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13147Y - 可见光发射接收式直读表光电编码检测器 - Google Patents
可见光发射接收式直读表光电编码检测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413147Y CN201413147Y CN2009200273018U CN200920027301U CN201413147Y CN 201413147 Y CN201413147 Y CN 201413147Y CN 2009200273018 U CN2009200273018 U CN 2009200273018U CN 200920027301 U CN200920027301 U CN 200920027301U CN 201413147 Y CN201413147 Y CN 201413147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isible light
- circuit plate
- light emission
- microprocessor
- signal detech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见光发射接收式直读表光电编码检测器,包括数码轮(4)、信号检测电路板(1)、电源电路(6)、微处理器电路板(5)构成,其特征在于在信号检测电路板(1)的上部设可见光发射管(2),在信号检测电路板(1)的中部设反射可见光接收管(3),在信号检测电路板(1)的下部设电源电路(6),在数码轮(4)上设有轴向可相互间隔区分的黑白条(7)。该检测器,由于可见光发射管和反射可见光接收管采用多对少模式,同时以可见光取代红外线,所以可以减少检测用的光电器件,使其结构简单,降低成本;由于输出电信号采用A/D转换取代了逻辑信号处理方式,所以提高了分辨率和抗外部环境条件干扰的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电转换技术领域,属于直读表中所使用的光电编码检测器的改进,具体的说是一种可见光发射接收式直读表光电编码检测器,适用于水表、电度表和煤气表等直读表。
技术背景
目前,直读表技术是指通过对计度器字轮数字进行光学标记编码而读取计度器数据的一种光电转换技术,广泛应用于水表、电度表及煤气表中,其主要部件为光电编码检测器,它的结构包括红外光电传感器、检测电路、逻辑信号处理电路,它的优点在于:可以以电信号的形式直接读取计度器的当前示数,因此,读数直接、方便,光电信号转换可靠性高。但也存在以下不足:由于它采用了红外光电传感器检测字轮上印刷的编码标记,并且又分为透射式或反射式两种工作方式,在透射式工作方式中,检测电路是采用多对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来完成对一个字轮数字的光电转换,在反射式工作方式中,检测电路是采用多对反射式红外线传感器来完成一个字轮的光电转换,因此,结构复杂、成本高、分辨率低、抗外部环境干扰的能力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分辨率高、抗外部环境干扰的能力强,专用于水表、电度表、煤气表等直读表,采用多对少模式的可见光发射接收式直读表光电编码检测器。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可见光发射接收式直读表光电编码检测器,包括数码轮、信号检测电路板、电源电路和微处理器电路板构成,数码轮与信号检测电路板平行安装,信号检测电路板与微处理器电路板垂直安装,其特征在于在信号检测电路板的上部设可见光发射管,在信号检测电路板的中部设反射可见光接收管,在信号检测电路板的下部设电源电路,在数码轮上设有轴向可相互间隔区分的黑白条。
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信号检测电路板上的可见光发射管沿弧度线等距排列,可见光发射管的基极与微处理器电路板上的微处理器相连接,其基电极接分组发光二极管;反射可见光接收管的安装只数与可见光发射管的安装只数之比为1∶3-10,反射可见光接收管的基电极接微处理器电路板上的微处理器,电源电路中的三端稳压芯片同时接分组发光二极管和微处理器电路板上的微处理器,通过采用成弧度排列的可见光发射管和处在中心的反射可见光接收管完成对一个字轮的光电转换的检测,对反射可见光接收管的输出电信号用A/D转换的方式输入到微处理器电路板的微处理器内部,然后由微处理器根据A/D数据来实现对数码轮当前位置的解码。
所述的微处理器电路板和信号检测电路板上的电路元件,包括微处理器电路板上的微处理器U5,可见光发射管N1、N2、N3、N4、N5,分组发光二极管U2、U3、U4,反射可见光接收管P1,电源电路中的三端稳压芯片U1,其中可见光发射管N1、N2、N3、N4、N5是可控的,因此微处理器电路板上的微处理器U5在读取有效数据之前可以用A/D先读取环境光的强度,然后再控制点亮可见光发射管检测数码轮上的编码标记,这样可以扣除环境光的影响,因此读数更加准确;所述的可见光发射管N1、N2、N3、N4、N5的基极分别与微处理器电路板上的微处理器U5的13脚、12脚、11脚、10脚、9脚、8脚相连,反射可见光接收管P1的基电极与微处理器电路板上的微处理器U5的1脚相连,通过微处理器电路板的微处理器U5内部程序进行控制检测,当数码轮处于某一状态位置时,微处理器板电路板上的微处理器U5发出指令,让可见光发射管N1、N2、N3、N4、N5按照一定的次序点亮,可见光发射管N1、N2、N3、N4、N5发出的光线,经过数码轮的轴向可相互间隔区分的黑白条的反射后,被反射可见光接收管P1接收,由于可见光发射管N1、N2、N3、N4、N5位于信号检测电路板的不同位置上,所以可见光发射管N1、N2、N3、N4、N5中的每个可见光发射管发出的光,经数码轮的轴向可相互间隔区分的黑白条的反射后的光强也不同,反射可见光接收管P1在微处理器电路板上所产生的电信号也是不同大小的电信号,经过微处理器电路板上的微处理器U5处理后,处理成不同的数据编码。同样的道理,数码轮的每一个状态就对应一组不同的数字编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目前用于水表、电度表及煤气表中光电编码检测器相比,由于采用了多只可见光发射管和少数反射可见光接收管的多对少模式,取代了传统的五对远红外线发射管和远红外线接收管,同时以可见光取代红外线,所以可以减少检测用的光电器件,使其结构简单,降低成本;由于输出电信号采用A/D转换取代了逻辑信号处理方式,所以提高了分辨率和抗外部环境条件干扰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信号检测电路板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微处理器电路板和信号检测电路板上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2、3制作本实用新型。该可见光发射接收式直读表光电编码检测器,包括数码轮4、信号检测电路板1、电源电路6和微处理器电路板5构成,数码轮4与信号检测电路板1平行安装,信号检测电路板1与微处理器电路板5垂直安装,其特征在于在信号检测电路板1的上部设可见光发射管2,在信号检测电路板1的中部设反射可见光接收管3,在信号检测电路板1的下部设电源电路6,在数码轮4上设有轴向可相互间隔区分的黑白条7。
所述的信号检测电路板1上的可见光发射管2沿弧度线等距排列,可见光发射管2的基极与微处理器电路板5上的微处理器相连接,其基电极接分组发光二极管;反射可见光接收管3的安装只数与可见光发射管2的安装只数之比为1∶3-10,反射可见光接收管3的基电极接微处理器电路板5上的微处理器U5的1脚,电源电路6中的三端稳压芯片U1同时接分组发光二极管U2、U3、U4和微处理器电路板5上的微处理器U5的2脚和5脚。通过采用多只可见光发射管2和少数反射可见光接收管3完成对一个字轮的光电转换的检测,对反射可见光接收管3的输出电信号用A/D转换的方式输入到微处理器电路板5上的微处理器U5内部,然后由微处理器U5根据A/D数据来实现对数码轮4当前位置的解码。
图3给出了一个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其所述的微处理器电路板5和信号检测电路板1上的电路元件,包括微处理器电路板5上的微处理器U5,可见光发射管N1、N2、N3、N4、N5,分组发光二极管U2、U3、U4,反射可见光接收管P1,电源电路6中的三端稳压芯片U1,其中可见光发射管N1、N2、N3、N4、N5是可控的,因此微处理器电路板5上的微处理器U5在读取有效数据之前可以用A/D先读取环境光的强度,然后再控制点亮可见光发射管检测数码轮上的编码标记,这样可以扣除环境光的影响,因此读数更加准确;所述的可见光发射管N1、N2、N3、N4、N5的基极分别与微处理器电路板5上的微处理器U5的13脚、12脚、11脚、10脚、9脚、8脚相连,反射可见光接收管P1的基电极与微处理器电路板5上的微处理器U5的1脚相连,通过微处理器电路板5的微处理器U5内部程序进行控制检测,当数码轮4处于某一状态位置时,微处理器板电路板5上的微处理器U5发出指令,让可见光发射管N1、N2、N3、N4、N5按照一定的次序点亮,可见光发射管N1、N2、N3、N4发出的光线,经过数码轮4的轴向可相互间隔区分的黑白条7的反射后,被反射可见光接收管P1接收,由于可见光发射管N1、N2、N3、N4、N5位于信号检测电路板1的不同位置上,所以可见光发射管N1、N2、N3、N4、N5中的每个可见光发射管发出的光,经数码轮4的轴向可相互间隔区分的黑白条7的反射后的光强也不同,反射可见光接收管P1在微处理器电路板5上所产生的电信号也是不同大小的电信号,经过微处理器电路板5上的微处理器U5处理后,处理成不同的数据编码。同样的道理,数码轮4的每一个状态就对应一组不同的数字编码。
Claims (3)
1、一种可见光发射接收式直读表光电编码检测器,包括数码轮(4)、信号检测电路板(1)、电源电路(6)和微处理器电路板(5)构成,数码轮(4)与信号检测电路板(1)平行安装,信号检测电路板(1)与微处理器电路板(5)垂直安装,其特征在于在信号检测电路板(1)的上部设可见光发射管(2),在信号检测电路板(1)的中部设反射可见光接收管(3),在信号检测电路板(1)的下部设电源电路(6),在数码轮(4)上设有轴向可相互间隔区分的黑白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见光发射接收式直读表光电编码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号检测电路板(1)上的可见光发射管(2)沿弧度线等距排列,可见光发射管(2)的基极与微处理器电路板(5)上的微处理器相连接,其基电极接分组发光二极管;反射可见光接收管(3)的安装只数与可见光发射管(2)的安装只数之比为1∶3-10,反射可见光接收管(3)的基电极接微处理器电路板(5)上的微处理器,电源电路(6)中的三端稳压芯片同时接分组发光二极管和微处理器电路板(5)上的微处理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见光发射接收式直读表光电编码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处理器电路板(5)和信号检测电路板(1)上的电路元件,包括微处理器电路板(5)上的微处理器U5,可见光发射管N1、N2、N3、N4、N5,分组发光二极管U2、U3、U4,反射可见光接收管P1,电源电路(6)中的三端稳压芯片U1;所述的可见光发射管N1、N2、N3、N4、N5的基极分别与微处理器电路板(5)上的微处理器U5的13脚、12脚、11脚、10脚、9脚、8脚相连,反射可见光接收管P1的基电极与微处理器电路板(5)上的微处理器U5的1脚相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0273018U CN201413147Y (zh) | 2009-06-09 | 2009-06-09 | 可见光发射接收式直读表光电编码检测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0273018U CN201413147Y (zh) | 2009-06-09 | 2009-06-09 | 可见光发射接收式直读表光电编码检测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413147Y true CN201413147Y (zh) | 2010-02-24 |
Family
ID=41715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20027301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13147Y (zh) | 2009-06-09 | 2009-06-09 | 可见光发射接收式直读表光电编码检测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413147Y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12238A (zh) * | 2010-03-04 | 2011-04-13 | 罗文华 | 无线远传光纤读数计量表 |
CN106352904A (zh) * | 2016-09-19 | 2017-01-25 | 上海未来伙伴机器人有限公司 | 光电编码器码盘、光电检测装置、光电编码器及机器人 |
CN107484097A (zh) * | 2017-10-10 | 2017-12-15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耳机左右喇叭防呆检测机构 |
CN110906961A (zh) * | 2019-12-13 | 2020-03-24 | 上海索迪龙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一种多发射源光电传感器 |
-
2009
- 2009-06-09 CN CN2009200273018U patent/CN201413147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12238A (zh) * | 2010-03-04 | 2011-04-13 | 罗文华 | 无线远传光纤读数计量表 |
CN102012238B (zh) * | 2010-03-04 | 2012-09-12 | 罗文华 | 无线远传光纤读数计量表 |
CN106352904A (zh) * | 2016-09-19 | 2017-01-25 | 上海未来伙伴机器人有限公司 | 光电编码器码盘、光电检测装置、光电编码器及机器人 |
CN107484097A (zh) * | 2017-10-10 | 2017-12-15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耳机左右喇叭防呆检测机构 |
CN107484097B (zh) * | 2017-10-10 | 2020-04-07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耳机左右喇叭防呆检测机构 |
CN110906961A (zh) * | 2019-12-13 | 2020-03-24 | 上海索迪龙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一种多发射源光电传感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413147Y (zh) | 可见光发射接收式直读表光电编码检测器 | |
CN201607238U (zh) | 一种智能光电直读器 | |
CN201741288U (zh) | 交通信号灯检测装置 | |
CN203758459U (zh) | 基于线阵ccd的光栅位移传感器 | |
CN101482939B (zh) | 远传表计二维编码数字轮及其集成传感器读码装置 | |
CN210426641U (zh) | 一种计量装置 | |
CN201266364Y (zh) | 一种红外触摸屏的自检系统 | |
CN203072041U (zh) | 接触式图像传感器 | |
CN102496261A (zh) | 一种光电直读水表的数据读取方法及装置 | |
CN201764980U (zh) | 一种双路格雷码磁编码装置 | |
CN102042840A (zh) | 一种双路格雷码磁编码装置 | |
CN105547412A (zh) |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氨氮检测用试剂计量装置 | |
CN102080951A (zh) | 布匹幅宽测量系统 | |
CN201885767U (zh) | 计量仪表无源光电计数传感器 | |
CN203719720U (zh) | 一种直读远传水表 | |
CN100549629C (zh) | 三进制无乱码字轮码盘传感器 | |
CN102200459A (zh) | 一种直读表 | |
CN214173389U (zh) | 增量式编码器信号转换装置 | |
CN201081694Y (zh) | 非接触式光电纸厚测量装置 | |
CN104102945A (zh) | 智能物体检测计数控制系统 | |
CN207936979U (zh) | 一种高可靠性光电传感器 | |
CN208537732U (zh) | 干式荧光免疫分析仪的试剂卡电子定位检测装置 | |
CN201515359U (zh) | 一种色标光电开关 | |
CN201563157U (zh) | 接触式图像传感器 | |
CN201373759Y (zh) | 一种基于光电收发传感器的计数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224 Termination date: 201006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