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18276Y - 漏电开关的防止反送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漏电开关的防止反送电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118276Y CN201118276Y CNU2007200138638U CN200720013863U CN201118276Y CN 201118276 Y CN201118276 Y CN 201118276Y CN U2007200138638 U CNU2007200138638 U CN U2007200138638U CN 200720013863 U CN200720013863 U CN 200720013863U CN 201118276 Y CN201118276 Y CN 201118276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oltage end
- circuit
- user
- operating voltage
- rel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7 re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漏电开关的防止反送电装置,它是电源经放大和控制电路连接脱扣器TK,该电路连接电流互感器的一组次级线圈L1,电流互感器的另一组次级线圈即试验线圈L2一路直接接工作电压端,另一路经串联的电阻R、实验按钮连工作电压端;在外电路自备发电机组接入工作电压端加一只中间继电器KA,该继电器有一对常闭触点KA-1加在电源侧与工作电压端,继电器一个常开触点KA-2与上述的试验按钮并联,另一对常开触点KA-3加在用户自备电源侧与工作电压端。本装置在用户的发电机组工作的情况下,防“反送电”的电路始终工作,可有效地杜绝了用户“反送电”。可靠性高,结构简单,改装容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用户自备发电机在系统停电后向系统反送电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用户自备发电机的情况迅速增多,当供电公司的供电线路出现检修、改造或其他原因需要停电的时候,用户为保证自身用电的连续性,会启动自备电源即发电机。当用户自备电源启动,并且在没有断开10千伏线路配电变压器高、低压侧开关及用户电源总开关的时候,用户发电机通过配电变压器的升压作用,向供电公司10千伏线路输送10千伏高电压,当供电公司的线路正在检修时,由于天气干燥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线路装设的接地线接地不良,因此会导致检修的线路出现高压,即使10千伏检修的线路接地线装设良好,也会在线路上出现很高的感应电动势,此感应电压会伤害到检修人员,当接地线装设不牢固的时候,后果会更加严重。因此为安全起见,从源头上防止用户的自备电源向10千伏线路反送电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漏电开关的防止反送电装置,它将漏电开关内部用于实现漏电保护的电路进行改进,使用户的自备发动机启动时与系统断开,确保系统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装置电源经放大和控制电路连接脱扣器,该电路连接电流互感器的一组次级线圈,电流互感器的另一组次级线圈即试验线圈一路直接接工作电压端,另一路经串联的电阻、实验按钮连工作电压端;在外电路自备发电机组接入工作电压端加一中间继电器,该继电器有一对常闭触点加在电源侧与工作电压端,继电器一个常开触点与上述的试验按钮并联,另一对常开触点加在用户自备电源侧与工作电压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本装置在用户的发电机组工作的情况下,防“反送电”的电路始终工作,致使脱扣器连杆不能够复位,因此在用户的发电机组工作的情况下,电源总开关不能够被合上,可有效地杜绝了用户“反送电”。2、可靠性高,因在电源侧加装中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当用户的发电机组开始工作时,中间继电器吸合,常闭触点先断开,常开触点后闭合,常闭触点断开就先使工作电压端与电源侧切断,并且消除电源侧与用户自备电源之间的相互影响,确保此时正在工作的人员的安全。3、结构简单,改装容易,在外电路与系统连接处加中间继电器,如果漏电开关在生产出厂前加装防止反送电的功能,中间继电器采用小型的中间继电器,将其安装在漏电开关的内部,向外只需引出1对端子,用于连接用户自备电源的220伏交流输入即可。当需要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时,每个用户只需购买一只普通型中间继电器、一只具有8对端子的端子排和部分软线,通过改变漏电开关的内部接线即可实现防止反送电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原漏电开关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可以看到,原来的漏电开关在其内部有一只电流互感器H,通过电流互感器检测三相四线制供电方式中的四根导线总的回路电流,当线路有人触电或其他方式的漏电情况发生时(漏电:某相的相电流通过人体或其他导电体与大地作为回路),致使漏电开关的三相四线供电方式中的总的电流值不为零,因此在漏电开关的内部电流互感器次级线圈L1中有感应电流输出,此电流经过放大电路放大,并且与控制电路共同作用,致使脱扣器TK线圈带电吸合,带动漏电开关的跳闸动作杆TKG动作,带动漏电开关K跳开,从而切断电源。为了检验漏电开关的漏电保护功能是否完好,漏电开关特设置了一个用于用户检测其漏电功能是否完好的试验按钮KS,当漏电开关在合位并且漏电开关的开关刀闸的电源侧带有电压时,按下“试验按钮”试验电压一般接在三相四线电路的C相和零相之间,便在试验线圈中有试验电流流过即人为的制造一个漏电电流,此试验电流导致漏电开关的内部电流互感器中有感应电流流出,此电流经过放大电路放大,并且与控制电路共同作用,致使脱扣器线圈带电吸合,带动漏电开关的跳闸动作杆动作,带动漏电开关跳开,从而切断电源。
由图2可以看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本装置电源经放大和控制电路连接脱扣器TK,该电路连电流互感器H的次级线圈L1,电流互感器H的另一次级线圈L2即试验线圈一路直接接工作电压端,另一路经串联的电阻R、试验按钮KS连工作电压端;在外电路自备发电机组接入工作电压端加一中间继电器KA,该继电器有一对常闭触点KA-1加在电源侧与工作电压端,继电器一个常开触点KA-2与上述的试验按钮并联,另一对常开触点KA-3加在用户自备电源侧与工作电压端;电源线穿过穿心电流互感器H,FH是负荷侧,K是漏电开关,K1是用户自备电源开关,TKG是跳闸动作杆。
本装置实现防止反送电原理:
当漏电开关的电源侧V带有额定电压,在按下试验按钮KS的时候,漏电开关K便会动作跳开。 因此加装一只中间继电器和一只具有“8对”端子的端子排,来实现防止用户反送电的功能。中间继电器的线圈电源使用用户自备发电机发出的220伏交流电源。并且通过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向外输出220伏交流电压,作为漏电开关保护电路的工作电源。中间继电器的一常开触点KA-2并联在试验按钮KS两端,代替试验按钮的功能。当用户自备电源启动,线路侧漏电开关没有断开的时候,在用户的开关刀闸的上侧具有三相四线400伏交流电压,因此中间继电器KA线圈带电吸合,漏电开关的放大和控制电路带有工作电压,并且常开触点KA-2同时接通,共同导致脱扣器动作,从而带动漏电开关的跳闸动作杆动作,带动漏电开关跳开,实现了防止用户向线路反送电的功能。使用中间继电器的一对常闭触点串接在漏电开关的原保护电源上,消除两组保护电源之间带来的影响。
此保护电路可靠性说明:
当供电公司的线路向用户供电,电源总开关在合位时,用户的自备电源开关不能够在合位。因为如果电源总开关与用户的自备电源开关同时在合位,在用户自备发电机组三相四线电压的输出端(即用户自备电源开关的输入端)具有三相四线400伏电压,防“反送电”的电路将工作,断开电源总开关。因此当供电公司向用户供电的时候,用户的自备电源开关必须在开位,才能够合上电源总开关。
当供电公司的线路停电时,电源总开关在合位,用户的自备电源的开关在开位,在用户启动发电机组后,防“反送电”的电路便开始工作,断开电源总开关,用户再合上自备电源开关,使用发电机组供电。在用户的发电机组工作的情况下,防“反送电”的电路始终工作,致使脱扣器连杆不能够复位,因此在用户的发电机组工作的情况下,电源总开关不能够被合上。因此有效地杜绝了用户“反送电”现象的发生。
Claims (1)
1、一种漏电开关的防止反送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电源经放大和控制电路连接脱扣器TK,该电路连接电流互感器的一组次级线圈L1,电流互感器的另一组次级线圈即试验线圈L2一路直接接工作电压端,另一路经串联的电阻R、实验按钮KS连工作电压端;在外电路自备发电机组接入工作电压端加一只中间继电器KA,该继电器有一对常闭触点KA-1加在电源侧与工作电压端,继电器一个常开触点KA-2与上述的试验按钮并联,另一对常开触点KA-3加在用户自备电源侧与工作电压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0138638U CN201118276Y (zh) | 2007-08-15 | 2007-08-15 | 漏电开关的防止反送电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0138638U CN201118276Y (zh) | 2007-08-15 | 2007-08-15 | 漏电开关的防止反送电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118276Y true CN201118276Y (zh) | 2008-09-17 |
Family
ID=39992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720013863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18276Y (zh) | 2007-08-15 | 2007-08-15 | 漏电开关的防止反送电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118276Y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22971A (zh) * | 2011-05-26 | 2011-10-19 | 吴斌 | 防止异常反送电装置 |
CN103779806A (zh) * | 2014-01-23 | 2014-05-07 | 广州番禺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电网防倒供电的方法及系统 |
CN105140786A (zh) * | 2015-08-24 | 2015-12-09 | 国家电网公司 | 配电变台智能配电箱 |
-
2007
- 2007-08-15 CN CNU2007200138638U patent/CN201118276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22971A (zh) * | 2011-05-26 | 2011-10-19 | 吴斌 | 防止异常反送电装置 |
CN102222971B (zh) * | 2011-05-26 | 2013-06-19 | 吴斌 | 防止异常反送电装置 |
CN103779806A (zh) * | 2014-01-23 | 2014-05-07 | 广州番禺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电网防倒供电的方法及系统 |
CN103779806B (zh) * | 2014-01-23 | 2016-04-20 | 广州番禺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电网防倒供电的方法及系统 |
CN105140786A (zh) * | 2015-08-24 | 2015-12-09 | 国家电网公司 | 配电变台智能配电箱 |
CN105140786B (zh) * | 2015-08-24 | 2017-08-04 | 国家电网公司 | 配电变台智能配电箱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896469B (zh) | 一种自动监测运行故障的电路保护装置 | |
CN201118276Y (zh) | 漏电开关的防止反送电装置 | |
CN205123236U (zh) | 一种配电线路保护装置 | |
CN201022068Y (zh) | 阻止电源输入端与输出端电力连接的装置 | |
CN103762557A (zh) | 一种电流互感器的防开路保护器及其方法 | |
CN201142467Y (zh) | 一种漏电保护插头 | |
CN205195233U (zh) | 一种漏电保护装置 | |
CN207800395U (zh) | 箱式变压器低压万能开关自动合闸装置 | |
CN208479163U (zh) | 一种自动接地保护器 | |
CN208078643U (zh) | 一种具有主从备份防雷器的装置 | |
CN202840473U (zh) | 一种三相四线大功率电控漏电开关 | |
CN2924779Y (zh) | 具有过压欠压保护功能的断路开关 | |
CN203301126U (zh) | 防低压倒送电漏电保护器 | |
CN204696793U (zh) | 一种具备防误操作功能的双电源控制箱 | |
CN210724191U (zh) | 一种漏电缺相保护断路器 | |
CN202711902U (zh) | 电力线路供电主变压器用预充磁装置 | |
CN203574349U (zh) | 一种车载电源保安控制装置 | |
CN208257389U (zh) | 一种变压器二次侧保护电路 | |
CN200956358Y (zh) |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及使用该断路器的预付费电度表 | |
CN201886992U (zh) | 一种智能控制机械式磁保持剩余电流开关 | |
CN207638397U (zh) | 一种发电机自启动供电系统 | |
TWI691135B (zh) | 具有顯示自力跳脫電能狀態的控制顯示集成裝置 | |
CN113937729B (zh) | 一种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及配电盒 | |
CN2135194Y (zh) | 一种高压电器失压跳闸装置 | |
CN208970940U (zh) | 12kV高压永磁机构断路器模拟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917 Termination date: 201008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