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1090596Y - 具正反差扭力变化的转轴结构 - Google Patents

具正反差扭力变化的转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90596Y
CN201090596Y CNU2007201401847U CN200720140184U CN201090596Y CN 201090596 Y CN201090596 Y CN 201090596Y CN U2007201401847 U CNU2007201401847 U CN U2007201401847U CN 200720140184 U CN200720140184 U CN 200720140184U CN 201090596 Y CN201090596 Y CN 20109059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torsion
tightening ring
contrast
shaft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4018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国栋
李汪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rllyte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rllyte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rllyte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rllytec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14018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9059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9059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9059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具正反差扭力变化的转轴结构,其包括:一固定件,其具有一连接部及一套筒,该套筒轴向开具一轴孔,其径向连通一嵌槽;一内轴套,其具有一中空束紧环,该束紧环一端径向延伸一架片,另端则与架片形成一开口,且该束紧环连同架片嵌插于该轴孔及嵌槽内,其中,该束紧环活动端与开口间设有一长条形的缺槽;一活动件,其一端具有一衔接部,另端轴向延伸一轴杆,其是嵌插于该束紧环内;以便由该束紧环因该缺槽的设置,使其内壁与轴杆的摩擦面积变小,进而使扭力的正反差产生变化。

Description

具正反差扭力变化的转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转轴结构,尤指一种具正反差扭力变化的转轴结构。
背景技术
按一般具掀盖的消费性电子产品,诸如可携式计算机、行动电话、电子辞典及便携式影音播放装置…等,大抵是将主体部置于下半部,并由转轴与上半部的盖体部连结,使盖体部相对于主体部,可为之开合。因此,转轴为决定上述产品好坏的一大要因。
例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420321号即揭示一种“双向定位枢钮器结构”,该枢纽器的固定座是由金属铸件所制成,为增加其耐磨耗特性,故其轴向开设一结合孔,并于该结合孔端部连接与的相通的工形槽,以便将多数个管簧架插入该结合孔内,并由管簧架底部以间隔距离形成的端部于工形槽内定位。另将一枢轴的轴杆穿入该多数个管簧架中央的轴孔,以形成一枢钮器结构。
固然该枢纽器的固定座与多数个管簧架结合方式,提供了一种软质金属铸件与硬质摩擦管簧架的固定,惟由其图式观之,该多数个管簧架的开口(亦即轴孔与端部延伸片的缺口)是正、反向交错设置,此举轴杆于多数个管簧架的轴孔内旋转时,使其扭力达到平衡状态。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为了达到扭力正反差效果,凡是熟悉本项技术者均知,仅需将该等多数个管簧架的开口设成均为同向或反向即可,由于该扭力的正反差无法调整或变化,例如扭力的正反差过大,而难以进行两物体间的掀开或盖合的操作,以致常令电子产品,例如笔记本型计算机组装厂所困扰,探究其原因,乃扭力的正反差无法调整或变化之故,而亟待相关业者共同面临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创作申请人本于多年来从事转轴设计及产销的经验,希冀克服前述枢纽器结构的固定座内的管簧架开口因同向或反向设置时,该轴杆与管簧架的轴孔间扭力的正反差无法调整或变化严重缺点,期能由对一内轴套(等同于先前技术的管簧架)设置一缺槽,并由对该缺槽其的长度或高度的调整,而改变该内轴套与轴杆的接触面积,经再三实验与测试,进而发展出本实用新型的“具正反差扭力变化的转轴结构”。
为达成前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正反差扭力变化的转轴结构,其包括:一固定件,其具有一连接部及一套筒,该套筒轴向开具一轴孔,其径向连通一嵌槽;一内轴套,其具有一中空束紧环,该束紧环一端径向延伸一架片,另端则与架片形成一开口,且该束紧环连同架片嵌插于该轴孔及嵌槽内,其中,该束紧环活动端与开口间设有一长条形的缺槽;一活动件,其一端具有一衔接部,另端轴向延伸一轴杆,其是嵌插于该束紧环内;以便由该束紧环因该缺槽的设置,使其内壁与轴杆的摩擦面积变小,进而使扭力的正反差产生变化。
本实用新型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正反差扭力变化的转轴结构,其中该缺槽的长度及/或高度与扭力的正反差成正比。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正反差扭力变化的转轴结构,其中该轴孔径向延伸的嵌槽侧向开设至少一卡槽,而该束紧环径向延伸的架片表面对应各卡槽位置突设卡榫,以便嵌插并容置于对应的卡槽内。
本实用新型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正反差扭力变化的转轴结构,其中该轴杆对应于束紧环表面开设一剖沟位置设有一凹槽,使其两侧分别形成一摩擦段。再者,各摩擦段表面设有曲线状的油槽。
本实用新型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正反差扭力变化的转轴结构,其中该内轴套的架片表面开设至少一榫槽/孔,然后将治具对准该固定件表面相对于该等榫槽/孔位置进行冲压,使该固定件表面形成至少一凹入部,而变形后的材料则完整地充斥于各榫槽/孔内,以形成一柱/条状的突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具正反差扭力变化的转轴结构”,可以克服前述枢纽器结构的固定座内的管簧架开口因同向或反向设置时,该轴杆与管簧架的轴孔间扭力的正反差无法调整或变化严重缺点,能由对一内轴套(等同于先前技术的管簧架)设置一缺槽,并由对该缺槽其的长度或高度的调整,而改变该内轴套与轴杆的接触面积。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揭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内容,首先请参阅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转轴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立后的立体图;
图3为图2沿着线A-A所截取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轴套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基本上,本实用新型的转轴结构是由一固定件1,一内轴套2,及一活动件3所组合而成。其中,该“活动”和“固定”并非限制上述两组件的动作状态,于实施时,该活动件3亦可保持固定状态,而是由固定件1产生旋转动作。
其中,该固定件1为一软质金属,例如锌合金经压铸后所成型的座体,其具有至少一连接部11,供结合于一物体,例如笔记本型计算机的主体部,如图所示,该连接部11具有至少一接合孔111,以利用已知的结合组件,例如螺丝穿越后,而锁固于一物品。唯不以此为限,该连接部11可为具铣面柱体、三角柱、四方柱…等多角形柱体,以便可嵌插及定位于一物体。
而连接部11一侧延伸一套筒12,其轴向开具一轴孔13,该轴孔13径向连通一嵌槽14,其底端水平延伸一连通的卡槽15。
内轴套2为一经弯折的架体,其是在一中空束紧环21一端(固定端)径向延伸一架片22,另端(活动端)则与该架片22形成一开口23,使束紧21具有弹性伸缩的功能。如欲与固定座1结合时,是将内轴套2的束紧环21连同架片22对准轴孔13及嵌槽14插入即可。
该架片22的一表面冲压出至少一卡榫24,其是接装于嵌槽14侧向连通的卡槽15内,使该内轴套2不致因活动件3的旋转而纵向移动。此外,为使该内轴套2能稳固地结合于该固定件1内,是以,该架片22表面另开设至少一榫槽/孔25,如图所示,其是在束紧环21下方开设两榫孔25。当内轴套2嵌插于固定件1的套筒12后,即可将治具对准该固定件1表面相对于该等榫槽/孔25位置,并进行冲压,而使该固定件1表面形成二只凹入部16(绘示于图2),而变形后的材料则完整地充斥于各榫槽/孔25内,以形成一柱/条状的突榫17(绘示于图3),使该内轴套2与该固定件1间提供确实的定位,且不致因轴向外力即形成两者的断裂。
而本实用新型内轴套2的创作重点在于,该中空束紧环21的活动端与开口23间向内凹设一长条形缺槽26,以缩减该束紧环21与后叙轴杆的摩擦面积。请参阅图1及图4,该内轴套2的束紧环21活动端向内所形成的长条形缺槽26具有一长度L及高度H,亦即当该长度L越长,其扭力的正反差越小,而高度H越高,其扭力的正反差也越小,亦即扭力的正反差是与该缺槽26的长度L及/或高度H成反比。
活动件3为一杆体,其一端的衔接部31是结合于另一物体,例如一支架,以便与一笔记本型计算机的盖体部连接,如图所示,该衔接部31实施时开具至少一接合孔311,以利用已知的结合组件,例如铆钉穿越支架预设的架孔及接合孔311后,并将该铆钉铆合,使该支架与活动件3结合为一体。唯该衔接部不以此为限,其亦可为具铣面柱体、三角柱、四方柱…等多角形柱体,以便可嵌插及定位于物品。
该活动件3约略中段设有一轴环32,其轴向延伸一轴杆33,其对应该束紧环21周缘所开设的一段剖沟27位置设有一凹槽34,使两侧分别形成一摩擦段35,各摩擦段35表面具有一曲线状的油槽36,以供润滑油的容置,以提供润滑的效果。此外,该轴杆33前端缘设有一倒角部37,以利嵌插于该束紧环21内。
本实用新型组立时,首先将该内轴套2的束紧环21、架片22及卡榫24分别对准并沿着轴孔13、嵌槽14及卡槽15以紧配合方式套入。接着,以治具对准固定件1内架片22的榫槽/孔25进行冲压,使其表面变形而形成凹入部16,且令变形后的材料完整地形成一突榫17并充斥于各榫槽/孔25内,以形成固定件1及内轴套2的固定,即完成本实用新型的组立。实施时,则将固定件1的连接部11及活动件3的衔接部31分别接装于电子产品的主体部及盖体部即可。如图所示,由于内轴套2的开口23是朝向使用者,该盖体向下盖合时,该束紧环21会对轴杆33形成较大的扭力,反之掀开时,则产生较小的扭力。当本实用新型的缺槽26施加于该束紧环21的活动端与开口间时,由束紧环21内壁与轴杆33的摩擦面积变小,进而使扭力的正反差变小,以利于操作。
所以,经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其由对束紧环的活端动与开口间设置一长条形缺槽,以缩小该束紧环内壁与轴杆的摩擦面积,从而改变扭力的正反差,亦即该扭力的正反差是与该缺槽的长度及/或高度成正比,而有利于转轴制造商设计不同扭力的正反差变化的转轴结构,诚为同类物品前所未见的一大佳构。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乃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凡是局部的变更或修饰而源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而为熟习该项技术的人所易于推知的,俱不脱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权范畴。

Claims (6)

1.一种具正反差扭力变化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固定件,其具有一连接部及一套筒,该套筒轴向开具一轴孔,其径向连通一嵌槽;
一内轴套,其具有一中空束紧环,该束紧环一端径向延伸一架片,另端则与架片形成一开口,且该束紧环连同架片嵌插于该轴孔及嵌槽内,其中,该束紧环活动端与开口间设有一长条形的缺槽;
一活动件,其一端具有一衔接部,另端轴向延伸一轴杆,其是嵌插于该束紧环内;以便由该束紧环因该缺槽的设置,使其内壁与轴杆的摩擦面积变小,进而使扭力的正反差产生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正反差扭力变化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轴孔径向延伸的嵌槽侧向开设至少一卡槽,而该束紧环径向延伸的架片表面对应各卡槽位置突设卡榫,以便嵌插并容置于对应的卡槽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正反差扭力变化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定件的连接部或活动件的衔接部分别具有至少一接合孔,或为具铣面柱体或多角形柱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正反差扭力变化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轴杆对应于束紧环表面开设一剖沟位置设有一凹槽,使其两侧分别形成一摩擦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正反差扭力变化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摩擦段表面设有曲线状的油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正反差扭力变化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内轴套的架片表面开设至少一榫槽/孔,而该固定件表面形成至少一凹入部,使该固定件内部嵌槽因凹入部的变形以形成突榫,以固定该内轴套的榫槽/孔内。
CNU2007201401847U 2007-04-18 2007-04-18 具正反差扭力变化的转轴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9059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401847U CN201090596Y (zh) 2007-04-18 2007-04-18 具正反差扭力变化的转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401847U CN201090596Y (zh) 2007-04-18 2007-04-18 具正反差扭力变化的转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90596Y true CN201090596Y (zh) 2008-07-23

Family

ID=39862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40184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90596Y (zh) 2007-04-18 2007-04-18 具正反差扭力变化的转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90596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5831A (zh) * 2016-06-17 2016-11-1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旋转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3833742A (zh) * 2021-08-19 2021-12-2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环、转轴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WO2023221788A1 (zh) * 2022-05-16 2023-11-23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双向开合分段扭力摩擦转轴机构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5831A (zh) * 2016-06-17 2016-11-1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旋转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6125831B (zh) * 2016-06-17 2019-04-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旋转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3833742A (zh) * 2021-08-19 2021-12-2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环、转轴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CN113833742B (zh) * 2021-08-19 2022-11-0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环、转轴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WO2023221788A1 (zh) * 2022-05-16 2023-11-23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双向开合分段扭力摩擦转轴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169314A1 (en) Rotating shaft structure
US20070192994A1 (en) Sheath type hinge
US8555754B2 (en) Biased pliers
CN201228721Y (zh) 枢纽器及其干涉组件
US8082627B2 (en) Hinge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he same
CN201090596Y (zh) 具正反差扭力变化的转轴结构
US6868582B2 (en) Computer hinge
CN103302644B (zh) 工具握柄形变定位装置
CN201078397Y (zh) 转轴结构
US7267606B2 (en) Angle retaining assembly of a hand tool
CN201050544Y (zh) 转轴的包覆式防脱开及限位结构
US20070218730A1 (en) Cable securing structure in a terminal seat
CN107511621A (zh) 一种合页焊接定位装置
CN201050543Y (zh) 具防晃动功能的转轴
US20070155202A1 (en) Supported insertion type spindle
CN201003535Y (zh) 转轴的防脱开结构
CN202188014U (zh) 转轴及其公连接件
CN201013731Y (zh) 转轴的包覆式限位结构
CN201013732Y (zh) 转轴的固定结构
CN2430566Y (zh) 转轴的改良结构
CN201115178Y (zh) 薄形转轴结构
JP3213136U (ja) 開口スパナ
US20110041291A1 (en) Multi-channel-hinge
CN202182105U (zh) 转轴及其公连接件
CN213981634U (zh) 一种铰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23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