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1266317Y - 现场总线串口通信与以太网优势互补系统 - Google Patents

现场总线串口通信与以太网优势互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66317Y
CN201266317Y CNU2008201541546U CN200820154154U CN201266317Y CN 201266317 Y CN201266317 Y CN 201266317Y CN U2008201541546 U CNU2008201541546 U CN U2008201541546U CN 200820154154 U CN200820154154 U CN 200820154154U CN 201266317 Y CN201266317 Y CN 20126631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thernet
personal computer
industrial
fieldbus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5415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Najie Complete Sets of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Najie Complete Sets of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Najie Complete Sets of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Najie Complete Sets of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15415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6631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6631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6631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现场总线串口通信与以太网优势互补系统,涉及电力系统和工控系统。包括上位计算机系统和复数个智能采集模块,所述上位计算机系统包括通用个人计算机,和与通用个人计算机连接的现场总线通信接口适配器,现场总线通信接口适配器连接复数个智能采集模块;还包括控制中心计算机,所述个人计算机通过以太网连接控制中心计算机。本实用新型有效实现了现场总线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信息交换,控制命令传递,无线远程实时监控等功能。并将工业以太网技术直接应用于工业现场设备间的通信,将会使设备更加网络化、集成化、分布化、节点智能化,更好的应用与工业现场控制。

Description

现场总线串口通信与以太网优势互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和工控系统,特别是涉及基于现场总线数据采集的串口转以太网系统。
背景技术
现场总线与工业以太网技术是现代自动控制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下一代自动化设备的标志性技术,是改造传统工业的有力工具,也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要方向。
现场总线主要是实时性好、可靠性高,主要是用在现场一级,以及现场一级设备装置之间的信息交换、控制。针对总线的长处,中国专利CN1828571公开了一种通用串口总线数据传输处理方法,包括:扫描端点描述符、传输描述符链,找到有数据传输的传输描述符,将所述传输描述符内数据信息填充到至少两个缓冲区描述符中,同时将缓冲区描述符的状态标志位置1;主机控制器扫描状态标志位为1的缓冲区描述符,根据所述缓冲区描述符内数据信息传输数据;缓冲区描述符返回状态为无响应时,从该缓冲区描述符开始重传。缓冲区描述符返回状态为已接收时,继续进行下一数据的传输。本实用新型使主机控制器在基于至少两个缓冲区描述符进行数据传输时,所传输的数据顺序不发生混乱,保证数据快速、高效的传输,使数据的传输速度提高一倍以上。
以太网是一种介质,其速度快,但传输效率低下,不可靠及网络阻塞。因此主要是应用在车间级及工厂级上层网络监控之用。针对以太网的特点,中国专利CN1578237公开了一种以太网长距离高速传输数据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a.在发送端将以太网数据发送给端口捆绑模块,由端口捆绑模块将以太网数据分配给xDSL收发器;b.xDSL收发器将上述数据进行调制,转变为双绞线上的传输的线路信号,发送到双绞线上;c.接收端的xDSL收发器接收上述信号,解调出相应的以太网数据,并送入端口捆绑模块;d.端口捆绑模块把接收到的以太网数据合并,恢复原始数据。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含有Ethernet端口捆绑模块和多路xDSL收发器的双绞线传输技术,利用了廉价的双绞线资源,避免了铺设光纤的工作,降低了工程费用。
但是上述方法都只是孤立地运用了总线和以太网传输数据,没有有效地将两者进行结合,使它们共存并且吸收各自的优势,互为已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将现场总线技术与以太网技术融合起来,现场总线向更加开放、分布的方向发展外,以太网技术也优化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现场总线串口通信与以太网优势互补系统,包括上位计算机系统和复数个智能采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计算机系统包括通用个人计算机,和与通用个人计算机连接的现场总线通信接口适配器,现场总线通信接口适配器连接复数个智能采集模块;
所述现场总线串口通信与以太网优势互补系统,还包括控制中心计算机,所述个人计算机通过以太网连接控制中心计算机。
上述设计中,现场总线串口通信与以太网优势互补系统采用了主要由上位计算机系统和各类智能采集模块构成的系统结构,在保证系统可靠工作和降低成本的条件下,考虑到通用性、实用性和可扩展性等方面的因素。
具体的,上位计算机系统由通用个人计算机以及接通至通用个人计算机内部的现场总线通信接口适配器组成。所述上位计算机系统通过多串口服务器设备和D-Link路由器通过以太网传输到控制中心计算机。
所述上位计算机系统负责系统的总体调度,向网络节点发送命令,接收节点数据,并对节点信息加以分析、存储、显示或打印。
所述智能采集模块负责监控数据的采集和对监控设备的控制,以模拟量或数字量进行通信。
本实用新型中,以太网既是连接到各种智能模块的系统总线,又是连接现场设备的现场总线,具有双重作用。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通用个人计算机与复数个智能采集模块间采用全双工模式通信。采用全双工模式通信,用交换技术替代原有的总线型CSMA/CD技术,避免了由于多个站点共享并竞争信道导致发生的碰撞,减少了信道带宽的浪费。采用全双工模式通信,有效的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可以很好地解决多种工业总线的系统集成问题,同时也大大丰富了工业现场总线的体系,促使其向更高层次发展。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实现了现场总线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信息交换,控制命令传递,无线远程实时监控等功能。并将工业以太网技术直接应用于工业现场设备间的通信,将会使设备更加网络化、集成化、分布化、节点智能化,更好的应用与工业现场控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表示该实用新型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将现场总线串口通信与以太网优势互补系统应用到高低压智能监控系统中,对电器设备1进行监控。
本实施例中,通用个人计算机4和与通用个人计算机4连接的现场总线通信接口适配器3,构成了基本的上位计算机系统6。在由现场总线通信接口适配器3连接复数个智能采集模块2,复数个智能采集模块2连接复数个电器设备1,对其进行监控。通用个人计算机4通过现场总线通信接口适配器3实现与复数个智能采集模块2间的全双工模式通信。
现场总线串口通信与以太网优势互补系统还包括控制中心计算机5,个人计算机4通过以太网连接控制中心计算机5。
整套系统中,上位计算机系统6负责系统的总体调度,向网络节点发送命令,接收节点数据,并对节点信息加以分析、存储、显示或打印。各类智能采集模块2负责对复数个电器设备1的数据采集和控制,以模拟量或开关量输入或输出信息。
上位计算机系统6可以通过多串口服务器设备或D-Link路由器通过以太网连接控制中心计算机5。这种连接中以太网既是连接到各种智能模块2的系统总线,又是现场总线。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串口设备与以太网相连,很好地解决多种工业总线的系统集成问题,同时也大大丰富了工业现场总线的体系,促使其向更高层次发展。采用全双工模式通信,用交换技术替代原有的总线型CSMA/CD技术,避免了由于多个站点共享并竞争信道导致发生的碰撞,减少了信道带宽的浪费。采用全双工通信,提高信道的利用率。
具体工作过程中,首先,上位计算机系统6向网络节点发送命令,各类智能采集模块2采集控制数据,输入或输出信号。例如实际中,除对高压配电柜上的模拟量和开关量进行监测外,也可用于对某些重要的低压配电和低压电机等电器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和控制。
接着,上位计算机系统6接收节点数据,并对节点信息进行分析、存储、显示或打印。
然后,通用个人计算机4通过多串口服务器设备或D-Link路由器通过以太网传输到控制中心计算机5,可以实时监控电器设备1运行状态。
管理者通过控制中心计算机5,在配电监控中心对现场情况进行实时远程监控、远程设备调试和远程设备故障诊断和处理。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1)

1.现场总线串口通信与以太网优势互补系统,包括上位计算机系统和复数个智能采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计算机系统包括通用个人计算机,和与通用个人计算机连接的现场总线通信接口适配器,现场总线通信接口适配器连接复数个智能采集模块;
所述现场总线串口通信与以太网优势互补系统,还包括控制中心计算机,所述个人计算机通过以太网连接控制中心计算机。
CNU2008201541546U 2008-10-17 2008-10-17 现场总线串口通信与以太网优势互补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6631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541546U CN201266317Y (zh) 2008-10-17 2008-10-17 现场总线串口通信与以太网优势互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541546U CN201266317Y (zh) 2008-10-17 2008-10-17 现场总线串口通信与以太网优势互补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66317Y true CN201266317Y (zh) 2009-07-01

Family

ID=40832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154154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66317Y (zh) 2008-10-17 2008-10-17 现场总线串口通信与以太网优势互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66317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1305A (zh) * 2012-03-08 2012-07-18 安徽马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现场总线的高炉炉顶信息采集系统及其信息采集方法
CN117176566A (zh) * 2023-09-22 2023-12-05 南京金阵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免驱的多路smi适配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1305A (zh) * 2012-03-08 2012-07-18 安徽马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现场总线的高炉炉顶信息采集系统及其信息采集方法
CN102591305B (zh) * 2012-03-08 2014-11-26 安徽马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现场总线的高炉炉顶信息采集系统及其信息采集方法
CN117176566A (zh) * 2023-09-22 2023-12-05 南京金阵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免驱的多路smi适配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99842A (zh) 机车之间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01414177A (zh) 基于现场总线数据采集的串口转以太网系统
CN201266317Y (zh) 现场总线串口通信与以太网优势互补系统
CN103581163A (zh) 一种多功能远程i/o端口控制服务器及其设计方法
CN105100000B (zh) 一种接口转换装置和网络系统
CN101662369B (zh) 万用网络适配器
CN109120063B (zh) 一种即插即用传感器监测方法及其系统和采集单元
Guohuan et al. Research on designing method of CAN bus and Modbus protocol conversion interface
CN201222744Y (zh) 一种现场总线隔离传输装置
CN201936300U (zh) 一种usb扩展多路串口装置
CN201145905Y (zh) 扫描枪终端
CN215679354U (zh) 一种基于电平转化的rs232串口信息采集电路
CN204129454U (zh) 一种数据转换自适应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09765328U (zh) 一种基于EtherCAT工业级远程IO模块
CN200966068Y (zh) 一种计算机机群网络监控系统节点卡
CN209627394U (zh) 一种数字信号采集器及系统
CN207884676U (zh) 一种车载网络通信终端
CN203012478U (zh) 激光装置甚多路光纤系统的分布式控制设施
CN116701286B (zh) 一种rs485通信的在线切换系统
CN105245251B (zh) 一种基于载波通讯的数据缓冲方法
CN111525886A (zh) 一种通信汇集处理控制器
CN205485457U (zh) 一种智能数据采集系统及装置
CN204993338U (zh) 一种基于载波通讯的数据缓冲装置
CN204119258U (zh) 网络化测井井下仪器主从节点
CN110244631A (zh) 一种模拟信号采集器、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01

Termination date: 201710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