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92817Y - 门的密封结构及其自动闭门复位机构 - Google Patents
门的密封结构及其自动闭门复位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092817Y CN201092817Y CNU2007200944210U CN200720094421U CN201092817Y CN 201092817 Y CN201092817 Y CN 201092817Y CN U2007200944210 U CNU2007200944210 U CN U2007200944210U CN 200720094421 U CN200720094421 U CN 200720094421U CN 201092817 Y CN201092817 Y CN 201092817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oor
- shaft
- groove
- stile
- door leaf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4—Structural elements or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rmal insulation
- Y02A30/249—Glazing, e.g. vacuum glaz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80/00—Archite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improving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 Y02B80/22—Glazing, e.g. vaccum glazing
Landscapes
- Specific Sea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For Doors And Window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门的密封结构及其自动闭门复位机构,该门的密封结构是在门扇的转轴端及开启端分别设置三道密封结构,密封及保温效果好;门的自动闭门复位机构是由闭门器、门轴、门轴固定器组成,闭门器安装在门扇立框中的顶端,该闭门器与上门框枢接,立框的下端通过门轴及设置在下门框的门轴固定器与下门框枢接,该自动闭门复位机构可以使门停在任意位置,门被锁定后,定位比较稳,抗风抗外力能力强;可根据门扇的大小,通过调整压力弹簧的压紧力,达到关门的理想状态;闭门器及门轴整体置入门扇的立框中比较美观,安装维修方便,防盗性好,不易人为损坏变形;闭门器、门轴以齿轮、齿条的伸缩方式穿设在门框中,安装方便,其穿设在门框的部分的长度可以任意调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的密封结构及其自动闭门复位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不锈钢玻璃门的门扇立框及门框的横截面是矩形的,两者之间的结合部位,由于结构的关系存在着较大的门缝隙,致使其密封保温的效果不佳,由此产生能源的浪费,即在冬天,室内的热量易从门缝中散失,温度降低;在夏天,热量易从门缝中进入室内,导致室内温度升高,如果要降低室内的温度,势必要长时间开启空调,上述二种情况都浪费了能源,遇到沙尘天气,尘土易进入其中,可导致夹手等事故的发生。
目前,市场上销售和使用有自动闭门铰链机构,如弹性合页、地弹簧等,这些自动闭门复位装置的刚性较差,寿命短,特别是在恶劣条件下长期使用,易发生变形,从而导致门扇倾斜、无法关门,而且不能定位,安装的螺丝多、费力,安装的位置位于门扇框的外边面,影响整体结构的美观,防撬性差;地弹簧的安装往往受地面可容纳空间的限制无法采用,就是采用时,还得破坏地面后埋入地面里,影响美观,装配时比较费工,其成本相对较高,门轴的接合面比较短,易磨损,不易更换,摩擦阻力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上述弧形门扇的立框与门框之间密封不佳的问题,及现有自动闭门铰链机构易磨损、不美观、安装费时、费力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可克服上述缺点的门的密封结构及其自动闭门复位机构。
本实用新型之门的密封结构是:门扇的一侧立框以门轴枢接在门框中,与门框接触的门轴侧的门扇的立框端面呈圆弧形,开启侧的立框端面为平面,门轴侧的立框面中间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密封槽,该密封槽中穿设有弧面胶条,与该立框同侧的门框中间位置设置有弧面胶条,该弧面胶条的弧面端在门扇关闭后与门扇中间密封槽中的弧面胶条紧密接触形成运动副,起到密封的作用,该弧面胶条的两侧的门框上固定有密封条,该密封条在门扇关闭后与相对应的门扇立框的弧面紧密接触形成运动副,同样起到密封的作用。
门扇立框的端面中间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密封槽,两侧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密封槽,该密封槽中穿设有弧面胶条,该二密封槽中穿设有密封条,该弧面胶条的弧面端及二密封条的端面在门扇关闭后与相对应的门框紧密接触形成运动副,起到密封的作用。
门轴侧的门扇的立框的端面呈圆弧形,其中间开设有可穿设弧面胶条的上下贯通的密封槽,该密封槽相对的立框另一侧为平面,该平面开设有玻璃板卡槽;或该平面中间具有玻璃板卡槽,玻璃板卡槽的两侧具有扣条槽;或密封槽相对的立框另一侧具有向外凸出,该向外凸出开设有贯通的玻璃板卡槽,向外凸出的两侧开设有通孔,玻璃板可穿设在该玻璃板卡槽中,并通过螺栓固定,相对于中间密封槽的两侧也开设有可穿设弧面胶条的上下贯通的密封槽。
本实用新型之门的密封结构有益效果如下:
1、门扇的两侧与门框之间分别有三道密封结构,密封及保温效果好;
2、无论是在门扇关闭状态还是开启状态,转轴端的门扇立框与门框之间都处于密封状态,密封及保温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之门的自动闭门复位机构是:是由闭门器、门轴、门轴固定器组成,闭门器安装在门扇立框中的顶端,该闭门器与上门框枢接,立框的下端通过门轴及设置在下门框的门轴固定器与下门框枢接,其中,闭门器是由油缸、V型铰轴、活塞、柱塞、柱塞套、压力弹簧、密封盖组成,活塞、柱塞、压力弹簧构成驱动装置,密封盖设置在油缸的顶部,并通过螺栓与油缸紧固在一起,V型铰轴的下端为V型位于油缸中,V型铰轴的上段轴穿过密封盖,两者之间设置有轴承,V型铰轴的上段轴下部套设轴承座,两者之间也套设轴承,轴承座与油缸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活塞位于油缸内V型铰轴的下部,该活塞的顶部相对于V型铰轴的V型端开设有相互交叉垂直的二个大小不同V型槽,其中V型铰轴的V型端位于V型槽中,V型铰轴与活塞之间的空间为油室,该油室内填装有润滑用的润滑油,活塞的下部穿设柱塞,柱塞的下部穿设在下部的柱塞套中,两者之间为滑动配合,柱塞与柱塞套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柱塞套为筒型,其固定在油缸中,柱塞套与油缸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油缸的内底部中心凸出一筒型体,油缸的内底与柱塞之间设置压力弹簧,该压力弹簧的下部位于筒型体中,油缸的底壁中心螺设有调整螺栓。该闭门器的工作原理是,闭门器设置固定在门扇的立框中与立框一起转动,V型铰轴通过门轴与门框枢接,关门状态时,V型铰轴的V型端不位于活塞的V型槽中,而与活塞的V型槽中心线呈90°;当开门到90°,门扇完全打开后,V型铰轴的V型端位于活塞的V型槽中,此时门扇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呈自动锁定状态,当受到关门的外力作用时,活塞向下滑动,V型铰轴的V型端逐渐离开活塞的V型槽,最后呈关门状态,其中的压力弹簧的作用是,使活塞的顶端面及V型槽与V型铰轴的V型端始终处于压力接触状态。该调整螺栓可以调整压力弹簧对柱塞的压力,进而可以调整活塞的V型槽与V型铰轴的V型端之间的结合力,即可以调整门扇的锁定力度及开、关门的力度;
门轴是由轴套、枢轴、齿轮、轴承座组成,枢轴位于轴套中可以在轴套中滑动,枢轴具有齿条,齿轮穿过轴套与齿条相啮合,轴套穿设在轴承座中,两者之间设置有轴承。使用时,门轴整体安装在门扇立框中,枢轴的上段穿设在横的门框中,安装门扇时,先旋动齿轮,将枢轴缩到轴套中,在门扇对准横门框的轴孔后,旋动齿轮,将枢轴的上段穿设在轴孔中,齿轮及枢轴的齿条的设置方便了门扇的安装。
门轴固定器呈L型,其立边及横边分别设置有螺孔可通过螺栓分别固定在立的门框及横的下门框上,横边上具有一立轴,该立轴中间具有轴孔,该轴孔中设置有轴承,立轴上滑动设置有轴承,该轴承与门扇的底部固定在一起,轴承下部的立轴上螺设有调整垫,使用时,门轴的枢轴上段穿设在轴孔的轴承中,调整螺垫可以调整轴的高度;门轴固定器的设置在不破坏门框的同时方便了门扇的安装,还可调整门扇的上下间隙。
本实用新型之门的自动闭门复位机构有益效果如下:
1、可以使门停在任意位置,门被锁定后,定位比较稳,抗风抗外力能力强。
2、可根据门扇的大小,通过调整压力弹簧的压紧力,达到关门的理想状态。
3、闭门器的活塞驱动方式可以多样化,例如机械驱动、液压驱动、电动驱动等,只需一个小的驱动装置即可,能形成系列化,便于市场推广。
4、闭门器及门轴整体置入门扇的立框中,为暗藏式,整体比较美观,方便安装维修,防盗性好,不易人为损坏变形。
5、闭门器和门轴都采用内置式轴承固定,精度比较高,转动轻便,寿命长,还不怕风吹雨淋。
6、闭门器、门轴以齿轮、齿条的伸缩方式穿设在门框中,安装方便,其穿设在门框的部分的长度可以任意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门的密封结构横向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门扇圆弧形立框结构形状截面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门扇圆弧形立框结构形状截面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门扇圆弧形立框结构形状截面图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闭门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之门轴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之门轴固定器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之门轴固定器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之门轴固定器的立轴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之闭门器、门轴及门轴固定器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之门的密封结构是:门扇1的一侧立框11以门轴3枢接在门框2中,与门框2接触的门轴3侧的门扇1的立框11端面呈圆弧形,开启侧的立框12端面为平面,门轴3侧的立框11面中间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密封槽13,该密封槽13中穿设有弧面胶条4,与该立框11同侧的门框2中间位置设置有弧面胶条4,该弧面胶条4的弧面端在门扇1关闭后与门扇1中间密封槽13中的弧面胶条4紧密接触形成运动副,起到密封的作用,该弧面胶条4的两侧的门框2上固定有密封条5,该密封条5在门扇1关闭后与相对应的门扇1立框11的弧面紧密接触形成运动副,同样起到密封的作用。
门扇1立框12的端面中间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密封槽121,两侧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密封槽122,该密封槽121中穿设有弧面胶条4,该二密封槽122中穿设有密封条5,该弧面胶条4的弧面端及二密封条5的端面在门扇1关闭后与相对应的门框2紧密接触形成运动副,起到密封的作用。
门轴3侧的门扇1的立框11的端面呈圆弧形,其中间开设有可穿设弧面胶条4的上下贯通的密封槽13,该密封槽13相对的立框11另一侧为平面,该平面开设有玻璃板卡槽D,如图2所示;或该平面中间具有玻璃板卡槽D,玻璃板卡槽D的两侧具有扣条槽D1,如图3所示;或密封槽13相对的立框11另一侧具有向外凸出D2,该向外凸出D2开设有贯通的玻璃板卡槽D3,向外凸出D2的两侧开设有通孔D4,玻璃板D6可穿设在该玻璃板卡槽D3中,并通过螺栓D5固定,相对于中间密封槽(13)的两侧也开设有可穿设弧面胶条(4)的上下贯通的密封槽(13),如图4所示。
请参阅图5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之门的自动闭门复位机构是:是由闭门器6、门轴3、门轴固定器7组成,闭门器6安装在门扇1立框11中的顶端,该闭门器6与上门框枢接,立框11的下端通过门轴3及设置在下门框的门轴固定器7与下门框枢接,如图10所示;其中,如图5所示,闭门器6是由油缸61、V型铰轴62、活塞63、柱塞64、柱塞套65、压力弹簧66、密封盖67组成,活塞63、柱塞64、压力弹簧66构成驱动装置,密封盖67设置在油缸61的顶部,并通过螺栓68与油缸61紧固在一起,V型铰轴62的下端为V型位于油缸61中,V型铰轴62的上段轴E穿过密封盖67,两者之间设置有轴承69,V型铰轴62的上段轴E下部套设轴承座A,两者之间也套设轴承69,轴承座A与油缸61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B,活塞63位于油缸61内V型铰轴62的下部,该活塞63的顶部相对于V型铰轴62的V型端开设有相互交叉垂直的二个大小不同的V型槽631,V型铰轴62的V型端位于V型槽631中,V型铰轴62与活塞63之间的空间为油室C,该油室C内填装有润滑用的润滑油,活塞63的下部穿设柱塞64,柱塞64的下部穿设在下部的柱塞套65中,两者之间为滑动配合,柱塞64与柱塞套65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B,柱塞套65为筒型,其固定在油缸61中,柱塞套65与油缸61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B,油缸61的内底部中心凸出一筒型体611,油缸61的内底与柱塞64之间设置压力弹簧66,该压力弹簧66的下部位于筒型体611中,油缸61的底壁中心螺设有调整螺栓612。该闭门器6的工作原理是,闭门器6设置固定在门扇1的立框11中与立框11一起转动,V型铰轴62通过门轴3与门框枢接,关门状态时,V型铰轴62的V型端位于活塞63的一个V型槽631中,而与活塞63的V型槽631中心线呈90°;当开门到90°,门扇完全打开后,V型铰轴62的V型端位于活塞63的另一个V型槽63 1中,此时门扇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呈自动锁定状态,当受到关门的外力作用时,活塞63向下滑动,V型铰轴62的V型端逐渐离开活塞63的V型槽631,最后呈关门状态,该实施例的中,门可以锁定三个位置的状态,另外,随着V型槽631数量的增加,门可以锁定多个位置的状态;其中的压力弹簧66的作用是,使活塞63的顶端面及V型槽631与V型铰轴62的V型端始终处于压力接触状态。该调整螺栓612可以调整压力弹簧66对柱塞64的压力,进而可以调整活塞63的V型槽631与V型铰轴62的V型端之间的结合力,即可以调整门扇的锁定力度及开、关门的力度;
如图6所示,门轴3是由轴套31、枢轴32、齿轮33、轴承座34组成,枢轴32位于轴套31中可以在轴套31中滑动,枢轴32具有齿条35,齿轮33穿过轴套31与齿条35相啮合,轴套31穿设在轴承座34中,两者之间设置有轴承36。使用时,门轴3整体安装在门扇1立框11中,枢轴32的上段321穿设在横的门框中,安装门扇时,先旋动齿轮33,将枢轴32缩到轴套31中,在门扇对准横门框的轴孔后,旋动齿轮33,将枢轴32的上段321穿设在轴孔中,齿轮33及枢轴32的齿条35的设置方便了门扇的安装。
如图7、图8、图9所示,门轴固定器7呈L型,其立边71及横边73分别设置有螺孔72可通过螺栓分别固定在立的门框及横的下门框上,横边73上具有一立轴74,该立轴74中间具有轴孔75,该轴孔75中设置有轴承78,立轴74上滑动设置有轴承76,该轴承76与门扇1的底部固定在一起,轴承76下部的立轴74上螺设有调整垫77,使用时,门轴3的枢轴32上段321穿设在轴孔75的轴承78中,调整垫77可以调整轴承76的高度;门轴固定器7的设置在不破坏门框的同时方便了门扇的安装,还可调整门扇的上下间隙。
Claims (6)
1.一种门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门扇(1)的一侧立框(11)以门轴(3)枢接在门框(2)中,与门框(2)接触的门轴(3)侧的门扇(1)的立框(11)端面呈圆弧形,开启侧的立框(12)端面为平面,门轴(3)侧的立框(11)面中间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密封槽(13),该密封槽(13)中穿设有弧面胶条(4),与该立框(11)同侧的门框(2)中间位置设置有弧面胶条(4),该弧面胶条(4)的弧面端在门扇(1)关闭后与门扇(1)中间密封槽(13)中的弧面胶条(4)紧密接触形成运动副,该弧面胶条(4)的两侧的门框(2)上固定有密封条(5),该密封条(5)在门扇(1)关闭后与相对应的门扇1立框11的弧面紧密接触形成运动副;门扇(1)立框(12)的端面中间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密封槽(121),两侧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密封槽(122),该密封槽(121)中穿设有弧面胶条(4),该二密封槽(122)中穿设有密封条(5),该弧面胶条(4)的弧面端及二密封条(5)的端面在门扇(1)关闭后与相对应的门框(2)紧密接触形成运动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3)侧的门扇(1)的立框(11)的端面呈圆弧形,其中间开设有可穿设弧面胶条(4)的上下贯通的密封槽(13),该密封槽(13)相对的立框(11)另一侧为平面,该平面开设有玻璃板卡槽(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3)侧的门扇(1)的立框(11)的端面呈圆弧形,其中间开设有可穿设弧面胶条(4)的上下贯通的密封槽(13),该密封槽(13)相对的立框(11)另一侧为平面,该平面中间具有玻璃板卡槽(D),玻璃板卡槽(D)的两侧具有扣条槽(D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3)侧的门扇(1)的立框(11)的端面呈圆弧形,其中间开设有可穿设弧面胶条(4)的上下贯通的密封槽(13),密封槽(13)相对的立框(11)另一侧具有向外凸出(D2),该向外凸出(D2)开设有贯通的玻璃板卡槽(D3),向外凸出(D2)的两侧开设有通孔(D4),玻璃板(D6)可穿设在该玻璃板卡槽(D3)中,并通过螺栓(D5)固定;相对于中间密封槽(1 3)的两侧也开设有可穿设弧面胶条(4)的上下贯通的密封槽(13)。
5.一种门的自动闭门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是由闭门器(6)、门轴(3)、门轴固定器(7)组成,闭门器(6)安装在门扇(1)立框(11)中的顶端,该闭门器(6)与上门框枢接,立框(11)的下端通过门轴(3)及设置在下门框的门轴固定器(7)与下门框枢接,其中,闭门器(6)是由油缸(61)、V型铰轴(62)、活塞(63)、柱塞(64)、柱塞套(65)、压力弹簧(66)、密封盖(67)组成,活塞(63)、柱塞(64)、压力弹簧(66)构成驱动装置,密封盖(67)设置在油缸(61)的顶部,并通过螺栓(68)与油缸(61)紧固在一起,V型铰轴(62)的下端为V型位于油缸(61)中,V型铰轴(62)的上段轴(E)穿过密封盖(67),两者之间设置有轴承(69),V型铰轴(62)的上段轴(E)下部套设轴承座(A),两者之间也套设轴承(69),轴承座A与油缸(61)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B),活塞(63)位于油缸(61)内V型铰轴(62)的下部,该活塞(63)的顶部相对于V型铰轴(62)的V型端开设有相互交叉垂直的二个大小不同的V型槽(631),V型铰轴(62)的V型端位于V型槽(631)中,V型铰轴(62)与活塞(63)之间的空间为油室(C),该油室(C)内填装有润滑用的润滑油,活塞(63)的下部穿设柱塞(64),柱塞(64)的下部穿设在下部的柱塞套(65)中,两者之间为滑动配合,柱塞(64)与柱塞套(65)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B),柱塞套(65)为筒型,其固定在油缸(61)中,柱塞套(65)与油缸(61)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B),油缸(61)的内底部中心凸出一筒型体(611),油缸(61)的内底与柱塞(64)之间设置压力弹簧(66),该压力弹簧(66)的下部位于筒型体(611)中,油缸(61)的底壁中心螺设有调整螺栓(612);
所述的门轴(3)是由轴套(31)、枢轴(32)、齿轮(33)、轴承座(34)组成,枢轴(32)位于轴套(31)中可以在轴套(31)中滑动,枢轴(32)具有齿条(35),齿轮(33)穿过轴套(31)与齿条(35)相啮合,轴套(31)穿设在轴承座(34)中,两者之间设置有轴承(36);
所述的门轴固定器(7)呈L型,其立边(71)及横边(73)分别设置有螺孔(72)可通过螺栓分别固定在立的门框及横的下门框上,横边(73)上具有一立轴(74),该立轴(74)中间具有轴孔(75),该轴孔(75)中设置有轴承(78),立轴(74)上滑动设置有轴承(76),该轴承(76)与门扇(1)的底部固定在一起,轴承(76)下部的立轴(74)上螺设有调整垫(7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门的自动闭门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门器(6)的驱动装置为液压驱动装置或电动驱动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0944210U CN201092817Y (zh) | 2007-09-29 | 2007-09-29 | 门的密封结构及其自动闭门复位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0944210U CN201092817Y (zh) | 2007-09-29 | 2007-09-29 | 门的密封结构及其自动闭门复位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092817Y true CN201092817Y (zh) | 2008-07-30 |
Family
ID=39900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720094421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92817Y (zh) | 2007-09-29 | 2007-09-29 | 门的密封结构及其自动闭门复位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092817Y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99978A (zh) * | 2011-05-21 | 2011-09-28 | 秦中银 | 安全复位防火门 |
CN107676017A (zh) * | 2017-11-09 | 2018-02-09 | 胡亚奇 | 一种门 |
-
2007
- 2007-09-29 CN CNU2007200944210U patent/CN201092817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99978A (zh) * | 2011-05-21 | 2011-09-28 | 秦中银 | 安全复位防火门 |
CN102199978B (zh) * | 2011-05-21 | 2012-05-30 | 秦中银 | 安全复位防火门 |
CN107676017A (zh) * | 2017-11-09 | 2018-02-09 | 胡亚奇 | 一种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838189B1 (ko) | 비매설 형태로 된 도어용 유압식 힌지장치 | |
AU2009201185A1 (en) | Wall panel system including a retractable floor anchor and method | |
CN103225458B (zh) | 阻尼自动定心铰链机制 | |
CN201092817Y (zh) | 门的密封结构及其自动闭门复位机构 | |
CN108756554A (zh) | 一种暗藏式自闭带缓冲合页结构 | |
CN108104639A (zh) | 一种三维可调的天地铰链 | |
CN205713621U (zh) | 一种玻璃门地弹簧 | |
CN202249364U (zh) | 门框与门扇的铰链组隐藏结构 | |
CN110219555B (zh) | 一种折叠式易于逃生的铝合金门窗 | |
CN109869058B (zh) | 一种转动平移滑轮结构 | |
US1120169A (en) | Adjuster for sashes and doors. | |
CN114233132B (zh) | 铰链 | |
CN202273525U (zh) | 隐藏式弹性闭门器 | |
CN111911018B (zh) | 一种液压缓冲轴芯装置 | |
CN214659527U (zh) | 一种用于安全门的p型自动还原合页 | |
CN206053656U (zh) | 冰箱门自闭结构及冰箱 | |
CN110185370B (zh) | 一种铰链联动旋转百叶窗 | |
CN2675820Y (zh) | 立式液控弹簧门铰 | |
CN211369924U (zh) | 一种门窗铝合金搬锁 | |
CN208056894U (zh) | 一种三维可调的天地铰链 | |
CN202266149U (zh) | 全方位活动门 | |
CN218934189U (zh) | 一种便于开关的铝合金门窗 | |
CN2747336Y (zh) | 限位合页 | |
CN2809135Y (zh) | 防撬门180°暗铰链 | |
CN201363029Y (zh) | 可定位合页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30 Termination date: 201009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