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25540Y - 后置式发动机正三轮摩托车底盘 - Google Patents
后置式发动机正三轮摩托车底盘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325540Y CN201325540Y CNU2008201003929U CN200820100392U CN201325540Y CN 201325540 Y CN201325540 Y CN 201325540Y CN U2008201003929 U CNU2008201003929 U CN U2008201003929U CN 200820100392 U CN200820100392 U CN 200820100392U CN 201325540 Y CN201325540 Y CN 201325540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or
- frame
- assembly unit
- welded
- eng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置式发动机正三轮摩托车底盘,底盘的车架为前低后高台阶结构的用于拼装组合的预制模形件,车架的前部龙骨上焊接有几根横向悬臂梁,车架的后部为几根弯曲的后纵梁并排形成的向上台阶,后纵梁的前端共同焊接在龙骨尾端的一根横向悬臂梁上,台阶的地板底面设有发动机悬挂架的安装支架,台阶的下方设置两个独立悬架,独立悬架与台阶之间连接有后减震器,车架前部的驾驶区隔离底架的上端、后部和台阶地板上分别设有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由此构成装配载客或载货的正三轮摩托车共用底盘,该底盘可以减少大量的模具设计、制作费用,使三轮摩托车的制造成本降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轮摩托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置式发动机正三轮摩托车底盘。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后置式发动机正三轮摩托车的底盘通常为矩形结构,在矩形结构的两根纵梁上安装后减震器与后轮轴可转动连接,且在两根纵梁上分别设置后轮拖臂对后轮进行牵引导向,由于对后轮的支撑完全依靠后减震器,导致后减震器承载的负荷大,疲劳衰减加剧,减震效果较差。并且后置式发动机正三轮摩托车通常是用于载客的正三轮摩托车,不适用于载货的正三轮摩托车,因此这种正三轮摩托车的底盘不能用于装配载货正三轮摩托车,而且由于功能的不同,两类正三轮摩托车的车体的结构也存在较大的区别,一般不能共用同一底盘。但是无论哪一种结构的正三轮摩托车,一旦车体定型后其功能就不能改变了,如果要改变功能,就必须对底盘、车身重新设计模具,而模具的设计和制作费用价格昂贵,由此造成摩托车制造业的成本加大,不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然而,在摩托车的销售市场往往又需要根据客户的要求装配具有不同使用功能的正三轮摩托车,这就导致制造摩托车的企业必须按客户需要的功能制造正三轮摩托车,由此使摩托车制造业需要根据客户要求的功能制作不同车架、车身的模具或工装夹具,导致生产企业的模具增多,模具成本和工装夹具成本增大,企业利润降低,甚至造成亏损,不利于三轮摩托车制造业的良性发展。同时又由于正三轮摩托车出厂时车身已固定装配在车架上形成成车,其占据的空间较高,在集装运输时,每车的占据空间较大,致使集装运输的数量相对减少,每辆车的运输成本又加大,又导致企业或用户的费用增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载客或载货功能的正三轮摩托车能够共用的后置式发动机正三轮摩托车底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车架前端车头立管中可转动配合的方向柱通过减震器连接前轮,所述车架为前低后高台阶结构的用于拼装组合的预制模形件,车架的骨架前部为焊接车头立管的一根龙骨,龙骨上焊接有几根向两侧延伸的横向悬臂梁,车架的后部为几根弯曲的后纵梁并排形成的向上台阶,几根弯曲的后纵梁的前端共同焊接在龙骨尾端的一根横向悬臂梁上,车身地板与龙骨、横向悬臂梁、弯曲的后纵梁焊接,后部向上台阶的地板底面设有发动机悬挂架的安装支架,向上台阶的下方设置两个独立悬架,每个独立悬架支撑一个后轮,独立悬架与向上台阶的地板之间连接有后减震器,车架前部的地板上设置驾驶区隔离底架,驾驶区隔离底架的上端、后部和向上台阶的地板上分别设有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由此构成装配载客或载货的正三轮摩托车共用底盘。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底盘的车架为前低后高台阶结构的用于拼装组合的预制模形件,车架的骨架前部为焊接车头立管的一根龙骨,龙骨上焊接有几根向两侧延伸的横向悬臂梁,采用一根大龙骨和几根横向悬臂梁结构构成车架前部,可以减轻车架重量,降低材料成本。车架的后部为几根弯曲的后纵梁并排形成的向上台阶,几根弯曲的后纵梁的前端共同焊接在龙骨尾端的一根横向悬臂梁上,通过弯曲纵梁结构,增强了后部的承载力,适应载货正三轮摩托车的需要。向上台阶的地板底面设有发动机悬挂架的安装支架,使车架后部台阶的下方能够悬挂后置发动机。而且底盘的车架采用前低后高台阶结构,还能够在车架后部的向上台阶的下方设置两个独立悬架,每个独立悬架支撑一个后轮,独立悬架与车架的向上台阶之间连接有后减震器,利用台阶的下方空间设置独立悬架、后减震器、后轮,可降低底盘的相对高度,使正三轮摩托车的重心降低,提高用于载客三轮摩托车的乘坐舒适性和行驶的稳定性。在车架前部的地板上焊接驾驶区隔离底架,驾驶区隔离底架的上端、后部和车架后部的向上台阶焊接的地板上分别设有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通过这些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拼装连接不同的车身部件,使在本结构的后置式发动机正三轮摩托车的底盘车架上,能够拼装组合出功能不同的车身,实现载客正三轮摩托车和载货正三轮摩托车能够共用的后置式发动机正三轮摩托车底盘。由此可以减少大量的模具设计、制作费用,使三轮摩托车的制造成本降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三轮摩托车底盘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2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装配载货车身的实施例;
图6为本实用新型装配载客车身的实施例。
附图中,1为前轮,2为前挡泥罩,3为驾驶区隔离底架,4为连接柱,5为车头立管,6为方向把,7为驾驶员座椅,7a为座垫,8为龙骨,9为边梁,10为前地板,11为横向悬臂梁,12为中地板,13为后纵梁,14为连接座,15为后地板边框,16为后减震器,17为独立悬架,18为发动机,19为发动机悬挂架,20为后轮,21为立地板,22为后地板,23为球笼传动轴,24为排气管,25为后护栏支架,26为前护栏,27为T形件,28为驾驶室的骨架框,29为横管,30为立架,31为搭接件,32为中护栏,33为载货板,34为插接螺纹柱,35为后支架,36为顶框架,36a为顶角架,37a、37b为搭接座,38为后座椅,39为座椅支撑,40为顶架支撑管,41、42为铰接座,43为后地板横梁,44为安装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4,车架前端车头立管5中可转动配合的方向柱通过减震器连接前轮1。所述车架为前低后高台阶结构的用于拼装组合的预制模形件,车架的前部为焊接车头立管5的龙骨8,龙骨8上焊接有几根向两侧延伸的横向悬臂梁11,几根横向悬臂梁上焊接边梁9,车架的后部为几根弯曲的后纵梁13并排形成的向上台阶,几根弯曲的后纵梁13的前端共同焊接在龙骨8尾端的一根横向悬臂梁11c上。构成向上台阶的后纵梁13上焊接车身后地板22,后地板22的底面设有发动机悬挂架的安装支架44,向上台阶的下方设置两个独立悬架17,每个独立悬架17支撑一个后轮20,独立悬架17与向上台阶上的后地板22之间连接有后减震器16。所述独立悬架17为V形架结构,V形架的两脚端与龙骨尾端的一根横向悬臂梁11c上焊接的铰接座41铰接,V形架的头端设有轴套与后轮轴可转动地配合,V形架17的头端设有铰接座42与后减震器16下端铰接,后减震器16的上端通过安装座与后地板22固定连接。所述车架的后部向上台阶上焊接的后地板22由后地板边框15、后地板横梁43及地板焊接构成,后地板22的下部后地板横梁43上焊接发动机悬挂架的安装支架44,使发动机可以通过发动机悬挂架固定在车架后部台阶下方,形成后置安装。车身地板与龙骨、横向悬臂梁、弯曲的后纵梁焊接,车架前部的地板上焊接驾驶区隔离底架3,驾驶区隔离底架3的上端、后部和车架后部的向上台阶焊接的地板上分别设有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由此构成装配载客或载货的正三轮摩托车共用底盘。
参见图2至图4,本实施例的车架及车身部件为用于拼装组合的预制模形件,这些用于拼装组合的预制模形件设置有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所述用于拼装组合的预制模形件互相通过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连接,并用螺栓、螺母紧固,拼装组合成功能不同的正三轮摩托车车身。所述用于拼装组合的预制模形件车架,其前部为焊接车头立管5的龙骨8,龙骨8上焊接有三根向两侧延伸的横向悬臂梁11,这些横向悬臂梁上焊接边梁9构成框架用于支撑地板;车架的后部为四根弯曲的后纵梁13并排形成的向上台阶,四根弯曲的后纵梁的前端共同焊接在靠后的第三横向悬臂梁11c上,这些后纵梁用于支撑地板;车身地板焊接在车架上,其中前地板10焊接在第一横向悬臂梁11a和第二横向悬臂梁11b上,中地板12焊接在第二横向悬臂梁11b和第三横向悬臂梁11c上,后地板22焊接在后纵梁13形成的向上台阶上,该台阶的立面焊接立地板21;所述后地板22通过后地板边框15和后地板横梁43与后纵梁13上端焊接形成台阶平台;在车架前部的前地板10和第二横向悬臂梁11b上焊接驾驶区隔离底架3,该驾驶区隔离底架3用钢管焊接成留有开口的矩形支架框,将位于驾驶区的方向把6、驾驶员座椅7围住,其开口供驾驶者进出,供驾驶者进出的开口也可以安装门扇,使开口可以关闭;三轮车的前挡泥罩2位于车头立管5下方与龙骨8固定连接;由此构成用于拼装组合的预制模形件车架。所述用于拼装组合的预制模形件车架的车头立管5中可转动地配合方向柱,方向柱的下端安装与前轮减震器,前轮减震器与前轮1的轴可转动地配合,方向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方向把6。一个发动机悬挂架19位于后地板22的下方,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后地板横梁43上焊接的安装支架44上,发动机18放置在发动机悬挂架19上通过螺栓与发动机悬挂架19固定连接,发动机18的输出轴分别通过球笼传动轴23与左、右后轮的轴连接并传递动力,发动机18的排气管24通过螺栓与发动机悬挂架19连接固定。所述驾驶区隔离底架3上设置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驾驶区隔离底架3的四根立柱管的上端分别焊接的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为连接柱4,每个连接柱4上设有截切平面,其截切平面上设有至少两个连接固定孔,以保证与其它部件连接时的稳定性和牢固性;所述驾驶区隔离底架3的位于驾驶员座椅7后面的横管上焊接的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为支耳。所述连接柱4和支耳作为预设结构,可以通过连接柱4、支耳连接用于拼装组合的预制模形件车身部件,以改变车身功能。所述车架的地板上设置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在后地板22上焊接的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为连接座14,连接座14上设有两个用于固定对接件的孔,以保证与其它部件连接时的稳定性和牢固性,该孔的轴向与连接座的对接端面垂直,能够通过螺栓将对接件紧固在连接座的对接端面。所述连接座14为冲压成型的U形座,其U形开口方与后地板22焊接,使连接座14的对接面凸出于后地板22上端面,便于安装对接件时的操作。所述连接座14作为预设结构,可以通过连接座14连接用于拼装组合的预制模形件车身部件,以改变车身功能。所述立地板21上设有的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为安装孔,可以通过安装孔连接用于拼装组合的预制模形件车身部件,以改变车身功能。
参见图5,本实施例采用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结构的正三轮摩托车底盘,以及采用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安装结构安装操纵装置、动力装置、传动装置等,并在用于拼装组合的预制模形件车架上拼装用于拼装组合的预制模形件车身部件。所述车身结构在上述实施例的车身结构的基础上,在驾驶区隔离底架3上拼装连接驾驶室的骨架框28。所述驾驶室的骨架框28由用于拼装组合的预制模形件立架30、横管29拼装组合而成。立架30弯曲成型为驾驶室的上部形状,两立架30之间拼装连接横管29构成驾驶室的骨架框。所述立架30上分别设置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包括连接柱4、连接座。连接柱4分别焊接在立架30的下部连接端,通过连接柱上的截切平面与驾驶区隔离底架3上的连接柱的截切平面搭接,并用螺栓、螺母紧固形成固定连接;连接座焊接在立架30管柱的侧面,横管29两端焊接搭接件31,所述搭接件31具有一折转面,该搭接件31与立架30上的连接座对接,搭接件的折转面同时与连接座侧面贴合形成三维定位,搭接件31与连接座通过螺栓紧固连接,使横管29牢固的连接在两个立架30之间,形成对立架的支撑。在驾驶区隔离底架3上拼装连接驾驶室的骨架框28形成一个具有独立空间的驾驶室,再在驾驶区隔离底架3和驾驶室的骨架框28上安装篷布或覆盖件,还能够遮挡风雨、日晒。同时这种独立的驾驶室提高了安全防护性。并且在驾驶室的骨架框与后地板22之间拼装连接载货板33,该载货板33同样为预制模形件,其前端设有向上折转的连接部,后端设有向下折转的连接部,所述载货板33的前后端连接部上分别设有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所述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为安装孔,用螺栓穿过载货板33前端的安装孔与驾驶区隔离底架3上焊接的支耳紧固连接,用螺栓穿过载货板33后端的安装孔与立地板21紧固连接,形成与后地板22处于相同高度的载货平台,由此使本正三轮摩托车的载货平台面积增大,并且在后地板22上安装的后护栏支架25与驾驶室的骨架框28之间拼装连接中护栏32,使增大的载货平台的左、右两侧均具有防护栏。所述中护栏32为预制的直管,直管的两端头分别设有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所述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为焊接在直管上的插接螺纹柱34,中护栏32两端的插接螺纹柱34分别穿过驾驶室的骨架框28的立架30和后护栏支架25上预设的安装孔,并用螺母紧固,这样能够防止增大了的载货平台所装载的货物掉落。通过拼装组合,使本正三轮摩托车形成为既能够装载较多货物的大平板载货车,又具有独立的驾驶室空间。
参见图6,本实施例采用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结构的正三轮摩托车底盘,以及采用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安装结构安装操纵装置、动力装置、传动装置等,并在用于拼装组合的预制模形件车架上拼装用于拼装组合的预制模形件车身部件。所述车身结构在上述第四种实施例的车身结构的基础上,在车架后部台阶上的后地板22上拼装组合客厢骨架,所述客厢骨架同样采用用于拼装组合的预制模形件拼装连接形成。所述客厢骨架包括后支架35、顶框架36、顶角架36a、顶架支撑管40、中护栏32,所述后支架35、顶架支撑管40的下端均焊接有T形件27,后支架35、顶架支撑管40分别通过T形件27与后地板22上设有的连接座14连接,T形件27与连接座14用螺栓紧固连接固定,后支架35的上端、顶角架36a的两端以及顶框架36的一端分别焊接有连接柱4,所述后支架35、顶角架36a、顶框架36通过相互设有的连接柱的截切平面搭接,并用螺栓、螺母将相搭接的两个连接柱紧固连接固定,顶框架36的另一端焊接搭接座37a,该搭接座37a设有伸出座体对接面的搭接块,座体的对接面设有两个安装孔。顶框架36通过搭接座37a与驾驶室的骨架框28上焊接的搭接座37b相互搭接,其中搭接座37a的伸出座体对接面的搭接块搭在搭接座37b的上端面形成三维定位,两个搭接座的对接面用螺栓、螺母紧固连接固定,由此使顶框架36能够方便牢固的与驾驶室的骨架框28连接。顶架支撑管40上端焊接插接螺纹柱34,该插接螺纹柱34穿过顶框架36上设有的安装孔用螺母紧固连接固定,中护栏32两端的插接螺纹柱分别穿过顶架支撑管40和驾驶室的骨架框28上设有的安装孔并用螺母紧固,由此形成一个牢固的客厢骨架,再在客厢骨架和驾驶室的骨架框上覆盖篷布或覆盖件,就能够形成一个载客的正三轮摩托车车身。并且在车架后部的向上台阶的后地板22上安装后座椅38,后座椅38的座垫、靠背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座椅支撑39上,所述座椅支撑39为倒置的V型支撑,使该倒置的V型支撑具有稳定重心的支撑脚,其中一个支撑脚有水平延伸部用于安装后座椅38的座垫,后座椅38的靠背通过螺栓固定在倒置的V型支撑的斜面部分,座椅支撑39通过螺栓紧固连接在后地板上设有的安装孔中,这样利用车架后部的台阶高度作为座椅高度,中地板12作为后座乘员的搁脚地板,使后座乘员能够舒适地乘坐。
本实用新型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由于采用用于拼装组合的预制模形件通过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连接,拼装组合成功能不同的正三轮摩托车车身,使本正三轮摩托车还可以有更多的拼装组合形式,例如在增大的载货平台上拼装组合货厢的篷布骨架,再在该骨架上覆盖篷布形成货厢遮棚。因采用这些用于拼装组合的预制模形件进行拼装组合,能够根据客户需要装出功能不同的正三轮摩托车。
Claims (6)
1.一种后置式发动机正三轮摩托车底盘,车架前端车头立管中可转动配合的方向柱通过减震器连接前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为前低后高台阶结构的用于拼装组合的预制模形件,车架的骨架前部为焊接车头立管的一根龙骨,龙骨上焊接有几根向两侧延伸的横向悬臂梁,车架的后部为几根弯曲的后纵梁并排形成的向上台阶,几根弯曲的后纵梁的前端共同焊接在龙骨尾端的一根横向悬臂梁上,车身地板与龙骨、横向悬臂梁、弯曲的后纵梁焊接,后部向上台阶的地板底面设有发动机悬挂架的安装支架,向上台阶的下方设置两个独立悬架,每个独立悬架支撑一个后轮,独立悬架与向上台阶的地板之间连接有后减震器,车架前部的地板上设置驾驶区隔离底架,驾驶区隔离底架的上端、后部和向上台阶的地板上分别设有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由此构成装配载客或载货的正三轮摩托车共用底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置式发动机正三轮摩托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悬架为V形架结构,V形架的两脚端与龙骨尾端的一根横向悬臂梁上焊接的铰接座铰接,V形架的头端设有轴套与后轮轴可转动地配合,独立悬架的头端设有铰接座与后减震器下端铰接,后减震器的上端通过安装座与车身地板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置式发动机正三轮摩托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上台阶上焊接后地板,后地板由后地板边框、后地板横梁及地板焊接构成,后地板的下部后地板横梁上焊接有发动机悬挂架的安装支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置式发动机正三轮摩托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地板的上端面焊接有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所述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为拼装连接车身部件的连接座,连接座上设有两个用于固定对接件的孔,该孔的轴向与连接座的对接端面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置式发动机正三轮摩托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区隔离底架上端焊接有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所述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为拼装连接车身部件的连接柱,连接柱上设有截切平面,其截切平面上设有至少两个连接固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置式发动机正三轮摩托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上台阶的前端面焊接立地板,立地板上设有用于拼装连接的安装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1003929U CN201325540Y (zh) | 2008-10-29 | 2008-10-29 | 后置式发动机正三轮摩托车底盘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1003929U CN201325540Y (zh) | 2008-10-29 | 2008-10-29 | 后置式发动机正三轮摩托车底盘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325540Y true CN201325540Y (zh) | 2009-10-14 |
Family
ID=41177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820100392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25540Y (zh) | 2008-10-29 | 2008-10-29 | 后置式发动机正三轮摩托车底盘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325540Y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30162A (zh) * | 2010-05-13 | 2010-09-15 | 济南顺捷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发动机安装结构 |
CN106167068A (zh) * | 2015-05-19 | 2016-11-30 | 郑庆华 | 机动车后轮可正立跳动的独立悬架机构 |
CN112278129A (zh) * | 2020-11-05 | 2021-01-29 | 重庆宗申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底盘结构总成及车辆 |
CN114379686A (zh) * | 2022-01-19 | 2022-04-22 | 河北开云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车身及包括其的车辆 |
-
2008
- 2008-10-29 CN CNU2008201003929U patent/CN201325540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30162A (zh) * | 2010-05-13 | 2010-09-15 | 济南顺捷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发动机安装结构 |
CN106167068A (zh) * | 2015-05-19 | 2016-11-30 | 郑庆华 | 机动车后轮可正立跳动的独立悬架机构 |
CN106167068B (zh) * | 2015-05-19 | 2020-09-15 | 郑庆华 | 机动车后轮可正立跳动的独立悬架机构 |
CN112278129A (zh) * | 2020-11-05 | 2021-01-29 | 重庆宗申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底盘结构总成及车辆 |
CN114379686A (zh) * | 2022-01-19 | 2022-04-22 | 河北开云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车身及包括其的车辆 |
CN114379686B (zh) * | 2022-01-19 | 2023-12-01 | 北京开云汽车有限公司 | 车身及包括其的车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494700B (zh) | 轮梁式无桥车架 | |
CN110949189B (zh) | 车身结构 | |
CN100480073C (zh) | 汽车用车体结构 | |
US7252326B2 (en) | Vehicle underbody structure | |
US4798400A (en) | Light-weight and strong vehicle frame for a four wheeled buggy operated by a seated driver | |
CN101624068B (zh) | 车身后部构造 | |
US8517423B1 (en) | Modular frame structure for off road vehicle | |
EP1226063B1 (en) | Front axle arrangement for a heavy vehicle | |
GB2390581A (en) | Vehicle chassis | |
CN201325540Y (zh) | 后置式发动机正三轮摩托车底盘 | |
EP0151190A1 (en) | Automotive vehicle with improved suspension system | |
CN1836965B (zh) | 踏板式车辆的车架构造 | |
US20050073124A1 (en) | Independent front wheel suspension, vehicle equipped with such a front wheel suspension,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a sprung suspension | |
AU2003243586A1 (en) | Front suspension | |
CN201347166Y (zh) | 正三轮摩托车车架 | |
CN201283970Y (zh) | 正三轮摩托车组合式车厢骨架 | |
CN201325558Y (zh) | 正三轮摩托车的后轮悬挂结构 | |
CN201305082Y (zh) | 载货正三轮摩托车 | |
CN201305083Y (zh) | 载客正三轮摩托车 | |
CN201283972Y (zh) | 正三轮摩托车组合式车身骨架的连接结构 | |
CN204341194U (zh) | 轮梁式无桥车架 | |
CN201283971Y (zh) | 正三轮摩托车 | |
CN201325539Y (zh) | 驾驶仓独立的正三轮摩托车 | |
CN101214784B (zh) | 低入口双层公交车底盘 | |
CN220764490U (zh) | 一种车用方向机支架及车架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014 Termination date: 20171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