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1501344U - 前组合灯系统 - Google Patents

前组合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501344U
CN201501344U CN2009202080912U CN200920208091U CN201501344U CN 201501344 U CN201501344 U CN 201501344U CN 2009202080912 U CN2009202080912 U CN 2009202080912U CN 200920208091 U CN200920208091 U CN 200920208091U CN 201501344 U CN201501344 U CN 2015013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sensor
combination lamp
front combination
retu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20809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谷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aple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aple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aple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aple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20809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5013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5013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50134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一种前组合灯系统,包括前组合灯及控制前组合灯随车转动的转向装置,转向装置包括:左转向传感器和右转向传感器,采集转向信号;转动电机,与前组合灯中的近光灯机械连接,根据左转向传感器或右转向传感器采集的转向信号,带动前组合灯中近光灯进行相应转动。所述前组合灯系统通过使用电器零部件实现前组合灯的随车转向功能,防止车辆在夜间行驶时转弯产生盲区,由于无需使用复杂的机械结构,也减轻车身重量。此外,将转动电机置于前组合灯内部,增加了前组合灯转向功能的寿命,采用转向控制器计算前组合灯的转动角度,使得灯光随车转向更精确及时,进一步减少转弯时的灯光照射盲区,采用回位传感器,保证车辆过弯回正后,灯光向正前方照射。

Description

前组合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照明系统,尤其涉及随汽车转向而改变照明方向的前组合灯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上的前组合灯一般都没有自动的调节功能,且现有的前组合灯的近光和远光的照射都是向前的。当在夜间车辆转弯时,由于前组合灯的灯光一直向前照射,车辆转弯时灯光就不可能提前照射到转弯区域,会存在一定的照射盲区,使行驶车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基于上述前组合灯的缺陷,如今出现了一些可以实现随车转向功能的前组合灯。主要包括机械式以及液压式两种随车转向装置。
例如一种机械式的随车转向装置,在汽车两个前灯之间连接一横向拉杆,横向拉杆上设一横拉杆接头,横拉杆接头右侧为右灯转向拉杆,左侧为左灯转向拉杆,横拉杆接头与转向机总成和转向横拉杆接头间设纵拉杆。由于采用所述随车转向装置将前灯与方向盘连接在一起,前灯可随方向盘的左右转动而转动,从而使光线随汽车行进路线改变;
例如一种液压式的随车转向装置,将车灯铰链联接在车体的前端,可左右转动,随车转向装置中的拉杆的前部分固定在车灯上,后端与液压缸的活塞铰接,液压泵与液压缸连接控制其升降,通过活塞的升降,可使拉杆带动车灯绕铰链转动一定角度,方向盘的转向杆上设有行程开关并与液压泵相联接。
其他类似的随车转向转置还可参考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03241636.9中提供的方案。
然而,现有技术实现前组合灯随车转向的装置多数为机械链接,这样的链接直接导致了车辆的重量增加。另外由于机舱内的防尘措施较差,会导致零部件的加速磨损,且会发生灯光射偏等现象,最终导致车灯无法正常照明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实现随车转向的前组合灯装置重量较大,且较易磨损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组合灯系统,包括前组合灯及控制前组合灯随车转动的转向装置,所述转向装置包括:
采集车辆转向信号的左转向传感器和右转向传感器;
转动电机,与前组合灯中的近光灯连接且适于带动前组合灯中近光灯进行相应转动,所述转动匹配于所述左转向传感器或右转向传感器采集的车辆转向信号。
可选地,所述前组合灯还包括:远光灯、包容近光灯和远光灯的外罩以及位于近光灯和远光灯后部的反光面,所述转动电机位于所述外罩和反光面组成的封闭空间内。
可选地,所述左转向传感器和右转向传感器与转向管柱电气连接。
可选地,所述左转向传感器和右转向传感器与车轮电气连接。
可选地,所述左转向传感器和右转向传感器为惯性偏移传感器。
可选地,所述转向装置还包括:转向控制器,与左转向传感器、右转向传感器及转动电机电气连接,向所述转动电机发送基于所述车辆转向信号生成的转向角度。
可选地,所述转向装置还包括:回位传感器,所述回位传感器与转向控制器电气连接,采集回位信号并传输至转向控制器,所述转向控制器向所述转动电极发送基于所述回位信号生成的回位角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前组合灯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使用电器零部件实现前组合灯的随车转向功能,防止车辆在夜间行驶时,转弯产生盲区,由于无需使用复杂的机械结构,也减轻了车身重量;
2)可选方案中,所述转动电机位于前组合灯内部,避免了灰尘进入,减少了磨损现象,增加了前组合灯转向功能的使用寿命;
3)可选方案中,采用转向控制器计算前组合灯的转动角度,使得灯光随车转向更精确及时,进一步减少了转弯时的灯光照射盲区,避免车辆发生刮擦、碰撞;
4)可选方案中,采用回位传感器,保证了车辆过弯回正后,前组合灯也能相应回正,使得灯光向正前方照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前组合灯系统的第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前组合灯系统的第二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前组合灯系统的第三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前组合灯系统的第四种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前组合灯系统的第一种实施例包括:前组合灯及控制前组合灯随车转动的转向装置。
其中,前组合灯包括:近光灯6和远光灯(图未示),所述近光灯6和远光灯位于弧形的外罩5内,所述近光灯6的后部还具有反光面7,所述反光面7与近光灯6的灯座链接在一起,从而反光面7与近光灯6可以一同转动。
而所述转向装置包括:
左转向传感器2和右转向传感器4,其与转向管柱9电气连接,通过转向管柱9采集与转向管柱9相连的方向盘10的转向信号;
转动电机1,其位于外罩5内,与所述近光灯6机械连接,并与左转向传感器2和右转向传感器4电气连接,根据左转向传感器2或右转向传感器4采集的车辆转向信号,带动近光灯6进行相应转动。
可选地,转动电机1与近光灯6为齿轮与齿轮的链接,也就是说转动电机1的输出轴上固定一个齿轮,近光灯6的灯座上也固定一个齿轮,通过转动电机1上的齿轮转动带动近光灯6的灯座上的齿轮转动,从而实现转动电机1带动近光灯6及反光面7一起转动,如图1中的虚框及虚线所示,当转动电机1转动到虚框位置时,反光面7也随之转动到虚线位置。
以下就上述实施例的前组合灯系统的工作过程作进一步说明。
车辆在夜间行车时,必须打开近光灯以照射前方道路。当车辆向左转弯时,方向盘10是向左打的,此时与方向盘10相连的转向管柱9也向左转动,左转向传感器2就通过转向管柱9采集得到向左转的车辆转向信号,并将信号传入转动电机1,所述转动电机1在获得所述车辆转向信号后就开始带动与之相连的近光灯6向左转动。
同样地,当车辆向右转弯时,方向盘10是向右打的,此时与方向盘10相连的转向管柱9也向右转动,右转向传感器4就通过转向管柱9采集得到向右转的车辆转向信号,并将信号传入转动电机1,所述转动电机1在获得所述车辆转向信号后就开始带动与之相连的近光灯6向右转动。
上述实施例的前组合灯系统,其使用电器零部件,例如传感器及转动电机实现前组合灯的随车转向功能,防止车辆在夜间行驶时,转弯产生盲区,由于无需使用复杂的机械结构,也减轻了车身重量。
参照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前组合灯系统的第二种实施例包括:前组合灯及控制前组合灯随车转动的转向装置。
其中,前组合灯包括:近光灯6和远光灯(图未示),所述近光灯6和远光灯位于弧形的外罩5内,所述近光灯6的后部还具有反光面7,所述反光面7与近光灯6的灯座链接在一起,从而反光面7与近光灯6可以一同转动。
而所述转向装置包括:
左转向传感器2和右转向传感器4,其均与转向管柱9电气连接,通过转向管柱9采集与转向管柱9相连的方向盘10的转向信号;
转动电机1,其位于外罩5内,与所述近光灯6机械连接,且适于带动前组合灯中近光灯6进行相应转动,所述转动匹配于所述左转向传感器2或右转向传感器4采集的车辆转向信号;
转向控制器11,与左转向传感器2、右转向传感器4及转动电机1电气连接,所述转向控制器11根据左转向传感器2或右转向传感器4采集的车辆转向信号,计算相应转向角度,并控制所述转动电机1进行相应转动。
可选地,转动电机1与近光灯6为齿轮与齿轮的链接,也就是说转动电机1的输出轴上固定一个齿轮,近光灯6的灯座上也固定一个齿轮,通过转动电机1上的齿轮转动带动近光灯6的灯座上的齿轮转动,从而实现转动电机1带动近光灯6转动,如图2中的虚框及虚线所示,当转动电机1转动到虚框位置时,反光面7也随之转动到虚线位置。
以下就上述实施例的前组合灯系统的工作过程作进一步说明。
同时参考第一种实施例的说明,在左转向传感器2或右转向传感器4采集到转向信号后,会将转向信号输入转向控制器11。转向控制器11在获得转向信号后,会进行计算,以获得转向信号对应的转动角度,该转动角度也就是转动电机1所需转动的角度。例如,车辆左转时方向盘10向左转动了30度,则转向控制器11根据左转向传感器2传输的车辆转向信号,计算出转动电机1需向左转动30度。在计算后,转向控制器11就会向转动电机1发送相应的转动信号,控制转动电机1向左转动30度。此时,近光灯6也将被转动电机1带动而向左转动30度。
而右转的情况也同理可得,此处就不再赘述了。
因此,通过转向控制器11的计算,使得灯光随车转向更精确。而由于带动近光灯6转动的过程都是通过电信号控制完成的,其响应速度比机械更快,相应近光灯6转向也更及时,进一步减少了转弯时的灯光照射盲区,避免车辆发生刮擦、碰撞。
并且,所述转动电机1位于前组合灯内部,避免了灰尘进入,减少了磨损现象,增加了前组合灯转向功能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前组合灯系统的第三种实施例包括:前组合灯及控制前组合灯随车转动的转向装置。
其中,前组合灯包括:近光灯6和远光灯(图未示),所述近光灯6和远光灯位于弧形的外罩5内,所述近光灯6的后部还具有反光面7,所述反光面7与近光灯6的灯座链接在一起,从而反光面7与近光灯6可以一同转动。
而所述转向装置包括:
左转向传感器2、右转向传感器4及回位传感器3,其均与转向管柱9电气连接,通过转向管柱9采集与转向管柱9相连的方向盘10的转向信号;
转动电机1,其位于外罩5内,与所述近光灯6机械连接,且适于带动前组合灯中近光灯6进行相应转动,所述转动匹配于所述左转向传感器2或右转向传感器4采集的车辆转向信号;
转向控制器11,与左转向传感器2、右转向传感器4及转动电机1电气连接,所述转向控制器11根据左转向传感器2或右转向传感器4采集的车辆转向信号,计算相应转向角度,并控制所述转动电机1进行相应转动。
可选地,转动电机1与近光灯6为齿轮与齿轮的链接,也就是说转动电机1的输出轴上固定一个齿轮,近光灯6的灯座上也固定一个齿轮,通过转动电机1上的齿轮转动带动近光灯6的灯座上的齿轮转动,从而实现转动电机1带动近光灯6转动,如图3中的虚框及虚线所示,当转动电机1转动到虚框位置时,反光面7也随之转动到虚线位置。
以下就上述实施例的前组合灯系统的工作过程作进一步说明。
车辆左转或右转时,近光灯6相应的转动过程可参考第二种实施例的说明。此处就回位传感器3在近光灯6转动过程中的作用予以阐述。在车辆转弯后,车辆逐渐回正时,例如当车辆在左转后,这时方向盘10会逐渐向右打回,而转向管柱9也逐渐回位,使车辆保证直向行使。这时回位传感器3从转向管柱9采集到回位信号,并将回位信号传入转向控制器11。转向控制器11在获得回位信号后,计算近光灯6需向右回位的转动角度。例如,方向盘10向右回位30度,则转向控制器11根据回位传感器3传输的回位信号,计算出近光灯6需向右转动30度。在计算后,转向控制器11就会向转动电机1发送相应的转动信号,控制转动电机1向右转动30度。此时,近光灯6也将被转动电机1带动而向右转动30度,使近光灯6回位到左转前的位置,即向前照射的位置。
而对于右转后近光灯6回位的情况,也同理可得,此处就不再赘述了。
上述实施例采用回位传感器3,保证了车辆过弯回正后,前组合灯也能相应回正,使得灯光向正前方照射。
参照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前组合灯系统的第四种实施例,其与第三中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与左转向传感器2、右转向传感器4及回位传感器3与转向管柱9相连的部位增加了防尘罩8,可以避免灰尘进入而影响传感器的工作,也相应延长了传感器的使用寿命,从而前组合灯转向功能的使用寿命也得到了延长。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采集转向信号或回位信号的动作均是通过与方向盘10相连的转向管柱9来实现的。其实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采集转向信号或回位信号。
例如,可以将各个传感器与车轮等零部件电气连接,来采集转向信号。具体地说,通过车轮的转向节与车辆底盘链接的销轴的转角的变化来采集转向信号。
又例如,可以将惯性偏移传感器作为左转向、右转向及回位传感器,通过车辆的惯性偏移来判断车辆此时处于左转、右转或回正的状态中。而改换采集方式后的相应控制过程与上述各相应实施例的过程大致相同,此处就不再对控制过程作重复说明了。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前组合灯系统,包括前组合灯及控制前组合灯随车转动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装置包括:
采集车辆转向信号的左转向传感器和右转向传感器;
转动电机,与前组合灯中的近光灯连接且适于带动前组合灯中近光灯进行相应转动,所述转动匹配于所述左转向传感器或右转向传感器采集的车辆转向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组合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组合灯还包括:远光灯、包容近光灯和远光灯的外罩以及位于近光灯和远光灯后部的反光面,所述转动电机位于所述外罩和反光面组成的封闭空间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组合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光灯具有灯座,所述反光面与所述近光灯的灯座链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组合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转向传感器和右转向传感器与转向管柱电气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组合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转向传感器和右转向传感器与车轮电气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组合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转向传感器和右转向传感器为惯性偏移传感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组合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装置还包括转向控制器,与左转向传感器、右转向传感器及转动电机电气连接,向所述转动电机发送基于所述车辆转向信号生成的转向角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组合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装置还包括回位传感器,所述回位传感器与转向控制器电气连接,采集回位信号并传输至转向控制器,所述转向控制器向所述转动电极发送基于所述回位信号生成的回位角度。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组合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装置还包括:转向控制器,与左转向传感器、右转向传感器及转动电机电气连接,向所述转动电机发送基于所述车辆转向信号生成的转向角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前组合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装置还包括:回位传感器,所述回位传感器与转向管柱、转向控制器电气连接,通过转向管柱采集回位信号并传输至转向控制器,所述转向控制器向所述转动电极发送基于所述回位信号生成的回位角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前组合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转置还包括:包容左转向传感器、右转向传感器及回位传感器与转向管柱相连部位的防尘罩。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组合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电机与近光灯为齿轮与齿轮的链接。
CN2009202080912U 2009-08-18 2009-08-18 前组合灯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2015013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080912U CN201501344U (zh) 2009-08-18 2009-08-18 前组合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080912U CN201501344U (zh) 2009-08-18 2009-08-18 前组合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501344U true CN201501344U (zh) 2010-06-09

Family

ID=42452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208091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501344U (zh) 2009-08-18 2009-08-18 前组合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5013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91284A (zh) * 2016-03-15 2016-06-22 重庆三峡学院 一种汽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91284A (zh) * 2016-03-15 2016-06-22 重庆三峡学院 一种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03344C (zh) 车辆抗侧倾装置
CN201042971Y (zh) 一种机动车四轮转向机构
CN110316214A (zh) 轨道车辆的转向架、轨道车辆和轨道交通系统
CN201501344U (zh) 前组合灯系统
CN101157349A (zh) 一种汽车前大灯自动调整装置
CN2803862Y (zh) 重型汽车的双前桥转向传动机构
CN207257756U (zh) 双方向盘转向系统操纵机构
CN103386928A (zh) 汽车后视镜智能调节系统
CN110341583B (zh) 前照灯夜间行驶随动机构及其工作方法
CN204367983U (zh) 一种汽车照明装置
CN201287708Y (zh) 电动汽车踏板总成
CN210502462U (zh) 前照灯夜间行驶随动机构
CN2721457Y (zh) 汽车舵轮同向灯装置
CN2388071Y (zh) 蜗轮式汽车同步转向照明装置
CN2455529Y (zh) 驱动车前大灯转向装置
CN203111021U (zh) 一种自适应前照灯系统控制执行装置
CN2683514Y (zh) 摩托车前液压盘式后制动机构
CN110126910A (zh) 一种转向系统以及具有此转向系统的电动车
CN220180913U (zh) 一种电液传动线控系统及车辆
CN202038174U (zh) 车辆的操作杆装置
CN203713446U (zh) 一种大型铰接车的车辆铰接系统
CN2541258Y (zh) 随动式车灯
CN2548842Y (zh) 与车轮方向同步转向机动车灯
CN214215606U (zh) 车灯转向组件以及车辆
CN108312955A (zh) 无轨胶轮车的车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9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