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80710U - 多功能折叠床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折叠床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480710U CN201480710U CN200920139345XU CN200920139345U CN201480710U CN 201480710 U CN201480710 U CN 201480710U CN 200920139345X U CN200920139345X U CN 200920139345XU CN 200920139345 U CN200920139345 U CN 200920139345U CN 201480710 U CN201480710 U CN 20148071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d
- bed body
- articulated
- cross bar
- vertical pol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03 everyda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hairs Characterized By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折叠床,其由对床体纵向进行三部分等分的前床体、中床体及后床体构成;前床体与中床体单向枢接在一起,而后床体与中床体为与前床体与中床体枢接方向相反的单向枢接在一起;前床体前后部下方单向枢接有支脚,后床体后部下方亦设有床脚,另在中床体与后床体枢接的枢接片下方设有床腿。床进行折叠后会形成一具有一定高度的支撑架,在支撑架上加一支撑板即可作为桌子使用;如果是铺上软垫即可作为凳子使用;若将前床体的两支脚收靠于前床体的下表面,则完成折叠床的折收。由此可见,该折叠床结构可以实现折收后作为桌子或凳子的灵活再使用,不是仅作收藏,而是可达多功能使用的效果,从而提高了该折叠床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日常使用的铁架折叠床,特别是指一种多功能折叠床。
背景技术
常见的收折铁架床,是由两部分枢接的床面及枢接于床面下部的床支脚构成,使用时只需展开即构成一可使用的铁架床,而收藏或运输时,只需将床支脚收合于床面下部,再将床面对折即可收合起来。
该收折后的铁架床的高度(或是宽度)为正常床面长度的一半,而厚度相对高度(或是宽度)的尺寸较小,基本为一扁平的物体,并无法作为其它功能使用,基于此,如何令折收后的床架作为其它功用,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作床使用又可作桌架或椅架等支撑体使用的多功能折叠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多功能折叠床,其由对床体纵向进行三部分等分的前床体、中床体及后床体构成;前床体与中床体单向枢接在一起,而后床体与中床体为与前床体与中床体枢接方向相反的单向枢接在一起;前床体前后部下方单向枢接有支脚,后床体后部下方亦设有床脚,另在中床体与后床体枢接的枢接片下方设有床腿。
所述前床体由两纵杆及复数个横杆形成架体,架体上设置网面以构成床面,两纵杆近两端的下方通过“L”型枢接件单向枢接有支脚,前后支脚呈相对方向枢接。
所述前床体前端上方垂直固定有一床头,该床头为一倒“U”杆,两端是固定在横杆或是两纵杆前端。
所述各支脚为“U”型杆。
所述中床体由两纵杆及复数个横杆形成架体,架体上设置网面以构成床面,两纵杆的后端为自由端以与后床体的两纵杆通过枢接片枢接在一起。
所述中床体后端的横杆为一“U”型以与邻接的横杆连接以构成可以支撑网面的架框。
所述前床体与中床体相邻接的两横杆通过枢接件单向枢接在一起。
所述后床体由两纵杆及复数个横杆形成架体,架体上设置网面以构成床面,两纵杆的前端为自由端以与中床体的两纵杆通过枢接片单向枢接在一起;在后床体近后端的下方通过“L”型枢接件单向枢接有支脚,该支脚为“U”型杆。
所述后床体由两纵杆及复数个横杆形成架体,其中位于后床体前端的横杆为一“U”型以与邻接的横杆连接以构成可以支撑网面的架框,而两纵杆的前端为自由端以与中床体的两纵杆通过枢接片单向枢接在一起;在后床体后端下方垂直固定有一床脚,该床脚为一“U”杆,两端是固定在横杆上或是两纵杆后端。
所述床头与床脚等高,同时与枢接片的两枢接点之间的宽度相同。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床进行折叠时,抬起后床体连动中床体向上移动,则中床体的上表面折靠在前床体的上表面,再将后床体的下表面与中床体的下表面折靠在一起,即形成一具有一定高度的支撑架,在支撑架上加一支撑板即可作为桌子使用;如果是铺上软垫即可作为凳子使用;若将前床体的两支脚收靠于前床体的下表面,则完成折叠床的折收。由此可见,该折叠床结构可以实现折收后作为桌子或凳子的灵活再使用,不是仅作收藏,而是可达多功能使用的效果,从而提高了该折叠床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展开状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折收动作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折收实施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折收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展开状态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折收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折叠床的实施例1,其由对床体纵向进行三部分等分的前床体1、中床体2及后床体3构成;
其中前床体1由两纵杆11及复数个横杆12形成架体,架体上设置网面13以构成床面,在前床体1前端上方垂直固定有一床头14,该床头14为一倒“U”杆,两端是固定在横杆12或是两纵杆11前端;两纵杆11近两端的下方通过“L”型枢接件16单向枢接有支脚15,前后支脚15呈相对方向枢接,各支脚15为“U”型杆,如此可令支撑更加稳固。
中床体2由两纵杆21及复数个横杆22形成架体,其中位于中床体2后端的横杆23为一近“U”型以与邻接的横杆22连接以构成可以支撑网面24的架框,而两纵杆21的后端为自由端以与后述的后床体3的两纵杆31通过枢接片5枢接在一起。
前床体1与中床体2相邻接的两横杆12、22通过枢接件4单向枢接在一起,即前床体1与中床体2是床上表面进行对靠折收。
后床体3亦由两纵杆31及复数个横杆32形成架体,其中位于后床体3前端的横杆33为一“U”型以与邻接的横杆32连接以构成可以支撑网面34的架框,而两纵杆31的前端为自由端以与上述的中床体2的两纵杆21通过枢接片5单向枢接在一起;在枢接片5中部的下方固定有床腿6;而在后床体3后端下方垂直固定有一床脚35,该床脚35为一“U”杆,两端是固定在横杆32上或是两纵杆31后端。
中床体2与后床体3的单向枢接,是令后床体3与中床体2是床下表面进行对靠折收。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床头14与床脚35等高,同时与枢接片4的两枢接点之间的宽度相同。
如图1所示,展开时作为正常的床进行使用。
如图2、3所示,当其进行折叠时,抬起后床体3连动中床体2向上移动,则中床体2的上表面折靠在前床体1的上表面,再将后床体3的下表面与中床体2的下表面折靠在一起,即形成一具有两个床体高度的支撑架,在支撑架上加一支撑板即可作为桌子使用;如果是铺上软垫即可作为凳子使用。如图4所示,若将前床体1的两支脚15收靠于前床体1的下表面,则该折收的支撑架铺上软垫即可作为矮凳使用。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床结构可以实现折收后作为桌子或凳子的灵活再使用,不是仅作收藏,而是可达多功能使用的效果,从而提高了该折叠床的实用性。
如图5、6所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折叠床的实施例2,其同样是由对床体纵向进行三部分等分的前床体1、中床体2及后床体3构成;
其中前床体1由两纵杆11及复数个横杆12形成架体,架体上设置网面13以构成床面;两纵杆11近两端的下方通过“L”型枢接件16单向枢接有支脚15,前后支脚15呈相对方向枢接,各支脚15为“U”型杆,如此可令支撑更加稳固。
中床体2由两纵杆21及复数个横杆22形成架体,架体上设置网面24以构成床面;而两纵杆21的后端为自由端以与后述的后床体3的两纵杆31通过枢接片5’枢接在一起。
前床体1与中床体2相邻接的两横杆12、22通过枢接件4单向枢接在一起,即前床体1与中床体2是床上表面进行对靠折收。
后床体3亦由两纵杆31及复数个横杆32形成架体,架体上设置网面34以构成床面;两纵杆31的前端为自由端以与上述的中床体2的两纵杆21通过枢接片5’单向枢接在一起;在枢接片5’中部的下方固定有床腿6;而在后床体3两纵杆31近后端的下方通过“L”型枢接件36单向枢接有支脚35,该支脚35为“U”型杆,如此可令支撑更加稳固。
中床体2与后床体3的单向枢接,是令后床体3与中床体2是床下表面进行对靠折收。
如图5所示,展开时作为正常的床进行使用。
如图6所示,当其进行折叠时,抬起后床体3,将支脚35收靠于后床体3的下表面,同时后床体3连动中床体2向上移动,则中床体2的上表面折靠在前床体1的上表面,再将后床体3的下表面与中床体2的下表面折靠在一起,即形成一具有一个床体高度的支撑架,在支撑架铺上软垫即可作为凳子使用。若将前床体1的两支脚15收靠于前床体1的下表面,则该折叠床即可收折为一便于收藏的扁平体。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折叠床,其特征在于:由对床体纵向进行三部分等分的前床体、中床体及后床体构成;前床体与中床体单向枢接在一起,而后床体与中床体为与前床体与中床体枢接方向相反的单向枢接在一起;前床体前后部下方单向枢接有支脚,后床体后部下方亦设有床脚,另在中床体与后床体枢接的枢接片下方设有床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折叠床,其特征在于:前床体由两纵杆及复数个横杆形成架体,架体上设置网面以构成床面,两纵杆近两端的下方通过“L”型枢接件单向枢接有支脚,前后支脚呈相对方向枢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折叠床,其特征在于:前床体前端上方垂直固定有一床头,该床头为一倒“U”杆,两端是固定在横杆或是两纵杆前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折叠床,其特征在于:各支脚为“U”型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折叠床,其特征在于:中床体由两纵杆及复数个横杆形成架体,架体上设置网面以构成床面,两纵杆的后端为自由端以与后床体的两纵杆通过枢接片枢接在一起。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多功能折叠床,其特征在于:中床体后端的横杆为一“U”型以与邻接的横杆连接以构成可以支撑网面的架框。
7.如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多功能折叠床,其特征在于:前床体与中床体相邻接的两横杆通过枢接件单向枢接在一起。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折叠床,其特征在于:后床体由两纵杆及复数个横杆形成架体,架体上设置网面以构成床面,两纵杆的前端为自由端以与中床体的两纵杆通过枢接片单向枢接在一起;在后床体近后端的下方通过“L”型枢接件单向枢接有支脚,该支脚为“U”型杆。
9.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多功能折叠床,其特征在于:后床体由两纵杆及复数个横杆形成架体,其中位于后床体前端的横杆为一“U”型以与邻接的横杆连接以构成可以支撑网面的架框,而两纵杆的前端为自由端以与中床体的两纵杆通过枢接片单向枢接在一起;在后床体后端下方垂直固定有一床脚,该床脚为一“U”杆,两端是固定在横杆上或是两纵杆后端。
10.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多功能折叠床,其特征在于:床头与麻脚等高,同时与枢接片的两枢接点之间的宽度相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139345XU CN201480710U (zh) | 2009-07-01 | 2009-07-01 | 多功能折叠床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139345XU CN201480710U (zh) | 2009-07-01 | 2009-07-01 | 多功能折叠床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480710U true CN201480710U (zh) | 2010-05-26 |
Family
ID=42419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20139345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80710U (zh) | 2009-07-01 | 2009-07-01 | 多功能折叠床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480710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48840A (zh) * | 2017-05-05 | 2017-08-18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多功能折叠床 |
CN108926165A (zh) * | 2017-05-25 | 2018-12-04 | 周庆贺 | 一种多功能三折折叠床 |
-
2009
- 2009-07-01 CN CN200920139345XU patent/CN20148071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48840A (zh) * | 2017-05-05 | 2017-08-18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多功能折叠床 |
CN108926165A (zh) * | 2017-05-25 | 2018-12-04 | 周庆贺 | 一种多功能三折折叠床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200166Y (zh) | 一种折叠床架及交叉架 | |
CN205053446U (zh) | 自动折叠沙发床架 | |
CN201480710U (zh) | 多功能折叠床 | |
CN201480704U (zh) | 一种折叠床 | |
CN201032914Y (zh) | 一种组合桌 | |
CN217987141U (zh) | 一种电动折叠床架 | |
CN201481221U (zh) | 一种带座椅的浴缸 | |
CN201929474U (zh) | 一种折叠式行军床 | |
CN201332869Y (zh) | 折叠床 | |
CN202941734U (zh) | 稳定型安全折叠床 | |
CN201814170U (zh) | 一种折叠板凳 | |
CN201008467Y (zh) | 儿童折叠床架 | |
CN212815403U (zh) | 一种可变形的折叠式沙发床 | |
CN202136013U (zh) | 一种坐垫联动折叠式沙发床铁架 | |
CN201683466U (zh) | 折叠行军床 | |
CN211298884U (zh) | 一种手提式餐桌 | |
CN206923922U (zh) | 一种多功能组合家具 | |
CN209346465U (zh) | 一种多功能可折叠式单人床 | |
JP3145676U (ja) | テーブル、椅子等の連結タイプ折りたたみ脚 | |
CN205728818U (zh) | 一种梯形凳面折叠椅架结构 | |
CN201169954Y (zh) | 一种遮阳篷架杆组及折叠椅架 | |
CN205106979U (zh) | 一种导演椅的椅架结构 | |
CN201026037Y (zh) | 一种全收折床架 | |
CN104856506A (zh) | 折叠床体 | |
CN204743362U (zh) | 一种三折折叠床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26 Termination date: 20100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