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72807Y - 多频天线 - Google Patents
多频天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072807Y CN201072807Y CNU2007200538768U CN200720053876U CN201072807Y CN 201072807 Y CN201072807 Y CN 201072807Y CN U2007200538768 U CNU2007200538768 U CN U2007200538768U CN 200720053876 U CN200720053876 U CN 200720053876U CN 201072807 Y CN201072807 Y CN 201072807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ange
- frequency antenna
- upwards
- horizontal strip
- antenna accor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多频天线,包括基部、第一发射部、连接部及第二发射部。基部具有一横条部,横条部向外向上弯折延伸出第一弯曲部。横条部的一端向上弯折形成第一凸缘。第一弯曲部末端靠近第一凸缘处间隔向上延伸形成有接地端及馈入端。第一发射部在第一凸缘处向内垂直延伸出来并呈条状。连接部从横条部另一端向内垂直延伸出来并呈水平条板状。该第二发射部具有从连接部内侧沿的末端向内垂直延伸出来的基板。第一弯曲部、第一凸缘、第一发射部、连接部和基板围成一方形,且第一发射部和连接部处于不同的平面内,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多频天线体积小。并能涵盖GSM850MHz、EGSM900MHz、DCS1800MHz及PCS1900MHz四个频段。
Description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天线,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手持装置的多频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手持装置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手持装置一般由天线收发无线信号以实现与外界的通信,而天线的优劣一般由增益频宽、共振特性、电压驻波比等来衡量。
目前应用于手持装置的内嵌式天线主要是倒F形平板天线(PIFA,Patched Inverse F Antenna),此种天线将天线主体平面化以达到小型的目的,且通过改变平板的几何外形达到双频或者三频以上的效果,倒F形平板天线的共振频率主要与平板的长度、平板的宽度和距离电路基板的高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合理的设计平板的长度、平板的宽度及调整电路基板的高度可以有效缩短天线等效共振波长。但在手持装置向轻、薄、短、小方向发展的前提下,手持装置中预留给天线的空间有限。为了节省空间,必须缩短倒F形平板天线的辐射体与其它平面间的间距,而这将导致辐射体的频宽变窄,因此倒F形平板天线不能有效解决宽频带及小型化的设计难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公告第2896555号揭示了一种多频天线,该多频天线至少包括接地板,平行组设于该接地板一侧的第一、第二、第三振子,且该第一、第二振子共面且与第三振子异面,且该接地板与该第三振子之间、该第三振子与第二振子之间分别设有第一、第二连接部,且该第一、第二连接部分别连接接地板与第三振子以及第三振子与第二振子。其中,该第三振子包括与上述第一连接部连通的第一连通部、连接于该第一连通部一侧的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以及连通上述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的弯折部,其中,该第一本体一端与第二连通部连通,且另一端弯折设有弯折部,该弯折部的末端与第一本体平行弯折有第二本体。
然而,中国专利公告第2896555号所揭示的多频天线只适合三频的要求,而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目前有多种传输协议及标准,进而要求电子设备能收发更多频段的电磁波成为目前需解决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多频天线,该天线体积小,并能涵盖四个频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多频天线包括基部、第一发射部、连接部及第二发射部。该基部具有一横条部,横条部定义有第一侧沿和第二侧沿。第一侧沿的一部分向外向上弯折延伸出第一弯曲部。横条部的一端向上弯折形成第一凸缘。第一弯曲部末端靠近第一凸缘处间隔向上延伸形成有接地端和馈入端。该第一发射部在第一凸缘处从第二侧沿向内垂直延伸出来,并且该第一发射部呈条状。该连接部从横条部另一端的第二侧沿向内垂直延伸出来,该连接部呈水平条板状,且该连接部定义有外侧沿和内侧沿。该第二发射部具有呈长条状的基板,基板从连接部内侧沿的末端向内垂直延伸出来。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多频天线由第一弯曲部、第一凸缘、第一发射部、连接部及基板围成一方形,并且第一发射部和连接部处于不同的平面内,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多频天线体积小。并且从馈入端馈入的电磁信号,经过第一弯曲部、第一凸缘、延伸部及第一发射部与频率为1800MHz和1900MHz的电磁波产生谐振而收发DCS1800和PCS1900通信系统的信号;从馈入端馈入的电磁信号,经过第一弯曲部、横条部、连接部、基板、第二凸缘与频率为850MHz和900MHz的电磁波谐振而收发GSM850和EGSM900通信系统的信号,从而本实用新型多频天线能涵盖GSM850MHz、EGSM900MHz、DCS1800MHz及PCS1900MHz四个频段。
附图说明
在说明书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频天线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频天线组装于手持式装置上的立体图。
图中各元件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多频天线1 基部11
第一发射部12 连接部13
第二发射部14 组装孔15
横条部111 第一侧沿1111
第二侧沿1112 第一弯曲部112
第一凸缘113 延伸部114
接地端115 馈入端116
第一凹槽121 外侧沿131
内侧沿132 凹口133
第二凹槽134 基板141
第二弯曲部142 第二凸缘143
收容体2 定位柱21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多频天线1包括基部11、第一发射部12、连接部13和第二发射部14。基部11具有一呈长条状的横条部111,该横条部111定义有第一侧沿1111和第二侧沿1112,且横条部111上设置有组装孔15。横条部111的第一侧沿1111的一部分向外向上弯折延伸出呈弧状的第一弯曲部112。第一弯曲部112的末端间隔向上延伸形成呈“L”形的接地端115和馈入端116。横条部111的一端呈弧状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第一凸缘113。第一凸缘113的末端同样开设也有一贯穿的组装孔15,第一凸缘113的末端从第一侧沿1111垂直该横条部111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114。
第一发射部12呈竖直条状,其在第一凸缘113处从第二侧沿1112向内垂直延伸出来。该第一发射部12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凹槽121。
连接部13在横条部111的另一端处从第二侧沿1112向内垂直延伸出来,并该连接部13呈水平条板状。连接部13定义有外侧沿131和内侧沿132。连接部13的外侧沿131的中部向内开设有一方形的凹口133。在凹口133的两侧,连接部13向内开设有呈弧形的第二凹槽134。
第二发射部14具有从连接部13的内侧沿132垂直延伸出来的呈长条状的基板141。基板141的末端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第二凸缘143。该基板141的外侧沿向上弯折延伸形成有与第一弯曲部112对应的第二弯曲部142。
请参阅图2,当该多频天线1应用于移动电话等手持式装置时,手持式装置的收容体2的定位柱21穿过多频天线1的组装孔15而将多频天线1固定在手持式装置上。基部11、第一发射部12、连接部13和第二发射部14分别紧贴于手持式装置的收容体2的表面。
当本实用新型多频天线1应用于通信时,从馈入端116馈入的电磁讯号,经过第一弯曲部112、第一凸缘113、延伸部114和第一发射部12与频率为1800MHz和1900MHz的电磁波产生谐振而收发DCS1800和PCS1900通信系统的信号;从馈入端116馈入的电磁讯号,经过第一弯曲部112、横条部111、连接部13、基板141、第二凸缘143与频率为850MHz和900MHz的电磁波谐振而收发GSM850和EGSM900通信系统的信号,从而本实用新型多频天线1能涵盖GSM850MHz、EGSM900MHz、DCS1800MHz及PCS1900MHz四个频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多频天线1由第一弯曲部112、第一凸缘113、第一发射部12、连接部13和基板141围成一方形,并且第一发射部12和连接部13处于不同的平面内,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多频天线1的体积小。
Claims (7)
1.一种多频天线,包括基部、第一发射部、连接部和第二发射部,其特征是:该基部具有一横条部,横条部具有相对的第一侧沿和第二侧沿,第一侧沿的一部分向外向上弯折延伸出第一弯曲部,横条部的一端向上弯折形成第一凸缘,第一弯曲部末端靠近第一凸缘处间隔向上延伸形成有接地端和馈入端;该第一发射部在第一凸缘处从第二侧沿向内垂直延伸出来,并且该第一发射部呈条状;该连接部从横条部另一端的第二侧沿向内垂直延伸出来,该连接部呈水平条板状,且该连接部具有相对的外侧沿和内侧沿;该第二发射部具有呈长条状的基板,基板从连接部内侧沿的末端向内垂直延伸出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频天线,其特征是:所述基板的末端向上弯曲形成有第二凸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频天线,其特征是:所述基板的外侧沿向上弯折延伸形成有第二弯曲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频天线,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均呈弧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频天线,其特征是:所述接地端及馈入端均呈“L”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频天线,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凸缘的末端从第一侧沿垂直向外延伸形成有延伸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频天线,其特征是:所述连接部的外侧沿的中部向内开设有一方形的凹口,在凹口的两侧,连接部向内开设有呈弧形的第二凹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0538768U CN201072807Y (zh) | 2007-07-06 | 2007-07-06 | 多频天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0538768U CN201072807Y (zh) | 2007-07-06 | 2007-07-06 | 多频天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072807Y true CN201072807Y (zh) | 2008-06-11 |
Family
ID=39551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720053876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72807Y (zh) | 2007-07-06 | 2007-07-06 | 多频天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072807Y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15510A (zh) * | 2010-07-08 | 2012-01-11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多频天线 |
-
2007
- 2007-07-06 CN CNU2007200538768U patent/CN201072807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15510A (zh) * | 2010-07-08 | 2012-01-11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多频天线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768460B2 (en) | Multi-band antenna | |
KR101779457B1 (ko) |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안테나 장치 | |
US8599086B2 (en) | Monopole slot antenna | |
CN102099962B (zh) | 天线结构 | |
US20100060528A1 (en) | Dual-frequency antenna | |
US20050243006A1 (en) | Dual-band antenna with low profile | |
EP2381529B1 (en) | Communications structures including antennas with separate antenna branches coupled to feed and ground conductors | |
CN201682057U (zh) | 多频天线 | |
WO2021022941A1 (zh) | 天线阵列及终端 | |
US10476163B2 (en) | Ultra-small planar antennas | |
CN201004480Y (zh) | 多频天线 | |
US9368858B2 (en) | Internal LC antenna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 |
CN101093909B (zh) | 倒f型金属天线 | |
TWI381587B (zh) | 多頻天線 | |
TWI747538B (zh) | 天線系統 | |
CN101662067A (zh) | 多频单极槽孔天线 | |
US20090146885A1 (en) | Multi-frequency antenna | |
CN104995795B (zh) | 倒f型天线以及车载用复合天线装置 | |
US20100265157A1 (en) | Multi-band antenna | |
CN201072807Y (zh) | 多频天线 | |
CN201146242Y (zh) | 多频天线 | |
CN201374385Y (zh) | 天线 | |
TWI492452B (zh) | 耦合饋入式迴圈天線 | |
CN202772265U (zh) | 多频天线结构 | |
CN201185229Y (zh) | 多频天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611 Termination date: 20110706 |