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78526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478526U CN201478526U CN2009203053452U CN200920305345U CN201478526U CN 201478526 U CN201478526 U CN 201478526U CN 2009203053452 U CN2009203053452 U CN 2009203053452U CN 200920305345 U CN200920305345 U CN 200920305345U CN 201478526 U CN201478526 U CN 20147852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elastic
- electrical connector
- insulating body
- connector accor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在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每个导电端子包括一上端子和一下端子,下端子首先自下而上组装入绝缘本体,然后上端子自上而下组装入绝缘本体。下端子顶端设有向上延伸的弹性抵接部,上端子末端设有向下延伸的承接部。整个导电端子组装完成后,上端子的承接部与下端子的弹性抵接部相抵触,从而实现上、下端子间的良好电性导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一种将芯片模块电性连接至电路板的测试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中国台湾专利第M350121号揭示了一种测试用电连接器,具体如图1和图2所示,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4’及收容在绝缘本体4’内的若干导电端子100’。绝缘本体4’包括上壳体41’和下壳体42’,导电端子100’夹设在上、下壳体41’、42’之间。上述导电端子100’包括第一端子1’、第二端子2’以及弹性件3’。第一端子1’包括位于一端的第一接触部12’及位于另一端的对接部14’,第二端子2’包括第二接触部22’及夹持部21’。弹性件3’位于第一端子1’及第二端子2’之间,第一端子1’的对接部4’沿垂直方向延伸且与第二端子2’的夹持部21’相配合,且第一端子1’的第一接触部12’与第二端子2’的第二接触部22’在垂直方向上偏离设置,从而可电性连接导电片存在一定偏移的芯片模块和电路板。
然而,上述现有电连接器100’在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下端子2’不易排插,组装较为复杂;其次,需要弹性件3’来提供下端子2’所需弹力,成本较高;再次,还需要将绝缘本体4’分为上、下壳体41’、42’,以便于组装整个导电端子100’,故,整个电连接器组装复杂,成本较高。
鉴于上述状况,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以解决现有技术方案中存在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导电端子便于组装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块至电路板,其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在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包括与芯片模块相对的上表面、与电路板相对的下表面及贯穿上、下表面的若干端子收容槽。这些导电端子分别收容在相应端子收容槽内,每个导电端子又包括上端子和下端子。其中,上端子设有上固持部及设于上固持部上方并向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上表面从而与芯片模块相抵接的上弹性臂;下端子设有下固持部、自下固持部向下延伸出绝缘本体的下表面并与电路板相抵接的下弹性臂及自下固持部向上弯折延伸并与上端子抵触的弹性抵接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为两件式,可分别从绝缘本体两侧组装,且上、下端子通过弹性抵接在一起,无需另外增设弹性件即能完成良好电性导通,故,成本较低且组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电连接器端子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仅示出一个导电端子及一个端子收容槽。
图4为第一实施方式中端子收容槽的立体图。
图5为第一实施方式中端子收容槽另一方向的立体图。
图6为第一实施方式中导电端子的立体图。
图7为图3所示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导电端子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部视图。
图10为图9所示导电端子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四实施方式中导电端子的立体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五实施方式中导电端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3至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电连接器100主要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块(未图示)至印刷电路板(未图示),其包括绝缘本体1及收容在绝缘本体1的端子收容槽11内的导电端子2。
重点参考图3至图5,绝缘本体1包括与芯片模块(未图示)相对的上表面12及与印刷电路板(未图示)相对的下表面13,端子收容槽11贯穿上表面12及下表面13。端子收容槽11的相对两侧分别开设有用于固定导电端子2的第一卡槽14和第二卡槽15,第一卡槽14贯穿绝缘本体1,第二卡槽15自下表面13部分贯穿绝缘本体1且形成有一挡止部151。
下面请参考图6和图7,导电端子2为两件式,其包括收容在端子收容槽11内的上端子21及下端子22。其中,上端子21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上固持部211、自上固持部211顶端向上竖直延伸的上料带连接部212、自上料带连接部212一侧向上延伸而成的上弹性臂213及自固持部211末端向下弯折延伸的弹性承接部214。上固持部211呈平板状,其两侧设有若干倒刺2111,从而将上固持部211卡持在端子收容槽11的第一卡槽14内。上弹性臂213与上料带连接部212大致呈一钝角,其顶端设有延伸出绝缘本体1的上表面12的弧状接触部2131,以与芯片模块(未图示)的导电片相抵接。下端子22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下固持部221、自下固持部221末端向下延伸的下弹性臂222及自下固持部221向上弯折延伸的弹性抵接部223。下固持部221亦呈平板状,其两侧设有若干倒刺2211,从而将下固持部221卡持在端子收容槽11的第二卡槽15内,下固持部221末端还向下竖直延伸有位于下弹性臂222两侧的下料带连接部224。下弹性臂222大致呈“C”型,其末端设有延伸出绝缘本体1的下表面13的弧状接触部2221,以与印刷电路板(未图示)的导电片相抵接。
本实施方式中,上端子21的弹性承接部214大致呈倒弯钩状,下端子22的弹性抵接部223大致呈正弯钩状,弹性承接部214与弹性抵接部223相向延伸。图示中仅示了一个端子收容槽11及组装在端子收容槽11内的一个导电端子2,实际上电连接器100包括若干端子收容槽11及若干导电端子2。组装时,若干下端子22通过下料带连接部224共同连接在另一料带上,由绝缘本体1的下表面13所对应一侧植入端子收容槽11内,此时下端子22的下固持部221卡持在第二卡槽15内,下固持部221的顶端则抵持在挡止部151上;若干上端子21通过上料带连接部212共同连接在一料带上,由绝缘本体1的上表面12所对应一侧植入端子收容槽11内,此时,上端子21的上固持部211卡持在第一卡槽14内,且弹性承接部214抵压在下端子22的弹性抵接部223上,从而形成良好电性导通。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100的绝缘本体1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仅导电端子3与第一实施方式中导电端子2的结构部分不相同。本实施方式中,上端子31末端为自上固持部311向下竖直延伸的板状承接部312,下端子32的弹性抵接部322自下固持部321的末端向上弯折延伸,弹性抵接部322末端设置有一弧状接触端3221,接触端3221抵触在上端子31的板状承接部312上,从而实现上、下端子31、32的电性导通。
图9和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100的绝缘本体7的端子收容槽71内仅在一侧开设有一卡槽72,导电端子4包括上端子41和下端子42,上端子41的上固持部411和下端子42的下固持部421均固持在端子收容槽71一侧的卡槽72内。下端子42的弹性抵接部422自下固持部421顶端向上弯折延伸成倒钩形,上固持部411为竖直板状,弹性抵接部422末端抵持在上固持部411的一侧,从而实现上、下端子41、42的电性导通。
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基本相同,其绝缘本体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绝缘本体相同,导电端子5包括固持在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槽一侧的卡槽内(未图示)的上端子51和下端子52。不同的处在于:下端子52的弹性抵接部522自下固持部521向上弯折延伸直至靠近上端子51的上弹性臂511的末端,弹性抵接部522末端形成有弧状接触部5221,上弹性臂511的末端为竖直板状,弹性抵接部522通过接触部5221抵持在上弹性臂511的末端一侧,从而实现上、下端子51、52的电性导通。
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第三、第四实施方式基本相同,其绝缘本体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绝缘本体相同,导电端子6包括固持在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槽一侧的卡槽内(未图示)的上端子61和下端子62。不同的处在于:下端子62的弹性抵接部622自下固持部621向上弯折延伸至下固持部621一侧且呈水平弯钩状,其末端形成有弧状接触部6221;上端子61的上固持部611末端朝向与弹性抵接部622的同一侧弯折延伸有弹性承接部612,弹性承接部612的末端为竖直板状,弹性抵接部622通过接触部6221抵持在弹性承接部612的末端一侧,从而实现上、下端子61、62的电性导通。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块至电路板,其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在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包括与芯片模块相对的上表面、与电路板相对的下表面及贯穿上、下表面的若干端子收容槽,该等导电端子分别收容在相应端子收容槽内,每个导电端子又包括上端子和下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子设有上固持部及设于上固持部上方并向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上表面从而与芯片模块相抵接的上弹性臂,所述下端子设有下固持部、自下固持部向下延伸出绝缘本体的下表面并与电路板相抵接的下弹性臂及自下固持部向上弯折延伸并与上端子抵触的弹性抵接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槽的相对两侧分别开设有收容上端子的上固持部的第一卡槽和收容下端子的下固持部的第二卡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子的上固持部向下弯折延伸出与下端子的弹性抵接部抵触的弹性承接部,弹性抵接部与弹性承接部相向延伸且呈钩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子的上固持部向下竖直延伸出板状承接部,下端子的弹性抵接部抵触在上端子的板状承接部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子的上固持部向上延伸出上料带连接部,上弹性臂连接于上料带连接部的一侧,所述下端子的下固持部向下延伸有位于下弹性臂两侧的下料带连接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槽的一侧开设有一卡槽,上端子的上固持部和下端子的下固持部均收容在上述卡槽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子的上固持部呈竖直板状,下端子的弹性抵接部呈弯钩状并抵触在上端子的上固持部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子的上固持部向上延伸出上料带连接部,上弹性臂连接于上料带连接部的一侧,上弹性臂的末端呈竖直板状,下端子的弹性抵接部抵触在上弹性臂的末端一侧。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子的上固持部向下弯折延伸出与下端子的弹性抵接部抵触的弹性承接部,弹性抵接部与弹性承接部同向延伸且呈钩状。
10.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子的下固持部向下延伸有位于下弹性臂两侧的下料带连接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3053452U CN201478526U (zh) | 2009-06-30 | 2009-06-30 | 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3053452U CN201478526U (zh) | 2009-06-30 | 2009-06-30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478526U true CN201478526U (zh) | 2010-05-19 |
Family
ID=42414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20305345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78526U (zh) | 2009-06-30 | 2009-06-30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478526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60999A (zh) * | 2011-04-26 | 2012-10-31 | 赛米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电路系统 |
CN107919562A (zh) * | 2016-10-05 | 2018-04-17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11048924A (zh) * | 2017-12-21 | 2020-04-21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
2009
- 2009-06-30 CN CN2009203053452U patent/CN20147852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60999A (zh) * | 2011-04-26 | 2012-10-31 | 赛米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电路系统 |
CN102760999B (zh) * | 2011-04-26 | 2016-05-18 | 赛米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电路系统 |
CN107919562A (zh) * | 2016-10-05 | 2018-04-17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11048924A (zh) * | 2017-12-21 | 2020-04-21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16938C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130746Y (zh) | 导电端子 | |
US7862343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 with upper terminal and lower terminal | |
CN201097410Y (zh) | 电连接器端子 | |
CN204696277U (zh) | 连接器及其组合 | |
CN201639129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0470964C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515054U (zh) | 板端电连接器 | |
CN201478526U (zh) | 电连接器 | |
TWM380606U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TWM399510U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01989698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087047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319421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256230Y (zh) | 电连接器 | |
TWI416803B (zh) | 電連接器 | |
CN204834946U (zh) | 卡缘连接器 | |
TWM419258U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8449306B2 (en) | Contact terminal unit and socket connector incorporated with the same | |
CN202855954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142386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797086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594598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392918Y (zh) | 软性电路板连接器 | |
CN202423677U (zh) | 一种电讯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9 Termination date: 201306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