582   横壁          259
导电端子      3      扣卡装置   4       第一主体部  41     枢接柱        411
扣合部        42     顶出部     43      扣持部      44     操作部        45
基座          51     第二主体部 511     卡钩        512    定位柱        513
凸肋          5131   通孔       514     卡槽        515    缺口          516
弹性体        52     第三主体部 521     固定部      522    卡片          523
连接部        524    凹形通孔   525     导引部      526    弯折卡持部    527
弹性感应端子  61     基部       611     插脚        612    定位部        613
搭接片        614    弯折部     6141    抵持部      6142   指示灯        62
传导端        621    接触端     62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插槽连接器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插槽连接器电性连接一电子卡1至一电路板(未图示)上,其包括一绝缘本体2、装设于所述绝缘本体2内的多数导电端子3(为清楚起见,图中仅显示一对)、一扣卡装置4、固持装置及设于所述绝缘本体2一侧的至少一感应装置。所述电子卡1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11及一第二端12。
所述绝缘本体2呈纵长形,其具有相对的一上表面21及一下表面22,自所述上表面21开设有一供所述电子卡1插接的电连接插槽23。所述电连接插槽23具有两侧壁231,两所述侧壁231设有多数贯穿所述上表面21及所述下表面22的端子收容室2311,各所述导电端子3对应收容于各所述端子收容室2311内。所述电连接插槽23一侧定义有一容置槽232,所述容置槽232自所述下表面22凹设形成,并连通所述电连接插槽23。所述容置槽232下端设有一固定槽2321。一所述侧壁231邻近所述下表面22处设有一让位槽2312部分贯穿所述侧壁231并贯穿所述下表面22,所述让位槽2312连通所述容置槽232。
所述绝缘本体2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塔架24和一第二塔架25,所述第一塔架24和所述第二塔架25均与所述绝缘本体2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一塔架24与所述第二塔架25一样高。
所述第一塔架24远离所述容置槽232设置,其具有一沟槽241(请参见附图1)以容置所述扣卡装置4,及一第一开口242连接所述电连接插槽23。于所述第一塔架24相对的两内壁沿所述绝缘本体2的纵长方向上分别凹设有一枢接孔243,所述第一塔架24上还设相对的两卡持槽244。
所述第二塔架25靠近所述容置槽232设置,其包括一第一侧板251、一第二侧板252、一第三侧板253及一第四侧板254,所述第一侧板251与所述第三侧板253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板252和所述第四侧板254位于所述第一侧板251和所述第三侧板253之间邻接所述第二侧板252和所述第四侧板254。所述让位槽2312与所述第二侧板252位于所述绝缘本体2的同一侧。
所述第一侧板251、所述第二侧板252、所述第三侧板253及所述第四侧板254彼此配合规划出一第一收容槽255、一第二收容槽256及一第三收容槽257。所述第一收容槽255、所述第二收容槽256和所述第三收容槽257并列设置,所述第一收容槽255邻近所述第一侧板251,所述第二收容槽256与所述第三收容槽257并排设置。所述第一收容槽255贯穿所述第二塔架25的顶面和底面,且具有一第二开口2551连通所述容置槽232和所述电连接插槽23,用以夹持所述电子卡1的所述第二端12。所述第一收容槽255内下端设有一挡止块2552,上端则于所述第一侧板251与所述第四侧板254的相接合处设有一灯座258贯穿所述第一侧板251与所述第四侧板254。所述灯座258凹设有一凹槽2581,所述凹槽2581于所述第一侧板251凹设形成,与所述凹槽2581相对的另一侧设有一小孔2582。所述第二收容槽256于所述第二侧板252和所述第四侧板254的内壁分别设有一凸块2561,并与所述第一收容槽255部分连通,所述第二收容槽256与所述第一收容槽255之间具有一横壁259。所述第三收容槽257呈“
Figure G2009202631116D00051
”状,自所述第二塔架25顶面开设,不贯穿所述第一塔架24底面,所述第三收容槽257一部分与所述第一侧板251相平行,另一部分与所述第二侧板252相平行。
所述扣卡装置4枢接于所述第一塔架24内,其包括一第一主体部41、由所述第一主体部41顶端延伸而出的一扣合部42及由所述第一主体部41底端延伸而出的一顶出部43。所述第一主体部41两侧分别设有一枢接柱411,所述枢接柱411与所述第一塔架24内的所述枢接孔243相配合,以使所述扣卡装置4以所述枢接柱411为转轴在所述绝缘本体2的所述第一塔架24内以一定角度转动。所述第一主体部41分别延伸有一扣持部44,所述扣持部44位于所述扣合部42下方,所述扣持部44与所述扣合部42和所述顶出部43自所述第一主体部41延伸的方向相同,所述扣持部44扣持于所述第一塔架24的所述卡持槽244内,从而完成所述扣卡装置4与所述第一塔架24之间的相互固定。所述扣合部42用于卡持所述电子卡1的所述第一端11,所述顶出部43用于将所述电子卡1从所述绝缘本体2的所述电连接插槽23内顶出。所述第一主体部41于所述扣合部42相反的方向延伸有一操作部45,扳动所述操作部45,所述扣卡装置4便以所述枢接柱411为转轴在一定角度内转动。
所述固持装置装设于所述第二塔架25上,用于固持所述电子卡1,其包括基座51及一弹性体52。
所述基座51具有一第二主体部511、由所述第二主体部511延伸有两卡钩512和一定位柱513。两所述卡钩512相对设置,且进入所述第一收容槽255卡持于两所述凸块2561上。所述定位柱513进入所述第三收容槽257内,其外表面形成有至少一凸肋5131,以增强所述定位柱513与所述第三收容槽257的配合度。所述第二主体部511邻近所述卡钩512一侧设有一通孔514。所述第二主体部511向所述绝缘本体2方向开设有一卡槽515,用于卡持所述电子卡1的所述第二端12,所述定位柱513位于所述卡槽515一侧。所述卡槽515相对另一侧形成一缺口516,所述缺口516呈半弧状。所述缺口516恰对应位于所述灯座258上方。
所述弹性体52包括一第三主体部521,所述弹性体52装设于所述第二塔架25的所述第一收容槽255中。所述第三主体部52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固定部522,以将所述弹性体52固定于所述固定槽2321中。所述弹性体52装设于所述第一塔架24的所述第一收容槽255中时,所述固定部522分别卡固于所述卡持槽244中,所述固定部522可使所述弹性体52固定于所述第一收容槽255中。所述第三主体部521中部向下延伸有一卡片523挡止于所述挡止块2552上方,所述卡片523朝所述第二收容槽256倾斜一定角度,以防上所述弹性体52向下移动。所述固定部522向上延伸形成两连接部524,两所述连接部524之间设有一凹形通孔525,以容纳所述电子卡1的所述第二端12,且提供所述电子卡1纵长方向的活动空间,从而可使用常规的所述电子卡1。由所述连接部524进一步延伸形成一导引部526,所述导引部526为一个弧形结构,所述电子卡1插入所述电连接插槽23中时,所述导引部526起引导作用。所述导引部526抵靠所述第一收容槽255与所述第二收容槽256之间的所述横壁259的下侧面上。所述凹形通孔525与所述导引部526相衔接的地方设有一弯折卡持部527,所述弯折卡持部527为由所述弹性体52朝所述电连接插槽23方向弯折后,再向相反方向延伸而成的弹片。
所述弹性体52装设于所述第二塔架25的所述第一收容槽255中之后,所述弹性体52的所述弯折卡持部527抵靠于所述第一收容槽255与所述第二收容槽256之间的所述横壁259上,所述卡片523挡止于所述挡止块2552上,以限制所述弹性体52上下移动。所述弹性体52的两所述固定部522固定于所述卡持槽244内,以限制所述弹性体52沿所述电连接插槽23纵长方向移动及沿所述第二塔架25中的所述第二侧板252和所述第四侧板254方向左右移动。
所述感应装置装设于所述第二塔架25中,其具有一弹性感应端子61设于所述容置槽232内,及一指示灯62定位于所述第二塔架25的所述灯座258上,所述指示灯62具有两传导端621,其中一所述传导端621进入所述凹槽2581并位于所述弹性感应端子61的弹性变形路径上,另一所述传导端621穿过所述小孔2582显露所述第二塔架25底面插接于所述电路板(未图示)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指示灯62为发光二极管,但所述指示灯62不限于本实施例中所讲的所述发光二极管,也可为其它发光装置,并且所述指示灯62也可设于所述电连接插槽23的所述侧壁231上。所述传导端621为插脚式,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传导端621也可为导线式。
一所述传导端621沿所述绝缘本体2的纵长方向侧向延伸一接触端6211进入所述容置槽232,所述接触端6211位于所述让位槽2312一侧,且相对低于所述电连接插槽23底壁面。
所述弹性感应端子61具有一基部611,所述基部611向下延伸一插脚612以插接于所述电路板(未图示)上,所述基部611两侧分别设有一定位部613,两所述定位部613固定于所述容置槽232中的所述固定槽2321内。所述基部611中部侧向弯折延伸一搭接片614,所述搭接片614具有一弯折部6141及位于所述搭接片614末端的一抵持部6142,所述弯折部6141弯折处形成所述搭接片614的最高点。所述弯折部6141显露于所述容置槽232进入所述电连接插槽23,且相对高于所述电连接插槽23底壁面。所述搭接片614与所述绝缘本体2的纵长方向互相垂直,且所述抵持部6142恰位于所述接触端6211上方而不相接触。
请参阅图1,组装时,首先将各所述导电端子3装设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2的所述电连接插槽23中;其次,将所述扣卡装置4装入所述第一塔架24内,使所述第一主体部41位于所述沟槽241内,所述枢接柱411枢接于所述枢接孔243内,所述扣持部44卡扣于所述卡持槽244内以得到固定;再次,将所述感应装置和所述固持装置装入所述容置槽232和所述第二塔架25上,使所述弹性感应端子61的所述定位部613固定于所述固定槽2321内,所述指示灯62定位于所述灯座258上,所述弹性体52定位于所述第一收容槽255内,所述基座51的所述卡钩512钩持于所述第二收容槽256的所述凸块2561上,所述基座51的所述定位柱513进入所述第三收容槽257内;最后,将所述电子卡1插入所述绝缘本体2的所述电连接插槽23中,所述电子卡1的所述第一端11卡持于所述扣卡装置4的所述扣合部42,所述第二端12卡持于所述固持装置4的所述卡槽515内。
当将所述电子卡1装入所述绝缘本体2的所述电连接插槽23中时,所述电子卡1向下移动直至所述第二端12底面抵靠到所述弹性感应端子61的所述搭接片614,以使所述搭接片614的所述弯折部6141发生弹性变形,带使所述抵持部6142下移而接触到所述指示灯62的所述接触端6211,而所述指示灯62的另一所述传导端621导接于所述电路板(未图示)上的,以使所述感应装置连通而点亮,设有所述感应装置即使所述电子卡1的长度再长,或者操作者将所述电子卡1插入所述绝缘本体2的所述电连接插槽23的力度不均,也不会导致所述电子卡1的所述第二端12无法确认而影响所述电子卡1与所述插槽连接器的正常电性连接;设有所述感应装置,从而操作者在将所述电子卡1插入所述绝缘本体2的所述电连接插槽23时,听到所述扣卡装置4的声响和看到所述感应装置点亮,而给操作者一个明确的信息,即所述电子卡1已插接到位,从而停止操作,进而保证了所述电子卡1与所述插槽连接器的正常电性连接;此外,由于所述绝缘本体2的所述第二塔架25内设有所述弹性体52,从而使所述电子卡1插入所述绝缘本体2的所述电连接插槽23时,所述第二端12进入所述凹形通孔525内固定,从而使得所述电子卡1更好地固持于所述插槽连接器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插槽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所述绝缘本体内设有一所述感应装置,即使所述电子卡的长度再长,又,即使操作者将所述电子卡插入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电连接插槽的力度不均,也不会导致所述电子卡的所述第二端无法确认而影响所述电子卡与所述插槽连接器的正常电性连接。
2.由于所述绝缘本体内设有一所述感应装置,从而操作者在将所述电子卡插入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电连接插槽时,听到所述扣卡装置的声响和看到所述感应装置点亮,而给操作者一个明确的信息,即所述电子卡已插接到位,从而停止操作,进而保证了所述电子卡与所述插槽连接器的正常电性连接。
3.由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第二塔架内设有所述弹性体,从而使所述电子卡插入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电连接插槽时,所述第二端进入所述凹形通孔内固定,从而使得所述电子卡更好地固持于所述插槽连接器中。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插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自所述绝缘本体顶面开设一电连接插槽,所述电连接插槽一侧定义有至少一容置槽;
一扣卡装置,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一侧;以及
至少一感应装置,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一侧,其具有一弹性感应端子设于所述容置槽内,及一指示灯定位于所述绝缘本体上,所述指示灯具有二传导端,其中一所述传导端位于所述弹性感应端子的弹性变形路径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另一所述传导端插接于一电路板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一端设有一第一塔架,所述扣卡装置装设于所述第一塔架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相对的另一端设有一第二塔架,所述容置槽靠近所述第二塔架,所述指示灯固定于所述第二塔架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塔架上设有一灯座,所述指示灯定位于所述灯座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灯为发光二极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感应端子和所述指示灯位于所述绝缘本体相对的两侧,所述弹性感应端子具有一基部固定于所述容置槽内,及自所述基部侧向弯折延伸的一搭接片,所述搭接片与所述绝缘本体的纵长方向互相垂直,一所述传导端位于所述搭接片的弹性变形路径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端侧向延伸一接触端,所述搭接片前端形成一抵持部,所述抵持部对应位于所述接触端上方不相接触。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与所述电连接插槽相连通,所述搭接片部分显露于所述容置槽进入所述电连接插槽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一侧设有一让位槽,所述让位槽连通所述容置槽,并贯穿所述电连接插槽的一侧壁。
CN2009202631116U 2009-11-19 2009-11-19 插槽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083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631116U CN201608313U (zh) 2009-11-19 2009-11-19 插槽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631116U CN201608313U (zh) 2009-11-19 2009-11-19 插槽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08313U true CN201608313U (zh) 2010-10-13

Family

ID=42953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263111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08313U (zh) 2009-11-19 2009-11-19 插槽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083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28779A (zh) * 2013-01-11 2014-07-1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卡缘连接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28779A (zh) * 2013-01-11 2014-07-1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卡缘连接器
US9270063B2 (en) 2013-01-11 2016-02-23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detecting contacts
CN103928779B (zh) * 2013-01-11 2016-08-1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卡缘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38086Y (zh) 插槽连接器
CN101237107A (zh) 电连接器
CN204376051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687885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101593884A (zh) 电连接器
CN201498674U (zh) 卡缘连接器
CN201130793Y (zh) 电连接器
CN201887219U (zh) 一种电连接器线夹
CN101997217B (zh) 电连接器
CN202363688U (zh) 卡缘连接器
CN201708312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1608313U (zh) 插槽连接器
CN203850470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1570752U (zh)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CN204205100U (zh)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04315765U (zh) 卡连接器
CN201937033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1315361Y (zh) 电路板连接器
CN2901614Y (zh) 电池连接器
CN204497437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4538286U (zh) 电连接器
CN201142438Y (zh) 卡缘连接器
CN204243343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4190075U (zh) 卡连接器
CN103746209A (zh) 卡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013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