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68227Y - 汽车离合踏板总成 - Google Patents
汽车离合踏板总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268227Y CN201268227Y CNU2008200997119U CN200820099711U CN201268227Y CN 201268227 Y CN201268227 Y CN 201268227Y CN U2008200997119 U CNU2008200997119 U CN U2008200997119U CN 200820099711 U CN200820099711 U CN 200820099711U CN 201268227 Y CN201268227 Y CN 201268227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wing arm
- arm
- pedal
- center
- clut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And Mounting Of Devices That Control Transmission Of Motive Force (AREA)
Abstract
一种汽车离合踏板总成,包括踏板、摆臂、安装轴和支架,其中踏板安装在摆臂的下端,摆臂的上端通过安装轴与支架铰接,且摆臂上部的臂身开设有推杆孔,在所述推杆孔的后上方设置有扭簧,该扭簧的一端与套管挂接,套管固定在支架的底部,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支臂上端的挂孔连接,支臂的下端固定在摆臂上;所述支臂上端的挂孔位于套管的后下方,该挂孔中心与安装轴中心的连线同安装轴中心与套管中心的连线之间具有夹角a,该夹角a的大小为4~7°。本实用新型消除了传统结构在离合操作时反应偏重的弊病,驾驶员只需施加较轻的力就能控制踏板及摆臂动作,这样不仅操控方便、舒适性好,而且能有效防止产生疲劳驾驶,消除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离合器的操控机构,尤其涉及汽车上的离合踏板总成。
背景技术
通用的汽车离合踏板总成由踏板、摆臂、安装轴和支架构成,其中踏板固定在摆臂的下端,摆臂的上端通过安装轴与支架铰接,支架的前端固定在离合总泵上,在摆臂上部的臂身开设有推杆孔,摆臂通过该推杆孔与离合总泵推杆连接。当用脚踩动踏板时,施加在踏板上的压力要克服离合总泵弹簧、离合分泵弹簧以及离合器膜片弹簧的阻力,才能使摆臂绕安装轴顺时针旋转,摆臂旋转的同时,推动离合总泵推杆回缩,实现离合器的分离;当松开踏板,作用在踏板上的力消失后,在离合总泵弹簧、离合分泵弹簧以及离合器膜片弹簧回弹力的作用下,离合总泵推杆和摆臂复位,离合器重新回到接合状态。以上离合踏板总成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反应偏重,驾驶员脚踩费力,不仅操控不方便、舒适性较差,而且在不断地变挡操作过程中容易造成疲劳驾驶,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操控省力的汽车离合踏板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离合踏板总成,包括踏板、摆臂、安装轴和支架,其中踏板安装在摆臂的下端,摆臂的上端通过安装轴与支架铰接,且摆臂上部的臂身开设有推杆孔,其关键在于还包括扭簧、套管和支臂,套管固定在支架的底部,支臂的下端固定在摆臂上,在支臂的上端开设有挂孔,该挂孔位于套管的后下方;在所述推杆孔的后上方设置有一扭簧,该扭簧的一端与套管挂接,另一端与支臂上端的挂孔连接,该挂孔中心与安装轴中心的连线同安装轴中心与套管中心的连线之间具有夹角a,该夹角a的大小为4~7°。
本实用新型在离合踏板总成传统结构的基础上增设套管、扭簧和支臂,自然状态下支臂挂孔中心与安装轴中心的连线同安装轴中心与套管中心的连线之间具有夹角a,当驾驶员用脚踩下踏板时,摆臂带动支臂绕安装轴顺时针旋转,扭簧随支臂转动的同时,扭簧的两端被压缩,扭簧产生的反作用力通过支臂作用在摆臂上,并且反作用力的方向与驾驶员施力的方向相反,此时施加在踏板上的压力不仅要克服离合总泵弹簧、离合分泵弹簧和离合器膜片弹簧的阻力,还要克服扭簧的反作用力,由于离合系统刚开始工作,阻力较小,因此驾驶员施加的力度并不大;随着踏板的踩下,支臂挂孔的中心、安装轴的中心和套管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此时为临界状态,扭簧两端被压缩的量最大,作用在摆臂上的反作用力也最大;随着踏板踩下的行程继续加大,支臂挂孔的中心绕安装轴转动到安装轴中心与套管中心形成的直线的另一侧,此阶段扭簧的两端产生向外的扩张力,并通过支臂向摆臂施加一个转矩,且转矩的方向与驾驶员施力的方向相同,由此扭簧由施加阻力变为施加助力,虽然该阶段离合总泵弹簧、离合分泵弹簧和离合器膜片弹簧的阻力较大,但在扭簧的助力作用下,驾驶员施加的力会大大减轻,既方便了驾驶员操控、增强了舒适性,又避免了因离合踏板反应偏重而造成的疲劳驾驶,有效消除了安全隐患。
挂孔中心与安装轴中心的连线同安装轴中心与套管中心的连线之间夹角a的大小以4~7°为宜,夹角a过小,则克服扭簧阻力的行程偏小,容易使扭簧稍微受力就会对摆臂施加助力,造成离合器分离或者半分离,不符合使用要求;夹角a过大,克服扭簧阻力的行程偏大,为了满足这个要求就要将踏板抬高,从而造成离合踏板与制动踏板产生不协调,并会影响驾驶员操作。
在上述支臂上端的挂孔以及套管中均装有尼龙衬套,尼龙衬套一方面能增强扭簧安装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尼龙衬套还能避免扭簧与套管及支臂之间发生磨损。
为了简化结构、便于加工,并使得结构更紧凑,上述支臂为“L”形,支臂的两直边之间倒有斜角。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消除了传统结构在离合操作时反应偏重的弊病,驾驶员只需施加较轻的力就能控制踏板及摆臂动作,这样不仅操控方便、舒适性好,而且能有效防止产生疲劳驾驶,消除安全隐患,具有构思巧妙、结构简单实用、可靠性好等特点,适宜于在各种类型的汽车上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处于自然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踩下踏板、扭簧处于助力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踏板1、摆臂2、安装轴3、支架4、扭簧5、套管6和支臂7等部件构成,其中踏板1、摆臂2、安装轴3和支架4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做赘述。踏板1固定在摆臂2的下端,摆臂2的上端通过安装轴3与支架4铰接,在支架4的前端设有连接柱8,以便通过螺栓将支架4安装到离合总泵(图中未画出)上。在支架4后端的底部焊接有套管6,该套管6位于安装轴3的后下方,并且套管6中嵌设尼龙衬套。在所述摆臂2上部的臂身开设有推杆孔2a,摆臂2通过该推杆孔2a可与离合总泵推杆连接。
从图1中可知,所述支臂7的下端焊接在摆臂2上,且焊接处位于推杆孔2a的后下方,该支臂7为倾斜布置的“L”形,支臂7的两直边之间倒有斜角,在支臂7的上端开设挂孔,该挂孔位于套管6的后下方,且挂孔中也嵌设有尼龙衬套。扭簧5位于推杆孔2a的后上方,该扭簧5的一端伸入支臂7挂孔内的尼龙衬套中,扭簧5的另一端伸入套管6内的尼龙衬套中,这样扭簧5挂接安装在支臂7和套管6上。所述支臂7挂孔中心与安装轴3中心的连线L1同安装轴3中心与套管6中心的连线L2之间具有夹角a,该夹角a的大小为4~7°,夹角a的具体大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可以是4°、6°或7°,本实施例中优选为5°。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工作的:
初始时,支臂7挂孔的中心位于安装轴3中心与套管6中心形成的直线L2的后侧(见图1),当驾驶员用脚踩下踏板1时,摆臂2带动支臂7绕安装轴3顺时针旋转,扭簧5随支臂7转动的同时,扭簧5的两端被压缩,扭簧5产生的反作用力通过支臂7作用在摆臂2上,并且反作用力的方向与驾驶员施力的方向相反,此时施加在踏板1上的压力不仅要克服离合总泵弹簧、离合分泵弹簧和离合器膜片弹簧的阻力,还要克服扭簧5的反作用力,由于离合系统刚开始工作,阻力较小,因此驾驶员施加的力度并不大;随着踏板1的踩下,支臂7挂孔的中心、安装轴3的中心和套管6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此时为临界状态,扭簧5两端被压缩的量最大,作用在摆臂2上的反作用力也最大;随着踏板1踩下的行程继续加大,支臂7挂孔的中心绕安装轴3转动到安装轴3中心与套管6中心形成的直线L2的前侧(见图2),此阶段扭簧5的两端向外产生扩张力,并通过支臂7向摆臂2施加一个转矩,且转矩的方向与驾驶员施力的方向相同,由此扭簧5由施加阻力变为施加助力,虽然该阶段离合总泵弹簧、离合分泵弹簧和离合器膜片弹簧的阻力较大,但在扭簧5的助力作用下,驾驶员施加的力会大大减轻,这样驾驶员在离合操作的过程中始终只需施加较轻的力即可,既方便了驾驶员操控、增强了舒适性,又避免了因离合踏板反应偏重而造成的疲劳驾驶,有效消除了安全隐患。在摆臂2绕安装轴3顺时针旋转的同时,推动离合总泵推杆回缩,实现离合器的分离;当松开踏板1,作用在踏板1上的力消失后,在各弹簧的作用下,各部件复位,离合器重新回到接合状态。
Claims (3)
1、一种汽车离合踏板总成,包括踏板(1)、摆臂(2)、安装轴(3)和支架(4),其中踏板(1)安装在摆臂(2)的下端,摆臂(2)的上端通过安装轴(3)与支架(4)铰接,且摆臂(2)上部的臂身开设有推杆孔(2a),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推杆孔(2a)的后上方设置有扭簧(5),该扭簧(5)的一端与套管(6)挂接,套管(6)固定在支架(4)的底部,所述扭簧(5)的另一端与支臂(7)上端的挂孔连接,支臂(7)的下端固定在摆臂(2)上;所述支臂(7)上端的挂孔位于套管(6)的后下方,该挂孔中心与安装轴(3)中心的连线(L1)同安装轴(3)中心与套管(6)中心的连线(L2)之间具有夹角a,该夹角a的大小为4~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离合踏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臂(7)上端的挂孔以及套管(6)中均装有尼龙衬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离合踏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臂(7)为“L”形,支臂(7)的两直边之间倒有斜角。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0997119U CN201268227Y (zh) | 2008-08-14 | 2008-08-14 | 汽车离合踏板总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0997119U CN201268227Y (zh) | 2008-08-14 | 2008-08-14 | 汽车离合踏板总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268227Y true CN201268227Y (zh) | 2009-07-08 |
Family
ID=40840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820099711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68227Y (zh) | 2008-08-14 | 2008-08-14 | 汽车离合踏板总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268227Y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48519A (zh) * | 2008-08-13 | 2010-02-17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省力踏板装置 |
CN102050025A (zh) * | 2010-12-24 | 2011-05-11 | 芜湖中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离合器踏板机构 |
-
2008
- 2008-08-14 CN CNU2008200997119U patent/CN201268227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48519A (zh) * | 2008-08-13 | 2010-02-17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省力踏板装置 |
CN101648519B (zh) * | 2008-08-13 | 2012-12-26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省力踏板装置 |
CN102050025A (zh) * | 2010-12-24 | 2011-05-11 | 芜湖中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离合器踏板机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0833549A (en) | Rolling vehicle with two front steering wheels and at least a rear driving wheel | |
WO2008102231A3 (en) | Vehicle pedal support system | |
CN205554313U (zh) | 一种多轴分组车辆转向装置 | |
CN201268227Y (zh) | 汽车离合踏板总成 | |
CN102030033A (zh) | 转向灵敏度可调的电控工程车辆动力转向系统 | |
CN106541986A (zh) | 一种双曲柄传动麦弗逊悬架线控独立转向系统 | |
WO2007092413A3 (en) | Front end lateral suspension | |
CN101648519B (zh) | 一种汽车省力踏板装置 | |
CN2915631Y (zh) | 单轮控制的车辆双轮转向机构 | |
CN113173218B (zh) | 一种电动两轮车智能辅助系统 | |
CN105015618B (zh) | 一种电动轮悬架主动回正控制系统 | |
CN202573805U (zh) | 一种离合踏板的助力辅助机构 | |
CN201268228Y (zh) | 汽车油门踏板总成 | |
CN1843868A (zh) | 一种脚踏式垃圾桶 | |
CN103395414B (zh) | 两轮车联动制动平衡结构 | |
AU2012205021B2 (en) | Method for unobtrusive adaptation to enable power steering in vintage cars | |
CN201124833Y (zh) | 电机拖动底盘行车制动操纵机构 | |
CN206086688U (zh) | 一种双向驾驶装置 | |
CN210416719U (zh) | 一种车辆转向系统 | |
CN208515782U (zh) | 一种机车的联动刹车系统 | |
CN201882143U (zh) | 转向灵敏度可调的电控工程车辆动力转向系统 | |
CN109927689B (zh) | 一种分离式行车制动装置及叉车 | |
CN207000175U (zh) | 一种带有旋转阻尼器的离合器踏板 | |
CN220235382U (zh) | 一种大马力拖拉机悬挂装置 | |
JPH0410150Y2 (zh)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0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80814 |
|
RGAV |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