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02536Y - 天然气管网压力能在燃气轮机作功领域的回收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天然气管网压力能在燃气轮机作功领域的回收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202536Y CN201202536Y CNU2008200773743U CN200820077374U CN201202536Y CN 201202536 Y CN201202536 Y CN 201202536Y CN U2008200773743 U CNU2008200773743 U CN U2008200773743U CN 200820077374 U CN200820077374 U CN 200820077374U CN 201202536 Y CN201202536 Y CN 201202536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as turbine
- pipeline
- air flow
- natural gas
- combustion cha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4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4
- 239000003345 natural gas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918 waste hea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363 regula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天然气管网压力能在燃气轮机作功领域的回收利用装置,用于解决高压天然气降压中能量损失问题。其技术方案为:构成中包括涡流管、汽水分离器、第一换热器、燃气轮机组和相应的连接管路;所述燃气轮机组由压气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和耗功设备构成;涡流管冷气流端由冷气流管路经第一换热器连通燃烧室,涡流管热气流端由热气流管路与冷气流管路汇合后进入燃烧室;空气管路经第一换热器连通压气机、再经压气机连通燃烧室,高温高压燃气管路连通燃烧室与燃气轮机。本实用新型选用涡流管完成天然气降压调压过程,将低温天然气流冷却压气机进气温度,使进气质量流量增大,因而可大大提高燃气轮机出力和经济性,使压力能得到有效利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天然气压力能回收装置,特别是基于涡流管降压的天然气管网压力能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天然气是一种优质、高效、清洁的能源。近几十年来全球天然气工业发展速度很快,天然气在世界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也不断提高,1981年为9.9%,20世纪末为23%,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已经达到25%以上。我国也在加快天然气工业的发展,计划到2010年使得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达到6%,到2020年达到10%。
天然气工业发展的经验表明,管道是天然气发展必要环节,是沟通气田与天然气用户的重要纽带。随着技术的发展,天然气管网的输气能力和输气压力不断提高,如“西气东输”工程,设计输气量120亿立方/年,输气压力高达10MPa,“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设计输气量300亿立方/年,最高设计输气压力12MPa。这种压力气体蕴藏着巨大的压力能量,但是这种压力能通常在通过调节阀调压过程中被白白释放掉。因此,在天然气分输站、城市门站等降压过程中造成了巨大的能量损失,回收这部分压力能将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回收这部分压力能技术上可以通过膨胀机来实现,从而获得膨胀功和制冷效应,但膨胀机结构复杂,运行维护等方面要求比较高,导致回收成本高。
涡流管是一种通过一个内部器件来控制和达到所需温度和流量的装置,其主要构成包括进气管、喷嘴、涡流室、分离孔板和冷热两端管。高压气体由进气管进入喷嘴,膨胀降压后沿切线方向进入涡流室,形成自由流,经动能交换分离成温度不等的两部分,中心部分为冷气流,边缘部分为热气流,分别从涡流管的两端流出,冷热气流的比例可以调节。然而,涡流管主要用于制冷、气体混合物的分离、气体的干燥等场合,在燃气轮机作功发电领域尚未见其被利用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天然气管网压力能在燃气轮机作功领域的回收利用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天然气管网压力能在燃气轮机作功领域的回收利用装置,构成中包括涡流管、汽水分离器、第一换热器、燃气轮机组和相应的连接管路;所述燃气轮机组由压气机、燃烧室、燃气轮机和耗功设备组成;所述涡流管冷气流端由冷气流管路经第一换热器连通燃烧室,涡流管热气流端由热气流管路与冷气流管路汇合后进入燃烧室;空气管路经第一换热器进入压气机、再经压气机连通燃烧室,高温高压燃气管路连通燃烧室与燃气轮机。
上述天然气管网压力能在燃气轮机作功领域的回收利用装置,增设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于冷气流管路和燃气轮机的排气余热管路中。
上述天然气管网压力能在燃气轮机作功领域的回收利用装置,增设汽水分离器,所述汽水分离器连接于压气机前端的空气管路中。
上述天然气管网压力能在燃气轮机作功领域的回收利用装置,所述涡流管为多组,各涡流管之间为并联,涡流管的进气管上设有调节阀。
上述天然气管网压力能在燃气轮机作功领域的回收利用装置,所述耗功设备为发电机、泵或压缩机等。
本实用新型针对高压天然气分输站、城市门站等降压过程中造成巨大能量损失的问题,设计了采用涡流管为调压部件的天然气压力能回收装置,其主要特点如下:1.有效回收利用天然气管网压力能,使其中的能量得以利用;2.选用构造简单、造价低廉、工作稳定的涡流管完成天然气降压调压过程;3.涡流管导出的低温天然气流冷却燃气轮机组压气机的进气,然后进一步回收燃气轮机排气余热后再与热气流混合进入燃气轮机燃烧室,由于压气机的进气被天然气冷气流冷却后温度降低,密度提高,增大了进入压气机空气的质量流量,因而可大大提高燃气轮机的出力和经济性,使压力能得到了有效的利用。上述方法可用于天然气的使用与供给间存在压差、需要调压的场合,利用涡流管降压后产生冷气流和热气流还可以用于其它不同的运行场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表示如下:1.高压天然气管路;2.调节阀;3.涡流管;3—1.涡流管冷气流端;3—2.涡流管热气流端;4.第一换热器;5.汽水分离器;6.第二换热器;7.压气机;8.燃烧室;9.燃气轮机;10.耗功设备;11.热气流管路;12.高温高压燃气管路;13.冷气流管路;14.排气余热管路;15.空气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为:选用涡流管为调压部件,将高压天然气的压力能经涡流管降压后所产生的冷气流和热气流分别输出,其中,冷气流经换热器吸收逆流空气和燃气轮机排气的热量升温后,与热气流汇合进入燃气轮机组的燃烧室;而经由换热器冷气流降温的空气进入燃气轮机组的压气机,提高压力后再导入燃气轮机组的燃烧室。在燃烧室中,天然气与空气混合燃烧,高温高压燃气混合物进入燃气轮机作功,驱动发电机或其它作功设备。
本实用新型用涡流管代替通常的压力调节阀调节天然气的压力,不但实现了压力调节的目的,而且可以有效利用同时产生的冷天然气流和热天然气流,使进入压气机的空气被天然气冷气流冷却后温度降低,密度提高,增大了进入压气机空气的质量流量,因而可大大提高燃气轮机的出力和经济性。
燃气轮机组通常由空气压缩机和燃气轮机等组成,空气从环境状态吸入空气压缩机,在压缩机中压力和温度都将提高,然后进入燃烧室与燃料混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燃气混合物,推动燃气轮机对外输出功量。燃气轮机对进口空气的温度比较敏感,在高温季节或年平均气温较高的地区,燃气轮机的出力和效率往往低于标准工况。进入压缩机空气的温度降低,进入压缩机空气的质量流量增大,燃气轮机出力增大,热耗率降低,因此希望进气温度尽可能低。但进气温度受大气环境影响,为了降低压气机进气温度,改善燃气轮机的循环性能,通常都是采用蒸发式、吸收式及蓄冰式等人工冷却的方法来降低进口空气温度,然而,这些方法都需要消耗的能量而且系统比较复杂。采用本实用新型中调压过程中涡流管产生的冷天然气流冷却压气机的进气,设备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维护工作量很小,经济实用。
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由涡流管3、换热器4、汽水分离器5、第一换热器4、第二换热器6、燃气轮机组和各连接管路组成,燃气轮机组包括压气机7、燃烧室8、燃气轮机9和耗功设备10,耗功设备为发电机、泵或压缩机等,由燃气轮机9驱动耗功设备。所用涡流管的数目据其需要而定,各涡流管采用并联方式连接,各涡流管的进气管与高压天然气管路1连通,为调节天然气的进气量,在涡流管的进气管上设有调节阀2。各涡流管冷气流端3—1由冷气流管路13经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连通燃烧室,涡流管热气流端3—2由热气流管路11与从第二换热器导出的经过换热升温的冷气流管汇合共同进入燃烧室,空气管路15经第一换热器和汽水分离器5后进入压气机、再经压气机连通燃烧室,高温高压燃气管路12连通燃烧室与燃气轮机。燃气轮机9的排气余热管路14连通第二换热器。换热器可采用气-气表面式换热器,当然,也可采用其他形式的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具有压力能的高压天然气由高压天然气管路1经过各并联的调节阀2后导入各涡流管3,经涡流管降压后产生的冷气流和热气流由涡流管的两个出口端输出。其中,各涡流管冷气流端3—1流出的低温低压天然气通过第一换热器,并在第一换热器中吸收逆流空气的热量,然后再通过第二换热器进一步回收燃气轮机排气余热。涡流管热气流端3—2流出的高温低压天然气与从第二换热器流出的升温后的天然气汇合进入燃烧室8。来自环境状态的空气在第一换热器中被低温天然气流冷却降温后经汽水分离器5进入压气机7,在压气机提高压力后导入燃烧室。在燃烧室中,天然气与空气混合燃烧,高温高压燃气混合物进入燃气轮机9作功,驱动耗功设备10。
Claims (5)
1.一种天然气管网压力能在燃气轮机作功领域的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中包括涡流管(3)、汽水分离器(5)、第一换热器(4)、燃气轮机组和相应的连接管路;所述燃气轮机组由压气机(7)、燃烧室(8)、燃气轮机(9)和耗功设备(10)构成;所述涡流管冷气流端(3—1)由冷气流管路(13)经第一换热器连通燃烧室,涡流管热气流端(3—2)由热气流管路(11)与冷气流管路(13)汇合后进入燃烧室;空气管路(15)经第一换热器连通压气机、再经压气机连通燃烧室,高温高压燃气管路(12)连通燃烧室与燃气轮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气管网压力能在燃气轮机作功领域的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增设第二换热器(6),所述第二换热器(6)连接于冷气流管路(13)和燃气轮机的排气余热管路(14)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然气管网压力能在燃气轮机作功领域的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增设汽水分离器(5),所述汽水分离器连接于压气机(7)前端的空气管路(15)中。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天然气管网压力能在燃气轮机作功领域的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管为多组,各涡流管之间为并联,涡流管的进气管上设有调节阀(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然气管网压力能在燃气轮机作功领域的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耗功设备(10)为发电机、泵或压缩机等。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0773743U CN201202536Y (zh) | 2008-05-29 | 2008-05-29 | 天然气管网压力能在燃气轮机作功领域的回收利用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0773743U CN201202536Y (zh) | 2008-05-29 | 2008-05-29 | 天然气管网压力能在燃气轮机作功领域的回收利用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202536Y true CN201202536Y (zh) | 2009-03-04 |
Family
ID=40424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820077374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02536Y (zh) | 2008-05-29 | 2008-05-29 | 天然气管网压力能在燃气轮机作功领域的回收利用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202536Y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80723B (zh) * | 2008-05-29 | 2010-08-18 | 华北电力大学 | 天然气管网压力能在燃气轮机作功领域的回收利用方法及装置 |
CN104929776A (zh) * | 2015-05-29 | 2015-09-23 | 浙江浙能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燃气和天然气管网压力能的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
CN105736216A (zh) * | 2014-12-11 | 2016-07-06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利用石油开采地层压力能和输送剩余压力能发电的装置 |
CN110284971A (zh) * | 2019-06-12 | 2019-09-27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天然气发电系统 |
-
2008
- 2008-05-29 CN CNU2008200773743U patent/CN201202536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80723B (zh) * | 2008-05-29 | 2010-08-18 | 华北电力大学 | 天然气管网压力能在燃气轮机作功领域的回收利用方法及装置 |
CN105736216A (zh) * | 2014-12-11 | 2016-07-06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利用石油开采地层压力能和输送剩余压力能发电的装置 |
CN105736216B (zh) * | 2014-12-11 | 2019-04-05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利用石油开采地层压力能和输送剩余压力能发电的装置 |
CN104929776A (zh) * | 2015-05-29 | 2015-09-23 | 浙江浙能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燃气和天然气管网压力能的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
CN110284971A (zh) * | 2019-06-12 | 2019-09-27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天然气发电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80723B (zh) | 天然气管网压力能在燃气轮机作功领域的回收利用方法及装置 | |
CN111022138B (zh) | 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余热回收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 | |
CN112780409B (zh) | 一种采用连续爆轰的燃机与液态压缩空气储能耦合系统及方法 | |
CN110887278B (zh) | 用于低品位热源的能量自给型二氧化碳冷热电联产系统 | |
CN201321918Y (zh) | 大型船舶柴油机废热利用的热电冷联产装置 | |
CN110273759B (zh) | 实现烟气余热深度利用与进气冷却的igcc热电系统及方法 | |
CN105840258A (zh) | 一种风能、燃气及超临界二氧化碳能源梯级利用联合发电系统 | |
CN102562496A (zh) | 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中低温地热高效热电耦合联供系统 | |
CN206190489U (zh) | 一种热能梯级存储、调节和利用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 |
CN108661732A (zh) | 一种燃气-超临界二氧化碳联合动力的液化天然气生产系统 | |
CN108331625A (zh) | 一种利用天然气电厂排烟汽化潜热的发电系统 | |
CN104863651A (zh) | 一种低温余热驱动的热电并供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系统 | |
CN109763948A (zh) |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及运行方法 | |
CN206539381U (zh) | 一种基于燃气及太阳能热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 | |
CN113090506B (zh) | 一种以压缩空气为能量来源的冷热电联供系统与方法 | |
CN111810297A (zh) | 一种基于lng冷源的燃气超临界二氧化碳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及运行方法 | |
CN112554983A (zh) | 一种耦合卡琳娜循环的液态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及方法 | |
CN107387178A (zh) | 一种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闭式循环的热电联产系统 | |
CN108843418A (zh) | 一种双压高效燃气超临界二氧化碳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 |
CN201202536Y (zh) | 天然气管网压力能在燃气轮机作功领域的回收利用装置 | |
CN206468384U (zh) | 一种直接燃烧加热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循环系统 | |
CN113864017B (zh) | 一种利用lng冷能和地热能的卡琳娜-有机朗肯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 |
CN114635767A (zh) | 一种基于喷射器与涡流管组合的液态二氧化碳储能系统 | |
CN208222902U (zh) | 一种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冷热电组合系统 | |
CN109826674A (zh) | 一种钢铁企业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0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80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