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98353Y - 具浮动式后刹车卡钳座的车架 - Google Patents
具浮动式后刹车卡钳座的车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198353Y CN201198353Y CNU2008200052129U CN200820005212U CN201198353Y CN 201198353 Y CN201198353 Y CN 201198353Y CN U2008200052129 U CNU2008200052129 U CN U2008200052129U CN 200820005212 U CN200820005212 U CN 200820005212U CN 201198353 Y CN201198353 Y CN 201198353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heel shaft
- brake
- seat
- vehicle frame
- flo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浮动式后刹车卡钳座的车架,其设有一前车架,前车架后端形成一立管并连接一前端形成后悬吊装置的后车架结构,后车架结构后端的两侧设有两后叉勾爪,于两后叉勾爪之间结合一轮轴,于轮轴以可转动形态套设一浮动卡钳座,浮动卡钳座的顶端形成一刹车卡钳结合部,于浮动卡钳座底端与立管底部之间结合一连杆;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是将刹车卡钳结合于刹车卡钳结合部,当刹车卡钳夹刹动作时,刹车制动力藉由可转动的浮动卡钳座传递,经由连杆承受拉力并传递至前车架,藉此排除了后车架结构传递受力的干扰而得到最佳的刹车以及悬吊特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的车架,尤指一种具浮动式后刹车卡钳座的车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后刹车装置请参看图5,其设有一前车架40,前车架40后端形成一立管401,于立管401连接一朝后延伸且为浮动式连结形态的后车架结构41,于后车架结构41的顶侧前端与前车架40之间设有一后悬吊装置42,后车架结构41后端的两侧各设有一后叉勾爪411,于左侧的后叉勾爪411顶部结合一刹车卡钳B。
前述后刹车装置的刹车卡钳B动作时,产生朝前的刹车制动力,此刹车制动力藉由后车架结构41吸收后,产生分力并通过后悬吊装置42传递至前车架40,这样,使得刹车制动力传递途径为依序经过后车架结构41、后悬吊装置42而传导至前车架的途径。
如前所述,由于刹车制动力的路径经过了后悬吊装置42,因此使得刹车制动力与后悬吊装置相互间产生动作干扰,减低了刹车以及悬吊的性能。除此以外,由于刹车制动力于后车架结构41处形成推压分力,因此在设计后车架结构41时无法减少抗弯曲强度的设计值,也不易作减轻后车架结构41重量的构造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由于现有后刹车装置会使得刹车的制动力干扰后悬吊装置,因此无法得到最佳的刹车以及悬吊特性。鉴于前述缺点,本实用新型主要的目的在于,以浮动式的构造将刹车制动力直接传递至前车架,藉此不经由后车架结构传递制动力的装置达到最佳的刹车以及悬吊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浮动式后刹车卡钳座的车架,其设有一前车架,该前车架后端形成一立管,于该立管连接一后车架结构,该后车架结构于前端的顶侧设有一后悬吊装置,以该后悬吊装置连接于该前车架,该后车架结构后端的两侧各设有一后叉勾爪,于两后叉勾爪之间结合一轮轴;
于该轮轴以可转动形态套设一浮动卡钳座,该浮动卡钳座位于左侧后叉勾爪的内侧,于该浮动卡钳座的顶端形成一提供刹车卡钳结合的刹车卡钳结合部,于该浮动卡钳的底部形成一朝下延伸的拉臂,于该拉臂的底端与该立管底部之间枢接一连杆,该连杆位于该轮轴的下方。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将轮轴设为快拆的形态,于轮轴以可转动形态套设一花鼓,于花鼓左端部的周围结合一刹车碟盘,又在轮轴位于该花鼓左端与左侧后叉勾爪之间的部分套设固定一套筒;左侧后叉勾爪对应该套筒凸设一延伸筒,该延伸筒套设于该轮轴的左端部,并且该延伸筒的右端与该套筒的左端凹凸嵌合;浮动卡钳座是斜向设置的长条形状板件,于浮动卡钳座的中间穿设一轴承孔,又于轴承孔内嵌设一轴承,以轴承套设于轮轴周围所设的套筒以及该延伸筒的周围,藉此令该浮动卡钳座以可转动的形态设于左侧后叉勾爪上,并令浮动卡钳座设置于左侧后叉勾爪与刹车碟盘之间。
更进一步,本实用新型于立管底部的左侧形成一前螺锁部,于浮动卡钳座的底部形成一朝下延伸的拉臂,于拉臂的底端穿设一后螺孔,连杆是直杆体并于两端对应前螺锁部以及后螺孔分别穿设一前锁孔以及一后锁孔,设有两固定件,两固定件分别穿经前锁孔以及后锁孔再螺锁于前螺锁部以及后螺孔。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是将刹车卡钳结合于刹车卡钳结合部,使刹车卡钳能对后刹车所设的刹车碟盘动作,当刹车卡钳夹刹动作时,于刹车卡钳结合部处产生朝前的刹车制动力,刹车制动力藉由可转动的浮动卡钳座传递,对浮动卡钳座的底端产生朝后拉动的力量,以拉臂向后拉动连杆,使连杆承受拉伸分力,并将刹车制动力传递至前车架,藉此,使得刹车制动力传递途径为依序经过浮动卡钳座、连杆而传导至前车架的途径。
由于刹车制动力的路径排除了后车架结构以及后悬吊装置,使得本实用新型完全避免后刹车制动力与后悬吊装置相互间的动作干扰,因此可以得到最佳的刹车以及悬吊特性。
除了具有最佳的刹车以及悬吊特性以外,由于刹车制动力是以拉杆承受拉伸分力再传递至前车架,避免了后车架结构原来所应承受的推压分力,因此于设计后车架结构时可以减少抗弯曲强度的设计值,可达到减轻结构重量的目的。
再者,本实用新型藉由将连杆设于轮轴下方的构造设计,使得连杆本身主要承受拉分力。相较于将拉臂与刹车卡钳结合部上下位置互换而使得连杆位于轮轴上方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连杆抗弯曲强度的设计值,因此本实用新型能达到减轻连杆重量的目的。
由于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将轮轴设为快拆的形态,加上浮动卡钳座以可转动形态套设于左侧后叉勾爪朝右伸设的设延伸筒的设计,使得浮动卡钳座不会随着轮轴拆卸而掉落,因此使得花鼓能够快速的由两后叉勾爪之间拆卸或者结合,藉此具有检修时方便拆卸维修的功效,方便使用者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平面放大图。
图5是现有后刹车装置的平面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A)刹车卡钳 (B)刹车卡钳
(10)前车架 (101)立管
(102)前螺锁部 (11)后车架结构
(111)后叉勾爪 (1111)延伸筒
(12)后悬吊装置
(13)轮轴 (14)花鼓
(15)刹车碟盘 (16)套筒
(20)浮动卡钳座 (21)轴承孔
(211)轴承 (22)刹车卡钳结合部
(23)拉臂 (231)后螺孔
(30)连杆 (31)前锁孔
(32)后锁孔 (33)固定件
(40)前车架 (401)立管
(41)后车架结构 (411)后叉勾爪
(42)后悬吊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具浮动式后刹车卡钳座的车架,请参看图1—4的较佳实施例,其设有一前车架10,前车架10后端形成一立管101,于立管101底部的左侧形成一前螺锁部102,于立管101连接一朝后延伸且为浮动式连结形态的后车架结构11,后车架结构11前端的顶侧设有一后悬吊装置12,以后悬吊装置12结合于前车架10,后车架结构11后端的两侧各设有一后叉勾爪111。
于两后叉勾爪111之间结合一快拆形态的轮轴13,于轮轴13以可转动形态套设一花鼓14,于花鼓14左端部的周围结合一刹车碟盘15,又在轮轴13位于花鼓14左端与左侧后叉勾爪111之间的部分套设固定一套筒16,左侧后叉勾爪111对应套筒16凸设一延伸筒1111,延伸筒1111套设于与轮轴13左端部并且朝右的内端与套筒16的左端凹凸嵌合。
于轮轴13以可转动形态套设一浮动卡钳座20,浮动卡钳座20是斜向设置的长条形状板件且长度与刹车碟盘15约为等长,于浮动卡钳座20的中间穿设一轴承孔21,又于轴承孔21内嵌设一轴承211,以轴承211套设于轮轴13周围所设的套筒16以及由浮动卡钳座20凸伸的延伸筒1111周围,令浮动卡钳座20设置于左侧后叉勾爪111上并位于左侧后叉勾爪111与刹车碟盘15之间;
于浮动卡钳座20顶端形成一提供刹车卡钳结合的刹车卡钳结合部22,刹车卡钳结合部22的位置对应刹车碟盘15的周围,令刹车卡钳结合部22旋转时,所设的刹车卡钳结合部22会沿着刹车碟盘15周围移动,于浮动卡钳座20的底部形成一朝下延伸的拉臂23,于拉臂23的底端穿设一后螺孔231。
设有一连杆30,连杆30是球面连杆并于两端对应前螺锁部102以及后螺孔231分别穿设一前锁孔31以及一后锁孔32,设有两固定件33,两固定件33分别穿经前锁孔31以及后锁孔32再螺锁于前螺锁部102以及后螺孔231,藉此将连杆30枢接于浮动卡钳座20底端与立管101底部之间。
当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请参看图1、4的较佳实施例所示,将刹车卡钳A结合于刹车卡钳结合部22,使刹车卡钳A能对应刹车碟盘15动作,并且由于刹车卡钳结合部22的位置对应刹车碟盘15的周围,且浮动卡钳座20的长度与刹车碟盘15约为等长,因此当后车架结构11上下起伏动作,使得连杆30拉动浮动卡钳座20也随之摆动时,结合于刹车卡钳结合部22的刹车卡钳A能沿着刹车碟盘15周围移动而达到刹车的效果。
当刹车卡钳A夹刹刹车碟盘15时,于刹车卡钳结合部22处产生朝前的刹车制动力,并使得可转动的浮动卡钳座20的底端产生朝后拉动的力量,如此以拉臂23拉动连杆30,将刹车制动力经由承受拉伸分力的连杆30直接传递至前车架10,使刹车制动力传递途径依序经过浮动卡钳座20、连杆30而传导至前车架10。
由前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刹车制动力的路径排除了后车架结构11以及后悬吊装置12,使得本实用新型可完全避免后刹车制动力与后悬吊装置12相互间的动作干扰,因此可以得到最佳的刹车以及悬吊特性。本实用新型除了具有最佳的刹车以及悬吊特性以外,由于刹车制动力避免了后车架结构11所承受的推压分力,因此于设计结构时可以减少抗弯曲强度的设计值,可达到减轻结构重量的目的,再者,请参看图2,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花鼓14是以快拆形态的轮轴13结合于两后叉勾爪111之间,加上该浮动卡钳座20以可转动的形态设于左侧后叉勾爪111的延伸筒1111上,因此具有检修时方便拆卸维修的功效,方便使用者利用。
Claims (10)
1.一种具浮动式后刹车卡钳座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其设有一前车架,该前车架后端形成一立管,于该立管连接一后车架结构,该后车架结构于前端的顶侧设有一后悬吊装置,以该后悬吊装置连接于该前车架,该后车架结构后端的两侧各设有一后叉勾爪,于两后叉勾爪之间结合一轮轴;
于该轮轴以可转动形态套设一浮动卡钳座,该浮动卡钳座位于左侧后叉勾爪的内侧,于该浮动卡钳座的顶端形成一提供刹车卡钳结合的刹车卡钳结合部,于该浮动卡钳的底部形成一朝下延伸的拉臂,于该拉臂的底端与该立管底部之间枢接一连杆,该连杆位于该轮轴的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浮动式后刹车卡钳座的车架,其特征在于,于该轮轴以可转动形态套设一花鼓,于该花鼓左端部的周围结合一刹车碟盘,又在该轮轴位于该花鼓左端与左侧后叉勾爪之间的部分套设固定一套筒;左侧后叉勾爪对应该套筒凸设一延伸筒,该延伸筒套设于该轮轴的左端部,并且该延伸筒的右端与该套筒的左端凹凸嵌合;所述浮动卡钳座以可转动形态套设于该套筒以及该延伸筒的周围,藉此令该浮动卡钳座以可转动的形态挂设于左侧后叉勾爪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浮动式后刹车卡钳座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卡钳座是斜向设置且长度概与所述刹车碟盘等长的长条形状板件,于该浮动卡钳座的中间穿设一轴承孔,又于该轴承孔内嵌设一轴承,以该轴承套设于该轮轴周围所设的套筒以及所述延伸筒的周围,令该浮动卡钳座设置于左侧后叉勾爪与该刹车碟盘之间。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具浮动式后刹车卡钳座的车架,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立管底部的左侧形成一前螺锁部,于所述浮动卡钳座的底部形成一朝下延伸的拉臂,于该拉臂的底端穿设一后螺孔,所述连杆是球面连杆并于两端对应前螺锁部以及后螺孔分别穿设一前锁孔以及一后锁孔,设有两固定件,两固定件分别穿经前锁孔以及后锁孔再螺锁于前螺锁部以及后螺孔。
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具浮动式后刹车卡钳座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架结构以浮动式连结形态结合于所述前车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浮动式后刹车卡钳座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架结构以浮动式连结形态结合于所述前车架。
7.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具浮动式后刹车卡钳座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是快拆形态的轮轴。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浮动式后刹车卡钳座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是快拆形态的轮轴。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浮动式后刹车卡钳座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是快拆形态的轮轴。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浮动式后刹车卡钳座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是快拆形态的轮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0052129U CN201198353Y (zh) | 2008-03-18 | 2008-03-18 | 具浮动式后刹车卡钳座的车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0052129U CN201198353Y (zh) | 2008-03-18 | 2008-03-18 | 具浮动式后刹车卡钳座的车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198353Y true CN201198353Y (zh) | 2009-02-25 |
Family
ID=40449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820005212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98353Y (zh) | 2008-03-18 | 2008-03-18 | 具浮动式后刹车卡钳座的车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198353Y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4484265A1 (de) * | 2023-06-21 | 2025-01-01 | Croozer GmbH | Drehmomentstütze für gefederte fahrzeuganhänger mit radschwinge |
-
2008
- 2008-03-18 CN CNU2008200052129U patent/CN201198353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4484265A1 (de) * | 2023-06-21 | 2025-01-01 | Croozer GmbH | Drehmomentstütze für gefederte fahrzeuganhänger mit radschwinge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505694B2 (en) | Link unit of brake assembly for bicycles | |
CN205273069U (zh) | 一种汽车牵引拖钩装置 | |
NZ598140A (en) | Apparatus for towing vehicles, particularly bicycles, with universal joint at front and fork and strut at rear | |
CN104071290B (zh) | 带扳钮式驻车机构的摩托车把手刹车装置 | |
CN201198353Y (zh) | 具浮动式后刹车卡钳座的车架 | |
CN201205925Y (zh) | 自动刹停的婴儿推车 | |
JP2010126060A5 (zh) | ||
TWI589469B (zh) | Construction of the locomotive anti-skid system | |
CN203921094U (zh) | 带扳钮式驻车机构的摩托车把手刹车装置 | |
CN201761611U (zh) | 后轮毂式制动的电动三轮车 | |
CN202670031U (zh) | 可刹车自行车脚撑 | |
JP5722755B2 (ja) | ブレーキ装置 | |
CN202295181U (zh) | 同步刹车装置 | |
CN202006857U (zh) | 扭扭、扭臀、划船、滑板四用车 | |
US8657077B2 (en) | Cantilever brake with quick release mechanism | |
CN204507069U (zh) | 一种自行车驻车架的快拆装置 | |
CN201023514Y (zh) | 童车一踩双刹装置 | |
CN203391941U (zh) | 自行车单柄双刹机构 | |
CN204998690U (zh) | 带手刹的高强度儿童滑板车 | |
CN204726470U (zh) | 一种便携式折叠小推车 | |
CN201647046U (zh) | 自行车煞车把手装置 | |
CN202541755U (zh) | 自行车的拖车杆 | |
CN101837816B (zh) | 车辆的刹车装置 | |
CN201280199Y (zh) | 插固式剎车把手结构 | |
CN103043158B (zh) | 摩托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225 Termination date: 201203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