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73206Y - 支撑架 - Google Patents
支撑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073206Y CN201073206Y CNU2007201749272U CN200720174927U CN201073206Y CN 201073206 Y CN201073206 Y CN 201073206Y CN U2007201749272 U CNU2007201749272 U CN U2007201749272U CN 200720174927 U CN200720174927 U CN 200720174927U CN 201073206 Y CN201073206 Y CN 201073206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edal
- assembly
- support frame
- support
- combin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架。其在支撑架之承载杆顶面组合设置有多个固定件,于相对侧各组合设置有组合件,而各相对端组合设置有扣合件,此扣合件为中空状,且于扣合件中穿设有固定销;当进行组装时,多个承载杆之各扣合件可组合设置于相邻之承载杆或支撑杆的组合件上,并形成支撑架,而承载杆之固定件可与踏板底面之骨架相组合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可以防止踏板于使用时产生晃动的现象,使使用者可以站稳于踏板表面;而且提升了支撑架与踏板之间的组合稳固性,使踏板与支撑架之间的组合能达到更佳的效果达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架,尤其是有关于一种可固定踏板,并防止此踏板产生晃动的支撑架。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图中所示是为已知支撑架之立体外观图,如图所示,已知支撑架10是由多个承载杆101、多个支撑杆102、多个衔接杆103及多个支撑脚104所组成,其中,支撑杆102环缘表面穿设有多个组合件1021,于此支撑杆102底端组合设置有一个支撑脚104,每两个支撑杆102顶部的组合件1021之间组合设置有一个承载杆101,此承载杆101藉由其各末端之一扣合件1011与支撑杆102的组合件1021相扣合,于两个支撑杆102底部的组合件1021之间组合设置有一个衔接杆103,此衔接杆103也是藉由其各末端之一扣合件1031与组合件1021相扣合,而其中一个支撑杆102顶部之组合件1021与另一个支撑杆102底部之组合件1021之间,扣合有另一衔接杆103,此衔接杆103是供提升两个支撑杆102之间的稳固性。
每两个支撑杆102之间的组合体可再与两个支撑杆102相组合,此四个支撑杆102之间的组合模式如同上文所述之模式,而相组合完毕后,便形成一立方状之支撑架10,此立方状之支撑架10可再藉由其支撑杆102的组合件1021与其它支撑杆102相互组合,并延伸成第二及第三个立方状支撑架10等;另,于每一个立方状之支撑架10的承载杆101顶部,可设置一踏板20,此踏板20一般成型为四方平面状,而其尺寸大小恰可设置于所述的支撑架10的承载杆101表面,且多个支撑架10与踏板20之间的组合可形成一平面台以供使用者踩踏。
然而,支撑架10的承载杆101仅供设置踏板20于其表面,而并无可固定踏板20之结构,故此,使用者于踩踏踏板20时,可能会因为过度活动导致踏板20于承载杆101表面的滑动,以至于使用者无法站稳于踏板20表面的现象,因此,已知支撑架10系具有待再改良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提升支撑架与踏板之间的组合稳固性的支撑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支撑架,其包括:多个承载杆,该承载杆形成有多个固定件,于该承载杆的两末端各形成有扣合件,该承载杆两侧各形成有组合件;多个支撑杆,该支撑杆穿设有多个组合件,该支撑杆之组合件系与该承载杆之扣合件相组合设置;以及多个衔接杆,该衔接杆两末端各形成有扣合件,该衔接杆的扣合件组合设置于该支撑杆的组合件。其中,该承载杆的固定件用以固定置放于该承载杆的一踏板。
所述承载杆两末端的扣合件呈中空状,并于其中穿设有一固定销,承载杆是藉由其两末端之扣合件组合设置于两个支撑杆表面及顶部的组合件之间,并以固定销同步穿设扣合件及组合件,而此两个支撑杆表面及底部之组合件之间组合设置有另一支撑杆,且其中一个支撑杆之顶部组合件与另一支撑杆之底部组合件之间组合设置有一个衔接杆。
所述两个支撑杆的组合再与另两个支撑杆的组合相组成为一支撑架,而一踏板系可设置于支撑架顶部之承载杆表面,且踏板的骨架设置于承载杆的固定件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可以防止使用者在踩踏踏板时,产生踏板在承载杆表面滑动的现象,这样,使用者可以站稳于踏板表面。本实用新型提升了支撑架与踏板之间的组合稳固性,使踏板与支撑架之间的组合能达到更佳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已知支撑架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的承载杆的立体外观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的立体外观图;
图4为一已知踏板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的较佳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一包覆板的立体外观图。
图中:
10、支撑架 101、承载杆 1011、扣合件 102、支撑杆 1021、组合件 103、衔接杆 1031、扣合件 104、支撑脚 20、踏板 30、承载杆 301、固定件 302、组合件 303、扣合件 304、固定销 40、支撑杆 401、组合件 50、衔接杆 60、支撑脚 70、踏板 701、平面 702、环缘挡墙 703、骨架 80、包覆板 801、第一板块 802、第二板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的承载杆的立体外观图,并请搭配参阅图3,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的立体外观图,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由多个前述的承载杆30、多个支撑杆40、多个衔接杆50及多个支撑脚60所组成,其中,支撑杆40穿设有多个组合件401,此组合件401成型为平面圆形状,并于其表面成型有多个组合孔,另,支撑杆40底端组合设置有支撑脚60,而两个支撑杆40之间及邻近于支撑脚60的组合件401可组合设置一个衔接杆50或第三个支撑杆40,又,两个支撑杆40顶部之二组合件401之间组合设置有一个承载杆30;而如图2所示,于承载杆30顶部形成有多个固定件301,此固定件301成型为一长条U字形体,另,承载杆30两侧各形成有一组合件302,此组合件302略呈半圆形,而此组合件302之平面端形成于承载杆30的两侧表面,且于组合件302表面成型有多个组合设置孔,又,承载杆30的两末端各形成有一扣合件303,此扣合件303由承载杆30末端向外延伸有一上层及一下层,此上层及下层之间形成有一间隔并各成型为中空状,而于此上层及下层同步穿设有一固定销304;请再参阅图3,此承载杆30与支撑杆40的组合模式,是将支撑杆40之组合件401设置于承载杆30的扣合件303所延伸之上层及下层之间隔中,使组合件401表面之组合孔对应于该扣合件303上层及下层之穿孔,再以固定销304同步穿设扣合件303上层、下层的穿孔及组合件401的组合孔,如此,即可将承载杆30固定于支撑杆40上;而支撑杆40顶部的组合件401与另一支撑杆40底部邻近于支撑脚60之组合件401之间,可再组合设置一个衔接杆50以供提升两个支撑杆40之间的组合稳固性,且两个支撑杆40相互组合后,可再与另两个支撑杆40以相同模式相组合,即可形成支撑架。
请参阅图4,图中所示为一已知踏板的仰视图,并请搭配参阅图3,一踏板70包括一平面701,于平面701周缘形成有一环缘挡墙702,而环缘挡墙702之两相对边及平面701表面形成有多个骨架703,所述的环缘挡墙702可组合设置于承载杆30的固定件301中,使踏板70可固定于承载杆30表面,并防止踏板70于承载杆30表面产生滑动的现象;而由于承载杆30两侧各形成有一个组合件302,故于两个承载杆30的组合件302之间可再组合设置一个承载杆30,此种组合模式可提升支撑架之组合稳固性,又可供与踏板70骨架703相组合,使踏板70与承载杆30之间的组合能达到更佳之效果。
请参阅图5,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架之较佳实施例示意图,并请搭配参阅图6,图中所示为一包覆板之立体外观图,如图6所示,一包覆板80由一第一板块801及一第二板块802所组成,其中,第一板块801之侧表面组合设置于第二板块802之表面即形成为长条L字型,而请再参阅图5,当踏板70组合设置于承载杆30的固定件301时,第二板块802相对于第一板块801之侧面组合设置于踏板70之周缘表面上,而包覆板80与踏板70之间的组合模式可以钢钉钉上或以粘合的方式相组合,此组合模式可将承载杆30向外表面的组合件302包覆于包覆板80与承载杆30之间,即防止组合件302对外造成人员物理上伤害,而由于第二板块802之尺寸长度较为第一板块801大,故当包覆板80组合设置于踏板70之周缘表面时,其中第一板块801之末端顶靠于支撑杆40组合件401环缘边,而第二板块802则系延伸至此组合件401之上表面或下表面,并与相对直角之包覆板80的第二板块802相互靠合,使支撑杆40组合件401可包覆于两个包覆板80的靠合部内。
又,所述之包覆板80的第二板块802之一末端的尺寸长度可较为其另一末端长,此包覆板80之结构可供第二板块802与其直角之另一包覆板80的第二板块802相互靠合后,再以钢钉将两个包覆板80第二板块802相互定合,并达到提升包覆板80之组合稳固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支撑架于其承载杆顶部形成有多个固定件,并藉由此固定件与一踏板之环缘挡墙及骨架相互组合,达到提升踏板与支撑架承载杆之间的组合稳固性。
以上所述之本实用新型仅为最佳实施例,并非局限本实用新型于实行其它较佳实施例,即所叙述之较佳实施例以及任何本实用新型所主张之技术能轻易完成者,皆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承载杆,该承载杆形成有多个固定件,于该承载杆的两末端各形成有扣合件,该承载杆两侧各形成有组合件;
多个支撑杆,该支撑杆穿设有多个组合件,该支撑杆之组合件与该承载杆之扣合件相组合设置;以及
多个衔接杆,该衔接杆两末端各形成有扣合件,该衔接杆之扣合件组合设置于该支撑杆之组合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扣合件延伸有上层及下层,该上层及该下层成型为中空状,于该上层及该下层中穿设有固定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承载杆的固定件呈长条U字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乘载杆的固定件供与踏板相互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踏板的周缘表面可组合设置包覆板,该包覆板同时包覆于该承载杆的向外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包覆板由第一板块及第二板块所组成,该第一板块与该第二板块相互组合后便形成长条L字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各该支撑杆底部组合设置有支撑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1749272U CN201073206Y (zh) | 2007-09-07 | 2007-09-07 | 支撑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1749272U CN201073206Y (zh) | 2007-09-07 | 2007-09-07 | 支撑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073206Y true CN201073206Y (zh) | 2008-06-18 |
Family
ID=39518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720174927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73206Y (zh) | 2007-09-07 | 2007-09-07 | 支撑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073206Y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14775A (zh) * | 2017-06-29 | 2017-12-01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生产线夹具调试用组合踏台 |
-
2007
- 2007-09-07 CN CNU2007201749272U patent/CN201073206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14775A (zh) * | 2017-06-29 | 2017-12-01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生产线夹具调试用组合踏台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36932B (zh) | 組合架 | |
US20160273568A1 (en) | Diy leg frame and diy furniture using same | |
KR20110101969A (ko) | 목재 조립구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목재 제품 | |
CN201073206Y (zh) | 支撑架 | |
CN101602423B (zh) | 一种可拆卸的开放式框架包装周转架 | |
CN209687864U (zh) | 实木家具的快速拆装榫卯结构 | |
CN216713694U (zh) | 一种环保实木多层地板的防变形结构 | |
CN204169339U (zh) | 模块化组合柜及其支撑结构 | |
CN210077110U (zh) | 一种便携式益智拼装凳 | |
CN201064290Y (zh) | 置物架 | |
CN204617607U (zh) | 一种榫卯结构组装椅 | |
JP2006132240A (ja) | 階段構造 | |
CN212185875U (zh) | 一种钢架床的连接组件 | |
CN216293573U (zh) | 一种床邦结构及睡眠床 | |
CN218960388U (zh) | 一种家具组装结构以及具有该组装结构的床 | |
CN215533003U (zh) | 一种插接绳索固定的凳子 | |
TWI611779B (zh) | 置物架之連結結構 | |
KR200448465Y1 (ko) | 침대프레임의 결합구조 | |
CN210169362U (zh) | 一种大跨度会议桌 | |
RU64519U1 (ru) | Спортивно-игровой комплекс "пирамида" и узел соединения его элементов (варианты) | |
CN206475283U (zh) | 用于浇筑椅子的模具 | |
JP3075014U (ja) | 組立式法要棚 | |
CN206729546U (zh) | 茶几 | |
CN206182644U (zh) | 一种拼接桌 | |
CN206933762U (zh) | 一种新型组合柜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618 Termination date: 201009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