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1278704Y - 一种生态田自控栽培与观光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态田自控栽培与观光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78704Y
CN201278704Y CNU2008201235818U CN200820123581U CN201278704Y CN 201278704 Y CN201278704 Y CN 201278704Y CN U2008201235818 U CNU2008201235818 U CN U2008201235818U CN 200820123581 U CN200820123581 U CN 200820123581U CN 201278704 Y CN201278704 Y CN 20127870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automatic water
cultivator
supply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2358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光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82012358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78704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7870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7870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14Measures for saving energy, e.g. in green hous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态田自控栽培与观光系统,属于建筑物领域。该系统包括生态田、定位自动供水器、三用器、多用节能变压泵、排水管、供水管和输肥管;所述生态田包括自动供水栽培器,观光装置,拉撑式植物架,生态隔热装置,薄浆栽培装置;所述的生态田设置在建筑物顶部,所述三用器设置在生态田一侧,所述自动供水栽培器设置在建筑物的外阳台上,所述定位自动供水器与自动供水栽培器相连;所述多用节能变压泵一端分别与建筑物的肥水池和下水道相连,排水管和输肥管一端与生态田相连,另一端与多用节能变压泵的另一端相连。本实用新型使生态田既能种植庄稼、栽培植物,又能美化环境,供游人玩赏,给人以美的感受。

Description

一种生态田自控栽培与观光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物领域,且特别是关于一种生态田自控栽培与观光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农田、耕地与池塘,是单独占用传统土地的水生动植物生存发展场所,具有耕地价值也具有蓄积雨水的价值,但其雨水蓄积量小,不能确保水生植物旱涝无忧;排水缺上设有拦鱼网,防止鱼等水生动物随排水外逃,但往往因田中浮渣堵住鱼网引起排水不畅,造成田水向田坎外溢、鱼群外逃、甚至冲坏田坎。传统的人造水源方法,是异地造池、塘、水库等雨水积蓄设施,人工引水浇灌解决生态水源问题,水源设施与所建农田各占一地。
目前,对于在人类住房房顶、其他建筑顶部建造生态田还没有完整的方案,特别是用于栽培植物与观光于一体的生态田。例如中国知识产权局于2005年1月26日公告的公告号为2737143的专利申请案,其名称为“一种屋顶绿化栽植池”,该专利是在房屋顶部建造载植池,内置营养土,用以栽培植物,在夏季烈日照晒时为屋顶撑上了一把“绿伞”,既可降低屋顶温度,又可有效延长屋顶使用寿命。该发明的不足之处在于不能种植传统的农作物,不能养殖鱼等水生物、也不能供游人玩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已有技术不足之处,提出一种生态田自控栽培与观光系统,可以大大提高人类住房房顶与其他建筑顶部的利用率,还可以种植农作物、养殖水生动物,同时供游人玩赏。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生态田自控栽培与观光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生态田、定位自动供水器、三用器、多用节能变压泵、排水管、供水管和输肥管;所述生态田包括自动供水栽培器,观光装置,拉撑式植物架,生态隔热装置,薄浆栽培装置;所述的生态田设置在建筑物顶部,所述三用器设置在生态田一侧,所述自动供水栽培器设置在建筑物的外阳台上,所述定位自动供水器与自动供水栽培器相连;所述多用节能变压泵一端分别与建筑物的肥水池和下水道相连,排水管和输肥管一端与生态田相连,另一端与多用节能变压泵的另一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效果:
本系统由定位自动供水器调节水位高低并联动控制动物自动饮水器、自动供水栽培器等用水装置的水位。生态田上方置有拉撑式植物架,生态田外部置有镜面墙、镜面物等无限绿化装置,生态田内部置有自动供水栽培器、无限绿化装置、安全深浅水游船、赏景浮台、七彩万景鱼缸等装置,使生态田即能种植庄稼、栽培植物,又能美化环境,供游人玩赏,同时本系统不占用传统土地,而是在人类住房房顶、其他建筑顶部、凡有阳光雨水的地方建造生态田,即建造人造水源、人造耕地、人造生态环境于住房和其他建筑一体、水旱动植物俱全的完整、自控、协调的人造生态田。人造水源解决了传统农田蓄水能力小的问题,而且该生态田中的三用器保证安全积水、排水与防止鱼等水生动物随排水外逃。本生态田解决了人工引水浇灌的问题,由多用节能变压泵自动将水源引入生态田中,且水源设施与生态田共占一地,各得其所。
本实用新型在实现工程自然的住房、其他建筑、凡有阳光雨水的地方建造生态田,共占一地,各得其所,在有限的生态田中形成人造生态系统,互制互促。置有本生态田的房屋屋顶将给人们呈现出一道道美丽的景色,水生植物挺拔秀丽,栽培植物茂密繁盛,游人可在生态田中驻足观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折管浮力定位自动供水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套管浮力定位自动供水器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针阀浮力定位自动供水器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用器结构图,其中,图5a为主视图,图5b为图5a的俯视图,图5c为图5a的仰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多用节能变压泵结构图,其中,图6a为轴向剖示视图,图6b为径向剖示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积水自动供水栽培器结构图,其中,图7a1为园柱形的轴向剖示视图,图7b1为图7a1的径向剖示图;图7a2为三角形的轴向剖示视图,图7b2为图7a2的径向剖示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式积水自动供水栽培器结构图,其中,图8a为轴向剖示视图,图8b为径向剖示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漂浮自动供水栽培器结构图,其中,图9a为横向剖示视图,图9b为纵向剖示图,图9c为图9a的俯视图,图9d为图9a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套盆管道自动供水栽培器结构图,其中,图10a为轴向剖示视图,图10b为径向剖示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直接管道自动供水栽培器结构图,其中,图11a为轴向剖示视图,图11b为径向剖示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随意管道自动供水栽培器结构图,其中,图12a为轴向剖示视图,图12b为径向剖示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苔藓塑形自动供水栽培器结构图,其中,图13a为轴向剖示视图,图13b为径向剖示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动物自动饮水器结构图,其中,图14a为轴向剖示视图,图14b为径向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生态田自控栽培与观光系统,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实施例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生态田1、定位自动供水器2、三用器3、多用节能变压泵4、排水管5、供水管6、输肥管7和动物自动饮水器10;所述生态田1包括自动供水栽培器11,观光装置12,拉撑式植物架13,生态隔热装置(图1中未示出),薄浆栽培装置(图1中未示出);所述的生态田1设置在建筑物顶部,三用器3设置在生态田1一侧,自动供水栽培器11设置在生态田内部与建筑物的外阳台上,定位自动供水器2分别与各自水平位置的自动供水栽培器11和动物自动饮水器10相连;多用节能变压泵4一端分别与建筑物的肥水池8和下水道9相连,排水管5和输肥管7一端与生态田1相连,另一端与多用节能变压泵4的另一端相连。多用节能变压泵4将肥水池8中的水经输肥管7送到生态田1中,且水流经供水管6流入设在建筑物的外阳台上的定位自动供水器2、自动供水栽培器11与动物自动饮水器10,使水流顺利流入需水容器;如果生态田中有多余积水时,该积水可经三用器3、排水管6流入下水道9。
上述系统的各组成部件的实施例分别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定位自动供水器的实施例结构包括折管浮力定位自动供水器21、套管浮力定位自动供水器22、针阀浮力定位自动供水器23:
本实施例的折管浮力定位自动供水器结构如图2所示,该折管浮力定位自动供水器由进水管211、顶盖212、曲橡皮管213、器壳214、浮体215、导杆216、供水管217、进水口218组成。所述进水管211穿过器壳214与曲橡皮管213相连,曲橡皮管213下方设有浮体215,进水管211设在该自动供水器下端的一侧。当进水管211与水源接通时,水源进水经进水管211、顶盖212、曲橡皮管213、进水口218进入器壳214,再经供水管217与自动供水栽培器、动物自动饮水器等连通实现定位自动供水,当供水使自动供水栽培器和动物自动饮水器水位上升,则该定位自动供水器的浮体215沿导杆216上升,靠浮力推动曲橡皮管213的进水口218,使橡皮管由曲折关断水源供水,关断水源进水时的自动供水器水位称为极限水位;当因动物自动饮水器和自动供水供水器用水使其水位低于极限水位时,则浮体215沿导杆216下降解除浮力对曲橡皮管213的进水口218的向上浮力作用,于是曲橡皮管213靠自身的弹性由折变曲,打开水源进水,开始自动供水、直至定位自动供水栽培器、动物自动饮水器和定位自动供水器都恢复到极限水位为止,如此周而复始,自动供水连续不断。调节自动供水栽培器、动物自动饮水器和定位自动供水器的相对水平位置,即能把水位调节到自动供水栽培器与动物自动饮水器的所需水位,实现定位自动供水。
本实施例的套管浮力定位自动供水器结构如图3所示,该套管浮力定位自动供水器由进水管221、顶盖222、进水口223、器壳224、浮体225、导杆226、供水管227、导管228组成。所述进水管221穿过顶盖222与导杆226相连,进水口223位于进水管221下端一侧,进水口223下方设有浮体225,供水管227设在该定位自动供水器下端的一侧。当该定位自动供水器的进水管221与水源接通时,水源进水经进水管221、顶盖222、进水口223进入该定位自动供水器,再经供水管227与自动供水栽培器、动物自动饮水器等连通实现定位自动供水,当供水使自动供水栽培器和动物自动饮水器水位上升,则该定位自动供水器的浮体225沿导杆226上升,靠浮体225内的导管228挡住进水口223关断水源,达到自动供水栽培器、动物自动饮水器和定位自动供水器的极限水位;当因自动供水栽培器和动物自动饮水器用水使自动供水栽培器、动物自动饮水器和定位自动供水器的水位低于极限水位时,则浮体225靠自身的重量沿导杆226下行,打开进水口223,开始自动供水、直至自动供水栽培器、动物自动饮水器和定位自动供水器都恢复到极限水位为止,如此周而复始,自动供水连续不断。调节自动供水栽培器、动物自动饮水器和定位自动供水器的相对水平位置,即能把极限水位调节到自动供水栽培器、动物自动饮水器的所需水位,实现定位自动供水。
本实施例的套管浮力定位自动供水器结构如图4所示,该针阀浮力定位自动供水器由进水管231、顶盖232、针孔233、器壳234、浮体235、导杆236、供水管237、针阀238组成。所述进水管231一端与顶盖232相连,顶盖232下方设有针阀238,针阀238与导杆236相连,针阀下方设有浮体235,供水管237设在该定位自动供水器下端的一侧。当该定位自动供水器的进水管231与水源接通时,水源进水经进水管231、顶盖232、针孔233进入该定位自动供水器,再经供水管237与自动供水栽培器、动物自动饮水器等连通实现定位自动供水,当供水使自动供水栽培器和动物自动饮水器水位上升,则该定位自动供水器的浮体235沿导杆236上升,靠浮力推动针阀238堵住针孔233关断水源,达到自动供水栽培器、动物自动饮水器和定位自动供水器的极限水位;当因自动供水栽培器和动物自动饮水器用水使自动供水栽培器、动物自动饮水器和定位自动供水器的水位低于极限水位时,则浮体235靠自身的重量带动导杆236及其上端的针阀238下降,打开针孔233,开始自动供水、直至自动供水栽培器、动物自动饮水器和定位自动供水器都恢复到极限水位为止,如此周而复始,自动供水连续不断。调节自动供水栽培器、动物自动饮水器和定位自动供水器的相对水平位置,即能把极限水位调节到自动供水栽培器、动物自动饮水器的所需水位,实现定位自动供水。
本实用新型的三用器的实施例结构如图5所示,该三用器由侧网罩31、排水口32、套管33、橡皮套34、排水管35、器壳36、底网罩37组成。所述套管33一端设在侧网罩31内部,另一端穿过底网罩37与设在底网罩37下端的橡皮套34相连接,排水管35设在套管33内部,且排水管35一端设在侧网罩31内部,另一端穿过底网罩37与橡皮套34。当生态田中的水位低于极限水位的时候,该三用器用于控制生态田中的积水,当积水过多时,该三用器可自动排出多余积水,同时由于侧网罩31和底网罩37的保护,起到防止鱼等水生动物随生态田的排水外逃的作用;如需要调整生态田中水位时,将该装置中套管33与橡皮套34沿排水管35上调或下调即可;平时该装置中的器壳36挡住异物进入排水管35以防止大雨时排水不畅;三用器的底网罩37始终保持水路畅通,排水可经底网罩37由下到上再经排水口32顺利地排出到生态田外。
本实用新型的多用节能变压泵的实施例结构如图6所示,所述多用节能变压泵采用四个共轴泵(A、B、C、D),四个共轴泵由一个共用泵壳41和一个能够在该共用泵壳内转动的共用轴44构成的四个腔体,各腔体内设有伸缩叶42、进水管45、出水管46,所述进水管45与出水管46与泵壳41内边缘连接且对称分布,伸缩叶42中间设有弹簧43,伸缩叶42两端与共用泵壳内壁相接触,各伸缩叶分别插入各腔体内的共用轴之中并与共用轴相连接。通过该装置将肥水池中的水送到生态田中。当生态田积水已满有多余的水排出时,如果将A、B、C三泵的进水管45接入生态田排水管下口,让排水经A、B、C三泵后由该三泵的出水管46排出,则排水推动三泵的弹簧43支撑的伸缩叶42带动共用轴44向出水管46的方向转动,这时将D泵的进水管45接入低处的肥水池中,D泵的出水管46可把肥水送至生态田三倍高度的地方,如果A、B、C、D四泵按2∶1或1∶1连接则分别把肥水送至生态田二倍或一倍高度的地方。本泵除利用生态田排水的动力把肥水送至生态田及其以上的地方外,还可接入自来水主管道提高水压,向高于自来水塔的地方少量供水,也可与高层楼房的排水管连接,利用排水的动力推动发电机发电。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供水栽培器的实施例结构包括组合式积水自动供水栽培器111、整体式积水自动供水栽培器112、漂浮自动供水栽培器113、套盆管道自动供水栽培器114、直接管道自动供水栽培器115、随意管道自动供水栽培器116、苔藓塑形自动供水栽培器117∶
本实施例的组合式积水自动供水栽培器结构如图7所示,该组合式积水自动供水栽培器由组成。该装置可被设置成圆柱形(如图7a1、图7b1所示)或三角柱形(如图7a2、图7b2所示)。该装置四角备有让结合丝穿过的结合孔1111,下端备有进水孔1112,该装置可组合成多弧柱形组合式积水自动供水栽培器或组合成三棱柱形组合式积水自动供水栽培器。也可以在生态田中用传统的砖块砌成组合式积水自动供水栽培器,如照片19、照片20所示。组合式积水自动供水栽培器在生态田中建成后,在栽培器中置满泥土,其上端置成凸顶形用于栽培旱地植物,只要积水不干,全自动供水就不会停止。
本实施例的整体式积水自动供水栽培器结构如图8所示,由上土框1121、下土框1122、水框1123、进水孔1124、鱼门1125组成。该装置上半部分为上土框1121,下半部分为水框1123,水框1123中间设有下土框1122,进水孔1124设在下土框1122下端,鱼门1125设在该装置内部且位于下土框1122外部一侧。只要将本整体式积水自动供水栽培器置于生态田中、置满土、上端置成凸顶形用于栽培旱地植物,则生态田的积水就会经过鱼门1125、进水孔1124来回流动,只要积水不干,全自动供水就不会停止。
本实施例的漂浮自动供水栽培器结构如图9所示,由器壳1131、输导框1132、栽培框1133、进水孔1134组成。该装置用密度极小的泡沫材料制成,可被设置成圆柱形或长方体。所述栽培框1133设在该装置的上半部分,输导框1132设在该装置的下半部分,进水孔1134设在输导框1132下端。本装置需要至于生态田中或其他水域的水面上,输导框1132和栽培框1133中置泥栽培旱地植物,本装置的优点是置泥少、蓄水多、鱼有藏身之处,有极强的吸尘作用和隔热作用。
本实施例的套盆管道自动供水栽培器结构如图10所示,由器壳1141、套盆1142、进水管1143、进水孔1144组成。所述套盆1142设在器壳1141内,进水孔1144设在套盆1142底端,进水管1143设在器壳1141下端的一侧。当该装置置泥栽培旱地植物置入套盆1142后,将该装置的进水管1143与定位自动供水器的供水管接通,然后将定位自动供水器的进水管与水源接通,再调节定位自动供水器与套盆的相对水平位置,将定位自动供水器的极限水位控制在套盆内,即能实现水源全自动供水,只要定位自动供水器和水源无故障,全自动供水就不会停止。本装置的进水孔1144的位置与传统花盆的排水孔的位置完全相同,因此传统花盆只要放入合适的套盆中,让套盆1142与定位自动供水器和水源接通即能实现水源对传统花盆的全自动供水。一个定位自动供水器可用三通管链接若干个同一水平位置的套盆,实现若干个栽培器的自动供水。
本实施例的直接管道自动供水栽培器结构如图11所示,由器壳1151、排水孔1152、进水管1153组成。所述排水孔1152设在器壳1151下端,进水管1153设在器壳1151下端的一侧,当该装置中置泥栽培旱地植物后,将进水管1153与定位自动供水器和水源接通,再将该装置的底部水位调节到排水孔1152以下,即能实现水源对所栽培的旱地植物全自动供水。
本实施例的随意管道自动供水栽培器结构如图12所示,由器壳1161、供水管1162、进水管1163、制控浮体1164、制控橡皮阀1165、进水针孔1166、供水孔1167、排水孔1168、制控框1169组成。所述制控框1169设在器壳1161底部,制控浮体1164设在制控框1169上方,供水孔1167位于制控浮体1164下部一侧,另一侧设有制控橡皮阀1165,制控橡皮阀1165上方设有进水管1163,该进水管1163水平插入该随意管道自动供水栽培器,位于该装置内部的进水管1163的一端为直径很小的进水针孔1166,供水管1162设在器壳1161的下端一侧。当该装置置泥栽培旱地植物后,只要把进水管1163与水源接通,水源进水经进水管1163末端的进水针孔1166进入制控框1169,制控浮体1164随着进水使框内的水位上升而上行,带动制控橡皮阀1165右行堵住进水针孔1166关断水源进水,实现水源对旱地植物的全自动供水。当因植物用水使制控框的水位下降时,制控浮体1164随之下降带动制控橡皮阀1165左行打开进水管1163末端的针孔开始自动供水,直至关断水源为止,如此周而复始,全自动供水持续不断。本装置可置在水源水位以下的任何位置,与水源接通即能实现水源对旱地植物的全自动供水,也可将该装置与同一水平面上的其他栽培器接通制控自动供水,使用方便,造价要比其他栽培器高。
本实施例的苔藓塑形自动供水栽培器结构如图13所示,由塑形体1171、托盘1172、供水器1173、进水管1174、底座1175和输导层1176组成。所述塑形体1171和输导层1176设在托盘1172底部上,输导层1176下端浸入供水器1173中,供水器1173一侧设有进水管1174,供水器1173下端与底座1175相连。塑形体1171和输导层1176均由吸水材料塑成各种动物形象,进水管1174与定位自动供水器的供水管连接,再将定位自动供水器的进水管与水源接通,当塑形体1植满苔藓后,水源技能对所植苔藓全自动供水。
本实用新型的动物自动饮水器的实施例结构如图14所示,该动物自动饮水器由外壳101与进水管102组成。将该装置与定位自动供水器连接,定位自动供水器的进水管与水源相通,调节定位自动供水器和动物自动饮水器的相对水平位置,动物饮水后,定位自动供水器及时自动供水,水位自动回复到原来动物自动饮水器水位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拉撑式植物架,该装置由相互拉结的植物藤蔓延形成网络结,在网络的个结点上加2.3米长的竹竿或钢筋支撑形成稳定的植物架结构。覆盖一角房顶的植物架只用了38根2.3米长的竹竿或钢筋支撑,用材料少的特点,且经过多次暴风雨的考验,有极强的抗风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生态隔热装置的实施例结构包括:在房顶生态田的墙心内栽培漂浮植物或者布局漂浮自动供水栽培器栽培草本植物形成漂浮隔热层,红藻漂浮隔热层,菱层漂浮隔热层,绿藻漂浮隔热层,睡莲漂浮隔热层等有极强的隔热效果,其隔热下的顶层室温在三伏天时比室外暴晒气温低10℃到15℃。
本实用新型的观光装置的实施例结构包括安全深浅水游船、赏景浮台、七彩万景鱼缸:
本实施例的安全深浅水游船是用密度极小的泡沫材料制成的平底实体结构,中部设有左右两手动推进轮,没有舱和桨,靠两推进轮的差速转向,能在浅15公分的浅水中航行,亦能在万丈深渊的深水中航行,无论船破船翻斗能浮在水面上,使乘船者始终有船可依安全无。
本实施例的赏景浮台,是用密度极小的泡沫操练制成的大型平底浮体,其上备有桌椅,撑竿,可撑到生态田的各个位置,观赏工程自然美景。
本实施例的七彩万景鱼缸,用平板玻璃粘合成的等编三菱形,下面封底形成的盛水容器,当缸内盛水养鱼后,往缸里看去,景物边缘都富有七彩光彩,其景象随观察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千变万化。
本实施例还可包括设置在生态田外部的无限绿化装饰装置(图1中未示出),该装置的实施例结构包括镜面墙、镜面物、镜角树、镜前物、绿地砖、绿地砖、莲花砖、玉蓝天、满天星:
本实施例的镜面墙是将室内或室外闭合空间四周的墙面布满平面镜,形成镜面墙,其对面境平行且与水平面垂直放置,则闭合空间内及其镜面上的景物就向闭合空间四周的镜面后无限连续,直至消失点;
本实施例的镜面物是将飞机、飞鸟、陆生动物、水生动物的单体画片剪贴在镜面墙的镜面上形成镜面物,飞机、飞鸟贴在镜面高于视平线的地方、陆生动物和水生动物贴在镜面低于视平线的地方,则镜面物就融合在镜后的无限景中无限连续,如虎尾、熊猫、松鼠。
本实施例的镜面树,是用定位自动供水器与自动供水栽培器配合,在镜面墙的四墙角上栽培合适的树形成墙角树,则墙角树按各角间的相对距离为株距和行距,向镜面后的四面八方无限连续形成无限绿茵直至消失点;
本实施例的镜前物是在镜面墙的镜面前的闭合空间内布置有价值的艺术品,形成镜前物,则镜前物就在镜后的无限景中连续,直至消失点,如观音和老龟的无限连续。
本实施例的绿地砖包括各种自然图案地砖,其中,森林绿地砖可构成森林景观;灌木绿地砖可构成灌木林景观;芳草绿地转可构成芳草地景观,耕地绿地砖可构成耕地景观;玉莲绿地砖可构成莲地景观;柳莲碧水砖、石葱碧水砖、石蒜苔藓碧水砖可构成生态田景观。在镜面墙闭合空间的地板上贴上任一种绿地转,则其所示的绿地就在镜面墙后无限连续,形成镜面树形成的无限绿茵下的无限绿地世界;
本实施例的莲花砖可采用独花特写对称砖;群花特写对称砖;花蕾特写对称砖;群花对称砖等。在镜面墙闭合空间的地板上贴上任一种莲花砖,则其所示的莲花景观就在镜面墙后无限连续形成无限绿茵下的无限莲花世界;
本实施例的玉蓝天是将室内的天花板绘制成蓝天白云,在镜面墙后形成无限蓝天,在室外则是靠闭合空间上的真实天空在镜面墙后形成无限蓝天景象;
本实施例的满天星是在镜面墙闭合空间的天花板上布置一个白炽灯,在镜面墙后的无限绿茵上空,形成无限满天星景象。如一根日光灯照得无限绿茵灯光辉煌。

Claims (10)

1.一种生态田自控栽培与观光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生态田、定位自动供水器、三用器、多用节能变压泵、排水管、供水管和输肥管;所述生态田包括自动供水栽培器,观光装置,拉撑式植物架,生态隔热装置,薄浆栽培装置;所述的生态田设置在建筑物顶部,所述三用器设置在生态田一侧,所述自动供水栽培器设置在建筑物的外阳台上,所述定位自动供水器与自动供水栽培器相连;所述多用节能变压泵一端分别与建筑物的肥水池和下水道相连,排水管和输肥管一端与生态田相连,另一端与多用节能变压泵的另一端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自动供水器包括进水管、器壳、顶盖、导杆、供水管、浮体、进水口、水塞;所述进水管设在器壳上表面与顶盖相连,该水塞设在进水管下方,水塞下方设有浮体,该浮体开有垂直的通孔,该导杆设在浮体通孔中间,供水管设在器壳下端的一侧;该水塞采用曲橡皮管,所述曲橡皮管上端与进水管相连;或该水塞采用针阀,所述针阀设在进水管与顶盖下方并与其下方的导杆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用器包括侧网罩、套管、橡皮套、排水管、底网罩;所述套管一端设在侧网罩内部,另一端穿过底网罩与设在底网罩下端的橡皮套相连接,排水管设在套管内部,且排水管一端设在侧网罩内部,另一端穿过底网罩与橡皮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用节能变压泵为四个共轴泵,该四个共轴泵由一个共用泵壳和一个能够在该共用泵壳内转动的共用轴构成的四个腔体,各腔体内设有伸缩叶、进水管、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与出水管与泵壳内边缘连接且对称分布,伸缩叶中间设有弹簧,伸缩叶两端与共用泵壳内壁相接触,各伸缩叶分别插入各腔体内的共用轴之中并与共用轴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供水栽培器包括外壳与设置在该外壳下部的进水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供水栽培器还包括设置在外壳上端的结合孔。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供水栽培器还包括设在外壳内部且呈漏斗形状的内壳与设在外壳下部一侧的鱼门,所述进水孔穿过了该栽培器的内壳。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供水栽培器还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设在外壳内部且呈漏斗形状的内壳;或还包括一个设在外壳内部的套盆、套盆底面的进水孔与外壳下端一侧的供水管。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供水栽培器包括设在该自动供水栽培器底面上的制控框、制控框上方的制控浮体、制控浮体下部一侧的供水孔、制控浮体下部另一侧的制控橡皮阀、制控浮体上方的排水孔、设在制控橡皮阀上方的进水管与设在器壳下端一侧的供水管;所述进水管水平插入栽培器,位于栽培器内部的进水管的一端设有进水针孔。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供水栽培器采用苔藓塑形自动供水栽培器,该栽培器包括塑形体、托盘、供水器、进水管、底座、输导层;所述塑形体和输导层设在托盘底部上,输导层下端浸入供水器中,供水器一侧设有进水管,供水器下端与底座相连。
CNU2008201235818U 2008-11-13 2008-11-13 一种生态田自控栽培与观光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78704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235818U CN201278704Y (zh) 2008-11-13 2008-11-13 一种生态田自控栽培与观光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235818U CN201278704Y (zh) 2008-11-13 2008-11-13 一种生态田自控栽培与观光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78704Y true CN201278704Y (zh) 2009-07-29

Family

ID=40925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123581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78704Y (zh) 2008-11-13 2008-11-13 一种生态田自控栽培与观光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78704Y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5796A (zh) * 2011-08-12 2012-04-11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调控作物受光强度和角度的育苗装置
CN103114760A (zh) * 2013-01-03 2013-05-22 李方立 超级人造山体新型旅游观光建筑
CN104936433A (zh) * 2012-10-05 2015-09-23 路易斯·海克特·埃尔伯脱·马丁内兹·胡安诺瓦 用于植物水培种植的双重袋状垂直悬挂单元、具有所述双重袋状垂直悬挂单元的板及温室结构
CN107853134A (zh) * 2017-11-15 2018-03-30 曹霞 一种农业种植设备
CN108157263A (zh) * 2017-12-14 2018-06-15 江苏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暗纹东方鲀的互动观光池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5796A (zh) * 2011-08-12 2012-04-11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调控作物受光强度和角度的育苗装置
CN102405796B (zh) * 2011-08-12 2013-04-24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调控作物受光强度和角度的育苗装置
CN104936433A (zh) * 2012-10-05 2015-09-23 路易斯·海克特·埃尔伯脱·马丁内兹·胡安诺瓦 用于植物水培种植的双重袋状垂直悬挂单元、具有所述双重袋状垂直悬挂单元的板及温室结构
CN103114760A (zh) * 2013-01-03 2013-05-22 李方立 超级人造山体新型旅游观光建筑
CN107853134A (zh) * 2017-11-15 2018-03-30 曹霞 一种农业种植设备
CN108157263A (zh) * 2017-12-14 2018-06-15 江苏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暗纹东方鲀的互动观光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44405B (zh) 墙体垂直绿化方法及其形成的植物幕墙
CN204518745U (zh) 一种应用于建筑物顶层的植物根部给水系统
CN202535799U (zh) 展示型室内植物种植器
CN101803560B (zh) 一种栽培蔬菜的水耕系统与应用
CN201278704Y (zh) 一种生态田自控栽培与观光系统
CN1302536A (zh) 多能立体生态工程设施
CN102356735A (zh) 立体水田
CN103202213A (zh) 一种塔式立体栽培架及塔式立体栽培装置
CN107820916A (zh) 一种盆栽自动补水遮阳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N202050734U (zh) 浮式种植盆
CN204217617U (zh) 阶梯造型鱼菜共生养殖鱼缸
CN105275224A (zh) 一种山地别墅
CN208402908U (zh) 可供户外户内使用的圆柱支撑单元多层有机调控菜园
CN106576978A (zh) 一种智能自动浇花盆
CN203608617U (zh) 立体型鱼菜共生种植装置
CN206260405U (zh) 植物立体种植系统
CN202127688U (zh) 家庭管式水培种植系统
CN203279569U (zh) 移动式生态绿化箱
CN104303981A (zh) 一种阶梯造型鱼菜共生养殖鱼缸
CN205813090U (zh) 一种市政园林用绿化景观循环装置
CN102907307A (zh) 自由组合模块立体绿化种植技术
CN202890063U (zh) 一种立体养殖温室大棚
CN202335260U (zh) 立体水田
CN205755827U (zh) 一种可控蓄水花箱
CN214801241U (zh) 一种屋顶有机蔬菜种植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29

Termination date: 2014111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