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14969Y - 包括具有紧凑构形的顶元件的遮蔽装置 - Google Patents
包括具有紧凑构形的顶元件的遮蔽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214969Y CN201214969Y CNU2008201051462U CN200820105146U CN201214969Y CN 201214969 Y CN201214969 Y CN 201214969Y CN U2008201051462 U CNU2008201051462 U CN U2008201051462U CN 200820105146 U CN200820105146 U CN 200820105146U CN 201214969 Y CN201214969 Y CN 201214969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sking device
- guide rod
- baffle
- spool
- spool bar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40—Roller blin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Operating, Guiding And Securing Of Roll- Type Closing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遮蔽装置(1),该遮蔽装置(1)具有容置遮蔽体(6)的一端的顶元件(4)。遮蔽体(6)的另一端连接到底元件(7),通过所述底元件可以对遮蔽装置进行手动操作。遮蔽装置的底元件(7)可移动接近框架的顶部件,使得底元件(7)的顶边缘(71)与顶元件(4)的前侧(440)的底边缘(444)略微重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遮蔽框架孔口的遮蔽装置,包括:具有由顶轨构成的前侧的顶元件;具有顶边缘和底边缘的底元件,在底元件上限定有指握部;以及遮蔽体,所述遮蔽体包括第一端边缘和第二端边缘,所述第一端边缘容置于顶元件内,且所述第二端边缘紧固到底元件的顶边缘,所述底元件通过手动操作所述指握部而能够在接近顶元件的未遮蔽位置和离顶元件一定距离的遮蔽位置之间可移动,所述遮蔽体限定遮蔽平面,所述顶元件容置有卷轴杆和引导杆。
背景技术
传统上,此类遮蔽装置包含有应当对于环境隐蔽的若干零件。这主要是由于应当防止环境空气中的杂物——比如灰尘和污物——以及日光达到这些零件,而其中的原因又在于这些零件通常对这些外部影响敏感。作为第二考虑因素,由于其技术特征的原因而使这些零件有可能具有不太美观的设计。因此,已进行许多将这些零件隐蔽在遮蔽装置的顶元件中的尝试。然而,由于顶元件和诸如顶轨的一些其它零件始终——即在遮蔽位置以及未遮蔽位置时——暴露于环境,因此基本的要求是使顶元件尽可能地呈现功能性而又不突显。实际上在遮蔽装置的所有应用领域中,均致力于尽可能大地减小尤其是顶元件的高度尺寸。这一点在遮蔽装置安装在框架孔口自身上以及在顶元件实际上覆盖待遮蔽孔口的一部分的情况下最具重大意义。然而,在布置于待遮蔽孔口外侧——即大多情况为布置于孔口上方——的遮蔽装置中,目标还在于尽可能小地影响建筑物的外观。显然,在遮蔽装置包括除卷轴杆之外的引导杆从而需要额外空间的情况下,顶元件的高度将会更加关键。
在有可能还涉及不同安装位置的其它类型的遮蔽装置中,完全包封住遮蔽装置会具有有利之处。例如在设置在建筑物外侧的遮蔽装置的情形中。传统上,此类遮蔽装置旨在通过例如电机、采用紧固到底元件的绳索形式的操作装置而进行自动操作。
然而,在安装在待遮蔽孔口自身上的遮蔽装置中,不仅致力于尽可能大地减小高度尺寸。由于空间局限,还必须要尽可能大地减小垂直于遮蔽平面的深度尺寸。此外,由于遮蔽装置为手动操作,必须能够进入到位于底元件上的指握部,即在未遮蔽位置时底元件必须从顶元件至少部分地突出。
发明内容
基于这样的背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遮蔽装置,其能够充分保护顶元件内的零件而同时具有不突显的外观。
该目的以及其它目的通过在前序部分中所提及类型的遮蔽装置来实现,所述遮蔽装置的特征还在于,顶元件的尺寸设置成,使得处于未遮蔽位置时,底元件的顶边缘适于与顶元件的顶轨的底边缘略微重叠,
在未遮蔽位置,底元件所处的位置使得整个遮蔽体容置在顶元件内,从而防止遮蔽体露出。同时,顶元件的内部零件隐藏在组合在一起的前侧和底元件的面朝内的表面的后面。因而,本发明基于这样的共识,即底构件可形成使顶元件的内零件免于暴露的遮挡件的一部分。这就使得顶元件本身以及整个遮蔽装置具有特别紧凑的设计。
优选地,所述顶轨具有预定高度,并且包括存放在卷轴杆上的遮蔽体的卷轴杆与引导杆具有组合高度并且在未遮蔽位置时隐藏在顶轨和底元件的组合在一起的面朝内的表面的后面。这使得根据要求高度对顶轨进行设计成为可能,所述要求高度由顶元件的内部零件——即包括遮蔽体的存放部分的卷轴杆和引导杆——的组合高度限定。
在该实施方式的有利改进中,顶轨的预定高度与包括存放在卷轴杆上的遮蔽体的卷轴杆和引导杆的组合高度之间的比处于预定区间内。所述预定值提供顶轨相对于底元件的尺寸指示。
所述区间可以例如为0.4至0.6,从而保证顶轨不至于太高并且对内部零件的其余的遮挡由底元件提供。
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顶元件设置有顶轨,所述顶轨形成顶元件的前侧并且连接到顶元件的罩件,所述罩件包括顶罩部分和后罩部分,卷轴杆位于与引导杆相比更加接近后罩部分以及离顶罩部分更远。该构形使得能够最优地利用顶元件内的可用空间。
在该实施方式的有利的进一步改进中,在未遮蔽位置时底元件位于与卷轴杆的高度大致相同的高度处,底元件的底边缘位于与存放在卷轴杆上的遮蔽体的最低部分相同的高度处或者位于略微高于所述遮蔽体的所述最低部分之处。因此,包括有所存放的遮蔽体的卷轴杆隐藏在底元件的后方。即使在底边缘位于略微高于所述遮蔽体的最低部分的之处的情况下,在以下的安装位置中,这种构形仍然可以隐藏包括有所存放的遮蔽体的卷轴杆:当根据本发明的遮蔽装置用来遮蔽建造于倾斜屋顶表面的窗户,并且窗户的顶部位于与站在房间中的人的视线相对应的高度处,从而视线以一定角度延伸而非垂直于遮蔽平面延伸时。
优选地,在未遮蔽位置时,底元件位于引导杆的下方。
在更进一步改进遮蔽装置的操作性的实施方式中,底元件在顶边缘和底边缘之间具有大体U形形状,且包括沿面向后罩部分的方向突出的一体形成的杆件,且指握部由所述U形体提供。U形体的面朝内的侧部提供易于操控的抓握部。U形体具有其它优点,即防止从遮蔽装置的下方看到引导杆。
在该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中,在未遮蔽位置时所述杆件的顶部分就位于引导杆的下方,且所述杆件的后部分就位于存放在卷轴杆上的遮蔽体的前部分的前方。
重叠程度取决于遮蔽装置的其它零件的要求,但是可以例如介于1-10mm、优选为2-8mm、最优选为4-6mm的区间内。
在一实施方式中,卷轴杆和引导杆具有大致相同的长度、直径和材料厚度。除了能够使遮蔽装置非常合理地被制造之外,由于卷轴杆和引导杆的尺寸使得可以最优地利用顶元件内的可用空间,因此该实施方式特别地有利。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遮蔽装置进一步包括引导杆,并且遮蔽体沿互为相反的方向缠绕在卷轴杆和引导杆上,并且,在未遮蔽位置时遮蔽体的前侧在卷轴杆上面朝内。
通过其中顶元件包括两个端件的实施方式提供特别紧凑的设计,其中,卷轴杆受到弹簧偏置并且安装在卷轴上,并且,所述卷轴和其中一个端件构成所提供的形式为单件式模制单元的一体单元。由于卷轴和端件一体形成为单件式单元,因此在该处不需要进行复杂的连接。零件数量的减少使得能够实现所期望的组装的简化,并同时能够在卷轴和端件之间提供非常坚固的过渡部位。进一步地,一体的过渡部位使得卷轴可以更加细。因此,卷轴杆可制成具有更小的直径,从而整个顶元件可形成为具有更小的总尺寸。作为补充优点,减少了顶元件的位于端件/卷轴过渡部位处的端部的空间要求。因此,所获得的该附加空间可例如用于使遮蔽体更宽。从任何遮蔽装置的美观视角来看,这均是有利的。
然而,在遮蔽装置用作挡光遮帘的情况下,需要掩盖遮蔽体的侧边缘与框架部件之间的间隙。最通常地,这通过侧轨来实现。当将根据本发明的遮蔽装置用作挡光遮帘时,可减小这些侧轨的宽度,除了提供更加怡人的外观之外,还能够减小材料损耗。在此类遮蔽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顶轨在第一斜端和第二斜端之间沿所述第一纵向延伸,并且其中,遮蔽装置进一步包括两个侧轨,每个所述侧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斜端,每个侧轨的第二斜端分别适于接合到所述顶轨的第一斜端和第二斜端,并且所述遮蔽装置还包括一组角托架,每个角托架适于与位于顶轨后侧和相应侧轨后侧的接纳装置合作。
优选地,顶轨具有预定高度并且每个侧轨具有预定宽度,并且其中,所述预定高度大致等于所述预定宽度,从而所述斜接为45度斜接。这使得遮蔽装置的总外观特别协调。由于紧凑设计以及最优地利用顶元件中的可用空间,因此顶轨可形成为具有较小的预定宽度,由此,从房间内可看见的这三个元件使得遮蔽装置变得纤细精制而不突显。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示意性附图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所述附图为:
图1是设置有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遮蔽装置的窗户的立体图;
图2是如图1所示的遮蔽装置的立体图;
图3以较大比例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遮蔽装置的细节的局部立体图;
图4以更大比例示出如图3所示遮蔽装置的细节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5以更大比例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遮蔽装置的细节的局部立体图;
图6以较大比例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遮蔽装置的细节的立体图;
图7示出从上方观察到的图6的遮蔽装置的细节的视图;
图8、9和10示出图6和图7中的遮蔽装置的细节的立体图;
图11和12以较大比例示出图6和7的遮蔽装置的细节的局部立体图;以及
图13以更大比例示出一个实施方式中的遮蔽装置的细节的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示出总体标示为1的遮蔽装置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该遮蔽装置适于安装在由表示窗户的窗扇2所构成的框架上。接着,窗扇2适于与静止框架(未示出)连接,窗扇在窗户的安装位置时镶嵌建筑物的开口。注意,术语“框架”应理解为包括定位于建筑物任何开口内——不管位于墙壁内还是屋顶上——的任何大致矩形结构并且环绕待遮蔽的孔口。尽管在图1中示出的窗扇是屋顶窗户的窗扇并且遮蔽装置1安装在窗户的窗扇2上,但是根据本发明的遮蔽装置也可仅安装在静止框架上而非窗扇上,并且也可用于例如仅仅具有框架的窗户,或者用在门上。
窗扇2具有环绕孔口的顶部件21、底部件22以及两个侧部件23和24,所述孔口由合适的面板元件——比如采用绝缘玻璃板形式的窗玻璃(未示出)——覆盖。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遮蔽装置1包括:位于窗扇顶部件21处的顶元件4;遮蔽体6(图1或图2中未示出,但可参看图13);以及底元件7。遮蔽体6在其上端边缘处容置于顶元件4内,且其相对的下端边缘紧固到底元件7。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遮蔽元件1的操作过程中,即当在如图1和图2所示的未遮蔽位置和遮蔽体6部分地地或完全覆盖窗扇孔口的遮蔽位置之间移动底元件7以及因此移动遮蔽体6时,底元件7适于作用为把手。然而,代替手动操作,遮蔽装置可诸如由电操作装置的其它装置操作。
此外,遮蔽装置1包括适于以下文将作进一步详细描述的方式连接到相应的侧部件23和24以及连接到顶元件4的两个侧轨8和9。在遮蔽装置1的安装位置,底元件7的相对端和遮蔽体6的相对侧边缘被导引在这些侧轨8和9内。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遮蔽装置包括卷轴遮帘,所述卷轴遮帘具有作为遮蔽体6的布或织物,且其中顶元件4包括弹簧偏置式卷轴杆。然而,也可以想象得到具有其它遮蔽体类型和其它顶元件构形的其它遮蔽装置。
现转到图示遮蔽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顶元件4的图3和图4,可看到顶元件4具有左端件410和右端件420(在这些图中未示出,但可参看图6)。术语“左”和“右”指的是例如在图1至图3中示出的方位并且仅出于方便起见而使用这些术语。类似地,术语“前”和“后”用来指指示遮蔽装置的侧部,“前”指示用于面朝向建筑物房间内的侧部,而“后”则指代面朝外的侧部。
顶元件4包括从左端件410到右端件420几乎延伸在顶元件4的整个长度上的罩件430,因此所述端件构成顶元件4的端面。在用于面朝向房间内的侧部处,即前侧处,罩件430连接到顶轨440。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顶轨440和顶元件的其余部分即罩件430之间的连接是一体制成,例如通过将顶元件挤压成形为包括罩件430以及顶轨440的型件。端件410适于通过例如插入螺钉孔416(参看图6)从而容纳于罩件430中的螺纹轨道449内的螺钉,紧固到罩件430。顶轨440比罩部分430沿纵向略微延伸得更长。
在遮蔽装置的已安装位置,顶轨440通过角托架85以斜接方式接合到侧轨8、9。为达此目的,顶轨440具有两个斜端,其中在图3和图4中示出的一个斜端445接合到侧轨的相应斜端。在图5中,示出具有其斜端819的左侧轨8。此外,侧轨8具有在离斜端819一定距离处终止的凸缘823。该差距以及顶轨440与罩部分430之间的长度差为端件410留出空间。
正如顶轨440具有预定高度一样,每个侧轨8、9具有预定宽度,并且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定高度与所述预定宽度大致相等,因此所述斜接为45度斜接。然而,可以想象得到其它角度,这需要三个元件——即顶轨和两个侧轨——的前侧具有不相类似的构形。顶轨的高度可以例如介于2至5cm的区间内,但是优选为尽可能小。
遮蔽体6的侧边缘以例如通过沿每个侧边缘安装成彼此相距一定距离的很多导轨的其本身公知的方式,被导引在侧轨8、9内。因而,当在遮蔽装置的已安装位置,侧轨8、9覆盖遮蔽体的侧边缘时,侧轨8、9起到改进遮蔽装置的遮光性能的作用。最终,依据遮蔽体的类型和安装情形,侧轨可有助于将遮蔽体保持在位。遮蔽体6的底边缘以合适的方式与底元件7连接,并且底元件7的端部也有利地被导引在侧轨内。为了更进一步地改进遮光质量,底元件7可设置有用以抵接框架的底侧部件的密封轮廓76(参看图13)。
最终,遮蔽装置包括平行的引导绳索系统,所述引导绳索系统包括两个绳索(未示出),一个绳索适于从窗扇的左下角穿过底元件7或沿着底元件7向上延伸并且进一步向上延伸到顶元件4。另一绳索的路线与所述一个绳索的成镜像对称的方式。在顶元件4处,每根绳索与相应的预拉紧装置连接,所述预拉紧装置适于与顶元件4在轨道内连接和/或抵压罩件430的顶罩部分431。预拉紧装置使得始终以合适的拉力保持绳索,由此确保在遮蔽装置的操作过程中,底元件7始终保持与窗扇2的顶部件21和底部件22大致平行。在已安装位置,绳索隐藏在侧轨后面。
从图6的局部立体图和图7的平面图可以最清楚地看出,为清楚起见在图中未示出遮蔽体6和底元件7,顶元件4容置引导杆470以及卷轴杆460。遮蔽体6以其本身为公知的任何合适方式沿遮蔽体6的上端边缘紧固到卷轴杆460。引导杆470将遮蔽体6导引至卷轴杆460上,在遮蔽体包含多余材料的情况下,引导杆470起到在遮蔽装置的未遮蔽位置以及部分遮蔽位置或甚至在完全遮蔽位置处,收集和存放遮蔽体6的作用。如图13所示,遮蔽体沿互为相反的方向缠绕在卷轴杆和引导杆上。此外,卷轴杆460受到弹簧偏置,从而提供卷起遮蔽体6所需的朝向未遮蔽位置的预载荷。尽管在图6和图7中未能看见,但注意,遮蔽体6几乎向上延伸至端件410、420的内侧,从而提供对顶元件4的纵向方向上的可用空间最优利用。作用在卷轴杆460上的预载荷由弹簧装置提供,这将在下文对图8至图12进行描述的过程中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卷轴杆460和引导杆470形成为中空圆筒体。例如,卷轴杆460和引导杆470在长度、直径和材料厚度方面可多多少少相同。举例说明,卷轴杆460以及引导杆470的直径可大约为12-20mm,例如16mm。然而,可以想象得到两个杆之间具有不同的构形。引导杆和具有遮蔽体的一部分的卷轴杆的组合高度取决于很多因素,即引导杆和卷轴杆的相对于彼此的位置以及遮蔽体的卷在卷轴杆上的长度。优选地,引导杆位于卷轴杆的上方,并且优选地例如如图13所示,即引导杆设置成在高度尺寸以及深度尺寸上均更加接近顶轨。相对于顶轨440的高度,组合高度优选地选择成使得顶轨440的高度构成引导杆和包括卷在卷轴杆上的遮蔽体部分的卷轴杆的组合高度的大约50%。顶轨高度和组合高度之间的比可以例如介于0.4至0.6的区间内。例如,对于组合高度大概为3.8-5cm的情况,顶轨440可具有大概2-2.5cm的高度。也可以想象得到低于区间0.4至0.6的值。
引导杆470用于三个主要目的:第一,它确保遮蔽体6沿着窗扇孔口的高度方向在大致相同的遮蔽平面上被导引。在卷轴杆460上,卷轴杆460和遮蔽体6的存放部分的总外径随着展开的遮蔽体的长度而变化。在没有设置引导杆或其它引导装置的遮蔽装置中,这使得在完全或几乎完全遮蔽位置时从卷轴杆展开的遮蔽体接近卷轴杆定位并因此而离侧轨一定距离。提供引导杆470使得消除了该距离变化的效果。第二,引导杆470使得遮蔽体6可以获得合适张力,从而避免遮蔽体起皱并且防止遮蔽体歪斜地卷起。在引导杆470具有朝各端部逐渐变细的构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该效果更加明显。该锥度可例如介于引导杆470的2-5毫米/米长度的区间内。第三,在遮蔽位置时遮蔽体6的面朝内的侧部——即在遮蔽装置的使用位置时面朝向房间的前侧——在存放在卷轴杆460上时面朝内,因而,后侧在卷轴杆上则面朝外。以此方式,当遮蔽体卷起到卷轴杆上时,遮蔽体的前侧被保护不受光照。因而,避免或者至少相当大程度地减小前侧外观的劣化。在所示出的顶元件4具有由罩件430所构成的顶侧和后侧的实施方式中,卷轴杆460与引导杆470相比设置成更接近后罩部分432,而引导杆470与卷轴杆460相比则设置成更接近顶罩部分431。这使得在未遮蔽位置时遮蔽体的暴露于光线的部分减到最小。事实上,根据本发明的弹簧装置的重要特征在于顶元件4的紧凑设计。这将在下文对遮蔽装置的其余部分进行描述时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现参照图8至图12进行详细描述,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卷轴461与左端件410一体形成。替代地,卷轴461可与另一右端件420形成为一体单元。该一体连接是通过将端件410和卷轴461模制成单一件——即不需要后续接合任何零件——而获得,从而形成包括端件和卷轴的单件式单元。优选地,可以基于具有抵抗磨损和撕裂的良好耐用性并且足够抗扭曲和抗弯曲的合适塑料材料,通过任何适宜的方法进行模制,所述塑料材料可例如为聚酰胺,比如PA6,或者聚乙烯。卷轴461在右端465与由短轴部分463接合到端件410的左端462之间延伸。优选地,卷轴461形成为实心体零件。
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端件还结合有多个其它功能件。除了上述与左端件410一体形成的卷轴461之外,还可以看到端件410具有用作容纳轴承的装置的短轴471,所述轴承用于引导杆470的一个端部(左端),并且所述轴承由具有轴承环473的端塞472构成。右端件420设置有与短轴471相似的用于容纳轴承的短轴(未示出),所述轴承用于引导杆470的右端并且采用端塞474和对应于轴承环473的轴承环的形式。此外,右端件420设置有第二短轴(未示出),所述第二短轴用于容纳用于支撑卷轴杆460的右端的端塞464。卷轴杆460的左端通过弹簧装置的端塞482支撑在短轴部分463上。与卷轴杆460的连接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实施,例如通过端塞482的阶梯部分。然而,如上所述,卷轴461优选地形成为实心体零件,而左端件410的短轴471和右端件420上的未示出的短轴则可以是中空的。卷轴杆和引导杆保持在相应的端塞上,可单独通过摩擦来实现,或者通过机械紧固装置来实现,比如端塞的突出部分与卷轴杆和引导杆内的孔口互相作用,或端塞内的孔口与卷轴杆和引导杆的突出部分互相作用。卷轴、短轴、轴承和弹簧装置形成遮蔽装置的卷轴杆和引导杆的悬挂装置的一部分。举例说明,卷轴461的直径可以例如介于4-8mm的区间内,例如6mm。
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整体上标示为480的弹簧装置包括在右端483与牢固地紧固到端塞482的左端481之间延伸的扭簧。在放大的视图11和图12中可以看到,扭簧端部483固定在卷轴461的右端465内的狭缝466内。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狭缝466朝向卷轴461的顶部开口并且朝向其底部延伸,且在离底部的一定距离处终止,使得在底部处仍然存在材料桥接。狭缝466可在任何方向上开口并且具有沿径向的其它延伸情形,例如延伸到卷轴461的中心部。扭簧保持在狭槽466内是通过扭簧端部483的弯曲部分(未示出)来实现。此外,该保持是通过支撑元件490来固定,支撑元件490具有防止卷轴461裂开的附加功能。接着,支撑元件490通过卷轴461的端部465处的沟槽467而保持在卷轴461上。支撑装置490具有适于配合到卷轴杆460内的最大外径以支撑卷轴杆460。应当理解,也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弹簧装置,例如采用除所示扭簧之外的其它弹簧类型的弹簧装置。
现回到图3,将进一步详细描述构造于端件中的很多其它功能件。在外侧上,端件410包括构成用于与位于窗户窗扇2的侧部件23上的托架构件合作的耦联装置的部分。相对的右端件具有以大致镜像对应的方式所构造成的外侧。原理上,托架构件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式,只要其允许与遮蔽装置快速和牢固的连接即可。在本申请人的已公开的国际申请第WO2005/008013号以及第WO 2006/048014号中示出了此类托架构件的一个示例,所述国际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纳入本申请。传统上,此类耦联构件形成为与遮蔽装置的其余零件连接的单独零件,其中一个示例在本申请人的已公开的国际申请第WO 00/47858号中详细描述。
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起到对应于现有技术的耦联构件的耦联装置的功能的部分与相应的端件一体制成。位于左端件410和右端件420上的这些耦联部分大致相同,但是镜像对应,因而将仅描述左端件410的耦联部分。因此,端件410的外侧包括形成在端件410自身的相应直立肋部上的上引导面411和下引导面412。除了提供引导面之外,肋部用作端件410的加强件。遮蔽装置1具有通常安装方向,如进一步在上述第WO2005/008013号以及第WO 2006/048014号中所详述的。引导面411、412平行于通常安装方向延伸。下引导面412在一端形成有形成斜面412a的倾斜部分。斜面412a形成于当安装时将要定位在后部的端部处,从而所述斜面412a是首先与托架构件形成接触的端部。因而斜面412a起到便利遮蔽装置的顶元件4正确定位的作用。在上引导面411处提供有弹性接合装置。这些装置包括舌部413,舌部413自端件410的后部处的位置点沿朝向前部的方向延伸,使得舌部的一部分即后部分413a具有与下引导面的斜面412a的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并且舌部的一部分与引导面411和412大致平行。这种构形进一步有利于安装。弹性舌部413具有允许顶元件4暂时定位在托架构件上的作用。然而,舌部413还包括采用直立保持爪414的形式的卡合装置,使得顶元件能够更加持久地保持在框架内。以此方式,顶元件4容易地与托架构件连接:首先,将顶元件大致沿从房间内部朝向外部——即朝向框架嵌板——但略微从下方开始的安装方向移动。在舌部413受压渐增的过程中,每个端件经由斜面412a以及舌部413的后部分413a被导引到托架构件上。因而,舌部413在托架构件上施加对应的弹性压力,从而在顶元件上产生略微夹紧作用。通过与托架构件的相应侧面处于滑动接合的引导表面411、412,顶元件沿安装方向进一步继续移动。当顶元件4几乎处于其最终位置时,保持爪414与托架构件的边缘卡合。端件410自身——即上述的卷轴和引导面等从其上伸出的平面部分——的厚度相对较小,例如为1-2mm,如为1.5mm。
此外,端件410具有用于与另一遮蔽装置的绳索系统(未示出)合作的弹簧装置415(参看图6)。
现回到图6至图7,并且尤其参照图13,将对顶元件4的紧凑设计进行描述: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顶元件4具有前侧、顶侧以及后侧。前侧由顶轨440构成,而顶侧和后侧则由罩件430构成,即分别由顶罩部分431和后罩部分432构成。可以想象得到还具有底侧。当然,这样的底侧可仅覆盖从后罩部分朝向遮蔽平面的距离的一部分,以使底侧不会与遮蔽体6形成干涉。
顶元件4的从后罩部分432的底部到顶罩部分侧部431所测得的高度,设计成顶元件4在未遮蔽位置时围绕包括存放在卷轴杆460上的遮蔽体6的卷轴杆460的的主要部分。
此外,顶元件4的从顶轨440到后罩部分431所测得的深度,设计成使得底元件7可在未遮蔽位置时与卷轴杆460位于相同的水平高度处。底元件7具有大体U形形状,U形体的腿部分别延伸至与顶边缘71和底边缘72形成一体。如图13所示,在未遮蔽位置时,底元件7的顶边缘71位于顶元件4的顶轨440的底边缘444的上方。底边缘72位于与存放在卷轴杆460上的遮蔽体6的最低部分相同的水平高度处或着位于略微高于所述最低部分之处。在根据本发明的遮蔽装置用来遮蔽建造于倾斜屋顶表面的窗户并且窗户顶部设置在与站在房间内的人的视线S相对应的高度处的情况下,视线S以一定角度延伸而非垂直于遮蔽平面延伸。因此,包括所存放的遮蔽体6的卷轴杆460隐藏在底元件7的后面。如图13所清楚示出,底元件7在顶边缘71和底边缘72之间呈大体U形,并包括沿面向后罩部分432的方向突出的一体形成的杆件74、75,指握部73由所述U形体提供。在未遮蔽位置,所述杆件的顶部分74就位于引导杆470的下方,并且所述杆件的后部分75就位于存放在卷轴杆460上的遮蔽体6的前部分的前方。略微的重叠不应超过顶边缘71与U形体的下端之间的距离,并且例如介于1-10mm、优选为2-8mm、最优选为4-6mm的区间内。
卷轴杆460和引导杆470的高度和深度尺寸与其特定的定位的结合,使得顶元件4具有极紧凑的设计。
整个遮蔽装置1在例如图1的窗扇2的框架中的安装按下述方式进行:
遮蔽装置1可例如以在制造厂商处完成的供货状态进行运输。在供货状态下,角托架85连接到顶元件的顶轨440。在安装地点,顶元件4连接到框架2。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按在上文描述的、通过在位于框架2的每个侧部件的上端处的托架构件上导引位于每个端件外侧上的耦联构件的方式进行。最后,侧轨8、9在斜端处通过角托架接合到顶轨440。在将侧轨连接到顶轨的步骤过程中,其中在侧轨接合到顶轨的最后步骤中,将每个侧轨从侧轨与第二纵向方向未对齐的位置带到侧轨与第二纵向方向对齐的位置。随后或同时地,通过合适的紧固装置——例如插入孔口825以及位于侧轨上的类似孔口的螺钉——将每个侧轨连接到窗扇或框架的相应侧部件。
本发明不应视为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各个不同实施方式的改型以及组合是显而易见的。
例如,在具有大纵向延伸长度部的遮蔽装置中可设有两个弹簧装置。在此情况下,每个端件可与卷轴形成为一体单元。显然,两侧构形呈镜像对应,并且遮蔽装置例如可包括沿相反方向缠绕的两个扭簧或者包括两种不同类型的弹簧。
附图标记列表
1 遮蔽装置 449 轨道
460 卷轴杆
2 窗扇 461 卷轴
21 顶部件 462 卷轴左端
22 底部件 463 短轴部分
23 侧部件 464 用于卷轴杆的右侧端塞
24 侧部件 465 卷轴右端
466 狭缝
4 顶元件 467 沟槽
410 左端件
411 引导面 470 引导杆
412 引导面 471 短轴
412a 斜面 472 用于引导杆的左侧端塞
413 舌部 473 轴承环
413a 后部分 474 用于引导杆的右侧端塞
414 保持爪
415 弹簧装置 480 弹簧装置
416 螺钉孔 481 扭簧的左端
420 右端件 482 弹簧装置的端塞
430 罩件 483 扭簧的右端
431 顶罩部分 490 支撑元件
432 后罩部分
440 顶轨 6 遮蔽体
444 底边缘
445 第一斜端 7 底元件
71 顶边缘 819 斜端
72 底边缘 823 凸缘
73 指握部 825 孔口
74 顶杆部分 85 角托架
75 后杆部分
76 密封轮廓 9 侧轨
8 侧轨 S 视线
Claims (24)
1.一种用于遮蔽框架孔口的遮蔽装置(1),包括:
顶元件(4),其具有由顶轨(440)构成的前侧,
底元件(7),其具有顶边缘(71)和底边缘(72),在所述底元件上限定有指握部,
遮蔽体(6),
所述遮蔽体包括第一端边缘和第二端边缘,所述第一端边缘容置于所述顶元件内,且所述第二端边缘紧固到所述底元件的所述顶边缘,所述底元件通过手动操作所述指握部而能够在接近所述顶元件的未遮蔽位置和离所述顶元件一定距离的遮蔽位置之间可移动,所述遮蔽体限定出遮蔽平面,
所述顶元件(4)容置卷轴杆(460)和引导杆(470),
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元件(4)的尺寸设置成,使得处于所述未遮蔽位置时,所述底元件(7)的所述顶边缘(71)适于与所述顶元件(4)的所述顶轨(440)的底边缘(444)略微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蔽装置,其中,所述顶轨(440)具有预定高度,并且,包括有存放在所述卷轴杆(460)上的所述遮蔽体(6)的所述卷轴杆(460)与所述引导杆(470)具有组合高度,并且在所述未遮蔽位置时隐藏在所述顶轨和所述底元件的组合在一起的面朝内的表面的后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蔽装置,其中,所述顶轨(440)的预定高度与包括有存放在所述卷轴杆(460)上的所述遮蔽体(6)的所述卷轴杆(460)和所述引导杆(470)的所述组合高度之间的比介于预定的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蔽装置,其中,所述区间为0.4至0.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蔽装置,其中,所述顶轨(440)连接到所述顶元件的罩件(430),所述罩件(430)包括顶罩部分(431)和后罩部分(432),所述卷轴杆(460)位于与所述引导杆(470)相比更加接近所述后罩部分(432)并且离所述顶罩部分(431)更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遮蔽装置,其中,所述顶轨连接到包括有顶罩部分(431)的罩件(430),并且所述引导杆(470)位于与所述卷轴杆(460)相比更加接近所述顶罩部分(43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遮蔽装置,其中,所述引导杆(470)与所述卷轴杆(460)相比位于在深度尺寸上更加接近所述顶轨(440)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蔽装置,其中,所述遮蔽装置进一步包括两个侧轨(8、9),每个所述侧轨(8、9)具有预定宽度,并且,所述顶轨(440)的所述预定高度大致等于每个所述侧轨(8、9)的预定宽度,因此所述斜接为45度斜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遮蔽装置,其中,在所述未遮蔽位置时所述底元件(7)位于在与所述卷轴杆(460)的高度大致相同的高度处,所述底元件(7)的所述底边缘(72)位于在与存放于所述卷轴杆(460)上的所述遮蔽体(6)的最低部分相同的高度处或者位于略微高于所述遮蔽体(6)的所述最低部分之处。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遮蔽装置,其中,在所述未遮蔽位置时,所述底元件(7)位于所述引导杆(470)的下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遮蔽装置,其中,所述底元件(7)在所述顶边缘(71)和所述底边缘(72)之间具有大体U形形状,且包括沿面向所述后罩部分(432)的方向突出的一体形成的杆件(74、75),且所述指握部(73)由所述U形体提供。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遮蔽装置,其中,在所述未遮蔽位置时所述杆件的所述顶部分(74)就位于所述引导杆(470)的下方,且所述杆件的所述后部分(75)就位于存放在所述卷轴杆(460)上的所述遮蔽体(6)的前部分的前方。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蔽装置,其中,所述略微重叠介于1-10mm、优选为2-8mm、最优选为4-6mm的区间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蔽装置,其中,所述卷轴杆(460)和所述引导杆(470)具有大致相同的长度、直径和材料厚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蔽装置,其中,所述顶元件(4)包括两个端件(410、420),并且,所述卷轴杆(460)受到弹簧偏置且安装在卷轴(461)上,并且,所述卷轴(461)和所述端件中的其一(410)构成所提供的形式为单件式模制单元的一体单元(410、461)。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遮蔽装置,其中,所述一体单元(410、461)和所述另一端件(420)各自包括适于与设置在所述框架孔口内的托架构件连接的耦联装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遮蔽装置,其中,所述耦联构件包括弹性接合装置(413)和卡合装置(414)。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遮蔽装置,其中,所述一体单元(410、461)和所述另一端件(420)各自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引导杆(470)的轴承的装置(471)。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蔽装置,其中,提供所述弹簧偏置的弹簧装置(480)包括扭簧,所述扭簧一端(481)牢固地紧固到具有能够在所述卷轴杆上自由转动的轴承环的端塞,且另一端(483)固定在所述卷轴内的狭缝(466)内。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遮蔽装置,其中,通过支撑元件(490)来确保所述扭簧保持在所述狭缝内。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遮蔽装置,其中,所述一体单元(410、461)由诸如聚酰胺或聚乙烯的塑料材料模制而成。
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遮蔽装置,其中,所述另一端件(420)以模制件形式提供,所述模制件优选为由诸如聚酰胺或聚乙烯的塑料材料制成。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蔽装置,其中,所述遮蔽装置进一步包括引导杆(470),并且,所述遮蔽体(6)沿互为相反的方向缠绕在所述卷轴杆(460)和所述引导杆(470)上,并且,在所述未遮蔽位置时所述遮蔽体(6)的前侧在所述卷轴杆(460)上面朝内。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蔽装置,其中,所述顶轨(440)在第一斜端和第二斜端之间沿所述第一纵向延伸,并且,所述遮蔽装置进一步包括两个侧轨(8、9),每个所述侧轨(8、9)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斜端,每个所述侧轨(8、9)的所述第二斜端分别适于接合到所述顶轨(440)的所述第一斜端和所述第二斜端,并且所述遮蔽装置还包括一组角托架(85),每个所述角托架适于与位于所述顶轨(440)的后侧和所述相应侧轨(8、9)的后侧的接纳装置合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DK2007/050049 WO2008131761A1 (en) | 2007-04-26 | 2007-04-26 | A screening arrangement including a top element having a compact configuration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214969Y true CN201214969Y (zh) | 2009-04-01 |
Family
ID=3862197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80052740A Pending CN101652528A (zh) | 2007-04-26 | 2007-04-26 | 包括具有紧凑构形的顶元件的遮蔽装置 |
CNU200820105146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14969Y (zh) | 2007-04-26 | 2008-04-28 | 包括具有紧凑构形的顶元件的遮蔽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80052740A Pending CN101652528A (zh) | 2007-04-26 | 2007-04-26 | 包括具有紧凑构形的顶元件的遮蔽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150672B1 (zh) |
CN (2) | CN101652528A (zh) |
DE (1) | DE202008005957U1 (zh) |
PL (1) | PL2150672T3 (zh) |
WO (1) | WO200813176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0089118A1 (en) | 2009-02-09 | 2010-08-12 | Hunter Douglas Industries B.V. | Spring system for roller blinds |
DE102009048305A1 (de) | 2009-10-05 | 2011-04-07 | Warema Renkhoff Se | Verschattungsanlage mit Behangumlenkung |
NL1039407C2 (en) | 2012-02-27 | 2013-08-28 | Hunter Douglas Ind Bv | Architectural covering having a drive mechanism for extending and retracting a covering member between opposite first and second end positions. |
DE202013102604U1 (de) * | 2013-06-18 | 2013-07-24 | Hans Iversen | Befestigungsvorrichtung für Sonnen- und Blickschutzanordnungen, insbesondere an Dachfenstern |
EP4177437A1 (en) | 2021-11-03 | 2023-05-10 | VKR Holding A/S | Screening arrangement comprising a light-proofing element |
EP4400689A1 (en) | 2023-01-13 | 2024-07-17 | VKR Holding A/S | Screening arrangement comprising a transportation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ounting a screening arrangement |
US20240426107A1 (en) | 2023-06-20 | 2024-12-26 | Vkr Holding A/S | Screening arrangement with a top casing and a bottom element comprising a screening body receiving spa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440915A (en) * | 1972-08-04 | 1976-06-30 | Beauty Blinds Ltd | Roller screen assembly for an aperture sliding gate valve assemblies |
US4126174A (en) * | 1977-07-20 | 1978-11-21 | Moriarty James P | Flexible sheet rollup window structure |
NL8200931A (nl) * | 1982-03-05 | 1983-10-03 | Roelof Pieter Snier | Huis voor een rolgordijn. |
DE19646910A1 (de) * | 1996-11-13 | 1998-05-14 | Warema Renkhoff Gmbh & Co Kg | Rolladen-Vorbauelement |
ES2197071T3 (es) | 1999-02-12 | 2004-01-01 | Vkr Holding A/S | Medios de soporte para un dispositivo de apantallamiento. |
DE20210855U1 (de) * | 2002-07-18 | 2003-05-28 | Tussinger, Philipp, 76275 Ettlingen | Rollovorrichtung |
US6873461B1 (en) * | 2003-02-25 | 2005-03-29 | Draper, Inc. | Case for roller-operated screen system |
EP1500775A1 (en) | 2003-07-21 | 2005-01-26 | VKR Holding A/S | Supporting means and screening device for use with such supporting means |
CN1910335B (zh) | 2004-11-01 | 2010-05-26 | Vkr控股公司 | 协助安装遮蔽设备的支撑装置和与该支撑装置配合的窗户 |
-
2007
- 2007-04-26 WO PCT/DK2007/050049 patent/WO2008131761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7-04-26 EP EP07722704.9A patent/EP2150672B1/en active Active
- 2007-04-26 CN CN200780052740A patent/CN101652528A/zh active Pending
- 2007-04-26 PL PL07722704T patent/PL2150672T3/pl unknown
-
2008
- 2008-04-25 DE DE202008005957U patent/DE202008005957U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8-04-28 CN CNU2008201051462U patent/CN201214969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202008005957U1 (de) | 2008-11-20 |
CN101652528A (zh) | 2010-02-17 |
WO2008131761A1 (en) | 2008-11-06 |
PL2150672T3 (pl) | 2017-09-29 |
EP2150672B1 (en) | 2017-04-05 |
EP2150672A1 (en) | 2010-02-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214969Y (zh) | 包括具有紧凑构形的顶元件的遮蔽装置 | |
CN101652529B (zh) | 具有与卷轴整合为一体的端件的遮蔽装置 | |
US6179373B1 (en) | Sunshade for a vehicle | |
AU2007225323B2 (en) | Roller tube having external slot for mounting sheet material | |
US7971625B2 (en) | Anchoring device | |
CN101663457B (zh) | 包括用于安装侧部轨道的装置的遮蔽装置及安装遮蔽装置的方法 | |
US20110226426A1 (en) | Blind Arrangement for a Motor Vehicle | |
EP2351896B1 (en) | Column system and screen device comprising one or more such column systems | |
US8291962B2 (en) | Window coverings | |
EP2020479A2 (en) | Roller blind for a roof window | |
US20060070708A1 (en) | Roller tube having external slot for mounting screen material | |
US20170349034A1 (en) | Protection device for a vehicle interior compartment | |
US20160176269A1 (en) | Vehicle door having a glass channel with separate bracket | |
EP2333194B1 (en) | Canopy structure | |
CN215858517U (zh) | 一种龙骨轨道、拼接轨道及天花龙骨系统 | |
CN201214968Y (zh) | 包括导引杆的遮蔽装置 | |
CN109414977B (zh) | 用于车辆车身的卷帘组件和用于组装卷帘组件的方法 | |
ES2251895T3 (es) | Dispositivo de soporte de un arbol de arrollamiento de una instalacion de cierre o de proteccion solar e instalacion correspondiente. | |
JP6898794B2 (ja) | 防煙垂れ壁用パネル | |
EP2690231A1 (en) | A wall panel system and a profile assembly for joining wall panels | |
US12036848B2 (en) | Window shading apparatus having installation width adjustment function | |
CN212400861U (zh) | 用于卷阳帘机构的连接件、卷阳帘机构及天窗总成 | |
EP3319825B1 (en) | Window or door covering assembly for a vehicle | |
CN115476660B (zh) | 用于机动车的车辆内部空间的遮蔽装置 | |
KR20060036885A (ko) | 블라인드용 브래킷의 설치구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