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70699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570699U CN201570699U CN2009202447476U CN200920244747U CN201570699U CN 201570699 U CN201570699 U CN 201570699U CN 2009202447476 U CN2009202447476 U CN 2009202447476U CN 200920244747 U CN200920244747 U CN 200920244747U CN 201570699 U CN201570699 U CN 20157069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weld part
- signal terminal
- signal
- contact si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以及至少一组导电端子,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上,每组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至少一对信号端子以及位于每对所述信号端子侧旁的至少一接地端子,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均包括:一接触部;一焊接部,所述焊接部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以及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焊接部;其中,每一所述信号端子的所述连接部还设有一偏移部,将一所述信号端子定义为第一信号端子,与其成对的另一所述信号端子定义为第二信号端子,位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侧旁的所述接地端子为第一接地端子,则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所述偏移部向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偏移以靠近,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所述偏移部向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偏移以远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善端子结构以优化高频信号传输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SATA国际组织(Serial ATA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近日正式发布了新版的SATA Revision 3.0(串行ATA规格第三版),可在存储单元、磁盘驱动器、光学和磁带驱动器、主机总线适配器(HBA)之间提供6Gb/s的连接速度,同时向下兼容旧版规范SATA3Gb/s和SATA 1.5Gb/s。
外部串行接口eSATA(external Serial ATA)是基于标准的SATA线缆和接口,连接处加装了金属弹片来保证物理连接的稳固性,eSATA可以达到如同SATA般的传输速度。SATARevision 3.0的正式宣布,推动了eSATA的升级换代,eSATA3.0的规范也将推出,理论上,eSATA3.0亦可达到SATA Revision 3.0的6Gb/s的传输速率,并向下兼容于eSATA1.5Gb/s、eSATA 3Gb/s。
当数据传输速率越来越高,且在多条线路上传输时,每条接线回路在发送或接收电磁辐射,流过某一线路的信号会与流过另一线路的信号耦合,即为串音,造成信号传输干扰,以致出现同组线路传输的同步性差,信号失真严重。因此,对于高速度传输数据的电连接器,要求优化结构上的缺陷,改善高频信号在不同端子内传输时,出现信号不同步和信号严重衰减的缺陷。
本创作人有鉴于以上所述情况,结合自身研发和制造的经验,积极研究、改良,创造出优化高频信号传输的电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通过改善串音和提高稳定性以优化高频信号传输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这样方式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以及至少一组导电端子,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上,每组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至少一对信号端子以及位于每对所述信号端子侧旁的至少一接地端子,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均包括:一接触部;一焊接部,所述焊接部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以及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焊接部;其中,每一所述信号端子的所述连接部还设有一偏移部,将一所述信号端子定义为第一信号端子,与其成对的另一所述信号端子定义为第二信号端子,位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侧旁的所述接地端子为第一接地端子,则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所述偏移部向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偏移以靠近,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所述偏移部向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偏移以远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每对所述信号端子各具有所述偏移部,这样,所述第一信号端子更靠近对应的邻近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当信号由与对接插头接触的所述接触部传输至所述电路板,改善了串音状况,且提高了稳定性,优化了高频信号传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也可以以这样方式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以及至少一组导电端子,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上,每组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至少一对信号端子以及至少一接地端子,所述每对信号端子的两侧均设有所述接地端子,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均包括:一接触部;一焊接部,所述焊接部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与所述焊接部垂直的平面定义为水平面;以及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焊接部;其中,每一所述信号端子之所述连接部与对应邻近的所述接地端子之所述焊接部,两者在所述水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信号端子之所述焊接部与对应邻近的所述接地端子之所述焊接部,两者在所述水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每一所述信号端子之所述连接部与对应邻近的所述接地端子之所述焊接部,两者在所述水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信号端子之所述焊接部与对应邻近的所述接地端子之所述焊接部,两者在所述水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这样,所述第一信号端子更靠近对应的邻近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同样达到上述的功效。
再者,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可以以这样方式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以及至少一组导电端子,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上,每组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至少一对信号端子以及至少一接地端子,所述每对信号端子的两侧均设有所述接地端子,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均包括:一接触部;一焊接部,所述焊接部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以及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焊接部,由所述接触部弯折延伸形成;其中,每一所述信号端子之所述连接部、所述焊接部在同一平面上,定义为竖直面,所述信号端子之所述接触部与对应侧旁的所述接地端子之所述接触部,两者在所述竖直面投影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信号端子之所述焊接部与对应侧旁的所述接地端子之所述焊接部,两者在所述竖直面投影之间的距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所述信号端子之所述接触部与对应侧旁的所述接地端子之所述接触部,两者在所述竖直面投影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信号端子之所述焊接部与对应侧旁的所述接地端子之所述焊接部,两者在所述竖直面投影之间的距离,这样,所述第一信号端子更靠近对应的邻近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同样达到上述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绝缘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绝缘本体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的导电端子的侧视图;
图6为图2所示的上排导电端子的立体图;
图7为图2所示的上排导电端子的后视图;
图8为图2所示的下排导电端子组的后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电连接器 1绝缘本体 2上排导电端子组
3下排导电端子组 4定位架 5固定件
10逃料孔 11第一接口 12第二接口
13定位柱 14第一舌板 15第二舌板
16盲孔 17凸肋 18凸块
19容置空间 101前端面 102后端面
103底面 104侧面 140第一端子收容槽
150第二端子收容槽 170第一定位槽 180第二定位槽
190卡位区 21上水平部 22上竖直部
211上接触部 220上连接部 2200次弯折部
221上接地焊接部 222上信号焊接部 31下水平部
32下竖直部 311下接触部 320下连接部
321下接地焊接部 322下信号焊接部 41接地固定孔
42信号固定孔 43固定凸块 2A、2B上信号端子
2C上接地端子 3A、3B下信号端子 3C下接地端子
2A0、2B0上偏移部 3A0、3B0下偏移部 L弯折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图1至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组装至绝缘本体1上的多个导电端子组(包括上排导电端子组2和下排导电端子组3)、定位架4和固定件5。
请参照图3至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大致呈长方体状,具有相对的前端面101和后端面102,以及一底面103和两侧面104;所述前端面101凹陷有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两者之间由未贯穿所述前端面101和所述后端面102的多个逃料孔10分隔开。所述第一接口11和所述第二接口12分别具有呈横置“L”型的第一舌板14和第二舌板15,所述第一舌板14和所述第二舌板15的下表面分别凹设有多个第一端子收容槽140和多个第二端子收容槽150,分别对应供所述上排导电端子组2和所述下排导电端子组3插置。两所述侧面104所在的侧壁在临近所述底面103处各开设一盲孔16,分别对应容置于一所述固定件5;所述底面103在靠近两所述侧面104处,各对称延伸一定位柱13,所述固定件5和所述定位柱13用以将所述电连接器100安装于电路板(未图示)上。所述后端面102上凹设有多条凸肋17和位于所述凸肋17下方的多个凸块18,所述凸肋17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定位槽170,所述凸块18间隔形成多个第二定位槽180;而所述凸块18比所述凸肋17相对于所述后端面102更凹入内部,两者落差形成一容置空间19,所述容置空间19向两所述侧面104所在侧壁凹陷有卡位区190,所述容置空间19和所述卡位区190相通。
请参照图2所示,所述定位架4大致称长方体且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所述容置空间19,所述定位架4具有两排对应供所述上导电端子组2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分别为接地固定孔41和信号固定孔42,所述定位架4的两侧具有对应卡固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所述卡位区190的固定凸块43。
请参照图5至8所示,所述导电端子组(2、3)均是由一平板状的金属条进行冲压弯折形成的。所述上排导电端子组2由两对长度相同的上信号端子(2A、2B)和三个上接地端子2C组成,包括上水平部21和由所述上水平部21垂直弯折延伸的上竖直部22。所述上水平部21设有用以与对接插头接触的上接触部211,所述上接触部211收容于所述第一舌板14的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140且暴露于所述第一接口11。所述上接触部211在同一平面上。所述上竖直部22对应容置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所述第一定位槽170。所述上竖直部22由上连接部220和上接地焊接部221或上信号焊接部222组成,所述上接地焊接部221和所述上信号焊接部222分别对应穿过所述定位架4的所述接地固定孔41和所述信号固定孔42,所述上接地焊接部221是经过所述上连接部220再次弯折延伸形成,所述上接地端子2C的所述上连接部220设有次弯折部2200,所述次弯折部2200与所述上连接部220交界处存在一弯折线L。将与所述上接地焊接部221或所述上信号焊接部222垂直的平面定义为上水平面(未图示),所述上接触部211所在的平面与所述上水平面平行。
图7为所述上竖直部22的后视图,纵长方向的虚线分别是各自对应的导电端子的中心线,在本文中涉及的所述导电端子之间的距离定义为对应的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中心线的距离。每对所述上信号端子(2A、2B)的所述上连接部220在同一平面上,定义为上竖直面(未图示),在靠近所述上信号焊接部222的部位各具有上偏移部(2A0、2B0),所述上偏移部(2A0、2B0)是在所述上竖直面内沿所述上信号焊接部222所在列的排列方向分别向两侧对称相向远离偏移,这样,针对在所述上竖直面投影而言,导致每对所述上信号端子(2A、2B)之间的距离,由较小的所述上接触部211之间的d1过渡至较大的距离d3,d1和d3都是一固定值,而d1和d3之间由逐渐变大的所述上偏移部(2A0、2B0)的距离d2过渡;且所述弯折线L在所述上竖直面的投影位于所述上偏移部(2A0、2B0)之上。
如图6所示,所述上接地焊接部221在所述上水平面的投影为a、d,每对所述上信号端子(2A、2B)的所述上连接部220在所述上水平面上的投影为b、c,所述上接地端子2C在所述上水平面的投影为e、f。则abcd在同一直线,adef构成一个虚构的等腰梯形,且bc之间的距离小于ad之间的距离。
因此,每一所述上信号端子(2A、2B)更靠近对应的邻近的所述上接地端子2C,当信号由与对接插头接触的所述上接触部211传输至所述电路板(未图示)时,改善了串音状况,且提高了稳定性,优化了高频信号传输。
所述下排导电端子组3由两对长度相同的下信号端子(3A、3B)和三个下接地端子3C组成,包括下水平部31和由所述下水平部31弯折延伸的下竖直部32。所述下水平部31设有用以与对接插头接触的下接触部311,所述下接触部311收容于所述第二舌板15的所述第二端子收容槽150且暴露于所述第二接口12。所述下接触部311在同一平面上。所述下竖直部32对应容置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所述第二定位槽180。所述下竖直部32由下连接部320和下接地焊接部321或下信号焊接部322组成。所述下信号端子(3A、3B)的所述下竖直部32。与所述下接地焊接部321或所述下信号焊接部322垂直的平面定义为下水平面,所述下接触部311所在平面与所述下水平面平行,所述下排导电端子组3在所述下水平面的投影类似于所述上排导电端子组2在所述上水平面的投影(图6)。
图8为所述下竖直部32的后视图,纵长方向的虚线分别是各自对应的导电端子的中心线。每对所述下信号端子(3A、3B)的所述下连接部320在靠近所述下信号焊接部322的部位各具有下偏移部(3A0、3B0),所述下偏移部(3A0、3B0)是在共同所在的平面内(定义为下竖直面,未图示)沿所述下信号焊接部322所在列的排列方向分别向两侧对称相向远离偏移。
这样,针对在所述下竖直面投影而言,导致每对所述下信号端子(3A、3B)之间的距离,由较小的所述下接触部311之间的L1过渡至较大的距离L3,L1和L3都是一固定值,而L1和L3之间由逐渐变大的所述下偏移部(3A0、3B0)的距离L2过渡。因此,每一所述下信号端子(3A、3B)更靠近对应的邻近的所述下接地端子3C,当信号由与对接插头接触的所述下接触部311传输至所述电路板(未图示),改善了串音状况,且提高了稳定性,优化了高频信号传输。
上述中的所述上信号端子(2A、2B)和所述下信号端子(3A、3B)可以统一称之为信号端子,所述信号端子的长度应尽可能的相同,增加信号传输的同步性;所述上接地端子2C和所述下接地端子3C可以统一称之为接地端子;所述信号端子和所述接地端子可以统一称之为所述导电端子;所述上水平部21和所述下水平部31可以统一称之为水平部;所述上竖直部22和所述下竖直部32可以统一称之为竖直部;所述上接触部211和所述下接触部311可以统一称之为接触部;所述上连接部220和所述下连接部320可以统一称之为连接部;所述上接地焊接部221和所述下接地焊接部321可以统一称之为接地焊接部,所述上信号焊接部222和所述下信号焊接部322可以统一称之为信号焊接部,所述接地焊接部和所述信号焊接部又可统一称之为焊接部;所述上偏移部(2A0、2B0)和所述下偏移部(3A0、3B0)可以统一称之为偏移部;所述上水平面和所述下水平面可以统一称之为所述水平面;所述上竖直面和所述下竖直面可以统一称之为所述竖直面。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为双层eSATA接口的电连接器,当然根据需要也可以设计为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接口,并且亦可以在所述绝缘本体1外侧包覆一金属壳体,起屏蔽效果。每一所述导电端子组的所述接地焊接部可与所述信号焊接部位于同一排;也可以不在所述连接部上设所述偏移部,甚至不设所述偏移部,而采用其它结构,只要每一所述信号端子之所述连接部与对应邻近的所述接地端子之所述焊接部,两者在所述水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信号端子之所述焊接部与对应邻近的所述接地端子之所述焊接部,两者在所述水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或者只要所述信号端子之所述接触部与对应侧旁的所述接地端子之所述接触部,两者在所述竖直面投影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信号端子之所述焊接部与对应侧旁的所述接地端子之所述焊接部,两者在所述竖直面投影之间的距离,就可以实现改善串音状况,且提高了稳定性,优化高频信号传输的目的。
本创作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创作的教示及揭示作种种不背离本创作精神的替换与修饰,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创作的替换及修饰,均为本专利申请独立项所覆盖。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一绝缘本体;以及
至少一组导电端子,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上,每组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至少一对信号端子以及位于每对所述信号端子侧旁的至少一接地端子,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均包括:
一接触部;
一焊接部,所述焊接部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以及
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焊接部;
其中,每一所述信号端子的所述连接部还设有一偏移部,将一所述信号端子定义为第一信号端子,与其成对的另一所述信号端子定义为第二信号端子,位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侧旁的所述接地端子为第一接地端子,则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所述偏移部向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偏移以靠近,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所述偏移部向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偏移以远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之所述连接部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信号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之所述焊接部位于不同平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对所述信号端子的所述焊接部之间的距离大于其所述连接部之间的距离。
4.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一绝缘本体;以及
至少一组导电端子,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上,每组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至少一对信号端子以及至少一接地端子,所述每对信号端子的两侧均设有所述接地端子,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均包括:
一接触部;
一焊接部,所述焊接部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与所述焊接部垂直的平面定义为水平面;以及
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焊接部;
其中,每一所述信号端子之所述连接部与对应邻近的所述接地端子之所述焊接部,两者在所述水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信号端子之所述焊接部与对应邻近的所述接地端子之所述焊接部,两者在所述水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子之所述焊接部在所述水平面上的投影,和所述接地端子之所述焊接部在所述水平面上的投影,分别在不同直线上。
6.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一绝缘本体;以及
至少一组导电端子,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上,每组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至少一对信号端子以及至少一接地端子,所述每对信号端子的两侧均设有所述接地端子,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均包括:
一接触部;
一焊接部,所述焊接部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以及
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焊接部,由所述接触部弯折延伸形成;
其中,每一所述信号端子之所述连接部、所述焊接部在同一平面上,定义为竖直面,所述信号端子之所述接触部与对应侧旁的所述接地端子之所述接触部,两者在所述竖直面投影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信号端子之所述焊接部与对应侧旁的所述接地端子之所述焊接部,两者在所述竖直面投影之间的距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子之所述连接部还具有一偏移部,所述偏移部向下延伸形成所述焊接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之所述连接部设有次弯折部,所述次弯折部与所述连接部交界处存在一弯折线,所述弯折线在所述竖直面的投影位于所述偏移部之上。
9.如权利要求1、4或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接触部在同一平面上。
10.如权利要求1、4或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信号端子的长度相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2447476U CN201570699U (zh) | 2009-10-01 | 2009-10-01 | 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2447476U CN201570699U (zh) | 2009-10-01 | 2009-10-01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570699U true CN201570699U (zh) | 2010-09-01 |
Family
ID=42662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20244747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570699U (zh) | 2009-10-01 | 2009-10-01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570699U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93209A (zh) * | 2018-09-13 | 2019-01-11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9586071A (zh) * | 2017-09-29 | 2019-04-05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11264004A (zh) * | 2017-10-24 | 2020-06-09 | 申泰公司 | 直角电连接器以及直角连接器的电接触件 |
CN111355073A (zh) * | 2020-04-10 | 2020-06-30 | 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导电金属条、插座及插座的装配方法 |
US11289850B2 (en) | 2017-07-21 | 2022-03-29 | Samtec, Inc.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latch |
USD964291S1 (en) | 2017-07-21 | 2022-09-20 | Samtec, Inc. |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D967031S1 (en) | 2018-01-08 | 2022-10-18 | Samtec, Inc. | Electrical cable connector |
US11637400B2 (en) | 2017-06-13 | 2023-04-25 | Samtec, Inc. | Electrical cable connector |
-
2009
- 2009-10-01 CN CN2009202447476U patent/CN20157069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2149029B2 (en) | 2017-06-13 | 2024-11-19 | Samtec, Inc. |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
US11637400B2 (en) | 2017-06-13 | 2023-04-25 | Samtec, Inc. | Electrical cable connector |
USD1005964S1 (en) | 2017-07-21 | 2023-11-28 | Samtec, Inc. |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11289850B2 (en) | 2017-07-21 | 2022-03-29 | Samtec, Inc.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latch |
USD964291S1 (en) | 2017-07-21 | 2022-09-20 | Samtec, Inc. |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D1049052S1 (en) | 2017-07-21 | 2024-10-29 | Samtec, Inc. |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11626689B2 (en) | 2017-07-21 | 2023-04-11 | Samtec, Inc.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latch |
CN109586071A (zh) * | 2017-09-29 | 2019-04-05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11264004A (zh) * | 2017-10-24 | 2020-06-09 | 申泰公司 | 直角电连接器以及直角连接器的电接触件 |
US11495917B2 (en) | 2017-10-24 | 2022-11-08 | Samtec, Inc. | Right-angle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tacts for a right-angle connector |
TWI813591B (zh) * | 2017-10-24 | 2023-09-01 | 美商山姆科技公司 | 直角電連接器、用於直角連接器的接地屏蔽和電接點、組裝有角度的電連接器之方法、導線架組件、形成用於有角度的電連接器的電接點之方法 |
USD967031S1 (en) | 2018-01-08 | 2022-10-18 | Samtec, Inc. | Electrical cable connector |
CN109193209A (zh) * | 2018-09-13 | 2019-01-11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11355073A (zh) * | 2020-04-10 | 2020-06-30 | 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导电金属条、插座及插座的装配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570699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964470B (zh) | 连接器 | |
CN102290654B (zh) | 电连接器 | |
US7618264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dual-interface | |
CN102263335B (zh) | 线缆连接器 | |
CN201623295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285931Y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989696B (zh) | 连接器 | |
CN100377438C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101989699B (zh) | 连接器 | |
CN202695861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029182Y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01018142Y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932689Y (zh) | 电连接器 | |
CN102213802B (zh) | 线缆连接器 | |
CN101567511B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 |
CN207098100U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103594871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741836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425650A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103368010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626121A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737005Y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212090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117878Y (zh) | 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01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