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72259Y - 一种车载自动过分相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自动过分相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272259Y CN201272259Y CNU200820064818XU CN200820064818U CN201272259Y CN 201272259 Y CN201272259 Y CN 201272259Y CN U200820064818X U CNU200820064818X U CN U200820064818XU CN 200820064818 U CN200820064818 U CN 200820064818U CN 201272259 Y CN201272259 Y CN 201272259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signal
- phase
- locomotive
- receiver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8000005191 phase separ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1
- 230000003137 locomo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669679 Eleotr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机电处理领域,提供了一种车载自动过分相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接收地感器的信号并输出机车过分相区的开始和结束信号的接收模块;对所述接收模块输出的信号进行计算处理并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的信号处理模块;以及根据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输出的控制信号相应地控制机车的主断路器断开以及闭合的机车控制模块。本实用新型通过根据接收装置感应到的地感器的信号,在驶入分相区的前,自动控制机车无电进入过分相区,出分相区后,又自动恢复供电,实现机车自动、安全、准确地过分相区,此外,装置中的接收模块采用混合接收装置和/或有源接收装置实现,从而可以适用于各种低速、准高速、高速等各型电力机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电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自动过分相装置。
背景技术
电气化铁道电网采用单相供电,而电力系统则是三相供电系统。为了使电气化铁道从电力系统三相电网取流基本对称,电气化铁道采用了分相分段取流的方法,即每隔20km-25km设置一个分相区段,相邻分相区段由不同的两相供电,相邻分相区段间有30m左右的供电死区(即无电区),这样就存在电力机车如何通过分相区的问题。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线路采用的是车上人工转换法,即机车行至分相区时,司机根据地面标志的提示手动操作,完成过分相过程。这种人工转换法不仅司机劳动强度大,而且通过无电区时间长,机车速度下降多,司机稍不留神,就会带电通过分相区,造成相间短路。这种过电分相方法显然无法满足现代铁道重载和高速发展的需要。
现有的自动过电分相技术主要有2种:一种是利用地面开关自动切换,该方案由于投入太大不能适应多种列车,限制了使用;另一种是利用柱上开关自动切换,该方案由于难于适应不同的速度过分相的要求,也无法投入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自动过分相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自动过电分相技术投入成本大,以及不能适用于多种型号的电力机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载自动过分相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地感器的信号并输出机车过分相区的开始和结束信号的接收模块;
对所述接收模块输出的信号进行计算处理并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的信号处理模块;以及
根据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输出的控制信号相应地控制机车的主断路器断开以及闭合的机车控制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包括混合接收装置和/或有源接收装置。
所述混合接收装置为感应线圈和。
所述有源接收装置为电磁传感器。
所述接收模块共有4组。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优点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根据接收装置感应到的地感器的信号,在驶入分相区的前,自动控制机车无电进入过分相区,出分相区后,又自动恢复供电,实现机车自动、安全、准确地过分相区,且所述车载自动过分相装置实现简单、成本低,非常易于推广和维护,此外,装置中的接收模块采用混合接收装置和/或有源接收装置实现,从而可以适用于各种低速、准高速、高速等各型电力机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车自动过分相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自动过分相装置的组成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车自动过分相的俯视示意。
当电力机车1沿轨道7从右向左行驶时,机车上的接收装置2或3感应到地感器6的信号,则发送相应信号至机车上的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由控制装置根据机车的运行情况,进行处理、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发送相应的信号给机车上的微机柜(图中未示出),微机柜根据运行速度和距离计算延时,在进入分相绝缘区9之前断开机车的主断路器,实现机车无电惰行通过分相区。而在接收装置2和3都没有感应到地感器6信号的情况下,由车载接收装置4或5接收地感器8的信号并经车载控制装置处理,发送相应信号给微机柜,微机柜则紧急断开主断路器,使机车无电惰行过分相区。
当机车驶出分相绝缘区9后,车载接收装置2或3感应到地感器10的信号,控制装置发出相应信号给微机柜,微机柜再控制机车的主断路器闭合,恢复电力机车供电。
同理,当机车从左向右行驶时,接收装置4或5接收到地感器11的信号,发送相应信号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机车运行情况进行处理、计算,发送相应信号给微机柜,微机柜根据运行速度和距离计算延时,在进入分相绝缘区9前断开主断路器,机车无电惰行过分相区。而在车载接收装置4和5都没有感应到地感器11信号情况下,由车载接收装置2或3接收地感器10的信号并经控制装置处理,发送相应信号给微机柜,微机柜紧急断开主断路器,机车无电惰行过分相区。当机车驶出分相绝缘区9后,车载接收装置4或5感应到地感器8的信号,控制装置发出相应信号给微机柜,微机柜控制机车主断路器闭合,恢复电力机车供电。
上述地感器由永久磁铁构成,固定在轨枕外侧,安装在电分相区前后。
图2即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自动过分相装置的组成结构,其中,接收模块222、接收模块323、接收模块424、接收模块525即可对应上述图1中的车载接收装置2、3、4、5,信号处理模块21即对应上述控制装置,机车控制模块26即对应上述微机柜。
接收模块222和接收模块323,或接收模块424和接收模块525通过与地感器的信号感应发送机车自动过电分相区的开始和结束信号给信号处理模块21,信号处理模块21对该信号进行计算处理后,切换开关,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至机车控制模块26,机车控制模块26则根据该控制信号相应地控制主断路器断开,并降下受电弓,以及控制主断路器闭合,并升起受电弓,启动辅机,以一定的电流上升率恢复牵引指令。
接收模块222、接收模块323与接收模块424、接收模块525互为备份,在接收模块222、接收模块323或接收模块424、接收模块525失效的时候,相互顶替工作,以继续提供可靠的机车自动过电分相区的开始和结束信号。
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接收模块222、接收模块323、接收模块424、接收模块525均包括混合接收装置和/或有源接收装置,所述混合接收装置为感应线圈等可以通过磁场与地感器无源连接的信号接收装置,所述有源接收装置为电磁传感器等可以与地感器通过有源连接接收信号的信号接收装置。当接收模块同时包括有上述两套接收装置时,所述混合接收装置及有源接收装置可以同时工作,既相互独立,又互为备份、互为补充。混合接收装置在机车行驶速度快时检测准确、反应快,但在机车行驶速度慢的时候检测不准确、可能出现漏检的情况;而有源接收装置恰恰相反,它在机车行驶速度的慢的时候,工作可靠,正好弥补了混合接收装置的不足,使整个接收装置更加完善、可靠,可以保证机车无论在高速还是低速行驶中都能及时、准确的接收地感器的信号,从而实现自动、安全、可靠地通过电分相区。
所述信号处理模块21采用高速微处理器,可以适应高速电力机车过分相对反应时间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通过根据接收装置感应到的地感器的信号,在驶入分相区的前,自动控制机车无电进入过分相区,出分相区后,又自动恢复供电,实现机车自动、安全、准确地过分相区,且所述车载自动过分相装置实现简单、成本低,非常易于推广和维护,此外,装置中的接收模块采用混合接收装置和/或有源接收装置实现,从而可以适用于各种低速、准高速、高速等各型电力机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车载自动过分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地感器的信号并输出机车过分相区的开始和结束信号的接收模块;
对所述接收模块输出的信号进行计算处理并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的信号处理模块;以及
根据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输出的控制信号相应地控制机车的主断路器断开以及闭合的机车控制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自动过分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包括混合接收装置和/或有源接收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自动过分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接收装置为感应线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自动过分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接收装置为电磁传感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自动过分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共有4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064818XU CN201272259Y (zh) | 2008-08-20 | 2008-08-20 | 一种车载自动过分相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064818XU CN201272259Y (zh) | 2008-08-20 | 2008-08-20 | 一种车载自动过分相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272259Y true CN201272259Y (zh) | 2009-07-15 |
Family
ID=40882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820064818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72259Y (zh) | 2008-08-20 | 2008-08-20 | 一种车载自动过分相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272259Y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50572A (zh) * | 2012-05-14 | 2012-08-29 | 南京拓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力机车自动过分相功能检测系统 |
CN102650573A (zh) * | 2012-05-14 | 2012-08-29 | 南京拓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力机车自动过分相功能检测装置 |
CN103042951A (zh) * | 2011-10-12 | 2013-04-17 | 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 | 机车过分相自动控制方法和系统、整流器以及控制器 |
WO2013078662A1 (zh) * | 2011-12-01 | 2013-06-06 | 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 | 机车过分相自动控制方法和系统、整流器以及控制器 |
CN103171587A (zh) * | 2013-03-29 | 2013-06-26 | 王佳 | 一种电气化铁路地面磁枕动态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
CN105922894A (zh) * | 2016-04-22 | 2016-09-07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 | 一种基于大功率变流装置的过分相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8790956A (zh) * | 2018-05-29 | 2018-11-13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双流制列车过分相区时控制方法 |
CN111823957A (zh) * | 2020-07-22 | 2020-10-27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车地协同过分相控制方法、系统及轨道交通车辆 |
CN111845471A (zh) * | 2020-08-07 | 2020-10-30 |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一种动力集中动车组 |
-
2008
- 2008-08-20 CN CNU200820064818XU patent/CN201272259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42951A (zh) * | 2011-10-12 | 2013-04-17 | 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 | 机车过分相自动控制方法和系统、整流器以及控制器 |
CN103042951B (zh) * | 2011-10-12 | 2015-05-13 | 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 | 机车过分相自动控制方法和系统、整流器以及控制器 |
WO2013078662A1 (zh) * | 2011-12-01 | 2013-06-06 | 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 | 机车过分相自动控制方法和系统、整流器以及控制器 |
CN102650572A (zh) * | 2012-05-14 | 2012-08-29 | 南京拓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力机车自动过分相功能检测系统 |
CN102650573A (zh) * | 2012-05-14 | 2012-08-29 | 南京拓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力机车自动过分相功能检测装置 |
CN102650573B (zh) * | 2012-05-14 | 2016-07-20 | 南京拓控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力机车自动过分相功能检测装置 |
CN103171587B (zh) * | 2013-03-29 | 2015-09-09 | 王佳 | 一种电气化铁路地面磁枕动态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
CN103171587A (zh) * | 2013-03-29 | 2013-06-26 | 王佳 | 一种电气化铁路地面磁枕动态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
CN105922894A (zh) * | 2016-04-22 | 2016-09-07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 | 一种基于大功率变流装置的过分相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5922894B (zh) * | 2016-04-22 | 2018-01-19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 一种基于大功率变流装置的过分相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8790956A (zh) * | 2018-05-29 | 2018-11-13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双流制列车过分相区时控制方法 |
CN111823957A (zh) * | 2020-07-22 | 2020-10-27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车地协同过分相控制方法、系统及轨道交通车辆 |
CN111823957B (zh) * | 2020-07-22 | 2021-09-17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车地协同过分相控制方法、系统及轨道交通车辆 |
CN111845471A (zh) * | 2020-08-07 | 2020-10-30 |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一种动力集中动车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272259Y (zh) | 一种车载自动过分相装置 | |
CN101746285B (zh) | 重联机车自动过分相控制系统及方法 | |
CN101559728B (zh) | 一种铁路过分相自动控制方式及装置 | |
CN203344967U (zh) | 一种电力机车自动过分相系统 | |
CN107745658A (zh) | 一种短编组电动车组重联过分相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105313723A (zh) | 一种电动车组自动通过分相区的控制方法 | |
US4301899A (en) |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controlling an electrically propelled traction vehicle traversing a gap in wayside source of power | |
CN204355082U (zh) | 一种有轨电车正线信号联锁控制系统 | |
CN102039828A (zh) | 自动过分相控制装置以及用于重联机车的过分相控制系统 | |
CN106864487B (zh) | 基于干线铁路牵引供电状态信息的列车辅助驾驶系统 | |
CN105922894A (zh) | 一种基于大功率变流装置的过分相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2895910A (zh) | 高速磁浮列车的随车控制系统 | |
CN109436025A (zh) | 一种磁悬浮列车的智能道岔控制系统和方法 | |
CN111845471A (zh) | 一种动力集中动车组 | |
CN103158722A (zh) | Apm牵引制动系统的自动控制方法 | |
CN103625310A (zh) | 一种电气化铁道分区所自动过分相系统及其自动过分相方法 | |
CN109435707A (zh) | 有轨车辆的供电电路及有轨车辆 | |
CN100554026C (zh) | 铁路电力机车自动过分相方法 | |
CN106556757B (zh) | 动车组过分相系统动态模拟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 |
CN101898524B (zh) | 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电力牵引链 | |
CN2787499Y (zh) | 车载自动过分相系统 | |
CN103213604A (zh) | 高速客专地面自动过分相列车位置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 |
CN102650573A (zh) | 一种电力机车自动过分相功能检测装置 | |
CN110481387A (zh) | 一种过分相系统中的列车运行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 | |
CN103857556A (zh) | 用于运行电力机车车辆的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