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1514536U - 装置外壳及投影机 - Google Patents

装置外壳及投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514536U
CN201514536U CN2009201738991U CN200920173899U CN201514536U CN 201514536 U CN201514536 U CN 201514536U CN 2009201738991 U CN2009201738991 U CN 2009201738991U CN 200920173899 U CN200920173899 U CN 200920173899U CN 201514536 U CN201514536 U CN 2015145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stop part
casing
holding section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7389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孟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retron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oretron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retronic Corp filed Critical Coretronic Corp
Priority to CN20092017389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5145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5145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51453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装置外壳及投影机,该装置外壳,包括第一壳体、止挡件、弹性件、第二壳体及开关元件。止挡件沿第一轴向滑设于第一壳体上。弹性件连接于第一壳体及止挡件之间。第二壳体适于按压止挡件以适于沿垂直第一轴向的第二轴向相对于第一壳体移动。第二壳体移动至特定位置时,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卡合,且止挡件不再被第二壳体按压而复位,以阻止第二壳体沿第二轴向相对于第一壳体移动。开关元件沿第二轴向滑设于第一壳体上,且适于压缩弹性件而带动止挡件移动,以使第二壳体适于沿第二轴向移动。当第二壳体沿第二轴向移离特定位置时,会复位开关元件。本实用新型具有易于拆装的优点。

Description

装置外壳及投影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装置外壳,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自动复位开关的可拆装装置外壳。
【背景技术】
投影机为一种用以产生大尺寸画面的显示装置。投影机的成像原理是借由光阀将光源模组所产生光束转换成影像光束,再将影像光束通过镜头投影到荧幕或墙面上。随着投影技术的进步及制造成本的降低,投影机的使用已从商业用途逐渐拓展至家庭用途。
不论是投影机或是其它种类的电子装置,皆以外壳对其主体进行保护及遮蔽。以投影机而言,当外壳内的发光元件(如灯泡)或其它构件损坏时,使用者打开外壳以进行更换,而易于拆装的外壳可节省使用者的操作时间。中国台湾专利编号M304887及M356353揭露了应用于壳体之拆装的卡合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装置外壳,具有易于拆装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投影机,其装置外壳具有易于拆装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的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装置外壳,包括第一壳体、止挡件、弹性件、第二壳体及开关元件。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卡合部。止挡件沿第一轴向滑设于第一壳体上。弹性件连接于第一壳体及止挡件之间。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卡合部、限位凸块及第一复位凸块,其中限位凸块适于按压止挡件以使第二壳体适于沿实质上垂直第一轴向的第二轴向相对于第一壳体移动。当第二壳体移动至特定位置时,第一卡合部卡合于第二卡合部,且限位凸块对止挡件的按压被解除而使止挡件复位,以阻止第二壳体沿第二轴向相对于第一壳体移动。开关元件沿第二轴向滑设于第一壳体上且具有第二复位凸块,其中开关元件适于相对于第一壳体移动以压缩弹性件而带动止挡件沿第一轴向移动,以使第二壳体适于沿第二轴向相对第一壳体移动,且当第二壳体沿第二轴向移离特定位置时,第一复位凸块推动第二复位凸块而使开关元件复位。
为达上述的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投影机,包括装置外壳、光源、光阀及镜头。装置外壳包括第一壳体、止挡件、弹性件、第二壳体及开关元件。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卡合部。止挡件沿第一轴向滑设于第一壳体上。弹性件连接于第一壳体及止挡件之间。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卡合部、限位凸块及第一复位凸块,其中限位凸块适于按压止挡件,以使第二壳体适于沿实质上垂直第一轴向的第二轴向相对于第一壳体移动。当第二壳体移动至特定位置时,第一卡合部卡合于第二卡合部,且限位凸块对止挡件的按压被解除而使止挡件复位,以阻止第二壳体沿第二轴向相对于第一壳体移动。开关元件沿第二轴向滑设于第一壳体上且具有第二复位凸块,其中开关元件适于相对于第一壳体移动以压缩弹性件而带动止挡件沿第一轴向移动,以使第二壳体适于沿第二轴向相对第一壳体移动,且当第二壳体沿第二轴向移离特定位置时,第一复位凸块推动第二复位凸块而使开关元件复位。光源设置于装置外壳内,并适于提供照明光束。光阀设置于装置外壳内,并适于将照明光束转换成影像光束。镜头设置于装置外壳内,并适于投射影像光束至装置外壳外,以形成画面。
基于上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当使用者欲将第二壳体组装于第一壳体时,将第二壳体置放于第一壳体上以借限位凸块按压止挡件,并推动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移动,使得第二卡合部卡合于第一卡合部,其中在第二卡合部卡合于第一卡合部的同时,限位凸块会越过止挡件而使止挡件弹起并承靠限位凸块,以将第二壳体固定于第一壳体。当使用者欲将第二壳体从第一壳体拆下时,推动开关元件以按压缩弹性件来带动止挡件沿第一轴向移动,并推动第二壳体使其相对于第一壳体移动以分离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于分离的同时第一复位凸块会推动第二复位凸块而使开关元件复位。借此,使用者可轻易地将第二壳体组装或拆卸于第一壳体,以节省操作时间。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多个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投影机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装置外壳的立体图。
图3为图1的装置外壳的部分结构立体图。
图4为图1的第一壳体的立体图。
图5为图1的第二壳体的立体图。
图6及图7为图2的装置外壳的作动立体图。
图8为图3的装置外壳的作动立体图。
图9A及图9B为图2的装置外壳的作动示意图。
图10为图2的第一壳体的部分构件立体图。
50:投影机        152:第二复位凸块
100:装置外壳     154:斜面
110:第一壳体     200:光源
110a:第一卡合部  300:光阀
112:箱体         400:镜头
114:罩体         A1:第一轴向
114a:开孔        A2:第二轴向
116:盖体         L1:照明光束
120:止挡件       L2:影像光束
130:弹性件       P1:第一位置
140:第二壳体     P2:第二位置
142:第二卡合部   P3:第三位置
144:限位凸块     P4:第四位置
146:第一复位凸块 P5:第五位置
150:开关元件     P6:第六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多个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而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投影机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投影机50包括装置外壳100、光源200、光阀300及镜头400。光源200设置于装置外壳100内,并适于提供照明光束L1。光阀300设置于装置外壳100内,并适于将照明光束L1转换成影像光束L2。镜头400设置于装置外壳100内,并适于投射影像光束L2至装置外壳100外以形成画面。
图2为图1的装置外壳的立体图。图3为图2的装置外壳的部分结构立体图。图4为图2的第一壳体的立体图。图5为图2的第二壳体的立体图。为使图示中的构件清楚可见,图2中的第二壳体140是以透视的方式绘示。请参考图2至图5,本实施例的装置外壳100包括第一壳体110、止挡件120、弹性件130、第二壳体140及开关元件150。第一壳体110具有第一卡合部110a,且第二壳体140具有第二卡合部142及限位凸块144,其中当第二壳体140位于第一壳体110上的特定位置(即于后所述的第四位置P4)时,第一卡合部110a会与第二卡合部142相互卡合。本实施例的装置外壳100例如为投影机的外壳,然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在其它未绘示的实施例中,其亦可为其它装置的外壳。
止挡件120沿第一轴向A1滑设于第一壳体110。弹性件130连接于第一壳体110及止挡件120之间。止挡件120适于借由弹性件130的弹性变形沿第一轴向A1相对第一壳体110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30例如为弹簧,然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在其它未绘示的实施例中,其亦可为其它适当的弹性结构。
图6及图7为图2的装置外壳的作动立体图。图8为图3的装置外壳的作动立体图。为使图示中的构件清楚可见,图6及图7中的第二壳体140是以透视的方式绘示。请参考图2及图6,在第二壳体140沿实质上垂直第一轴向A1的第二轴向A2相对第一壳体110从第三位置P3(如图2所绘示)移动至第四位置P4(如图6所绘示)的过程中,限位凸块144会抵抗弹性件130的弹性力而按压止挡件120,以将止挡件120限位于第二位置P2(如图2及图3所绘示)。
请参考图6,当第二壳体140到达第四位置P4时,第一卡合部110a卡合于第二卡合部142,且限位凸块144对止挡件120的限位被解除,而使止挡件120借由弹性件130(绘示于图3)的弹性力复位于第一位置P1并承靠限位凸块144,以阻止第二壳体140沿第二轴向A2相对第一壳体110移动。请参考图2、图4及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具有多个第一卡合部110a,且第二壳体140具有分别对应于第一卡合部110a的多个第二卡合部142,以稳固地将第二壳体140限位于第一壳体110。此外,第一卡合部110a例如为卡槽,且第二卡合部142例如为卡勾。然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在其它未绘示的实施例中,可以相反的方式进行配置,而使第一卡合部110a为卡勾且第二卡合部142为卡槽。
请参考图3及图8,开关元件150沿第二轴向A2滑设于第一壳体110。开关元件150适于相对第一壳体110从第五位置P5(如图3所绘示)移动至第六位置P6(如图8所绘示)而抵抗弹性件130的弹性力并压缩弹性件130以下压止挡件120来带动止挡件120从第一位置P1(如图3及图6所绘示)移动至第二位置P2(如图7及图8所绘示),使第二壳体140(绘示于图7)适于沿第二轴向A2相对第一壳体110移动。
换言之,请参考图2,当使用者欲将第二壳体140组装至第一壳体110时,可先将第二壳体140置放于第一壳体110上,而借由限位凸块144抵抗弹性件130的弹性力下压止挡件120,以解除止挡件120对第二壳体140沿第二轴向A2的限位。接着,请同时参考图6,使用者可沿第二轴向A2将第二壳体140从第三位置P3(如图2所绘示)推动至第四位置P4(如图6所绘示),以让第一卡合部110a卡合于第二卡合部142。
请参考图6,在第一卡合部110a卡合于第二卡合部142的同时,限位凸块144会越过止挡件120而让止挡件120借由弹性件130(绘示于图3)的弹性力上弹至第一位置P1并承靠止挡件120。借由第一卡合部110a与第二卡合部142的扣合及止挡件120对第二壳体140的限位凸块144的承靠,可将第二壳体140固定于第一壳体110以完成组装。值得注意的是,当第二壳体140到达第四位置P4时,止挡件120会自动上弹至第一位置P1,使用者不用以手动的方式上移止挡件120,因此可避免使用者忘记上移止挡件120而造成组装不完全的情况发生。
此外,请参考图3、图6、图7及图8,当使用者欲将第二壳体140从第一壳体110拆下时,可将开关元件150从第五位置P5(如图3及图6所绘示)推动至第六位置P6(如图7及图8所绘示),而抵抗弹性件130的弹性力带动止挡件120下移至第二位置P2(如图7及图8所绘示),以解除止挡件120对第二壳体140沿第二轴向A2的限位。接着,请同时参考图2,使用者可沿第二轴向A2将第二壳体140从第四位置P4(如图7所绘示)推动至第三位置P3(如图2所绘示),而解除第一卡合部110a与第二卡合部142的卡合,以使第二壳体140脱离第一壳体110而完成拆卸。
图9A及图9B为图2的装置外壳的作动示意图。请参考图9A及图9B,本实施例的第二壳体140具有第一复位凸块146(亦绘示于图2、图5、图6及图7),且开关元件150具有第二复位凸块152(亦绘示于图3、图7及图8)。在第二壳体140沿第二轴向A2相对第一壳体110从第四位置P4(如图7及图9A所绘示)移动至第三位置P3(如图2及图9B所绘示)的过程中,第二壳体140会借由第一复位凸块146对第二复位凸块152的推动,而带动开关元件150从第六位置P6(如图2图、3及图9A所绘示)移动至第五位置P5(如图7图、8及图9B所绘示)。
换言之,在使用者将第二壳体140从第一壳体110拆下的过程中,开关元件150会被推回至第三位置P3(如图2及图9B所绘示),借此可确保当使用者欲再次将第二壳体140组装于第一壳体110时,开关元件150是位于适当之位置,以使第二壳体140能顺利地在第一壳体110上移动。
图10为图1的第一壳体的部分构件立体图。请参考图3、图4及图10,详细而言,本实施例的第一壳体110包括箱体112、罩体114及盖体116。开关元件150滑设于箱体112,且弹性件130连接于箱体112及止挡件120之间。罩体114组装于箱体112且具有开孔114a,其中罩体114罩覆开关元件150、弹性件130及止挡件120,且止挡件120适于透过开孔114a从罩体114凸伸出以对第二壳体140(绘示于图5)进行限位。盖体116组装至箱体112,其中第一卡合部110a是形成于盖体116。此外,请参考图3及图8,在本实施例中,开关元件150是借由其斜面154按压止挡件120,以带动止挡件120从第一位置P1(如图3所绘示)移动至第二位置P2(如图8所绘示)。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当使用者欲将第二壳体组装于第一壳体时,借由将第二壳体置放于第一壳体上以借限位凸块按压止挡件,并推动第二壳体相对第一壳体移动,以将第二卡合部卡合于第一卡合部,其中在第二卡合部卡合于第一卡合部的同时,限位凸块会越过止挡件而使止挡件弹起并承靠限位凸块,以将第二壳体固定于第一壳体。当使用者欲将第二壳体从第一壳体拆下时,推动开关元件以按压止挡件,并推动第二壳体相对第一壳体移动以分离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借此,使用者可轻易地将第二壳体组装或拆卸于第一壳体,以节省操作时间。
此外,第二壳体及开关元件可分别具有第一复位凸块及第二复位凸块。在使用者将第二壳体从第一壳体拆下时,第二壳体会借由第一复位凸块对第二复位凸块的推动,而带动开关元件回到适当的位置,以利下一次的组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之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实用新型说明内容所作之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之范围内。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或申请专利范围不须达成本实用新型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

Claims (12)

1.一种装置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壳体,具有一第一卡合部;
一止挡件,沿一第一轴向滑设于该第一壳体上;
一弹性件,连接于该第一壳体及该止挡件之间;
一第二壳体,具有一第二卡合部、一限位凸块及一第一复位凸块,其中该限位凸块适于按压该止挡件以使该第二壳体适于沿一实质上垂直该第一轴向的第二轴向相对于该第一壳体移动,当该第二壳体移动至一特定位置时,该第一卡合部卡合于该第二卡合部,且该限位凸块对该止挡件的按压被解除而使该止挡件复位,以阻止该第二壳体沿该第二轴向相对于该第一壳体移动;以及
一开关元件,沿该第二轴向滑设于该第一壳体上且具有一第二复位凸块,其中该开关元件适于相对于该第一壳体移动以压缩该弹性件而带动该止挡件沿该第一轴向移动,以使该第二壳体适于沿该第二轴向相对该第一壳体移动,且当该第二壳体沿该第二轴向移离该特定位置时,该第一复位凸块推动该第二复位凸块而使该开关元件复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外壳,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合部为一卡槽,且该第二卡合部为一卡勾。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外壳,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合部为一卡勾,且该第二卡合部为一卡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外壳,其特征在于:该开关元件具有一斜面,且借由该斜面压缩该弹性件以带动该止挡件沿该第一轴向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外壳,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为一弹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外壳,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体包括:
一箱体,其中该开关元件滑设于该箱体上,且该弹性件连接于该箱体及该止挡件之间;
一罩体,组装于该箱体上且具有一开孔,其中该罩体罩覆该开关元件、该弹性件及该止挡件,且该止挡件透过该开孔突出于该罩体;以及
一盖体,组装于该箱体上,其中该第一卡合部形成于该盖体上。
7.一种投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装置外壳,包括:
一第一壳体,具有一第一卡合部;
一止挡件,沿一第一轴向滑设于该第一壳体上;
一弹性件,连接于该第一壳体及该止挡件之间;
一第二壳体,具有一第二卡合部、一限位凸块及一第一复位凸块,其中该限位凸块适于按压该止挡件以使该第二壳体适于沿一实质上垂直该第一轴向的第二轴向相对于该第一壳体移动,当该第二壳体移动至一特定位置时,该第一卡合部卡合于该第二卡合部,且该限位凸块对该止挡件的按压被解除而使该止挡件复位,以阻止该第二壳体沿该第二轴向相对于该第一壳体移动;以及
一开关元件,沿该第二轴向滑设于该第一壳体上且具有一第二复位凸块,其中该开关元件相对于该第一壳体移动并压缩该弹性件而带动该止挡件沿该第一轴向移动,以使该第二壳体适于沿该第二轴向相对该第一壳体移动,且当该第二壳体沿该第二轴向移离该特定位置时,该第一复位凸块推动该第二复位凸块而使该开关元件复位;
一光源,设置于该装置外壳内,并适于提供一照明光束;
一光阀,设置于该装置外壳内,并适于将该照明光束转换成一影像光束;以及
一镜头,设置于该装置外壳内,并适于投射该影像光束至该装置外壳外,以形成一画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合部为一卡槽,且该第二卡合部为一卡勾。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合部为一卡勾,且该第二卡合部为一卡槽。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该开关元件具有一斜面,且借由该斜面压缩该弹性件以带动该止挡件沿该第一轴向移动。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为一弹簧。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体包括:
一箱体,其中该开关元件滑设于该箱体上,且该弹性件连接于该箱体及该止挡件之间;
一罩体,组装于该箱体上且具有一开孔,其中该罩体罩覆该开关元件、该弹性件及该止挡件,且该止挡件透过该开孔突出于该罩体;以及
一盖体,组装于该箱体上,其中该第一卡合部形成于该盖体上。
CN2009201738991U 2009-09-10 2009-09-10 装置外壳及投影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145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738991U CN201514536U (zh) 2009-09-10 2009-09-10 装置外壳及投影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738991U CN201514536U (zh) 2009-09-10 2009-09-10 装置外壳及投影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514536U true CN201514536U (zh) 2010-06-23

Family

ID=42485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73899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14536U (zh) 2009-09-10 2009-09-10 装置外壳及投影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51453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02141A (zh) * 2011-07-29 2013-01-30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卡扣结构的投影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02141A (zh) * 2011-07-29 2013-01-30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卡扣结构的投影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90494B1 (ko) 프로젝터
AU2018204785A1 (en) Image projection device
TW201518907A (zh) 具有支撐結構之電子裝置
CN201514536U (zh) 装置外壳及投影机
EP2706409B1 (en) Image projection apparatus
JP3097940U (ja) 画像表示プロジェクタ用ランプユニット
US6575606B2 (en) Light source mounting apparatus for liquid crystal projector
US20120133252A1 (en) Device housing
JP2011065637A (ja) ノートパソコン
JP2005150666A (ja) ケース上蓋着脱装置
JP2011241973A (ja) 緩衝具、光源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CN102375308A (zh) 投影机
JP5631647B2 (ja) 電子機器
JP2011138912A (ja) 電子機器
CN102375307B (zh) 投影机外壳
CN101762000B (zh) 具有电子相册功能的空调机显示器
US8585218B2 (en) Light valve module and projection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203786608U (zh) 一种多功能电子装置保护壳
CN204316609U (zh) 带摄像元件的中间筒
CN221880956U (zh) 一种具有防脱结构的吸顶式投影仪
TWM463365U (zh) 紙相機及其殼體
TW201314677A (zh) 光碟機固定裝置
CN102566229B (zh) 投影装置及光源模组
JP2008139727A (ja) プロジェクタのレンズ鏡筒固定装置
KR20140076680A (ko) 조명 액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23

Termination date: 2012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