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1217936Y - 抹灰机调直线装置的信号发生结构 - Google Patents

抹灰机调直线装置的信号发生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17936Y
CN201217936Y CNU2007201945386U CN200720194538U CN201217936Y CN 201217936 Y CN201217936 Y CN 201217936Y CN U2007201945386 U CNU2007201945386 U CN U2007201945386U CN 200720194538 U CN200720194538 U CN 200720194538U CN 201217936 Y CN201217936 Y CN 20121793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ngefinder
column
straight line
signal
i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9453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效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72019453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1793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1793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1793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Signs Or Road Mark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精度较高的抹灰机调直线装置的信号发生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抹灰机调直线装置的信号发生结构,测量装置为抹灰机支架的一侧立柱的顶部处或/和底部处直接安装或通过小支架安装至少一个带显示器的测距仪或/和感应器或/和带有报警器的小直段;小直段端部为导体或微动开关以控制报警器。抹灰机支架的一侧立柱的顶部处或底部处安装的测距仪或/和感应器或小直段为一个;底部处或顶部处安装的测距仪或/和感应器或/和小直段为两个。该立柱顶部和底部处安装的测距仪或/和感应器或/和小直段为一个,测距仪或/和感应器的测量点或/和小直段的端点既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又不在同一垂直线上。测距仪或/和感应器带有信号校正结构或信号调节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抹灰机调直线时不用拉直线或用光束发射器等装置。

Description

抹灰机调直线装置的信号发生结构
所属领域
本发明涉及抹灰机,具体为抹灰机调直线装置的信号发生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抹灰机尚未见到有专门调直线的信号发生结构,一般由操作人员现场用靠杆测量,其精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精度较高的抹灰机调直线装置的信号发生结构。
为实现上述要求,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抹灰机调直线装置的信号发生结构,测量装置为抹灰机支架的一侧立柱的顶部处或/和底部处直接安装或通过小支架安装至少一个带显示器的测距仪或/和感应器或/和带有报警器的小直段;小直段端部为导体或微动开关以控制报警器。
抹灰机支架的一侧立柱的顶部处或底部处安装的测距仪或/和感应器或小直段为一个;底部处或顶部处安装的测距仪或/和感应器或/和小直段为两个。该立柱顶部和底部处安装的测距仪或/和感应器或/和小直段为一个,测距仪或/和感应器的测量点或/和小直段的端点既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又不在同一垂直线上。各测量工具的有效测量距离为1~200毫米。报警器为声、光、电报警结构。各测量结构与立柱连接处为带锁定可调长度结构或/和带锁定可上下转动连接;该可上下转动连接可以把该小支架转到立柱内侧锁定。测距仪或/和感应器带有信号校正结构或信号调节结构。支架另一侧立柱上安装斜向的副测距仪,测量与已抹灰层的距离;斜向副测距仪的测量点与其他测距仪的测量点不在一条垂直线上。小支架与立柱之间采用带锁定可上下转动连接,立柱与小支架之间锁定的角度在0~90度之间。测距仪或/和感应器带有信号校正结构或信号调节结构。
本发明的优点:抹灰机调直线的精度较高、比较直观、容易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测距仪(感应器、传感器)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测距仪(感应器、传感器)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支架左右两侧均安装测距仪(感应器、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01抹灰机调直线装置示意图              图302直线柱背部视图
图303基准棒示意图                        图304直线柱结构示意图
图305直线柱结构示意图                    图306直线柱的光屏板结构示意图
图308触圈示意图
图309基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10直线柱纵截面示意图
1立柱    2小支架    3测距仪(感应器、传感器)    4副校正结构    5比较电路    6相减电路    7报警器    8加电路    9显示器    10校正结构    11墙    12测量点    13副测距仪(感应器、传感器)    14灰层    15距离    16测距仪(感应器、传感器)
1.立柱  301.墙壁  303.横梁  304.横梁  305.基准棒  306.小支架  307.弹簧  308.小卡件  309.板  310.板  311.小支架  312.螺杆  313.手轮  314.斜边  315.底边  316.重物  317.刻度尺  318.小接线柱  319.直线固定器  320.支点  321.背面  322.卷尺323.放线处  324.螺纹  325.斜撑  326.小支架  327.测距仪  328气泡  329光屏板330透光件  331透光件  332显光区或暗光区  333挡件  334弹簧  335弹簧  336触框  337触点  338基准器  339空槽  340螺杆螺母  341刻度  342基准棒  343弹簧  344卡件  345螺杆  346锁紧螺母  347直线柱  348重物  349直线  350幅显光区或副暗光区  351光束发射器  352竖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中,假设支架右侧(与已抹墙面对应)立柱1顶或/和底处安装带显示器的测距仪3(感应器、传感器)或/和带报警器的小直段以测量与抹好灰层14的距离;左侧立柱(与未抹墙面对应)顶或/和底处通过小支架安装副测距仪(感应器、传感器),副测距仪(感应器、传感器)的测量点与测距仪(感应器、传感器)的测量点不是同一个点(至少有一定水平间隔的点,都是已抹好的灰层)。副测距仪也可安装在右侧立柱顶处或/和底处的小支架上。测距仪或/和副测距仪本身可以带有校正结构或接一个副校正结构,以根据需要时调整测距仪或/和副测距仪的输出信号的大小(即相当于加一个调节信号或减一个调节信号)。测距仪或副测距仪的输出信号可为模拟或数字的,校正结构或/和副校正结构与之相适配。当然支架也可左侧立柱安装测距仪,右侧立柱安装副测距仪,因为(副)测距仪有校正结构或/和副校正结构可使该装置在制造过程中(副)测距仪的安装时前后位置不必太严格。
上面为综合所述,下面分图说明。
如图1中,立柱1顶或/和底直接安装或通过小支架2安装测距仪,至少一个测距仪可以自身有显示器或/和校正结构或外接副校正结构以调整其输出信号。两测距仪输出信号经比较电路或相减电路后输出,设定当输出信号达到一个具体的数值(出灰口平面与已抹灰面重合)时,报警器报警。或者两测距仪分别带有显示器,在较低处方便操作者观察。则可不要比较电路或相减电路、报警器等。
图2与图1类似。副校正结构与一个测距仪的输出结果相加后形成一个输出信号与另一测距仪的输出信号相作用。
副校正结构或校正结构的数值可根据需要设定,至少可为正数或零,也可为负数。
两图中测距仪与墙面灰层之间夹角可大于、等于或小于(即测距仪、感应器、传感器前端向右侧偏)90度,其中以等于90度为优(即与灰层垂直),如图3中结构。
图3中,支架左侧正面或/和背面立柱顶或/和底安装副测距仪,副测距仪与测距仪的倾斜角度使它们在已抹灰层上的测量点不重合(在附近处,至少有一定水平距离),在移动支架后,测距仪与副测距仪的测量结果达到预先设置的数值时,抹灰机支架即与原来的位置成一条直线,即新旧工作面重合。
图3中的测距仪3与副测距仪13(也可安装在右侧立柱的小支架上,则左侧立柱上不再安装)之间也可有图1、图2中的校正结构或副校正结构或/和比较电路或/和相减电路或/和显示器或/和报警器(即图3中的测距仪、感应器、传感器与副测距仪作为图1、图2中的两个测距仪)。立柱顶或/和底的测距仪之间也可有类似结构。图3中为说明安装方法采用立柱顶和底的小支架上各安装2个测量仪器(测距仪3和测距仪16),实际中只要一个小支架上安装两个测距仪。测距仪可分别设置相应数值或用显示器观察。测距仪的测量线以及其与灰层间距离大小可以根据试验效果定。
报警器为收到一定信号(比较电路、相减电路、显示器的信号达到预先设置数值时)报警(声、光、电等)。
所有结构中最好有一个与灰层垂直的测距仪的输出有显示器能显示数值。若支架另有一根直线或光束作为调节标准,则可不用该测距仪的显示器。
小支架向支架外侧边伸出,应空出滑行器的轨道。距离15为0.1到20厘米(为抹阴阳角抹灰机的副出灰口的宽度)之间,优选5到10厘米;或长度为0.2到1.2米(为出灰口的宽度)之间,优选0.2到0.8米。测距仪3与测距仪16之间距离也可为距离15。
测距仪与副测距仪用小支架与支架之间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或可转动可锁定连接或可拆式连接。可以转到支架内锁定或绑定。
小支架2末端再装一个测距仪16,共同测量与已抹好灰层间距,来调节支架移动前后成直线(不用副测距仪感应器、传感器等)。可有图1、图2中的相应结构。测距仪3、测距仪16可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所有报警器报警时,支架与移动前成直线。
图中虚线为测距仪与副测距仪的测量线。测距仪16与测距仪(感应器、传感器)3的安装方式相同,位置不同。
测距仪3或/和测距仪16也可用小直段代替。小直段为导体,所有小直段与支架绝缘并前端为光滑面,朝向已经抹好灰层,且成一平面。电源(低电压、底电流、直流或交流)正极电连接报警器,报警器电连接小直段末端。当小直段前端与抹好的灰层接触时,电路导通,报警。小直段前端也可为微动开关,用微动开关控制报警器。
小直杆也可是前端光滑的螺杆。螺杆与立柱(或小支架)之间用螺母连接,螺杆与螺母之间有锁紧螺母。螺帽在背面处,螺帽与螺杆之间有锁紧螺母,以方便电连接报警器。螺帽上有颜色鲜艳的直径线,小支架上可有与螺帽直径线对照的鲜艳颜色刻度。立柱顶底处若安装测距仪,测距仪等背面可连接上述的螺杆、螺帽、锁紧螺母等结构。
测量仪器或/和导体小直段带报警器或/和显示器的,其中测距仪或小直段用2个或3个的,可以改用1个或2个测距仪或/和2个或1个小直段的结构。
用支架左侧较长测量距离的测距仪测量与已经抹好灰面斜向距离的,该测距仪可安装在右侧立柱上斜向安装。
测距仪也可安装在左侧或/和右侧立柱的较高或/和较低处或/和中间处。测距仪为两个时(支架顶处底处各安装一个),两个测量点一个在灰层上部处,一个在灰层下部处,且不在一条竖线上(两测量点的竖线之间有一定间距)。
支架顶处或/和底处安装一个测距仪3或/和一个副测距仪13或/和一个测距仪16,优选支架顶处安装一个或两个测量仪器,支架底处安装两个或一个测量仪器。其中的部分或全部测量仪器可以用小直段代替。小直段的端部成一个平面与出灰口平面平行或重合。
只选用两个测量工具或小直段,测距仪的测量点或/和小直段的端点既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又不在同一垂直线上。
小支架2为平整度仪,为方便观测选用支架低处的小支架。
各测量工具的有效测量范围小一些为好,精度可以高一些。测量范围1~200毫米,优选3~100毫米,以5~60毫米为佳,最好10毫米左右。也可选用有效测量范围较大的测距仪。
抹灰机支架立柱顶部或/和底部安装的测距仪或带报警的小直段为两个。
支架立柱顶部或/和底部处的两个测距仪可以安装在一起,两测距仪的测量点左右错开。
小支架与立柱连接处为带锁定可上下转动连接,可以锁定在与水平线成0~90度角的工作位置。小支架与水平线夹角锁定位置可选择0度、15度、30度、45度、60度、75度、80度、90度。
立柱顶部和底部处各安装一个测距仪或小直段,测距仪的测量点或/和小直段的端点既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又不在同一垂直线上。
图301所示为抹灰机调直线装置示意图,图中托架只显示了背面横梁304,托架底部安装行走装置、调垂直器等。托架的托架框与支架底框形状基本相同。支架底框放托架框上。支架底框至少一组相对的横梁或/和横梁下固物所组成的一个平面与托架的托架框的至少一组相对应的横梁或/和横梁下固物所组成的一个平面相接触。支架底框横梁3两端处各安装一个相同的,可活动基准装置,作为直线与抹灰机接触的基准。基准装置的结构为:一个向底框背部伸出的小支架固定板309、板310,两板各有一孔,两孔可稍微错开一点。基准棒305穿过压缩弹簧307穿入两孔中卡住,无间隙。基准棒305如图3所示为外表光滑的直棒,顶端有盖,盖下面套压缩弹簧307,底部为一圆锥形,圆锥的上平面可以卡在板309的孔下面,使基准棒不致脱离板309。板309板310的孔为内径光滑。板309上安装小卡件308,基准棒305压下后,小卡件可以卡住基准棒,使其不能动弹。基准棒305底部为上平面比基准棒截面大的圆锥状;板310的孔径大于板309的孔径;圆锥的上平面处与板310的孔套合,无间隙。基准装置也可是绕横梁3翻转锁定或可翻转固定的可活动基准装置。
调节装置:横梁304两端靠近基准装置处安装小支架311,小支架311与横梁303等高处钻孔,设有螺纹324,螺杆312末端设有手轮313,前端穿入螺母324,水平向与横梁303活动相连。螺母324与螺杆312之间有一定空隙,使螺杆有一定的摆动空间。托架框两侧横梁分别向两侧延伸一点距离安装有小卡件(图中未画出),使底框可以在托架框上的一定范围内移动,而不会掉到托架框下面。螺杆312前端与横梁303的连接方式为:第一种,横梁303背面竖直固定一个与横梁之间有空隙的较宽板,板中间有孔。螺杆312前端穿过孔,在孔前后各做一个固定点,须使两螺杆312中的一个伸出较长而另一个伸出较短时,仍能自由转动不卡。也可不用板,在横梁背面直接钻孔安装。第二种,圆珠与相适应的半圆套套装,在半圆套上加一些限制,使圆珠与半圆套之间有一定转动范围且不会脱离半圆套。螺杆312前端或横梁3与圆珠相连,横梁303或螺杆312前端与圆珠套相连。第三种,用轴承的一个圈与横梁3相连,另一个圈与螺杆312前端相连。
直线装置:包括直线柱和直线。直线柱为下宽上窄的夹角形状,斜边314、底边315的夹角处有支点320。在支点320附近与底边垂直安装水平向朝向墙壁的刻度尺317,刻度尺与底边相连处可为卷尺结构,以方便刻度尺收回,如建筑工或木工用的钢卷尺。底边放置重物316,若直线柱牢固,不用重物亦可。直线柱顶处为接线点,接线点为至少一个相距很近的小接线柱318,以肉眼能清楚判断小接线柱318所接两根直线为分离或接触为宜,小接线柱318可为1个、2个、3个。小接线柱318附近安装直线固定器319。直线固定器319是至少一个受弹力片或有弹性薄片与直线柱相贴,可以夹紧固定直线。至少一个受弹力片或有弹性薄片的至少一个边向外弯曲,方便直线的卡入。直线柱上可安装放线处323,也可以是一个凹孔,可以把多余的线放在放线处323。直线最好采用鲜艳颜色的细线,直线可以接一根,也可以接平行相距极近的二根、三根。直线柱顶端与斜撑325相连,斜撑325底部有支点,斜撑325不遮住小接线柱318,斜撑起稳定直线柱作用。直线柱斜边、底边的背部可用直杆或直板相位置。小支架与水平线夹角锁定位置可选择0度、15度、30度、45度、60度、75度、80度、90度。
立柱顶部和底部处各安装一个测距仪或小直段,测距仪的测量点或/和小直段的端点既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又不在同一垂直线上。
图301所示为抹灰机调直线装置示意图,图中托架只显示了背面横梁304,托架底部安装行走装置、调垂直器等。托架的托架框与支架底框形状基本相同。支架底框放托架框上。支架底框至少一组相对的横梁或/和横梁下固物所组成的一个平面与托架的托架框的至少一组相对应的横梁或/和横梁下固物所组成的一个平面相接触。支架底框横梁3两端处各安装一个相同的,可活动基准装置,作为直线与抹灰机接触的基准。基准装置的结构为:一个向底框背部伸出的小支架固定板309、板310,两板各有一孔,两孔可稍微错开一点。基准棒305穿过压缩弹簧307穿入两孔中卡住,无间隙。基准棒305如图3所示为外表光滑的直棒,顶端有盖,盖下面套压缩弹簧307,底部为一圆锥形,圆锥的上平面可以卡在板309的孔下面,使基准棒不致脱离板309。板309板310的孔为内径光滑。板309上安装小卡件308,基准棒305压下后,小卡件可以卡住基准棒,使其不能动弹。基准棒305底部为上平面比基准棒截面大的圆锥状;板310的孔径大于板309的孔径;圆锥的上平面处与板310的孔套合,无间隙。基准装置也可是绕横梁3翻转锁定或可翻转固定的可活动基准装置。
调节装置:横梁304两端靠近基准装置处安装小支架311,小支架311与横梁303等高处钻孔,设有螺纹324,螺杆312末端设有手轮313,前端穿入螺母324,水平向与横梁303活动相连。螺母324与螺杆312之间有一定空隙,使螺杆有一定的摆动空间。托架框两侧横梁分别向两侧延伸一点距离安装有小卡件(图中未画出),使底框可以在托架框上的一定范围内移动,而不会掉到托架框下面。螺杆312前端与横梁303的连接方式为:第一种,横梁303背面竖直固定一个与横梁之间有空隙的较宽板,板中间有孔。螺杆312前端穿过孔,在孔前后各做一个固定点,须使两螺杆312中的一个伸出较长而另一个伸出较短时,仍能自由转动不卡。也可不用板,在横梁背面直接钻孔安装。第二种,圆珠与相适应的半圆套套装,在半圆套上加一些限制,使圆珠与半圆套之间有一定转动范围且不会脱离半圆套。螺杆312前端或横梁3与圆珠相连,横梁303或螺杆312前端与圆珠套相连。第三种,用轴承的一个圈与横梁3相连,另一个圈与螺杆312前端相连。
直线装置:包括直线柱和直线。直线柱为下宽上窄的夹角形状,斜边314、底边315的夹角处有支点320。在支点320附近与底边垂直安装水平向朝向墙壁的刻度尺317,刻度尺与底边相连处可为卷尺结构,以方便刻度尺收回,如建筑工或木工用的钢卷尺。底边放置重物316,若直线柱牢固,不用重物亦可。直线柱顶处为接线点,接线点为至少一个相距很近的小接线柱318,以肉眼能清楚判断小接线柱318所接两根直线为分离或接触为宜,小接线柱318可为1个、2个、3个。小接线柱318附近安装直线固定器319。直线固定器319是至少一个受弹力片或有弹性薄片与直线柱相贴,可以夹紧固定直线。至少一个受弹力片或有弹性薄片的至少一个边向外弯曲,方便直线的卡入。直线柱上可安装放线处323,也可以是一个凹孔,可以把多余的线放在放线处323。直线最好采用鲜艳颜色的细线,直线可以接一根,也可以接平行相距极近的二根、三根。直线柱顶端与斜撑325相连,斜撑325底部有支点,斜撑325不遮住小接线柱318,斜撑起稳定直线柱作用。直线柱斜边、底边的背部可用直杆或直板相部为支点,L形的竖边顶部为接线点,接直线349。这种结构可使直线柱靠墙根,给抹灰机空出较大的空间。
如图304中底边315为U形或∧形<形,方便抹灰机的行走轮靠近直线柱。图304、图305中,斜边314可是垂直或向将抹墙面倾斜,方便行走轮靠向左右两侧边。
所有基准器可与立柱或横梁(包括立柱之间另装的横梁)的接触面为垂直面或水平面;横梁上下面是水平面,立柱左右面是垂直面。
所有直线柱或/和下述的光屏板的刻度尺的卷尺322均可安装在小接线柱底部处或较靠近小接线柱的其他位置。在小接线柱附近处或其他位置还可安装水平气泡328,以观察直线柱尤其是小接线柱是否水平。
直线柱较高处约0.5~1.7米处,较低处约0.2~0.5米处有小接线柱接绳子,绳子为一根或相临的两根。较高处也相应有小接线柱等。
任何以基准棒为核心的基准器均可安装在立柱上(正面或背面的立柱,或两侧立柱之间新增加的横梁上),高度与直线柱的直线相对应。也可不安装基准器,直接以立柱作为基准器。基准器也可用小支架向立柱背面伸出安装。基准器与立柱或/和横梁或/和小支架采用可锁定活动连接(转动、移动等)。
直线柱的另一种形式:直线柱在小接线柱的位置安装光束发射器,光束反射器为至少一个,也可为较高处、较低处各一个;另一直线柱的对应位置安装光屏板,光屏板与光束垂直,与水平面垂直。如图306中,光屏板329上有竖直的显光区或暗光区332,相应的光屏板的其他位置暗光的或显光的。在支架背面或正面两根立柱上安装透光件。如图307,透光件与光屏板结构大体相同。如图301中透光件331安装在背面立柱的背面(也可安装在正面立柱的背面或背面立柱的正面处),与两立柱连线垂直。透光件有竖直的透光孔,透光件、透光孔与光束发射器对应安装。显光区或暗光区、透光孔的宽度为略宽或略窄或等于光束的直径。光束的直径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发生变化(如5米、10米、20米、30米、50米等)。透光件与支架采用可锁定的活动连接。
基准器或/和透光件与支架或/和小支架的活动连接(也可用于上述其他的可锁定活动连接):透光件与支架的活动连接均可为移动或转动的,可锁定。一种锁定位置是与支架或/和小支架贴合,另一种位置是伸出支架与直线或光束垂直。如图301中支架上安装挡件333,可以把透光件挡住,不会再向一侧转动(透光件与支架用精密的转动连接),弹簧334的一边与支架或挡件可扳动卡住(或锁定),另一边与透光件活动连接。弹簧334的一边与支架或小支架卡住时,透光件与挡件贴紧,是工作位置。弹簧334的一边与挡件卡住时,透光件与支架贴紧。另一种方式是用弹簧335;弹簧335为2个弹簧片,一个与挡件贴紧,另一个与支架贴紧。扳开一个弹簧335,把透光件贴紧支架或挡件,放开弹簧,透光件即锁定一个位置。第三种方式(图中未画出):透光件沿滑道移动(滑道与支架或小支架固定),滑道上安装一个小的凸起弹簧卡点,透光件与滑道接触处有可压住该弹簧卡点的斜边,该斜边尽头处是一凹口,该弹簧卡点卡入该凹口中,透光件固定在工作位置。用手压住该弹簧卡点,可移动透光件复位。
两透光件的透光孔所成的平面与出灰口平面平行。透光件与立柱之间可在顶或/和底处安装微调结构,微调透光件,使两透光件的透光孔所成的平面鱼出灰口平面平行。该微调结构调节后可锁定。可用上述的微调结构。
另一种光束调直线结构:支架的立柱上安装与出灰口平面平行的水平向光束发射器(较高处或/和较低处安装,与基准器的安装位置对应,最好在背面力主的背面处)。光束发射器的两端均有光束(直筒的两端均出光线,如两电筒背部相贴,两边光束成直线)。光束直径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发生变化。支架两端的直线柱更换成光屏板。
光屏板上的显光区或暗光区也可为透光孔。所谓显光指光束照射后非常显眼的区域或颜色(红、黄等)。所谓暗光指光束照射后很不明显的区域或颜色(灰、黑等)。
所有透光孔330(或显光区或暗光区332)的宽度都可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光束的直径。所有光屏板的透光孔(或显光区或暗光区332)两边都可有副显光区或/和副暗光区350。
光屏板的观测区高度处安装钢卷尺或/和水平气泡。
两侧直线柱上各安装一个或二个光束发射器,光屏板为实心的,两光屏板的外侧面有显光区或暗光区或/和副显光区或/和副暗光区,也可有透光孔。
支架背面处通过较高直线柱拉直线或在直线柱的小接线柱位置(较高处或/和较低处安装)安装圆管状或方管状直杆。在支架正面或背面两立柱上安装测距仪,测量与直线或直杆的距离。该测距仪最好是测量一条线(成竖直线或斜直线)或一个面与测距仪之间的距离,并取其中数值最小即距离最短的数据。测距仪与直线或直杆处于同一水平面。或者直线或直杆用光束发射器代替,光束的直径不发生变化,光束可为光幕。用测距仪测量与光束之间的距离。光束选用容易测量的颜色。
较高处或/和较低处均有测距仪的,应当各有一个显示器,方便观测。
两直线柱上安装光束发射器,两光束略偏一点(偏高低或偏角度)。两立柱上安装透光件,另外两直线柱上装相应的光屏板。透光件可无透光孔,透光孔处为显光区或暗光区。
直线或/和光束可以直接以支架的立柱为基准器。也可在任一排立柱的至少一侧边画竖线,两竖线与所对应立柱背面或正面的垂直距离相等,即两竖线所成平面与两立柱正面或背面正中点的垂直距离相等。
抹灰机的出灰口平面与抹灰机支架正面两根立柱所成平面平行与基准器的基准面平行与直线装置的直线平行。
本发明中的所有可转动锁定连接、可移动锁定连接、微调结构均可互换替代。
支架的一排立柱的较高处或/和较低处安装挡光件。挡光件的后半部为光屏。支架一侧边放置直线柱,直线柱在与挡光件相应高度处安装光束发射器。与光束发射器较近的挡光件上只有光屏,该光屏的宽度为光束直径的一半。另一个挡光件上的光屏为,两光屏等宽,也可在光屏相应位置留出空位。光屏两个宽度之和为光束直径,也可不必都为光束直径的一半,可以适当调整。光屏的光束边线为光束边的位置,与直线柱较近挡光件的背面边(即光屏除光束边线的另一个边)与较远挡光件的光屏的内边线所成平面与抹灰机的出灰口平面平行。当支架移动后与移动前成直线时,光束的一半(也可一半多或少于一半)在右侧光屏上,光束边与光束边线重合。光束的另一半在光屏上,光束边与光束边线重合。根据光束的直边(即两个半光束的直边)还可以作为调垂直的参考标准。只要支架上有上下两个基准,都可以作为调节垂直的参考标准。直线柱上可安装水平气泡等水平观测仪器。光屏为显光区或暗光区。尤其光束边线为非常的显光区,易于观察。所谓显光区为红黄等颜色或/和其他特殊光束照射后非常显眼,还可以采用相适合的光束与相适合的显光区(显光区可采用特殊的材料,加强与光束配合的显光效果)。所谓暗光区正好相反。抹灰机调直线装置中的所有基准所成平面均与出灰口平面平行。
另一种调直线装置为直线柱上光束发射器的相应位置安装瞄准器(如枪支的各种瞄准器、直线观测器的观测镜或其他有基准装置的观测器),在支架的相应位置安装相应的基准器(如挡板上有基准竖线或基准点或成十字的基准,基准线为红黄色等或其他易于观测的基准)。两基准成一条直线(上下错开或水平)。两基准所成平面与出灰口平面平行。瞄准器可同时观测到两基准。通过另一个人观测来调节支架移动前后成一条直线。
再一种方式是:在直线柱的相应位置安装可以自动观测基准是否成一条直线的装置,当两基准成一条直线或不成一条直线时,观测装置报警。报警信号为声音或发光器。声音用喇叭,发光器用一个或数个发光二极管、三极管或小灯泡等。
本发明中介绍的调直线装置可用于所有抹灰机,也可用于其他移动前后需要调直线的设备、工具等。
一个直线柱上可以有光束发射器或/和小接线柱或/和瞄准器或/和直线测量仪或/和望远镜(望远镜为单镜头或双镜头)或/和全站仪的观测直线装置(全站仪可有成直线时的报警装置)。一个支架上的基准有相应的基准棒或/和挡光件或/和透光件或/和基准线或/和基准点等。
测量直线的仪器在支架上最好安装在背面两立柱之间连接(原有或后加)的横梁上(最好横梁中间),操作者可以向两边观测。光束发射器、瞄准器、直线测量仪、望远镜(望远镜为单镜头或双镜头)、全站仪的测直线装置(全站仪可有成直线时的报警装置)均可称做测量直线的仪器(直线测量仪器)。
所有的直线装置或/和调节装置可用于垒墙机或其他移动前后需要成直线的机械或工具等。
抹灰机支架的较高或较低处安装直线观测仪器或光学经纬仪(可用观测镜头上卡花杆的双竖线与单竖线配合或只用双竖线或只用单竖线卡基准线或基准点)的测量直线部分结构或瞄准器或/和望远镜(单镜头或双镜头)。直线柱的相应位置安装与观测仪器的镜头成直线的的远近不同的两个基准(基准点或基准线或其他基准),通过观测两基准成一条直线时,抹灰机即与移动前成一条直线。两基准最好不在同一平面,上下错开,靠观测仪器的较低或相反。较长的基准线即可为两个基准或用两个成一条直线的短直线段。基准点可为十字点,也可在基准线上做两个基准点(图中只画了较高处或较低处的装置)。
水平气泡安装在支架的较高或/和较低处(方便观测即可)可与调直线装置的信号共同作为调节信号(尤其是支架前后方向的垂直)。
直线测量仪器的镜头为可左右转动(如全站仪的子规)的或固定的。固定的分为水平的或略微向下或向上倾斜,方便观测基准与观测器是否成直线。
也可在支架较高处安装全站仪的地面点观测结构,在支架较低处拉一根直线作为较低处的直线装置,用全站仪的地面点观测结构作为支架较高处的直线装置。也可在地面上画一根直线,支架较高处、支架较低处分别安装全站仪的地面点观测结构,来调节抹灰机成直线。
所有的基准点、基准线、基准棒的基准边或其他的基准边可以用鲜艳的颜色(红、白、黄等)、方便观察。两端固定的直线也可是鲜艳的颜色。基准是直线或光束的颜色对比强烈的颜色(如红对绿、白对黑、黄对蓝等)。所有活动基准棒与直线接触面为鲜艳颜色,与绳子颜色对比明显。基准棒与绳子接触面上下光滑无阻碍,抹灰机抹完一个工作面,支架底部降低后,基准棒与绳子脱离接触,即基准棒下降到绳子下方为好。到下一个工作面支架调垂直后,基准棒与绳子重新接触。
成品墙面预测装置中的光束发射器所发射光束也可作为抹灰机调直线装置的光束。该光束发射器也可换成观测直线的仪器(如各种直线观测仪器),观测墙面是否有影响出灰口抹灰的较高凸起。直线柱可有相应的基准点或/和基准线或/和基准面或/和光屏板等,基准点或/和基准线或/和基准面或/和光屏板应与未抹墙面贴近,方便观测。各种基准的观测面为显光区或暗光区,基准外圈为与基准不同颜色的显光区作为观测区。观测区与基准的颜色成明显对比的颜色。
所有各种直线观测仪的镜头可有变焦距功能,可有放大功能,可有内置发光体。
所有各种直线柱上的基准(基准点、基准线、光屏板、小接线柱等)为两个方向,成直角,可以同时作为阴阳角处朝向两个方向的基准。
直线柱上的基准线或基准点可以面朝上或朝下,即较低处的直线观测仪器可以观测同一平面或/和较低平面或/和较高平面的基准。直线观测仪器可以装在支架的一个立柱或立柱间的横梁或横杠上,尤其可装在离直线柱较远的立柱上。直线柱的基准处可装发光体,或在施工时基准附近拉一光源。直线柱上可与上或/和下基准成直线(在直线观测仪器处观测)的副基准。副基准可从顶到底,也可为顶处、底处有。副基准为鲜艳颜色。
直线观测仪器的镜头为固定式或可旋转式(入光学经纬仪的镜头)。镜头上观测上下距离(即镜头正面的镜子)可以做大一些,最大至基准顶底处同时能观测到。
直线观测仪器的两侧边作成竖直光滑面,光滑面与支架上安装的竖直光滑面紧密接触;中间用轴连接,可使观测仪器精密地转动。
各种调直线装置可以分别单独使用或数个结合使用。
直线柱之间若连接有直线,则直线采用鲜艳颜色的绳子。绳子可有弹性,则可直接用立柱作为基准(即可不用基准棒)。若采用相距极近的两根平行绳,则两绳颜色对比明显。
直线柱与基准之间活动连接(可上下转动或左右转动),基准上或下在直线柱连接的卡点可把基准与直线柱成一定角度固定住(如万能手机电池充电器的可扳动插头的结构),也可采用螺杆固定。
支架顶或/和底部处向旁边伸出安装(或直接安装)朝向墙面的测量与已抹好墙面之间距离的侧距仪可采用感应器(侧距仪即为感应器的一种)。也可采用导体伸出,导体与支架之间绝缘,两导体端部平齐、为光滑面(为不生锈的材质如不锈钢、锌、铅层等)。导体与报警器之间有电源回路连接,在导体与电源之间断路,当导体接触已抹好灰层时,回路导通,报警器报警(声、光、电等)。侧距仪或感应器也可接报警器或显示器。当与墙面之间距离为零或一定数值时(数值小些为好,可选用在较小段测量精度高的侧距仪或感应器以提高测量精度。当然也可选用范围较宽的侧距仪或感应器。安装两个或三个侧距仪或感应器的,其端部所成直线或平面与出灰口平面平行或重合),报警器报警。最好选用一定距离,侧距仪、感应器不与灰层接触,以免影响精度。报警为上、下边各自分开报警。也可只用支架顶部(即上边)的测量、报警结构,底部不用,也可全用。报警器最好选用光电报警(如发光二极管、三极管、或灯泡等,装在操作者附近,便于观察)。
抹灰机支架有侧距仪或感应器或导体回路的一侧边可不安装基准棒(或其他基准装置),另一侧安装基准棒(或其他基准装置)。
直线柱可变形为长方框,框的水平边大体为已抹好灰层至直线观测仪器的水平距离。竖边比墙高度底些。框边截面为方形或圆形,最好为方形。其中一个竖边的至少一个面(1--4个面)上有竖直的基准线。该边或另一竖边上有靠杆的测量结构。两竖边之间可用斜杠加固,该竖边与另一竖边及斜杠之间可采用可拆式连接。该直线柱无基准线的竖边与已抹好墙面贴和,有基准竖边作为基准。

Claims (10)

1.抹灰机调直线装置的信号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测量装置为抹灰机支架的一侧立柱的顶部处或/和底部处直接安装或通过小支架安装至少一个带显示器的测距仪或/和感应器或/和带有报警器的小直段;
小直段端部为导体或微动开关以控制报警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抹灰机调直线装置的信号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抹灰机支架的一侧立柱的顶部处或底部处安装的测距仪或/和感应器或小直段为一个;底部处或顶部处安装的测距仪或/和感应器或/和小直段为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抹灰机调直线装置的信号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立柱顶部和底部处安装的测距仪或/和感应器或/和小直段为一个,测距仪或/和感应器的测量点或/和小直段的端点既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又不在同一垂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抹灰机调直线装置的信号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测量工具的有效测量距离为1~200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抹灰机调直线装置的信号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报警器为声、光、电报警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抹灰机调直线装置的信号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测量结构与立柱连接处为带锁定可调长度结构或/和带锁定可上下转动连接;该可上下转动连接可以把该小支架转到立柱内侧锁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抹灰机调直线装置的信号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测距仪或/和感应器带有信号校正结构或信号调节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抹灰机调直线装置的信号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支架另一侧立柱上安装斜向的副测距仪,测量与已抹灰层的距离;斜向副测距仪的测量点与其他测距仪的测量点不在一条垂直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抹灰机调直线装置的信号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小支架与立柱之间采用带锁定可上下转动连接,立柱与小支架之间锁定的角度在0~90度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抹灰机调直线装置的信号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测距仪或/和感应器带有信号校正结构或信号调节结构。
CNU2007201945386U 2007-11-14 2007-11-14 抹灰机调直线装置的信号发生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1793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945386U CN201217936Y (zh) 2007-11-14 2007-11-14 抹灰机调直线装置的信号发生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945386U CN201217936Y (zh) 2007-11-14 2007-11-14 抹灰机调直线装置的信号发生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17936Y true CN201217936Y (zh) 2009-04-08

Family

ID=40540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94538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17936Y (zh) 2007-11-14 2007-11-14 抹灰机调直线装置的信号发生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17936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9208A (zh) * 2010-09-08 2011-01-19 深圳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施工中墙壁抹灰贴设灰饼的施工方法
CN106150042A (zh) * 2016-08-24 2016-11-23 王春阳 刮墙机器人
CN107476546A (zh) * 2017-10-10 2017-12-15 佛山市突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可随墙倾斜施工的抹墙机
CN112012439A (zh) * 2020-08-12 2020-12-01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抹灰装置及具有其的抹灰设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9208A (zh) * 2010-09-08 2011-01-19 深圳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施工中墙壁抹灰贴设灰饼的施工方法
CN101949208B (zh) * 2010-09-08 2012-09-05 深圳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施工中墙壁抹灰贴设灰饼的施工方法
CN106150042A (zh) * 2016-08-24 2016-11-23 王春阳 刮墙机器人
CN107476546A (zh) * 2017-10-10 2017-12-15 佛山市突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可随墙倾斜施工的抹墙机
CN112012439A (zh) * 2020-08-12 2020-12-01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抹灰装置及具有其的抹灰设备
CN112012439B (zh) * 2020-08-12 2022-01-14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抹灰装置及具有其的抹灰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23185B1 (ko) 수치데이터가 실시간으로 업데이트 되는 수치데이터 업데이트 시스템
KR101349377B1 (ko) 측지측량용 표척의 정밀계측을 위한 안정적인 설치장치
DE4007245A1 (de) Einrichtung zum zentrieren eines geodaetischen instrumentes ueber einem definierten bodenpunkt
CN101743452A (zh) 测杆
CN201217936Y (zh) 抹灰机调直线装置的信号发生结构
CN203837692U (zh) 一种具有自校准功能的激光测高仪
DE112008003760T5 (de) Geodätisch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derselben
CN114166178B (zh) 一种在建隧道盾构机车架段的实时变形监测方法及其系统
CN115930844A (zh) 一种土地整治用土地面积测绘仪
US2788578A (en) Surveyor's target staff support
CN103115610A (zh) 适用于复合水准仪的水准测量方法
KR101223243B1 (ko) 기준점 및 수준점 확인을 통한 지표면의 지리정보 측지데이터 관리시스템
CN107588759A (zh) 智能电子坡度仪
CN102735262B (zh) 激光标线仪精度检测装置
CN207600398U (zh) 一种隧道标高及间距测量仪
CN109631946B (zh) 激光倾斜仪精度的测试方法、测试系统
KR101358983B1 (ko) 수준측량에서 수준노선 형성을 위한 수준점 정밀 측량시스템
CN208704727U (zh) 测斜仪
KR101494852B1 (ko) 오차요인 확인을 통한 정밀성 향상 수준측량시스템
CN102322854A (zh) 隧道监控量测点及tsp炮孔布设装置与方法
CN201649573U (zh) 抹灰机调直线装置的信号发生结构
CN105115483A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垂直度检测装置
CN206695780U (zh) 一种建筑工程管理用测量工具
CN215976870U (zh) 一种山区超高墩墩柱垂直度控制装置
CN110595378B (zh) 基于激光测距原理的地表或边坡变形实时监测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