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97435U - 一种火箭式冰凌爆破弹及其发射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火箭式冰凌爆破弹及其发射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497435U CN201497435U CN2009201761659U CN200920176165U CN201497435U CN 201497435 U CN201497435 U CN 201497435U CN 2009201761659 U CN2009201761659 U CN 2009201761659U CN 200920176165 U CN200920176165 U CN 200920176165U CN 201497435 U CN201497435 U CN 2014974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ce slush
- bomb
- transmitting tube
- bullet
- demoli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5422 blasting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2360 explo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3380 propell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3381 stabiliz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4449 solid propell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737 fuel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304 fi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775 capsu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555293 Bassariscus astut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O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679 ab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86 cumul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74 deto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006 fligh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7 fragm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62 fragment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385 heavy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65 m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17 oper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57 tha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冰凌爆破弹,包括:弹头(11)、弹尾(12)和弹体连接机构(13),其中:所述弹头(11)包括:引信(111)、炸药(112)、弹头壳体(113)。所述弹尾(12)包括:火箭发动机(121)、稳定器(122);所述火箭发动机(121)包括:燃烧室壳体(1211)、点火器(1212)、推进剂(1213)、喷管(1214)、挡药板(1215);所述稳定器(122)包括:护圈(1221)、尾翼(1222);所述弹体连接机构(13)包括:弹头裙(131)、弹尾裙(132)和/或销钉(133)。该装备具有高效地、准确地、安全地、方便地、低成本地将爆炸物,投送到冰凌上实施爆破的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中、远距离投送用于爆破冰凌的炸弹的火箭弹及其发射装置及系统。更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由多个发射管发射的,由固体火箭发动机提供飞行动力的,中、远距离向目标(区)投送爆破冰凌的炸弹的火箭弹及其发射装置及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技术。
背景技术
凌汛,俗称冰排,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冰凌有时聚集成冰塞或冰坝,造成水位大幅度地抬高,最终漫滩或决堤,称为凌洪。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都有可能发生凌汛。中国北方的大河,如黄河、黑龙江、松花江等,容易发生凌汛。
产生凌汛的自然条件取决于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河道形态。在高寒地区,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并且河道形态呈上宽下窄,河道弯曲回环的地方出现严重凌汛的机遇较多。这是因为河流封冻时下段早于上段,解冻时上段早于下段。而且冰盖厚度下段厚上段薄。当河道下段出现冰凌以后,阻拦了一部分上游来水,增加了河槽蓄水量,当融冰开河时,这部分槽蓄水急剧释放出来,出现凌峰向下传递,沿程冰水越聚越多,冰峰节节增大。当上游的冰水向下游传播时,遇上较窄河段或河道转弯的地方卡冰形成冰坝,使上游水位增高。凌汛严重于否,取决于河道冰凌对水位影响的程度,通常只有在河道中出现严重的冰或冰坝后,才会引起水位骤涨,造成严重的凌洪。
黄河凌汛灾害是黄河下游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历史上曾以频繁决口、难以防治而著名。黄河下游河道上宽下窄,弯曲连绵,险工、控导交错对峙,容易形成冰塞、冰坝的河段较多。
目前,应对冰凌的常用办法有:飞机投弹爆破、火炮轰击爆破、人工上冰凌安放炸药爆破等。
飞机投弹爆破。航弹单发炸药量高,爆破效果好,但动用飞机,除飞机本身的费用消耗外,还需地面标定指示投弹点等地面配合,以及投弹区居民需要疏散,防止误炸,造成附近居民的伤害,因此,飞机投弹爆破的成本极高,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一般不采用。
火炮轰击爆破。单发炮弹的成本虽然相对较低,但单发炮弹的炸药量少,针对厚度达几米、甚至十几米的冰凌,爆炸效果不佳,要想达到爆破冰凌的目的,需要数量巨大的炮弹。另外,炮弹主要用于轰击十几、甚至几十公里以上的目标,因此,用大炮轰击爆破冰凌的办法,效益不佳。
人工上冰凌安放炸药爆破。就是人员登上冰凌,并在冰凌上打眼安放炸药,实施爆破的方法,成本相对较低,但有些冰凌是浮在水面上,且随着水流运动的,且冰凌上,冰凌丛生,人员不易落脚,人员安全得不到保障。
有鉴于上述情况,在我国的冰讯来临之际需要一种高效、安全、低成本的爆破冰凌的方法。除上述三种爆破冰凌的常规方法外,目前,国内尚未检索或见到其它有关于河流冰凌的有效爆破方法的专利或报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效率高、安全性好、使用和维护方便且成本低的火箭式冰凌爆破弹及其发射装置及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提供一种火箭式冰凌爆破弹,包括:弹头、弹尾,及其连接机构,其中:
所述弹头包括:引信、炸药、弹头壳体;
所述弹尾包括:火箭发动机、稳定器;
所述火箭发动机包括:燃烧室壳体、点火器、推进剂、喷管、挡药板;
所述稳定器包括:护圈、尾翼;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弹头裙、弹尾裙和/或销钉;
所述弹头,通过弹体连接机构,与弹尾连接,组成火箭式冰凌爆破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提供一种发射装置,包括:底座、支架、发射管、挡弹器、发射管固定架、方向角调节器、仰角调节器,其中:
所述发射管固定架将多个发射管固定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所述底座通过方向角调节器与支架相连,所述支架通过仰角调节器与发射管及其发射管固定架相连,构成发射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提供一种火箭式冰凌爆破弹系统,包括:火箭式冰凌爆破弹,发射装置及附属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火箭式冰凌爆破弹由弹头、弹尾及其弹体连接机构组成,其中:
所述弹头包括:引信、炸药、弹头壳体;
所述弹尾包括:火箭发动机、稳定器;
所述火箭发动机包括:燃烧室壳体、点火器、推进剂、喷管、挡药板,
所述稳定器包括:护圈、尾翼,
所述弹体连接机构包括:弹头裙、弹尾裙和/或销钉,
所述弹头,通过弹体连接机构,与弹尾连接,组成火箭式冰凌爆破弹;
所述发射装置由底座、支架、发射管、挡弹器、发射管固定架、方向调节器、仰角调节器组成,其中,
所述底座通过方向角调节器与支架相连,所述支架通过仰角调节器与发射管及其发射管固定架相连,构成发射装置;
所述附属机构由点火线、接线盒、长导线、控制盒等组成,其中:
所述点火线分别连接火箭发动机的点火器,以及固定在发射装置上的所述接线盒,而所述长导线则连接所述接线盒和远距离的所述控制盒,构成完整的所述冰凌爆破弹的点火工作线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火箭式冰凌爆破弹、发射装置和附属机构等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爆破冰凌系统,这是一种效率高、安全性好、成本低的爆破冰凌的技术和方法。本实用新型的火箭式冰凌爆破弹及其发射装置及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射程远、威力大。远距离投送爆炸物-弹头。操作人员不必近距离实施操作。在实际的爆破冰凌过程中,射程一般不需要太远,仅需要操作人员在爆炸物的射程之外即可,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发动机的推进剂需要量,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有效保护操作人员及其他人员安全。
2.简单实用。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助推,固体火箭发动机具有结构简单、储存、使用、维护方便等特点。
3.机动性好。整个系统,包括:火箭式冰凌爆破弹、及其发射装置,均可以车载,可以将整个系统运输到合适的位置,实施爆破冰凌的工作。
4.射击精度高。一方面由于火箭式冰凌爆破弹,采用发射管(导向管)发射,因此,火箭式冰凌爆破弹,在初始就具有一个准确的方向和射角;另一方面,由于弹尾具有护圈式稳定器,使得火箭式冰凌爆破弹,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能够沿着预定的弹道飞行,再加上射程不远,使得火箭式冰凌爆破弹的射击精度进一步提高,散布进一步降低。
5.价格低廉。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火箭式冰凌爆破弹、及其发射装置,均采用成熟的设计技术、廉价材料、加工工艺,因此,成本可以大大降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火箭式冰凌爆破弹可以远距离、高效地、准确地、安全地、方便地、低成本地将爆炸物,投送到冰凌上实施爆破。
本实用新型除了用于爆破冰凌外,还可以用于对矿山采矿、各种建筑物拆除、河流中障碍物(如:堰塞湖)等的爆破。
附图说明
图1是火箭式冰凌爆破弹及其发射装置及系统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是冰凌爆破弹结构示意图;
图3是单喷管火箭发动机结构示意图;
图4是倾斜多喷管火箭发动机结构示意图;
图5是尾翼安装角结构示意图;
图6是护圈式尾翼结构示意图;
图7是无护圈尾翼结构示意图;
图8是弹头结构示意图;
图9是弹尾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发射装置机构示意图;
图11是冰凌爆破弹和发射管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挡弹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的设计方案和技术,属于一种中、远距离无控火箭弹。通过短时间的连续发射,对冰凌目标可形成:有限区域性、“地毯”式的饱和攻击。该装备利用火箭反作用原理发射,无后坐力,结构轻便,使用灵活。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火箭式冰凌爆破弹及其发射装置及系统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冰凌爆破弹(1),点火启动后,从发射管(23)的中飞出,在火箭发动机(121)的助推和发射管(23)的导向作用下,沿预定弹道,飞向冰凌目标。
如图所示2,为冰凌爆破弹(1)的结构示意图。冰凌爆破弹(1)由弹头(11)、弹尾(12),以及弹头和弹尾的弹体连接部件(13)构成。
弹头
所述冰凌爆破弹(1)的弹头(11)包括:由引信(111)、炸药(112)和弹头壳体(113)。
所述弹头(11)的主要作用是:当弹头(11),在飞行末期接触冰凌时,触发引信(111),引爆弹头壳体(113)内的炸药(112),爆破冰凌。
所述引信(111)的种类很多,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触发定时联合引信。这样采用的目的是,当弹头触及冰凌时,触发引信可以被触发,引发炸药爆炸,爆破冰凌;当弹头没有直接落到冰凌上,而是溅落到冰凌旁的水里时,如果仅采用触发引信,则弹头中的炸药不会被引发,将会成为哑弹而留在水中,成为将来安全的隐患,对于此类情况,应该采用延迟或定时类的引信,在本实用新型中,具有这种功能的引信统一称之为定时引信。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采用触发定时联合引信。
在实际应用中,有许多不同种类的弹头可供选择,例如:榴弹、穿甲弹、破甲弹、碎甲弹、混凝土破坏弹等等。弹头的爆破技术是一项常规技术,并非本实用新型中阐述的重点,可以参阅相关的参考书籍和技术资料。在实际应用中,可直接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冰凌爆破弹(1)中,给出原则性的选择标准:
1.能量大:即单位质量的炸药的爆炸能量大,使冰凌爆破弹能够用有限的有效载荷(所携带炸药量),达到最大的爆破冰凌的效果。
2.效率高:当弹头爆炸时,炸药的能量具有方向性。爆破的能量向着冰凌的方向,而非向着其它无用的方向,即,弹头炸药的爆破能量的设计,应具有方向性和聚能效果,以达到充分、高效能量利用的效果。
3.成本低:所谓成本低是一项通常的要求,也意味着尽量采用常规的材料,以及成熟的技术和工艺。
弹尾
如图2所示,所述冰凌爆破弹(1)的弹尾(12)包括:由火箭发动机(121)和稳定器(122)。
所述火箭发动机(121)包括:燃烧室壳体(1211)、点火器(1212)、推进剂(1213)、喷管(1214)和挡药板(1215),如图3所示。
所述燃烧室壳体(1211)既是推进剂(1213)的储存室,也是推进剂(1213)燃烧的工作室(燃烧室)。
所述点火器(1212)是整个系统工作的最先开始工作的一个器件,其主要作用是,通电后,点火器(1212)被点燃,所产生的高温燃气进一步点燃推进剂(1213),使得所述火箭发动机(121)开始工作。
所述推进剂(1213)是所述冰凌爆破弹(1)飞行动力的来源。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固体推进剂,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火箭发动机,也可以称作为固体推进剂固体火箭发动机,或固体火箭发动机。有多种固体推进剂可供选择:双基推进剂、改性双基推进剂、复合推进剂等。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采用双基推进剂。
如图3和4所示,所述喷管(1214)采用拉瓦尔喷管,即,喷管的内型面是先收缩后扩张的型面,气体在喷管内的流动为:气体先受到压缩,然后再膨胀扩张,得到加速。从理论上来说,喷管是一个能量转化装置,将燃烧的推进剂(1213)所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所含有的热能,经喷管(1214)转变为所述冰凌爆破弹(1)飞行的动能。
在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两种喷管(1214)方案,因此所述冰凌爆破弹(1)有两种飞行方式:旋转和非旋转。两种方案介绍如下:
第一种,单喷管方案。如图3中左图所示,为单喷管火箭发动机(121)的剖面图,图3中右图为单喷管火箭发动机(121)的后视图。这种单喷管结构的火箭发动机(121)对所述冰凌爆破弹(1)产生轴向推力。如果没有其它机制的作用,所述冰凌爆破弹(1)的弹体,将没有任何旋转地,沿预定弹道飞向预定目标。
第二种,多喷管方案。如图4中左图所示,为多喷管火箭发动机(121)的剖面图,图4中右图为多喷管火箭发动机(121)的后视图,这些喷管是倾斜的喷管。这种倾斜的多喷管结构的火箭发动机(121)对所述冰凌爆破弹(1)除产生轴向推力外,还产生旋转力矩,导致所述冰凌爆破弹(1)的弹体,旋转地,沿预定弹道飞向预定目标。弹体的旋转使得所述冰凌爆破弹(1),在空中的飞行更加稳定,弹道和着弹点更加准确。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采用倾斜的多喷管设计和技术方案。
所述挡药板(1215),位于所述喷管(1214)入口和所述推进剂(1213)之间,其主要作用是阻挡所述推进剂(1213),防止其在燃烧过程中,堵塞所述喷管(1214),保证所述火箭发动机(121)正常工作。
所述火箭发动机(121)的是所述冰凌爆破弹(1)的动力来源。所述火箭发动机(121)的点火器(1212)点火后,点燃推进剂,推进剂燃烧后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经所述喷管(1214)喷出后,产生推力,助推所述冰凌爆破弹(1),飞出发射管,沿预定弹道,飞向目标。
所述稳定器(122)包括:护圈(1221)和尾翼(1222)。
如图7所示,所述尾翼(1222)的主要作用是使冰凌爆破弹(1)保持空中飞行的稳定性,以保证着弹点的准确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推荐采用简易且通用的亚音速尾翼翼型,一方面保证冰凌爆破弹(1)飞行的稳定性和着弹点的准确度;另一方面,减少加工的工序,降低成本。尾翼的翼型的选择,不是本实用新型介绍的重点,这里就不展开进一步的阐述,有兴趣的技术人员,可参阅有关书籍。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所述尾翼(1222)的安装角(1223)有无,为所述冰凌爆破弹(1)提供两种飞行的稳定方式:旋转式和非旋转式。
如图5所示,尾翼安装角(1223)为尾翼的中心线与冰凌爆破弹(1)轴线的夹角。
所谓无安装角,即尾翼安装角(1223)为零时,冰凌爆破弹(1)的飞行状态为非旋转式,即冰凌爆破弹(1)在飞行过程中,弹体不旋转,通过尾翼来保证冰凌爆破弹(1)飞行姿态的稳定,以及弹道和着弹点的准确性。
所谓有安装角,即当尾翼安装角(1223)不为零时,冰凌爆破弹(1)的飞行状态为旋转式。冰凌爆破弹(1)在飞行过程中,在有安装角的尾翼与空气的作用下,弹体旋转,使得弹体在飞行过程中,按照预定弹道的飞行。通常安装角选择为几度,具体数值根据冰凌爆破弹(1)的全弹质量、气动特性、火箭发动机推力等参数确定。
所述护圈(1221),如图6和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提出两种设计和技术方案:有护圈式和无护圈式。
有护圈式。如图6所示,在尾翼(1222)的顶端,加装一个环带型护圈(1221),其作用是:保护尾翼(1222)和起定心作用,使所述冰凌爆破弹(1)发射时保持弹轴与发射管轴线平行。另外,在冰凌爆破弹(1)安装、搬运等过程中,还具有工装等作用。
无护圈式。如图7所示,在尾翼(1222)的顶端,没有任何护圈(1221),在没有护圈的情况下,通常在尾翼的顶端,加装一些保障措施,同样也能够达到有护圈(1221)的两项作用,即保护尾翼(1222)和起定心作用。
弹体连接机构
所述冰凌爆破弹(1)的弹体连接机构(13),通常有两种方式:整体式和分体连接式。所谓整体式是指弹头和弹尾在加工生产过程中,以及后续的装配、运输、使用和飞行等过程中始终是一个整体;所谓分体连接式是指弹头和弹尾在加工生产过程中,以及后续的装配和运输等过程中是分开的,只是在使用前,即发射前才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即使用前和飞行过程中是一个整体。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分体连接式设计和技术方案。下面仅就分体连接式予以介绍。
如图8和9所示,所述冰凌爆破弹(1)的弹体连接机构(13)包括:弹头裙(131)和弹尾裙(132),以及销钉(133)(图中未示出)。
所述弹头裙(131)为弹头(11)尾端的一个圆柱形管体,前端与弹头尾部连接,后端加工有弹尾裙相连的机构,如图8所示。
所述弹尾裙(132)为弹尾(12)前端的一个圆柱形管体,后端与弹尾头部连接,前端加工有弹尾裙相连的机构,如图9所示。
所述销钉(133)是一个备选部件,当弹头裙(131)与弹尾裙(132)连接后,在用所述销钉(133)销住,使之不再松脱。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弹体连接机构,优选地,采用螺纹连接技术,该技术成熟度高、加工成本低、可靠性好、使用维护方便。
所述冰凌爆破弹(1)的弹体连接部件(13)的作用是:使弹头(11)和弹尾(12)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并保持同心度,使所述冰凌爆破弹(1)在飞行过程中,按照预定弹道飞行,并准确地命中目标。
最后,所述冰凌爆破弹(1)的作用是:所述火箭发动机(121)的点火器(1212)点火后,点燃推进剂。推进剂燃烧后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经所述喷管(1214)喷出后,产生推力,助推所述冰凌爆破弹(1),飞出发射管(231),沿预定弹道,飞向目标冰凌。当所述冰凌爆破弹(1)最后接触冰凌时,触发引信(111),引爆弹头壳体(113)内的炸药(112),爆破冰凌。
发射装置
所述冰凌爆破弹(1)的发射装置(2),包括:底座(21)、支座(22)、发射管(23)、挡弹器(231)、发射管固定架(24)、方向角调节器(25)、仰角调节器(26),如图10所示。
所述底座(21)为整个发射装置的基座,起到保持并稳定整个系统的作用。一般常采用比较厚重的金属材料制成,确保对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所述支座(22)为立在底座之上,支撑着上面的各个部件,如发射管(23),及发射管固定架(24)等。该支架要求具有一定的重量,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还要求具有一定的强度,能够支持上述各个部件。
所述发射管(23)为内壁光滑,且具有一定长度的圆管,其长度要求略大于所述冰凌爆破弹(1)的全弹长度,如图11所示。发射管(23)的主要作用是对所述冰凌爆破弹(1)的发射具有导向作用,因此在有些参考书籍和技术资料中,也被称作导向管或定向管,名称不同但原理相同,在本实用新型中,为叙述简单统一,称作发射管。
图10中所示的8个发射管呈弧形排列方式,在图中10中所示,仅是举例说明,并非说明发射管的个数和排列方式,仅限于图10中所示的这一种方式。发射管的个数从单个到多个的各种排列方式,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为阐述简洁的缘故,在本实用新型中,当提到发射管(23)时,既可以是单个发射管,也可以是多个发射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述冰凌爆破弹(1)既可以单发发射,也可以多发齐发。
如图11所示,在发射管的尾端设计有挡弹器(231)。挡弹器(231)的作用是,由于发射管为内壁面光滑的圆管,而所述冰凌爆破弹(1)在发射状态时,发射管(23)的前端高于后端,在重力作用下,所述冰凌爆破弹(1),可能向下,从发射管(23)滑出,因此,特别设计挡弹器(231)以防止所述冰凌爆破弹(1)滑出。同时,如图12所示,在挡弹器(231)的中心还留有通孔,使火箭发动机(121)工作时,产生的高温尾焰,从通孔中排出,防止高温尾焰烧蚀发射管(23)和挡弹器(231)。
另外,在发射管的前端也设置一个挡弹器,防止在向所述发射管(23)内装填所述冰凌爆破弹(1)时,所述冰凌爆破弹(1)从发射管(231)的前端滑出,这个发射管前端的挡弹器(231)在冰凌爆破弹(1)发射前,需要打开,使得冰凌爆破弹(1)能够从发射管(23)中飞出。
所述发射管固定架(24)为将多个发射管固定在一起,并形成一个整体的一个装置,使各个发射管在调整,发射角和仰角的过程中,保持一致性,如图10所示,
所述方向角调节器(25)为调整和控制所述冰凌爆破弹(1)发射方向的一个机构,要求发射管及其发射管固定架(24)能够360度旋转。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将方向角调节器设置在底座(21)和支座(22)的连接处(图中未示出),这是一个成熟技术,许多车载吊车和起重机,均有类似技术,在此不再累述。
所述仰角调节器(26)为调整和控制所述冰凌爆破弹(1)发射仰角的一个机构,要求仰角的调节,能够从零度到90度可调,如图10所示。
附属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保护操作人员的安全,火箭发动机(121)的点火采用远距离电点火方式,既可以远距离有线电点火,也可以远距离无线遥控点火。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采用远距离有线电点火方式,这种方式的安全性好,可靠性高。当所述冰凌爆破弹(1)装填进发射管后,将点火导线引出,连接到一个接线盒上,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将所述接线盒固定在发射装置上,再采用长导线将接线盒与远距离的控制盒相连,点火信号由远距离的控制盒给出。这样设计,一方面,操作人员可以远距离操作,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另一方面,当所述冰凌爆破弹(1)发射后,点火线均被扯断,这是不可避免的,而连接接线盒与控制盒的长导线则完好,可以降低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冰凌爆破弹的使用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装弹:将发射管调整到与水平呈一定角度,通常调为零度,以便于装弹,采用人工装弹,且可重复装填。将冰凌爆破弹装填进发射管内,关闭发射管尾端的挡弹器,再从发射管的前端安装弹头引信,将火箭发动机的点火线与辅助机构相连,以备点火发射。
第二步校准:调整发射管组的仰角和方位角,按着预先设计好的弹道,将着弹点调整到目标区域。
第三步发射:接通点火电路,火箭发动机开始工作,助推冰凌爆破弹,飞出发射管,沿着预定的弹道轨迹,飞向目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爆破冰凌所采用的冰凌爆破弹的技术方案,与其它技术方案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威力大。可以投射几公斤到上百公斤的爆炸物,既可以单发发射,也可以多发发射,对一片有限的区域,实施覆盖性轰炸。
2.安全性好。中距离投送爆炸物。操作人员不必近距离实施操作。在实际的爆破冰凌过程中,射程一般不需要太远,仅需要操作人员在爆炸物的射程之外即可,这样一方面,有效保护操作人员及其他人员安全;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发动机的推进剂需要量,降低成本。
2.简单实用。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助推,固体火箭发动机具有结构简单、储存、使用、维护方便等特点。
3.机动性好。整个系统,包括:火箭式冰凌爆破弹、及其发射装置,均可以车载,可以将整个系统运输到合适的位置,实施爆破冰凌的工作。
4.射击精度高。一方面,由于采用发射管发射,因此,火箭式冰凌爆破弹,在初始就具有一个准确的方向和射角;另一方面,由于弹尾具有护圈式稳定器,使得火箭式冰凌爆破弹,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能够沿着预定的弹道飞行,再加上射程不远,使得火箭式冰凌爆破弹的射击精度进一步提高,散布进一步降低。
5.价格低廉。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火箭式冰凌爆破弹、及其发射装置,均采用成熟的设计技术、廉价材料、加工工艺,因此,成本可以大大降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火箭式冰凌爆破弹可以远距离、高效地、准确地、安全地、方便地、低成本地将爆炸物,投送到冰凌上实施爆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冰凌爆破弹,包括:弹头(11)、弹尾(12)和弹体连接机构(13),其中:
所述弹头(11)包括:引信(111)、炸药(112)、弹头壳体(113);
所述弹尾(12)包括:火箭发动机(121)、稳定器(122);
所述火箭发动机(121)包括:燃烧室壳体(1211)、点火器(1212)、推进剂(1213)、喷管(1214)、挡药板(1215);
所述稳定器(122)包括:护圈(1221)、尾翼(1222);
所述弹体连接机构(13)包括:弹头裙(131)、弹尾裙(132)和/或销钉(13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凌爆破弹,其中,
所述引信(111)为触发定时联合引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凌爆破弹,其中:
所述推进剂(1213)为固体推进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凌爆破弹,其特征在于:
所述稳定器(122)为以下两种之一:有护圈式或无护圈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凌爆破弹,其中:
所述尾翼(1222)为以下两种之一:有安装角或无安装角。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凌爆破弹,其特征在于:
所述火箭发动机的喷管(1214)类型为以下两种之一:单喷管或倾斜的多个喷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凌爆破弹,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体连接机构(13),采用分体连接式结构。
8.一种冰凌爆破弹的发射装置,包括:底座(21)、支座(22)、发射管(23)、挡弹器(231)、发射管固定架(24)、方向角调节器(25)、仰角调节器(26),其中:
所述底座(21)通过方向角调节器(25)与支座(22)相连,支座(22)相对于底座(21)可360度旋转;
所述发射管固定架(24),将多联装布局的发射管固定在一起,并通过仰角调节器(26)与支座(22)顶端相连,发射管(23)和发射管固定架(24),可相对于支座(22),做0度到90度的俯仰;
所述发射管(23),对冰凌爆破弹进行导向控制;
所述挡弹器(231)安装于发射管(23)尾端和/或前端;以及,
所述冰凌爆破弹(1),包括:弹头(11)、弹尾(12)和弹体连接机构(13);其中:
所述弹头(11)包括:引信(111)、炸药(112)、弹头壳体(113);
所述弹尾(12)包括:火箭发动机(121)、稳定器(122);
所述火箭发动机(121)包括:燃烧室壳体(1211)、点火器(1212)、推进剂(1213)、喷管(1214)、挡药板(1215);
所述稳定器(122)包括:护圈(1221)、尾翼(1222);
所述弹体连接机构(13)包括:弹头裙(131)、弹尾裙(132)和/或销钉(13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冰凌爆破弹发射装置(2),其中:
所述发射管(23)布局可以是以下两者之一:单个和多个。
10.一种冰凌爆破弹的系统,包括:冰凌爆破弹(1)、发射装置(2)和附属机构(3),其特征在于:
所述冰凌爆破弹(1),由弹头(11)、弹尾(12)和弹体连接机构(13)构成,其中:
所述弹头(11)包括:引信(111)、炸药(112)、弹头壳体(113);
所述弹尾(12)包括:火箭发动机(121)、稳定器(122);
所述火箭发动机(121)包括:燃烧室壳体(1211)、点火器(1212)、推进剂(1213)、喷管(1214)、挡药板(1215);
所述稳定器(122)包括:护圈(1221)、尾翼(1222);
所述弹体连接机构(13)包括:弹头裙(131)、弹尾裙(132)和/或销钉(133);以及,
所述发射装置(2),包括:底座(21)、支座(22)、发射管(23)、挡弹器(231)、发射管固定架(24)、方向角调节器(25)、仰角调节器(26),其中:
所述底座(21)通过方向角调节器(25)与支座(22)相连,支座(22)相对于底座(21)可360度旋转;
所述发射管固定架(24),将多联装布局的发射管(23)固定在一起,并通过仰角调节器(26)与支座(22)顶端相连,发射管(23)和发射管固定架(24),可相对于支座(22),做0度到90度的俯仰;
所述发射管(23),对冰凌爆破弹进行导向控制;
所述挡弹器(231)安装于发射管(23)前端和尾端;以及,
所述冰凌爆破弹(1),包括:弹头(11)、弹尾(12)和弹体连接机构(13);其中:
所述弹头(11)包括:引信(111)、炸药(112)、弹头壳体(113);
所述弹尾(12)包括:火箭发动机(121)、稳定器(122);
所述火箭发动机(121)包括:燃烧室壳体(1211)、点火器(1212)、推进剂(1213)、喷管(1214)、挡药板(1215);
所述稳定器(122)包括:护圈(1221)、尾翼(1222);
所述弹体连接机构(13)包括:弹头裙(131)、弹尾裙(132)和/或销钉(133);以及,
所述附属机构(3)包括:点火导线、接线盒、长导线和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导线,用于连接火箭发动机上的点火器和安装于发射装置上的接线盒,所述长导线用于连接远距离的控制盒和所述接线盒。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1761659U CN201497435U (zh) | 2009-09-08 | 2009-09-08 | 一种火箭式冰凌爆破弹及其发射装置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1761659U CN201497435U (zh) | 2009-09-08 | 2009-09-08 | 一种火箭式冰凌爆破弹及其发射装置及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497435U true CN201497435U (zh) | 2010-06-02 |
Family
ID=42440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20176165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97435U (zh) | 2009-09-08 | 2009-09-08 | 一种火箭式冰凌爆破弹及其发射装置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497435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15182A (zh) * | 2010-06-09 | 2010-12-1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 |
CN107741174A (zh) * | 2017-10-24 | 2018-02-27 | 江苏永丰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弹喷一体式无后坐力炮 |
CN109403919A (zh) * | 2017-08-15 | 2019-03-0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加速下落的投球球体及方法 |
CN110906806A (zh) * | 2019-11-17 | 2020-03-24 | 长沙深蓝未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外弹道末段底爆增速侵彻穿甲弹 |
CN113790633A (zh) * | 2021-09-24 | 2021-12-14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一种冰下破冰发射装置及方法 |
-
2009
- 2009-09-08 CN CN2009201761659U patent/CN20149743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15182A (zh) * | 2010-06-09 | 2010-12-1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 |
CN101915182B (zh) * | 2010-06-09 | 2013-05-22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 |
CN109403919A (zh) * | 2017-08-15 | 2019-03-0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加速下落的投球球体及方法 |
CN107741174A (zh) * | 2017-10-24 | 2018-02-27 | 江苏永丰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弹喷一体式无后坐力炮 |
CN110906806A (zh) * | 2019-11-17 | 2020-03-24 | 长沙深蓝未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外弹道末段底爆增速侵彻穿甲弹 |
CN113790633A (zh) * | 2021-09-24 | 2021-12-14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一种冰下破冰发射装置及方法 |
CN113790633B (zh) * | 2021-09-24 | 2022-12-13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一种冰下破冰发射装置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U2362962C1 (ru) | Осколочно-пучковая надкалиберная граната "тверитянка" | |
RU2247922C2 (ru) | Ложная цель | |
US20040244628A1 (en) | Projectile for radially deploying sub-projectiles | |
CN201497435U (zh) | 一种火箭式冰凌爆破弹及其发射装置及系统 | |
CN201181193Y (zh) | 一种可自旋稳定的灭火火箭弹、发射装置及其系统 | |
KR20070101675A (ko) | 장거리 화재 진화용 소화로켓탄 | |
CN111207628B (zh) | 一种拖曳式二次起爆云爆弹引战配合精确控制方法 | |
CN110906806A (zh) | 外弹道末段底爆增速侵彻穿甲弹 | |
CN103743296B (zh) | 一种破冰装置 | |
CN102032845B (zh) | 一种便携式机动发射冰凌爆破器及破冰凌的方法 | |
RU128309U1 (ru) | Танковый кассетный бескорпусный снаряд "цна" с воздушным и ударным подрывом субснарядов | |
RU2407982C1 (ru) | Дымовой боеприпас | |
RU2158408C1 (ru) | Способ поражения наземных и воздушных целей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боеприпас) для его реализации | |
CN201876201U (zh) | 便携式机动发射冰凌爆破器 | |
KR101609507B1 (ko) | 사거리 연장형 램제트 추진탄 | |
US5363766A (en) | Remjet powered, armor piercing, high explosive projectile | |
JP6572007B2 (ja) | ミサイル防御システムとその方法 | |
CN202432932U (zh) | 盒弹一体的矿用火箭弹 | |
RU2441193C1 (ru) | Отделяющаяся осколочно-фугасная боевая часть реактивного снаряда залпового огня | |
RU2095739C1 (ru) | Осколочный снаряд | |
RU2620694C1 (ru) | Разделяющаяся ракета для воздействия на облака | |
RU2705677C2 (ru) | Пиротехнический патрон для стимулирования осадков | |
RU2108537C1 (ru) | Противотанковая ракета кинетического действия | |
CN205403609U (zh) | 一种非火药击发的非接触式黏性炸弹布设器 | |
US3358603A (en) | Ultra-sonic self-propelled projectile having high l/d ratio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2 Termination date: 201309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