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1348354Y - 可防止重复加热的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防止重复加热的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48354Y
CN201348354Y CNU200820303577XU CN200820303577U CN201348354Y CN 201348354 Y CN201348354 Y CN 201348354Y CN U200820303577X U CNU200820303577X U CN U200820303577XU CN 200820303577 U CN200820303577 U CN 200820303577U CN 201348354 Y CN201348354 Y CN 20134835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heating cabinet
liquid
switch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30357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文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82030357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48354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4835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4835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防止重复加热的加热装置,包括进液管、加热箱、加热元件和出液管,其特征在于加热箱有二个,包括第一加热箱和第二加热箱,进液管通过设有的进液三通阀与第一加热箱、第二加热箱联接,出液管通过设有的出液三通阀与第一加热箱、第二加热箱联接;进液三通阀与出液三通阀通过一控制杆相互联接,进液三通阀连通进液管与第一加热箱时,出液三通阀连通第二加热箱与出液管,进液三通阀连通进液管与第二加热箱时,出液三通阀连通第一加热箱与出液管,加热元件包括第一加热元件和第二加热元件。本实用新型可防止重复加热产生“千滚水”和避免生冷水与热开水混杂成“阴阳水”,适用于饮用水、饮料和药液等液体的加热设备中。

Description

可防止重复加热的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可防止重复加热产生“千滚水”和避免生冷水与热开水混杂成“阴阳水”的加热装置(适用于家用的饮水机和企事业单位、工厂、食堂等常用到的电热开水器等设备中),也可以说是一种可防止重复加热而浪费能源和避免未加热的液体与已加热过的液体混杂在一起的加热装置(适用于饮料、药液等液体的加热设备中)。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饮用水加热装置,主要有二大类,一种是电热开水器,用于食堂、餐厅、生产车间、侯车室等用水量很大的场所,这种饮用水加热装置的水源是自来水,其多般采用浮力阀作为供水开关,加热后的开水通过温度指示提醒用户进行相应操作,在用户还未完全用完热开水时,温度指示下降,同时浮力阀打开注水生冷水,此时加热箱内还有部分热开水未用完,而很多用户并不知道此时的水已经不能用饮用了,当用水者发现流出的饮用水不热时,才会停止用水。更麻烦的是用水者需要等待水箱中的水再次被加热烧开后才能饮用,其中需要等待一段时间,这些缺陷给用水者带来极大的不方便和不卫生。另一种是家用饮水机中的加热装置,这种加热装置多般是在加热箱底部注入生冷的饮用水(主要是桶装水或过滤后的自来水),加热后的饮用水从加热箱的上方排出,热水的排出依靠加热箱上方的冷水(水斗或水箱)压力,加热箱内的热开水有多少排出,就会有多少的冷水补充进入加热箱内,随时产生热开水与生冷水混杂而成的“阴阳水”,而此时加热箱内的温度下降,阴阳水再次被加热,在用户数小时中未使用时,加热箱内的热开水因为散热降温,会被多次加热,从而产生千滚水,且冷水注入口通常不设置开关,加热箱内的热开水会和冷水水箱或水斗内的冷水进行热交换,产生对流,加热箱的保温效果极差,多次加热会浪费很多电能。
针对饮水机的加热装置,有厂商想出了即热式的管式加热方案,即饮用水经过细长的加热管道,在管道中完成加热过程中,其特点是加热元件的功率比较大,对家用的供电线路造成一定的负担,另外,细长的加热管道在加热过程中其管壁会积蓄很多水垢,久而久之,会严重影响加热效率或甚至管道被堵塞。另外在少量用水时,原来加热管道中存留的水未经过完成加热就流出,存在水温不高的缺陷。另外此种管道式加热方案的热效率较低,容易造成热量损失,加大用户的电费负担,对电热元件的负载也比较高,增加用户的供电线路成本。
针对目前饮用水的加热装置存在上述诸多缺陷,本发明人创新设计出一种新型结构的加热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防止重复加热的加热装置,即可防止重复加热产生“千滚水”和避免生冷水与热开水混杂成“阴阳水”(适用于家用的饮水机和企事业单位、工厂、食堂等常用到的电热开水器等设备中),也可以说是一种可防止重复加热而浪费能源和避免未加热的液体与已加热过的液体混杂在一起的加热装置(适用于饮料、药液等液体的加热设备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为:一种可防止重复加热的加热装置,包括进液管、加热箱、加热元件和出液管,其特征在于加热箱有二个,包括第一加热箱和第二加热箱,进液管通过设有的进液三通阀与第一加热箱、第二加热箱联接,出液管通过设有的出液三通阀与第一加热箱、第二加热箱联接;进液三通阀与出液三通阀通过一控制杆相互联接,进液三通阀连通进液管与第一加热箱时,出液三通阀连通第二加热箱与出液管,进液三通阀连通进液管与第二加热箱时,出液三通阀连通第一加热箱与出液管,加热元件包括设于第一加热箱的第一加热元件和设于第二加热箱的第二加热元件。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内容为:还包括一控制旋钮,所述的控制旋钮与控制杆联接;进液管设于加热箱的上方或中段位置,出液管设于加热箱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内容为:还包括加热控制模块,所述的加热控制模块包括设于第一加热箱内的第一温度传感器、设于第二加热箱内的第二温度传感器、与第一加热元件联接的第一温控开关、与第二加热元件联接的第二温控开关、与控制旋钮连接的切换开关,切换开关输入端与电源联接,切换开关二个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温控开关、第二温控开关联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内容为:还包括设于第一加热箱的第一液位开关和设于第二加热箱的第二液位开关,第一液位开关与第一温控开关串联,第二液位开关与第二温控开关串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内容为:所述的进液三通阀和出液三通阀为旋转阀结构,所述的旋转阀包括阀体、旋转阀芯和与旋转阀芯联接的旋柄,进液三通阀的旋柄和出液三通阀的旋柄分别与控制杆联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内容为:所述的进液三通阀和出液三通阀为柱塞阀结构,所述的柱塞阀包括阀体、柱塞式阀芯和与柱塞式阀芯联接的阀杆,进液三通阀的阀杆和出液三通阀的阀杆分别与控制杆联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内容为:还包括一与控制旋钮联接的电动元件、旋钮开关及设于控制旋钮旋转止位的二个断路开关,和设于出液管内的液压微动开关;所述的液压微动开关于无液压时接通电源与电动元件,电动元件带动控制旋钮后到达旋转止位时,该旋转止位的断路开关断开电源与电动元件。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内容为:所述的第一加热箱和第二加热箱为整体式的加热箱结构,加热箱外部包覆有隔热材料,加热箱中间设有一金属隔板,以此构成前述的第一加热箱和第二加热箱。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内容为:第一加热元件和第二加热元件分别设于第一加热箱和第二加热箱的上方,加热元件与加热箱为可拆式联接,加热元件与其电源线的联接为易接插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内容为:所述的进液管外接有进液开关,所述的进液开关为整体式浮力阀或电磁阀开关。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因设有二个加热箱,在第一加热箱加热后,才与出液管连通供用户使用,而此时第二加热箱注入冷液(冷的饮用水或其它液体)后进行加热,此时第二加热箱的加热和保温可以对第一加热箱起到保温作用,第一加热箱的液体用完之后,利用控制旋钮将进液三通阀和出液三通阀同时切换,第一加热箱与进液管连通,注入冷液进行加热,第二加热箱与出液管连通供用户使用,如此反复控制为用户不间断地提供加热后的液体(如饮用水)。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1.在加热箱中加热过的液体只需启动保温功能,而无需再次加热至沸腾,可有效防止重复加热产生“千滚水”的现象;
2.同时因为加热的液体与流出的液体分隔开,不会发生生冷水与热开水混杂在一起的情况;
3.在应用于用水量较大的电热开水器的结构中,可以一边供热水给用户使用,一边加热生冷水,能不间断地为用户提供热开水,节省用水者的等待时间;
4.能充分利用加热中的加热箱对相邻的供用户使用中的加热箱进行保温,减少热能的散发,有效地利用能源,能为用户节省用电成本;
5.在进液管前端设有进液开关,可防止加热的液体与进液管前端的生冷液体混合在一起,并能起很好的隔热作用;
6.在加热箱外面包覆有隔热材料,可以起保温作用,隔热材料的包覆范围可以延伸到进液管、进液三通阀、出液三通阀和出液管的外围;
7.在出液管处加设有液压微动开关和与控制旋钮连接的电动元件后,可利用控制旋钮的集成式结构,实现对二个加热箱的自动切换而无需人工操作;
8.加热元件与加热箱为可拆式联接,加热元件与其电源线的联接为易接插式联接,用户使用过一段时间后,可以很轻易地拆下来,对加热元件(主要是指电热管结构)上面的水垢进行清洗,或者将其更换,加热元件与加热箱的联接处口径较大,还可以很方便地对加热箱内部进行清洗。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一(图3的B-B)的剖视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二的剖视结构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结构图;
图3A为图3的C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进液三通阀采用旋转阀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进液三通阀采用柱塞阀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之手动控制功能的电路控制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设有自动控制功能的电路控制原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设有自动控制功能第二种实施例的电路控制原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设有自动控制功能第三种实施例的电路控制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进液管 11整体式浮力阀 110排气口
2 2′进液三通阀20 20′阀体21 21′阀芯
22 22′阀杆 23旋柄
30金属隔板 31第一加热箱 32第二加热箱
41第一加热元件 42第二加热元件
5 5′出液三通阀
6出液管
77′控制杆 70卡销座 71卡销
72螺钉
8控制旋钮 81滑槽
KM1 KM2中间继电器
SA1第一液位开关 SA2第二液位开关 SA3右旋止位常闭开关
SA4左旋止位常闭开关 SA5液压微动开关
SA6第一低位液位开关 SA7第二低位液位开关
S1自动/手动开关 S2旋钮开关 S3切换开关
TS1′第一温控开关 TS1′第二温控开关
TS1第一温控仪 TS2第二温控仪
TR1第一温度传感器 TR2第二温度传感器
Q变压整流电路
M  电动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防止重复加热的加热装置,包括进液管1、加热箱(31和32)、加热元件(41和42)和出液管6,加热箱有二个,包括第一加热箱31和第二加热箱32,进液管1通过设有的进液三通阀(图1实施例中为进液三通阀2,图2实施例中为进液三通阀2′)与第一加热箱31、第二加热箱32联接,出液管6通过设有的出液三通阀(图1实施例中为出液三通阀5,图2实施例中为出液三通阀5′)与第一加热箱31、第二加热箱32联接;进液三通阀(图1实施例中为进液三通阀2,图2实施例中为进液三通阀2′)与出液三通阀(图1实施例中为出液三通阀5,图2实施例中为出液三通阀5′)通过一控制杆(图1实施例中为控制杆7,图2实施例中为控制杆7′)相互联接,进液三通阀连通进液管1与第一加热箱31时,出液三通阀连通第二加热箱32与出液管6,进液三通阀连通进液管1与第二加热箱32时,出液三通阀连通第一加热箱31与出液管6,加热元件包括设于第一加热箱31的第一加热元件41和设于第二加热箱32的第二加热元件42。还包括一控制旋钮8,控制旋钮8与控制杆(7或7′)联接;进液管1设于加热箱(31和32)的上方(也可以于其它实施例中设于加热箱的中段位置),出液管6设于加热箱的下方。
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进液三通阀2和出液三通阀5为旋转阀结构(进液三通阀的结构如图4所示,旋转阀2包括阀体20、旋转阀芯21和与旋转阀芯21联接的阀杆22、与阀杆22连接的旋柄23,出液三通阀的旋转阀结构与图4相同,只是旋柄的安装相反),进液三通阀的旋柄和出液三通阀的旋柄分别与控制杆7联接(铰链联接),控制杆7的移动可以同时使进液三通阀和出液三通阀同时切换阀芯位置。如图1和图3所示,控制杆7中段连接有卡销71,卡销71容置于控制旋钮8的滑槽81内,卡销71固定在套设于控制杆上的卡销座70上,卡销座70通过螺钉72固定在控制杆7上面(通过螺钉72可实现卡销座上下位置的调整),从而使控制旋钮8的旋转,带动控制杆的上下移动,来实现进液三通阀和出液三通阀的阀芯切换。控制旋钮8与控制杆的联接方式还可以采用其它方式,如齿轮齿条传动结构,这些结构为常用机械传动结构,在此不一一逐个详细说明。
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进液三通阀2′和出液三通阀5′为柱塞阀结构(进液三通阀的结构如图5所示,柱塞阀2′包括阀体20′、柱塞阀芯21′和与柱塞阀芯21′联接的阀杆22′,出液三通阀5′的柱塞阀结构与图5相类似)。控制杆7′为一“[”型杆,两端分别与进液三通阀的阀杆和出液三通阀的阀杆连接,控制杆7′中段与控制旋钮8的连接结构与图1的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为实现对加热元件的控制,还包括加热控制模块,如图6所示,加热控制模块包括设于第一加热箱31内的第一温度传感器TR1、设于第二加热箱32内的第二温度传感器TR2、与第一加热元件41联接的第一温控开关TS1′、与第二加热元件42联接的第二温控开关TS2′、与控制旋钮8连接的切换开关S3,切换开关S3输入端与电源联接,切换开关S3的二个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温控开关TS1′、第二温控开关TS2′联接。还包括设于第一加热箱31的第一液位开关SA1和设于第二加热箱32的第二液位开关SA2,第一液位开关SA1与第一温控开关TS1串联,第二液位开关SA2与第二温控开关TS2串联。此为手动控制方式,若使用时流出的是第一加热箱的液体(如饮用水),则第二加热箱进行加热,使用时发现无液体流出,此时等第二加热箱已经完成加热后(可以通过面板的温度指示或加热指示灯来判断,必须等第二加热箱完成加热后再旋转控制旋钮,因为第二加热箱未完成加热时,第一加热箱就注入冷液后会吸收第二加热箱的热量而减慢第二加热箱的加热升温速度),旋转控制旋钮8切换进液三通阀和出液三通阀,第二加热箱的液体流至出液管,第一加热箱注入冷液进行加热。第二加热箱的液体用完之后,等第一加热箱完成加热之后,再旋转控制旋钮,切换进液三通阀和出液三通阀。如此反复控制,实现不间断地供应加热好的液体(如饮用水)。通常的情况是供应中的加热箱液体未用完时,加热中的加热箱就已经完成了加热过程,在控制旋钮切换时不需要等待时间。
为了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进行智能化控制,可采用自动控制方式,如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一与控制旋钮8联接的电动元件M(图7实施例中采用的是直流电机,通过减速机构与控制旋钮联接,也可以采用电磁铁结构,这些都为常用结构,在此不予赘述)、旋钮开关S2及设于控制旋钮8旋转止位的二个断路开关(SA3为右旋止位常闭开关,SA4为左旋止位常闭开关,当控制旋钮到达左旋转止位或右旋转止位时,断开其位置上之断路开关的常闭触点)和设于出液管6内的液压微动开关SA5;液压微动开关SA5于无液压(水压)时接通电动元件M的电源,电动元件M带动控制旋钮8后到达旋转止位时,该旋转止位的断路开关SA3或SA4断开电动元件M的电源。在图7的自动控制实施例中,旋钮开关S2采用旋转止位接通的触点结构,在旋转过程中其触点不接触,为使电动元件在控制旋钮的旋转过程中能连续供电,需要增设有自保持触点的中间继器KM1和KM2。现对图7所示的电路控制原理说明如下:图7所示的状态为控制旋钮处于右旋止位,第一加热箱与进液管连通,注入冷液进行加热,第二加热箱与出液管连通,当第二加热箱的液体用完时,出液管6内壁设有的液压微动开关SA5在无液压状态下使其常闭触点接通,此时右旋止位常闭开关SA3断开,左旋止位常闭开关SA4处于接触状态,旋钮开关S2处于右旋位置,中间继电器KM2通电(旋钮开关S2在旋转过程中会处于悬空状态,但KM2常开触点自锁保持),当第一加热箱的加热完成后,箱内的第一温度传感器TR1将温度传递给第一温控仪TS1(有别于图6实施例的温控开关,此温控开关可以和温度度传感器一起安装在水箱内,只带有一个触点,温控仪则带有多组控制触点,其电源有直流的,也可以采用交流的,温控开关和温控仪为常用技术,不做详细说明),第一温控仪TS1的常闭触点断开第一加热元件41的电源,使其停止加热,第一温控仪TS1的常开触点闭合(该电路用于防止加热中的加热箱液体未完成加热时,进液三通阀与出液三通阀切换后,另一加热箱被注入冷液而减缓该加热箱的加热速度),接通电动元件M的电源,驱动控制旋钮转至左旋止位,此时右旋止闪常闭开关SA4的触点断开,KM2失电,电动元件M的电源被断开。此时第一加热箱与出液管相通,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液体(如饮用水),第二加热箱注满冷液后,第二液位开关SA2接通,经过第二温控仪TS2的常闭触点,为第二加热元件42供电,达到设定高温后TS2的常闭触点断开,第二加热元件42停止加热,在第二加热箱的温度低于设定低温时,常闭触点恢复接通,第二加热元件继续保温加热,此时第一加热箱无需进行保温控制,因为二个加热箱相隔仅一金属隔板,第二加热箱能对第一加热箱起到保温的作用。当用户把第一加热箱的液体用完时,液压微动开关SA5的常闭触点再次接通,此时左旋止位常闭开关SA4处于断开状态,右旋止位常闭开关SA3处于接通状态,旋钮开关S2处于左触点接触,KM1得电后,自锁保持,为电动元件M提供反向电源,使其反向工作,驱动控制旋钮反向旋转,回到右旋止位时,SA3断开,KM1失电,电动元件M的电源被断开。当控制旋钮处于右旋止位时,第一加热箱注满冷液后进行加热,第二加热箱与出液管连通,为用户提供所需的液体。如此反复不间断地为用户提供加热后的液体(如饮用水)。
由于图7所示的自动控制实施例中采用了中间继电器,这会增加一定的成本,当大批量生产时,可以进行优化设计,采用如图8所示的自动控制实施例。图8实施例中增加了一个右旋止位常闭开关SA3、一个左旋止位常闭开关SA4、一个第一温控仪TS1的常闭触点和一个第二温控仪TS2的常闭触点,省去了中间继电器KM1和KM2。控制过程同图7实施例相同。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以另外一种控制方式,即将自动控制的控制源由出液管壁的液压微动开关改成设于第一加热箱底部的第一低位液位开关SA6和设于第二加热箱底部的第二低位液位开并SA7,当第二加热箱内无液体时,第二低位液位开关SA7的常闭触点接通,为电动元件M供电,驱动控制旋钮8向左旋转;当第一加热箱内的液体用完后,第一低位液位开关SA6的常闭触点接通,为电动元件M供电,驱动控制旋钮8向右旋转,如此反复,不间断地为用户提供加热好的液体。不过该实施例中,当第一加热箱和第二加热箱均未充满液体时,不能启用自动控制功能,还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安装位置不能太近,以避免温度太相近而对自动控制产生干扰。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控制实施方式还可以用带有温度控制模块的微控制器(单片机),以更简化的结构来实现对二个加热箱的温度控制以二者之间的自动切换,其控制原理基本上与图7至图9所示的实施例之控制原理相似,在此不再做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第一加热箱31和第二加热箱32为整体式加热箱结构,加热箱中间设有一金属隔板30,以此构成第一加热箱和第二加热箱。加热箱外部包覆有隔热材料(图中未示出),可以起保温作用,隔热材料的包覆范围还可以延伸到进液管、进液三通阀、出液三通阀和出液管的外围。
第一加热元件41和第二加热元件42的最佳安装位置是分别设于第一加热箱31和第二加热箱32的上方,加热元件与加热箱为可拆式联接,加热元件与其电源线的联接为易接插式联接。进液管外接有进液开关,进液开关为整体式浮力阀(如图1所示的整体式浮力阀11,本发明人已将该整体式浮力阀的结构创新单独进行了申请,在此不做详细说明)或电磁阀开关(利用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电磁阀开关,其工作电路与加热控制模块的电路联接,为常用结构和控制方式,在此予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元件,除了采用常用的电加热管,还采用电磁加热元件等方式。进液三通阀还可以设于加热箱的中段位置,与进液管连接的进液开关采用整体式浮力阀结构,使加热箱与加热元件的联接处高于整体式浮力阀的闭阀液位,采用这种结构设计时,加热元件与加热箱的联接处不需要采用严格的密封结构,还另需设有一个排气口即可。
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之各部件的形状和大小,可依应用场合的不同,进行相应的变化,如应用于电热开水器时,由于整机的体积较大,进液三通阀和出液三通阀可以采用较大尺寸的结构,加热箱的外形可以采用方方正正的柜式结构,而应用地家用饮水机时,由于整体结构小,则阀和管道的尺寸均要相应地缩小,加热箱的外形也可以用圆柱体形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因设有二个加热箱,在第一加热箱加热后,才与出液管连通供用户使用,而此时第二加热箱注入冷液(冷的饮用水或其它液体)后进行加热,此时第二加热箱的加热和保温可以对第一加热箱起到保温作用,第一加热箱的液体用完之后,利用控制旋钮将进液三通阀和出液三通阀同时切换,第一加热箱与进液管连通,注入冷液进行加热,第二加热箱与出液管连通供用户使用。具有以下特点:
1.在加热箱中加热过的液体只需启动保温功能,而无需再次加热至沸腾,可有效防止重复加热产生“千滚水”的现象;
2.同时因为加热的液体与流出的液体分隔开,不会发生生冷水与热开水混杂在一起的情况;
3.在应用于用水量较大的电热开水器的结构中,可以一边供热水给用户使用,一边加热生冷水,能不间断地为用户提供热开水,节省用户的等待时间;
4.能充分利用加热中的加热箱对相邻的供用户使用中之加热箱进行保温,减少热能的散发,有效地利用能源,能为用户节省用电成本;
5.在进液管前端设有进液开关,可防止加热的液体与进液管前端的生冷液体混合在一起,并能起很好的隔热作用;
6.在加热箱外面包覆有隔热材料,可以起保温作用,隔热材料的包覆范围可以延伸到进液管、进液三通阀、出液三通阀和出液管的外围;
7.在出液管处加设有液压微动开关(或在加热箱的底部设有低位液位开关)和与控制旋钮连接的电动元件后,可利用控制旋钮的集成式结构,实现对二个加热箱的自动切换而无需人工操作;
8.加热元件与加热箱为可拆式联接,加热元件与其电源线的联接为易接插式联接,用户使用过一段时间后,可以很轻易地拆下来,对加热元件(主要是指电热管结构)上面的水垢进行清洗,或者将其更换,加热元件与加热箱的联接处口径较大,还可以很方便地对加热箱进行清洗。
以上所述从具体实施例的角度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进一步地披露,其目的在于让大家更容易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和权利保护局限于此,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可防止重复加热的加热装置,包括进液管、加热箱、加热元件和出液管,其特征在于加热箱有二个,包括第一加热箱和第二加热箱,进液管通过设有的进液三通阀与第一加热箱、第二加热箱联接,出液管通过设有的出液三通阀与第一加热箱、第二加热箱联接;进液三通阀与出液三通阀通过一控制杆相互联接,进液三通阀连通进液管与第一加热箱时,出液三通阀连通第二加热箱与出液管,进液三通阀连通进液管与第二加热箱时,出液三通阀连通第一加热箱与出液管,加热元件包括设于第一加热箱的第一加热元件和设于第二加热箱的第二加热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止重复加热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控制旋钮,所述的控制旋钮与控制杆联接;进液管设于加热箱的上方或中段位置,出液管设于加热箱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防止重复加热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控制模块,所述的加热控制模块包括设于第一加热箱内的第一温度传感器、设于第二加热箱内的第二温度传感器、与第一加热元件联接的第一温控开关、与第二加热元件联接的第二温控开关、与控制旋钮连接的切换开关,切换开关输入端与电源联接,切换开关二个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温控开关、第二温控开关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防止重复加热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第一加热箱的第一液位开关和设于第二加热箱的第二液位开关,第一液位开关与第一温控开关串联,第二液位开关与第二温控开关串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防止重复加热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液三通阀和出液三通阀为旋转阀结构,所述的旋转阀包括阀体、旋转阀芯和与旋转阀芯联接的旋柄,进液三通阀的旋柄和出液三通阀的旋柄分别与控制杆联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防止重复加热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液三通阀和出液三通阀为柱塞阀结构,所述的柱塞阀包括阀体、柱塞式阀芯和与柱塞式阀芯联接的阀杆,进液三通阀的阀杆和出液三通阀的阀杆分别与控制杆联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防止重复加热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与控制旋钮联接的电动元件、旋钮开关及设于控制旋钮旋转止位的二个断路开关,和设于出液管内的液压微动开关;所述的液压微动开关于无液压时接通电源与电动元件,电动元件带动控制旋钮后到达旋转止位时,该旋转止位的断路开关断开电源与电动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防止重复加热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加热箱和第二加热箱为整体式加热箱结构,加热箱外部包覆有隔热材料,加热箱中间设有一金属隔板,以此构成前述的第一加热箱和第二加热箱。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防止重复加热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加热元件和第二加热元件分别设于第一加热箱和第二加热箱的上方,加热元件与加热箱为可拆式联接,加热元件与其电源线的联接为易接插式联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防止重复加热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液管外接有进液开关,所述的进液开关为整体式浮力阀或电磁阀开关。
CNU200820303577XU 2008-12-22 2008-12-22 可防止重复加热的加热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348354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303577XU CN201348354Y (zh) 2008-12-22 2008-12-22 可防止重复加热的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303577XU CN201348354Y (zh) 2008-12-22 2008-12-22 可防止重复加热的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48354Y true CN201348354Y (zh) 2009-11-18

Family

ID=41367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303577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348354Y (zh) 2008-12-22 2008-12-22 可防止重复加热的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48354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6074B (zh) * 2009-05-30 2012-05-02 周文乾 带有双加热箱的饮用水装置
CN105919429A (zh) * 2016-06-27 2016-09-07 上海粒波科贸有限公司 智能饮水机
CN106963243A (zh) * 2017-05-09 2017-07-21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提供健康饮用水的节能饮水机装置
CN111227650A (zh) * 2020-03-04 2020-06-05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控水开关及具有其的饮水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6074B (zh) * 2009-05-30 2012-05-02 周文乾 带有双加热箱的饮用水装置
CN105919429A (zh) * 2016-06-27 2016-09-07 上海粒波科贸有限公司 智能饮水机
CN106963243A (zh) * 2017-05-09 2017-07-21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提供健康饮用水的节能饮水机装置
CN111227650A (zh) * 2020-03-04 2020-06-05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控水开关及具有其的饮水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56074B (zh) 带有双加热箱的饮用水装置
CN102008246B (zh) 小型微电脑全自动泡茶器
CN102679534A (zh) 一种节能恒温电热水器
CN201348354Y (zh) 可防止重复加热的加热装置
CN101660837A (zh) 一种复合式电热水器
CN101569505B (zh) 液控节电多功能饮水机
CN202919949U (zh) 节能饮水机的多面出水结构
CN201798545U (zh) 水桶竖立内置式饮水机
CN201593859U (zh) 一种全自动纯水速热开水器
CN201121974Y (zh) 热水器
CN208429912U (zh) 净水机
KR200457673Y1 (ko) 즉석 가열식 탁상용 열수기
CN202709420U (zh) 一种节能恒温电热水器
CN201510152U (zh) 即热式桌上开饮机
CN210165584U (zh) 一种拆装式家用节水循环装置及拆装式家用节水循环总成
CN202648111U (zh) 多水位变功率开水器
CN202078148U (zh) 即热式饮水机
CN201948805U (zh) 饮水机
CN208519978U (zh) 一种空气能开水器
CN201806533U (zh) 小型微电脑全自动泡茶器
CN201157260Y (zh) 饮水机加热装置
CN201019556Y (zh) 一种饮水机
CN114165917B (zh) 一种节能开水器控制系统
TWM382468U (en) Instant heating desktop water dispenser
CN2706102Y (zh) 自动进水保温饮水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1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8122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1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8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