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49640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549640U CN201549640U CN2009202588900U CN200920258890U CN201549640U CN 201549640 U CN201549640 U CN 201549640U CN 2009202588900 U CN2009202588900 U CN 2009202588900U CN 200920258890 U CN200920258890 U CN 200920258890U CN 201549640 U CN201549640 U CN 2015496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base
- terminal group
- seat body
- s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4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连接器,其是于绝缘座体基座内部的容置空间收容有第一端子座及第二端子座,并于基座前方延伸的对接部上、下两侧表面处穿设有第一端子座、第二端子座所具有的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而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上采用镶嵌射出方式一体成型有座体,将第一端子座底面多个定位槽分别压接于第二端子组外露的焊接部上,并与第一端子组露出座体底面的焊接部呈现错位排列状态且形成良好遮蔽与隔离,以此结构设计,使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分别露出座体底面处的焊接部共面度得以确保,整体焊接的质量更为良好,且组装对位上相当的简便,而可增加工作效率、提高制造上的产能与优良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基座前方延伸的对接部上、下两侧表面处穿设有两个端子组,且两个端子组上分别采用镶嵌射出方式一体成型的座体,使两个端子组分别露出座体底面处的SMT脚共面度得以确保。
背景技术
现今电子科技快速发展,使计算机型态为由桌面计算机为发展成体积较小、携带方便的笔记本电脑,且普遍存在社会上各个角落,并当用户欲进行数据、信号传输或是与其他外围设备连接时,即需要所谓的接口设备接口,而一般市面上接口设备接口最为普遍且广为大众使用,仍就以通用串行总线(USB)作为主流。
然而为了顺应电子装置可携带、轻便以及小型化的趋势,通用串行总线电连接器便衍生出一种小型化设计,称为小型通用串行总线(Mini USB)电连接器,且根据插头规格的不同,又可分为A/B型式(Mini USB A/B Type),以适用于多种小型电子装置,例如:数字相机、手机、卡片阅读机、视讯摄影机以及可携式硬盘等,得以整合更多的功能使用。
然而,常用的Mini USB电连接器于使用时,仍存在诸多缺失,常用绝缘座体前方的舌板两侧表面上穿设有上、下排端子,而其两排端子采用手工插端子方式直接组装,以致相当的耗费工时,且因各端子间的步距小,端子刺入于绝缘座体内将无法做较大的倒刺予以干涉迫入,而造成端子SMT脚组装时的共面度不容易保持,则必须额外进行调整修理、工作效率较差,并当焊接于电路上时,便会影响端子SMT脚焊接的质量、固持力效果差,整体结构稳定性上仍稍嫌不足,难以确保成品插拔对接的定位效果外,甚至工作时会造成信号瞬断的隐患发生;此外,亦有业者采用自动机插端子方式进行上、下排端子的组装,不过自动机造价相当昂贵,考虑生产制造整体的成本效益而言,则并非所有厂商皆有使用自动机组装的必要性,再者,自动机对于制程所使用的模具、治具精度要求较高,其两排端子SMT脚的共面度也不易保持,导致固持力效果较小、产品不良率无法有效降低,故也需要额外进行修理。
设计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于是搜集相关数据经由多方的评估及考虑,并利用从事于此行业多年研发经验不断试作与修改,始设计出此种电连接器的实用新型的诞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绝缘座体所具有基座内部收容有第一端子座及第二端子座,且第一端子座、第二端子座所具有的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上采用镶嵌射出方式一体成型的座体,将第一端子座底面处的多个定位槽分别压接于第二端子组外露的焊接部上,并与第一端子组露出座体底面的焊接部呈现错位排列,以此结构设计,使其各别露出座体底面处的焊接部可维持在同一水平面上以确保焊接共面度,整体焊接质量更为良好,且因组装对位上相当的简便,进而可增加工作效率、提高制造上的产能与优良率。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第一端子座及第二端子座可完全收容于绝缘座体所具有的基座内部呈一稳固定位,且提升外观整体性,并通过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上以镶嵌射出方式所射出成型的座体使其形成良好的遮蔽与隔离,可有效降低因距离接近产生的相互电磁干扰,同时可凭借镶嵌射出方式(InsertMolding)来增加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的固持力,并具有结构稳定度高、确保成品插拔对接的定位效果,从而改善工作时信号瞬断的隐患,以提升信号传输的稳定性与可靠度。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连接器,其为确保端子组焊接共面度的电连接器,包括有绝缘座体、第一端子座及第二端子座,其中:
该绝缘座体具有基座,并于基座内部形成有用于收容第一端子座及第二端子座的容置空间,而基座前方延伸的对接部两侧表面处则分别设有贯通至容置空间内的多个穿置槽道和抵持平面;
该第一端子座具有第一端子组,并于第一端子组上镶嵌射出方式一体成型的座体,而第一端子组一侧设有伸出穿置槽道底面的接触部,且接触部另一侧朝外弯折延伸有露出座体底面的焊接部,再于座体底面处设有与第一端子组呈错位排列的多个定位槽;
该第二端子座具有第二端子组,并于第二端子组上镶嵌射出方式一体成型的座体,而第二端子组一侧设有定位于抵持平面上的接触部,且接触部另一侧朝外弯折延伸有露出座体底面并供定位槽压接的焊接部。
其中,该绝缘座体的基座位于容置空间上方设有扣槽,而第一端子座的座体顶部设有扣合于扣槽内的凸扣。
其中,该绝缘座体的基座位于容置空间底侧开设有镂空状卡持槽,而第二端子座底部形成有挡止于卡持槽内的抵持块。
其中,该第一端子座的座体前侧形成有接合面,且接合面斜向渐缩至底面处设有多个定位槽,而第二端子座的座体后侧形成有与第一端子座上接合面抵持靠置的倾斜状接合面,并以接合面延伸至底部形成有抵持块,再于抵持块底部则设有多个凸柱。
其中,该绝缘座体外部罩覆有屏蔽壳体,并于基座外部设有相对的多个凸扣及固持块,而屏蔽壳体内部形成有插槽,且屏蔽壳体上设有与凸扣相扣合的扣孔,及挡止于固持块上的止挡侧缘,再于屏蔽壳体底部两侧边处则设有多个接脚。
其中,该绝缘座体的基座前方对接部配合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以及绝缘座体外部所罩覆的屏蔽壳体以组构成符合Mini USB A/B Type插座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前的侧视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组装时的侧视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后的侧视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绝缘座体;10-容置空间;101-开口;11-基座;111-扣槽;112-嵌合槽;12-对接部;121-穿置槽道;122-抵持平面;13-凸扣;14-固持块;2-第一端子座;21-第一端子组;211-接触部;212-焊接部;213-转折段;22-座体;221-凸扣;222-接合面;223-定位槽;3-第二端子座;31-第二端子组;311-接触部;312-焊接部;313-转折段;32-座体;321-接合面;322-抵持块;323-凸柱;4-屏蔽壳体;41-插槽;42-扣孔;43-止挡侧缘;44-接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构造,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步骤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及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绝缘座体1、第一端子座2、第二端子座3及屏蔽壳体4,故就本实用新型主要构件及特征详述如后,其中:
该绝缘座体1具有基座11,并于基座11内部形成有可供收容第一端子座2及第二端子座3的容置空间10,而基座11前方延伸有可与外部电连接器电性对接的对接部12,且对接部12上、下两侧表面处分别设有贯通至容置空间10内的多个穿置槽道121、抵持平面122;此外,基座11位于容置空间10上方设有扣槽111,并于容置空间10底侧开设有镂空状的卡持槽112,再于基座11顶部由前向后设有相对的多个凸扣13及固持块14。
该第一端子座2具有第一端子组21,并于第一端子组21上镶嵌射出方式(Insert Molding)一体成型的座体22,其中第一端子组21一侧设有可伸出穿置槽道121底面的接触部211,且接触部211另一侧朝外弯折延伸有具转折段213并露出座体22底面的焊接部212;而座体22顶部设有凸扣221,并于座体22前侧接合面222斜向渐缩至底面处则设有可与第一端子组21呈错位排列的多个定位槽223。
该第二端子座3具有第二端子组31,并于第二端子组31上镶嵌射出方式(Insert Molding)一体成型的座体32,其中第二端子组31一侧设有可定位于抵持平面122上的接触部311,且接触部311另一侧朝外弯折延伸有具转折段313并露出座体22底面的焊接部312;此外,座体32后侧倾斜状接合面321延伸至底部形成有抵持块322,并于抵持块322底部设有多个凸柱323。
该屏蔽壳体4罩覆于绝缘座体1外部,并于屏蔽壳体4内部形成有可供外部电连接器插入的插槽41,而屏蔽壳体4顶部设有多个扣孔42及止挡侧缘43,且位于屏蔽壳体4底部两侧边处设有多个接脚44。
请搭配参阅图4、图5、图6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前的侧视剖面图、组装时的侧视剖面图及组装后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凭借上述的构件于组装时,先将第一端子座2与第二端子座3呈上、下相对应活动对接,并以第一端子座2前侧斜向渐缩的接合面222抵持靠置于第二端子座3后侧倾斜状的接合面321上呈一定位,同时可将第一端子座2底面处的多个定位槽223则分别压接于第二端子座3露出底面的第二端子组31焊接部312上,而使第一端子座2所具有的第一端子组21的焊接部212呈现错位排列状态,以此结构设计,便可将第一端子座2与第二端子座3所具有的第一端子组21、第二端子组31各别露出座体22、32底面处的焊接部212、312维持在同一水平面上,以确保端子组的焊接共面度。
再将第一端子座2与第二端子座3沿着基座11后方的开口101内壁面一并嵌入于容置空间10内部,使其第一端子组21、第二端子组31分别穿设于基座11前方延伸的对接部12上,即可将第一端子组21一侧的接触部211伸出对接部12上方的穿置槽道121,同时亦使第二端子组31一侧的接触部311定位于对接部12下方抵持平面122,而待第一端子座2与第二端子座3完全嵌入至基座11内部后,便可将第一端子座2座体22顶部的凸扣221扣合于基座11容置空间10上方的扣槽111内,且使第二端子座3底部的抵持块322挡止于基座11底侧的镂空状卡持槽112内结合成为一体,则不易产生松动或脱出的情况发生,而使第一端子座2及第二端子座3可完全收容于基座11内部,提升外观整体性,并通过第一端子组21、第二端子组31上以镶嵌射出方式所射出成型的座体22、32使其形成良好的遮蔽与隔离,可有效降低因距离接近产生的相互电磁干扰。
续将屏蔽壳体4罩覆于基座11外部,并以基座11顶部的凸扣13扣合于屏蔽壳体4上的扣孔42,使其固持块14挡止于屏蔽壳体4后方止挡侧缘43,而使基座11前方延伸的对接部12则伸入于插槽41内呈一稳固定位,以此可利用基座11上的对接部12配合第一端子组21、第二端子组31,以及屏蔽壳体4上的插槽41组构成符合Mini USB A/B Type插座使用,便完成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组装。
而于使用时,先将绝缘座体1固设于电路板上,并以第二端子座3底部上的凸柱323穿设于电路板所具有的接合孔内,使其第一端子组21与第二端子组31各别露出座体22、32底面的共平面焊接部212、312,以及屏蔽壳体4两侧边处的接脚44分别抵贴于电路板上对应的金属接点(图中未示出),再利用表面黏着技术(SMT)结合方式予以焊固而形成电性连接状态,当外部电连接器插入于屏蔽壳体4的插槽41内时,即可将基座11前方延伸的对接部12上、下排第一端子组21、第二端子组31分别与外部电连接器所具有的导电端子组(图中未示出)形成良好电性接触状态,便可凭借外部连接器连接于计算机主机上进行信号传输、沟通处理动作,再通过屏蔽壳体4将电连接器周围所产生的电磁波干扰及电路板上的噪声导引传输至接地端释放,而具有接地的效果。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于使用时,可改善常用技术的关键在于:
1、本实用新型基座11前方延伸的对接部12上、下排第一端子组21、第二端子组31上采用镶嵌射出方式一体成型的座体22、32,使其各别露出座体22、32底面处的焊接部212、312共面度得以确保,且整体焊接质量更为稳定与良好。
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端子组21、第二端子组31采用镶嵌射出方式一体成型的座体22、32,以此可组构而成第一端子座2、第二端子座3并收容于基座11内部,且因组装对位上更为简便,对于制程模具、治具,以及组装人员的要求程度相对降低,可增加工作效率、提高制造上的产能与优良率。
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端子组21、第二端子组31可凭借镶嵌射出方式来增加端子的固持力,并具有结构稳定度高、确保成品插拔对接的定位效果,从而改善工作时信号瞬断的隐患,提升信号传输稳定性与可靠度。
4、本实用新型第一端子座2底面处的多个定位槽223分别压接于第二端子座3内部第二端子组31外露的焊接部312上,并与第一端子座2露出座体22底面的第一端子组21焊接部212呈现错位排列状态且形成良好的遮蔽与隔离,可有效降低因彼此距离接近产生的相互电磁干扰,而提升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因此,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绝缘座体1所具有的基座11内部收容有第一端子座2及第二端子座3,且该第一端子座2、第二端子座3所具有的第一端子组21、第二端子组31上采用镶嵌射出方式一体成型的座体22、32,即可将第一端子座2底面处的五个定位槽223分别压接于第二端子组31外露的焊接部312上,并与第一端子组21露出座体22底面的焊接部212呈现错位排列,使其各别露出座体22、32底面处的焊接部212、312共面度得以确保,整体焊接的质量更为良好。
唯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举凡数值的变更或等效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都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畴。
Claims (6)
1.一种电连接器,其为确保端子组焊接共面度的电连接器,包括有绝缘座体、第一端子座及第二端子座,其特征在于:
该绝缘座体具有基座,并于基座内部形成有用于收容第一端子座及第二端子座的容置空间,而基座前方延伸的对接部两侧表面处则分别设有贯通至容置空间内的多个穿置槽道和抵持平面;
该第一端子座具有第一端子组,并于第一端子组上镶嵌射出方式一体成型的座体,而第一端子组一侧设有伸出穿置槽道底面的接触部,且接触部另一侧朝外弯折延伸有露出座体底面的焊接部,再于座体底面处设有与第一端子组呈错位排列的多个定位槽;
该第二端子座具有第二端子组,并于第二端子组上镶嵌射出方式一体成型的座体,而第二端子组一侧设有定位于抵持平面上的接触部,且接触部另一侧朝外弯折延伸有露出座体底面并供定位槽压接的焊接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体的基座位于容置空间上方设有扣槽,而第一端子座的座体顶部设有扣合于扣槽内的凸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体的基座位于容置空间底侧开设有镂空状卡持槽,而第二端子座底部形成有挡止于卡持槽内的抵持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子座的座体前侧形成有接合面,且接合面斜向渐缩至底面处设有多个定位槽,而第二端子座的座体后侧形成有与第一端子座上接合面抵持靠置的倾斜状接合面,并以接合面延伸至底部形成有抵持块,再于抵持块底部则设有多个凸柱。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体外部罩覆有屏蔽壳体,并于基座外部设有相对的多个凸扣及固持块,而屏蔽壳体内部形成有插槽,且屏蔽壳体上设有与凸扣相扣合的扣孔,及挡止于固持块上的止挡侧缘,再于屏蔽壳体底部两侧边处则设有多个接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体的基座前方对接部配合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以及绝缘座体外部所罩覆的屏蔽壳体以组构成符合Mini USB A/B Type插座使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2588900U CN201549640U (zh) | 2009-11-26 | 2009-11-26 | 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2588900U CN201549640U (zh) | 2009-11-26 | 2009-11-26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549640U true CN201549640U (zh) | 2010-08-11 |
Family
ID=42604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20258890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549640U (zh) | 2009-11-26 | 2009-11-26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549640U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09949A (zh) * | 2011-10-28 | 2012-06-20 | 东莞市泰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适应性连接器 |
CN104167620A (zh) * | 2013-08-29 | 2014-11-26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弯式接触件及插孔模块和电连接器 |
CN106207568A (zh) * | 2015-04-30 | 2016-12-07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一种电连接器 |
CN107681349A (zh) * | 2016-08-01 | 2018-02-09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11066210A (zh) * | 2017-10-05 | 2020-04-24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EP4432480A1 (en) * | 2023-03-14 | 2024-09-18 | TE Connectivity Solutions GmbH | Contact carrier, method of producing a contact carrier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a contact carrier |
-
2009
- 2009-11-26 CN CN2009202588900U patent/CN20154964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09949A (zh) * | 2011-10-28 | 2012-06-20 | 东莞市泰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适应性连接器 |
CN104167620A (zh) * | 2013-08-29 | 2014-11-26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弯式接触件及插孔模块和电连接器 |
CN104167620B (zh) * | 2013-08-29 | 2017-08-04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弯式接触件及插孔模块和电连接器 |
CN106207568A (zh) * | 2015-04-30 | 2016-12-07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一种电连接器 |
CN106207568B (zh) * | 2015-04-30 | 2019-01-11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一种电连接器 |
CN107681349A (zh) * | 2016-08-01 | 2018-02-09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7681349B (zh) * | 2016-08-01 | 2020-06-02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11066210A (zh) * | 2017-10-05 | 2020-04-24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US10910759B2 (en) | 2017-10-05 | 2021-02-02 |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 Connector |
CN111066210B (zh) * | 2017-10-05 | 2021-05-25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EP4432480A1 (en) * | 2023-03-14 | 2024-09-18 | TE Connectivity Solutions GmbH | Contact carrier, method of producing a contact carrier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a contact carrier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046206B (zh) | 电连接器 | |
US7351106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n inner printed circuit board | |
CN201549640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4441556U (zh) | 电连接器的强化结构 | |
TWI704729B (zh) | 電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 |
TWM614728U (zh) | 具有防反插結構之連接器 | |
US20160285214A1 (en) | Electric connector assembly mated with a mating connector in two orientations | |
CN205565124U (zh) | 电连接器 | |
KR101896054B1 (ko) | 마이크로 유에스비 커넥터 플러그 | |
CN202564657U (zh) | 线缆连接器 | |
CN202094333U (zh) | 插头连接器 | |
CN219937434U (zh) | 一种网络连接器 | |
CN104505624B (zh) | 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1667443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7530138U (zh) | 插座连接器 | |
TWM584995U (zh) | 母座連接器、公頭連接器及其組合 | |
TWM616319U (zh) | 連接器 | |
CN201699172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4680814U (zh) | 可正反插拔使用的高速传输连接器 | |
CN204497508U (zh) | 插头电连接器 | |
CN210806062U (zh) | 可正反向沉板的usb插座 | |
TWM377724U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207781980U (zh) | 插头连接器 | |
TWI742631B (zh) | 電連接器 | |
TWI843271B (zh) | 板端連接器、線端連接器及其組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